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缩句练习和改病句(要答案)百度知道

2021-08-12 21:39:25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39

缩句练习大全(及答案)快!!!

(1)报春的大雁成行成队地飞过江南,江北的山川和田野。

(2)笨得可爱的小熊猫差点儿掉进深深的水潭里。

(3)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4)英勇的红军冒着蒙蒙的细雨,踩着泥泞的道路前进。

(5)海里的泥沙被澎湃的波涛卷到岸边。

(6)九岁的学徒凡卡在桌子前伤心地给爷爷写信。

(7)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狱中的革命者高兴地哭了。

(8)勇敢的刑警把狡猾的罪犯抓住了。

(9)他那慈祥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锅炉和刚吊上甲板的木箱。

选最佳,答案另附
缩句练习及答案

缩句练习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11、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13、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15、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16、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7、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18、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
19、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20、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21、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22、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23、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24、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
25、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
26、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27、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28、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
29、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30、绿油油的牧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31、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
32、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
33、每当夜幕降临,八角楼上的灯光就亮了起来。
34、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来的敞口船。
35、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36、六(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37、山沟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38、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39、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40、北面那座秃山丝毫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 。
4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很多货物。
42、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背影。
43、喊我的是和蔼可亲、头发花白的房东大娘。
44、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45、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
46、9月的一个傍晚,我带着猎狗在镇外的葡萄园散步。
47、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长期艰辛努力的结果。
48、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缩句练习题参考答案
1、小红看着书。
2、爸爸听到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大楼。
4、焰火构成了图案。
5、长势喜人。
6、保护区生长着树。
7、灯照耀着建筑。
8、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9、我怀念朋友。
10、事迹激励着我们。
11、兵马俑吸引了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船。
13、水静。
14、圆东西发出亮光。
15、目光注视着天安门。
16、杨梅树吮吸着甘露。
17、小孩玩耍。
18、我们看到了细菌。
19、国旗上升。
20、我激动。
21、天空挂着月亮。
22、工人们坚持劳动。
23、钟声回荡。
24、小燕子休息。
25、奶奶打水。
26、天气热。
27、钱塘江笼罩着雾。
28、松鼠蹦来跳去。
29、小鹿欣赏影子。
30、地上盛开着花。
31、太阳挂在天空。
32、鼎是炊具。
33、灯光亮。
34、埠头停泊着船。
35、师傅把钻机安装好了。
36、老师讲了故事。
37、树上缀满了柿子。
38、这是大楼。
39、詹天佑是工程师。
40、秃山挡不住狂风。
41、我们看见货物。
42、我看到了背影。
43、喊我的是大娘。
44、 “绿色食品”受到欢迎。
45、白杨树排列在两旁。
46、我散步。
47、发现是结果。
48、贝多芬谱写了曲子。
缩句练习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11、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13、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15、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16、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7、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18、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
19、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20、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21、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22、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23、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24、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
25、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
26、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27、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28、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
29、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30、绿油油的牧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31、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
32、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
33、每当夜幕降临,八角楼上的灯光就亮了起来。
34、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来的敞口船。
35、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36、六(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37、山沟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38、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39、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40、北面那座秃山丝毫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 。
4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很多货物。
42、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背影。
43、喊我的是和蔼可亲、头发花白的房东大娘。
44、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45、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
46、9月的一个傍晚,我带着猎狗在镇外的葡萄园散步。
47、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长期艰辛努力的结果。
48、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缩句练习题参考答案
1、小红看着书。
2、爸爸听到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大楼。
4、焰火构成了图案。
5、长势喜人。
6、保护区生长着树。
7、灯照耀着建筑。
8、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9、我怀念朋友。
10、事迹激励着我们。
11、兵马俑吸引了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船。
13、水静。
14、圆东西发出亮光。
15、目光注视着天安门。
16、杨梅树吮吸着甘露。
17、小孩玩耍。
1日夏养花网8、我们看到了细菌。
19、国旗上升。
20、我激动。
21、天空挂着月亮。
22、工人们坚持劳动。
23、钟声回荡。
24、小燕子休息。
25、奶奶打水。
26、天气热。
27、钱塘江笼罩着雾。
28、松鼠蹦来跳去。
29、小鹿欣赏影子。
30、地上盛开着花。
31、太阳挂在天空。
32、鼎是炊具。
33、灯光亮。
34、埠头停泊着船。
35、师傅把钻机安装好了。
36、老师讲了故事。
37、树上缀满了柿子。
38、这是大楼。
39、詹天佑是工程师。
40、秃山挡不住狂风。
41、我们看见货物。
42、我看到了背影。
43、喊我的是大娘。
44、 “绿色食品”受到欢迎。
45、白杨树排列在两旁。
46、我散步。
47、发现是结果。
48、贝多芬谱写了曲子。

