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有什么特色?为什么古人用豆蔻来形容少女?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古代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古人对女子的年龄有不同叫法:
7岁——髫年
13岁左右——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桃李年华
24岁——花信之年
出嫁——?棵分??/p>
每一种叫法都有它的来历和理由,那么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年华形容十三岁的少女呢?
这源于杜牧赠别扬州歌妓诗作《赠别》:
娉娉袅袅www.rixia.cc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韵译为:
苗条娇美体态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极像二月初含苞欲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谁比得上她。
诗中十分贴切地把十三年华的少女,比喻为含苞待放的豆蔻。
春天美丽的花儿不胜枚举,杜牧为何独以豆蔻喻指十三岁少女呢?
首先豆蔻花成穗状,初开时被嫩叶卷起,叶渐渐展开后花儿也渐渐绽开,从豆蔻花的外形上看,它的http://www.rixia.cc花芯中央有两瓣相并而居,形似同心,外形上像极了处女之身。
把豆蔻花比作十三年华的少女,形象生动逼真地让十三年华的少女的外貌美具体可感,以此引发后人的联想和想象,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杜牧的想象力非一般人能及在诗句中得以体现。
杜牧以豆蔻入诗,喻指十三岁少女,不但形似,其神也似。
豆蔻花于春末夏初开花,二月正是含苞期,豆蔻在没有完全盛开时显得非常丰满,可谓丰神绰约,俗称“含胎花”,因而又被喻为少女的象征。
刚步入青春期的十三岁少女不正是一朵朵含苞欲放而又丰神绰约的花朵吗?明艳俏丽的豆蔻花和青春萌动的少女都是一生美丽刚刚开始的时候。
后来的诗人以豆蔻入诗,大都指喻指少女。如陈基“来时豆蔻初含芯,别后菖蒲又着花”,秦观“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苏轼"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须臾"??
豆蔻年华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意思是像豆蔻一样美好的年岁。原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现泛指少女时期。
古人说“豆蔻年华”,为何用豆蔻来形容少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女人每个年龄阶www.rixia.cc段的叫法都不一样,女子尚未有婚嫁之约,称为“待字”。女子十六岁称为“二八年华”、“破瓜”,而女子十三、四岁称为“豆蔻年华”。花花草草那么多,古人为何会用豆蔻来比喻少女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对于未出嫁的女子:我们习惯会称为:云英未嫁,黄花闺女,小姑独处,待字闺中,等等。其中像云英未嫁就是用唐代钟陵歌女云英泛指未嫁的成年女子。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这是杜牧在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的诗。
之后,就出现了对杜牧的抄袭,秦观有“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陆游有“春从豆蔲梢头老,日向樗蒱齿上消”,苏轼有“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须臾”。
到近代,鲁迅也曾在《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TqgnhvRMuv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那么问题来了,豆蔻是何东西?豆蔻《中国药典》收载的草药,草药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还有说法是中国古代还没有引进肉豆蔻这种植物,古代文化人所说的豆蔻应该是一种叫做艳山姜的花,好吧,那就发两张艳山姜的照片,然后你就该了解古人的心态了。是不是很污?不过这其实并不是古人所说的豆蔻,而是舶来的“肉豆蔻”
“豆蔻”为什么会被古人用来形容少女?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此句出自杜牧的《赠别其一》,描述的是刚刚褪去孩童稚嫩的十三四岁的青涩少女,犹如二月初的豆蔻花一样含苞待放,让人看了心中不禁产生喜爱。
少女时期是最美好的,在古代,子女成亲都讲究着媒妁之言,当哪家的女孩年满十三岁后,便会有媒婆上门提亲,若双方父母都同意了,这亲事也便是算是定了下来了,等TqgnhvRMuv到女孩十五岁时,男方上门下聘礼后便可出嫁。
而刚刚情窦初开的少女,总是会对这个未来要与自己共度一生的人充满幻想,带着少女的勇敢与好奇,青涩与娇羞,总会在父母议亲之时悄悄的前去张望,看看这个未来夫君长得什么样,是否得能得自己心意,自己是否心喜这个未来夫君。
也正是这样的少女,就如同杜牧诗中所比喻描绘的那般,宛如豆蔻花一样带着少女的青涩与娇羞,在面对爱情与未来时的期待与勇敢。
豆蔻虽为调味料,并不让人熟悉,但豆蔻花的样子却总能让人不禁联想到少女青春活力的样子,尤其是在豆蔻花含苞待放之时,更是像极了在面对爱情时充满着无限向往的纯真少女。豆蔻花虽小,但却有着宽大的叶子,叶子紧紧保护着豆蔻花,也正如父母保护着自己的女儿,不愿她受到伤害一样。
诗人杜牧作为文人雅客,且才学卓越,在面对美好的事物时总会情不自禁的赋诗一首。一次杜牧应友人之约去扬州游玩之时,偶然遇见了一位貌如天仙一般的歌姬,杜牧惊叹于世间竟有如此绝妙的美丽容貌,随后便在友人的介绍下,使杜牧与此女子有缘一起聊天畅谈。
这位美若天仙的少女在面对杜牧这位满腹才学的诗人时难免会带着少女的青涩与娇羞,而杜牧认为正是这青涩与娇羞之感,才能更加的衬托这位少女的美好。于是在临别之际,杜牧写下这首《赠别其一》来表达自己的这番奇遇与对这位少女未来的美好祝愿之情。
因为杜牧的文采卓越,很快杜牧的诗词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人运用杜牧诗中形容那位女子的豆蔻花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慢慢的,豆蔻一词仿佛就成为了少女们的专属名词,只要提及豆蔻二字,脑海中浮现的皆是少女的纯真活泼和娇羞时的青涩之感,忍不住让人产生出保护的欲望。
从而也出现了“豆蔻年华”一词,专门用来形容刚刚褪去稚嫩的青涩少女在成长为成熟的女子之间的这段时光的词语。
文章标签:
下一篇:关于立冬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