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语文问题 (古诗 词翻译/解释)81~90

2021-05-25 10:03:25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47

语文问题 (古诗 词翻译/解释)71~80

7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rnrn7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rnrn7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rnrn7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rnrn7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rnrn7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rnrn7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rnrn7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rnrn7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rnrn8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rnrnrn大家帮忙翻译下! 小弟我 再 这 谢谢 l!
7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7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

7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7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7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7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7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个很好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7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芙蓉出于清水,有大自然天然去雕塑;既然上天让我生存在世,就一定有我的用处,既然全部钱财散尽也会复得。

7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一轮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

8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性格喜好琢磨好诗句,语句不惊人不甘休。
71.诗的末后两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

72.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

73.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74.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75.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76.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77.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个很好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78.芙蓉出于清水,有大自然天然去雕塑;既然上天让我生存在世,就一定有我的用处,既然全部钱财散尽也会复得。

79.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

80.我的僻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琢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
赏析:这首诗在炎夏读来倍感清凉安详。 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 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 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日夏养花网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其一∶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其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其三∶
放赫愍侯,运当攀龙。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其四∶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其五∶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其六∶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其七∶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三千之罪,无后为急。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其八∶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其九∶
厉夜生子,遂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其十∶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其一∶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语文问题 (古诗 词翻译/解释)91~100

9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rnrn9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rnrn9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rnrn9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rnrn9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rnrn9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清照《无题》)rnrn9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rnrn9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rnrn9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rnrn10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91.无可奈何纷纷落花一飘而去,好像见过的燕子今又飞回来。

92.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93.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94.为什么渠水这样清澈,因为源头有活水流来。

95.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96.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97.良辰美景尤在,但赏心乐事却不知在谁家谁院。

98.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99.大海的宽广可以容纳众多河流;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

100.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
http://www.cnpoem.net/
自己找
91.花儿都凋谢了,无可奈何.好像有燕子飞来过这个场景.
92.身体很瘦,衣服的带子都宽了似的,为尹人消愁得人很憔悴.
94.河水怎么这么清?因为源头有活水源源不断地来.
100.国家的生和死是自己利益,怎么能因利益而躲避?

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93.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94.为什么渠水这样清澈,因为源头有活水流来。

95.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96.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97.良辰美景尤在,但赏心乐事却不知在谁家谁院。

98.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99.大海的宽广可以容纳众多河流;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

100.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

学过的只有这些......爱莫能助了,兄弟,行个好吧.............
99.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qCPpUDUlDx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语文问题 (古诗 词翻译/解释)1~10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rnrn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rnrn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小雅•车辖》)rnrn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rnrn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rnrn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rnrn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rnrn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rnrn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rnrn1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rnrnrn大家帮忙翻译/解释下! 小弟我 再 这 谢谢 l!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原文中意思,形容一个君子文采好、有修养
《孔子》中引申意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这成语可以有两种说法:
一是"他山之石,可以为错(攻错)"
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攻,磨治。错,磨刀石。玉:美好珍宝。
意思是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
语出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指别国的贤才可以用来治理本国。后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於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逾万里。”用法如:“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别国能把江河整治成功,他们的经验,正可以让我们在整治河道上作参考。”亦作“他山攻错”、“他山之攻”、“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小雅•车辖》)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释义: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他送给我桃子,我拿李子回报他
比喻友好qCPpUDUlDx往来 知恩图报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满,骄傲、自满;招,招来;损,损害;谦,谦虚;受,受到;益,好处、益处。
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言堆九仞高的山, 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意。

1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日夏养花网。”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历史上确有能改过而终成大业的君主。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并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处理朝政,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走路迟缓的样子都是因为又渴又饥。
我心中的悲伤又有谁能知晓呢!

(注释)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35346.htm
回答

语文问题 (古诗 词翻译/解释)41~50

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rnrn4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rnrn4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rnrn4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rnrn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rnrn4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rnrn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章)rnrn4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rnrn4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rnrn5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rnrnrn大家帮忙翻译下! 小弟我 再 这 谢谢 l!
41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42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43 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已经不能改正,但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挽救
44 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45 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46 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 能成为 君子
47 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做高明
48 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克制自己的人才算刚强
49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50 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可以这样解释:人如果不考虑长远,那么忧患一定会在近期出现。其意是要人目光远大,考虑长远。其实这是个宾语前置句qCPpUDUlDx,可以这样改:“人无虑远,必有忧近”。

这是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42孔子名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语出《论语述而》

翻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PS:在高考中,规定做“长”!!!!
43出处:《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赏释:接舆:传说春秋时的隐士。凤:这里指孔子。谏:挽回。春秋时,正处于奴隶制开始崩溃,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发展时期,孔子却到外游说,宣扬他的儒家学说,因而到处碰壁。接舆对他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是多么地不走运呀!过去的已无法挽回了,未来的可还赶得上呀!算了吧,算了吧!现在那些执政的也都身处危境啊!”这两句话含有一定的哲理。过去的纵然是错了,但也是无可挽回的;只要向前看,那么未来的还是可以追补的。后世多用这两句作为对人或对已鼓励的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司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就是出自本句的。
接舆所唱的又名《接舆歌》
44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常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45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孔子《论语雍也》)
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46论语中总有四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解】质胜文则野:质,朴,质朴。文,文采,文饰。野,鄙野。 史: 本指宗庙之祝史,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 能成为 君子。”
孔子在这则语录里提出了“文质彬彬”的说法,这为后人普遍接受,文采和质朴恰当配合是后来文论家们对诗文写作的要求。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49《道德经》之四十五章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凡有大成就的人,好象在某些方面总有不足之处,(正是这一得一失,才使其作用相互弥补,整体上) 不至于衰竭;充盈的物质好象总是从空虚开始, (正是这一虚一实相互转变,) 才使整体上用之不尽。有笔直似乎就有弯曲,有灵巧似乎就有笨拙,存在能言善辩,就好象总有笨嘴拙舌。善于运动的人能战胜寒冷,善于守静的人能战胜酷热,(心静自然凉) 。明白了静能胜热的道理,就能为治理天下找到一条正确的途径。
50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45 是意思是 1件事情知道的不如喜欢的喜欢的不如为此而快乐的
47是 知道他人心中想什么的人 是聪明的 知道自己的人是有理智的
42是君子心胸是宽荡的 小人自私自利心胸狭窄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孔子《论语雍也》) 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语文问题 (古诗 词翻译/解释)81~90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22400.html

上一篇:折纸花的名字大全求答案

下一篇:玫瑰小镇种花 怎么知道每种花开放时间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