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一道题《聪明的画家》阅读,求一道小题的答案。 (有的人说是间接,有的人说是因果,我不知道是哪个)

2021-07-27 22:59:57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62

一道语文题

引号的用法:
答:语文:例解引号的用法
作者: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朱庆和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例如: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再看双引号里面套用单引号的两个例子。如:①“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萧乾《枣核》)(明确:例①单引号突出“怪哉”之虫;例②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

当然,如果单引号里头还需要引号,那就可以使用双引号。不过,这样用的机会很少了。
参考资料:http://www.jshnzx.com/xstd/xfzd0008.htm
引号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引用;(例如:这"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实属罕见.)
2.表示讽刺或否定;(例如:她真的很"淑女"耶!)
3.表示特定称谓.(例如:蒲松龄被喻为"聊斋先生".)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 ’ ”。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
   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
   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
   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句话直接引pnHEGOb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
   再看双引号里面套用单引号的两个例子。
   如:①“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萧乾《枣核》)(明确:例①单引号突出“怪哉”之虫;例②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例如: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再看双引号里面套用单引号的两个例子。如:①“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萧乾《枣核》)(明确:例①单引号突出“怪哉”之虫;例②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

当然,如果单引号里头还需要引号,那就可以使用双引号。不过,这样用的机会很少了。
字典后面都有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想不开,有一点事情过不去,就天天气,没事的时候,想着想着又伤心?

你好:

很荣幸能回答你的问题。

1. 有这样的人,我见过的

你说的这样的人,我还真的见过,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也就会我们所说的小心眼,心眼比针还细。这样的人呢,在我们外人来看,应该过的很辛苦的。什么事情都计较一下,而且时间还很长的记在心里。这样的人容易生病,气不顺啊。

2. 没有什么坏心眼

这样的人,虽然看起来啰里啰嗦的,但好歹心里不是坏的。没有那些坏心思。所以当作朋友还是可以的。虽然当他的朋友,很可能在一起就要遭受他的无休止的唠叨。但这其实没有大的坏处。往往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好好的听的诉说,久而久之,它也对你就很认真,当你是朋友了。

3. 如果可以,接触认识认识也无妨

这样的朋友,如果你不嫌麻烦的话,认识认识也是无妨的。毕竟我们现在社会,能大家静下来,撇开手机,好好听听朋友的唠叨的时间很少了。你估计也没有这样过的。有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静下心俩,抛弃急躁的心里,去倾听别人的诉说。不仅是尊重对方,也是对自己心灵上的一个熏陶。你说呢?

最后说一句,待他人心诚者,他人比诚心带你。

你好,有的人总是想不开,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性格内向不开朗,有一点事就是放在心里,自己想不开总是想到这件事情就会生气是,因为不知道跟别人分享,也不愿意说出来自己的心事和想法,就会放在心里生气了。性格开朗的人就不会这么想,因为性格开朗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有解决的办法,因为他会找别人商量,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压力就不会这么大,也就不会过于悲伤生气了。

因为他们不明白因果。
因果报应不是佛教的说辞,而是宇宙法则和自然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丝毫不差。佛法只是对因果报应的合理性、准确性给与客观描述而已。可是为什么社会越发展、科学越进步,而人们却越来越不信因果?难道人们都不怕造恶受报吗?他们不怕,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为我们对因果报应这个宇宙本有的物理法则采取回避和否定态度,所以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自然界中还存在着这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千古不灭的客观规律。当今世界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在残酷的事实面前,我们该觉醒了!

(一)

