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的菊花诗有几首?内容是什么?
黄巢的菊花诗有几首LczaS?内容是什么?
黄巢
待秋九月八
我花百花杀
冲香阵透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
我若青帝
报与桃花处
自题像
记草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津桥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黄巢的诗有哪些?
生平简介
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县西南)人,出 生于盐商家庭,能诗文 ,精武艺 。曾应进士试 ,不第。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参加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王牺牲后,被推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广明元年(880)攻占唐都长安,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 。后因内部分裂、大将朱温叛变投敌等原因,起义军屡战失利,于中和四年(884)自杀于泰山狼虎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首。
菊花
黄 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菊花》诗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 ”,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 ,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 。“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 ”,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 ,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 九月八 ”,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象“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日夏养花网黄金甲 ”,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中的“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而第四句中的“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 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 ,这些石破天惊 、走雷挟电的诗句,象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题菊花
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 :“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俗套,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 西风”点明节令 ,逗起下句 ;“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 ,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刚健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 ,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 ;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 ”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 ,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 ,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集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日夏养花网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高傲。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鸣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叹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 “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 。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 ,广大民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 ,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迈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志愿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汇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
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
独倚栏干看落晖。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LczaS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菊花”的诗句有哪些?
待到秋后九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不第后赋菊》
译文:等到九月的深秋季节,百花已经凋谢的时候,我便傲霜怒放了。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日夏养花网》
译文:叫那长安全城到处开满金黄色的菊花,那四溢的芳香铺天盖地,弥散在整个长安城里。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题菊花》
译文:时序轮回,深秋到来,秋风轻吹,飒飒有声。春花早已凋谢,秋菊开遍满院。霜压菊枝,花寒香冷,孤独寂寞,难得蝴蝶青睐。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
译文:时来运转,等我做了花神的那一天,我要告诉菊花,让它跟春日桃花一起开放,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光。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宋代:郑思肖《寒菊 / 画菊》
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代:郑思肖《寒菊 / 画菊》
译文: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代:白居易《咏菊》
译文: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清代:曹雪芹《咏菊》
译文: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唐代: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
菊花中能出现作者黄巢雄心壮阔的诗句是?
《菊花》中能出现作者黄巢雄心壮志的诗句是——————。黄巢有两首菊花诗,分别是《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中突出作者雄心壮阔的诗句有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