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备考语文啊,以以下例子为例,help
如何学好语文?请路过的帅哥美女们帮帮忙吧!以下是不对的例子
。。对不起,太长了,打不下了n说详细一点的,不要具体方法,要:比如态度方面的语文分三部分——基础——课上认真听,课下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好。保证基础部分不能丢分的。
——阅读——课内阅读,这部分跟着老师走不能丢太多分的。
——课外阅读,要多下点功夫,平时多读书,提高理解能力。
——写作——这是一个拉分的环节,同样要多下点功夫。这里重点向您介绍一下写作方法: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加上你平时的积累。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积累一些,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句。会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
6、多积累素材,勤练笔。
——阅读——课内阅读,这部分跟着老师走不能丢太多分的。
——课外阅读,要多下点功夫,平时多读书,提高理解能力。
——写作——这是一个拉分的环节,同样要多下点功夫。这里重点向您介绍一下写作方法: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加上你平时的积累。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积累一些,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句。会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
6、多积累素材,勤练笔。
语文分三部分——基础——课上认真听,课下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好。保证基础部分不能丢分的。
——阅读——课内阅读,这部分跟着老师走不能丢太多分的。
——课外阅读,要多下点功夫,平时多读书,提高理解能力。
——写作——这是一个拉分的环节,同样要多下点功夫。这里重点向您介绍一下写作方法: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加上你平时的积累。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积累一些,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句。会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
6、多积累素材,勤练笔。
——阅读——课内阅读,这部分跟着老师走不能丢太多分的。
——课外阅读,要多下点功夫,平时多读书,提高理解能力。
——写作——这是一个拉分的环节,同样要多下点功夫。这里重点向您介绍一下写作方法: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加上你平时的积累。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积累一些,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句。会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
6、多积累素材,勤练笔。
语文不用担心咱是中国人,四大名著读三遍,别的一遍就好因为以后做的题目中都会遇到,肯定会翻书找,一定要翻书找,那样才印象深刻。
然后就是文言文把出师表等,篇幅较长的多做做,你就会懂,其实文言文不难,无非就是词性辨别。
拼音是没办法的,就是要多记多做多练。
阅读就是要多看点现代散文,然后自然会有感觉,小说一般会比较贴近生活,所以不用担心
作文的话就是思维拓展了,你要感性,但是必须理性,让老师看着心里觉得有水平,开头不能直接就抒情,而是委婉的叙述,让老师觉得下面的内容很有水平,最后结尾弄个蒙蒙笼笼的感觉,意犹未尽。。。写议论文时开头最好交代一下论述的内容让老师知道你要写什么,结尾也要表述好个人观点最好要有创意,与众不同,这样你想得低分都难。
然后就是文言文把出师表等,篇幅较长的多做做,你就会懂,其实文言文不难,无非就是词性辨别。
拼音是没办法的,就是要多记多做多练。
阅读就是要多看点现代散文,然后自然会有感觉,小说一般会比较贴近生活,所以不用担心
作文的话就是思维拓展了,你要感性,但是必须理性,让老师看着心里觉得有水平,开头不能直接就抒情,而是委婉的叙述,让老师觉得下面的内容很有水平,最后结尾弄个蒙蒙笼笼的感觉,意犹未尽。。。写议论文时开头最好交代一下论述的内容让老师知道你要写什么,结尾也要表述好个人观点最好要有创意,与众不同,这样你想得低分都难。
多记,多读,多背,多看书,态度要端正,如果是字,词方面问题要多记,如过是文言文、古诗词方面要多背,如果是写作方面要多看书,学习用多排比、比喻、拟人等句式,如果方方面面都有问题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总之,要端正态度,你想学,就学得好,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多练笔,多读课外书
我哥说要多写课文
在考语文之前我应该准备哪些素材写作文呢? 请具体把例子写出来.....
作文素材
一.人生信念
1.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 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人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晋 陈寿 《三国志.魏书》)
★业精与勤,荒于嬉。(唐 韩愈 《进学解》)
★读书勤乃有www.rixia.cc,不勤腹中虚。(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 荀况 《荀子.劝学》)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南北朝 颜之推 《颜氏家训》)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2. 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大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同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日夏养花网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巴尔扎克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罗曼 罗兰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
3.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 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4.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 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才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分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话题:“忧患意识”“知己知彼”
5..为失败做准备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分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事实说明,谁能为失败做准备,谁就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话题:“忧患意识”“成功的因素”
二.个性禀赋
1. 弱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反间谍队的高级教官伯尼•费德曼,在一次战地值勤中不幸被德国军虏获。鉴于费德曼的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报,德国审讯员施出了种种手段:严刑拷钉,心理压力,耍弄诡计,给以厚遇。然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国审讯员无奈地道:费德曼大概愿意我们折腾他,这样给他机会成为英雄。但这位铁打硬汉,最终却被出卖了——出卖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弱点。
原来德国人后来把他送入德国一所培养领导间谍的干部学校去,并让他每天陪同一个教官上课。这位教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次讲给学员的东西大都是错误的。起初,费德曼极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实在忍无可忍,便情不自禁地批驳了德国人一通,并谈了美英机关一些工-作的内幕,还向德国人提了一些应该怎样搞清通讯网的建议。自然,这些正是德国人希望知道的。
费德曼的悲剧,在于他不容亵渎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德国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欲取之,乃先诱之,刺激得他“一时技痒”,在维护他的职业尊严中落入对方的圈套。
分析:费德曼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本是优点,但优点有时却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弱点。德国人正是抓住这一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宋•朱熹)
★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话题:“优点与弱点”“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2.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
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3.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 知。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话题:‘‘知与不知”‘‘谦虚”
4.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蔡锷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5.巴gVwuxGVClD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人一筹,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
三.道德修养
1.海啸故事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片海滩。
分析:蒂利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为这场不幸的灾难增添了一丝亮色。感谢蒂利,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感谢蒂利的父母,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才能有耐心,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感谢蒂利一家日夏养花网,当灾难来临之际,他们并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蒂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及其巨人威力。当我们整天为未成年人教育忧心忡忡时,蒂利的故事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
2.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3.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这一年全世界只有三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所小学。她从丈大与自己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一位参观的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5. “一天变三天”与“一生才三天”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
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二天。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
四.科技之道
1.把闪电关在瓶子里
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却受到了嘲笑。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午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分析: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科学中没有懒惰,只有勤奋和严谨。
话题:“真知来源于实践”“事实胜于雄辩”
2.科学家的价值
美国一位将军在他的《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国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抵得上德国10个师的军队。”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祖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称:
“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分析: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掌握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力量。因为科学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话题:“人才”“科技的力量”
3.十英镑的遗憾