因果报应真的那么准确、那么普遍吗?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两件真事:
民国十四年(1925),有个叫周师寿的人,在舟山遇见一个出家人,互问籍贯,才知道都是同乡平阳人。周问师傅为何因缘出家?僧人说:“我原来是当兵的,在部队是侦探。有一天我路过一个买卖家门口,有一个妇女在哭涕。我上前问其缘故,那妇人说:‘我丈夫外出,刚才有一个人到我店买货,价值三圆,他付了钱提货走了,我把这人给的三块大洋叫别人看,发现全是假的,我丈夫回来后必定责怪死我’。那妇人说完后更加痛哭悲涕。我对那妇女说:‘你把那三块大洋给我看看。’他拿出后,我一看果然是假的,是用铜板做的,我从口袋里拿出三块真的,换那三块假的。那妇人不肯,我说就这样吧!我强与她换了就走。我刚回部队,部队就紧急调动,要去前线打仗。我换了军装也去参战。战斗中,突然一串子弹飞来,我觉得身体震了一下,接着军帽和军服都着火了,我赶紧扶扑打。事后我仔细检查了一下身体,居然没有受伤,却发现口袋里那三块假银元,已被子弹穿透了两块,是那仅存的一块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大为震惊,反复思考:劫后余生有何乐趣,不如出家早修净业。”
这真是救人实乃自救!由善因到善果,前后才几小时的功夫,报应就兑现了,您听后有何感想?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偶然的巧合,是故事。请问古往今来,我们人生在世的一切风云变幻,又何尝不是故事?又有哪一件事是纯真圆满的,永久不灭的?难道你每一秒不是在上演故事?你肯否定自己吗?肯定自己怀疑别人,这是人生的无知无明,使得人本有的智慧--佛性就无法显露。今天我主要和大家来研究因果报应问题,无明烦恼问题以后再谈。
请再听我讲第二件真事。我的朋友胡君,原籍东北,她说:解放战争的时候,辽沈战役中,国共激战于锦州。那一仗打得很苦,当时一根金条才能换一个窝头,很多人遭难了。我们全家看时局不妙,提前逃离了锦州,全家到了北平。我父亲为了维持全家生活,外出找工作。那年头兵荒马乱,那里也不用人,到处碰壁。有一天,无意中走到一个大买卖家门口,推门进去,想再碰碰运气,只见一位账房正在算账。父亲上前说明来意,账房先生摆摆手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谁还用人!”我父亲怕其怀疑他不是良民,忙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账房先生,说:“我是从东北逃难来的,当初我也有工作,您请看……”
帐房先生一见名片,眼睛一亮:“先生您稍候,千万别走!我跟掌柜的商量一下就来!”
先生进去跟老掌柜报告,老掌柜一见名片后,拍腿惊喜:“我可找到你了!”边说边给我父亲下跪。
我父亲急忙阻拦:“哎……您这是何意?”
“您不认识我了?”我父亲想了好大一会,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胡先生!您这位大恩人可真是贵人多忘事!请跟我来……”
老掌柜把我父亲请进客厅,指着条案上供着的一张名片说:“我每天都给这张名片礼佛烧香啊。”
我父亲见案桌上的名片正是自己的,此时突然惊悟;那是多年以前,父亲偶然碰见一家三口,因为受骗被人坑害,钱财皆空,连回家的路费都没了。父亲见状,就将自己的名片给了他们,说:“凭这张名片保你们一路平安,途中一切开销,都记在我账上。”
事隔多年,父亲已将此事早就忘了,没想到今日在此巧逢!
“胡大恩人!快把宝眷都接来,就住在我这里,那也别去了、我愿效犬马之劳奉养……”
后来老掌柜把我们全家接来,照顾得很好,我们全家避过了兵荒离乱之苦。我很奇怪,这么大的北京城,怎么会那样巧,恩人就能相遇了?就算一条街,不知门牌找个人也不容易呀!
听了这件真事后,您仍然认为因果是巧合吗?不!决不是巧合,这是暗合道妙,这是宇宙本有之道!因果报应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因果律,为什么要称为律呢?因为它是宇宙本有的物理现象,是不会随意改变的。佛学是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因果律是宇宙人生真相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宗教是不是迷信,首先要看这个宗教的宇宙观能否经得住科学考验。佛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接受得住考验的宗教,科学越发展,越证明佛学是超越时代的,这已经在许许多多的领域里得到了印证。
因果律是个既简单又相当复杂的宇宙物理运动现象,但是对于三世因果,迟早受报的说法,不少人表示怀疑,认为“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人理”,这些人怀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为站在眼前一生的某一点上来看待善恶报应,这是不全面的,有人贪赃枉法,为非作歹,却在法律的漏洞里逍遥自在,有人吃苦行善一辈子,却没得到好报。其实,灵识不死,六道轮回,这是认识因果律的基础;如果不相信有前生与来生,那么三世因果的道理很难被人接受。众生皆有灵识,而且可轮回转位,永生不息,这早在30多年前就被科学证实了。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爵士,因发现众生灵识不死,而荣获了196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正是因为许多人不相信灵识不死和六道轮回,所以他们不相信宇宙中存在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循环道理,法律没能力阻止这些人犯罪。现在社会,人人重视名利和物欲享受,而不管别人的死活,人们相互欺骗,彼此失去了道德www.rixia.cc的约束力,人心衰危至此,真是可悲可叹!只有我们深信因果才是维持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类和美的唯一有效的观念与法则;只有普遍弘扬佛法,才会使世界健康发展,人心能改变环境!
(二)
可是,因果律现在还被许多人误认为是迷信,佛学相信,唯有重大的业力不能转变而被称为“定业”之外,人是可以凭后天的努力来改善先天业因。“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凡夫造恶时不怕,恶果一来就怨天恨地。有些人不相信因果律,却相信算命,算对了却又没有解决的好办法。九四年一个医院的大夫跟我讲了这样一件真事:
“有一天,我们科送来了一个被油烫伤的女同志,伤势不轻,马上收留住院。手术时,我问她怎么出的事故。她说:‘我是北京人,有一天算命的告诉我,说我下一个月有皮肉之苦。我就想,往哪躲这场皮肉之苦呢?想来想去,干脆去天津,到天津姐姐家先住一个月,再回北京。哪想到,到天津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小心用车把将路边卖炸糕的油锅挂倒了,油扣到了我身上。我真聪明,往你们医院躲皮肉之苦来了。’说到这,大夫和护士都笑了,她自己也笑了。可见,想躲避恶报不是容易事。”
是的,人生在世,我们分分秒秒都在受着前因的报应,所以随时都会发生各种烦恼。但是,唯独佛学可以改变或消弱这种烦恼,佛学主张命由我立。
不久前,中国有个易学专家出国考察回来后写了个报告:“我实地考察了许多人,我给他们算命,看相……我的结论与大多数事实不符,我当时心中非常震惊,因为我相信是很有把握的,回国后我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易乃日月,易学是太阳系里的运动规律,信佛的国家也不能脱离太阳系呀?难道佛力能改变太阳系内的物理运动规律吗?”
这个易学问题思考得好,因为在世界宗教中,佛教是唯一懂得无限宇宙的,佛教的无限宇宙可以普遍见于各种经典。为什么西方宗教,多种思想的神权或者其他民族的神权信仰,都没有提到因果律这一课题呢?因为他们不知道宇宙的构成,更不知道因果律是宇宙法则之一。而佛学正是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和教育!为了把因果律说清楚,一个比较适合的比喻就是飞曲尺。“飞曲尺”是古代澳洲人打猎用的一种工具,它是用木棒制作的,造型近似中国汉字的“人”字形。这种飞曲尺,经现代航空学家的鉴定,认为这是一种设计十分精确的飞行器。打猎的时候,将飞尺抛出,不管是任何方向,也不管使用多么大的力量,飞曲尺总会很准确地飞回到猎人的手中。原来,宇宙的法则之一就是循环:动力圆形或椭圆形周而复始,永远循环,生生灭灭,循环不息。像哈雷彗星每隔70年必回到太阳系来,它绕过地球上空后再飞向太阳系。太阳带着群星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要经几百亿地球时间才能绕完一周。可是终归又回来了,而且银河星云旋系又绕着更大中心旋转-……依此类推,无穷无尽。
近年来,新太空科学确定了宇宙大爆炸和大泡泡扩展学说,普林斯顿大学的天文学家,因收到了几百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的回音,而荣获了当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天文学家发现,每个宇宙都像一个大泡泡,每个大泡泡都有无数的微中子等非物质组成,每个泡泡都有几万光年厚度,每个微中子都有一定强度的电压,这些物理现象,人类的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在这些大泡泡之内,一切星云旋系,都在这个泡泡的内壁压力之下做圆形运动,这就好像一个鸡蛋放在手中,使劲地摇动,蛋黄和蛋清虽然被摇散了,但是它始终不会脱离鸡蛋内壁作圆周运动。如果有人飞向太空深处,假设一百亿光年,自以为到了一个新地方,结果还是回到了地球的原处,孙悟空最终跑不出如来佛的手心!这一切现象都是由于宇宙的动力循环动力法则。因为宇宙中没有直线,你把直线无限延伸下去,画上千亿兆光年,你以为很直,结果又回来了!
因果报应就是这种宇宙运动基本法则的反映,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每个人的身口意的一切行为,都像飞曲尺一样,意念是空想能的一种,科学已经证明心力是超光子,是微波,这些抛向空间的一切力量,终于会弹回来的,它要击中的最后一个目标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这句话很重要!我们要认真去领会,我们每一动念,所行所为,都是我们自己在宇宙中发出的动力和影响,它会透过各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挟着递增或者其他影响所变化的强力或弱力,回旋归来,而且一定要回到出发点的。这些善恶报应有时是遥远的,有时是来世的,但更多的是今生的,比如,一个人推着车从天津走着去广州,一个星期后,一辆高级轿车也从天津开往广州,事实上轿车不一定后回来,这是常识可以理解的。
古往今来,人间发生过许许多多因果报应的事例,为什么没引起世人的警觉呢?这是因为人类在宇宙中只占微弱的地位,思维难以超越经验世界,始终都在经验的世界中转圈子,而对经验世界以外的认识却极其贫乏!佛学对宇宙本体本源及其人生的关系,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单从哲学研究宇宙是不够的,也需要用科学去研究宇宙。威勒博士创造了专门研究黑洞的‘黑洞物理学’,他还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体系之内发展了新的‘几何力学’,被世界誉为‘几何力学之父’。威勒博士在新物理学上有着许多卓越的成就,他没有接触过佛学,但他却说:“宇宙的一切事态发生,都是循著因果关系而发生的。”“假使没有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完全不是我们所知道的物理现象了!宇宙中从显微的生物到庞大星云旋系,无论大小,一切运动都遵守因果律进行。”
因果律的循环法则简而言之:运行的方向与终点回归到起点,用白话说就是:你从哪里来,还是回到哪里去。施人于恶,回报是恶,施人于善,回报也善。
(三)

