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茄子盖上地膜后面怎么施肥
大棚茄子下雨天可以施肥吗
大棚茄子下雨天可以施肥吗大棚内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与露地不同,因而在施肥方法上也有很大差异,茄子整个生育期的施肥方法如下:
一、种子。种子的施肥主要是指用微生物菌肥拌种,用菌肥拌种应注意两个问题:1、选用质量合格的菌肥。劣质菌肥千万别施用。应选择有可靠技术背景和技术来源、质量性能稳定的菌肥。2、尽量减少微生物的死亡。菌肥要避免阳光直射,拌种时应在阴凉处操作,拌种后要及时播种,并立即覆土。菌肥不可与有害农药、化肥混合施用。
二、苗期。在苗期多施磷肥(菌根菌剂可以大大提高磷肥利用率),可以提早结果。9平方米苗床可施入过筛腐熟有机肥200千克 (最好用发酵助剂发酵好的有机肥)、过磷酸钙与硫酸钾各0.5千克;当茄苗长到4~5片真叶时,如果下部叶片颜色较淡,可叶面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这样可以保证培育出壮苗。
三、基肥。如果大棚茄子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因后期追肥不便,应该把大部分肥料作为基肥施入。老棚比新棚土壤里残留的肥分多,新棚要比老棚多施肥。大多数老棚土壤中氮素过剩,磷肥富集,钾肥不足。每亩施用有机肥6000千克,如果是老棚可以减少施用量,加施20~30千克硫酸钾。有机肥和钾肥要全面撒施,随后翻入土中。要注意的是,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最好用专业的发酵剂进行处理。不但可以减少养分流失,还可以彻底清除有机肥中的病菌、虫卵等外源有害物。如能配合施用微生物菌肥,则更好。
四、追肥。茄子的追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并适量加入生物菌肥。按茄子生长期,可分为催果肥、盛果肥和满天星肥。
茄子地膜覆盖栽培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茄子怎么施肥
茄子原产东南亚及印度,这一气候带的自然状况决定它是耐热性较强而不耐寒冷的喜温性蔬菜。生长发育适温20~25℃,开花结果期以25~30℃最适合,白天气温经常在15℃以下,生长发育缓慢,若经常在10℃以下,则不能正常生长和结果。对光周期则不敏感,光照强度过弱,也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茄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的本质化程度较强,决定它可以直立生长,不用支架栽培。在条件适合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旺盛,枝繁叶茂,一般株高在1米左右,为生长发育奠定了强大的光合作用基础。
茄子的花芽分化期一般是在育苗期,小苗长到3~4片真叶后,即开始花芽分化。在温度、光照、营养状况倶佳的情况下,花芽分化正常、形成长花柱(柱头长度)花,可以顺利进行自花授粉、结实。在所育茄苗中,长花柱花占绝大多数,就为后来的正常结实,形成较高产量打下了基础。如果温光营养条件差,特别是温度不适宜(指长期在20℃以下),则容易形成中花柱花甚至短花柱花,而后者是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易产生落花落果,直接影响产量。
在栽培茄子的地块,如果气候、营养、水分等条件均适合时,自春季4月中下旬播种,5月下旬定植到露地的晚熟优良品种茄子,其结果期一直可以延续到9月下旬,个别地块可以延长到10月上旬,最高亩产量可达4000千克左右。
茄子植株高大,根系发达,生育期长但结果期更长,且产量高,这就说明在整个生育期从育苗至拉秧前,自始至终要不断供给充足的养分,才能满足茄子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每生产1000千克茄子,需从土壤中吸取氮素(N)3.24千克,磷(P2O5)0.94千克,钾(K2O)4.49千克。可见茄子对“三要素”的吸收规律应是钾>氮>磷。这说明在考虑茄子施肥时,必须按照上述量和比例来确定施肥方案。
