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一篇长恨有风情,如何理解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作业帮

2021-06-27 03:19:36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98

《长恨歌》 “一篇长恨有风情”该如何理解?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今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莺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久为传诵的名作。据记载,这篇诗写出不久,就给诗人带来很高的荣誉,被称为“《长恨歌》主”,后世评论家亦诩为“自是千古绝作”。《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但对这样一篇为大家所喜读熟诵的作品,它的主题思想究竟是怎样的,却一直是古今研究者所争论的问题。从古人的评论来看,不外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这篇诗的主题是讽喻,“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一种认为它仅仅写了李、杨的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建国以后,这个问题,仍是大家所讨论的问题,始终还没有达到比较统一的认识。本来,在文学史上这样的事例是不少的,凡是一部伟大或者优秀的作品,它所蕴含的思想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是需要经过人们长久的探讨,深入的分析,才能揭示其底蕴的。
  在我看来,白居易《长恨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正是诗人为这篇长歌所取的诗题,即“长恨”二字。恨,就是遗憾,遗恨;而作者写李、杨的故事,所引以为长恨的是什么呢?这作者在本诗的结穴中实际已经点明。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南朝江淹曾作过一篇有名的《恨赋》,叙述了某些古人“伏恨而死”的情况,对于历史上遭遇不幸的人寄予同情;而白居易这篇以“长恨”名篇的诗,也正写的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写的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悲剧故事,而且于诗篇中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作者对所写悲剧主人公的莫大同情。
  所以,我们认为《长恨歌》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是一篇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诗篇,并不是一篇什么政治讽谕诗。但是由于这篇作品题材的特殊性,因而使它与一般的爱情悲剧故事有所不同。它所写的是历史题材,写的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如果说他们的生离死别由爱情方面说是个悲剧的话,那么这个悲剧的铸成,也正有他们自己的过错在内。唐代安史之乱这场历史浩劫的发生,与唐玄宗宠爱杨妃,贻误政事有很大关系。因此,诗人在描写这个悲剧故事的时候,就不能不涉及到悲剧发生的原因问题。在诗人白居易看来,唐玄宗过份地宠爱杨妃,不理朝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任用非人(“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都是作为一个君主所不应该的事,对此他不能不有微辞。而在诗篇中,当写到这方面的时候,诗人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不满情绪。正是因为这样,也就增加了这首诗的复杂性。但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来看,它所力图表现的仍是李、杨在后期事变中爱情方面所遭遇的不幸,是一篇描写爱情,咏叹爱情悲剧的故事诗,而不是一首政治讽谕诗。
  《长恨歌》是一篇具有高超艺术表现力的诗篇。作为一篇故事诗,它的篇幅并不太长,但是它具有生动的故事性。它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悲剧故事的始末。全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端,首先写了杨妃的入宫、专宠;接着写了事变的发生,杨妃的惨死;然后写唐明皇的幸蜀以及回宫后对杨妃的笃诚思念;最后则以丰富的想象,构思了在蓬莱仙岛上杨妃亦不忘旧情的情景,完成了整个故事。正由于它刻划了人物,具有较完整的故事性,因而具有小说,特别是传奇小说的色彩,给人以特殊的吸引力。但作为一篇诗来说,它又始终没有离开诗歌的素质,它语言精醇简炼,感情浓郁,以情叙事,借景托情;诗中故事情节的每一发展,作者无不以情语出之,诗中对景物的每一描写,作者也无不以情来渲染。总之,生动、完整的故事性与浓烈的写情、抒情相结合,构成了这首诗的主要特色,也是它在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长恨歌》作为一篇故事诗,它的情节进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开始,到“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主要是叙写杨氏入宫,李、杨在一起时的生活。