蒸汽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汽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4.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问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正是靠着这种执著的精神,巴斯德才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
分析:对科学的执著超过了对生命的热爱——正是因为有巴斯德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才有了今日医学的繁荣景象。
话题:“对事业的执著”“生命的意义”
5.让青蛙做证人
伊凡•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理学家。1862年,他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发表了《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文章,同时又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理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传科学真理看作是一种罪过,把谢切诺夫逮捕了,并对他进行审讯。在法庭上,法官对谢切诺夫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证人。”谢切诺天平静地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这位科学家神色自若,因为他知道,真理是在自己一边。
分析: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真理,甘愿被逮捕。科学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荆棘。
话题:“信念的价值”“科学的坚持”
五.文化教育
1. “五音不全”的歌手
美国华裔少年孔庆翔既没有漂亮的面孔,也没有圆润的嗓子。然而在美国——一个造梦的天堂(或者叫地狱),孔庆翔打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2004年,貌不惊人的华人小子孔庆翔参加了美国综艺节目《美国偶像》。他不仅五音不全,而且台风滑稽,让现场观众和评委都大跌眼镜。评委克威尔尖酸地嘲讽他说:“你竟然不会跳舞?在台上表现得过于麻木!并且几乎无唱功可言,令人颇感聒噪。”而孔庆翔却不慌不忙地说:“我觉得我虽唱功稍差,但我没有遗憾,因为我已经尽力了。”由于该大赛是电视直播,美国的观众都为孔庆翔的言辞感动,立刻声援声四起。节目播出之后,孔庆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在歌手大赛中的表现。于是孔红了,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紧接着,孔庆翔和KOCH以及FUSE两家唱片公司签订第一张专辑《灵感》 (1nspiration),于2000年4月6日在全美发行,第二周的销量成功蝉联美国公告牌独立大碟榜冠军,挤入公告牌流行榜前40 位,气势逼人。孔庆翔也成为在美国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
分析:在美国人看来,“我已经尽力了”是一个人对待一件事情最好的态度。既然一个人“已经尽力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嘲笑他呢?孔庆翔的出名和成功虽是偶然,但里面必然存在所处环境的社会文化因素。
话题:“偶然与必然”“成功的机遇”
2.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 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千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分析: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话题:“探索与追求”“勤奋与学问”
3.日本的“菠菜原则”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长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汇报;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者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菠菜原则”说的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分析: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那么,个人就应该与整个社会融洽相处。这样全体国民才有共同的向心力,这就是日本的教育。
话题:“教育的目的”“个人与集体”
4.名人教子
家教:包拯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贪污腐化, 因而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财者,不得放归本家;亡疫之后,不得葬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铭教:宋代诗人苏轼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轼送给他一个砚台,上有他亲手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鞭教:岳云12岁参军作战,一次骑马下坡,没注意地形,人马栽进沟里:岳飞喝令按军法鞭打岳云,众将求情不允,责打百鞭。此后岳云刻苦训练,勇猛作战。 1134年攻打随州时,挥舞40公斤重的铁锤,冲锋陷阵第一个登城。岳飞教子的原则是:受罪重于士卒,作战先于士卒,受功后于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辈林伯渠6岁的小儿子要读书上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释说:“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
联教: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撰写一幅对联挂在堂前。上联: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以此教育子孙后辈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切不可铺张浪费,追求虚荣;下联: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指出做长辈的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处处做出好样子,成为后辈们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健全的体魄。总之,老舍先生认为,孩子不必争做“人上人”,虚荣心绝对不可有。
分析:教育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注人性,关注品德,既严厉又慈爱。
话题:“家庭教育”“教育与成才”
六.社会生活
1.一对残疾作家
孙幼忱是位双腿残疾的作家。他创作的小说《小佛佛历险记》受到读者的欢迎,还得了奖。可不幸又降临这个家庭,妻子董江云的左腿也残疾了。董江云为了支持丈夫写作,不仅代替丈夫去工作,还挑起了全部家务重担,她拄着拐杖拖着残腿干繁重的体力活。在丈夫的影响下,董江云也写起了童话,并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了〈〈小鸭子莎莎》。
这对残疾作家坦然面对自己身体的缺陷,他们认为,残疾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分析:“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会打开一扇窗”,厄运只是一道坎,走过了是阳光,走不过就只能长陷泥淖。
话题:“面对生活中坎坷”“身残志不残”
一.人生信念
1.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 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人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晋 陈寿 《三国志.魏书》)
★业精与勤,荒于嬉。(唐 韩愈 《进学解》)
★读书勤乃有www.rixia.cc,不勤腹中虚。(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 荀况 《荀子.劝学》)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南北朝 颜之推 《颜氏家训》)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2. 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大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同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日夏养花网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巴尔扎克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罗曼 罗兰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
3.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 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4.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 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才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分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话题:“忧患意识”“知己知彼”
5..为失败做准备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分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事实说明,谁能为失败做准备,谁就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话题:“忧患意识”“成功的因素”
二.个性禀赋
1. 弱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反间谍队的高级教官伯尼•费德曼,在一次战地值勤中不幸被德国军虏获。鉴于费德曼的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报,德国审讯员施出了种种手段:严刑拷钉,心理压力,耍弄诡计,给以厚遇。然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国审讯员无奈地道:费德曼大概愿意我们折腾他,这样给他机会成为英雄。但这位铁打硬汉,最终却被出卖了——出卖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弱点。
原来德国人后来把他送入德国一所培养领导间谍的干部学校去,并让他每天陪同一个教官上课。这位教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次讲给学员的东西大都是错误的。起初,费德曼极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实在忍无可忍,便情不自禁地批驳了德国人一通,并谈了美英机关一些工-作的内幕,还向德国人提了一些应该怎样搞清通讯网的建议。自然,这些正是德国人希望知道的。
费德曼的悲剧,在于他不容亵渎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德国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欲取之,乃先诱之,刺激得他“一时技痒”,在维护他的职业尊严中落入对方的圈套。
分析:费德曼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本是优点,但优点有时却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弱点。德国人正是抓住这一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宋•朱熹)
★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话题:“优点与弱点”“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2.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
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3.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 知。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话题:‘‘知与不知”‘‘谦虚”
4.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蔡锷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5.巴gVwuxGVClD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人一筹,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
三.道德修养
1.海啸故事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片海滩。
分析:蒂利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为这场不幸的灾难增添了一丝亮色。感谢蒂利,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感谢蒂利的父母,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才能有耐心,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感谢蒂利一家日夏养花网,当灾难来临之际,他们并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蒂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及其巨人威力。当我们整天为未成年人教育忧心忡忡时,蒂利的故事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
