如何鉴赏书法
怎样欣赏中国书法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发布者:乔丽 时间:2011-08-09
--------------------------------------------------------------------------------
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与书法创作取反方想向的运动。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有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如何欣赏书日夏养花网法作品
何谓欣赏?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何谓书法欣赏?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这里我们谈的是“书法作品”,不是写字。写字与书法有根本的区别。如果把写字比喻为小学的识字阶段,要求把字写得准确平正的话,那么,书法则是作家将字词构成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或诗词。当然,写文章有文章的构成方法和规律,那么,书法作品也有其本身的方法和规律。所以我们欣赏书法作品也像读一篇文学作品一样,大部分读者不可能有作家的水平,欣赏书法当然也不仅仅是书法家的事。如何欣赏书法作品?书法欣赏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这是关心和爱好书法的人经常提出的问题。简而言之,可以用当代书家白蕉先生的一句话作答:“学习的标准,就可以作为欣赏的标准”。
话虽这么说,但具体做起来并非像一句话这么简单。因为任何一门科学和技艺的掌握都是有其规律和条件的。这里仅从三个方面谈谈书法作品欣赏的条件和方法,因为“规律”不是一篇短http://www.rixia.cc文所能包容的。
经常遇到学员提出这样的问题:“某某是书法大家,他的字怎么看不出怎么好?”,“我们单位有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写得字比某某书法家还好”。像这样的问题当然不会没有特殊情况,但一般来说,书家的字绝对不会比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写得差。这里面有“写字”与“书法”的关系问题,同时也说明老年学员对书法作品认识的偏差和欣赏能力的问题。为了提高老年大学书画班学员对书法的欣赏水平,笔者不揣浅陋,就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问题谈点浅见,望方家、同道不吝赐教。
众多的书法爱好者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或书法展览,往往都要谈论或评价一番,这谈论和评价是否中肯,便代表一个人对书法的认识水平,认识的深度如何,便反映出一个人对书法艺术的修养。
具有一定书法修养的人,才谈得上书法欣赏。
一、 书法欣赏的条件
第一、欣赏者应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俗者见俗”。任何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由于欣赏者的素养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书法本身可以说“既单纯又复杂”,它单纯到仅以黑白两色的变化和调度去征服欣赏者;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多维结构。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赖于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应该从广泛的社会知识、人生的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去理解作品。书法也如其它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它与各种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有密切联系。其间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书法还与其它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文字学、鉴定学、心理学、生理学、民俗学、历史、美学及音乐绘画等。它还与其它艺术门类互相交融、借鉴。所以,对书法的鉴赏,你越是知识丰富、阅历广博、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评价和结论也就越中肯准确。
第二、欣赏者对书法应有广泛深刻的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名言。意思是你对众多的剑器有鉴赏的经历,自然就能辨识其优劣;你会弹奏多种曲调也就懂得了音律。书法也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你不了解它的基本规律以及发展也就无从给以准确的评价和欣赏。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就产生了书法艺术,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笔书写然后契刻的,有的刻后还用毛笔填朱或填墨。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演变经过了甲骨、篆、行、草、楷各个发展阶段,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和书家。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这样伟大的书法家,流传下数以万计的千古不朽的宝贵遗产,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对于这些,我们虽然无法一一实践,但是,对于书法发展的基本概况,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书家应有一定了解。对目前书法发展的状况和流派也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各种书体的特点、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要学习研究一两种书体,通过学习、研究、分析、比较掌握书法的基本规律,提高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看得多,融汇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对欣赏和评价就越有发言权,否则书法欣赏就无从谈起。一个不辩欧、颜、柳、赵,不知苏、黄、米、蔡的人是无法进行书法欣赏的。马克思说:“如果你要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书法欣赏何尝不是如此!
第三,欣赏者要掌握一定文房四宝知识及其发展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件好的产品出现都离不开得心应手的工具或设备。书法作品的产生同样与文房四宝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国笔、墨、纸、砚的发展及其性能也是非常必要的。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金文是用泥制范然后翻铸而成。这些与后来用笔写出的有着明显的不同。即使都是以笔书写,由于笔的性能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线条也有所区别。王羲之书“兰亭”用的是鼠须笔,茧纸,与今天我们用羊毫笔生宣写出来的就不同。何况从古至今制笔所用的材料、方法不下百种。另外纸的品种性能也花样繁多。其他方面,如墨、砚的改革、装裱的方法形式、质量也都影响着书法作品的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在欣赏和评价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时就不能不涉及和研究作者使用的工具和材料。
二、 书法欣赏的步骤和方法
(一)整体把握
我们前面引用了白蕉先生的一句话“学习的标准,就是欣赏的标准”。学习书法先从基本点画开始,然后学习结体,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正像看一个人,一见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这里主要指“神采”。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有者方可绍于古人”。在观神采后,再兼之于形质,此为欣赏书法的诀窍,而斤斤于点画者是难以得其真谛的。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但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集点画成字,集字成行,由行联篇,构成章法。章法安排是否做到均衡协调,照应严谨,如一队队有组织有纪律的士兵;或似大小错落疏密有致、夜空中闪烁明灭的星辰;或行间茂密左右映带,或空旷疏朗上下呼应。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章法布局是一个重要因素。章法集众字而成篇,以整幅为一体,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笔力和气势、结构和意境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整体,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终篇笔意顾盼、首尾呼应,偃仰起伏、似欹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所以在布局上达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则,妙在各得其所。
(二)局部分析
章法是从整体上看书法作品的印象与效果。它包括了书法作品的正文与落款、分行与布白、落款与印章等多方面的关系处理。但是,作为整体效果是由局部的、单个的字与线条构成的,如果单个的局部的字与线条不美,那么整体的美也就无从谈起。应该说“单个的线条是美的,组合得好,就达到了更高的美”。在这里我们把“局部分析”分字法、笔法和墨法三个方面来谈:1、字法。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通过违与和、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章法再美,只是一个形式感的问题,而字的结体不好,也难称得上好的作品。唐代孙过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其精妙处,指出了每个字都应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违”与“和”。“违”即变化,“和”即统一,要在错综复杂的结体变化中求得整体上的统一。
中国汉字几经变革,各种书体也都有自己的结体规律,历代书家都有关于结体的论述。作为书法欣赏者应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才能对书法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如楷书有唐欧阳询的《大字结构三十六法》,明李淳进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研究行书结体的优秀范本。出自宋人之手的《草诀百韵歌》也为后代所广为流传。总的来说,行草书中“违”的成分多些,楷隶篆中“和”的成分多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现代已有人将篆隶以草法为之,以强调“抒情达意”,这样的篆隶“和”的成分就大大减少,也颇具时代特色。即所谓“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传”之理。
现代“流行书风”中所谓“丑书”也是以多种艺术形式和丰富的结字变化追求一种“从多种矛盾中求统一,又从统一中制造一定的矛盾”的构字技巧,使作品呈现一种新的视觉效果。虽至今争议不绝,但作为一种尝试,也不妨在争论中让欣赏者做出抉择,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我们在欣赏时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价它以丰富和提高欣赏技能。