根据其花芽分化特点,应从育苗阶段开始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条件,给以充足的三要素养分,使其顺利通过花芽分化;第二步就是准备定植的地块,要施足优质有机肥并加少量化肥;定植后特别是门茄开始迅速生长后,要根据其分枝结果习性,在每层果开始生长前,追施适量化肥。另外,根据茄子根系盐基代换量高,又比较容易吸收硝态氮的特点,适当补充硝酸钙、硫酸钾,尿素等作追肥,以满足其对钾和氮的需求。
(1)茄子施肥量的确定。
科学的施肥量应考虑: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定植地块原有养分量,底肥中施有机肥能提供的养分量以及各次追肥的养分量。首先根据每生产1000千克茄子的需肥量数据来确定目标产量总需肥量,比如计划生产3000千克茄子,在整个生育期要补充氮(N)约9~10千克,磷(P2O5)约2~3千克、钾(K2O)13~14千克。有了以上总需肥量,还要知道计划种茄子的地块在未施肥时遗留下来的养分量,这个数据可通过取样,测出土壤养分含量。比如在早春测得土壤耕层约能提供氮素3.78千克。第三个数据就是当茬施入的有机肥所能提供的养分量,比如施2500千克土杂肥含氮0.45%,按利用率20%计算,共可提供氮2.25千克。
有了以上3个数据,根据目标产量需肥总量,就可以算出再需补充多少氮素。
3. 243-3.78-2.25=3.69(千克)
最后再计算出需追施化肥总量:比如追硫酸铵,含氮20%,其利用率按35%计算。
3.69+(20%35%)-52.7(千克)
以上算出的施肥量是指全生育期总的需肥数量,而土壤及有机肥所能提供的养分量还需要不断转化,才能被茄子吸收,这就说明以上计算出的施肥数量不能完全满足茄子进入结果期特别是结果盛期集中而大量的吸肥要求,所以在确定追肥数量和时期时,还应适当加大施肥量,一般可掌握比计算出的正常施肥量加大15%~20%,最高30%~40%,即可满足结果期的需要,增幅过大则会造成浪费。(2)露地茄子施肥技术。
主要是指3月上中旬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在露地的中熟品种如七叶茄、灯泡茄或4月中下旬播种、露地移栽,5月中下旬定植露地的晚熟品种如九叶茄、八叶茄、安阳紫圆茄等的露地施肥技术。
苗期施肥:要选择多年未种过茄子的地块,作阳畦或小拱棚进行育苗,准备好营养土,要求用经过充分腐熟的人畜粪,使用量按体积比占1/3,再掺入2/3干净的园田土,充分搅拌均匀待用。如在地面作畦或阳畦育苗,每10平方米畦面,施经过充分腐熟的人畜粪100~150千克与畦土掺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掺入氮磷钾或磷钾复合肥0.5~1.0千克,在5~10厘米范围内掺匀,作分苗用。
定植地块底肥:施入适量优质有机肥作底肥,是茄子丰产的基础。用1500~2000千克有机肥铺施一层,结合翻地整平作畦,然后再用500~1000千克质量更好的有机肥开沟施或穴施一次,两次共施入2500~3000千克。在有条件的地方,此次沟施或穴施肥时,可随有机肥再施复合肥25~30千克,更有利于发苗。
定植后的追肥:茄子定植后,直到门茄坐住果,幼果直径3~4厘米时,开始追第一次肥,一般每亩追硫酸铵15~20千克,用开沟或穴施法,施于土下根际处,如施尿素每亩8~10千克,按上述方法,施后当天可不浇水,待2~3天后尿素转化为可吸收态后再浇水,肥效快而不流失。
第二次追肥时间在对茄坐果,果实长到4~5厘米时进行,数量比第一次要高些,每亩施硫酸铵20~30千克,如用尿素每亩10~15千克,方法与第一次相同。
第三次追肥时间在四门斗坐果,果实长到4~5厘米时进行,数量应视当时茄秧与果实生长情况而定,一般秧果正常的地块,每亩施硫酸铵15千克左右。如用尿素每亩8~10千克,施用方法因此时茄秧生长旺盛,早已封垄,可顺水追施,以免过多的损害植株与根系。如果此阶段秧果长势旺而均衡,也可适当加大施肥量20%左右,以便促使果实加速生长,并保持植株生长旺盛,利于“恋秋”栽培。