2.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3.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这一年全世界只有三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所小学。她从丈大与自己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一位参观的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5. “一天变三天”与“一生才三天”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
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二天。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
四.科技之道
1.把闪电关在瓶子里
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却受到了嘲笑。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午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分析: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科学中没有懒惰,只有勤奋和严谨。
话题:“真知来源于实践”“事实胜于雄辩”
2.科学家的价值
美国一位将军在他的《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国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抵得上德国10个师的军队。”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祖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称:
“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分析: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掌握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力量。因为科学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话题:“人才”“科技的力量”
3.十英镑的遗憾
蒸汽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汽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4.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问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正是靠着这种执著的精神,巴斯德才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
分析:对科学的执著超过了对生命的热爱——正是因为有巴斯德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才有了今日医学的繁荣景象。
话题:“对事业的执著”“生命的意义”
5.让青蛙做证人
伊凡•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理学家。1862年,他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发表了《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文章,同时又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理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传科学真理看作是一种罪过,把谢切诺夫逮捕了,并对他进行审讯。在法庭上,法官对谢切诺夫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证人。”谢切诺天平静地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这位科学家神色自若,因为他知道,真理是在自己一边。
分析: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真理,甘愿被逮捕。科学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荆棘。
话题:“信念的价值”“科学的坚持”
五.文化教育
1. “五音不全”的歌手
美国华裔少年孔庆翔既没有漂亮的面孔,也没有圆润的嗓子。然而在美国——一个造梦的天堂(或者叫地狱),孔庆翔打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2004年,貌不惊人的华人小子孔庆翔参加了美国综艺节目《美国偶像》。他不仅五音不全,而且台风滑稽,让现场观众和评委都大跌眼镜。评委克威尔尖酸地嘲讽他说:“你竟然不会跳舞?在台上表现得过于麻木!并且几乎无唱功可言,令人颇感聒噪。”而孔庆翔却不慌不忙地说:“我觉得我虽唱功稍差,但我没有遗憾,因为我已经尽力了。”由于该大赛是电视直播,美国的观众都为孔庆翔的言辞感动,立刻声援声四起。节目播出之后,孔庆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在歌手大赛中的表现。于是孔红了,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紧接着,孔庆翔和KOCH以及FUSE两家唱片公司签订第一张专辑《灵感》 (1nspiration),于2000年4月6日在全美发行,第二周的销量成功蝉联美国公告牌独立大碟榜冠军,挤入公告牌流行榜前40 位,气势逼人。孔庆翔也成为在美国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
分析:在美国人看来,“我已经尽力了”是一个人对待一件事情最好的态度。既然一个人“已经尽力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嘲笑他呢?孔庆翔的出名和成功虽是偶然,但里面必然存在所处环境的社会文化因素。
话题:“偶然与必然”“成功的机遇”
2.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 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千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分析: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话题:“探索与追求”“勤奋与学问”
3.日本的“菠菜原则”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长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汇报;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者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菠菜原则”说的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分析: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那么,个人就应该与整个社会融洽相处。这样全体国民才有共同的向心力,这就是日本的教育。
话题:“教育的目的”“个人与集体”
4.名人教子
家教:包拯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贪污腐化, 因而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财者,不得放归本家;亡疫之后,不得葬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铭教:宋代诗人苏轼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轼送给他一个砚台,上有他亲手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鞭教:岳云12岁参军作战,一次骑马下坡,没注意地形,人马栽进沟里:岳飞喝令按军法鞭打岳云,众将求情不允,责打百鞭。此后岳云刻苦训练,勇猛作战。 1134年攻打随州时,挥舞40公斤重的铁锤,冲锋陷阵第一个登城。岳飞教子的原则是:受罪重于士卒,作战先于士卒,受功后于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辈林伯渠6岁的小儿子要读书上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释说:“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
联教: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撰写一幅对联挂在堂前。上联: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以此教育子孙后辈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切不可铺张浪费,追求虚荣;下联: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指出做长辈的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处处做出好样子,成为后辈们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健全的体魄。总之,老舍先生认为,孩子不必争做“人上人”,虚荣心绝对不可有。
分析:教育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注人性,关注品德,既严厉又慈爱。
话题:“家庭教育”“教育与成才”
六.社会生活
1.一对残疾作家
孙幼忱是位双腿残疾的作家。他创作的小说《小佛佛历险记》受到读者的欢迎,还得了奖。可不幸又降临这个家庭,妻子董江云的左腿也残疾了。董江云为了支持丈夫写作,不仅代替丈夫去工作,还挑起了全部家务重担,她拄着拐杖拖着残腿干繁重的体力活。在丈夫的影响下,董江云也写起了童话,并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了〈〈小鸭子莎莎》。
这对残疾作家坦然面对自己身体的缺陷,他们认为,残疾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分析:“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会打开一扇窗”,厄运只是一道坎,走过了是阳光,走不过就只能长陷泥淖。
话题:“面对生活中坎坷”“身残志不残”
比方说苏轼的一些诗词,可以引用入作文,增加一些文采,又可以当做例子,还有辛弃疾,李白,杜甫,李商隐,等等,都可以,不管什么题目,你都可以往上套,百试不爽
如何复习语文
专家谈如何有效复习语文
复习语文总有一种无从入手的感觉。应该怎样有效地进行初三语文总复习呢?
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从初一到初三,学过的课文有百十来篇,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分四大部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分析,文言文阅读分析以及写作。基础知识又分为八方面内容:语音、标点符号、汉字、词语、语法、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通过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自编歌诀轻松记忆 学习复句时,同学们记关联词语有困难,我们通过歌诀把易混的分开,帮助记忆。“并、递、选、转、因、假、条,七种复句要记牢。既又也还是并列,即使如果是假设。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既然与就是因果,尽管可是是转折……”
掌握方法方便答题 现代文阅读,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都会出现体会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这类题可分为四步来答:①抄本字,②解释字面意思,③解释在语境中的意思,④是记叙文,就要答对中心思想的作用;是说明文,就要答如何准确地说明;是议论文,就要讲论证如何严密。如果问“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就在以上四步的基础上,先加以判断,再从反面分析,如果去掉就怎么样了。
写文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做基础,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做指导,还需要有正确日夏养花网的思想观点,需要掌握丰富的事实材料。
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重要的在于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能急躁,不能马虎,经过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假如你在语文课上认真地学习了,假如你仔细看过我们介绍的写作知识,那么,面对中考,你应当是胸有成竹了。
复习要点:
中考成语题型例说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一种结构比较稳固的短语。它结构紧密,文字简练,是汉语言中的精品,在汉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也成了语文中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以多种题型出现,多角度地进行考查。下面试加以说明,以供参考。
1. 成语填字
成语有较固定的组成,可以从中抽取某个字,让学生填空。
2. 辨音
考查学生拼音成语的能力,多以选择的形式出现。
3. 辨字
考查学生正确书写成语的能力,多以改错或选择的题型出现。
解析:“彩”应是“采”,神色、精神的意思;“永”应写作“勇”,勇敢的意思;“拔”应为“拨”;“是”应写成“事”,事情的意思。
4 释义
考查学生对成语意义的掌握情况,一般考查成语中某个字的意思,亦有考查整个成语的意思。如:
5. 出处
大多数的成语都有一定的出处,如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或古诗文等。主要考查学生所熟悉的古代文章中概括出来的成语。