现在有些人自己不知道宇宙中有因果报应的铁律,却还盲导别人不信因果,这种人是很危险的!就好像冰海沉船的“巨船号”船长一样,他虽无心带领一船人入于险境,但却难逃偏见之过,最终把数千乘客带到了冰山航线,全船同归于尽,葬身冰海之中。这位船长有数十年的航海经验,由于他只相信自己的那点知识,不相信别人的忠告!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出的力量是因,回报的力量是果。那么果报可以改变吗?答案是可以改变的。定业不可转,所谓定业就造了极大的恶业,如五逆--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又如毁谤三宝,杀人越货。纵火决堤,强暴妇女等重大犯罪行为,都是不可转变的罪业。因为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了他人生命的丧失,并且危及社会安定,所以必定受报。“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杀生太多,不可避免要引起战争,而相互残杀与斗争,则会招致兵荒马乱,十室九空等劫难。恶因积累到某种程度,量变到质变,便会发生灾难,有时是区域性的,有时是全国性的乃至世界性的,但看人数的多少和造业的轻重而定。今生造业不一定今生受报,在过去世中,于不同的地方、个人造了某类恶业的因,就会在未来世中,某个时代的同一环境中、受到相同的恶报。
有些人隐恶扬善,干了善事夸夸其谈,唯恐世人不知。干了恶事自以为别人不知道,不生惭愧心,不肯悔改。这种人其实很蠢,常言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别说佛菩萨,就是佛门中大修行人也能知他人的善恶行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记得有位大德跟我们讲过这样两件真事,第一件是:
“1982年4月28日,一位素不相识的西方青年,应电话之召,来我住处修理沙发。他是维也纳人,名叫法兰克。我一见此人就知他人品好,彼此谈得很投机,我突然劝他:你以后不要再到山林里去打猎了!打猎是无故的杀生行为,你太爱打猎了!”
“你怎么知道我爱打猎?!”
“我知道。而且我看见你曾经进入加州北部的红木森林中,你心中惊疑,因为你总觉得好像有人盯着你,你听到了呼吸,四处张望却又没有人影。你知道吗?那是红木精灵在盯着你!这些数百年在的,它们也有了智慧。”
“是的,我的确是有这样的经验。当时我被吓跑了,可是我从来没告诉过任何一个人!你怎么知道的?”
“我非但看见这件事,还看见你未来在9月左右将入山打猎!”
“你有天眼?”
“没有,是观世音菩萨叫我警告你,劝你别再为了娱乐去屠杀那群鹿群!否则,你会自招危险!会有一颗子弹飞向你头部右边,你会丧生!如果你有一念之善,不再杀生,你可能逃过这场灾难。”
“我是基督教徒,我不会相信你这些话。”
“你不信,不要紧,可是我求你:九月份你入山打猎时,放过那只怀孕的母鹿,不要杀他!你若肯一念慈悲,菩萨会保佑你平安归来。”
法兰克笑着走了。十月中旬,法兰克突然来访,感激地说:“师傅你真行!”
“子弹果然擦过你的右耳了?”
“是的,九月份我休假,朋友们约好一同入山去打猎。我们到了深山,在大雪中走了三四天,才看见一只鹿,我是首先发现的,我举起枪瞄准:这是一只大肚子的母鹿。我突然记起了你的警告和请求,我心软了,向天开了一枪,把它吓跑了,免得被我同伴发现。后来,当天晚上,大家在营火旁边喝酒,同伴们擦枪,有一位不小心,碰了扳机,一颗子弹向我的头部射来,咻的一声,擦过我的右耳!”
“这颗子弹本来要射入你的头部眉心的,只因为你一念之善,菩萨特别救了你!你以后不可再杀生了!你现在信不信有佛菩萨了?”
“我信了,我真相信了!我当时惊魂未定,记起你的话,我就中止入山,空手而归。我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打猎杀生了!”
接着,大德又跟我们讲了第二件事。
“那是在1998年夏天,大约是在5月底,我在住处会见了一个青年。我在这位青年身上看见了他父亲的健康状况很坏,我对他说:‘令尊生平嗜酒,每日喝上整瓶的威士忌或白兰地,现在肝脏已有癌症征象。’这个青年大惊,但是不信,而且说:‘家父不迷信,他不会信你的!’”
“我知道他不会信我,但是,令尊曾经有一件大善阴德,我蒙佛菩萨加持令我看得见,知道他的善行,叫我救他!你们若不信我,何不送令尊去看医生?诊断后,你们来找我好了。”
“家父行了什么善举?家父做事从不跟我们谈起,连我都不知道。你既然那么说,你可以讲出来让我听听吗?”
“我不告诉你,但是我可以写下几个字,你拿回家去问令尊好了,他一见字就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于是我在纸条上写着:“大约三十七年前,老伯身在法界警察,为一个蒙冤的死囚妇人洗脱罪名,使她获得了翻案,恢复清白,无罪释放!老伯的义行,救了全家9条人命!”
“我从未听他讲过此事”。
“你拿回去给老人家看吧!”
几天以后青年打电话来,惊奇地对我说:“师父!你怎么知道的?家父非常震惊,他说这件事从来没有人知道,他也从来没对任何人说过,这太奇怪了!”
“没有什么稀奇的!为善为恶自然会有人知。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任何人为善或行恶都会有菩萨知道的。令尊这件善行,虽然报章没有导报,也没有局外人知道,令尊为善不居功、也不宣扬,可是佛菩萨是知道的,叫我运用天眼看见。现在令尊有肝病,若不是他积有大善行,早已不能治了。”
“家父说,这件事甚至没告诉过家母,我们做子女的更是一点也不知道。现在你写的明白,家父才讲出这件事来,我们全家都极为惊异。”
“那么令尊像现在相信有佛菩萨吗?”
“他本来什么也不信,现在信了!”
“那你快送他去见医生检查肝脏。”一周以后,青年再次打电话:“师父!专科医生检查过了,证实了家父有严重的肝脏病、家父要求来见你谈谈,可以吗?”
“来吧!我会尽力帮助他的。但我有一个条件,首先要求他戒掉烟酒。”
由于这位老伯对我的信任,多年来,医生叫他戒酒,他都不听,现在一下都戒了。后来他们全家来看我,在我的劝告之下,老伯开始注意保养,健康逐渐改进,肝部的癌细胞已经停止活动。后来老伯再次来访,向在座的十多位宾客宣布真相,他说:‘当年是有一个妇女因贩毒案被判极刑,在我细查之下,发现这个妇女是被毒贩子栽赃作为替罪羊的,我就尽力为妇人请求复审翻案,后来终于抓到了真犯,洗脱了妇人的冤枉。这件事我认为是我应该做的,并不认为是什么值得一提的善举,我从没对任何人提起过,连内人也不知道有此事,就是办案的人,圈内的人也很少有人知道。我不明白你怎么知道的?”
“我蒙佛菩萨叫我运用天眼看见老伯你当年在法庭上为冤案请求开恩复审……”。我讲出了三十七年前的详情,而且历历在目。
“这可是闭门审讯呀!你怎会看见?”老伯惊骇万分,他承认我描述的完全正确,而且符合事实。
“有一样我不明白,我救的只是一个人,你怎么说九条人命呢?”
