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热带植物分为几种种类。如什么藤类啊,什么的。
有什么藤类植物
萝藦补血、生血,功效胜过当归、地黄;壮精培元的能力堪比枸杞子;化毒解疔,与金银花、半枝莲、紫花地丁,相比较,药效亦相等。
哪类植物被称为热带植物之王?
棕榈科植物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是仅次于禾本科的最重要的经济植物。棕榈植物分布中心主要在美洲、亚洲的热带地区及大洋洲和太平洋诸岛,非洲和欧洲也有分布。棕榈科植物约有200多属3000种以上,我国以广东、海南、台湾分布最多。
在热带植物中,棕榈科植物用处很大,棕榈的叶鞘含棕纤维,为制绳原料,棕毛和果实为止血药。它有很多是单干耸立的大树,高可达10多米,甚至50米,因此有“热带植物之王”的称号。叶生于上部,叶形为羽状复叶或为蒲扇形,叶子很大,叶基鞘状包裹树干。棕榈是棕榈科中最不怕冷的种类,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黄河以南各地。根据其耐寒性可分为热带棕榈与耐寒棕榈两大类。前者喜欢高温多湿的气候,适应于华南地区,通常遇0℃左右的气温就会严重受害,如酒瓶椰子、假槟榔、三药槟榔、散尾葵、红棕榈、黄棕榈等;后者能忍受较长时间的0℃以下的低温,很多种类能耐-5℃或更低的温度。此类植物很适合于中国北方地区栽培观赏,如长穗棕、布迪椰子、巴摩椰子、荷威椰子、针棕、皇后葵等,其中最耐寒的要数布迪椰子,可耐-22℃的低温。沙漠棕榈多原产于热带沙漠地区,如华盛顿棕榈、加拿利椰子、箬棕等;而阴生棕榈在半阴的环境中生长良好,耐阴性强,适于盆栽,如棕竹、国王椰子、散尾葵、竹节椰子、袖珍椰子等。
椰子树顶上丛生的扇状叶,形成热带的特有景色,有些海岛上椰子成了森林。椰子果肉质可食,香甜的水汁可饮。
麒麟褐是攀援灌木,它的果小如樱桃,其中有一种树脂,含血褐红素等黄酮类化合物,为散瘀、活血、止痛良药。
油棕的果卵形,外层肉质有油,其果仁含油50%,棕油除食用外,还可用于人造奶油、肥皂、蜡烛等的制作。槟榔果皮称大腹皮,能利气,利尿。槟榔为我国四大南药之首。槟榔也是典型的热带观赏树种之一。若配置于水边,倒影清秀。槟榔原产于印度、东南亚各国。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清?孔尚任《咏槟榔花》:
“一朵奇葩何处来,夭桃郁李漫疑猜。
北方都爱炎方果,天教花于冷地开。”
棕榈科中的其他重要经济植物还有:
海枣又叫枣椰子,其果为浆果,能生食或干制,伊拉克蜜枣就是海枣的果实做成的。
酒椰子的嫩花序轴中有甜水,可熬糖或造酒。
蒲葵,叶可制作蒲扇。
省藤的藤很长,常拨开用以编织器物。
西谷椰子的茎内有很多淀粉可食。
植物的分类
一、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
1.木兰目
(1)木兰科(Magnoliaceae)
木兰属:玉兰、荷花玉兰(洋玉兰)、厚朴、辛夷(紫玉兰)。
含笑属:白兰花、含笑花。
鹅掌楸属:鹅掌楸、北美鹅掌楸。
(2)德坚勒木科(Degeneriaceae)
德坚勒木属:德坚勒木。
2.毛莨目
(1)毛莨科(Ranunculaceae)
铁线莲属:短尾铁线莲
毛莨属:毛莨
唐松草属:东亚唐松草
耧斗菜属:耧斗菜
乌头属:北乌头
金莲花属:金莲花
3.白花菜目
(1)十字花科(Cruciferae)
芸苔属:大白菜、卷心菜、花椰菜(菜花)、油菜
萝卜属:萝卜
荠菜属:荠菜
4.壳斗目
壳斗科(Fagaceae) ,
水青冈属(山毛榉属):水青冈
栗属:板栗
椎属(栲属):苦槠
柯属(石砾属):灰柯(绵柯)
青冈属:青冈
栎属:栓皮栎、麻栎。
5.董菜目
(1)葫芦科(Cucurbitaceae) ,
栝楼属:栝楼
南瓜属:南瓜
苦瓜属:苦瓜
黄瓜属:黄瓜
丝瓜属:丝瓜
冬瓜属:冬瓜
西瓜属:西瓜
葫芦属:葫芦
6.蔷薇目
(1)蔷薇科(Rosaceae)
a、绣线菊亚科
绣线菊属:三裂绣线菊、绣球绣线菊
珍珠梅属:珍珠梅
白鹃梅属:白鹃梅
b、蔷薇亚科
蔷薇属:蔷薇、月季、玫瑰
委陵菜属:委陵菜
草莓属:草莓
悬钩子属:山楂叶悬钩子
龙牙草属:龙牙草
c、李亚科
李属:桃、李、杏、梅、樱桃、樱花
d、苹果亚科
苹果属:苹果
梨属:梨
山楂属:山楂
枇杷属:枇杷
7.豆目
(1)豆科(Leguminosae)
a、含羞草亚科:含羞草、合欢
b、 苏木亚科:紫荆、羊蹄甲、皂荚
c、蝶形花亚科:豌豆、大豆、绿豆、蚕豆、扁豆、花生、甘草、黄芪、花榈木、紫檀、苜蓿
8.锦葵目
(1)锦葵科(Malvaceae)
棉属:陆地棉(美棉)、树棉、草棉
木槿属:木槿、木芙蓉、扶桑、吊灯花、洋麻
锦葵属:冬葵
蜀葵属:蜀葵(一丈红)
苘麻属:苘麻
9.无患子目
(1)芸香科(Rutaceae)
柑橘属:橘、柚、橙、柠檬
花椒属:花椒
黄檗属:黄檗
10.伞形目
(1)伞形科(Apiaceae,Umbelliferae)
胡萝卜属:胡萝卜
茴香属:茴香
独活属:短毛独活
当归属:白芷、当归
防风属:防风
(2)五加科(Araliaceae)
人参属:人参、西洋参
11.茄目
(1)茄科(Solanaceae)
茄属:茄、马铃薯、龙葵
番茄属:番茄
辣椒属:辣椒
枸杞属:宁夏枸杞
曼陀罗属:杨金花、曼陀罗
烟草属:烟草
12.唇形目
(1)唇形科(Labiatae)
黄芩属:黄芩
藿香属:藿香
益母草属:益母草
紫苏属:紫苏
薄荷属:薄荷
鼠尾草属:丹参、鼠尾草
13.玄参目
(1)木犀科(OLeaceae)
连翘属:连翘
丁香属:紫丁香、白丁香(紫丁香变种)
木犀属:桂花(木犀)
女贞属:女贞
茉莉属:迎春、探春、素馨花、茉莉
白蜡树属:白蜡树
(2)桃金娘科:丁香
14.菊目
(1)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
a.筒状花亚科
向日葵属:向日葵
菊属:菊花
蓟属:小蓟
蒿属:艾、茵陈、青蒿、黄花蒿
b.舌状花亚科
蒲公英属:蒲公英
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1.泽泻目
(1)泽泻科(Alismataceae)
慈菇属:慈菇
泽泻属:泽泻
毛茛泽泻属:毛茛泽泻
2.天南星目
(1)天南星科(Araceae)
半夏属:半夏
菖蒲属:菖蒲
芋属:芋、魔芋
天南星:天南星
3.莎草目
(1)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a.竹亚科
刚竹属:毛竹、刚竹
b.禾亚科
小麦属:小麦
稻属:水稻
玉蜀黍(玉米)、粟(小米)、大麦、燕麦、高粱、茭白、狗尾草(谷莠子)
4.百合目
(1)百合科(Liliaceae)
百合属:百合、卷丹、山丹、有斑百合
葱属:葱、蒜、韭菜、洋葱、野韭菜、茖葱
黄精属:玉竹、黄精
萱草属:萱草、黄花菜
重楼属:七叶一枝花、北重楼
郁金香属:郁金香
天门冬属:天门冬、文竹
5.兰目
(1)兰科(Onchidaceae)
三蕊兰属:三蕊兰
杓兰属:大花杓兰、扇脉杓兰
红门兰属:红门兰
兰属:建兰、墨兰、春兰、蕙兰
植物类别 蓝藻门 红藻门 隐藻门 甲金硅黄褐藻门 裸藻门 绿轮藻门 高等植物
叶绿素 a ad ac ac ab ab ab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黄素 叶黄素 叶黄素 叶黄素 叶黄素 叶黄素
藻胆素 藻蓝素 藻蓝素 藻蓝素
藻红素 藻红素 藻红素
别藻蓝素 别藻蓝素 别藻蓝素
植物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许多植物的类群已经灭亡,所遗留的痕迹只有在地层的化石中存在,而化石材料又残缺不全,因此,在编制植物分类系统时存在很多困难。目前多采用下述系统:
(一)低等植物:
1.藻类(Algae)
(1)绿藻门(Chlorphyta)
(2)不等鞭毛藻门(Heterokontae)
(3)硅藻门(Bacillariphyta)
(4)褐藻门(Phaeophyta)
(5)红藻门(Rhodophyta)
(6)蓝藻门(CYanophyta)
2.菌类(Fungi)
(7)细菌门(Bacterla)
(8)粘菌门(Myxomycophyta)
(9)真菌门(Eumycophyta)
3.地衣类(Lichenes)
(10)地衣门(Lichens)
(二)高等植物:
(11)苔藓植物门(Bryophyia)
(12)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3)种子植物门(Spemaiophyla),分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和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lmae)。除上列系统外,也有将藻类植物列为一门。而将藻类中的6个门降为纲,蕨类植物门中的各纲独立为门,将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独立为门等分类系统。
之后按纲目科属种再细分
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植物种类及名称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叶子并非全为绿色,而是杂以黄、白、红等各色的花斑纹,这称为花叶现象。花叶现象的成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热带花叶植物很早就被人们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温室里都能见到。
热带雨林林下层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叶子普遍具有尾状尖端,叫滴水叶尖。典型的如菩提树的叶子,它的弯曲尾状的叶尖长达数厘米。热带雨林的内部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发生的降雨常在叶片的表面结成一层水膜。滴水叶尖能使叶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为水滴流淌掉,使叶面很快变干,这样即有利于叶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藓、藻类)在叶片表面生长而防碍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红叶现象