作者在这一部分里,用极为夸张的语言,写杨妃的美丽和娇媚,“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同时,写唐玄宗李隆基对杨妃的专宠和纵情,“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这一段既写了杨妃的入宫和李隆基对她的专宠,以至发展到纵情的经过,又寄寓了诗人对他们纵情误国行为的极大的痛心和无限的感慨之情,“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诗人这样来写,就为后面事变的发生,悲剧的必然到来作了预示。
  果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发生了,事故转到了第二段。这一段主要写杨妃之死和李隆基对杨妃的不能须臾忘怀的思念之情。这时唐明皇的形象,已经完全转化为一个爱情悲剧的男主角了。诗中写马嵬坡杨妃死后,唐明皇心情十分痛苦。其遭遇和心境的变化,诗人是通过情景相托的表现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来的。“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前四句,是以情写景,借景托情,用萧索、孤凄、暗淡的景物色彩,渲染了幸蜀路途中悲凉的气氛;后四句,更借景物月色、铃声等给予唐明皇的特殊感觉,表达出人物当时的悲痛心情。下面更以一定的篇幅,铺写了唐明皇重回长安后的情景,“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深刻地刻画了唐明皇回宫后“物在人非”的感触和悲哀。如果单纯作为一个历史故事,其情节至此,本已结束;但诗歌作者却未受此局限。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富有才华的文笔,构思和描写了杨妃死后独居蓬岛仙山的故事,补足了对悲剧故事女主人公——杨妃的描写。在这一情节里,诗人描绘了杨妃“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的幽怨,描写了“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的相思,尤其是通过杨妃“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的不忘旧情的举动和“但教心比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旦旦誓言,丰满地刻画了杨妃执着于爱情的动人的形象。这最后一段的描写,虽然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但却完满地表达了这一爱情悲剧故事的主题,从艺术上说,它给故事涂上了一层为当时人们所喜闻乐道的传奇色彩,从诗的要求来说,它增强了以“情”感人的力量。
  作为一首故事诗来说,它有情节的推移、转换,但从全诗来看,它又一气旋折,完全灭去转落之痕。如写杨妃被选入宫廷,只用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两句过渡;写安史之乱爆发,明皇幸蜀,只用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两句过渡;写马嵬之变,悲剧的发生,只用了“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两句带过;写仙山觅魂的情节,又用“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两句推引。诸如这类转折接榫处,作者都构思、处理得十分自然、精炼而且形象生动,既保持了故事发展的层次和连接,使之不断其脉络;又保持了诗歌体裁所要求的凝炼、含蓄和抒情的色彩,充分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这我们是从《长恨歌》总的构思和结构来说,至于这首诗的每一局部,每一细节,也无不精美、诱人。我们读这首长诗,宛如步入一座雕梁玉砌的殿堂,一檐一壁,一柱一石,无不佳美,精到。如开端部分写杨妃的入宫,用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语,这既缘上文写了“汉皇”的重色和无所不到的寻求,又写了杨妃的终难自掩的容颜丽质,“难自弃”三字,可谓一鼓双敲,善于足意。又如下文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写杨妃的顾盼生姿;用“侍儿扶起娇无力”,写杨妃的娇媚之态;用“梨花一枝春带雨”,写杨妃的美丽、哀怨的形与神,细按之,均有工致入画之妙。诗中还善于通过对人物意态和活动的细节描写,深刻地写情达意,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写唐明皇幸蜀归来复又经过马嵬坡时,诗中用“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来表现唐明皇的痛苦、留恋、http://www.rixia.cc怅恨之情;接着下面又用“东望都城信马归”,形象地写出了唐明皇由于失去杨妃,而余痛在心,虽东归长安,也无情无绪的样子。又如诗中写方士去仙山叩寻杨妃的一段,杨妃闻讯后,先是“九华帐里梦魂惊”,次是“揽衣推枕起徘徊”,最后是“花冠不整下堂来”,分别依次地写出了杨妃闻讯之后的那种先是吃惊,后又半信半凝,最后则急急欲与使者相见的整个心理过程。正是由于《长恨歌》在每一细节上都有这样无意不透,无语不灵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它能够生动、传神,博得人们永远的传诵。
