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兰花观赏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2021-07-11 06:20:3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96

兰草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的兰花种植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极具观赏价值:其叶铁线长青,其花幽香清远,发乎自然,人们称为“第一香”、“国香”。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它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古人赞曰:“兰之香,盖一国”,故有“国香”的别称。
兰为女子之挚友,兰闺、兰房、兰室、兰梦、兰兆无不与兰相连,兰也因此而显得芬馥奇特。春秋时,郑文公的姬妾燕姞有一天梦一位天使送给她兰花,并对她说:“我叫伯鯈,是你的祖先。送你这兰,作你的儿子。兰花有国香之称,佩戴它,人家一定会喜欢你的。”不久,郑文公见了燕姞,赠给她兰花,两人十分恩爱。过了一些日子,燕姞怀孕,生下一子,取名为兰,就是后来的郑穆公.后因称兰花为“国香”,并以“梦兰”比喻怀孕。
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一盆兰花能够开出数瓣花朵,纯真、质朴、幽香的花朵能够度过春夏秋冬,这种圣洁高雅、清美芬芳的习性,自然会赢得来访客的青睐。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兰花的来历

  兰花,主要是“中国兰”,即春兰、蕙兰、墨兰一类。它们的花朵多半并不十分艳丽,而是清香素淡,适合东方人鉴赏的传统。 植物学上这一类兰花都属于兰科的一个属,即兰属。这个属总共有50种,我国有21种以及一些变种品种,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区。实际上它在兰科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植物界兰科是一个非常奇特和十分进化的大家族,全世界共有700个属、25000种,在被子植物中只有菊科可与之媲美,并列为世界冠军。 兰科的大多数成员,不是生长在地上,而是附生在悬岩峭壁、巨树高枝之上,通常称之为热带兰。不少热带兰有艳丽的花朵,但也并不尽然。所谓“中国兰有香而无色,热带兰有色而无香”,大致是指常见的栽培种类而言,实际上热带兰也有“有香而无色”的,反之亦然。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有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据研究,全国共有158个属近1000种之多,其中不少是我国特有的珍品。
我国人民所喜爱和长期栽培的兰花,主要是“中国兰”,即春兰、蕙兰、 墨兰一类。它们的花朵多半并不十分艳丽,而是清香素淡,适合东方人鉴赏 的传统。 植物学上这一类兰花都属于兰科的一个属,即兰属。这个属总共有50 种,我国有21 种以及一些变种品种,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区。实际上它 在兰科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植物界兰科是一个非常奇特和十分进化的大 家族,全世界共有700 个属、25000 种,在被子植物中只有菊科可与之媲美, 并列为世界冠军。 兰科的大多数成员,不是生长在地上,而是附生在悬岩峭壁、巨树高枝 之上,通常称之为热带兰。不少热带兰有艳丽的花朵,但也并不尽然。所谓 “中国兰有香而无色,热带兰有色而无香”,大致是指常见的栽培种类而言, 实际上热带兰也有“有香而无色”的,反之亦然。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与 温带,有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据研究,全国共有158 个属近1000 种之多, 其中不少是我国特有的珍品。 国兰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国兰的起源与历史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兰花 兰花---天下第一香 学名:Cymbidium spp. 英名:Cymbidium 别名:兰草 科名:兰科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你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下面1枚为唇瓣,较大,俗称兰荪。成熟后为褐色,种子细小呈粉末粉。 春兰、蕙兰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状、质地等的不同变化分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种与素心等。梅瓣为萼片短圆,肉质较厚,稍向内曲,基部狭窄,捧瓣肉质肥厚先端内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开时微向上,名种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种。水仙瓣为萼片稍长于梅瓣,先端渐尖,捧瓣质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种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为萼片宽大,质厚,基部窄,先端宽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较润,微反卷,名种有大富贵、翠盖花等。蝴蝶瓣为向下的两枚萼片的内侧,质地变厚,成波状绉,并有红色块斑,有时整个萼片或花瓣数量突然增多(如绿云,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状有特殊变化。素心为花被、花茎、苞片同一颜色,纯绿、黄绿等,没有杂色的斑绿、黄绿等,没有杂色的斑纹,名贵品种有张荷素、老文团素等。 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兰科共750属35 000余种www.rixia.cc,而兰属70余种。我国常见栽培种有: 春兰(C.goeringii):又称草兰、山兰、朵朵香。一茎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传统名贵品种有宋梅、龙字等。变种有线叶春兰(C.georingii var.serratum),叶较细,花深绿色,无香气或淡香。 蕙兰(C.faberi):又称九子兰、夏兰。一茎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区与春兰相似。传统名种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岙素等。 变种有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俗称丝茅脚九子兰,叶片常排成两列,花期7月-9月.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等地。变种有素心建兰(C.ensifolium var.susin),包括名贵的金丝马尾、玉沉大贡、龙岩素、大凤尾素、观音素、长汀素等。