2、笔法。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规范的点画。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线条或点画)都应是有力度的”。这种力度,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也就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主要是以“圆”和“涩”为标准的。圆,是一个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圆的线条饱满、结实,具有浮雕感,能表现出充实圆劲的力度。圆的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即古人所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令笔心自点画中出”写出来的笔画。“映日视之,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所比喻的效果。如果用笔偏侧(指一偏到底),写出的线条(点画)则扁、薄、浮、弱,抛筋露骨,就无美感可言。再谈“涩”。涩者,不浮滑,不流畅之谓也。用在书写中的用笔上,就是线条冲破纸面的阻力,挣扎奋进的艺术效果,笔锋在纸面上遇到阻碍和抵抗,而笔迟涩进。这种阻碍与反阻碍表现的越充分,线条就越显示出本身的力感。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不仅是圆的,而且也是涩的。因为屋漏的水沿着墙壁(土墙)下流,不是像在平整光滑的玻璃上面没有阻力,而是在毛糙的墙面上并有沙粒和土灰的阻力,使下流的水线产生了或左或右、直中见曲、似滞还流的水痕,这正契合了书法线条涩的表现。
“圆”和“涩”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圆是中锋用笔,涩也是要笔锋直立,人为地制造逆势涩行。古人有“横鳞竖勒”之说,意思是写横要像逆向刮鱼鳞一样,产生一定的阻力;写竖像骑马奋力前行,而又要用缰绳勒马控制,是一种蓄势的前进。刘熙载说:“笔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涩矣。”这样的线条,不轻滑,不飘弱,而有沉着、凝重、苍劲老辣的效果。
另外,书法线条的节奏感也是评价和欣赏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书法线条的节奏也像音乐中音的长短、高低、快慢一样,不能平铺直叙。体现在书法上,不但表现在线条的长短、轻重上,还表现在行笔的快慢上。无论是何种书体,运笔都不是“匀速”运动,而是随着书者的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调节运笔的快慢,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书者情绪的感染。当然,各种书体都有本身的特定的规律和标准。正如《书谱》中所言“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无论是学习还是欣赏书法都应学习和掌握这些标准和规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能灵活运用,方能进入书法欣赏之堂奥。
3、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书法艺术形式中一个重要课题。“字本与笔,而成于墨”“肉生于墨,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唐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也点出了用墨的关键处。“燥”、“润”、“浓”、“枯”又是矛盾的法则。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太大会肥浊不清。杜甫诗云:“墨气淋漓幛犹湿”,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过许多年,也好像刚写出来的一样,精气神采不可磨灭。“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淹淹无生气矣”。
墨大致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但也不能过分悬殊,应在看似变化不大的墨色中,写出使人感到变化极为丰富而又保持“润”的特点,才是理想的用墨。
三、书法欣赏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作为书法欣赏,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应注意几个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一)稳定注意
书法欣赏要充分发挥“注意”的作用。“注意”就是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在“注意”时能清晰地观察、反映所追求的事物,而远离其它事物,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它受人的个性、兴趣、信念的制约,在具体欣赏书法时,必须把其感受、思维、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集中到作品中来,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任何一幅作品,我们一眼就可以扫过去,甚至也评论一番,但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艺术欣赏要有一段时间用来感受、思考、理解,从而加速心理活动的运转,尤其是对于有着巨大艺术容量的作品,更应反复观赏、玩味,方可有所得。宋《续书断》中记载,一次欧阳询出行看到索靖写的碑,第一次大体看了一下就过去了,第二次经过时,先是坐了下来仔细的品味,越看感觉越好,干脆就住了下来,在碑旁过了三天三夜才肯离去。这足以说明一件好的作品,只有仔细观赏品味才能体会其深刻艺术内涵。此故事也是“稳定注意”的绝好范例。
(二)多欣赏原作
探索书法美,提高欣赏水平,必须多看原作,因为印刷品多是由大的原作缩小印刷的,一米或几米的作品缩印成只有十几厘米或几厘米大小,往往失真。如同真实的风景和风景的照相比较一样,从一张风景照片上是无法体验到走进真山实水中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的。而我们面对书法原迹,既可远观,又可细加品赏,用笔技巧墨色变化都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三)、多读书
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与学识和阅历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欣赏水平和层次必须有多方面的学养的支撑,如哲学、文学、历史、美学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多方面的知识,都应通晓。因为不但书法内容既深又广,而且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原理是相通的。所谓“字外功”、“画外功”、“功夫在书外”的说法,其中多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四)、书法创作实践
要能鉴赏书法,不但要学习书法,还应亲自进行书法创作实践,只有书法家才能敏锐地感觉到书法作品中那些细微的美妙之处,就像只有诗人才能在诗作中感受到那种难以言状的、震撼人心的微妙之处一样。没有对创作的深刻体验就难以获得书作中最深层的意蕴。
以上只是谈了书法欣赏中几个主要方面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目的是为学习书法的老年学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这些所谓的方法规律很具体,但实质上还是较为抽象的原则。它不像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那样有具体的工具和手段,这也是书法艺术的特性所决定的。所以,理解和掌握这一品评欣赏标准的程度如何,与欣赏者对书法这门艺术的接触和认识的深度有关,与其书法造诣的高低有关,还与其字外的知识修养和个性气质有关。至于书法欣赏更深的层面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发布者:乔丽 时间:2011-08-09
--------------------------------------------------------------------------------
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与书法创作取反方想向的运动。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有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如何欣赏书日夏养花网法作品
何谓欣赏?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何谓书法欣赏?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这里我们谈的是“书法作品”,不是写字。写字与书法有根本的区别。如果把写字比喻为小学的识字阶段,要求把字写得准确平正的话,那么,书法则是作家将字词构成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或诗词。当然,写文章有文章的构成方法和规律,那么,书法作品也有其本身的方法和规律。所以我们欣赏书法作品也像读一篇文学作品一样,大部分读者不可能有作家的水平,欣赏书法当然也不仅仅是书法家的事。如何欣赏书法作品?书法欣赏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这是关心和爱好书法的人经常提出的问题。简而言之,可以用当代书家白蕉先生的一句话作答:“学习的标准,就可以作为欣赏的标准”。
话虽这么说,但具体做起来并非像一句话这么简单。因为任何一门科学和技艺的掌握都是有其规律和条件的。这里仅从三个方面谈谈书法作品欣赏的条件和方法,因为“规律”不是一篇短http://www.rixia.cc文所能包容的。
经常遇到学员提出这样的问题:“某某是书法大家,他的字怎么看不出怎么好?”,“我们单位有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写得字比某某书法家还好”。像这样的问题当然不会没有特殊情况,但一般来说,书家的字绝对不会比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写得差。这里面有“写字”与“书法”的关系问题,同时也说明老年学员对书法作品认识的偏差和欣赏能力的问题。为了提高老年大学书画班学员对书法的欣赏水平,笔者不揣浅陋,就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问题谈点浅见,望方家、同道不吝赐教。
众多的书法爱好者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或书法展览,往往都要谈论或评价一番,这谈论和评价是否中肯,便代表一个人对书法的认识水平,认识的深度如何,便反映出一个人对书法艺术的修养。
具有一定书法修养的人,才谈得上书法欣赏。
一、 书法欣赏的条件
第一、欣赏者应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俗者见俗”。任何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由于欣赏者的素养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书法本身可以说“既单纯又复杂”,它单纯到仅以黑白两色的变化和调度去征服欣赏者;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多维结构。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赖于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应该从广泛的社会知识、人生的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去理解作品。书法也如其它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它与各种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有密切联系。其间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书法还与其它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文字学、鉴定学、心理学、生理学、民俗学、历史、美学及音乐绘画等。它还与其它艺术门类互相交融、借鉴。所以,对书法的鉴赏,你越是知识丰富、阅历广博、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评价和结论也就越中肯准确。
