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骚客,为何爱用“豆蔻”比喻少女,跟豆蔻花有关系吗?
古人为何喜欢用豆蔻来形容少女,难道真的是因为没有词了吗?
难道真的是因为没有词了吗?古人当然不是没有词了,他们之所以把少女比作豆蔻一般,其实是因为这个词语包含着很美好的寓意,而且这样的称呼都是有其独特含义的,代表着古人对青春少女的一种美好祝福。
其实在古代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称呼,而且其中都有着特别的含义。比如而立之年说的就是三十岁的男子已经能够独自承担起责任了;而弱冠之年则指的是男子刚刚成年的时候;另外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十五岁的时候,代表着她已经成年了,可以按照不同的习惯来生活;当然豆蔻年华通常都是用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小女孩的,就像这种植物一样年轻有朝气。
其实豆蔻年华是很好理解的,而且这个词语还是从唐朝大诗人杜牧口中创造出来的。当时杜牧因为工作需要离开扬州,他舍不得的是那里的一位歌姬,于是在临别之际就吟诗一首,算是留给彼此的纪念;其中就有提到豆蔻二字,杜牧形容这位年龄十三四岁的歌姬如同岸边的豆蔻一般绚丽多姿,令人深深地沉醉。于是豆蔻一词就这样传了开来,也成为了古人用来称赞年轻女子的专用词语。
其实豆蔻是一种中草药植物,颜色丰富多彩,而且一般在夏天开花,就如同最美好的年华一般,而且豆蔻花十分的美丽,饱满圆润,仿佛一个娇羞的小女孩含苞待放,因此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女子最合适不过了。
豆蔻,是一种绿草本植物,它分为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在古代是一种用途很广的药材,它的外形像芭蕉,种子像石榴籽,可以用作药材,有辛辣香味。
未成熟时是黄色又掺杂着微红的树干,大拇指般大小的白色果实,每一个果实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紧紧的聚在一起展现各自的娇羞。豆蔻花开于初夏,结果于清秋。
而在豆蔻开花之前,其花骨朵就已饱满圆润,在民间俗称其为“含胎花”。
长得也很普通,为何会变为形容女子的词了呢?说到这个就要说到我国的大诗人杜牧了。杜牧年轻时曾随丞相牛僧孺在扬州供职,后来离开扬州赵长安,临行时两首七绝给一位女子。
其中一首有就是《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杜牧写给十三岁左右的张好好的诗。
诗中非常形象描写了这位风尘女子是何其柔弱而美丽举止轻盈,就如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并且也有人对此注解到: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因此,豆蔻年华特指十三岁的少女,过了这个年纪可就已经老了!
古代的人为何喜欢用豆蔻来形容少女?
古代的人为何喜欢用豆蔻来形容少女?真的是因为没有词形容了吗?都说古代的人要比现代的人保守封建,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距离现代不怎么久远的人确实非常保守封建,但在更早的时候的人,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开放,唐朝就是一个例子,唐朝的开放是出了名的。“豆蔻”一词就是在古代的时候出现的,人们非常喜欢用“豆蔻”这个词来形容少女,这是为什么?
杜牧是最早用“豆蔻”来形容少女的,也是因为他,后人才会用“豆蔻”这个词语来形容少女,这都源自于一个故事日夏养花网。有一天,杜牧去游玩,远远的看到河边站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少女,杜牧立刻被这个少女的容颜吸引住了,作为诗人的他不禁写了一首诗,诗中便提到了“豆蔻”这个词语。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以后,人们都学会了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少女。那么,豆蔻是什么呢?
在现实中,豆蔻其实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植物,它的外表跟其他一般的植物有些不一样,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花朵无论如何都不会完全绽放,人们看到它,总觉得它正在绽放中,充满着活力,所以,人们就有了一种错觉,它一直都在绽放。它的叶子一直树立着,貌似在默默保护着花瓣成长,把它跟少女联系在一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杜牧。
杜牧也许就是因为“豆蔻”一词本身就很有韵味,再加上它一直充满着活力,努力绽放,跟少女的青春貌美非常匹配,才会用“豆蔻”一词来形容少女,后来的人也渐渐接纳了这个说法。
古代的人为何喜欢用豆蔻来形容少女,这一词怎么来的?
