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诗词及鉴赏

2021-11-17 12:20:17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46

我想知道在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所有诗句!!

1,赞林黛玉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
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比西子胜三分。
2,判词“可叹停机德”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
3,哭花阴诗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密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颦儿才貌世应希,
独抱幽芳出绣闱。
呜咽一声犹未了,
落花满地鸟惊飞。
4,葬花辞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5,题帕三绝句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试,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6,花名签令-黛玉签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7,黛玉见帕伤感
第八十七回 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失意人逢失意事,
新啼痕间旧啼痕。
8,赞黛玉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9,叹黛玉病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朗惊叵测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10,叹黛玉死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还有许多是林黛玉写的,如果想要,我还可以继续给你的。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第三回: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
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
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
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诗词及鉴赏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在这里通过文学的传统意象,以大写意的手法,对黛玉弱不禁风的娇态美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也为宝黛爱情的悲剧作了铺垫。
点睛之笔:。“心较比干多一窍”之妙,不仅在于传神地赞美了黛玉的聪明绝顶,同时也隐隐流露出对黛玉的小心眼和多愁善感的担忧。“病如西子胜三分”既不着一字地赞美了黛玉容貌的美好,远远胜过“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俗套,又点明了黛玉体弱多病的特点。
------------------出自第三回宝黛初会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及其人物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及其人物分析rn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及其人物分析rn可以是对比阅读rn是研究性学习的rn弄成课件形式rn要有开题报告rn谢谢了
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林黛玉: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
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
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题帕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 为君那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 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

【简介】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一样,憎恨繁文缛节,从不逼宝玉做不愿意做的事。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雍正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林黛玉泪尽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依日夏养花网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词鉴赏】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这样,“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儿,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脂评)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虽然还有宝钗在,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缘”,但这又怎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呢?“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细节,所述未必都那么妥当。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有照应这一点,大概不是主观臆断吧;其实,“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脂评)结局的预先写照。
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人物分析: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一样,憎恨繁文缛节,从不逼宝玉做不愿意做的事。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雍正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林黛玉泪尽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诗词: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林黛玉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林黛玉
世外仙源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黛玉代题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黛玉
题宝玉续庄子文后
无端弄笔是何人?
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
却将丑语怪他人!

黛玉哭花阴
花魂默默无情绪,
鸟梦痴痴何处惊.

哭花阴诗
颦儿才貌世应希,
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
落花满地鸟惊飞.

林黛玉
题帕三绝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あ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琴曲四章-------------林黛玉
风萧萧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日夏养花网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辍,
素心如何天上月.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一样,憎恨繁文缛节,从不逼宝玉做不愿意做的事。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雍正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林黛玉泪尽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正册判词之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注释】

这一首即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可叹”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娟,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堪怜咏絮才: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用晋代谢道蕴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蕴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蕴的哥哥谢郎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言语》)。

玉带林中挂: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圈玉带”看,可能又喻黛玉泪枯而死,宝玉为怀念她而弃绝一切世俗欲念(玉带象征贵族公子生活)为僧的意思。

金簪雪里埋: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薛宝钗婚后,特别是她在宝玉出家后,只能空闺独守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这是真正的林黛玉之美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描写赏析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 rn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 rn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就是这些,赏析一下,50字左右

林黛玉婀娜苗条、转盼含情、忧郁多病之美与天下第一美女西施颇有些神似。小说描写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即用了西施捧心的典故。贾宝玉形容林黛玉容貌“眉尖若蹙”,为她取字“颦颦”,尽得西施颦眉之风流。

林黛玉自作怀古诗《五美吟》第一首咏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贾府下人常以“病西施”戏称林黛玉,被称为“林黛玉之副”的晴雯也喜欢“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

扩展资料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

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黛玉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既然入凡尘,即行凡间事。当年神瑛因动情红尘,万事自然从他富贵闲人的生活开始,黛玉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为了让宝玉早启慧根,懂得世无常欢,花无常艳,黛玉不惜以泪洗面,让宝玉在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无常。而常人视她,只当黛玉心胸狭窄,目下无尘。可怜绛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自认非凡的槛外人妙玉,也亲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并时常在圆中,驻步倾听黛玉的雅乐诗词。