“妇人腹中有孕,它若冤死,就是两条命了,她丈夫在悲痛中,打算把六个孩子全部毒死,然后自杀。假如这件案子不获得你出力平反,不就是九条人命么?”
“听说过他全家会自杀,但并不知道居然会有九条人命之多。这件事真是奇怪极了!这是我个人的秘密,怎么你全看得见呢?”
“善恶终会有佛菩萨与神灵知道的,也会有凡人知道的!老伯,你尽量放心!佛菩萨知道你有此善行,叫我救你,你的病不碍事,因为你已经种下善因,你会得到善报的!”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人干的善业恶业,为什么佛菩萨和有修行的人会知道呢?要想回答清楚这个问题,站在原始皮毛物理学那点已经落伍的知识基础上,是很难领悟的。1963年3月的美国《科学新发现》月刊,以封面头条巨大标题予以介绍,称之为本世纪最伟大最深入的生物化学发现--人体有电流及电磁场!科学认为电子本身就是生命的一种形态,它被一种识能所附着,有识能的电子充满于宇宙之中,人脑内的电子,以亿万计,各自携带着他的记忆,人心一动,就可以射出无数的光子之流,射向三千大千世界,在宇宙的统一磁场内,我们心中发出的这一光子束流,会引起整个统一磁场内的波动及连锁反映;一粒原起的光子射出,会引起宇宙各光子的响应,这就好像电视台发出的每一个磁波信号,都会波及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并收到同一个节目一样。大修行人可以运用天眼、慧眼和法眼发出超磁波,观察前生与未来如在眼前。因为人心和十法界都是相通的,善恶报应也是超时空的。
(四)
在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员大将,名叫曹翰,曹翰因为攻下江州之后,把首将胡则斩首,而且他命令部下与官兵进行屠城杀人,掠夺财物,所以曹翰死后报应很重,他转入畜牲道投生为猪,曹翰的儿子没能长大成人就死了,他的女人也沦为娼妓。当时无关这个地方,有个长官叫刘玉寿,他的家中养了一只猪,在刘玉寿准备杀猪的前一夜,他在梦里见有一人要求饶命,醒后自知是猪的灵识的示现。刘玉寿慈悲心生,没杀猪,而是把猪养了起来,一年后猪自己死了。这一年刘玉寿应朝廷差遣,出使贵州,在路途中生了病,他在梦中见一伟丈夫走了进来,站在他的面前,好像有所求。刘玉寿问其姓名,来人说:“我是宋将曹翰,江州一役,杀人越货,多杀无辜,我已受报沦为畜牲,我以前的部下也都落入异道,恶鬼道,地域道,我今已转为猪身,请长官拯救!”
“我也是凡夫,有什么办法救你呢?”
“你心性慈悲,见猪被杀就生怜悯之心,你曾记得往年你救了我一命?养了我一年?”
“我想起来了,以前在家中我确实救过一只猪的性命,但不知道就是你呀!现在我到哪里救你呢?”
“因还往昔命债,我刚被人杀死,现在业报没定,不知往哪再去转猪。今日有缘与恩人在贵州相见。我在唐朝时代,原来是名小吏,听一位法师讲经,我也去供养,因这点功德,世世为宰官,后来善报享尽,到了宋初,因我作恶转受此果。今遇恩人,我有一事相求:今后凡遇我辈,或被捉,或闻叫声,或见人吃杀,请大家持念准提咒,或念阿弥陀佛,我辈可暂忍其苦,有缘者可托生人道。我因杀业之惨,而受刀砧之苦,由宋至明已达六百余年,至今没能摆脱畜牲之身,因果惩罚真是厉害!恩人呀!我多么想早日脱离苦海,再转人身!”
刘玉寿是明朝人,当时憨山大师还健在,憨山大师就把这件真事记在《梦游集》中了。
善恶心念可以超时空,在现在生活中也有证据。在我认识的居士中,有一个名叫赵刚的,他以前瞋心很重,爱发脾气,烦恼一来,身不由己。信佛以后他明白了,这些烦恼是无量劫以来,自己八识田里有这些习气种子,后来他发心对治,努力放生、济贫、印经、宏法,并把每天诵经、念佛连同所作的一切功德,全部都回向给了以往被他伤害过的一切众生,回向给多生以来的父母与亲戚,愿他们都能早日出离苦海,往生净土,圆成佛果!他每天这样坚持着。1994年12月底,赵刚跟我说:
“昨天夜里我做了个梦,看见家里来了好多人,满满地站了一屋子,我看这些人都很面熟,好像都认识,可是又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了。我问,你们来找我有事吗?他们对我说:‘今天大家是来感谢你的,你把功德回向给了我们,我们准备去好地方了!’‘哎呀,我没做什么,我就是念阿弥陀佛,以后你们也要多念阿弥陀佛,争取早日求生极乐世界!’
早晨夫人问我:“你昨天夜里又说梦话了?每次你一说梦话我就推你一下,这次我听见你在梦里念阿弥陀佛,我没推你,可是我一睁眼,我看见满满站了一屋子人,我吓了一跳!我赶紧把床头的小灯打开,可是看见人影仍在晃动,我吓坏了,赶紧把灯关上,我不敢看,闭上眼念阿弥陀佛,好长时间没睡着!”
赵刚问我:“为什么做梦的人与睁眼的人会同时看见一个境界呢?”
我说:“这类事情确实是不多见。这是你一念善心,已与前生的亲属接通了,佛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
人生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先创建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对宇宙人生的统一性,已有了高度的认识。同体大悲的佛学思想,比这种宇宙现象更为透彻!当今世界,人为创造的各种标准,对人类的思想行为已经失去了制约力!真正能够维持道德的最大力量,还是宇宙中的超自然力量--因果律,这是不可抵抗的力量!佛教希望大众多行善事,济助贫病孤苦,深信因果,慈悲喜舍是佛法的根本行为准则,也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如果到现在您对佛学还没能有所认识,那不要紧,但是,在因果报应这个问题上,希望您起码应该为自己着想,相信科学的观念。我最后再次提醒您,科学证明因果律法则是:运行的方向与终点,必定回归到起点,每个人对空间所抛出一切力量,最终会飞回来的,它击中的最后一个目标,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朋友,请您牢记: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这样的人可能少时候给家长关心的太多了,保护的太多,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比较敏感脆弱,这样的人让他多经历一些事情,他慢慢就会强大起来。
这是人的性格问题,心胸不够豁达,快乐与苦闷都是一天,光想着过去的不愉快那是跟自己过不去,总结经验不再重复过去就成了。
这样的人性格比较内项,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都要尝试各种事情,酸甜苦辣都经历过了,遇到事情想办法去解决,天天生气对身体没有好处,更不要伤心,活着就要想开点,学会放下。
学会自己调节情绪,平时多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这样让自己在开心中度过