第二、欣赏者对书法应有广泛深刻的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名言。意思是你对众多的剑器有鉴赏的经历,自然就能辨识其优劣;你会弹奏多种曲调也就懂得了音律。书法也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你不了解它的基本规律以及发展也就无从给以准确的评价和欣赏。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就产生了书法艺术,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笔书写然后契刻的,有的刻后还用毛笔填朱或填墨。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演变经过了甲骨、篆、行、草、楷各个发展阶段,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和书家。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这样伟大的书法家,流传下数以万计的千古不朽的宝贵遗产,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对于这些,我们虽然无法一一实践,但是,对于书法发展的基本概况,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书家应有一定了解。对目前书法发展的状况和流派也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各种书体的特点、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要学习研究一两种书体,通过学习、研究、分析、比较掌握书法的基本规律,提高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看得多,融汇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对欣赏和评价就越有发言权,否则书法欣赏就无从谈起。一个不辩欧、颜、柳、赵,不知苏、黄、米、蔡的人是无法进行书法欣赏的。马克思说:“如果你要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书法欣赏何尝不是如此!
第三,欣赏者要掌握一定文房四宝知识及其发展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件好的产品出现都离不开得心应手的工具或设备。书法作品的产生同样与文房四宝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国笔、墨、纸、砚的发展及其性能也是非常必要的。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金文是用泥制范然后翻铸而成。这些与后来用笔写出的有着明显的不同。即使都是以笔书写,由于笔的性能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线条也有所区别。王羲之书“兰亭”用的是鼠须笔,茧纸,与今天我们用羊毫笔生宣写出来的就不同。何况从古至今制笔所用的材料、方法不下百种。另外纸的品种性能也花样繁多。其他方面,如墨、砚的改革、装裱的方法形式、质量也都影响着书法作品的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在欣赏和评价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时就不能不涉及和研究作者使用的工具和材料。
二、 书法欣赏的步骤和方法
(一)整体把握
我们前面引用了白蕉先生的一句话“学习的标准,就是欣赏的标准”。学习书法先从基本点画开始,然后学习结体,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正像看一个人,一见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这里主要指“神采”。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有者方可绍于古人”。在观神采后,再兼之于形质,此为欣赏书法的诀窍,而斤斤于点画者是难以得其真谛的。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但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集点画成字,集字成行,由行联篇,构成章法。章法安排是否做到均衡协调,照应严谨,如一队队有组织有纪律的士兵;或似大小错落疏密有致、夜空中闪烁明灭的星辰;或行间茂密左右映带,或空旷疏朗上下呼应。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章法布局是一个重要因素。章法集众字而成篇,以整幅为一体,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笔力和气势、结构和意境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整体,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终篇笔意顾盼、首尾呼应,偃仰起伏、似欹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所以在布局上达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则,妙在各得其所。
(二)局部分析
章法是从整体上看书法作品的印象与效果。它包括了书法作品的正文与落款、分行与布白、落款与印章等多方面的关系处理。但是,作为整体效果是由局部的、单个的字与线条构成的,如果单个的局部的字与线条不美,那么整体的美也就无从谈起。应该说“单个的线条是美的,组合得好,就达到了更高的美”。在这里我们把“局部分析”分字法、笔法和墨法三个方面来谈:1、字法。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通过违与和、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章法再美,只是一个形式感的问题,而字的结体不好,也难称得上好的作品。唐代孙过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其精妙处,指出了每个字都应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违”与“和”。“违”即变化,“和”即统一,要在错综复杂的结体变化中求得整体上的统一。
中国汉字几经变革,各种书体也都有自己的结体规律,历代书家都有关于结体的论述。作为书法欣赏者应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才能对书法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如楷书有唐欧阳询的《大字结构三十六法》,明李淳进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研究行书结体的优秀范本。出自宋人之手的《草诀百韵歌》也为后代所广为流传。总的来说,行草书中“违”的成分多些,楷隶篆中“和”的成分多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现代已有人将篆隶以草法为之,以强调“抒情达意”,这样的篆隶“和”的成分就大大减少,也颇具时代特色。即所谓“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传”之理。
现代“流行书风”中所谓“丑书”也是以多种艺术形式和丰富的结字变化追求一种“从多种矛盾中求统一,又从统一中制造一定的矛盾”的构字技巧,使作品呈现一种新的视觉效果。虽至今争议不绝,但作为一种尝试,也不妨在争论中让欣赏者做出抉择,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我们在欣赏时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价它以丰富和提高欣赏技能。
2、笔法。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规范的点画。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线条或点画)都应是有力度的”。这种力度,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也就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主要是以“圆”和“涩”为标准的。圆,是一个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圆的线条饱满、结实,具有浮雕感,能表现出充实圆劲的力度。圆的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即古人所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令笔心自点画中出”写出来的笔画。“映日视之,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所比喻的效果。如果用笔偏侧(指一偏到底),写出的线条(点画)则扁、薄、浮、弱,抛筋露骨,就无美感可言。再谈“涩”。涩者,不浮滑,不流畅之谓也。用在书写中的用笔上,就是线条冲破纸面的阻力,挣扎奋进的艺术效果,笔锋在纸面上遇到阻碍和抵抗,而笔迟涩进。这种阻碍与反阻碍表现的越充分,线条就越显示出本身的力感。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不仅是圆的,而且也是涩的。因为屋漏的水沿着墙壁(土墙)下流,不是像在平整光滑的玻璃上面没有阻力,而是在毛糙的墙面上并有沙粒和土灰的阻力,使下流的水线产生了或左或右、直中见曲、似滞还流的水痕,这正契合了书法线条涩的表现。
“圆”和“涩”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圆是中锋用笔,涩也是要笔锋直立,人为地制造逆势涩行。古人有“横鳞竖勒”之说,意思是写横要像逆向刮鱼鳞一样,产生一定的阻力;写竖像骑马奋力前行,而又要用缰绳勒马控制,是一种蓄势的前进。刘熙载说:“笔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涩矣。”这样的线条,不轻滑,不飘弱,而有沉着、凝重、苍劲老辣的效果。
另外,书法线条的节奏感也是评价和欣赏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书法线条的节奏也像音乐中音的长短、高低、快慢一样,不能平铺直叙。体现在书法上,不但表现在线条的长短、轻重上,还表现在行笔的快慢上。无论是何种书体,运笔都不是“匀速”运动,而是随着书者的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调节运笔的快慢,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书者情绪的感染。当然,各种书体都有本身的特定的规律和标准。正如《书谱》中所言“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无论是学习还是欣赏书法都应学习和掌握这些标准和规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能灵活运用,方能进入书法欣赏之堂奥。
3、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书法艺术形式中一个重要课题。“字本与笔,而成于墨”“肉生于墨,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唐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也点出了用墨的关键处。“燥”、“润”、“浓”、“枯”又是矛盾的法则。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太大会肥浊不清。杜甫诗云:“墨气淋漓幛犹湿”,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过许多年,也好像刚写出来的一样,精气神采不可磨灭。“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淹淹无生气矣”。
墨大致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但也不能过分悬殊,应在看似变化不大的墨色中,写出使人感到变化极为丰富而又保持“润”的特点,才是理想的用墨。
三、书法欣赏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作为书法欣赏,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应注意几个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一)稳定注意
