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为什么,才会小小年纪爱骂人?
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撒谎,主要原因是什么?
孩子喜欢“骂”人,家长平时该如何教育呢?
乖巧可爱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喜欢,调皮捣蛋的虽然天真可爱,也挺让家长头疼的,但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那就是孩子喜欢骂RZDtDFZk人了,家长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骂人说脏话
孩子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孩子也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每天和他相处最多的父母,孩子会认为父母做的任何事、说的任何话都是对的,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身为父母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用骂人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发现孩子骂人就立刻和孩子讲道理
有的家长第一次听到孩子骂人,不但不上去批评,还在一旁哈哈大笑,觉得孩子长本事会骂人了,无形中让孩子觉得骂人是正确的事情,能讨父母开心。家长必须在孩子刚日夏养花网开始骂人的时候,就出来制止孩子、跟他讲道理,告诉他骂人是不对的,你应该换个方式表达。
三观察孩子的动态
观察孩子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动画片,有没有孩子骂人的台词和相关的内容,发现了就不要再让孩子看这部电影、动画片了,换个适合小孩子看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
有的小孩喜欢骂人,不代表这就是孩子真正的想法,也有可能是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才选择骂人这种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说话,培养孩子的语言水平,用更和善的表达方式和别人交流。
孩子为什么喜欢打人?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暴力行为?
朋友家的孩子5岁,非常淘气。经常不开心就骂人,脾气暴躁,急了还会动手。
上次我们一起吃饭,朋友生气地跟我说:“那天,我特意不让他看电视,把遥控器锁在柜子里,他居然揪我头发,还躺在地上撒泼打滚。你说小小年纪的孩子,为什么就开始使用‘暴力’了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曾经一位家长咨询过类似的困惑:3岁的花花入园两个多月,老师经常向花妈“告状”,说花花在幼儿园里喜欢推小朋友,打人、咬人。可花花妈妈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家里从不动手的花花,在幼儿园却变成了一个“小霸王”呢?
孩子的暴力行为从几岁开始?
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名词来形容孩子的暴力行为——“攻击”。它是指对另外一个人有目的的侮辱或伤害。
对儿童生命早期攻击的研究,无论是小样本的观察研究、父母报告,还是大样本的自我报告都显示,婴儿期就会出现身体攻击,在会说话后会出现言语攻击。
Tremblay等人要求儿童的母亲报告孩子在17个月和30个月时是否做出过身体攻击,结果显示,超过70%的儿童在17个月时就表现出了身体攻击,其中14%的儿童在17个月到30个月之间表现出较高的攻击行为水平,且存在增长的趋势。12个月的婴儿会对同伴的激惹做出反抗和攻击性报复。
关于学前儿童攻击发展的一致结论是:2到4岁之间身体攻击在减少,言语攻击增多。
社会和环境条件,更容易导致攻击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则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攻击行为是基于观察和先前的学习而习得的。
1961年,班杜拉完成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试图搞清楚儿童是怎样习得攻击行为。
班杜拉的实验是将儿童置于两组不同的成人模特当中,一组是具有攻击性的模特,另一组是非攻击性的模特。在观察了成人的行为之后,让他们进入一个没有模特的房间,观察他们是否会模仿先前所见到的模特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
(1)成人模特不在场的时候,观察暴力行为一组的孩子们的倾向是模仿他们所看到的行为。
(2)观察非暴力行为的孩子们展现出比对照组孩子的攻击级别低。
(3)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更强。
因此,儿童在电视、电影和游戏里看到的暴力,会导致他们形成攻击性行为。同理,攻击行为还可以从父母的教育方式中习得。
1.过度溺爱
有些父母从小对孩子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一定满足。
一旦出现不能满足孩子,他们会说:“都怪妈妈,打妈妈……”父母觉得孩子还小,以为这样的行为是好玩,其实在孩子挥着小手打妈妈的过程,已经在他们的小脑袋瓜中形成印迹。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他们已经习惯用这种行为模式来处理自己不良的情绪。
父母的溺爱还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rdquRZDtDFZko;的认知模式,认为整个世界都围着自己转。一旦对方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就会重启“打妈妈”的行为。
2.过度严厉
还记得湖南沅江市泗湖RZDtDFZk山镇发生的一起未成年人持刀杀害亲生母亲的案件吗?
小学六年级男孩吴兵, 因不满母亲的严管,心生怨恨,持刀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杀害在家中。吴兵弑母后还对外公谎称:妈妈外出了!警方带他辨认现场时竟然还笑称:我就是恨她!神情之淡定,一点不害怕。
孩子做错事情后,受到家长的谴责和教训,心里肯定难受,不知如何是好。孩子认知度不成熟,父母的冷漠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了,容易变成自私、冷酷、怀疑他人的人,甚至做出某些过激的报复行为。
3.让孩子留守
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乏父母的保护,加上老一辈人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忽略,使其成为其他儿童欺负与嘲笑的对象,由于自己力量的弱小,并且缺乏适当的同伴关系来帮助自己,使得他们在受到别人欺负时更多的只能采取言语攻击来获得内心www.rixia.cc的平衡。
孤独的孩子更加敏感,导致对于一些消极事件的处理方式不当,容易诱发其攻击行为的产生。
如何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
我们回到开头看看妈妈们的困惑。
其实,小孩子出现不听话、抓头发、破坏东西等行为,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太大的“恶意”,他们只是本能地发出内心需求的信号,比如,“我想看电视”、“上学没意思”、“我不想被欺负”……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处理不当,把孩子的行为上升到道德、法律,甚至更高层面,则容易对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影响。
那么,父母该如何有效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呢?
1.摆正心态
对于儿童产生的攻击性行为,需要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因为这是儿童发展时期的正常情况。
2.摆正行为
当孩子犯了错或攻击他人时,不要持冷漠的态度粗暴对待,这样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不但不能有效缓解孩子的情绪,还会使得孩子的脾气更加暴躁。
3.启发思考
让孩子反思为什么要对别人做出攻击的行为,明白如果一件事情得不到解决,不一定非要用攻击的方式来粗暴的对待,可以采用平和的态度去处理。
4.适当满足
父母需要建立自己育儿的底线和规则,适当满足孩子的需要,学会温柔地坚持,而不是过度满足或者过度严厉。
《银河补习班》
5.避免奖励
如果孩子打了人,父母不及时制止,打人就成为攻击行为的“奖励物”,使孩子觉得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后还可以去打别人。
6.处理情绪
孩子在生气或遭受挫折时,需要让孩子明白: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但是打人、扔玩具是不对的。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但如何表达情绪所采取的行为结果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7.培养兴趣
通过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净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孩子老喜欢出手打人是什么原因?
文章标签:
上一篇: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现在要门票吗?
下一篇:丹东凤凰山自助游2日,给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