不论什么时侯,从空中俯看热带雨林,你都会发现在茫茫绿海中点缀着撮撮红色在阳下闪灼,那并不是花朵,而是红色的树叶。在季节性热带雨林,老叶脱落,新叶萌生的时节,片片红色映衬在绿海之中非常醒目。
热带雨林的很多树种,新叶长出时是红色而垂下的,几天或几周后才逐渐变绿和变得坚挺。温带的树木则不同,例如著名的枫叶和黄栌,是在秋季叶片衰老快脱落时才为红色。前者象征新生,后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园
步入热带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长的树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树枝杆和藤萝上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满目,犹如一个空中花园。这些悬挂的植物被称为附生植物层片。
热带雨林生境优越,植物种对生存空间的竟争异常激烈。由于林下光线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难于获得足够的光线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间扩展。热带雨林的多层次结构,加上林内空气潮湿,在各种树丫枝杆以及树皮裂隙处经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许土壤,为一些种子提供了温床。很多小型植物在这些位置得以立足、发展,成为附生植物。热带雨林越潮湿,附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热带雨林创造了对太阳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过了厚厚树层而渗漏进来的光线也常常逃不脱附生植物的捕捉。难怪林下如此阴暗,能到达地面的光线所剩无几。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热带雨林中,有一类靠缠绕或攀援于其它树木上,借助于树木支撑自己的躯体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热带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丰富,它们时而卧地而行,时而缠绕穿梭悬挂于大树上,在林下只能见其藤茎不能见其枝叶。藤本植物的枝叶一般伸张于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这也是对光线的一种竞争形式。有些类型的热带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难于穿过,当树木被破砍伐时常常被大藤子挂住,悬掉于空中不能倒落。在这类森林中采伐非常困难
贪得无厌的绞杀植物
早期的欧洲植物学家和旅行家常被热带雨林中树上长树的奇异现象所困惑。从枝叶上任何细心的人都能分辨是两种不同植物,但它们的茎杆则彼此缠杂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种植物的茎杆套包住另一种植物的茎杆。逐渐地,人们注意到,被缠绕包在内部的树木最终将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则将发展成大树。人们把包缠者称绞杀植物,而把被包缠者叫寄主植物。
绞杀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树的植物,它们的果实是动物的一个主食,它们的种子很微小。当动物把榕树的种子携带到树木的枝丫或树皮裂隙上后,这些种子便会萌发。幼小的榕树能产生不定根,行为就象附生植物一样。随着榕树的不断长大,它的不定根逐渐将寄主树木包住,借助寄主树来支撑自己躯体。当这些榕树逐渐长成为大树时,它们的根和茎已整个地包住寄主树,寄主树最终由于太负重和营养亏缺而枯死,而这些绞杀榕树最后也变成为独立的大树。
生活独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阴湿的热带雨林下,不时可见到一些没有叶子而形态奇异的花朵骤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绿豆(无叶兰),有的硕大无比, 直径可达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见,只是开花时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热带雨林特有的一类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颜色醒红,花瓣肉质,发出浓烈的腐臭味,犹如一堆臭肉,吸引苍蝇为它传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阴暗潮湿的热带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松的腐殖物上,人们常忽略了一类没有叶绿素的小型植物,它们的形态各异,色彩斑驳,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质获取养份为生,属于真菌一类植物。人们熟知的磨菇便是此类植物。它们没有硕大的身躯和健壮的枝叶,但在森林更新和养份循环中缺它们不可。
奇花异草
热带雨林湿热的气候环境滋生了极端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植物生活类型。有些花果形态怪异,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体, 无法区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于雨林之中。
兰花世界
兰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种, 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中国有兰科植物1240种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西双版纳有兰科植物属334种,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是兰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植物生活类型最多样,生态现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类最陌生和对它的毁坏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由于热带雨林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成为许多古老物种的避难所。热带雨林中也含有十分丰富的珍稀濒危物种。热带雨林无疑是我们这个星球的精华和最最珍贵的财富,对它的保护和研究正在成为科学技术发展所汇集的焦点,也是决定人类和我们这颗星球存亡的最伟大工程
后记
热带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热带雨林仍复盖着地球上广大的地区,特别是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仍存在着一望无际的大片热带雨林,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复盖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然而,同几百年前相比,现今的热带雨林已大为减少,在很多地方变成为小块片断甚至消失殆尽。
自十九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业飞速发展,对木材和森林产品的需求量剧增,从而开始了对热带雨林疯狂的开采。特别是最近几年人口暴涨,在热带雨林地区人口也明显剧增,大片热带雨林顷刻之间转变为农地、种植园和城镇。在热带非洲和热带亚洲,大片的雨林已经消失和片断化。即便在热带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随着纵横交错的道路的开通同,密集人口区的大量移民涌入热带雨林,在那里定居、蕃衍, 馋蚀热带雨林。
几十年前看到的无边无际的雨林现在看来是有限和脆弱的。现在对热带雨林的破坏速度仍有增无减,若再不加紧有效的保护,它们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殆尽。