阅读答题技巧(修辞手法的作用,文章主旨,说明方法的作用等等)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 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中考阅读常见的就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议论文较少,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希望对你在学习和考试时有所帮助.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 l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 2 )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 3 )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 4 )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一、 概括题:

(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http://www.rixia.cc 示例:
◆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80个字)(5分)
◆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不超过60个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白杨礼赞》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驿路梨花》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例如《荔枝蜜》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例如《风筝》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

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采用的是倒叙方法,先把结果写出,再弓!出对母亲的回忆,人题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2)说明文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4问文章的层次。 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5问文章的详略。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我们写文章,在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作文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材。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
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并为之折服。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二、理解、品味词句题

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4、品味词语:

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5、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 能否

B、 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三、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排比:增强了气势。
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⑤象征的作用 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①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②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谨慎表现出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四、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五、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 揭示了 批判了 赞美了 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03年《橡数之谜》)

六、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七、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佛教讲究的一切向内求,问食物能否向内求。若是,就可以不吃饭。若不是,快乐还得依赖外在,否则你有饥苦

向内求这话没错,不过理解就因人而异了。

而真正佛法里面没有对立矛盾,有内有外,就是分别执着了。

实在说,内外一如,向内,可以影响、成就外,内外是一,不是二。

佛法里面说的精神物质是一,不是二,所谓: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

也如六祖慧能云,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

不过用您的理解也可以,因为的确高阶的修行众生,真的有不用摄取有形食物的,所谓“以禅悦为食”这是某程度天人的境界,又如《无量寿经》里面说极乐世界众生的情况,则是“以意为食”能“色力增长,而无便秽。”

世间好像也有真修行人能做到的,有同修转发过一个邮件,说日本有一位上江洲老师,在这方面颇有成就,能为人治病,基本上没有睡眠,也不需要进食,供参考,信不信就看官自己判断了,

当然,要做到这样的程度,要真修行,要实干,要真有境界,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一般人还是要吃饭的,不吃饭,没修到那个境界,就支持不住了,这是每人情况不同。

佛法是教我们智慧,因时、因地、因人不同,处理方法就不同,不同情况,区去做最适当的事情而已,不是死板的,是活活泼泼的。
一切都是心在造作,不是外来的因素,比如神仙。这里的内外,是指心为内,境为外。
都让李一给带沟里去了 你可以看下国外的练习瑜伽的大修行者 长时间不吃饭很正常的 还有中国道教的关于辟谷的资料很多的 不能一条鱼坏了一锅汤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真不知道你语文怎么学的,叫小燕子的就是燕子么,叫狗娃的就是狗的孩子么。向内求,只是让你向自己要,自己努力去赚取食物。而不是向别人要,去乞讨。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什么是内?什么是外?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佛教传法不立文字,每人理解不同。对于这个问题,随着你知识、阅历的增加,会有不同的领悟。这就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学佛的人都知道我们在娑婆世界,那么当我们死后会不会生到别的秽土世界,也就是说在另一个大千世界做众生

