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怎么防治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怎么防治?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病毒病预防和初期治疗方法
微信中这篇可以看看 ,如果是缺素可以补氮钙铁锌和有机肥料冲施。
小麦黄条点花叶病毒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播方法:飞虱持久性经卵传毒。
传毒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并在体内增殖(Conti,1980)。相关的古北飞虱Javesella pellucida通过试验证明也能传病,但效率比较低。灰飞虱饲毒最少1h后获毒,经过9~29d的循环期才具有侵染性,并且终生保持侵染性。飞虱饲毒10~15min或更长时间后能传毒;当飞虱被注射粗提纯的病毒时,经过4~6d的循环期后,存活的飞虱中大约30%能够传毒。在卵传实验中(Conti,1980),用来传毒的2/5雌灰飞虱,约有9%后代是经卵传播带毒的,幼虫在第二周开始具有侵染性并且保持终生带毒。
种苗传植物:不详。
自然寄主:大麦Hordeum vulgare、小麦Triticum aestivum、燕麦Avena sativa、黑麦Secale cereale、玉米Zea mays、匍匐冰草Agropyron repens等。
人工接种可AyMbcXA侵染的植物:在欧洲本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和匍匐冰草上,偶尔也发生在燕麦和黑麦上。在摩洛哥,该病AyMbcXA毒自然条件下侵染玉米。该病毒不通过机械接种传播。通过传播实验发现,此病毒能通过灰飞虱介体传播给44种www.rixia.cc禾本科植物中的26种,但是不能传播给其他的科。感病品种有:兔草属Lagurus、燕麦属Avena、三毛草属Trisetum、凌风草属Briza、雀麦属Bromus、鸭茅属Dactylis、早熟禾属Poa、大麦属Hordeum、黑麦草属Secale、小麦Triticum、黑麦Lolium、草属Phalaris、高粱属Sorghum、玉蜀黍属Zea、黍属Panicum、狗尾草属Setaria。症状包括矮化,花叶,褪绿条纹,叶片变窄和叶尖黄化,不同寄主症状变化很大(Lockhart&Elyamani,1983)。
小麦黄条点花叶病毒病是怎样检验和检疫的?
鉴别寄主:
①燕麦:在叶片上产生黄条点花叶、矮化,叶基红化。
②雀麦、野雀麦、硬雀麦:产生矮化,叶片变窄。
③大麦:感病后,出现亮黄条点花叶。
④粟:表现褪绿条纹,植株矮化。
枯斑寄主:不详。
体外稳定性:
①钝化温度:50~60℃。
②稀释终点:10-2~10-3。
③体外存活期:5℃2~4d或http://www.rixia.cc22℃1~2d。
血清学检测: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有中等程度免疫原性。病毒的粗提纯液,经佐剂乳化或不乳化处理,肌肉注射家兔制备的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128和1/256。当用抗体包被同源核衣壳时,第二种抗血清的效价是1/2048。
电镜观察:在寄主植物的膜结合内胞浆网槽,成熟的病毒粒子出现在薄壁细胞和韧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在细胞质中形成粒状的或含纤维物质的病毒胞浆,并且病毒粒子似乎从它们的边缘开始增殖。在核中或两个核膜之间未发现病毒粒子。直径25~60nm的球状泡囊在细胞质的类囊体结构中形成(Conti&Appiano,1973)。对病大麦薄切片进行酶解、EDTA处理和放射自显影(Bassi et al.,1980)表明:病毒由RNA组成,并且仅在细胞质中能够复制。病毒胞浆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在接种之后很短时间内,细胞质的RNA合成迅速增加,而核内RNA的合成则减少。当细胞质中的RNA合成达到高峰时(接种后12d),便能看见病毒胞浆和病毒粒子和肉眼可见症状(日夏养花网Bassi et al.,1980)。
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可经飞虱持久性传毒,对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玉米生产可构成一定经济损失。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9分,为高危有害生物。国内虽尚未发生,因无人为传播途径,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地理分布:意大利、法国、摩洛哥和澳大利亚(玉米的MS株系)。
检疫国家地区:美国。
小麦黄条点花叶病毒病有哪些症状?
小麦黄条点花叶病毒病:在意大利北部(Conti,1972)和法国南部(Signoret et al.,1972)的冬小麦上引起褪绿条点或花叶症状,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棍状小麦(T.compactum)和普通小麦(T.aestivum)是最易感病的小麦种。但是冬小麦的发生率在5%~8%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小。该病毒在摩洛哥的玉米上也能引起褪绿条点症状(Lockhart&Elyamani,1983)。将自然带毒飞虱,在大麦上作传染试验表明,对大麦不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
文章标签:
上一篇:关于怎么种橘子
下一篇:花店里买得满天星可以放水里养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