合理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越来越多的发现揭示人类是起源于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养育了人类。即使在今天,仍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人类种族依赖热带雨林为生。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复盖面积最大的森林,在人类生活中,它一直在无私地奉献着木材和森林附产品以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现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万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热带木材。热带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贸易量达1万5千多吨,价值15亿英磅。人类的许多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于热带雨林。以它们独特的风味而著名的热带水果也主要来自热带雨林。工业原料橡胶是出自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雨林的一个河岸树种。 现在的植物药品中2/3是来自热带雨林,例如抗疟疾特效药奎宁是由热带树种金鸡纳树皮中提取;麻醉剂可卡因由古柯树叶中提取;降压药利血平由萝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药成分之一薯蓣皂苷由薯蓣根中制得。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植物群落,它蕴藏着无穷多样的遗传基因。人们现在所依赖和利用的仅仅是极少数的雨林物种和它们的遗传基因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显然正在转向热带雨林发揭新资源和药物。
热带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围狭小,有的种类仅是某个群落或某个局部生境所特有。温带地区的植物一般都是广布种、分布范围广大,例如,英格兰的阔叶林减少到仅占它陆地面积的4%,但并没有木本植物种类灭绝。热带森林如果面积减少,无疑大量的植物种将会灭绝。
热带雨林的减少也将导致雨林动物的减少和灭绝。雨林植物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动物反过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它们彼此之间已形成了十分复杂的依存关系。有一个粗略的规律,保持一个动物种在短时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个成年个体;保持一个动物种长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只个体。在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里做的调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头盔犀鸟这个种,需要保留500只个体,那么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满猿(Siamang)这个种,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长尾猕猴这个种则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热带雨林的破坏,不仅仅只是导致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动物、植物种的灭绝。雨林的环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种各样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种植园等)和次生植被所缓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个物种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大量动、植物种的灭绝却是人类不可补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个动物种,与其它生物种有着极其密切复杂的依存关系。雨林的消失,物种之间平衡关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毁灭人类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护热带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心,国际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组织机构在积极不断地努力筹集资金,培训人员,建立自然保护区。自1970年以来全世界热带地区已有3000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建立, 保护面积已达400百万公顷。生态旅游也逐渐在自然保护区里开展起来,以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兴趣和意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研究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专们机构,他们的科学家正在夜以继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热带雨林的新路子。
人类离不开热带雨林,人们需要利用热带雨林,只要是在热带雨林的承受力内进行开发,热带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续利用的。
热带雨林林下的许多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叶子,如芭蕉、海芋、箭根薯等植物的叶子,它们大得足以容纳数人在下面避雨。巨大的叶子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线,一般认为这是热带雨林林下草本植物适应弱光的结果。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叶子并非全为绿色,而是杂以黄、白、红等各色的花斑纹,这称为花叶现象。花叶现象的成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热带花叶植物很早就被人们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温室里都能见到。
热带雨林林下层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叶子普遍具有尾状尖端,叫滴水叶尖。典型的如菩提树的叶子,它的弯曲尾状的叶尖长达数厘米。热带雨林的内部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发生的降雨常在叶片的表面结成一层水膜。滴水叶尖能使叶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为水滴流淌掉,使叶面很快变干,这样即有利于叶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藓、藻类)在叶片表面生长而防碍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红叶现象
不论什么时侯,从空中俯看热带雨林,你都会发现在茫茫绿海中点缀着撮撮红色在阳下闪灼,那并不是花朵,而是红色的树叶。在季节性热带雨林,老叶脱落,新叶萌生的时节,片片红色映衬在绿海之中非常醒目。
热带雨林的很多树种,新叶长出时是红色而垂下的,几天或几周后才逐渐变绿和变得坚挺。温带的树木则不同,例如著名的枫叶和黄栌,是在秋季叶片衰老快脱落时才为红色。前者象征新生,后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园
步入热带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长的树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树枝杆和藤萝上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满目,犹如一个空中花园。这些悬挂的植物被称为附生植物层片。
热带雨林生境优越,植物种对生存空间的竟争异常激烈。由于林下光线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难于获得足够的光线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间扩展。热带雨林的多层次结构,加上林内空气潮湿,在各种树丫枝杆以及树皮裂隙处经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许土壤,为一些种子提供了温床。很多小型植物在这些位置得以立足、发展,成为附生植物。热带雨林越潮湿,附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热带雨林创造了对太阳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过了厚厚树层而渗漏进来的光线也常常逃不脱附生植物的捕捉。难怪林下如此阴暗,能到达地面的光线所剩无几。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热带雨林中,有一类靠缠绕或攀援于其它树木上,借助于树木支撑自己的躯体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热带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丰富,它们时而卧地而行,时而缠绕穿梭悬挂于大树上,在林下只能见其藤茎不能见其枝叶。藤本植物的枝叶一般伸张于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这也是对光线的一种竞争形式。有些类型的热带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难于穿过,当树木被破砍伐时常常被大藤子挂住,悬掉于空中不能倒落。在这类森林中采伐非常困难
贪得无厌的绞杀植物