这一词怎么来的?古代的人非常喜欢用豆蔻来形容少女,常常大家就说豆蔻年华,就是指13岁的女孩。因为在古代,豆蔻被称之为“含胎花”, 这种花朵饱满而又娇嫩,让人看到就能联想起女子在十三四岁,柔弱美丽的样子。而且在古代,文人常常将豆蔻来形容少女,用在古诗当中。
在唐代,杜牧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首诗主要讲的就是,杜牧在离开扬州的时候,想要给一位叫做张好好的女子送别,而当时这位女子正好是只有13岁左右,正是处于那种豆蔻年华的年纪。将这位柔弱而美丽的女子比喻成,豆蔻般嫩芽含苞待放美丽的样子。
但是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大自然的花很多呀,为什么偏偏要选豆蔻花来比喻少女呢?因为我们都知道少女是那种处女,柔弱而美丽,娇滴滴的样子。选牡丹,这朵花太过妖艳,肯定不合适,菊花呢,又太显得成熟。而选豆蔻花,春天的时候刚刚盛开,含苞待放,但是又不缺乏那种美丽的样子,非常适合比喻形容少女。
而在豆蔻花之中,红豆豆花是最美的那种,他的花蕊中央有两瓣并联在一起,它的形状有点像同心状,所以他就被大家视为爱情的象征。古代人很多人就说它,“结就同心蕊,因标连理枝。”所以古代很多人吟唱用豆蔻来寓意这种意思。所以在古代,很多人就喜欢用豆蔻来形容少女,常常称他们为豆蔻年华,在他们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称之为豆蔻般的少女。
豆蔻有什么特色?为什么古人用豆蔻来形容少女?
豆蔻原是一种草本植物,又名草果,多产与岭南一带,可长到丈许高;古书曾有记载“豆蔻二月开花作穗房,生于茎下,嫩叶卷之而生,初如芙蓉花,微红,穗头深红色。”意思是说到了二月,豆蔻开得就像芙蓉花一般美丽,微红的颜色就如同少女羞红的笑靥一样令人心动。而古人用豆蔻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的源头还必须要从我国著名诗人杜牧说起。
杜牧在他的《赠别》二首中就有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一诗句是说杜牧在扬州时,偶遇了一位歌姬,当时歌姬正值十三岁的美好年龄,就把她的容貌比作二月初的豆蔻,就算是看遍十里扬州城也找不出像她一样的美人。而二月初的豆蔻其实并没有开花,而是在树上像葡萄一样结成一串花苞,似开不开、将红不红、待香不香的,充满了神秘和美好,于是人们便将豆蔻成为“含胎花”。杜牧就用这含苞待放的豆蔻来形容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女,代表着豆蔻年华的女子虽还未完全长开,但已出现曼妙身姿和美丽容颜的“雏形”,十分动人美好。后人便深受杜牧的影响,都纷纷用豆蔻来形容少女。
用豆蔻形容少女还有另一层深意----豆蔻完全开花时,并不是一朵完整的花,而是两个花瓣相接的形状,正如两人同心同意;所以豆蔻也代表着渴望爱情、渴望以后与丈夫同心同德。因为古代人普遍结婚较早,女子到了十五岁的及笄之年就意味着要嫁人了,所以十三、十四岁渴望爱情并没有什么,所以豆蔻也象征了少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渴望。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在文学www.rixia.cc作品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豆蔻年华”这几个字,而“豆蔻年华”其实就是形容少女,也就是女人一生中极为宝贵的一段青春岁月。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用过“豆蔻”这个词汇,而对于大众来说,对于“豆蔻”,人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豆蔻来形容少女。
杜牧曾经在他的诗句中就用过豆蔻来形容一位少女,当时的杜牧三十多岁,他来到集市上看到人头攒动非常热闹,这个时候他的目光被一群杂耍卖艺的人所吸引,杜牧很快就发现在这群卖艺的人里面,有一位十三岁左右的少女。
根据杜牧的描写可以了解到,这位卖艺的少女身段玲珑,体态优美,美的不可方物,而杜牧就忍不住用豆蔻来形容她,可见这位少女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杜牧的心中。而通过杜牧所写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两句诗,也让这位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见豆蔻这两个字具有十足的分量,用来形容少女也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豆蔻并不是古人的专利,近代文学家也很喜欢用豆蔻。鲁迅就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用过这两个字,他也用豆蔻来形容正处于妙龄的女子。无论是古代诗人还是现代文人,似乎只要用豆蔻这两个字就可以为人们呈现出一位美丽年轻的女子,那么究竟什么是豆蔻呢,为什么豆蔻可以用来形容少女?
豆蔻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草豆蔻,另外一类是肉豆蔻,而国内主要以草豆蔻居多,肉豆蔻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豆蔻可以作为药材来使用,也可以用豆蔻来烹煮食物,我国广东地区经常会用豆蔻来制作料理。豆蔻如果放久了颜色就会变深,也不再饱满,外形看起来就像花椒,所以文学作品中所提到的豆蔻不是指放久的豆蔻,而是豆蔻植物。
豆蔻的植物青翠欲滴,给人一种含苞待放的感觉,所以豆蔻植物就如同少女的美妙年华一般,是那样的美好又纯洁。豆蔻植物还透着一种粉嫩饱满的质感,用来形容少女也极为合适,所以通过豆蔻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古代文人的智慧,以及联想方面的造诣。如果不用豆蔻这两个字来形容少女,似乎总是会缺少一些独特的韵味,用豆蔻这两个字来形容不仅恰当,也更具视觉感。
古代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标签:
下一篇:大学应该怎样度过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