书法欣赏要充分发挥“注意”的作用。“注意”就是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在“注意”时能清晰地观察、反映所追求的事物,而远离其它事物,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它受人的个性、兴趣、信念的制约,在具体欣赏书法时,必须把其感受、思维、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集中到作品中来,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任何一幅作品,我们一眼就可以扫过去,甚至也评论一番,但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艺术欣赏要有一段时间用来感受、思考、理解,从而加速心理活动的运转,尤其是对于有着巨大艺术容量的作品,更应反复观赏、玩味,方可有所得。宋《续书断》中记载,一次欧阳询出行看到索靖写的碑,第一次大体看了一下就过去了,第二次经过时,先是坐了下来仔细的品味,越看感觉越好,干脆就住了下来,在碑旁过了三天三夜才肯离去。这足以说明一件好的作品,只有仔细观赏品味才能体会其深刻艺术内涵。此故事也是“稳定注意”的绝好范例。
(二)多欣赏原作
探索书法美,提高欣赏水平,必须多看原作,因为印刷品多是由大的原作缩小印刷的,一米或几米的作品缩印成只有十几厘米或几厘米大小,往往失真。如同真实的风景和风景的照相比较一样,从一张风景照片上是无法体验到走进真山实水中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的。而我们面对书法原迹,既可远观,又可细加品赏,用笔技巧墨色变化都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三)、多读书
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与学识和阅历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欣赏水平和层次必须有多方面的学养的支撑,如哲学、文学、历史、美学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多方面的知识,都应通晓。因为不但书法内容既深又广,而且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原理是相通的。所谓“字外功”、“画外功”、“功夫在书外”的说法,其中多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四)、书法创作实践
要能鉴赏书法,不但要学习书法,还应亲自进行书法创作实践,只有书法家才能敏锐地感觉到书法作品中那些细微的美妙之处,就像只有诗人才能在诗作中感受到那种难以言状的、震撼人心的微妙之处一样。没有对创作的深刻体验就难以获得书作中最深层的意蕴。
以上只是谈了书法欣赏中几个主要方面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目的是为学习书法的老年学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这些所谓的方法规律很具体,但实质上还是较为抽象的原则。它不像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那样有具体的工具和手段,这也是书法艺术的特性所决定的。所以,理解和掌握这一品评欣赏标准的程度如何,与欣赏者对书法这门艺术的接触和认识的深度有关,与其书法造诣的高低有关,还与其字外的知识修养和个性气质有关。至于书法欣赏更深的层面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书法的要素:一曰笔法,二曰结构,三曰章法。因此,书法可追至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书家以墨汁,毛笔为书写工具,在纸,绢等载体上,运用合理的结体,完美的章法,和谐的墨法来书发性情,表现丰富的内涵。
因此,首先可以通过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笔法如中锋,逆锋,飞白锋等,运笔掌握快慢,轻重,偏正,曲直等方法。
结构如偏旁各自成形,错落有致,笔划之间笔断意连,相互呼应等。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
章法有大章法和小章法之说,大章法就是书法作品或创作的整体布局和结构,是指字与字之间的相互配合大小穿插,呼应联系,以及与印章使用的有机配合。落款题字和书法印章的使用主要在最后处理,有稳压重心调补盈缺的作用。所以落款也是要非常的严谨细腻。大章法是决定一幅作品成败的很重要因素。像楷书的大章法主要注重上下字体结构的重心对称,不乖离。整体端庄整齐,结构统一和谐。 小章法是多指字的个体而言,具有独立性,但与大章法又有必然与非必然的联系性。小章法的独立性是指一个字的内在也有自己的艺术合理性,笔画与笔画之间是有关联性、连贯性、呼应性等,即使是楷书它也有笔断意连之说日夏养花网;单一的印章也做小章法来说的。小章法与大章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另外,欣赏书法也可以字画的 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以及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等来欣赏。
欣赏方法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书家以墨汁,毛笔为书写工具,在纸,绢等载体上,运用合理的结体,完美的章法,和谐的墨法来书发性情,表现丰富的内涵。
因此,首先可以通过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笔法如中锋,逆锋,飞白锋等,运笔掌握快慢,轻重,偏正,曲直等方法。
结构如偏旁各自成形,错落有致,笔划之间笔断意连,相互呼应等。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
章法有大章法和小章法之说,大章法就是书法作品或创作的整体布局和结构,是指字与字之间的相互配合大小穿插,呼应联系,以及与印章使用的有机配合。落款题字和书法印章的使用主要在最后处理,有稳压重心调补盈缺的作用。所以落款也是要非常的严谨细腻。大章法是决定一幅作品成败的很重要因素。像楷书的大章法主要注重上下字体结构的重心对称,不乖离。整体端庄整齐,结构统一和谐。 小章法是多指字的个体而言,具有独立性,但与大章法又有必然与非必然的联系性。小章法的独立性是指一个字的内在也有自己的艺术合理性,笔画与笔画之间是有关联性、连贯性、呼应性等,即使是楷书它也有笔断意连之说日夏养花网;单一的印章也做小章法来说的。小章法与大章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另外,欣赏书法也可以字画的 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以及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等来欣赏。
欣赏方法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舒服
怎样鉴赏书法
怎样鉴赏书法怎样欣赏书法艺术作品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 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AVh>dG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I
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z`_lu-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一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Kx
三字势是否自然。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这是使书法 :1E?*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的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jIy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QH6,<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的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8
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画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画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od&
八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之后,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按照原作者的笔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写一遍,既是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内模仿”的复写。通过这种心领神会的“内模仿”复写,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笔锋的着力点以及提按的轻重缓急,笔端的走势和力度变化,笔画之间的联系和向背,笔画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领会草书的风驰电掣、偃仰盘旋,真书的持重端庄、规行矩步,行书的从容婉约、疾徐如便,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的欣赏水平。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 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AVh>dG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I
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z`_lu-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一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Kx
三字势是否自然。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这是使书法 :1E?*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的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jIy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QH6,<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的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8
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画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画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od&
八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之后,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按照原作者的笔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写一遍,既是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内模仿”的复写。通过这种心领神会的“内模仿”复写,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笔锋的着力点以及提按的轻重缓急,笔端的走势和力度变化,笔画之间的联系和向背,笔画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领会草书的风驰电掣、偃仰盘旋,真书的持重端庄、规行矩步,行书的从容婉约、疾徐如便,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的欣赏水平。
书法艺术如何鉴赏?