看明白啊!不是往生净土的那种。哪部佛教提起过。
阿弥陀佛

修行不成就也不往生极乐世界,当然是生在秽土,你和哪个大www.rixia.cc千世界的缘分成熟了,就投胎到哪个大千世界。又不是就我们一个大千世界和宇宙

净空法师---地球坏的时候他到哪里去?佛给我们说,地球坏了到他方世界,就好像移民一样,这地方有灾难到别的地方去;将来这个地方又成了,他又回来。 

没错,佛给我们讲人有生老病死,地球有成住坏空,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华严经》在「世界成就品」里面说过。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譬如说你修的善业,生到四禅天,寿命很长,都是论大劫算的,四禅天人寿命差不多都是将近两万劫。或者做恶事堕到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寿命也很长,也是讲劫数算的。地球的成住坏空,一个大劫就有一次,一个大劫是四个中劫,四个中劫是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如果他的寿命或者在天上享福,或者在地狱受罪,我们不算多,算他要十个劫,十个劫我们这个地球已经成住坏空十次,他到哪里去了?地球坏的时候他到哪里去?佛给我们说,地球坏了到他方世界,就好像移民一样,这地方有灾难到别的地方去;将来这个地方又成了,他又回来。我们要是相信这个事实,这个问题就没有了。

禅院文集生命篇

生命的轮回

雪峰

  从本质上讲,宇宙中只有能量和生命,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东西。

  带灵性的反物质结构吸收了能量,就具有了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有了意识,就出现了千万种物质的表现形式。

  一切的物质都来源于能量,最后又回归于能量。
  所有的生命都来源于结构,最后又回归于结构。

  能量不灭,生命不息。

  宇宙中的总能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空间中生命的总数量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能量的总量和生命的数量是个比例关系,是个常数。

  新生命可以被再创造,但有个饱和度,达到饱和后,再无法创造出新的生命。

  生命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无法消失,因为生命的本质是有灵性的反物质结构,有灵性的反物质结构是无法被消灭的,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

  地球上人的数量增加了,动植物的数量就会相应地减少,千年界人仙的数量增加了,人间的人的数量就会相应地减少,依次类推。

  生命是在以下的10个空间中轮回转化的。

  极乐界、万年界、千年界、人间、家畜界、动物界、植物界、阴间、冰冻层、火炼层。

  浑沌界仅指能量聚合的空间,清凉界是上帝的地方,天界是神的地方,阴极黑洞体只是宇宙中高级生命魔的监牢,阳极黑洞体只是生命临时转化(投胎)的地方,梦境界是所有空间中的生命过去未来的演示场,昆虫界和细菌界包括植物中的草构成的生命界是另一性质的生命pnHEGOb轮回转化空间。
。。。
这个是有可能的。一佛所教化的范围是三千大千世界,以此推测释迦佛的教化不止我们地球世界一处,还有像地球世界一样的三界六道轮回系统。
并且《地藏经》中,明确指出,在地狱受苦的众生,此界坏时,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已,还复来此。足以证明他方世界,也有六道轮回,也有在恶业果报中,挣扎受苦的苦恼众生。
问题的严重性是你来生能不能获得人身,都是问号,你不受持五戒,或五戒严重亏缺,来生就会失去人身,堕落三途,那是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悲惨。所以如何使此生圆满暇尔,种好来生善因,用功修行,努力往生到净土世界,即使不生净土,来世也不失人身,使善根福德,得以延续,这才是主题、这才是正路。.
释敕伺命增寿益算。遣诸善神营护其身。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营卫门户。殃疫众邪阴谋消灭夜无恶梦。县官盗贼水火灾变终而不害。禳祸灭怪。唯斯四等五戒六斋犹如大水而灭小火。岂有不灭者乎。临其寿终。迎其魂神上生天上七宝宫殿。无愿不得。若有不济众生之命。秽浊盗窃。淫犯他妻。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厌祷咒诅。嫉妒恚痴。逆道不孝。违佛违法。谤比丘僧。善恶反论。有斯行者。四王以闻帝释及诸天。佥然不悦。善神不复营护之。即令日月无光。星宿失度。风雨违时。——世尊(乾隆大藏经《佛说四天王经》)
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可开化。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世尊 释迦牟尼佛(乾隆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了解一下四大部洲就明白了
佛陀对人类来龙去脉的惊世预言