被人间奉为金科玉律的圣贤典籍,到了黛玉眼中,无非是名利险滩的一片野木蓬篙。而被常人贬斥的污秽戏文,到了黛玉口中,便化为馥气馨质的蕊白梅芯。春华秋叶,晨风夜雨,无人相诉之时,黛玉便轻挥藕指,弹奏云山缥缈的天籁之音,微启噙香唇齿,歌咏澹澹寒水的修篁之情。居潇湘桂阁,以碧竹为墙,坐月洞琴台,以笔砚为友。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只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美的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更能生动贴切些吧。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一份难释之情,说 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后,通灵宝玉下世,这才使整个故事得以发生……
:“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林黛玉,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属金陵十二钗正册。小名颦儿,贾母外孙女,宝玉表妹。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母亲贾敏,是贾赦、贾政之妹,早丧,故黛玉寓居于贾府。后其父林如海亦亡故,遂长期寄居在贾府。

她美丽而聪慧。虽然自小怯弱多病,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所谓“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心灵纯真,坚执于感情与理想的追求。“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话语投向庸俗与虚伪,以至被周围的人以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在礼教森严,人际关系势利而冷酷的贾府中,她深感自己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黑暗的环境,个性的压抑,使她内心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在蔑视权势、渴望自由的思想基础上,她被贾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他们由两小无猜而发展为真挚的爱情。黛玉把全部的热情与憧憬都寄托在这一爱情之中。

这爱情给她带来更多痛苦的眼泪。她追求的是执着、专一的爱情,薛宝钗的插入及“金玉良缘”的传说使她疑虑、忧郁。另一方面,由于礼教的束缚,尽管她多次试探宝玉,却不敢明确表达自己的恋情,当宝玉用《西厢》曲词向她吐露衷肠时,她却生气地说他“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这爱情更给她添上一种难以痊愈的“心病”,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无力抗争。于是她“不是愁眉,便是长叹”,落花与眼泪成为她悲苦命运的象征,如她那首著名的《葬花词》所描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又如另一首《桃花行》所说:“眼泪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这种强烈的悲剧感与幻灭感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悲悼,也是对不合理封建制度的控诉。

后四十回续作对林黛玉的描写有违背曹雪芹原意之处,如她也劝宝玉研读“取功名”的“八股”,以至宝玉觉得她“势欲熏心起来”,与前八十回精神不符,削减了黛玉人格的光彩。但续作对宝、黛爱情结局的处理,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贾母、王夫人为宝玉议婚,终于拣中贤惠明达的薛宝钗,并用凤姐的“掉包儿”之计,瞒过宝、黛而完成“金玉良缘”,突出了封建势力的“狠毒冷淡”。宝玉与宝钗成婚之夜,黛玉在潇湘馆里的病榻上,满怀悲愤,焚去诗稿,呕血而死。

她与贾宝玉都是作者在书中极力歌颂的正面形象,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著名的典型人物“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凛洌肃杀而又强劲无比的浩浩红楼风,惊醒了人们沉睡的心灵和深隐的自我,激活了他们久已停滞的生命冲动;是寥廊高远而又清新疏落的万里秋境,拓展了人们的心理空间和精神境界,升华了他们原本即有的高情雅致;是凋零的木叶和萧条荒寒的秋色,引发了人们反观自身时的生命忧恐和一怀愁绪,强化并深化了他们的时间观念和生命意识。在这里,生命冲动意味着人生命意志的强健,更意味着人对自我生命的把握和执著;高情雅致标志着人对自由和超越的追求,其背后则显示了人对社会的退避和包含超然情调的生命享用;而一怀愁绪无疑表现了人面对死亡威胁和现实苦难而作的痛苦挣扎,以及由此挣扎而生发的生命悲叹。

曹雪芹以历经骨髓的深情发出了对生命、对人生、对社会及时代的悲叹,他以超凡脱俗的惊世之笔在《红楼梦》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靓丽的艺术形象,而林黛玉是其中最为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之一,那一时代的哭声和悲愤最集中地体现在林黛玉的身上。只要一提起她的名字,那婆娑的泪眼,那多愁的容颜,那凄绝的眼神无不撼动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林黛玉就象高悬在艺术天空里的一轮明月,人们永远在它的清辉里低徊沉思,涌起感情的波涛。是一种什么东西,使人们对这个好哭的、敏感的、“小性儿”的,孤傲得让人感到有些难以接近的少女,这样的沉醉而动情呢?