此外,在门茄收获后,应结合追施有机肥做一次培土,即在垄间开沟施有机肥或化肥时,将肥料埋在土下后,再将土培在每垄茄苗的根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把根系附近的土壤疏松一次,有利于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微生物活动,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同时还对不断增加结果的茄秧稳定生长,不致发生“倒秧”有好处。另外,在每隔5~7天浇水时,都应加入部分粪稀或其他可顺水浇灌的有机肥,最好是水水有肥,但浓度不要过大。
(3)保护地茄子施肥技术。
如前所述,茄子的生长期长,在开花、结果阶段,必须处在温度和光照强度都较高的环境,方可正常开花结果,这些特点说明茄子不太适合保护地栽培,特别是加温温室冬茬生产很少有种茄子的。在北方地区,为了提早上市,采用比较简单的保护设施如早春风障,加盖地膜,或先用废铁丝或细竹竿做30厘米高小型支架,提早定植的茄苗用地膜盖于其上,待幼苗顶到小拱棚顶部时,再把薄膜放下来,盖在地面上,北方地区称“先盖天、后盖地”的简易覆盖栽培,此法投入成本不高,可提前上市10~15天,经济效益较好。早熟栽培应用较多的是冬种规格的塑料大棚,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日光温室,较适合种植茄子,一般可比普通栽培法提早一个月上市,生产上应用较多。
关于保护地施肥法,除参照前面有关生长发育、吸肥规律和各阶段的施肥技术外,应充分考虑保护地的特点,它是更为集中的集约化栽培,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和更少的空间里取得较高产量,除了满足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外,非常重要的一环就要给茄子创造一个更加优良的营养环境,施用有机肥料在保护地内更为重要。
从施肥时期看,要注意苗期全素肥料,培育较长时间较大苗,最好全部带大蕾,有利于提早结果。定植后的几次追肥,略提前施用,因早春气温低,保护地内的地温更低,对肥料的转化和吸收都不利,故应从时间上提前,以利关键时期肥料发挥作用。
从施肥质量看,对有机肥要求更加充分腐熟过的,含营养成分较高的人畜禽粪为主的有机肥作底肥,因保护地内施有机肥只此一次以后就靠化肥追肥了。对化肥要求按其吸肥规律对钾和氮要补足,磷肥重点放在苗期要施足,否则会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
从施肥数量看,应掌握总的施肥量要比目标产量携出量高60%~80%,这个增施量包括底肥的有机肥和追施的化肥,但在门茄坐果前,氮肥数量不可过大,以免在保护地环境内,造成前期茄苗徒长,不利于中后期结果。
茄子需肥量比较大,在其生长过程中有四个施肥阶段,如果能很好地掌握这几个施肥期,那么茄子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基肥施入
茄子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其根系发育比较深,所以在种植之前要做好基肥的施入工作,保证根系后期的营养吸收,提升茄子的生长速度。
基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也可以使用成品有机肥,配合绿之洲微生物菌剂进行使用,起到修复土壤、调节土壤活性、提升根系发育等作用,同时还能够预防各种土传病害的发生,为茄子的生长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苗期追肥
茄子苗期的生长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后期的生长和发育,所以这个阶段要做好及时的追肥工作,一般前期可以施入平衡型水溶肥,适当加入磷元素能够促进茄子提前开花结果。
另外,除了水溶肥之外,茄子苗期施肥还是以有机肥为主,如果使用了农家粪肥的话,要用完全腐熟的粪肥,当幼苗长至5片左右的真叶时,如果植株颜色逐渐变浅的话,要适当喷洒叶面肥,有利于幼苗的健壮生长。