1。人类的起源

《起世经》最后一品是《最胜品》,又称《天地成品》,精彩的描述了人类的由来。
佛教认为,人类最初是从光音天来的。因他们一念贪心起,品尝了地球上的“地肥”<1>,身体中地大的成分增加,因贪吃过甚,结果身体沉重得无法飞翔,只好在地球上居住下来,即成为人类的祖先。这就是佛教中关于人类的起源。
在《世纪经》中,佛陀首先说明光音天上的生命状况:“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愉,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往。”
接着说明地球形成之后,空无一物,光音天人开始下凡到地球的状况:“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
娑诃波帝即为“世界主”,意为地球第一人,他不是从母胎降生,而是因缘聚合,变化而降生。尔后下凡到地球的光音天人更多了:“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安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久住持,彼诸众生于是住时。无有男女。无有良贱。唯有此名。名曰众生众生也。”
这些降生地球的天人,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体焕发出自然夺目的光明,不须吃食即能维持生命,其生命的能源来自自生的喜悦。因有神通力,他们不需要宇宙飞船就能自在飞行,并且寿命长久。这些从天而降的人,没有男女性别的差异,也没有种族、贵贱、贫富之分,人人平等,名为众生。当时的社会,犹如后世所寻求、企盼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不过,好景不长。不久,地球上长出“地肥”,从此改变了早期地球人的一切: “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试复尝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
“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吮而尝之,尝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贪者,次以手抄,渐渐手掬,后遂多掬,恣意食之。”“时彼众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时,复有无量其余诸人,见彼众生如是食噉,亦即相学,竞取而食。”“诸比丘,彼诸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变厚,颜色暗浊,形貌致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
以上引述描写地球形成之初,尚无生物。最早的地球生命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当时他们有神通,可是当吃了地上的物质之后,便整个改变,神通消失,变成难看的原始地球人。天人本来具有的与神沟通的能力,后因食用地肥之故,此能力渐渐消失,成为不能飞腾虚空的上古原始地球人。
在《天地成品》最后,也就是《起世经》最后,佛陀用很大篇幅细说地球人演化的经过:“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多所资益,久住于世。而彼诸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少食者,光明便胜。……地味便没,续生地皮,色味具足…… 彼诸众生,皆共聚集……食于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胜……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割之汁流,犹如淳蜜……林蔓已没,有粳米出,不耕不种,自然而生,无芒无桧,米粒清净,香味具足。”
以上详述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地球人吃食的演化。但在吃了粳米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地球人知“爱欲”。
这种与西方《圣经》中描述亚当、夏娃吃了苹果之后,知男女之别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彼时众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浓血泉脉流皮,及男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数相视瞻,既数相看,遂生爱欲,以爱欲故,便于屏处,行非梵行不净欲法(男女之欲)。”
这一段很详细的点出食用粳米之前及之后的差异。在食粳米之前,甚至食地味之前,从光音天来的生命,可以飞翔在地球上空,那是上古人类仍具有超能力的时代,而且生命的能量场仍较高。之后地球人随年代随饮食而退化,到吃了粳米之后,进入了有男女之别的时代,身体更有了皮肉筋骨,退化到只能行走地面上。更麻烦的是,犹如夏娃与亚当受蛇的影响吃了“果”一样,进食后,光音天人不仅有了男女不同的身体,并且有了男女情欲。他们彼此观看后,便有人心生爱欲,并到屏静无人处,行男女之欲。由此产生了人类的最大堕落。
但在当时而言,行男女之欲的仅是一部分人,而许多人由于天人的高尚清净的习气尚存,还不能接受这种堕落行为,不禁纷纷指责这些偷吃禁果的“先驱者”。这时行欲之人(男)心生惭愧,便得“波帝”之名。“波帝”是堕落之义,堕即成丈夫、夫主。
其后,同行欲者之妇人送饭食来,以共进食,而诸波帝(丈夫)以堕于诸恶法之故,羞恼不快,见彼妇人,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遂立名为‘婆梨耶’。婆梨耶,乃“饭食”之意,即是“妇”之意。这时,人类第一次产生了“夫妻”称谓。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余众生,未行此者,见已告言:咄!汝众生所作甚恶,云何如此?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便得如是波帝 (丈夫)名字。时彼众生,以堕如是诸恶法故。同行欲者(行欲之女人)将饭食来,共饷遗之。语彼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因此,立名为婆梨耶(妇)。”
尚未行男女之欲的优秀人类,为阻止此类行为发生,决定将堕落男女驱赶出击,被驱赶者开始试图返回,但均被拒绝。后来,被驱赶者便干脆建立了家庭,人类的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由此产生。
如同经云:“先旧下生诸胜人等,见于世间夫妻事出,心生恶贱,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离其处。时彼夫妻,或复二月,或复三月,去已还来。即以杖木土块、瓦石而打掷之,作如是言:汝善隐藏!汝善隐藏!是故今者诸女嫁时,或掷诸花,或掷金银衣服罗阇(罗阇梵语即是熬稻谷为花者)。作如是咒愿之言:愿汝新妇,安隐快乐。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众人,用之为恶,今时诸人亦如是作,用之为好。以是因缘,诸众生等,于世法中,行于恶行。如是次第,乃至起作种种舍宅,为彼恶业,作覆藏故。”“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
此种退化可以视为上古人类的堕落。
这时光音天的天人由于福报、寿命享尽,纷纷投生于地球,所有殊胜神通,出生全无;并且由于入胎的缘故,生来就带有了贪欲的习气。这样,人类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贪爱染欲成了社会风气。如经云:“有余众生,福命业尽,从光音天,舍身来下,于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缘,世人渐多,非法渐增。”
这时地球人愈来愈多,以前先民不用耕种,土地自然出生粳米,不用烧煮即可食用,并且随采随生。但由于夫妻家庭的出现,人心开始贪婪,不少人开始贮藏粮食,粳米便不再随采随生,而是必须耕种,才能渐次长大,成熟后方可收获食用。人类必须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生存下来。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旧胜人,先生世间,彼诸众生染馀福力故,不须耕种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须者,日初分取,于日后分寻复还生。日后分取,日初还生,成熟无异。若未取者,依旧常在。后时众生,福渐薄故。……於是稻谷便有分段,丛聚而生。”