(一) 林黛玉,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之族”,也应算是鸣钟鼎食之家,到了父亲林如海一代,门槛已比贾家矮了一大截,在家,因为父亲要“聊解膝下荒凉之叹”,视林黛玉如男儿,教之读书习字,爱之如“掌上明珠”,因而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幸福而温馨,然而先天的体弱,母亲的早逝,又在黛玉心灵深处投下浓重的阴影。

跨进“花柳繁华”的荣国府,她脆弱的心理失去了平衡,她自卑、好强而又自尊,没有了亲人呵护,寄人篱下的命运,在她的内心结成解不开的隐痛。大观园里的繁华热闹,只是愈益衬托出她内心深处的孤寂;别人家中的笑语温情,却又无不加重了她心理的悲酸,而靠别人的怜悯和施舍来过日子,更是严重地挫伤了她的自尊。所以,打一踏进贾府的高门槛,就给自己定下了严格的戒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虽然贾母等人是那样热情怜惜地迎接她、爱护她,她还是多疑地注视着周围,抬起了她高傲的头颅,唯恐有人对她怀着歧视和轻蔑,这种担心使她更加敏感,更加脆弱,仿佛是暴风雨中纤弱的叶芽,经不起任何吹打,为了保护她的自尊,她不自觉地有时就显得气量狭小,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周瑞家的送来了两枝宫花,她关心的不是“维妙新巧”,而是担心是否“别人挑的剩下的”。元春归省时,大家赋诗行乐,她本可以与众俯仰、随声歌颂一番,但她却一心只想“大展奇才,好将众人压倒”,后因不能“违谕”,“便胡乱地做了一首应命”。史湘云说她象戏台上的小旦,众人都笑,而她却认为一是种轻蔑,因而大为不满。当看到宝玉向湘云使眼色,她就更为光火:“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没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她,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看来,林黛玉是多么的”口尖量小“啊!这种过分自尊的小心眼,无疑招来了众多的微词,黛玉的灵魂深处也就越发的痛苦而阴郁,她痛苦,她为她那依人为活的命运而悲叹,她想摆脱而又无法摆脱,这就注定了她的内心将永无宁日。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一个人所能享受和痛苦的,都只能是社会给予他的东西?。因而,林黛玉的痛苦,其实不是由于她的敏感和多疑,更不是由于自尊,而是由于造成这种敏感和多疑,并压迫着这种自尊的时代。在中国封建宗法社会里,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尊严、地位等等是以家私来计算的。一个没有家的人,就等于失去了他做人的全部价值,世界也因此而显得狰狞。大观园里的繁华热闹,别人家中笑语温情,乃至自然的落花飞絮,秋风秋雨等等,无一不在她的心里引起无家的哀痛。整个世界在她的面前,仿佛都变成了制造眼泪与忧愁的原料。

二十六回是“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宝玉病愈之后来看黛玉,都被薛蟠以贾政的名义诳出去高乐了一天。黛玉终日“替他忧愁”,晚间便去怡红院问讯,不料被晴雯误会,拒之于门外,她敏感的内心立刻就想到:“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呕气,也觉没趣。”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荫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从怡红院回来,黛玉便“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

晚清高鹗有言:“盖哭注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份哭泣”,“真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如果仅仅是哭,还不足以表现黛玉那哀哀的心痛,第二天,当众姊妹打扮得花枝招展,正在饯花时,黛玉那“腹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便酿成了催人泪下、令人肝肠寸断的《葬花吟》,这是黛玉用泪铸成的诗魂。对于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来说,生活的浪花一旦激起了他感情的波涛,其流量与流程就远远不是生活所能束缚得住的。如果这种感情再闯入诗歌的领地,因为插上了想象与联想的翅膀,那就更加可以海阔天空地自由飞翔了。这首诗乃是黛玉耳聆秋风秋雨所生发的难以自抑的一怀秋怨,其中既有她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戚,又有她对未来命运难以预卜的人生悲感;这种身世之戚和人生悲感在小说对黛玉的描写中曾一再出现过,“秋花”、“秋草”、“秋灯”、“秋夜”、“秋窗”、“秋梦”、“秋风”、“秋雨”、“秋情”等词语构成浓郁的悲秋世界,用一种一唱三叹又急流直下的诗体倾泻而出时,刹那间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震惊力量,黛玉那颗虽高洁雅淡却已凄楚无比的秋心才益发明晰地呈露了出来。