书法艺术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因而书法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具体把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特点的过程。欣赏书法要把握书法美的几个主要方面:
1.气韵生动 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的最高的境界是气韵生动,要达到气韵生动的表现,就必须要"骨法用笔",也就是说要写出有弹性、有力度的线条。原始社会先民们在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已经具备了文字的雏形,线条也已经具备了书法的意味,天真朴拙。商周时代的甲骨文绝大多数都是以刀代笔刻画出来的作品,线条以方直线为主,劲挺明快。青铜铭文是先做成泥范,然后以铜浇铸而成,称为金文。金文拓本书法线条遒劲朴厚,结体天真烂漫。先秦的书作虽然力能扛鼎,但都系工具刻画而成,线条还缺乏生动的表现。秦汉以下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普遍被采用。毛笔是用狼毫等兽毛制成,具备 "尖、圆、齐、健"的特点,书写得法,能产生刚健、遒婉、秀逸、凝重、流丽的非常生动的表现。而且书法作品多采用墨汁书写,色泽鲜亮而又沉着,干湿浓淡的丰富变化又会产生生动的墨韵,使书法线条的表现更加传神。所以如何用笔用墨就成为书法家终身追求把握的基本功和审美的关键。古代书法家总结出一整套用笔、用墨的原则和方法。比如执笔要以意念带肩,肩带肘,腕竖掌平,五指齐力,力注笔尖,这样写出的线条才能达到有力而不浮滑。书写笔画要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中锋用笔等等,这样笔画才能达到匀实遒劲而不妄生圭角,产生诸如"柴担"、"蜂腰"、"鹤膝"等病笔。用墨要浓而不滞,清而不弱,水墨相渗,达到墨分五色的生动表现。总之好的书法作品都灌注了作者"精、气、神",体现出气韵生动的高超的艺术境界。
2.形和意的合一 汉字以象形和会意为造字的基础,每个单独的字都是古人创造的写意的造型艺术作品。例如:"德"字金文里写作" ",表示"道德、品德"的意思。分别由象形的"心"和"目"组在一起形成的会意字,从"目"上的直线表示视线,这个字以造型的方 式喻示了词义,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行为规范,而是心的道德自觉,由心灵的窗户眼 睛里流露出来的正直的目光中可感受到的品质。这样书法家在书写这个字时,就会感受到写意绘画的美感享受,把这种绘画感受造型和书法造型感受结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形意结合的书法感受。
3.点线面的结构美 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
4.笔墨交融的线型美 书法是以线来造型的,而线本身抽象出来即具备了丰富的审美因素。线的提按顿挫,粗细徐疾,干湿浓淡,迂曲刚柔,体现了音乐的广阔的表现领域,其节奏、旋律把人引进了如痴如醉的优美的意境。古人为了阐明笔划线条的美感,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如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唐代书法家欧阳珣,曾这样描述:"点"如"高山之坠石","一"如"千里之云阵"," "如"万岁之枯藤"," "如"陆断犀象"," "如"崩浪雷奔"," "如"劲松倒石"," "如"劲驾筋节"," "如"长空之初月"。就是说书法家在写字时应心存意象,这样笔下才能出现表情丰富,笔墨生动的线条美来。
5.虚实相生的章法美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整体的谋篇布局的结构法。首先有大的形成程式化的章法框架。书法作品尤其是草书作品的章法一般为开头加引手章组成的起手式,情感稳重充盈的前半程,笔墨自由驰骋、变化多端的后半程,然后是落款、钤印组成的结尾。这种起、承、转、合式的结构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一般法则--即太极图式。太极图就是首尾闭合的大的S线型。S线是充盈着生命韵律的曲线,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的直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有曲线的表现形态,而一切最优美的事物都有S线型的表现形态。这样,S线的线型表现就是章法的实地美,而线包围的空白表现就是章法的虚地美。虚实相映、刚柔相济,造成了书法章法的变化万千、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6.诗书并茂的文采美 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虽然书法可以抽象地欣赏线条和结构美,但是对文字内容的把握,使我们的欣赏更为全面完整,大书法家都是具有高度诗文修养的文人学者,带法作品也就是杰出的文学作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又是古代散文的经典作品,读其字、赏其文真是美不胜收。
1.气韵生动 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的最高的境界是气韵生动,要达到气韵生动的表现,就必须要"骨法用笔",也就是说要写出有弹性、有力度的线条。原始社会先民们在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已经具备了文字的雏形,线条也已经具备了书法的意味,天真朴拙。商周时代的甲骨文绝大多数都是以刀代笔刻画出来的作品,线条以方直线为主,劲挺明快。青铜铭文是先做成泥范,然后以铜浇铸而成,称为金文。金文拓本书法线条遒劲朴厚,结体天真烂漫。先秦的书作虽然力能扛鼎,但都系工具刻画而成,线条还缺乏生动的表现。秦汉以下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普遍被采用。毛笔是用狼毫等兽毛制成,具备 "尖、圆、齐、健"的特点,书写得法,能产生刚健、遒婉、秀逸、凝重、流丽的非常生动的表现。而且书法作品多采用墨汁书写,色泽鲜亮而又沉着,干湿浓淡的丰富变化又会产生生动的墨韵,使书法线条的表现更加传神。所以如何用笔用墨就成为书法家终身追求把握的基本功和审美的关键。古代书法家总结出一整套用笔、用墨的原则和方法。比如执笔要以意念带肩,肩带肘,腕竖掌平,五指齐力,力注笔尖,这样写出的线条才能达到有力而不浮滑。书写笔画要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中锋用笔等等,这样笔画才能达到匀实遒劲而不妄生圭角,产生诸如"柴担"、"蜂腰"、"鹤膝"等病笔。用墨要浓而不滞,清而不弱,水墨相渗,达到墨分五色的生动表现。总之好的书法作品都灌注了作者"精、气、神",体现出气韵生动的高超的艺术境界。
2.形和意的合一 汉字以象形和会意为造字的基础,每个单独的字都是古人创造的写意的造型艺术作品。例如:"德"字金文里写作" ",表示"道德、品德"的意思。分别由象形的"心"和"目"组在一起形成的会意字,从"目"上的直线表示视线,这个字以造型的方 式喻示了词义,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行为规范,而是心的道德自觉,由心灵的窗户眼 睛里流露出来的正直的目光中可感受到的品质。这样书法家在书写这个字时,就会感受到写意绘画的美感享受,把这种绘画感受造型和书法造型感受结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形意结合的书法感受。
3.点线面的结构美 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