2、四大部洲的男女婚恋
四大部洲的男女情爱状况,如经云:“南瞻部洲人、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北俱卢洲人,无我我所,树枯若垂,男女便合,无复婚嫁。”
佛经提到这四大洲人的寿命不同:“南瞻部洲人,寿命百年,中有夭逝。西牛货洲人,寿命二百,亦有夭逝。东胜神洲人,寿命三百,亦有中夭。北俱卢洲人,定寿千年,无有夭殇。”
(1)、南赡部洲:我们人类的生活范围属南赡部洲(地球),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
生活于此洲的人类虽然在生态环境、福报、寿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我们人类所特具的“勇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则优胜于其它三洲及诸天界。这也是为什么佛陀降生于此世界(南赡部洲)的缘故。如《世记经》言:“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南瞻部洲(地球人类)的情爱婚姻如前已述故从略。
(2)、北俱卢洲(又名郁单曰):在男女交往上最为自由和开放,完全没有家庭、私有制观念;故不用结婚,男女交往后则各走各的路,甚至生育的儿女也不自己抚养,而是放置于十字街头,由路人养育,生长成人后也归于大众,是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
如经云:“郁单曰人若于女人生染着,随心所爱,回目观视,彼女知情,即来随逐,其人行至于树下,所将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亲戚类者,树枝如本, 不为下垂,其叶应时萎黄枯落,不相覆苫,不出华果,亦不为出床敷卧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树即低枝,垂条覆荫,枝叶成郁,华果鲜荣,亦为彼人出百千种床敷卧具,便共相入于树下,随意所为,欢娱受乐。”
这是描述男女情爱状况。当时可以随心所爱,而树枝会分辨有否有血缘、亲族关系,若没有亲族关系,就低垂枝叶遮蔽外界视线,并铺出床具来。其中也描述四大部洲的人类交合状况、婚嫁之法,以及当时人生育、养育状况:“若行欲时,二根相到(男女生殖器官相合),流出不净。”“郁单曰人,住于母胎,唯经七日,至第八日,即便产生。其母产讫,随所生子,若男若女,皆置于四衢道中,舍之而去。于彼道上,东南西北,行人往来,见此男女,心生怜念,为养育故,各以手指内其口中,于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好甘乳,饮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饮乳,经于七日,彼诸男女还自成就一类身,与彼旧人形量无异。”
北俱卢洲小孩生育七天后,即长大成人,但也不会回家。男女同类各聚一处,不置设家庭,也不蓄有私有财产。由业力福报相同,故人人皆健康长寿,没有疾病,寿命千年后,无疾而终。死后也不用火化土葬,天空中自然有大鸟来将尸体叼走,不用担心环境污染。能够投生到此地的人,必须前生修十善行。
如经云:“其儿长成与彼人等,男向男众,女向女众。彼人命终,不相哭泣,庄严死尸,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鸟名忧慰禅伽,接彼死尸置于他方。又其土人,大小便时,地即为开,便利讫已,地还自合。其土人民无所系恋,亦无畜积。寿命常定,死尽生天。彼人何故寿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寿命千岁,不增不减。”
(3)、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都有男女婚嫁,与我们世界婚姻家庭大致相同,但生存环境、福报、寿命均优于地球人类。而略次于北俱卢洲。
3、人类的最终消亡
“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有生必有死,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因欲望引发争斗乃至战争,最后由盛而衰。
最初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寿命也长(活八万四千岁),身量也高(八百四十丈高),福报也大,地面上都是七宝,没有高低不平,饮食衣服卧具等都是自然而至,一点力不用费。后来因为人们的“分别”“执取”心重,渐渐由蜜酥妙味;而变为粗质的五谷杂粮。
按诸经论所说,人寿起初以八万四千年为本位,过一百年减一岁,(人身量亦减短一寸)一千年减十岁,万年减一百岁,如是次第往下减,将来减到人寿三十岁时,人身量剩二尺多高,到那时人类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丧失殆尽,福报享尽,连粗质的五谷杂粮也开始渐渐没有了,五味也隐没或变味了。普通应用物资、珍宝、好的房廊屋舍等,也渐渐破坏没有了。只有以稊稗充饥,为食中第一;以发褐遮体,为衣中第一;以铁为至宝,为庄严中第一。没有好饮食,便相煎人皮朽骨为宴会。偶尔得到一粒麦谷等,如获摩尼宝珠一样,藏在箱子里,严加守护,恐人偷去。如是经七年七月七日大旱无雨,井河悉皆涸竭。由于饥荒缘故,把人们饿死百分之九十九,这时大家相共起了下品的厌离心,(想离苦得乐)这样经一千年慢慢度过,由三十岁减至二十岁时,身形由三尺减至二尺高,把原来那一念下品的厌离心又失掉了。这时继之而来的便是瘟疫灾病,比现在非典型肺炎(沙斯)、霍乱症还厉害百倍。得病即死,亦无医药相救。
如是经七个月零七天,在上次饥馑劫中所剩下来的那一分人数,在这次瘟疫劫中,又死了99%。这时早已没有国王,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军政领袖。国土空废,城镇败坏,只有一些小的村庄,洒洒落落的相去很远。
灾病劫过后,人们相共又生起一念中品的厌离心,(思离苦得乐的心比前增加)如是慢慢经过一千年,人寿减到十岁时,身形才一尺高,生下来五个月就结婚,十岁人为上寿。普通活七八岁的,五六岁的,三四岁的不等。到这时原来那一念中品厌离心又失掉了,惟有行十恶法者为人所敬。这时刀兵劫降临,人心残忍到极点!无论父母妻子,兄弟眷属等,互有杀害心。因业力所感,随便拿起一件什么东西来,都成了杀人利器,所谓草木皆兵。这样无论男女,如邪魔附体一般,以为自己不杀人,便被人所杀。于是见人必杀,逢人必砍,如是互杀互砍,经过七日七夜(是谓刀兵劫末)。在这时,也有心里怀“惭愧”心的,不欲杀人,但又恐被人所杀,于是隐于山野。
经过上面所说的饥馑、瘟疫、刀兵、三种灾劫之后,世界上所剩下的,统起来也不过一万多人了。走起路来个月二十天遇不到一个人,原先隐在山野的那些人,因他尚有一念‘惭愧’心,护法善神护持他,从山野出来之后,遇到人便相抱痛哭,互相亲爱,视如亲友。大家同起了上品厌离心,希望从此永远离苦得乐。
这时大家的共同心思,都认为过去是由于不善心、杀心,致令亲族人类残杀殆尽;今后宁可共行善法,先离杀业,离杀业已,十岁生子,渐渐增至二十岁,身量也由一尺增至二尺。既知行善止杀可以得好报,增寿命,于是再进而离不与取的盗业,离邪淫业,离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离贪、嗔、痴、三毒,祛十恶 法,行十善法。这时人们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渐渐增长起来,寿命也由一百年增一岁,千年增十岁,以此类推。由十岁起,过一百年增一岁,身量增一寸,经过八百四十万年,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身量高八百四十丈。
这时地面平正,衣食丰足,七宝、五味、种种出现,人们也知道孝顺父母,恭敬沙门(出家修行者)。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八万岁时,弥勒菩萨始出世,龙华三会说法,度释迦佛灭后遗法种福之人,然后再化同缘。
释迦牟尼佛是在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已2533年了。到了佛法将灭尽时,佛为哀愍众生,特留《无量寿经》多住世一百年,众生有听到此经,看到此经的,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皆可得度。过此百年,佛法灭尽,再也没有佛经文字了。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一道题《聪明的画家》阅读,求一道小题的答案。 (有的人说是间接,有的人说是因果,我不知道是哪个)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46734.html

上一篇:富贵竹根部脏怎么办

下一篇:广西境内除了桂林山水之外还有什么山水景色呢?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