黛玉一直用太多的猜疑和过分的褊狭折磨着自己,她活的很累、很痛苦,在贾府还是“烈火烹油”之机,在以贾母为核心的上上下下对她还那么温情与疼爱之时,她没有沉醉其中,她时时刻刻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其实,她早就以她那敏感而聪慧的心灵预测到了那不幸的未来。

原来,这是一个永远不用别人的衣裳,来忘掉自己寒冷的人。这是一个永远不把别人的怜悯和施舍,当作自己的幸福的人。同时,这又是一个愈是处在屈承的境遇中,就愈是坚持自己人格尊严的人。

(二) 黛玉之所以能撼人魂日夏养花网魄,还在于她那毫不掩饰的“真”,在父母还没有来得及向自己的女儿授予生活的技术、处理人事的哲学,就把她已抛向了波涛翻涌的生活海洋,让她自己去搜寻救命的浮标,在这里,真正能站稳脚根的便是隐忍曲承,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等等,是最受称赞的美德。而缜密的机心,诡谲的进馋,还有那诌媚的奉承,在这里,更是可以换取宠信与奖赏。不是吗?给她造成严重威胁的薛宝钗却是那样的“会做人”,“使之以权,动之以利”,“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那什么人都好,都不得罪,这是薛宝钗一贯的处世态度,pMBsf她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有分寸地、有礼貌地施惠,既显得大方得体,而又达到“不加功于无用,不损财于无谓”的效果,自然人人服贴,个个称道。而且相比之下的黛玉就显得单纯得多了,虽然“叹身世如风吹落花,题素怨问谁解秋心”,但从不趋炎附势,改变铮铮筋骨,她真率而清纯如天上浩浩的明月,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从不知道“装愚守拙,随分从时”,依然是那么“孤高自许”,从来就鄙弃卑污及流俗,一切随着感情的流转任意而行。既不经过任何的修饰,也没有半点掩藏。她心里所想的,也就是口中所说的,而口中所说的,又常常是为别人所不肯说的生活中的真相。袭人和宝玉间“偷试云雨晴”,这在大观园里是公开的秘密,谁也不肯说穿,偏是林黛玉要当面戳破这层纸:“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这种率真近于刻薄了,她不止一次讥刺过薛宝钗,恼怒过史湘云,打趣过绘画才能平平的惜春,揭穿过忙于夜赌的老婆了……,把当初“不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誓言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她的那颗晶莹剔透的慧心,给众人的只是“尖酸刻薄”!当初她进入贾府之时,是怀着对这家庭不可理解的畏惧心情,可是封建贵族大家庭的礼教束缚,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腐朽生活的熏陶,并没有摧毁这个贵族少女叛逆的灵魂,她坚持着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更顽强地发展着她那与卑污的环境不妥协的精神。她幻想着、追求着美好的生活的理想,要求个性无拘无束的自由发展。

(三) 爱情连结着这个少女的生与死。她也正经历着生与死的回旋,而严酷的现实,也日益紧迫地把她推入这种生死搏斗中,从前对黛玉疼爱有加的贾母也已经撕去了那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她狰狞的面目,封建家长的择婚标准:①是性格儿;②是模样儿。自然宝钗是最佳人选。在八十四回中贾母就公开赞美宝钗:“我看见宝丫头性格儿温厚和平,虽然年轻,比大人还强几倍……都象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给人家作儿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家里上上下下不佩服。”还有一段话,贾母道:“林丫头那孩子倒罢了,只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结实了。要赌灵性儿,也和宝丫头不差什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都不济他宝姐姐有耽待、有尽让了”,封建老太君的意思一下子使黛玉的情感世界激起了排江倒海的巨浪,当从傻大姐那儿获知密谋 的真相,黛玉如一片落花,飘落在生活的风暴里,她立刻下了决心:焚旧稿、断痴情、求速死、抗浊世。