兰花 介绍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兰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 的一个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兰科是有花植物中最 大的科之一,估计有800个属,3万~3.5万个原生种。另外,在英国《国际散氏兰花杂种登记目录》中正式登记的人工杂交种约有四万种以上,而且每年以1000种以上的数目增加。
  我们常看到的国兰和洋兰,只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观赏价值的栽培种类,还有大量的野生兰科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

◆◆◆◆◆◆◆◆◆◆◆ 根 ◆◆◆◆◆◆◆◆◆◆◆
地生兰根是丛生的须根系,肉质,间或从须上生出分节支根,兰根概无根毛。一般春兰根较细,径约0.4厘米左右,蕙兰径约0.5厘米,而建兰、秋兰、寒兰、报岁兰根较上述稍粗长。兰根内贮丰富的水分和养料,按根的结构可分为内、中、外三部分,最外层为包围全根的根皮组织,主要起着吸收和保护水分的作用,所以,对兰花浇水不宜过勤,否则,土壤过湿,容易引起根部腐烂。根皮之内为皮层组织,皮层细胞都是活细胞,有的含有针状结晶,有的含有共生的根菌。当肉质根折裂时,其中有一粗约0.1厘米的黄白色纤维梗,称为中心梗,不易折断。培养多年的伏盆兰根,在干燥时,健壮的根呈亚白色,幼根衍生时多为嫩白色,如裸露在盆面或泥外,因受湿气关系,呈青绿色或暗灰色。兰根有兰菌与它共生,借此得到更多养料,促使繁茂,所以我国传统采移兰花必须带些宿土,且忌用利器挖掘,也就是这个道理。

◆◆◆◆◆◆◆◆◆◆◆ 茎 ◆◆◆◆◆◆◆◆◆◆◆
地生兰没有明显的茎,只有根茎与花茎之别。在根、叶相接处有一肥大的假球茎,其形式有柱形、梭形、卵形、球形和扁球形,都向上着生,全露或微露在泥面上,在栽种时不应将它全部埋没泥中。假球茎的大小按种类不同而相异,例如春兰和蕙兰一般高约1~1.5厘米,径宽为1厘米左右,其他类更为壮大。健壮的假球茎外面全由绿色叶片包覆着,至衰老后,叶片枯萎缩。裸露的假球茎呈黄色或黄绿色,这时假球茎上残留着枯老纤细的丝状叶痕物。假球茎按我国艺兰中俗称芦头、蒲头、龙头等,其中贮藏养料和水分,一般能有三、五年生命,当进入衰老期,还能衍生假球茎,每当黄霉至盛夏或初秋时季,从假球茎基部滋生出叶芽和花芽。另一种茎是花茎(即花葶、花梗),外面包覆着数层苞叶。