6. 运用
即检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7. 联想式默写成语
提供要求,根据要求默写出有关成语。
8. 考查成语的结构类型
成语有各种各样的结构类型,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形)补结构、主谓结构。因而这也是一个考查的内容。
9. 考查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有褒有贬,亦有中性的,因此同学们应能辨别出来。
总之,成语作为汉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在语文学习中要加以掌握,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详细内容>>>>
中考语文典型考点简析
考点一——语音
考点简析: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对语音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就内容而言,除了考查拼写规则使用正误以外,主要考查多音多义字、各种容易误读的字音、形声字。为此必须把握一些读音的规律。其中,(1)有读音与意义的关系,如“劲”,取名物义时读jn,即在“干劲”“冲劲”中的读音,取性质时读作jng,即在“劲敌”中的读音;(2)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塞”,口语中单用时读“si”,书面语则读“s”或“si”;(3)有译音和非译音的区别,如“卡”,在中国固有的词语,如“关卡”里,读“qi”,而在音译词中,如“卡车”中读“k”。还要注意文字改革委员会规定的一些统读音,如“穴”,过去有“xu”“xu”两音,现在只有“xu”一个音。
考点二——汉字
考点简析:
汉字的知识类型包括汉字特点——表意文字,造字六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汉字的笔画、部首偏旁、汉字结构、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和错别字等内容。只有牢记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去辨义识字,纠正错别字。
中考题从内容上分析,以辨别错别字为主。要辨析字形的正误,关键在辨析字的意义。辨析字的意义时,(1)要注意其来源,其本义,如“墨守成规”的“墨”,如果知道其本义是指墨子,就不会写成“默”。(2)要注意偏旁部首。在确定读音时,有的偏旁会使我们造成错误,但在书写时,偏旁部首往往是正确的向导。如“掂量”是手伤的一种动作,而不是指心理活动,因此,“掂”不能写成“惦”。(3)要注意语言环境。“山清水秀”,即“山水清秀”,其中“清”和“秀”同义,有“美丽”的意思,因而不能把“清”写成“青”。(4)要注意词性。“两”是数词,而“俩”有时是兼词(数词加量词),即“两个”,后面不能再用量词,因此“老俩口”中的“俩”是错误的,应为“老两口”。
考点三——标点符号
考点简析: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从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看,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在备考中,要正确把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使用位置,在加强练习的过程中提高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考点四——词语
考点简析:
中考对词语的考查重在理解和运用,不考名词术语,不单纯考知识。就考查范围而言,包括词语的分类、内部结构、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但以词义为重点。一个词语单独看,它可能有多种含义,一旦进入语言环境,它就只有一种含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能是它的本义,也可能是引申义、比喻义或其他修辞义,甚至可能是临时产生的某个具体义。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二是善于根据它所在的语境揣摩。要做好本考点题目,平时复习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词语数量上的积累,积累的词汇量越大,答题就越快捷;(2)要注意分析词语出现的具体语言环境,不能脱离语境去孤立地理解词语;(3)要注意对词语的直观感受,而不要去死记有关词语的一些概念
典型考点五——病句修改
考点简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要正确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辨析句子的正误,即是否合乎语法习惯、句意表达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运用修辞是否正确等,还要能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大都涉及病句修改。句段中涉及的语言毛病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等。
要提高辨析语病的能力,必须反复思考,加强训练,摸索规律,培养语感。
修改原则是尽量保留原句的意思,多就少改,不能另造一句而代之。可以采用增、删、换、调等方法去修改。
典型考点六——句子的选用与仿写
考点简析:
句子选用的几种类型:(1)续补型——即根据命题者所拟的题目要求,按照所设置的情境及句意,续写或补写出一个切近试题要求的句子。(2)选择型。(3)概括型。句子仿写实际上是语法、修辞、标点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近几年各地中考此类题的考查情况看,主要有:对对子,仿写词语,短语仿写,句子仿写,句式变换,句子扩缩,其实质就是依据相关句式,按照相同的修辞手法、特定的语境、不同的要求,仿写出意义上具有密切关联、符合试题要求的句式。选用、仿写句子常常与扩展和变换句式,与语法、修辞、标点、口语交际综合考查,是一种“带着枷锁跳舞”式的语言实践,要求考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选用、仿写出富有创新意识,且能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语句。考查形式以主观题为主。
典型考点七——口语交际
考点简析: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的交际能力、文明态度、语言素养的平台。近年来口语交际已成为考查的热点。预测今后的考查,仍主要用书面形式评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是设置特定的情境,要求学生写出别人讲话的言外之意,或写出人物当时可能说的话,或写出讨论的焦点和不同意见,或围绕话题谈自己的看法,或对某些问题进行评价。设题逐渐由简单对话式向综合性转变,注重多角度、多层面考查。题型以主观题、简答题为主,其中含一定的开放性试题。
典型考点八——学科渗透与创新实践
考点简析:
各个学科之间,知识是相互渗透的,能力方面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本书以“知识渗透”和“能力迁移”的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将所学的各科知识组合成结构较为复杂的知识链条,以拓宽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天地,培养“用语文”的能力。学科渗透题一般是文理交叉,古今兼容,富于变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的特征。主要用来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及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预计以后的考试中,学科渗透题仍会有,并且有发展的趋势。
典型考点九——古诗词曲的鉴赏
考点简析:
古诗词曲的鉴赏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评价、鉴别和赏析。重点是:
一、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1)熟悉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2)注意诗体及作家风格;(3)概括诗词曲的大意;(4)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会赏析其语言:(1)从遣词用语、修辞、用具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品中的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2)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考查的主要材料是:以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词(陆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
从考查的题型看:以主观题为主,以客观题为辅。
具体解答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选准角度,审慎作答,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典型考点十——名篇妙句的积累与运用
考点简析:
名篇妙句的积累与运用,在中考试题中主要表现为默写。背诵默写的题型有三种:(1)直接默写,试题给上句或下句,难度不大。(2)理解性默写,试题提供有关的情景或提示课文相关的内容,这类题内容涉及广,灵活性大,同时与社会生活、学生思想认识实际紧密相连。(3)开放性默写,答案无唯一性,根据题目要求,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
默写要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熟记名言佳句,无错别字。
典型考点十一——说明文阅读
考点简析:
说明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说明文也就成了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必选试题。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说明文教学和测试也必须探究新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2004年说明文阅读复习备考中,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1)把课文当作“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阅读说明文的羁绊态度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典型考点十二——记叙文阅读
考点简析:
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测试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重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切。
(2)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的份额最大。抓住记叙文阅读就抓住了中考阅读的“半壁江山”。
(3)课外选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在2004年复习记叙文阅读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记叙文的要求、人称和顺序;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总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运用能力,概括表达能力,质疑思辨能力。
典型考点十三——议论文阅读
考点简析:
议论文阅读,就内容而言,考查的重点是把握中心论点,明确文中使用的论据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点是议论的结构层次分析。在议论文阅读中,把握中心论点是第一要务,这是读懂全文的关键,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确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的成败。
对论证的考查,除了作结构层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两种测试,由于抽象,还由于思维强度大,是一个难点。这需要平时就加强思维训练,考前集中强化训练也很有必要。其中,对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要归纳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与段的联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为了明确句与句之间有何联系,句子长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纵观近年来中考议论文阅读,命题的趋势是:
选材以课外为主,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其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
型考点十四——文言文整体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要求包含这五个层级的能力训练,即:识记、理解、分析、应用、欣赏。
这五个层级的能力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2、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
3、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4、文言文中段意、文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读出句子的节奏。
6、根据文章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感受,联系社会现实写出相关文句或诗句。
7、初步评价、赏析古诗词。
题型将趋于多样性,偏重主观性试题,考查将体现出综合性、创新性、选文将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复习语文总有一种无从入手的感觉。应该怎样有效地进行初三语文总复习呢?