4.笔墨交融的线型美 书法是以线来造型的,而线本身抽象出来即具备了丰富的审美因素。线的提按顿挫,粗细徐疾,干湿浓淡,迂曲刚柔,体现了音乐的广阔的表现领域,其节奏、旋律把人引进了如痴如醉的优美的意境。古人为了阐明笔划线条的美感,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如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唐代书法家欧阳珣,曾这样描述:"点"如"高山之坠石","一"如"千里之云阵"," "如"万岁之枯藤"," "如"陆断犀象"," "如"崩浪雷奔"," "如"劲松倒石"," "如"劲驾筋节"," "如"长空之初月"。就是说书法家在写字时应心存意象,这样笔下才能出现表情丰富,笔墨生动的线条美来。
5.虚实相生的章法美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整体的谋篇布局的结构法。首先有大的形成程式化的章法框架。书法作品尤其是草书作品的章法一般为开头加引手章组成的起手式,情感稳重充盈的前半程,笔墨自由驰骋、变化多端的后半程,然后是落款、钤印组成的结尾。这种起、承、转、合式的结构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一般法则--即太极图式。太极图就是首尾闭合的大的S线型。S线是充盈着生命韵律的曲线,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的直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有曲线的表现形态,而一切最优美的事物都有S线型的表现形态。这样,S线的线型表现就是章法的实地美,而线包围的空白表现就是章法的虚地美。虚实相映、刚柔相济,造成了书法章法的变化万千、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6.诗书并茂的文采美 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虽然书法可以抽象地欣赏线条和结构美,但是对文字内容的把握,使我们的欣赏更为全面完整,大书法家都是具有高度诗文修养的文人学者,带法作品也就是杰出的文学作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又是古代散文的经典作品,读其字、赏其文真是美不胜收。
是品论还是。。
如何欣赏书法?
书法艺术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因而书法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具体把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特点的过程。欣赏书法要把握书法美的几个主要方面:
1、气韵生动
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的最高的境界是气韵生动,要达到气韵生动的表现,就必须要"骨法用笔",也就是说要写出有弹性、有力度的线条。原始社会先民们在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已经具备了文字的雏形,线条也已经具备了书法的意味,天真朴拙。商周时代的甲骨文绝大多数都是以刀代笔刻画出来的作品,线条以方直线为主,劲挺明快。青铜铭文是先做成泥范,然后以铜浇铸而成,称为金文。金文拓本书法线条遒劲朴厚,结体天真烂漫。先秦的书作虽然力能扛鼎,但都系工具刻画而成,线条还缺乏生动的表现。秦汉以下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普遍被采用。毛笔是用狼毫等兽毛制成,具备 "尖、圆、齐、健"的特点,书写得法,能产生刚健、遒婉、秀逸、凝重、流丽的非常生动的表现。而且书法作品多采用墨汁书写,色泽鲜亮而又沉着,干湿浓淡的丰富变化又会产生生动的墨韵,使书法线条的表现更加传神。所以如何用笔用墨就成为书法家终身追求把握的基本功和审美的关键。古代书法家总结出一整套用笔www.rixia.cc、用墨的原则和方法。比如执笔要以意念带肩,肩带肘,腕竖掌平,五指齐力,力注笔尖,这样写出的线条才能达到有力而不浮滑。书写笔画要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中锋用笔等等,这样笔画才能达到匀实遒劲而不妄生圭角,产生诸如"柴担"、"蜂腰"、"鹤膝"等病笔。用墨要浓而不滞,清而不弱,水墨相渗,达到墨分五色的生动表现。总之好的书法作品都灌注了作者"精、气、神",体现出气韵生动的高超的艺术境界。
2、形和意的合一
汉字以象形和会意为造字的基础,每个单独的字都是古人创造的写意的造型艺术作品。例如:"德"字金文里分别由象形的"心"和"目"组在一起形成的会意字,从"目"上的直线表示视线,这个字以造型的方式喻示了词义,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行为规范,而是心的道德自觉,由心灵的窗户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正直的目光中可感受到的品质。这样书法家在书写这个字时,就会感受到写意绘画的美感享受,把这种绘画感受造型和书法造型感受结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形意结合的书法感受。
3、点线面的结构美
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
4、笔墨交融的线型美
书法是以线来造型的,而线本身抽象出来即具备了丰富的审美因素。线的提按顿挫,粗细徐疾,干湿浓淡,迂曲刚柔,体现了音乐的广阔的表现领域,其节奏、旋律把人引进了如痴如醉的优美的意境。古人为了阐明笔划线条的美感,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如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唐代书法家欧阳珣,曾这样描述:"点"如"高山之坠石","一"如"千里之云阵", "如"万岁之枯藤"," "如"陆断犀象"," "如"崩浪雷奔"," "如"劲松倒石"," "如"劲驾筋节", "如"长空之初月"。就是说书法家在写字时应心存意象,这样笔下才能出现表情丰富,笔墨生动的线条美来。
5、虚实相生的章法美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整体的谋篇布局的结构法。首先有大的形成程式化的章法框架。书法作品尤其是草书作品的章法一般为开头加引手章组成的起手式,情感稳重充盈的前半程,笔墨自由驰骋、变化多端的后半程,然后是落款、钤印组成的结尾。这种起、承、转、合式的结构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一般法则--即太极图式。太极图就是首尾闭合的大的S线型。S线是充盈着生命韵律的曲线,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的直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有曲线的表现形态,而一切最优美的事物都有S线型的表现形态。这样,S线的线型表现就是章法的实地美,而线包围的空白表现就是章法的虚地美。虚实相映、刚柔相济,造成了书法章法的变化万千、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6、诗书并茂的文采美
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虽然书法可以抽象地欣赏线条和结构美,但是对文字内容的把握,使我们的欣赏更为全面完整,大书法家都是具有高度诗文修养的文人学者,带法作品也就是杰出的文学作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又是古代散文的经典作品,读其字、赏其文真是美不胜收。
1、气韵生动