早期的欧洲植物学家和旅行家常被热带雨林中树上长树的奇异现象所困惑。从枝叶上任何细心的人都能分辨是两种不同植物,但它们的茎杆则彼此缠杂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种植物的茎杆套包住另一种植物的茎杆。逐渐地,人们注意到,被缠绕包在内部的树木最终将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则将发展成大树。人们把包缠者称绞杀植物,而把被包缠者叫寄主植物。
绞杀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树的植物,它们的果实是动物的一个主食,它们的种子很微小。当动物把榕树的种子携带到树木的枝丫或树皮裂隙上后,这些种子便会萌发。幼小的榕树能产生不定根,行为就象附生植物一样。随着榕树的不断长大,它的不定根逐渐将寄主树木包住,借助寄主树来支撑自己躯体。当这些榕树逐渐长成为大树时,它们的根和茎已整个地包住寄主树,寄主树最终由于太负重和营养亏缺而枯死,而这些绞杀榕树最后也变成为独立的大树。
生活独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阴湿的热带雨林下,不时可见到一些没有叶子而形态奇异的花朵骤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绿豆(无叶兰),有的硕大无比, 直径可达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见,只是开花时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热带雨林特有的一类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颜色醒红,花瓣肉质,发出浓烈的腐臭味,犹如一堆臭肉,吸引苍蝇为它传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阴暗潮湿的热带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松的腐殖物上,人们常忽略了一类没有叶绿素的小型植物,它们的形态各异,色彩斑驳,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质获取养份为生,属于真菌一类植物。人们熟知的磨菇便是此类植物。它们没有硕大的身躯和健壮的枝叶,但在森林更新和养份循环中缺它们不可。
奇花异草
热带雨林湿热的气候环境滋生了极端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植物生活类型。有些花果形态怪异,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体, 无法区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于雨林之中。
兰花世界
兰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种, 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中国有兰科植物1240种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西双版纳有兰科植物属334种,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是兰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植物生活类型最多样,生态现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类最陌生和对它的毁坏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由于热带雨林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成为许多古老物种的避难所。热带雨林中也含有十分丰富的珍稀濒危物种。热带雨林无疑是我们这个星球的精华和最最珍贵的财富,对它的保护和研究正在成为科学技术发展所汇集的焦点,也是决定人类和我们这颗星球存亡的最伟大工程
后记
热带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热带雨林仍复盖着地球上广大的地区,特别是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仍存在着一望无际的大片热带雨林,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复盖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然而,同几百年前相比,现今的热带雨林已大为减少,在很多地方变成为小块片断甚至消失殆尽。
自十九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业飞速发展,对木材和森林产品的需求量剧增,从而开始了对热带雨林疯狂的开采。特别是最近几年人口暴涨,在热带雨林地区人口也明显剧增,大片热带雨林顷刻之间转变为农地、种植园和城镇。在热带非洲和热带亚洲,大片的雨林已经消失和片断化。即便在热带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随着纵横交错的道路的开通同,密集人口区的大量移民涌入热带雨林,在那里定居、蕃衍, 馋蚀热带雨林。
几十年前看到的无边无际的雨林现在看来是有限和脆弱的。现在对热带雨林的破坏速度仍有增无减,若再不加紧有效的保护,它们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殆尽。
合理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越来越多的发现揭示人类是起源于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养育了人类。即使在今天,仍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人类种族依赖热带雨林为生。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复盖面积最大的森林,在人类生活中,它一直在无私地奉献着木材和森林附产品以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现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万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热带木材。热带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贸易量达1万5千多吨,价值15亿英磅。人类的许多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于热带雨林。以它们独特的风味而著名的热带水果也主要来自热带雨林。工业原料橡胶是出自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雨林的一个河岸树种。 现在的植物药品中2/3是来自热带雨林,例如抗疟疾特效药奎宁是由热带树种金鸡纳树皮中提取;麻醉剂可卡因由古柯树叶中提取;降压药利血平由萝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药成分之一薯蓣皂苷由薯蓣根中制得。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植物群落,它蕴藏着无穷多样的遗传基因。人们现在所依赖和利用的仅仅是极少数的雨林物种和它们的遗传基因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显然正在转向热带雨林发揭新资源和药物。
热带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围狭小,有的种类仅是某个群落或某个局部生境所特有。温带地区的植物一般都是广布种、分布范围广大,例如,英格兰的阔叶林减少到仅占它陆地面积的4%,但并没有木本植物种类灭绝。热带森林如果面积减少,无疑大量的植物种将会灭绝。
热带雨林的减少也将导致雨林动物的减少和灭绝。雨林植物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动物反过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它们彼此之间已形成了十分复杂的依存关系。有一个粗略的规律,保持一个动物种在短时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个成年个体;保持一个动物种长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只个体。在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里做的调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头盔犀鸟这个种,需要保留500只个体,那么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满猿(Siamang)这个种,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长尾猕猴这个种则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热带雨林的破坏,不仅仅只是导致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动物、植物种的灭绝。