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从初一到初三,学过的课文有百十来篇,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分四大部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分析,文言文阅读分析以及写作。基础知识又分为八方面内容:语音、标点符号、汉字、词语、语法、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通过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自编歌诀轻松记忆 学习复句时,同学们记关联词语有困难,我们通过歌诀把易混的分开,帮助记忆。“并、递、选、转、因、假、条,七种复句要记牢。既又也还是并列,即使如果是假设。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既然与就是因果,尽管可是是转折……”
掌握方法方便答题 现代文阅读,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都会出现体会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这类题可分为四步来答:①抄本字,②解释字面意思,③解释在语境中的意思,④是记叙文,就要答对中心思想的作用;是说明文,就要答如何准确地说明;是议论文,就要讲论证如何严密。如果问“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就在以上四步的基础上,先加以判断,再从反面分析,如果去掉就怎么样了。
写文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做基础,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做指导,还需要有正确日夏养花网的思想观点,需要掌握丰富的事实材料。
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重要的在于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能急躁,不能马虎,经过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假如你在语文课上认真地学习了,假如你仔细看过我们介绍的写作知识,那么,面对中考,你应当是胸有成竹了。
复习要点:
中考成语题型例说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一种结构比较稳固的短语。它结构紧密,文字简练,是汉语言中的精品,在汉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也成了语文中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以多种题型出现,多角度地进行考查。下面试加以说明,以供参考。
1. 成语填字
成语有较固定的组成,可以从中抽取某个字,让学生填空。
2. 辨音
考查学生拼音成语的能力,多以选择的形式出现。
3. 辨字
考查学生正确书写成语的能力,多以改错或选择的题型出现。
解析:“彩”应是“采”,神色、精神的意思;“永”应写作“勇”,勇敢的意思;“拔”应为“拨”;“是”应写成“事”,事情的意思。
4 释义
考查学生对成语意义的掌握情况,一般考查成语中某个字的意思,亦有考查整个成语的意思。如:
5. 出处
大多数的成语都有一定的出处,如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或古诗文等。主要考查学生所熟悉的古代文章中概括出来的成语。
6. 运用
即检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7. 联想式默写成语
提供要求,根据要求默写出有关成语。
8. 考查成语的结构类型
成语有各种各样的结构类型,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形)补结构、主谓结构。因而这也是一个考查的内容。
9. 考查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有褒有贬,亦有中性的,因此同学们应能辨别出来。
总之,成语作为汉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在语文学习中要加以掌握,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详细内容>>>>
中考语文典型考点简析
考点一——语音
考点简析: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对语音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就内容而言,除了考查拼写规则使用正误以外,主要考查多音多义字、各种容易误读的字音、形声字。为此必须把握一些读音的规律。其中,(1)有读音与意义的关系,如“劲”,取名物义时读jn,即在“干劲”“冲劲”中的读音,取性质时读作jng,即在“劲敌”中的读音;(2)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塞”,口语中单用时读“si”,书面语则读“s”或“si”;(3)有译音和非译音的区别,如“卡”,在中国固有的词语,如“关卡”里,读“qi”,而在音译词中,如“卡车”中读“k”。还要注意文字改革委员会规定的一些统读音,如“穴”,过去有“xu”“xu”两音,现在只有“xu”一个音。
考点二——汉字
考点简析:
汉字的知识类型包括汉字特点——表意文字,造字六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汉字的笔画、部首偏旁、汉字结构、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和错别字等内容。只有牢记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去辨义识字,纠正错别字。
中考题从内容上分析,以辨别错别字为主。要辨析字形的正误,关键在辨析字的意义。辨析字的意义时,(1)要注意其来源,其本义,如“墨守成规”的“墨”,如果知道其本义是指墨子,就不会写成“默”。(2)要注意偏旁部首。在确定读音时,有的偏旁会使我们造成错误,但在书写时,偏旁部首往往是正确的向导。如“掂量”是手伤的一种动作,而不是指心理活动,因此,“掂”不能写成“惦”。(3)要注意语言环境。“山清水秀”,即“山水清秀”,其中“清”和“秀”同义,有“美丽”的意思,因而不能把“清”写成“青”。(4)要注意词性。“两”是数词,而“俩”有时是兼词(数词加量词),即“两个”,后面不能再用量词,因此“老俩口”中的“俩”是错误的,应为“老两口”。
考点三——标点符号
考点简析: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从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看,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在备考中,要正确把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使用位置,在加强练习的过程中提高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考点四——词语
考点简析:
中考对词语的考查重在理解和运用,不考名词术语,不单纯考知识。就考查范围而言,包括词语的分类、内部结构、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但以词义为重点。一个词语单独看,它可能有多种含义,一旦进入语言环境,它就只有一种含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能是它的本义,也可能是引申义、比喻义或其他修辞义,甚至可能是临时产生的某个具体义。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二是善于根据它所在的语境揣摩。要做好本考点题目,平时复习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词语数量上的积累,积累的词汇量越大,答题就越快捷;(2)要注意分析词语出现的具体语言环境,不能脱离语境去孤立地理解词语;(3)要注意对词语的直观感受,而不要去死记有关词语的一些概念
典型考点五——病句修改
考点简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要正确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辨析句子的正误,即是否合乎语法习惯、句意表达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运用修辞是否正确等,还要能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大都涉及病句修改。句段中涉及的语言毛病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等。
要提高辨析语病的能力,必须反复思考,加强训练,摸索规律,培养语感。
修改原则是尽量保留原句的意思,多就少改,不能另造一句而代之。可以采用增、删、换、调等方法去修改。
典型考点六——句子的选用与仿写
考点简析:
句子选用的几种类型:(1)续补型——即根据命题者所拟的题目要求,按照所设置的情境及句意,续写或补写出一个切近试题要求的句子。(2)选择型。(3)概括型。句子仿写实际上是语法、修辞、标点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近几年各地中考此类题的考查情况看,主要有:对对子,仿写词语,短语仿写,句子仿写,句式变换,句子扩缩,其实质就是依据相关句式,按照相同的修辞手法、特定的语境、不同的要求,仿写出意义上具有密切关联、符合试题要求的句式。选用、仿写句子常常与扩展和变换句式,与语法、修辞、标点、口语交际综合考查,是一种“带着枷锁跳舞”式的语言实践,要求考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选用、仿写出富有创新意识,且能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语句。考查形式以主观题为主。
典型考点七——口语交际
考点简析: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的交际能力、文明态度、语言素养的平台。近年来口语交际已成为考查的热点。预测今后的考查,仍主要用书面形式评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是设置特定的情境,要求学生写出别人讲话的言外之意,或写出人物当时可能说的话,或写出讨论的焦点和不同意见,或围绕话题谈自己的看法,或对某些问题进行评价。设题逐渐由简单对话式向综合性转变,注重多角度、多层面考查。题型以主观题、简答题为主,其中含一定的开放性试题。
典型考点八——学科渗透与创新实践
考点简析:
各个学科之间,知识是相互渗透的,能力方面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本书以“知识渗透”和“能力迁移”的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将所学的各科知识组合成结构较为复杂的知识链条,以拓宽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天地,培养“用语文”的能力。学科渗透题一般是文理交叉,古今兼容,富于变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的特征。主要用来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及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预计以后的考试中,学科渗透题仍会有,并且有发展的趋势。