  《长恨歌》是一篇所谓写“风情”的作品,其所写的又是一桩宫廷的爱情故事,但它的整个风格却不流于浮艳。我们如果把这首诗与六朝时期的那些写宫廷男女生活的诗相比,就会发现它们的巨大区别。其所以如此,这是与作者的思想高度与作者创作这首诗的严肃态度分不开的。在《长恨歌》故事的前一部分,虽然由于故事发展的需要,诗中也写到李、杨前期的宫廷生活,甚至叙写了李隆基的纵情声色和杨妃的逞媚邀宠,但作者所持的不是欣赏的态度,对那一段生活不是作自然主义的描写,而是持批判的态度,作了概括性的艺术处理,因此它与历史上的那些肆意渲染淫靡色情的所谓香艳诗,在性质上乃是完全不同的。而且《长恨歌》所要着意表现的,是一个悲剧性的主题,诗中写李、杨的情和事,主要放在他们身罹不幸之后,重点在表现一对男女在爱情上的笃诚和他们生死不渝的信念,也就是说,作者所同情和借诗篇所歌颂的,是爱情的专一和坚贞,这无疑是严肃的,所表达的感情是感人而美好的。
  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曾不无自负地题写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长恨歌》和《秦中吟》虽属不同题材,不同思想感情和风格的作品,但它们都是诗人白居易的力作,都是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
  (原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7期)
  一代多诗才名篇永不衰遣怀
  柳宗元
  小苑流莺啼画,长门浪蝶翻春。
  烟锁频眉慵饰,倚阑无限伤心。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艺术特色
  本诗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爱情悲剧的全过程。一方面对李杨的荒淫生活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受情悲剧及彼此之间的诚笃赋予很大同情,贯穿了爱情悲剧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结果是人物i之间的绵绵长恨。
  首先,这是一首叙事诗但有极浓的抒情色彩,叙事性与抒情性统一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故事首尾完整情节跌宕起伏而此诗在材料处理方面裁剪得当详略适宜。同时,这首诗又充分发挥抒情诗回还往复的特点,反复抒写他们时时处处不尽的缠绵悱恻之情。
  其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此事前半部分是写实和揭露,多为现实主义深刻描绘。后半部分是虚写,为浪墁主义夸张想象。
  再次,刻画人物生动细腻。此诗以情节推移为线索而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生动刻画人物外貌并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着力描写男女主人公不同时期的感情,使人物形象大放光彩,成功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人www.rixia.cc物。唐玄宗重色误国,杨玉环的悲情及三军将士的愤慨之情。
  还有,叙事、写景、抒情高度融合,对偶、顶真、比愉、夸张各种手法相得益彰。既使是写景状物也多是融情入景,重在写人物心理感受,故诗中虽对肖象描写极少但生动形象。
  最后,本诗语言华丽,富于色彩。清丽的比喻和工整的对仗不用藻饰,自然天成。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把环境、时节、心情都描绘的使人身临其境。
(1)这是一首叙事诗,但有极浓的抒情色彩,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统一是此诗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作为叙事诗,它故事首尾完整,情节复杂曲折,起伏变化,而此诗在材料处理上裁剪得当,详略适宜。
(2)这首诗又充分运用了抒情诗回环往复的特点,反复抒写他们时时、处处不尽的缠绵悱恻之情。
(3)此诗前半部是写实,是揭露,多为现实主义的深细描绘;后半部分多为虚拟,多为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所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也是此诗的一大特色。
(4)成功的人物刻画是此诗又一突出特点,此诗以情节推移为线索,而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在刻画人物时,又重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着力写出男女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感情,时变、事变、景变、情也变,层层揭示;即使是写景状物,也多是融情入景,重在写人物的心理感受,故诗中虽对人物肖像描写极少,但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5)此诗语言工丽,富于词采。清丽的比喻,工整的对句,又不用典故,自然流畅,音节和谐,用韵自由,琅琅上口,魅力无穷。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艺术特色简析