雨林的环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种各样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种植园等)和次生植被所缓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个物种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大量动、植物种的灭绝却是人类不可补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个动物种,与其它生物种有着极其密切复杂的依存关系。雨林的消失,物种之间平衡关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毁灭人类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护热带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心,国际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组织机构在积极不断地努力筹集资金,培训人员,建立自然保护区。自1970年以来全世界热带地区已有3000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建立, 保护面积已达400百万公顷。生态旅游也逐渐在自然保护区里开展起来,以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兴趣和意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研究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专们机构,他们的科学家正在夜以继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热带雨林的新路子。人类离不开热带雨林,人们需要利用热带雨林,只要是在热带雨林的承受力内进行开发,热带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续利用的
据《国家地理》报道,科学家在夏威夷热带雨林发现了食肉毛毛虫,而且它们对蜗牛情有独钟。这些毛毛虫用丝网缠住伏在叶子上的蜗牛,然后将它们活生生吃掉。这是科学家已知的第一种吃蜗牛或软体动物的毛毛虫。
与世隔绝造就食肉毛毛虫
全世界的毛毛虫有十几万种,很多人都以为,这种让人想起来就有些“怕怕”的小东西以花果为食,可是,科学家最近在夏威夷热带雨林发现了以肉为食的毛毛虫。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夏威夷列岛与世隔绝的环境造就了食肉毛毛虫。它也是第一种已知像蜘蛛一样用丝诱捕猎物的昆虫。
夏威夷毛毛虫善于伪装——有的像落叶上的斑点,有的像青苔,有的像树枝……它们的狩猎全靠像日本忍者一样呆着不动,等猎物送上口来。一只小蜘蛛选择了一个栖息之地,但它运气实在太不好,正好落在一只像树枝一样的毛毛虫身上。毛毛虫背上小小的茸毛和神经细胞会敏锐地感觉到猎物的存在,在小蜘蛛踏上死亡之旅的那一瞬间,毛毛虫突然转身,用那钳子似的前腿死死夹住不幸的猎物,真是蜘蛛捕虫,毛毛虫在后。
领导此次研究的夏威夷大学昆虫学家丹尼尔鲁宾诺夫说:“这确实不同寻常,即使在一个种类繁多的物种中,这也相当不同寻常。”鲁宾诺夫介绍说,食肉毛毛虫属于海波斯莫科马(Hyposmocoma)属,海波斯莫科马属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已适应了夏威夷群岛上几乎所有生态环境的蛾和毛毛虫。
在构成海波斯莫科马属已知350多个物种中,大多数都以植物为食。但研究人员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4个以蜗牛为食的物种。为了给予猎物致命攻击,食肉毛毛虫会一直等到蜗牛休息。食肉毛毛虫先是用刺戳蜗牛,在确信它们还活着后,便用丝将它们“捆绑”起来。接着,藏在丝状外壳下面的毛毛虫会从里面钻出来,来到蜗牛身边,开始将蜗牛活生生地吃掉。有些饱餐一顿后心满意足的毛毛虫还会把空空的蜗牛贝壳放在自己的外壳上面,看上去就像穿上了一件“迷彩服”。鲁宾诺夫和研究生威廉海因斯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描述了他们对其中一个吃蜗牛的毛毛虫种类的发现过程。
选择夏威夷安家有道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昆虫生物学家罗斯玛丽吉尔斯贝表示,在夏威夷发现食肉毛毛虫符合该地的地理特征,夏威夷在生物进化方面总能给世人以惊喜。吉尔斯贝说:“夏威夷群岛与外界隔绝。在人类到来之前,夏威夷只生活着极少的生物体。”
吉尔斯贝说,大多数生活在夏威夷的生物体所利用的生态环境与类似生物体在大陆所使用的生态环境相似,“但你也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生物体,它们会进化成为你根本无法想到的生物体,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除了新近发现的食肉毛毛虫外,夏威夷群岛上还生活着能诱捕半空中的飞虫、然后将它们生吞下去的毛毛虫和蜘蛛。当同事第一次报告说毛伊岛存在食肉毛毛虫的可能性时,鲁宾诺夫还曾表示过怀疑。在大约15万已知蛾和蝴蝶种类当中,大约只有200种是食肉昆虫,而且它们的猎物全部是其它种类的昆虫。
鲁宾诺夫当然认为他的同事可能只是发现了变化诡诈的毛毛虫,但他仍决定前往夏威夷探个究竟。鲁宾诺夫从同事描述食肉毛毛虫出没的地点收集了一些毛毛虫,然后喂它们吃青苔、胡萝卜和其它海波斯莫科马属通常所吃的食物。但是,毛毛虫看上去对这些食物一点兴趣都没有。于是,鲁宾诺夫就送给它们一个蜗牛吃,这时令他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一只毛毛虫迅速行动起来,用丝将蜗牛绑在了实验室的碎玻璃上。
也许会发现进化的秘密
此后,鲁宾诺夫及其实验室证实了莫洛凯岛、考艾岛和大岛等夏威夷岛屿存在食肉毛毛虫。食肉毛毛虫全部是在热带雨林发现的,而且只以蜗牛为食。鲁宾诺夫现在的疑问是,为什么这种捕食方法只在夏威夷群岛出现,而世界其它地方为何没有?他猜测:“可能是因为夏威夷与世隔绝的环境条件,才造成了这种在地球其它地方都不可能发生的进化试验。”
鲁宾诺夫又说,海波斯莫科马属在生态方面的多样性也许是这种进化试验存在的前提条件。研究人员目前为止只在夏威夷热带雨林地区发现了食肉毛毛虫。热带雨林如今正变得越来越少。鲁宾诺夫说,食肉昆虫的发现是“挽救夏威夷当地生物群现存动植物的另一原因”。
鲁宾诺夫指出,挽救和研究这些独特昆虫及其栖息环境可能最终揭示它们进化过程的秘密。昆虫生物学家吉尔斯贝说,研究人员首先需要收集更多有关这些食肉毛毛虫进化环境的信息。“接着我们就能对它们的进化过程有所了解。”
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507/1_20050728_115367.html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叶子并非全为绿色,而是杂以黄、白、红等各色的花斑纹,这称为花叶现象。花叶现象的成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热带花叶植物很早就被人们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温室里都能见到。
热带雨林林下层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叶子普遍具有尾状尖端,叫滴水叶尖。典型的如菩提树的叶子,它的弯曲尾状的叶尖长达数厘米。热带雨林的内部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发生的降雨常在叶片的表面结成一层水膜。滴水叶尖能使叶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为水滴流淌掉,使叶面很快变干,这样即有利于叶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藓、藻类)在叶片表面生长而防碍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红叶现象
不论什么时侯,从空中俯看热带雨林,你都会发现在茫茫绿海中点缀着撮撮红色在阳下闪灼,那并不是花朵,而是红色的树叶。在季节性热带雨林,老叶脱落,新叶萌生的时节,片片红色映衬在绿海之中非常醒目。
热带雨林的很多树种,新叶长出时是红色而垂下的,几天或几周后才逐渐变绿和变得坚挺。温带的树木则不同,例如著名的枫叶和黄栌,是在秋季叶片衰老快脱落时才为红色。前者象征新生,后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园
步入热带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长的树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树枝杆和藤萝上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满目,犹如一个空中花园。这些悬挂的植物被称为附生植物层片。