促果肥
在茄子坐果之前要进行追肥,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坐果速度、提升后期产量,所以也叫催果肥。
这个时期的茄子对养分的需求也比较大,因为进入了生长旺盛期,茎秆和叶片也会出现增强生长,这个阶段的营养需求也会增加,因此肥料的施用也要提高。
这个时期施肥可以用磷钾肥,采用穴施或者冲施的方式,前期注意用量,可以少量多次进行冲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果期追肥
到茄子坐果之后,也是营养需求比较旺盛的阶段,这个时候要再次进行追肥,也被称为盛果肥,主要以施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
茄子到果期追肥时,除了大量元素的补充之外,还要做好中微量元素的补充,比如钙镁锌等,可以用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施肥,提升果实质量,减少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种植茄子,要结合其生育期长,养分需求量大的特点选取肥料。这一点建议大家使用有机肥,有机肥的肥效时间长,适合茄子在不同生长期对肥料的需求。还要注意,茄子在生长初期对养分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是很敏感。各种必须元素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和花芽分化,茄子从幼苗期到开花结果期,随着时间的增加,对养分的吸收量逐渐增加。
茄子种植在进入开花结果期时,对n、k的吸收量急剧增加,同时对p、ca、mg等元素的需求量也会相应的增加。要注意一点,茄子对各种养分的吸收特性也不同,n贯穿茄子整个生长发育期,在生长的任何时期缺氮,都会对开花结实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建议以有机肥为主,同时配合一定的常规化学肥料,并结合当地的土壤性质,做到科学合理的施肥。
1.重施基肥: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0~20000kg、尿素10~15kg、复合肥(15∶15∶15)50kg。
2.轻施苗肥:定植后至开花前,根据植株生长势追肥1~2次,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引起落花落果。授粉期,为防止落花落果,如果植株不严重缺肥缺水,一般不用追肥浇水。
3.及时追果肥:当授粉果长至鸭蛋大小时,及时浇水追肥,每667平方米穴施尿素10~20kg、复合肥25kg,以促进果实迅速膨大。授粉结束后追肥2~3次,每次每667平方米穴施复合肥10~15kg即可。果实开始转色时停止追肥,保持土壤湿润。父本田整地、施基肥与母本田基本一致。只要有充足的花粉供应,一般不再追肥,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茄子怎么施肥好 茄子的施肥技术
茄子原产东南亚及印度,这一气候带的自然状况决定它是耐热性较强而不耐寒冷的喜温性蔬菜。生长发育适温20~25℃,开花结果期以25~30℃最适合,白天气温经常在15℃以下,生长发育缓慢,若经常在10℃以下,则不能正常生长和结果。对光周期则不敏感,光照强度过弱,也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茄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的本质化程度较强,决定它可以直立生长,不用支架栽培。在条件适合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旺盛,枝繁叶茂,一般株高在1米左右,为生长发育奠定了强大的光合作用基础。
