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作者一说邵康,一说邵雍?
邵雍有写过吗
根据北宋邵庸计算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后所有都会重来是否合理?n根据北宋哲学家邵雍的计算 n世界上的事物将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后完全重现n请问 邵雍真的有写过吗?如果有是出自哪部典故n谢谢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佑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佑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
邵康节是何许人,为何吴承恩对他的诗句如此推崇?
关注晓闻,收获满满。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这两句诗出自邵康节的《冬至吟》。在《西游记》中,开篇阐述的是天地变化的规律,以及万物生长的玄机。而在第一段中,作者吴承恩就引用了邵康节的诗句,这表明吴承恩对邵康节的十分推崇和认可。那么PTNUFd,邵康节到底是何许人?
邵康节,本名叫邵雍,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他的祖先是河北涿县人,从小跟随父亲迁入河南辉县。他小时候志向远大,长大后师从李之才,学习了《河图》、《洛书》和伏羲八卦等。他自行悟道,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他隐而不仕,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邵康节说的冬至指的是子月,即阴历十一月。子时就是夜里十一时到次晨一时,而子之半正好是夜里十二时整。天心无改移指的是宇宙万物到了动静皆宜、蓄势待发的状态。一阳指的是天地间阴阳交替,阳气正生之际。“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子月夜里十二点的时候,宇宙万物到了一个不属于动态也不是静态的http://www.rixia.cc时刻。修行者借助一阳之气,进行禅定止息,达到无法无念的空灵境界。
邵康节利用伏羲八卦的原理,演化太极阴阳之道,再从天地变化的规律当中,悟出修道的最高境界。所以,吴承恩开篇就引用他的诗句,来阐述天地大势,阴阳变化之道。
品读西游,打造经典。晓闻出,必属精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什么人?
有人说,我国古代的历史就是帝王的"家史",是名将名臣的个人史,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几乎所有的官方史书中,都是围绕着帝王、大臣记载的,能够进入史书的平民百姓少之又少。
在处于封建社会的我国古代,想要进入史书是非常艰难的,如果没有什么突出事迹或显赫官职,基本是无法进入挑剔的史家的法眼的。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即使是一些没有一官半职的人,也得到了留名青史的机会。
《三国志》在《方技传》中记载的一些有奇特能力和技艺者,如医术高超的华佗、精通音律的杜夔、能够预知未来的管辂等等。
到了宋朝,也有这样一个老百姓,他尽管终生只是平民,却不但有皇帝给他御赐谥号,还能够得以配享孔庙。此外,程颐、朱熹对他推崇备至,《宋史》对他不吝赞美之词,那么他到底牛在哪儿呢?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2),邵雍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天河南林州市的邵康庄村,据说就是其故乡的旧址。
对于此人,相信许多人并不了解。可如果看到他的名作《山村咏怀》,人们或许会恍然大悟,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据《宋史》记载,小时候的邵雍认为自己天赋异禀,想要投身宦海,立下一番大成就。
和许多胸怀大志却没能实现的人不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邵雍付出了全部的精力,他"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在阅读大量典籍后,一天邵雍突然感叹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为了弥补自己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没有游历古人曾到过的地方的遗憾,邵雍说走就走,背上行囊就离开了家。
据史书记载,邵雍"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按照当年圣贤们的足迹一路走来,增长了许多见识,心境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等到再次回到家时,邵雍说道:"道在是矣",从此便没有再出远门。
当时,担任共城县令的李之才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登门为其讲授"《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引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这方天地,PTNUFd邵雍"探赜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通过学道,邵雍领悟到了事物变化、阴阳消长的规律,也具备了高深而广博的智慧。
为了将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他"遂衍宓羲先天之旨,着书十余万言行于世",而他的目标也从功成名就转移到了追求"道"上。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邵雍带着父母举家前往洛阳。在洛阳,邵雍居住在十分简陋的住所,但他却自得其乐,引来了旁人的不解。
当时,从政坛退隐的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都十分敬重邵雍,见他生活条件恶劣,便"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搬到新居后,邵雍衣食无忧,得以更加专心求道。据史书记载,他每天早上焚香端坐,有时喝点小酒,微醺即止,而兴致到了,他便作诗自咏。邵雍十分亲民,也得到了民众的喜爱,以至于附近的家家户户都称其为"吾家先生",争相邀请他住在自己家里。
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实和邵雍的处事之道有很大的关系,他"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因此就连司马光都心甘情愿把他当作兄长。邵雍忠厚、真诚等高尚的品德值得后人学习,也体现了他的高超涵养,为他赢得了喜爱和尊敬。
熙宁十年(1077),六十七岁的邵雍罹患重病。
弥留之际,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这些当时就负有盛名,在后世更是十分知名的大家都聚在其家中照料。而他的嘱咐,则是从简安葬。
当年七月,邵雍病逝。宋神宗封其为秘书省着作郎,到哲宗时又赐他谥号"康节",程颢亲自为其写墓志铭,"称雍之道纯一不杂,就其所至,可谓安且成矣。"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