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的最高的境界是气韵生动,要达到气韵生动的表现,就必须要"骨法用笔",也就是说要写出有弹性、有力度的线条。原始社会先民们在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已经具备了文字的雏形,线条也已经具备了书法的意味,天真朴拙。商周时代的甲骨文绝大多数都是以刀代笔刻画出来的作品,线条以方直线为主,劲挺明快。青铜铭文是先做成泥范,然后以铜浇铸而成,称为金文。金文拓本书法线条遒劲朴厚,结体天真烂漫。先秦的书作虽然力能扛鼎,但都系工具刻画而成,线条还缺乏生动的表现。秦汉以下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普遍被采用。毛笔是用狼毫等兽毛制成,具备 "尖、圆、齐、健"的特点,书写得法,能产生刚健、遒婉、秀逸、凝重、流丽的非常生动的表现。而且书法作品多采用墨汁书写,色泽鲜亮而又沉着,干湿浓淡的丰富变化又会产生生动的墨韵,使书法线条的表现更加传神。所以如何用笔用墨就成为书法家终身追求把握的基本功和审美的关键。古代书法家总结出一整套用笔www.rixia.cc、用墨的原则和方法。比如执笔要以意念带肩,肩带肘,腕竖掌平,五指齐力,力注笔尖,这样写出的线条才能达到有力而不浮滑。书写笔画要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中锋用笔等等,这样笔画才能达到匀实遒劲而不妄生圭角,产生诸如"柴担"、"蜂腰"、"鹤膝"等病笔。用墨要浓而不滞,清而不弱,水墨相渗,达到墨分五色的生动表现。总之好的书法作品都灌注了作者"精、气、神",体现出气韵生动的高超的艺术境界。
2、形和意的合一
汉字以象形和会意为造字的基础,每个单独的字都是古人创造的写意的造型艺术作品。例如:"德"字金文里分别由象形的"心"和"目"组在一起形成的会意字,从"目"上的直线表示视线,这个字以造型的方式喻示了词义,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行为规范,而是心的道德自觉,由心灵的窗户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正直的目光中可感受到的品质。这样书法家在书写这个字时,就会感受到写意绘画的美感享受,把这种绘画感受造型和书法造型感受结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形意结合的书法感受。
3、点线面的结构美
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
4、笔墨交融的线型美
书法是以线来造型的,而线本身抽象出来即具备了丰富的审美因素。线的提按顿挫,粗细徐疾,干湿浓淡,迂曲刚柔,体现了音乐的广阔的表现领域,其节奏、旋律把人引进了如痴如醉的优美的意境。古人为了阐明笔划线条的美感,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如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唐代书法家欧阳珣,曾这样描述:"点"如"高山之坠石","一"如"千里之云阵", "如"万岁之枯藤"," "如"陆断犀象"," "如"崩浪雷奔"," "如"劲松倒石"," "如"劲驾筋节", "如"长空之初月"。就是说书法家在写字时应心存意象,这样笔下才能出现表情丰富,笔墨生动的线条美来。
5、虚实相生的章法美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整体的谋篇布局的结构法。首先有大的形成程式化的章法框架。书法作品尤其是草书作品的章法一般为开头加引手章组成的起手式,情感稳重充盈的前半程,笔墨自由驰骋、变化多端的后半程,然后是落款、钤印组成的结尾。这种起、承、转、合式的结构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一般法则--即太极图式。太极图就是首尾闭合的大的S线型。S线是充盈着生命韵律的曲线,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的直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有曲线的表现形态,而一切最优美的事物都有S线型的表现形态。这样,S线的线型表现就是章法的实地美,而线包围的空白表现就是章法的虚地美。虚实相映、刚柔相济,造成了书法章法的变化万千、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6、诗书并茂的文采美
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虽然书法可以抽象地欣赏线条和结构美,但是对文字内容的把握,使我们的欣赏更为全面完整,大书法家都是具有高度诗文修养的文人学者,带法作品也就是杰出的文学作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又是古代散文的经典作品,读其字、赏其文真是美不胜收。
书,笔画规范,线条流畅,结构合理,行气润泽。法,按照一定的规律。
远观轻重笔画分布自然,每行字的长短,落款分布合理。一行中的字重心要在一条线上。字与字之间虽然不一定有牵丝连带,但是仿佛又不可分割。
近观笔画统一,和谐。结构严谨,线条流畅。(书法内容积极向上,用印的大小。等等,等等••••••••)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远观轻重笔画分布自然,每行字的长短,落款分布合理。一行中的字重心要在一条线上。字与字之间虽然不一定有牵丝连带,但是仿佛又不可分割。
近观笔画统一,和谐。结构严谨,线条流畅。(书法内容积极向上,用印的大小。等等,等等••••••••)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一幅书法作品,放在我们的面前,怎么评价、怎么读懂、怎么欣赏,是我们每个初学书法的人、甚至是广大读者都感到困惑而且很想知道的问题。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所强调的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在读作品之前,心里首先要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这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其次是要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这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所在。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33fjiUBXnf8mMGeuElUpmaCi7Y2uPBsEzfnRT2W5xCK_ml4T7AJxiFZE7ndFpiF8TnjBaZGmFhg44kGKgAwmgeZnOBBrkVxe8GlHUWf89TC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幅书法作品,放在我们的面前,怎么评价、怎么读懂、怎么欣赏,是我们每个初学书法的人、甚至是广大读者都感到困惑而且很想知道的问题。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所强调的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在读作品之前,心里首先要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这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其次是要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这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所在。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33fjiUBXnf8mMGeuElUpmaCi7Y2uPBsEzfnRT2W5xCK_ml4T7AJxiFZE7ndFpiF8TnjBaZGmFhg44kGKgAwmgeZnOBBrkVxe8GlHUWf89TC
希望可以帮到你!