林黛玉面临着生命和理想的绝望的边缘,她突然发出了反常的笑,听到了致她于死地的贾母的假意的安慰,是“微微一笑”;听了由衷同情的紫鹃的谎言,也是“微微一笑”;这个一生用眼泪浸泡而成的黛玉,最后是以笑来结束了她哭的一生。对于虐害她的人,笑意味着突然洞察了他们的本性而产生的轻蔑与憎恨。对于她的同情者,笑意味着对她们的安慰。对于自己,笑意味着对现实的猛醒与清晰的认识,似乎忽然看透了所有的一切。笑含有失去理想的痛苦,含有在失望之后和被毁灭之前毫无畏惧的坦然和乐观。哭和笑固然是对立的,但是处在不同情况下的林黛玉的哭和笑,却是都能表现出她性格的本质。当她逝世时,千言万语浓缩为发自内心悲愤的一句话:“宝玉,宝玉,你好——”,“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这边人在挣命,那边却在热热闹闹完婚,黛玉病危时,“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当紫鹃跑了一圈,竟连一个人也找不到,紫鹃不由狠道:“但这些人怎么竞这样狠毒冷淡!”诸者看到这里,怎能不肝肠寸断?为可怜的黛玉掬一伤心之泪呢?黛玉,你用充满眼泪的一生,唱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歌。

有着完整的悲剧性格的林黛玉,生动地体现着一个叛逆的贵族少女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悲惨命运,在生理上和精神上承担着因袭的重负。她渴望自由,追求着自主的婚姻和爱情。但是,在腐朽的贵族社会里,这样的人是没有生活权利的。听听这个孤傲心灵的心声吧:“一年三百六十日,几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一个本来适宜于摄取生活中一切美丽东西的人,却生活在卑污的环境里。你能让她唱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她那悲凉的声音正是对封建礼教的愤怒的抗议,象是发自荒凉的山谷中求救的声音,发出了要求生活权利和自由的呼声,声音虽微,却并不失其要挣扎出险境的力量。在众寡悬殊的斗争中,她悲惨地失败了,却未向自己的理想变节,这就是这个贵族少女充满了悲剧性叛逆精神。人们从林黛玉阴冷的性格里不只是受到消极的悲伤的感染,而是激发起对造成她悲剧性格的封建礼教的的强烈憎恨。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词有哪些?

黛玉出场: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判词:
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

林黛玉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林黛玉: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
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
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题帕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 为君那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 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林黛玉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林黛玉
世外仙源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黛玉代题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黛玉 题宝玉续庄子文后 无端弄笔是何人? 作践南华 . 不悔自己无见识, 却将丑语怪他人! 黛玉哭花阴 花魂默默无情绪, 鸟梦痴痴何处惊. 哭花阴诗 颦儿才貌世应希, 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 落花满地鸟惊飞.
林黛玉
题帕三绝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琴曲四章.林黛玉 风萧萧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辍, 素心如何天上月.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我的可完整些了.

[第三回] 黛玉出场时的外貌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的眉目有争议--- 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第五回]黛钗合一旳判词的二三句: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十二仙曲的【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红楼十二仙曲的[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
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十四支[飞鸟各投林]中的一句:
欠泪的泪已尽.

[第二十三回]宝玉说的:
你是那倾囯倾城的貌

[第二十六回]葬花之前:
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闱。
呜呼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第二十三回]:
妆晨绣夜心无矣,对月临风恨有之.

其中林黛玉的诗中,有许多是她自身的写照。

[第二十七回]的葬花吟中: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中尤应关注的是:
一年三百六十曰,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所在贾府中勾心斗角的局面)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她生活的写照)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悲惨的命运的揭示)

[笫二十八回]: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照不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尽的更漏.

[第三十四回]: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第六十三回]:
莫怨东风当自嗟.

[第七十回]的桃花诗中: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拢,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类似,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拢空月痕!

[第七十六回]:
冷月葬花魂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
黛玉出场: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判词:
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曲: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
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黛玉,宝玉)

葬花吟之前曹雪芹叹黛玉一首
颦儿才貌世应稀,独http://www.rixia.cc抱幽芳出绣闱。呜呼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高鹗后四十回还有: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诗词及鉴赏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85714.html

上一篇:石榴树插枝上面需要套塑料袋吗求教?

下一篇:杨树树心长的虫子叫什么?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