◆◆◆◆◆◆◆◆◆◆◆ 叶 ◆◆◆◆◆◆◆◆◆◆◆
可分为寻常叶和苞叶二种。从假球茎上簇生出的叶称为寻常叶,呈线形或带形,无明显叶柄,叶束都一次长成,全缘或边缘有细锯齿,平行脉,常绿硬革质,叶面大多为暗绿色,叶背较淡,叶梢尖锐或圆钝。春兰叶幅阔约0.4~0.8厘米,长约20多厘米;建兰、寒兰较宽长;报岁兰更宽,约在1.5厘米以上。叶片中央的中脉向叶背凸出或微凸,借以支撑兰叶向上着生,虽受风吹飘摇仍不易折断。每五至七、八叶组成束(每束在我国兰艺中俗称为“筒”或“庄”,每束应以三片叶起算)。春兰和蕙兰每束标准应有3~5片叶,其他类稍多些。按我国传统艺兰,对春兰和蕙兰叶型,结合花瓣瓣型总结经验,认为凡叶尖起沟,兜到基部为佳,梅瓣的叶性较硬,水仙瓣之叶性糯,凡肥阔厚实,绝大多数出荷瓣或阔瓣花。   另一种叶,就是包在花茎上的变态叶,由于退化变成膜质鳞片状,基部为鞘形,俗称为壳,在植物学上称为苞叶,它主要起着保护花蕾作用。苞叶基部最外两张有硬角质,内部几张呈现软膜状,我国艺兰家常根据它的颜色和上面筋纹、沙晕,作为辨识花蕾演变中花瓣瓣型分类的依据。春兰苞叶有五层,盛放时花序顶端的一枚苞片有的耸出花朵,有的低于花朵;蕙兰等一茎多花的苞叶有7~9层,且每朵花的花柄基部都有一片短狭软膜包叶。春兰和蕙兰的苞叶的大小、宽窄、色彩都与瓣型有关。
◆◆◆◆◆◆◆◆◆◆◆ 花 ◆◆◆◆◆◆◆◆◆◆◆
兰属的花都为不整齐花,花单生或由多个具长短略等的花,着生在长花茎上,排列成总状花序。就其花的构造来讲,有六瓣一蕊(柱蕊),分为三轮。最外面一轮是形状相似的三片萼片,艺兰术语称为外三瓣。中间一轮三片俗称内三瓣,其上侧二片纵生平行,比外三瓣略短,俗称捧瓣;下侧一片俗称唇瓣或舌呈绒毛状,上面散布红色或紫红色点块,具有这种颜色者称为荤瓣花,如舌上呈纯绿、白、微黄色称为素瓣花。最里层,为雌雄蕊所组成的柱蕊,俗称鼻或香子,它是蕴藏香气的部分。柱蕊顶端为雄蕊,外有花粉盖,内有花粉室,含有花粉块,花药无柄,花粉块的下部有伸长的粉柄块,即胚茎,其基部有胶粘盘。在柱蕊的顶端微向前的下面有一凹洞,内有粘液,这粘液常被昆虫作为传粉时的媒个物。雌蕊由三枚结合的心皮组成,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胎座内含有多数倒生胚珠。

◆◆◆◆◆◆◆◆◆◆◆ 果实 ◆◆◆◆◆◆◆◆◆◆◆
兰花的雌蕊受精后,花瓣逐渐凋萎,而子房逐渐膨大成绿色棍棒状,大约经过6~12个月,种果成熟,果皮由黄绿色转成褐色。果实概为柱形,具有三角,果实形状依种类不同而异,这是有助于鉴别分类的。春兰种果较短矮,一般高约3~4厘米,蕙兰等稍为长大,粗壮些。秋兰种果与建兰、蕙兰的种果相似。寒兰与报岁兰相似。兰科植物的果实均为蒴果,呈三角或六角形,每角自顶至基部有粗约0.3厘米的长棱,称为果脊柱。当果实成熟时,每一果瓣平面中央的果脊柱自蒴果顶端弹开,果瓣产生倒锥形裂缝,便于种子从裂口溅出。兰花种子极为微小,细如灰尘,一般呈长纺锤形,用肉眼几乎辨认不清,每粒种子只有0.3~0.5微毫克重量,它没有胚乳,只有一个简单的胚,外面包着疏松、透明、不易透水的种皮,种皮上有许多增厚的木质化的条纹,胚内含有很少的养分,绝大部分为脂肪类的含物。由于兰花种子微小,数量多(每一蒴果内含有种子约一万粒左右),同时日夏养花网种皮有很大的浮力和具有特别抗水湿能力,所以当种子外溅后,随水流传播亦无影响。兰花发芽率甚低,又不易保存,以成熟后播种为好。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日夏养花网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1]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1]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植物学史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2]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中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2]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形态特征编辑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苞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3]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结构与众不同。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数目减少、子房下位、花形状、大小和颜色多样、多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4]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也有这些结构,不同的是兰花通常有唇瓣。兰花有六枚花被(花萼与花瓣区分不明显,统称为花被),分为内外两轮,其中内轮有一枚特化成了唇瓣。唇瓣的作用是吸引昆虫来传粉并为昆虫驻足提供平台。(图、图一)
多数兰花的花梗和子房扭转180。
有花粉团:兰花的花粉通常粘合成团,称花粉团,作用是便于昆虫传粉时把花粉全部带走,提高传粉效率。当昆虫进入下一朵花时,被带出的花粉团可以自动调整方向,使其正好接触到黏性柱头上,从而完成异花授粉。
有蕊柱:除子房外,兰花的整个雌雄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的形成使得雌雄蕊在空间上分离,促进了异花授粉。
有蕊喙:兰花的柱关和花药之间有一个舌状的器官(源自柱头上裂片),叫蕊喙,是兰花特有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自花授粉。[4]
生长习性
喜阴,怕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分布范围
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因而兰花资源非常丰富,全国都有分布,但从数量分布上从南到北依次递减。兰花在中国分布种类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和台湾省。
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一般来说,地生兰多生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江苏、安徽、河南等;附生兰多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广东、福建、台湾等。[12]

繁殖方式
分株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干。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cm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播种
兰花常用分株、播种及组织培养繁殖。兰花种子极细,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发芽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表面用75%的酒精灭菌后,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分钟,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然后置暗培养室中,温度保持25℃左右,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茎。从播种到移植,需时半年到一年。组织培养已获成功,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谁能说出兰花简介?