热带雨林生境优越,植物种对生存空间的竟争异常激烈。由于林下光线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难于获得足够的光线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间扩展。热带雨林的多层次结构,加上林内空气潮湿,在各种树丫枝杆以及树皮裂隙处经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许土壤,为一些种子提供了温床。很多小型植物在这些位置得以立足、发展,成为附生植物。热带雨林越潮湿,附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热带雨林创造了对太阳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过了厚厚树层而渗漏进来的光线也常常逃不脱附生植物的捕捉。难怪林下如此阴暗,能到达地面的光线所剩无几。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热带雨林中,有一类靠缠绕或攀援于其它树木上,借助于树木支撑自己的躯体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热带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丰富,它们时而卧地而行,时而缠绕穿梭悬挂于大树上,在林下只能见其藤茎不能见其枝叶。藤本植物的枝叶一般伸张于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这也是对光线的一种竞争形式。有些类型的热带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难于穿过,当树木被破砍伐时常常被大藤子挂住,悬掉于空中不能倒落。在这类森林中采伐非常困难
贪得无厌的绞杀植物
早期的欧洲植物学家和旅行家常被热带雨林中树上长树的奇异现象所困惑。从枝叶上任何细心的人都能分辨是两种不同植物,但它们的茎杆则彼此缠杂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种植物的茎杆套包住另一种植物的茎杆。逐渐地,人们注意到,被缠绕包在内部的树木最终将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则将发展成大树。人们把包缠者称绞杀植物,而把被包缠者叫寄主植物。
绞杀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树的植物,它们的果实是动物的一个主食,它们的种子很微小。当动物把榕树的种子携带到树木的枝丫或树皮裂隙上后,这些种子便会萌发。幼小的榕树能产生不定根,行为就象附生植物一样。随着榕树的不断长大,它的不定根逐渐将寄主树木包住,借助寄主树来支撑自己躯体。当这些榕树逐渐长成为大树时,它们的根和茎已整个地包住寄主树,寄主树最终由于太负重和营养亏缺而枯死,而这些绞杀榕树最后也变成为独立的大树。
生活独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阴湿的热带雨林下,不时可见到一些没有叶子而形态奇异的花朵骤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绿豆(无叶兰),有的硕大无比, 直径可达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见,只是开花时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热带雨林特有的一类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颜色醒红,花瓣肉质,发出浓烈的腐臭味,犹如一堆臭肉,吸引苍蝇为它传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阴暗潮湿的热带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松的腐殖物上,人们常忽略了一类没有叶绿素的小型植物,它们的形态各异,色彩斑驳,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质获取养份为生,属于真菌一类植物。人们熟知的磨菇便是此类植物。它们没有硕大的身躯和健壮的枝叶,但在森林更新和养份循环中缺它们不可。
奇花异草
热带雨林湿热的气候环境滋生了极端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植物生活类型。有些花果形态怪异,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体, 无法区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于雨林之中。
兰花世界
兰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种, 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中国有兰科植物1240种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西双版纳有兰科植物属334种,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是兰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植物生活类型最多样,生态现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类最陌生和对它的毁坏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由于热带雨林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成为许多古老物种的避难所。热带雨林中也含有十分丰富的珍稀濒危物种。热带雨林无疑是我们这个星球的精华和最最珍贵的财富,对它的保护和研究正在成为科学技术发展所汇集的焦点,也是决定人类和我们这颗星球存亡的最伟大工程
后记
热带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热带雨林仍复盖着地球上广大的地区,特别是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仍存在着一望无际的大片热带雨林,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复盖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然而,同几百年前相比,现今的热带雨林已大为减少,在很多地方变成为小块片断甚至消失殆尽。
自十九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业飞速发展,对木材和森林产品的需求量剧增,从而开始了对热带雨林疯狂的开采。特别是最近几年人口暴涨,在热带雨林地区人口也明显剧增,大片热带雨林顷刻之间转变为农地、种植园和城镇。在热带非洲和热带亚洲,大片的雨林已经消失和片断化。即便在热带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随着纵横交错的道路的开通同,密集人口区的大量移民涌入热带雨林,在那里定居、蕃衍, 馋蚀热带雨林。
几十年前看到的无边无际的雨林现在看来是有限和脆弱的。现在对热带雨林的破坏速度仍有增无减,若再不加紧有效的保护,它们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殆尽。
合理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越来越多的发现揭示人类是起源于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养育了人类。即使在今天,仍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人类种族依赖热带雨林为生。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复盖面积最大的森林,在人类生活中,它一直在无私地奉献着木材和森林附产品以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现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万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热带木材。热带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贸易量达1万5千多吨,价值15亿英磅。人类的许多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于热带雨林。以它们独特的风味而著名的热带水果也主要来自热带雨林。工业原料橡胶是出自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雨林的一个河岸树种。 现在的植物药品中2/3是来自热带雨林,例如抗疟疾特效药奎宁是由热带树种金鸡纳树皮中提取;麻醉剂可卡因由古柯树叶中提取;降压药利血平由萝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药成分之一薯蓣皂苷由薯蓣根中制得。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植物群落,它蕴藏着无穷多样的遗传基因。人们现在所依赖和利用的仅仅是极少数的雨林物种和它们的遗传基因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显然正在转向热带雨林发揭新资源和药物。
热带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围狭小,有的种类仅是某个群落或某个局部生境所特有。温带地区的植物一般都是广布种、分布范围广大,例如,英格兰的阔叶林减少到仅占它陆地面积的4%,但并没有木本植物种类灭绝。热带森林如果面积减少,无疑大量的植物种将会灭绝。