发布时间:2016-07-11编辑:唐露手机版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任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是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我所念念于心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到下阕,应该是从汉代走到唐朝来的时候了。汉唐,这是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年岁,至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们遗下的风韵洒下我们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从班婕妤到杨贵妃,有多少人走了又回来,来来回回躲不开的是命运的纠缠。不如,随着这两个女子款款的身影,闲闲看过千年的花开花落,王朝兴替,借着“骊山语罢清宵半”的好辰光,说一说“祸国”的女人,虽然,弹指又过了千年。

  那场惊天动地的“黄昏恋”开始于骊山。那是历代皇家的行宫,一个很不叫人安分的地方,比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事儿就是在这儿做出的。结果,亡了四百多年国祚的西周。再后来,唐玄宗在这里遇上杨玉环,断送了开元盛世。

  说“三郎”与“玉环”的爱情,免不了要说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仿佛是千年来品听同一场哀艳的爱情悲歌一样。必得和贾宝玉一样手拿曲谱,听人唱得一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一切才于恍恍中开场。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任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故事从这里开始,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统领着全文。而唐玄宗本人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紧接着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反复渲染了唐玄宗的杨贵妃之后的荒淫无度。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姐妹弟兄都封了大邦,一家门户生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用夸张的手法不无讽刺的介绍了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恃宠而骄的妃子。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诗人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http://www.rixia.cc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不难看出诗人在这里表现了对唐明皇的同情和悲哀。此后日日夜夜的思念,魂魄未曾入梦来的哀婉,她死了,自己还活着,恨吗?心爱的人死在自己面前,可是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恨谁?再恨最后也只能在寂寞的宫廷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后面道士的出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www.rixia.cc不见”,再到仙境的出现,整个过程给人一种真实感而不是空中楼阁,情感达到了高潮,玄宗天上地下寻找爱人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动人心魄。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还在遭贬以前,他努力为云龙、为风鹏,并与元稹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也正是因为他年轻时候的胸怀大志,颇有挽唐室于既衰,拯生民于水火的政治气概,才使得他有足够的气魄处理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并以“不惑”来总结唐明皇后半生的政治得失,写就了《长恨歌》。这样,在他心目中对唐明皇的一分为二,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来。正是因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轻国的唐明皇是对立统一体,所以,白居易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好皇帝的悲剧。好皇帝有所惑,终于造成了自己和百姓的悲哀。

  应该说,写作之初,白居易至少在主观上是同意陈鸿的“惩尤物、窒乱阶”之说的,后来在《新乐府》的《李夫人》、《古家狐》中还重复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明确宣扬性爱之为害,但是又承认“人非木石皆有情”,性爱是磨灭不了的,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好是“不如不遇倾城色”。

  《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有一段话:叔向母曰: “甚美必甚恶。”李延年歌曰: “倾国复倾城。”此之谓也。

  白居易写作《长恨歌》时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因为“甚恶”而抹煞
“甚美”。尽管其主题最后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