缩句练习题 要答案

要答案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
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
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
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 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 ;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
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
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
2.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
3.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
4.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
5.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
6.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
7、 慈祥的爷爷在河边钓鱼。
缩句:
8、亲爱的妈妈熟练的在炒着香喷喷的饭菜。
缩句:
9、可爱的小红在认真的看着有趣的新书。
缩句:
10、明明喜欢在家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缩句:
11、深夜,闪烁的星星布满了天空。
缩句:
12、崭新的联想电脑被捣蛋的可可弄坏了。
缩句:
13、宽阔的广场上有许多行人在散步。
缩句:
14、太阳光为我们照亮大地。
缩句:
15、可爱的小白兔在啃着新鲜的萝卜。
缩句:
16. 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缩句:
17.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
缩句:
18.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缩句:
19.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缩句:
20. 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
缩句:
21. 自习课上,他一不小心把小明的墨水瓶打破了。
缩句:
22. 他兴奋得把一个大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缩句:
23. 侦察员被凶残的敌人捉住了。
缩句:
24. 小红经过努力,把这篇课文背熟了。
缩句:
25. 澎湃的波浪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上.
缩句:
26. 一只画眉鸟在树枝上兴奋的叫着.
缩句:
27. 我们走访了这个闻名华东地区的幼儿艺术团.
缩句:
28. 那浪花犹如千万匹齐头并进的战马.
缩句:
29. 满载旅客的列车飞一般驶向偏远的山区小站.
缩句:
30. 轻轻的麦苗悄悄地抽出了嫩绿的叶子.
缩句:
31. 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缩句:
32. 美丽的松鼠常常在树上跳来跳去.
缩句:

1 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2 老人们钓鱼。
3 鸬鹚站在船舷上。
4 树上开满了花。
5 柳树挂满了冰条。
6 鲸不是鱼类。
7 爷爷在钓鱼。
8 妈妈炒着饭菜。
9 小红看着新书。
10 明明喜欢学习。
11 星星布满了天空。
12 电脑被弄坏了。
13 行人在散步。
14 光照亮大地。
15 小白兔啃着萝卜。
16 旅客望着卫士。
17 争论打断了思路。
18 毁灭是损失。
19 圆明园是皇家园林。
20 喉咙被堵住了。
21 墨水瓶打破了。
22 他兴奋。
23 侦察员被捉住了。
24 小红努力。
25 波浪把泥沙卷到岸上.
26 画眉鸟叫着。
27 我们走访了艺术团。
28 浪花犹如战马。
29 列车驶向小站。
30 麦苗抽出了叶子。
31 萤火虫飞舞。
32 松鼠跳来跳去。
1.燕子停在电线竿上,像一个个音符。缩句:燕子像音符。
2.群众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天安门。缩句:群众望着天安门。
3.周总理关心作家何其芳同志。缩句:总理关心同志。
4.比赛后,获奖的运动员兴奋得满街跑。缩句:运动员跑。
5.雅鲁藏布大峡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辛勤努力的结果。缩句:发现是结果。
6.他喝了一袋牛奶,吃了二只包子上学去了。缩句:他上学去了。
7.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缩句:邱少云一动不动。
8.“老人心想,这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缩句:老人想。
9.校园里的草地上有垂杨柳,十分阴凉。缩句:草地上有杨柳。
10.老师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缩句:师生热泪盈眶。
天空中飘着美丽的云彩
天空中飘着云彩
天空中飘着美丽的云彩
天空中飘着云彩

谁有缩句、修改病句?(要答案)越多越好!

快一点,,很急用!多!最好
缩句例析

zhuoyan:我在教学中遇到关于缩句的问题总是感到很棘手,相同的句子,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且同事之间对此也莫衷一是,特求助于各位老师。

聂在富:缩句,总的原则是压缩后应当还是句子,不能成了短语,更不能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下面结合具体例句谈些意见,请大家教正。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

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

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

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 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 ;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

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

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171852.html?si=4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考纲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考点释要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三、知识点分解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日夏养花网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高考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年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变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范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评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A项属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学员除……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将两种句式掺杂柔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D项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曾两次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但"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则不能是"这家工厂"了。

3、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简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B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日夏养花网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作用",仍用未然语气,现在变成已然语气,显然前后失去照应。C项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而&q日夏养花网uot;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相矛盾,应将"日前"改为"目前"。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五、方法总结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

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例: 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3、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5、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是否努力学习,使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改: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缺少主语)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常识性问题,梨花是白的)
3、早晨6点钟,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同1)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公园,街道等就是公共场所,重复)
5、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介宾短语不做主语)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虚词使用不当)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没bxvEnrNDqA有广泛的意见之说)
8、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条件复句 ,前后应保持一致)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信心。 (动宾搭配不当)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文学名著要读了才有用)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760526.html?si=1

大量缩句练习 要答案

非常感谢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

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

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

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 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 ;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

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

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缩句练习和改病句(要答案)百度知道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52399.html

上一篇:如何种植菌类

下一篇:佛山市荣盛园艺制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