第一、识形
书法是线条形象的艺术,“形”有四要素。赏的“四要素”则入第一境。
一曰格式。书法以条幅、中堂、横披、匾额、斗方、扇面、对联、尺牍、手卷、页册、题画等格式最
二曰书体。书体以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魏体、章草、行草等最为常见。
三曰色彩。书法的色彩以白纸、墨字、红印组合最为耐看。
四曰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以正文、题款、印章构成最为普遍。
第二、赏质
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要讲究“法度”,“合法”才能“质美”。其“法”有四。赏得“四法”则入第二境。
一曰字法。字乃书法之根本。聚点画而成字,点画之间应当“平衡对称,对比和谐,主次得宜,疏密适度,多样统一。”
二曰笔法。用笔贵在因体而变、稳实丰富;中侧(锋)互换,法出有源;笔力遒劲、力透纸背。
三曰章法。章法即整幅书法作品的“布白”。它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以笔势连绵,气脉畅通、节奏分明,若如“行云流水”。即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四曰墨法。墨有六彩之说,即“浓、淡,枯、湿,燥、润”。若能“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则可达到“无声而乐的和谐”,“五光十色的神采”,“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谈笑”的境地。
第三 、寄情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语)。书法的目的是“畅寄幽情”。书法艺术的最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
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日夏养花网。因此,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对话,交流”。而赏得此境需要赏者“见智”、“见性”,悟得书法之“出法”、“意境”、“气质”之妙理。
书法是线条形象的艺术,“形”有四要素。赏的“四要素”则入第一境。
一曰格式。书法以条幅、中堂、横披、匾额、斗方、扇面、对联、尺牍、手卷、页册、题画等格式最
二曰书体。书体以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魏体、章草、行草等最为常见。
三曰色彩。书法的色彩以白纸、墨字、红印组合最为耐看。
四曰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以正文、题款、印章构成最为普遍。
第二、赏质
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要讲究“法度”,“合法”才能“质美”。其“法”有四。赏得“四法”则入第二境。
一曰字法。字乃书法之根本。聚点画而成字,点画之间应当“平衡对称,对比和谐,主次得宜,疏密适度,多样统一。”
二曰笔法。用笔贵在因体而变、稳实丰富;中侧(锋)互换,法出有源;笔力遒劲、力透纸背。
三曰章法。章法即整幅书法作品的“布白”。它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以笔势连绵,气脉畅通、节奏分明,若如“行云流水”。即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四曰墨法。墨有六彩之说,即“浓、淡,枯、湿,燥、润”。若能“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则可达到“无声而乐的和谐”,“五光十色的神采”,“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谈笑”的境地。
第三 、寄情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语)。书法的目的是“畅寄幽情”。书法艺术的最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
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日夏养花网。因此,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对话,交流”。而赏得此境需要赏者“见智”、“见性”,悟得书法之“出法”、“意境”、“气质”之妙理。
怎样学会欣赏书法?
《怎样欣赏书法艺术》
书法能成为一门艺术,与方块汉字象形为主要特征和文房四宝(主要是毛笔)的使用有关。
欣赏书法作品,主要看四个方面:
用笔好。五指执笔得法,紧而不死、稳中求活,笔着纸后中峰铺毫,腕肘悬起配合运动,保持笔锋(笔心)常在点划中间运行,运笔要有轻重徐疾、提按顿挫,有如音乐上的节奏与旋律。这样用笔写出来的点划在平面的纸上能呈现出立体感,而且生动活泼、刚柔相济,具有线条美。
点划精。点划的轻重粗细、用墨的枯湿浓淡要有变化、处理得当,落笔收笔圆满周到,讲究“藏头护尾”,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这样,点划写活,有势态,有骨力,就能具有动态美,充满生命力。
结构美。字的结构安排要横直有绪,变化得当,重心平稳,点划呼应,比例适当,疏密匀称等,使其虚实相生、收放相应,也就是将刻板的字形写成活的形势。
章法美。一幅作品更要讲究整篇首尾之间必须一气呵成,疏密得当,大小适宜,而且要错落变化,互为照应,整幅字一气贯通,多样而统一。
书法能成为一门艺术,与方块汉字象形为主要特征和文房四宝(主要是毛笔)的使用有关。
欣赏书法作品,主要看四个方面:
用笔好。五指执笔得法,紧而不死、稳中求活,笔着纸后中峰铺毫,腕肘悬起配合运动,保持笔锋(笔心)常在点划中间运行,运笔要有轻重徐疾、提按顿挫,有如音乐上的节奏与旋律。这样用笔写出来的点划在平面的纸上能呈现出立体感,而且生动活泼、刚柔相济,具有线条美。
点划精。点划的轻重粗细、用墨的枯湿浓淡要有变化、处理得当,落笔收笔圆满周到,讲究“藏头护尾”,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这样,点划写活,有势态,有骨力,就能具有动态美,充满生命力。
结构美。字的结构安排要横直有绪,变化得当,重心平稳,点划呼应,比例适当,疏密匀称等,使其虚实相生、收放相应,也就是将刻板的字形写成活的形势。
章法美。一幅作品更要讲究整篇首尾之间必须一气呵成,疏密得当,大小适宜,而且要错落变化,互为照应,整幅字一气贯通,多样而统一。
欣赏书法大概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欣赏,你就有很多的话说了。
1、章法 就是整体的布局
主要看文与书写的字体是否和谐,比如很严肃的内容,最好不用隶书和行草书写,最好用楷书和魏碑,内容不是很严肃的文,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书写方式,展现潇洒、飘逸的感觉。
整体的布白是否得当,是否错落有致,是否挥洒自如,是否上下贯通,是否和谐统一,是否虚实相间等
款识和印章是否合理、恰当。款识也就是落款,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字体的大小、名字、年 龄、等等,是上款,还是下款,还是穷款等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2、结构 就是单个字构成
结构要规范,对比要有差异,伸缩要合理
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疏密关系,二是俯仰关系,三是合放关系,四是错落关系
这个最好看看黄自元先生的楷书结构九十二种方法,会有很大帮助的。
3、线条 就是每个字的每一笔
是否到位
运笔是否得当
八种基本笔画及变化是否处理合适
以上是给你的一点提示,看是否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尽量解决,呵呵
台阶较高。多读书,多了解书法常识,艺术常识,不懂的不要乱品评,今人曲解书法的太多太多了
多研究多看帖子,多练习
首先要多欣赏、多临摹古今名家的书法作品,其次要多看书法评论家关于名家作品的赏析。
多看。提高自身书法眼光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如何鉴赏书法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9345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