热带雨林的减少也将导致雨林动物的减少和灭绝。雨林植物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动物反过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它们彼此之间已形成了十分复杂的依存关系。有一个粗略的规律,保持一个动物种在短时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个成年个体;保持一个动物种长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只个体。在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里做的调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头盔犀鸟这个种,需要保留500只个体,那么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满猿(Siamang)这个种,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长尾猕猴这个种则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热带雨林的破坏,不仅仅只是导致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动物、植物种的灭绝。雨林的环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种各样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种植园等)和次生植被所缓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个物种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大量动、植物种的灭绝www.rixia.cc却是人类不可补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个动物种,与其它生物种有着极其密切复杂的依存关系。雨林的消失,物种之间平衡关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毁灭人类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护热带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心,国际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组织机构在积极不断地努力筹集资金,培训人员,建立自然保护区。自1970年以来全世界热带地区已有3000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建立, 保护面积已达400百万公顷。生态旅游也逐渐在自然保护区里开展起来,以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兴趣和意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研究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专们机构,他们的科学家正在夜以继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热带雨林的新路子。
人类离不开热带雨林,人们需要利用热带雨林,只要是在热带雨林的承受力内进行开发,热带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续利用的。
http://classad.163.com/html/area/561/161/2006-04-16/1145119540.html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叶子并非全为绿色,而是杂以黄、白、红等各色的花斑纹,这称为花叶现象。花叶现象的成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热带花叶植物很早就被人们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温室里都能见到。
热带雨林林下层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叶子普遍具有尾状尖端,叫滴水叶尖。典型的如菩提树的叶子,它的弯曲尾状的叶尖长达数厘米。热带雨林的内部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发生的降雨常在叶片的表面结成一层水膜。滴水叶尖能使叶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为水滴流淌掉,使叶面很快变干,这样即有利于叶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藓、藻类)在叶片表面生长而防碍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红叶现象
不论什么时侯,从空中俯看热带雨林,你都会发现在茫茫绿海中点缀着撮撮红色在阳下闪灼,那并不是花朵,而是红色的树叶。在季节性热带雨林,老叶脱落,新叶萌生的时节,片片红色映衬在绿海之中非常醒目。
热带雨林的很多树种,新叶长出时是红色而垂下的,几天或几周后才逐渐变绿和变得坚挺。温带的树木则不同,例如著名的枫叶和黄栌,是在秋季叶片衰老快脱落时才为红色。前者象征新生,后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园
步入热带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长的树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树枝杆和藤萝上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满目,犹如一个空中花园。这些悬挂的植物被称为附生植物层片。
热带雨林生境优越,植物种对生存空间的竟争异常激烈。由于林下光线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难于获得足够的光线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间扩展。热带雨林的多层次结构,加上林内空气潮湿,在各种树丫枝杆以及树皮裂隙处经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许土壤,为一些种子提供了温床。很多小型植物在这些位置得以立足、发展,成为附生植物。热带雨林越潮湿,附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热带雨林创造了对太阳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过了厚厚树层而渗漏进来的光线也常常逃不脱附生植物的捕捉。难怪林下如此阴暗,能到达地面的光线所剩无几。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热带雨林中,有一类靠缠绕或攀援于其它树木上,借助于树木支撑自己的躯体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热带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丰富,它们时而卧地而行,时而缠绕穿梭悬挂于大树上,在林下只能见其藤茎不能见其枝叶。藤本植物的枝叶一般伸张于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这也是对光线的一种竞争形式。有些类型的热带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难于穿过,当树木被破砍伐时常常被大藤子挂住,悬掉于空中不能倒落。在这类森林中采伐非常困难
贪得无厌的绞杀植物
早期的欧洲植物学家和旅行家常被热带雨林中树上长树的奇异现象所困惑。从枝叶上任何细心的人都能分辨是两种不同植物,但它们的茎杆则彼此缠杂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种植物的茎杆套包住另一种植物的茎杆。逐渐地,人们注意到,被缠绕包在内部的树木最终将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则将发展成大树。人们把包缠者称绞杀植物,而把被包缠者叫寄主植物。
绞杀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树的植物,它们的果实是动物的一个主食,它们的种子很微小。当动物把榕树的种子携带到树木的枝丫或树皮裂隙上后,这些种子便会萌发。幼小的榕树能产生不定根,行为就象附生植物一样。随着榕树的不断长大,它的不定根逐渐将寄主树木包住,借助寄主树来支撑自己躯体。当这些榕树逐渐长成为大树时,它们的根和茎已整个地包住寄主树,寄主树最终由于太负重和营养亏缺而枯死,而这些绞杀榕树最后也变成为独立的大树。
生活独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阴湿的热带雨林下,不时可见到一些没有叶子而形态奇异的花朵骤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绿豆(无叶兰),有的硕大无比, 直径可达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见,只是开花时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热带雨林特有的一类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颜色醒红,花瓣肉质,发出浓烈的腐臭味,犹如一堆臭肉,吸引苍蝇为它传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阴暗潮湿的热带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松的腐殖物上,人们常忽略了一类没有叶绿素的小型植物,它们的形态各异,色彩斑驳,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质获取养份为生,属于真菌一类植物。人们熟知的磨菇便是此类植物。它们没有硕大的身躯和健壮的枝叶,但在森林更新和养份循环中缺它们不可。