  诗人以“情”为中心,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先讽后赞。

求《长恨歌》的赏析有关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方面 1000字左右

《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与《琵琶行》共同构成
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叙事长诗双璧。元和元年(806) ,白居易
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 任县尉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
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李隆基与其贵妃杨太真的故事,创作
这首《长恨歌》。此诗根据当时民间的传说与坊间的演唱,以
回旋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写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悲剧。
从开卷第一句到“不重生男重生女”为诗的第一层。诗
开头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喝起,这七个字统摄全篇,揭示了
故事的悲剧因素。“重色思倾国”,是个体生命日夏养花网的感情欲求,
属人情之常,本无可厚非。“天生丽质难自弃”,看似平淡却
笔力千钧,一语隐去了杨玉环可羞可痛的再嫁经历(杨本是
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也写出了她后来横遭劫难的
深刻的悲剧根源———美丽。而这美丽使得她不得不离开自
己的丈夫、乱伦的的丑名公爹。这其中的心里历程岂是别人
能体会到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
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云鬓花颜
金步摇”,诗人怀着惊羡之情,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了杨贵
妃的美丽。但可悲之处在于重色爱美者是位至九五之尊的
皇帝,人物的身份地位与好色的欲求形成尖锐的对峙,群体
社会的秩序规范与生命个体的秀美艳丽发生激烈的冲突,这
种对峙与冲突就奠定了李杨爱情的悲剧基础。因此,当作者
描写李杨陶醉于爱情的甜蜜快乐之中,“芙蓉帐暖度春宵”,
“君王不早朝”,则直接导致了李作为皇帝的失职;杨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而享有“姊妹兄弟皆列士”的殊荣,也就引起了
世人的反感与社会心态的变异———“不重生男重生女”。两
个人之间存在着几乎可以充当祖父与孙女的年龄差距。这
其中真正的爱情成分又有多少? 一方是对美色的占有和蹂
躏,另一方是屈从、巴结而且兼有虚荣、对荣华富贵的享受!
诗的第一层,在对杨氏得宠与兄弟姐妹高官厚禄不无贬刺的
描写中,已隐约揭示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根源。
从“骊宫高处入青云”到“不见玉颜空死处”,为诗的第二
层,写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
经过。“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
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的就是李杨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留下不可挽回的终
身恨事。唐玄宗为了宠爱杨玉环竟让她的堂兄杨国忠总揽
朝政。于是唐朝天下一派乌烟瘴气,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的局面,导致“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
死”。唐玄宗的罪孽无疑是远远地超过了杨玉环的。如果他
在杀死了杨国忠之后,于禁卫军的将士们面前来一番下诏罪
己的表演,应该是能够挽救杨玉环的。然而在风声鹤唳和慌
张逃命的危机气氛中,唐玄宗立即舍弃了曾使自己心荡神迷
的美女,往日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竟都成了无需兑现的谎言。当死神与灾难降临到头顶的时
刻,才能充分地考验出男女之间的情爱是否可靠或忠贞。李
商隐《马嵬》诗中所说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
牛”,从前后迥异对比中揭露出唐玄宗的怯弱、自私和虚伪。
为了一己的私欲他可以牺牲儿子的幸福、牺牲黎民百姓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安全,他又可以牺牲最宠爱的美女,独裁统治
者必定会成为这样最自私的角色。他的身上不可能有真感
情,有的只是私欲和占有欲罢了。
从“君臣相顾尽沾衣”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诗的第三
层,以酸楚凄恻的语调婉转形容与描述了玄宗回宫以后睹物
思人,触景生情。“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
如面柳如眉”,这是写从太液池的灼灼芙蓉与未央宫的依依
垂柳,仿佛看到杨贵妃的艳容修眉,旧景长在,而不知人在何
处,这出神入化的描写充分展示了玄宗复杂微妙的内心活
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抒写玄宗在夜间万籁俱
寂之中难以成眠的相思情怀。面对飞萤,独挑孤灯,听到的
