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天的晚上长,而夏天的晚上短,难道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到夏天变慢了?
冬天夜比较长,夏天昼比较长,为什么会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对于北半球来说,冬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与直射点同一纬度的地方昼夜等长,而北极点上是极夜,南极点上是极昼。你画一个圆代表地球,再划出赤道,画一条与太阳光垂直的直径日夏养花网,你会发现白天的区域北半球比南半球小。而该区域所占的时区数就是白天的时间长度。所以冬天白天长夜晚短。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定性地表达某时某地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 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旧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为什么冬天的时候白天时间短,晚上时间长(夏天反之)?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旧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综上所述,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夏,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吏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车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廷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臣成了五带。
为什么冬天的晚上那么长
地球与太阳最近的一点称为“近日点”, 距离大约是1.49亿公里, 近日点为一月初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地球离太阳最远的一点称为“远日点”,距离大约是1.51亿公里,远日点为七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 ,由于地球自转的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平面不是90度角,大约是66.5度角。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并且日照时间长,所以北半球热,是夏天,而此时太阳是斜射南半球,所以南半球冷,是冬天。
由于近日点离太阳近,太阳引力增加时地球自转速度增加,故在生活于北半球的我们看来 冬天的白天比较短,夜晚比较长。 远日点的时候太阳引力减少地球自转速度变慢,所以夏天的白天比较长,夜晚比较短。
记得采纳啊
夏天的晚上是不是比冬天晚上短。为什么?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跟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相比,日地距离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差值(0.05亿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一天内,日地距离的变化更是微不足道了。
如果非要把早晨和中午的日地距离作以比较的话,有人会认为中午的太阳会更近一些, 理由是,早晨太阳从地平线方向照过来,比中午的太阳远了一个地球半径的距离。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从上面的数据可知,从1月份到7月份,半年的时间里,日地距离变化幅度达到500万千米(1.521亿千米减去1.471亿千米),每天内的变化值为2.7万千米,从早晨到中午大约6小时,为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变化值约为6700千米,这个值已大于地球的半径。
如果地球正在向近日点运动,从早晨到中午,一方面确实近了一个地球半径左右的距离(6300多千米),另一方面经过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也近了6700千米,两者叠加,中午离太阳更近了。
但如果地球正在向远日点运动,从早晨到中午,一方面从地球到太阳也近了一个地球半径左右的距离(6300多千米),可是另一方面经过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却远了6700千米,两者叠加,中午离太阳就更远了。
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就会昼短 夜长。。。所以夏天的晚上比冬天晚上短。。。。。
为什么冬天时间短,夏天时间长呀?
冬天夏天一天的时间是一样长的,但是冬天夜长于昼。夏天昼长于夜。所以说是夏天的白天比冬天的白天时间长。
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于自转轨道存在23.5的倾角,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一年的时间内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造成了不同半球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
扩展资料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度34分的夹角。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直射,热量集中,就好像正对着火炉一样;
而且太阳在空中经过的路径长,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必然气温高,这就是夏季。反之,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相当于斜对着火炉;而且太阳在空中所经路径短,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
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运转,这种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昼夜变化
冬天夏天时间都是一样的,准确说法是夏天昼长夜短,冬天昼短夜长,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了地表各处昼夜的交替,而距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则决定了昼夜的长短。
相关介绍:
“夏至”时节,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
因此夏天,北半球靠近太阳直射点,因此昼长,相反当冬天远离直射点时,昼则短。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日夏养花网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地的昼夜长短,因晨昏圈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日夏养花网而发生变化,当太阳直射点落在赤道(春秋二分)时,晨昏圈通过两极(与经圈重合),等分所有纬线。因此,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昼夜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直射点
准确说法是夏天昼长夜短,冬天昼短夜长,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了地表各处昼夜的交替,而距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则决定了昼夜的长短。
相关介绍:
“夏至”时节,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
因此夏天,北半球靠近太阳直射点,因此昼长,相反当冬天远离直射点时,昼则短。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vVuGoVw,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地的昼夜长短,因晨昏圈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当太阳直射点落在赤道(春秋二分)时,晨昏圈通过两极(与经圈重合),等分所有纬线。因此,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昼夜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直射点
文章标签:
下一篇:请问家装用什么牌子的油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