茄子的花芽分化期一般是在育苗期,小苗长到3~4片真叶后,即开始花芽分化。在温度、光照、营养状况倶佳的情况下,花芽分化正常、形成长花柱(柱头长度)花,可以顺利进行自花授粉、结实。在所育茄苗中,长花柱花占绝大多数,就为后来的正常结实,形成较高产量打下了基础。如果温光营养条件差,特别是温度不适宜(指长期在20℃以下),则容易形成中花柱花甚至短花柱花,而后者是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易产生落花落果,直接影响产量。
在栽培茄子的地块,如果气候、营养、水分等条件均适合时,自春季4月中下旬播种,5月下旬定植到露地的晚熟优良品种茄子,其结果期一直可以延续日夏养花网到9月下旬,个别地块可以延长到10月上旬,最高亩产量可达4000千克左右。
茄子植株高大,根系发达,生育期长但结果期更长,且产量高,这就说明在整个生育期从育苗至拉秧前,自始至终要不断供给充足的养分,才能满足茄子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每生产1000千克茄子,需从土壤中吸取氮素(N)3.24千克,磷(P2O5)0.94千克,钾(K2O)4.49千克www.rixia.cc。可见茄子对“三要素”的吸收规律应是钾>氮>磷。这说明在考虑茄子施肥时,必须按照上述量和比例来确定施肥方案。
根据其花芽分化特点,应从育苗阶段开始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条件,给以充足的三要素养分,使其顺利通过花芽分化;第二步就是准备定植的地块,要施足优质有机肥并加少量化肥;定植后特别是门茄开始迅速生长后,要根据其分枝结果习性,在每层果开始生长前,追施适量化肥。另外,根据茄子根系盐基代换量高,又比较容易吸收硝态氮的特点,适当补充硝酸钙、硫酸钾,尿素等作追肥,以满足其对钾和氮的需求。
(1)茄子施肥量的确定。
科学的施肥量应考虑: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定植地块原有养分量,底肥中施有机肥能提供的养分量以及各次追肥的养分量。首先根据每生产1000千克茄子的需肥量数据来确定目标产量总需肥量,比如计划生产3000千克茄子,在整个生育期要补充氮(N)约9~10千克,磷(P2O5)约2~3千克、钾(K2O)13~14千克。有了以上总需肥量,还要知道计划种茄子的地块在未施肥时遗留下来的养分量,这个数据可通过取样,测出土壤养分含量。比如在早春测得土壤耕层约能提供氮素3.78千克。第三个数据就是当茬施入的有机肥所能提供的养分量,比如施2500千克土杂肥含氮0.45%,按利用率20%计算,共可提供氮2.25千克。
有了以上3个数据,根据目标产量需肥总量,就可以算出再需补充多少氮素。
3. 243-3.78-2.25=3.69(千克)
最后再计算出需追施化肥总量:比如追硫酸铵,含氮20%,其利用率按35%计算。
3.69+(20%35%)-52.7(千克)
以上算出的施肥量是指全生育期总的需肥数量,而土壤及有机肥所能提供的养分量还需要不断转化,才能被茄子吸收,这就说明以上计算出的施肥数量不能完全满足茄子进入结果期特别是结果盛期集中而大量的吸肥要求,所以在确定追肥数量和时期时,还应适当加大施肥量,一般可掌握比计算出的正常施肥量加大15%~20%,最高30%~40%,即可满足结果期的需要,增幅过大则会造成浪费。(2)露地茄子施肥技术。
主要是指3月上中旬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在露地的中熟品种如七叶茄、灯泡茄或4月中下旬播种、露地移栽,5月中下旬定植露地的晚熟品种如九叶茄、八叶茄、安阳紫圆茄等的露地施肥技术。
苗期施肥:要选择多年未种过茄子的地块,作阳畦或小拱棚进行育苗,准备好营养土,要求用经过充分腐熟的人畜粪,使用量按体积比占1/3,再掺入2/3干净的园田土,充分搅拌均匀待用。如在地面作畦或阳畦育苗,每10平方米畦面,施经过充分腐熟的人畜粪100~150千克与畦土掺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掺入氮磷钾或磷钾复合肥0.5~1.0千克,在5~10厘米范围内掺匀,作分苗用。
定植地块底肥:施入适量优质有机肥作底肥,是茄子丰产的基础。用1500~2000千克有机肥铺施一层,结合翻地整平作畦,然后再用500~1000千克质量更好的有机肥开沟施或穴施一次,两次共施入2500~3000千克。在有条件的地方,此次沟施或穴施肥时,可随有机肥再施复合肥25~30千克,更有利于发苗。