声声钟鼓是“迟迟”———显得特别地悠长;看到的点点繁星与
迢迢银汉是“耿耿”———显得格外明亮,用心理时间与心理色
彩来写悄然思恋的漫漫长夜,真切感人。这刻骨镂心的苦苦
思念,日夜不息“, 春风桃李花开夜”是这样“, 秋雨梧桐叶落
时”何尝不是如此! 看到“梨园弟子”头发斑白,“椒房阿监”
容颜衰老,更唤起对往昔欢娱的追忆,日思夜念,在现实中无
法找到美丽的杨贵妃,那么,总可以在梦中与她共拥衾枕吧!
可是“, 魂魄不曾来入梦”。在这一层里,诗人自白天到黑夜,
自春天到秋日,自现实到魂梦,以丰富的想像与虚构,刻意地
描摹出暮年的唐玄宗孤独、寂寞,渲染着他对杨的思念,从各
个不同侧面传神地描写了玄宗相思的苦痛。这就很容易引
起善良却又单纯的人们流淌出一掬同情的泪水,淡忘了他残
暴和荒淫的另一面。但是这仅仅是虚构并非真正的现实。
诗的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梨花一枝春带
雨”,写道士到海上仙山找到杨贵妃,美在已经仙化的彼岸世
界得到复现与升华。诗人展开浪漫想像的翅膀,忽而上穷碧
落,忽而下尽黄泉,皆茫茫不见。最后发现了虚无缥缈的海
上仙山,楼阁玲珑,仙女如云,金阙玉扃流光溢彩,珠箔银屏
逦迤而开,五色祥云缭绕其间。在这超尘脱俗的仙境里,杨
贵妃的形象是那么圣洁飘逸“,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
衣舞”。她“花冠不整下堂来”,迎接“汉家天子使”,以“玉容
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哀艳形象出现,其艳丽在于
离开现实的此岸世界进入仙化的彼岸世界后美得到了复现
与升华,其哀婉在于失去了真挚情爱之后的孤寂落寞。作者
没有让李杨二人在仙国来一个庸俗的大团圆结局,而是将美
与爱情不能并存的矛盾问题留给读者去咀嚼,去思索。
从“含情凝睇谢君王”到最后,是诗的第五层,写杨贵妃
托物寄情,点明“长恨”。她含情脉脉地托道士转告玄宗,昭
阳殿里是人间尘雾,不仅美遭毁灭,而且恩爱已绝;蓬莱宫中
是天上仙国,美虽长存,却是情思无寄。“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让
旧日的金钗钿合与七夕的夜半私语来慰藉玄宗痛苦的灵魂,
也安抚她自己抑郁的心灵,在绵绵不尽的相思中来实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望。然而,这美好
愿望的实现毕竟是虚幻的想像,诗人不想自欺,也不欲欺人,
借杨贵妃之口,一语道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
期。”
当白居易、陈鸿分头来描摹这宫闱中生离死别的故事
时,他的内心是念念不忘自己刚刚经历过的一段的爱情故
事:刚过而立之年的他爱上了美女湘灵,匆匆分手之后还萦
绕于怀,像“两心之外无人知”和“利剑斩断连理枝”,就会使
人立即想起《长恨歌》里相似的诗句来。用自己的心理和经
历,去揣度笔下人物的内心冲突,这本来就是写诗和撰文的
常情。
白居易本人对创作《长恨歌》的看法也是矛盾的,一方面
他贬低《长恨歌》:“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
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另一方面,他又把《长
恨歌》当作自己的代表作:“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
声。”(《戏赠元九李二十》) 而后世的评论家们有的把它当作
政治讽刺作品,有的则认为是歌颂爱情之作。笔者认为即使
是歌颂爱情之作,他歌颂的也不是帝王与贵妃之间真正的爱
情———因为他们之间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爱情。
形成这种理解的矛盾,主要是由于诗歌素材介于历史与
传说之间,形成一种张力。马嵬驿事变的翌年,杜甫《北征》
是这样叙述的:“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
光果明哲。”称肃宗李郭为明哲的周宣王、汉光武,把杨玉环
比作褒姒、妲己。杜甫的看法代表了儒家正统思想对这一史
实的价值取向:女色祸水。到了白居易时代,流行于民间的
传说对杨贵妃的故事作了较大的改造,突出了李杨之间的爱
情悲剧。白居易借着史实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的传说,创
作出《长恨歌》,诗歌自然会具有这双重的价值取向。
其次,这种冲突体现在作者本人的矛盾上。一方面白居
易是一位有着正统儒家思想的文人。所以,在《长恨歌》的第
一层,作者对杨贵妃有所贬刺,认为她是恃媚邀宠,要负一定
的误国责任。而在《胡旋女》中更是将杨贵妃与安禄山并举,
斥之为安史之乱的两大罪魁祸首:“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
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同时,白居
易又是一位诗人,追求美,讴歌美,汲汲追寻艺术的直觉,视
至尊的君王贵妃为普通的人,并将他们置于被怜悯的地位。
所以《, 长恨歌》便以无限深情的笔触礼赞“褒妲之色”,歌颂
美在彼岸世界的复现与升华,对美的毁灭倾注一腔同情。从
而突破了儒家正统与钦定史学的樊篱。
话说偶只知道有部耽美小说名字就叫长恨歌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一篇长恨有风情,如何理解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作业帮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34440.html

上一篇:满天星的花语是什么?

下一篇:求鉴定:花盆里长出的小蘑菇是啥品种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