典型考点九——古诗词曲的鉴赏
考点简析:
古诗词曲的鉴赏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评价、鉴别和赏析。重点是:
一、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1)熟悉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2)注意诗体及作家风格;(3)概括诗词曲的大意;(4)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会赏析其语言:(1)从遣词用语、修辞、用具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品中的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2)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考查的主要材料是:以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词(陆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
从考查的题型看:以主观题为主,以客观题为辅。
具体解答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选准角度,审慎作答,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典型考点十——名篇妙句的积累与运用
考点简析:
名篇妙句的积累与运用,在中考试题中主要表现为默写。背诵默写的题型有三种:(1)直接默写,试题给上句或下句,难度不大。(2)理解性默写,试题提供有关的情景或提示课文相关的内容,这类题内容涉及广,灵活性大,同时与社会生活、学生思想认识实际紧密相连。(3)开放性默写,答案无唯一性,根据题目要求,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
默写要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熟记名言佳句,无错别字。
典型考点十一——说明文阅读
考点简析:
说明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说明文也就成了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必选试题。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说明文教学和测试也必须探究新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2004年说明文阅读复习备考中,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1)把课文当作“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阅读说明文的羁绊态度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典型考点十二——记叙文阅读
考点简析:
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测试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重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切。
(2)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的份额最大。抓住记叙文阅读就抓住了中考阅读的“半壁江山”。
(3)课外选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在2004年复习记叙文阅读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记叙文的要求、人称和顺序;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总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运用能力,概括表达能力,质疑思辨能力。
典型考点十三——议论文阅读
考点简析:
议论文阅读,就内容而言,考查的重点是把握中心论点,明确文中使用的论据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点是议论的结构层次分析。在议论文阅读中,把握中心论点是第一要务,这是读懂全文的关键,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确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的成败。
对论证的考查,除了作结构层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两种测试,由于抽象,还由于思维强度大,是一个难点。这需要平时就加强思维训练,考前集中强化训练也很有必要。其中,对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要归纳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与段的联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为了明确句与句之间有何联系,句子长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纵观近年来中考议论文阅读,命题的趋势是:
选材以课外为主,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其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
型考点十四——文言文整体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要求包含这五个层级的能力训练,即:识记、理解、分析、应用、欣赏。
这五个层级的能力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2、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
3、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4、文言文中段意、文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读出句子的节奏。
6、根据文章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感受,联系社会现实写出相关文句或诗句。
7、初步评价、赏析古诗词。
题型将趋于多样性,偏重主观性试题,考查将体现出综合性、创新性、选文将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要有耐心,经常复习,好好练习,也要经常被一些有用的句子。就像那句话: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怎样自学语文,help,help!!
我喜欢写文章,但是对语法、标点、词性等一窍不通,我很想通过购买书籍或其它可能学习的工具来自学,但令我失望的是,根本找不到此类的书,或者我不会找,请大家教教我,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入门并提高?怎样自学语文
最近有许多《语文学习》的读者来信提出怎样自学语文的问题,迫切希望得到解答。这些读者有在机关部队工作的,也有在学校里服务的。他们说语文基础较差,在工作中时常遇到些困难,所以迫切希望提高语文水平,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这种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底下是从他们的来信中摘出来的话:
1.目前感到一个困难问题,就是缺少语文基本读物。虽然有了语法修辞书,但是还缺少对语文全面知识的了解,仍然不知道怎样自学语文,如先从哪儿学,怎样学等等。
2.我想有系统的学习语文,很快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但不知怎样学,学习些什么?希望给我一个满意的解答。
3.现在提出下面几个马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现在的程度和希望,应该从哪里开始学起?我应该怎样进行自修?哪些书籍可以作为我的基本学习材料?如果每天以两小时计算,约要多长时期可以达到初中的语文程度?以上请在复信时尽可能的讲的详细一些。
4.现在我看了有关语法修辞的一些书,感觉这些抽象的东西很难搞通。我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囚此我迫切的需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程度,请你们根据我的情况,指出怎样来进行自学。
5.由于我的语文知识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就碰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写个总结、报告之类,写出来,不是词句不通,就是成了公式化,有时连自己看了也感到不对头。可是,我满怀信心地要把语文程度提高,希望告诉我在语文自学上,用什么学习方法才能获得进步。
这几段话里都充满了想学习语文的热望。所提的问题主要有三点:(1)想学习语文,应当从哪里学起;(2)怎样学习,怎样自修,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3)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应当学习些什么。这三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但是很概括,很笼统,难以做出很全面很具体的答复。因为每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基础和学习的情况与条件不十分清楚,单凭一封来信怎能就做出正确的解答呢?如果随便举出一两本书来说说,对这些同志未必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样一个普遍的问题必须求得解决才行。现在我试着来回答一下。
从来信所说,我觉得有几个基本问题需要先跟同志们谈谈。第一,学习语文的目的,同志们大致是认识的。这里还需要多少说几句,再明确一下,因为明确了目的才好说到学习的方法。运用语文的能力跟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其他科学知识都有密切的关系。要是我们不善于思考,不能明确地表达思想,不能深切地了解别人所写的东西,那就会在工作中和学习中遭遇很多的困难。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运用这个工具,好克服工作上和学习上那些因语义障碍而产生的困难,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那么学习语文就是要自己具有很好的实际的语文知识,有正确地阅读、书写和说话各方面的足够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为了很好地进行工作和学习。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单纯地认为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能把文章写通,因而专门去注意写作一方面,而忽略其他。在学习的方法上,我们也就不会一股劲儿地去追寻写作的“秘诀”,知道要从多方面去吸收知识,蓄积知识,从说话、阅读、写作各方面来培养自己正确地运用语文的能力。在学习的材料上,也就不一定单单依靠一两本语法书,而知道从日常所接触到的读物,如报纸、文件、杂志、小说等去寻找学习资料了。这是第一点。