定植后的追肥:茄子定植后,直到门茄坐住果,幼果直径3~4厘米时,开始追第一次肥,一般每亩追硫酸铵15~20千克,用开沟或穴施法,施于土下根际处,如施尿素每亩8~10千克,按上述方法,施后当天可不浇水,待2~3天后尿素转化为可吸收态后再浇水,肥效快而不流失。
第二次追肥时间在对茄坐果,果实长到4~5厘米时进行,数量比第一次要高些,每亩施硫酸铵20~30千克,如用尿素每亩10~15千克,方法与第一次相同。
第三次追肥日夏养花网时间在四门斗坐果,果实长到4~5厘米时进行,数量应视当时茄秧与果实生长情况而定,一般秧果正常的地块,每亩施硫酸铵15千克左右。如用尿素每亩8~10千克,施用方法因此时茄秧生长旺盛,早已封垄,可顺水追施,以免过多的损害植株与根系。如果此阶段秧果长势旺而均衡,也可适当加大施肥量20%左右,以便促使果实加速生长,并保持植株生长旺盛,利于“恋秋”栽培。
此外,在门茄收获后,应结合追施有机肥做一次培土,即在垄间开沟施有机肥或化肥时,将肥料埋在土下后,再将土培在每垄茄苗的根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把根系附近的土壤疏松一次,有利于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微生物活动,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同时还对不断增加结果的茄秧稳定生长,不致发生“倒秧”有好处。另外,在每隔5~7天浇水时,都应加入部分粪稀或其他可顺水浇灌的有机肥,最好是水水有肥,但浓度不要过大。
(3)保护地茄子施肥技术。
如前所述,茄子的生长期长,在开花、结果阶段,必须处在温度和光照强度都较高的环境,方可正常开花结果,这些特点说明茄子不太适合保护地栽培,特别是加温温室冬茬生产很少有种茄子的。在北方地区,为了提早上市,采用比较简单的保护设施如早春风障,加盖地膜,或先用废铁丝或细竹竿做30厘米高小型支架,提早定植的茄苗用地膜盖于其上,待幼苗顶到小拱棚顶部时,再把薄膜放下来,盖在地面上,北方地区称“先盖天、后盖地”的简易覆盖栽培,此法投入成本不高,可提前上市10~15天,经济效益较好。早熟栽培应用较多的是冬种规格的塑料大棚,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日光温室,较适合种植茄子,一般可比普通栽培法提早一个月上市,生产上应用较多。
关于保护地施肥法,除参照前面有关生长发育、吸肥规律和各阶段的施肥技术外,应充分考虑保护地的特点,它是更为集中的集约化栽培,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和更少的空间里取得较高产量,除了满足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外,非常重要的一环就要给茄子创造一个更加优良的营养环境,施用有机肥料在保护地内更为重要。
从施肥时期看,要注意苗期全素肥料,培育较长时间较大苗,最好全部带大蕾,有利于提早结果。定植后的几次追肥,略提前施用,因早春气温低,保护地内的地温更低,对肥料的转化和吸收都不利,故应从时间上提前,以利关键时期肥料发挥作用。
从施肥质量看,对有机肥要求更加充分腐熟过的,含营养成分较高的人畜禽粪为主的有机肥作底肥,因保护地内施有机肥只此一次以后就靠化肥追肥了。对化肥要求按其吸肥规律对钾和氮要补足,磷肥重点放在苗期要施足,否则会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
从施肥数量看,应掌握总的施肥量要比目标产量携出量高60%~80%,这个增施量包括底肥的有机肥和追施的化肥,但在门茄坐果前,氮肥数量不可过大,以免在保护地环境内,造成前期茄苗徒长,不利于中后期结果。
茄子对营养的需求都是比较大的,而在茄子的每个阶段的需肥种类以及需肥的量都不大相同,所以合理有效的施肥对茄子是否能够达到高产质优的目的有关键的作用。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