兰花

ORCHID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它幽香清远,
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古人赞曰:“兰之香,盖一国”,故有
“国香”的别称。

兰的叶终年常绿,它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姿态端秀、别具神
韵。中国自古以来对兰花就有看叶胜看花之说。它的花素而不
艳,亭亭玉立。

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
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
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
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2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萌果三角形,种极小。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中国兰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极具观赏价值:其叶铁线长青,其花幽香清远,发乎自然,被人们称为“第一香”、“国香”。

兰花养殖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我国有悠久的养兰历史,前人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艺兰经验。我们要对前辈的经验融会贯通,吸取其精华,深刻认识到:栽培环境,植料,浇水,施肥,病虫危害的防治。是兰花栽培管理的五大环节。
1.环境的选择比较重要。惠兰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山林的灌木下,养成了兰花喜半阴半阳,喜湿润透风的生长习性。只要掌握兰花的生长规律,提供或创造接近兰花的生长环境条件,全国各地都适合栽培春兰惠兰。
2.植料的使用。根据各地的栽培经验,只要是微酸性,不管是什么植料(包括无土栽培)都可以养好兰花,问题是不同的植料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花盆最好用瓦泥盆或宜兴泥盆,因为兰花是气根植物花盆透气对兰花生长很有利。
3.合理浇水是养好兰花的关键,浇兰之水要洁净并带有微酸性,决不可浇带有病菌的污水。浇水的方法应视植物的不同而不同。疏松的山泥含水充足,颗粒土加含石火山石吸水也较充分,但不积水。不同植料在浇过一次透水后,见盆面干燥,植料一公分左右以发白。为提高空气温度,可喷盆面,增加上丰盆植料的水分使兰草及假鳞茎保持一定的湿润,待全盆上下未干透时再浇大水,透水。
4.施肥:在掌握好浇水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兰草更好地生地生长,施肥越发显得重要,有机肥即农家肥要稀,可每隔十多天施一次,其它无机肥(化学性肥料)要根据说明使用。兰花生长期可根外追施叶面肥。基肥也很重要,在翻盆换土时,肥料不接触兰根可加适量基肥,肥料过多易烧伤兰根、生黑斑,如果施肥得当能出壮苗、开好花。给兰花施肥总的要求为量少、清稀淡,真正做到薄肥勤施。
5.病虫害防治:虫病好防、菌病难治,兰草如发现介壳虫及其它害虫,可用氧化录果或敌杀死按说明喷治,最好是混合使用,每年2-4次即可。一般菌病也可治如黑斑,可用可杀得、甲基脱布津、白菌清等杀菌剂按说明,生长期15-20天定期交叉治疗和预防喷治,如果发现拜拉丝软腐病(烂球菌病)它是兰花中的绝症无法根治,一旦发现及时清除。因此在购兰草时一定要注意,切忽把价格较低的病草购回家,从而影响到其他名贵兰草。
目前,随着国内外兰花需求量的增加,兰花的走势相当看好,特别是精品、珍品、绝品更是天价般攀升,因此兰花市场和兰花的潜在市场是十分广阔的,兰花的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和前景,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地面对、去适应、去顺应这种喜人的形势。充分保护好日益枯竭的兰花资源,熟练掌握国兰的生长习性,让自己的兰草养得更好。
更多资料在这http://www.penglai.org/
兰花

ORCHID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它幽香清远,
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古人赞曰:“兰之香,盖一国”,故有
“国香”的别称。

兰的叶终年常绿,它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姿态端秀、别具神
韵。中国自古以来对兰花就有看叶胜看花之说。它的花素而不
艳,亭亭玉立。

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
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
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
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兰花的植物学史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http://www.rixia.cc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oTZtTy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中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兰花观赏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41035.html

上一篇:男生追女生通常是送红色的玫瑰花,既然有人送白色的玫瑰花给我,你说他什么意思啊?

下一篇:刚换盆的玉树和刚扦插的玉树可以用壤消毒剂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