其次,学习语文必须有耐心。有些同志希望马上速成,这是不正确的。这牵涉到学习态度的问题,与学习能否获得进步很有关系。学习是自觉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劳动,一切知识必须自己在实践中认真地精细地去体会,去了解,才能成为自己的活的知识。《毛泽东选集实践论》里指出:“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因此,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能熟练地运用是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的。尤其学习语言,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的语言有极丰富的词汇,多样的语法结构的形式和修辞的手段,所以学习必须有耐心,经过长时期的辛勤劳动,才能学习得好。同志们要求快,可是又快不来,就很可能感到苦闷,信心不足,以致畏难而止。所以我劝同志们不要先存着一个求其速成的愿望,只要脚踏实地去学习,认清目的,估计自己的基础、条件去进行,是一定可以逐步提高的。当然,方法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不过那只是相对地讲,就是说,方法好的可以比方法不好的效率高些,而不是说会有一种方法能使我们转眼之间就把语文学好。这是第二点。
再次,就是学习语文必须联系实际,不能单纯依靠讲语文的书本,更不能跟工作或其他学习截然划开,不相联系。上文说到学习的方法问题,联系实际应该是最基本的方法,从同志们的来信中可以看出有一种现象,就是把提高语文程度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语法书和指导写作的书上,希望能够买到那样一本书,正好合乎自己的程度,一看就很快可以学会。像上面举的第四封信所说的情形就是一个例子。存了这样的想法,就不容易从书本中细心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经过咀嚼寻味而变为自己的东西。当然,语文工作者目前没有给广大的读者写出很多符合实际需要的读物来,值得省察;可是,同志们把学习语文看成那样简单,希望从书本上找出什么公式、定理来,好去照办,这也是不正确的。要真正能够获得进步,最可靠的办法是把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的工作和日常的学习联系起来。比如我们现在正在认真地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通过学习,我们对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对于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对于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经济理
论等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可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对每一条每一个词的意思都要理解清楚呢?我想同志们一定是这样做的。那么,这不就是联系到语文学习了吗?所以我说,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中,都能随时留意语文的问题,处处与实际联系,收获必多。单单死读书本是不行的。这是要说明的第三点。
以上我谈了三个问题:一是学习语文的目的;二是学习语文的态度——不能希望速成;三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不要以为单纯地、食而不化地读一些语法书或指导写作的书就行了,应当联系实际,多多实践。如果对于这三点没有明确的认识,只希望别人给开一个书目,规定出一个计划来,帮助是不大的。这三个基本问题认识清楚以后,关于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我以这些话来回答同志们的问题,可能还不能满足需要。也许还有些同志希望我能够针对着问题再具体地谈一谈。因为所有的来信都说:希望答复得越详细越好。那么,我就再谈一些。
学习语文应当注意的方面很多,主要是词汇、语法、修辞三方面。这三方面尽管可以随着每个人的基础和需要去安排时间特别着重哪一方面的学习,可是无法分别先后,因为这二方面都是语文学习的具体内容。根据青年们的一般反映,二者之中,讲语法的书多,可是说法纷歧,意见不一致,术语弄不清,所以比较难学。词
汇、修辞两方面的书籍又太少,简直不知道怎样办。要解答这样的问题,当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完的。现在只能简单地提供一些办法。
学习语法,尽管有些术语一时不容易理解清楚,但是主要的方法是根据自己在语言实践中(说话、写作)所认识的规律来和语法书中所讲的有系统的知识相印证,注意词与词组合的关系、句子里组成的成分、词在句中的次序、句子结构的主要形式、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等等。根据这些知识再应用到阅读上去,试着分析句子的结构,遇到有不了解的地方再翻阅语法书,这样自觉地积极地去学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钻研,一定可以逐渐了解透彻,而且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成为技巧。
关于词汇和修辞两方面既然没有很多的书可以参考,只有从平时阅读的读物中去学习。应当了解词的多义性,词的本义和转义,同义词和反义词。对于某一个词不但要了解它的意义,而且要注意它的用法,它在句中经常担任什么职务,常常跟哪类词连用。另外还得注意同义词在意义上和用法上的细致的区别。
讲到修辞,首先我们要了解修辞的作用。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修辞的作用就在于充分运用语言的表现能力而收到运用语言的最大效果。要收到运用语言的效果,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正确,能真实地把思想情感表达出来;(2)清楚,使人易于了解,易于接受;(3)词句生动鲜明,富于说服力,使人易于感动。高尔基在《论文学》里曾经说过:“作为一种感动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了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同志们千万别误以为修辞要求的就是词采华丽,其实并不如此。修辞的范围很宽,如说话有条理,有重点,有逻辑的力量,有各种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都是,所以研究修辞也是多方面的。不过主要的需要注意两方面:(1)学习怎样选择词汇,并且把词汇适当地配合起来;(2)学习表达情感和描写事物的手段,如修饰、比喻、对比、反复、陪衬、铺张等。 要了解这些,都需要从政治论文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去学习,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
现在只能简简单单地谈到这里。总起来说,同志们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首先要估计一下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读过一些有指导性的书籍以后,多多从实际的语言材料去学习。书本的知识很重要,可是要会运用它,不可死记;要把知识变成熟练的技巧,只有在说话、阅读、写作中反复地实践,日久自然就有进步。关于写作的问题比较复杂,而且已经有很多的书讲到,在这里只预备提出一点意见,不多说。要把一篇文章写好,条件是很多的。首先,思想内容要正确,这要靠一定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条理层次要清楚,这要靠合乎逻辑的思维习惯;遣词造句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具备适当的语法修辞知识。提高政治水平、文化水平和思维能力,又要靠各方面的学习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有些同志认为只要学好语法,再看上两本讲写作的书,就可以把文章写好,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语法修辞是有用的知识,甚至是必要的知识,可是它不能解决写作上的一切问题。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清楚。
这些意见考虑并不成熟,而且讲得很简单,诚恳地提出来,作为同志们的参考。
最近有许多《语文学习》的读者来信提出怎样自学语文的问题,迫切希望得到解答。这些读者有在机关部队工作的,也有在学校里服务的。他们说语文基础较差,在工作中时常遇到些困难,所以迫切希望提高语文水平,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这种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底下是从他们的来信中摘出来的话:
1.目前感到一个困难问题,就是缺少语文基本读物。虽然有了语法修辞书,但是还缺少对语文全面知识的了解,仍然不知道怎样自学语文,如先从哪儿学,怎样学等等。
2.我想有系统的学习语文,很快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但不知怎样学,学习些什么?希望给我一个满意的解答。
3.现在提出下面几个马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现在的程度和希望,应该从哪里开始学起?我应该怎样进行自修?哪些书籍可以作为我的基本学习材料?如果每天以两小时计算,约要多长时期可以达到初中的语文程度?以上请在复信时尽可能的讲的详细一些。
4.现在我看了有关语法修辞的一些书,感觉这些抽象的东西很难搞通。我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囚此我迫切的需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程度,请你们根据我的情况,指出怎样来进行自学。
5.由于我的语文知识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就碰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写个总结、报告之类,写出来,不是词句不通,就是成了公式化,有时连自己看了也感到不对头。可是,我满怀信心地要把语文程度提高,希望告诉我在语文自学上,用什么学习方法才能获得进步。
这几段话里都充满了想学习语文的热望。所提的问题主要有三点:(1)想学习语文,应当从哪里学起;(2)怎样学习,怎样自修,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3)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应当学习些什么。这三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但是很概括,很笼统,难以做出很全面很具体的答复。因为每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基础和学习的情况与条件不十分清楚,单凭一封来信怎能就做出正确的解答呢?如果随便举出一两本书来说说,对这些同志未必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样一个普遍的问题必须求得解决才行。现在我试着来回答一下。