奇花异草
热带雨林湿热的气候环境滋生了极端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植物生活类型。有些花果形态怪异,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体, 无法区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于雨林之中。
兰花世界
兰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种, 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中国有兰科植物1240种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西双版纳有兰科植物属334种,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是兰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植物生活类型最多样,生态现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类最陌生和对它的毁坏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由于热带雨林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成为许多古老物种的避难所。热带雨林中也含有十分丰富的珍稀濒危物种。热带雨林无疑是我们这个星球的精华和最最珍贵的财富,对它的保护和研究正在成为科学技术发展所汇集的焦点,也是决定人类和我们这颗星球存亡的最伟大工程
后记
热带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热带雨林仍复盖着地球上广大的地区,特别是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仍存在着一望无际的大片热带雨林,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复www.rixia.cc盖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然而,同几百年前相比,现今的热带雨林已大为减少,在很多地方变成为小块片断甚至消失殆尽。
自十九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业飞速发展,对木材和森林产品的需求量剧增,从而开始了对热带雨林疯狂的开采。特别是最近几年人口暴涨,在热带雨林地区人口也明显剧增,大片热带雨林顷刻之间转变为农地、种植园和城镇。在热带非洲和热带亚洲,大片的雨林已经消失和片断化。即便在热带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随着纵横交错的道路的开通同,密集人口区的大量移民涌入热带雨林,在那里定居、蕃衍, 馋蚀热带雨林。
几十年前看到的无边无际的雨林现在看来是有限和脆弱的。现在对热带雨林的破坏速度仍有增无减,若再不加紧有效的保护,它们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殆尽。
合理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越来越多的发现揭示人类是起源于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养育了人类。即使在今天,仍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人类种族依赖热带雨林为生。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复盖面积最大的森林,在人类生活中,它一直在无私地奉献着木材和森林附产品以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现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万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热带木材。热带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贸易量达1万5千多吨,价值15亿英磅。人类的许多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于热带雨林。以它们独特的风味而著名的热带水果也主要来自热带雨林。工业原料橡胶是出自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雨林的一个河岸树种。 现在的植物药品中2/3是来自热带雨林,例如抗疟疾特效药奎宁是由热带树种金鸡纳树皮中提取;麻醉剂可卡因由古柯树叶中提取;降压药利血平由萝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药成分之一薯蓣皂苷由薯蓣根中制得。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植物群落,它蕴藏着无穷多样的遗传基因。人们现在所依赖和利用的仅仅是极少数的雨林物种和它们的遗传基因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显然正在转向热带雨林发揭新资源和药物。
热带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围狭小,有的种类仅是某个群落或某个局部生境所特有。温带地区的植物一般都是广布种、分布范围广大,例如,英格兰的阔叶林减少到仅占它陆地面积的4%,但并没有木本植物种类灭绝。热带森林如果面积减少,无疑大量的植物种将会灭绝。
热带雨林的减少也将导致雨林动物的减少和灭绝。雨林植物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动物反过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它们彼此之间已形成了十分复杂的依存关系。有一个粗略的规律,保持一个动物种在短时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个成年个体;保持一个动物种长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只个体。在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里做的调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头盔犀鸟这个种,需要保留500只个体,那么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满猿(Siamang)这个种,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长尾猕猴这个种则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热带雨林的破坏,不仅仅只是导致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动物、植物种的灭绝。雨林的环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种各样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种植园等)和次生植被所缓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个物种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大量动、植物种的灭绝却是人类不可补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个动物种,与其它生物种有着极其密切复杂的依存关系。雨林的消失,物种之间平衡关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毁灭人类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护热带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心,国际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组织机构在积极不断地努力筹集资金,培训人员,建立自然保护区。自1970年以来全世界热带地区已有3000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建立, 保护面积已达400百万公顷。生态旅游也逐渐在自然保护区里开展起来,以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兴趣和意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研究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专们机构,他们的科学家正在夜以继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热带雨林的新路子。
人类离不开热带雨林,人们需要利用热带雨林,只要是在热带雨林的承受力内进行开发,热带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续利用的。
http://classad.163.com/html/area/561/161/2006-04-16/1145119540.html
文章标签:
上一篇:金弹子树怎么分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