从来信所说,我觉得有几个基本问题需要先跟同志们谈谈。第一,学习语文的目的,同志们大致是认识的。这里还需要多少说几句,再明确一下,因为明确了目的才好说到学习的方法。运用语文的能力跟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其他科学知识都有密切的关系。要是我们不善于思考,不能明确地表达思想,不能深切地了解别人所写的东西,那就会在工作中和学习中遭遇很多的困难。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运用这个工具,好克服工作上和学习上那些因语义障碍而产生的困难,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那么学习语文就是要自己具有很好的实际的语文知识,有正确地阅读、书写和说话各方面的足够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为了很好地进行工作和学习。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单纯地认为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能把文章写通,因而专门去注意写作一方面,而忽略其他。在学习的方法上,我们也就不会一股劲儿地去追寻写作的“秘诀”,知道要从多方面去吸收知识,蓄积知识,从说话、阅读、写作各方面来培养自己正确地运用语文的能力。在学习的材料上,也就不一定单单依靠一两本语法书,而知道从日常所接触到的读物,如报纸、文件、杂志、小说等去寻找学习资料了。这是第一点。
其次,学习语文必须有耐心。有些同志希望马上速成,这是不正确的。这牵涉到学习态度的问题,与学习能否获得进步很有关系。学习是自觉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劳动,一切知识必须自己在实践中认真地精细地去体会,去了解,才能成为自己的活的知识。《毛泽东选集实践论》里指出:“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因此,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能熟练地运用是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的。尤其学习语言,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的语言有极丰富的词汇,多样的语法结构的形式和修辞的手段,所以学习必须有耐心,经过长时期的辛勤劳动,才能学习得好。同志们要求快,可是又快不来,就很可能感到苦闷,信心不足,以致畏难而止。所以我劝同志们不要先存着一个求其速成的愿望,只要脚踏实地去学习,认清目的,估计自己的基础、条件去进行,是一定可以逐步提高的。当然,方法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不过那只是相对地讲,就是说,方法好的可以比方法不好的效率高些,而不是说会有一种方法能使我们转眼之间就把语文学好。这是第二点。
再次,就是学习语文必须联系实际,不能单纯依靠讲语文的书本,更不能跟工作或其他学习截然划开,不相联系。上文说到学习的方法问题,联系实际应该是最基本的方法,从同志们的来信中可以看出有一种现象,就是把提高语文程度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语法书和指导写作的书上,希望能够买到那样一本书,正好合乎自己的程度,一看就很快可以学会。像上面举的第四封信所说的情形就是一个例子。存了这样的想法,就不容易从书本中细心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经过咀嚼寻味而变为自己的东西。当然,语文工作者目前没有给广大的读者写出很多符合实际需要的读物来,值得省察;可是,同志们把学习语文看成那样简单,希望从书本上找出什么公式、定理来,好去照办,这也是不正确的。要真正能够获得进步,最可靠的办法是把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的工作和日常的学习联系起来。比如我们现在正在认真地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通过学习,我们对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对于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对于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经济理
论等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可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对每一条每一个词的意思都要理解清楚呢?我想同志们一定是这样做的。那么,这不就是联系到语文学习了吗?所以我说,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中,都能随时留意语文的问题,处处与实际联系,收获必多。单单死读书本是不行的。这是要说明的第三点。
以上我谈了三个问题:一是学习语文的目的;二是学习语文的态度——不能希望速成;三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不要以为单纯地、食而不化地读一些语法书或指导写作的书就行了,应当联系实际,多多实践。如果对于这三点没有明确的认识,只希望别人给开一个书目,规定出一个计划来,帮助是不大的。这三个基本问题认识清楚以后,关于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我以这些话来回答同志们的问题,可能还不能满足需要。也许还有些同志希望我能够针对着问题再具体地谈一谈。因为所有的来信都说:希望答复得越详细越好。那么,我就再谈一些。
学习语文应当注意的方面很多,主要是词汇、语法、修辞三方面。这三方面尽管可以随着每个人的基础和需要去安排时间特别着重哪一方面的学习,可是无法分别先后,因为这二方面都是语文学习的具体内容。根据青年们的一般反映,二者之中,讲语法的书多,可是说法纷歧,意见不一致,术语弄不清,所以比较难学。词
汇、修辞两方面的书籍又太少,简直不知道怎样办。要解答这样的问题,当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完的。现在只能简单地提供一些办法。
学习语法,尽管有些术语一时不容易理解清楚,但是主要的方法是根据自己在语言实践中(说话、写作)所认识的规律来和语法书中所讲的有系统的知识相印证,注意词与词组合的关系、句子里组成的成分、词在句中的次序、句子结构的主要形式、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等等。根据这些知识再应用到阅读上去,试着分析句子的结构,遇到有不了解的地方再翻阅语法书,这样自觉地积极地去学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钻研,一定可以逐渐了解透彻,而且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成为技巧。
关于词汇和修辞两方面既然没有很多的书可以参考,只有从平时阅读的读物中去学习。应当了解词的多义性,词的本义和转义,同义词和反义词。对于某一个词不但要了解它的意义,而且要注意它的用法,它在句中经常担任什么职务,常常跟哪类词连用。另外还得注意同义词在意义上和用法上的细致的区别。
讲到修辞,首先我们要了解修辞的作用。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修辞的作用就在于充分运用语言的表现能力而收到运用语言的最大效果。要收到运用语言的效果,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正确,能真实地把思想情感表达出来;(2)清楚,使人易于了解,易于接受;(3)词句生动鲜明,富于说服力,使人易于感动。高尔基在《论文学》里曾经说过:“作为一种感动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了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同志们千万别误以为修辞要求的就是词采华丽,其实并不如此。修辞的范围很宽,如说话有条理,有重点,有逻辑的力量,有各种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都是,所以研究修辞也是多方面的。不过主要的需要注意两方面:(1)学习怎样选择词汇,并且把词汇适当地配合起来;(2)学习表达情感和描写事物的手段,如修饰、比喻、对比、反复、陪衬、铺张等。 要了解这些,都需要从政治论文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去学习,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
现在只能简简单单地谈到这里。总起来说,同志们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首先要估计一下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读过一些有指导性的书籍以后,多多从实际的语言材料去学习。书本的知识很重要,可是要会运用它,不可死记;要把知识变成熟练的技巧,只有在说话、阅读、写作中反复地实践,日久自然就有进步。关于写作的问题比较复杂,而且已经有很多的书讲到,在这里只预备提出一点意见,不多说。要把一篇文章写好,条件是很多的。首先,思想内容要正确,这要靠一定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条理层次要清楚,这要靠合乎逻辑的思维习惯;遣词造句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具备适当的语法修辞知识。提高政治水平、文化水平和思维能力,又要靠各方面的学习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有些同志认为只要学好语法,再看上两本讲写作的书,就可以把文章写好,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语法修辞是有用的知识,甚至是必要的知识,可是它不能解决写作上的一切问题。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清楚。
这些意见考虑并不成熟,而且讲得很简单,诚恳地提出来,作为同志们的参考。
你要多看书,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看多了,自己写是就不会感觉没话可写了,我自己可是亲身体验过哦.
看情况,如果是为了考试爱莫能助,如果是兴趣的话,可以先买一些小说看看,古典一点的,如果是外国的翻译家要好,看多了语感自然就有了,然后可以去看散文,语言越华美越好。如果觉得可以了,突然有了灵感时就去写文章,刚开始不用太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反正就是自己看,不用顾虑,慢慢就会写长了,嗯,只想到这么多。
说实话我自己语文也不是很好,只是一般得好(仅限作文),仅供参考。
说实话我自己语文也不是很好,只是一般得好(仅限作文),仅供参考。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怎样备考语文啊,以以下例子为例,help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3181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