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何独爱菊?他为什么对别的花没兴趣?
为什么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的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这是被诗人理想化ZdzlFX、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同时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的一种否定。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抒写了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并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谊。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描写自己生活的困顿和农村的凋敝,反映了诗人的理想化境界之外的现实世界。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乞食》等。
2.咏怀诗和咏史诗: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它继承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诗歌传统。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个人思想、情怀和志节。有的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有的忧患生命价值的实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的反映了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也有的以“金刚怒目式”的方式抒发着激愤的情怀。如《饮酒》、《拟古》、《杂诗》、《咏贫士》、《咏荆轲》、《读山海经》等多属这一类。
3.其它: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宦游其间的作品,多是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赠答诗多是写朋友之间的友情。如《答庞参军》、《与殷晋安别》等。此外陶渊明还有一些哲理诗。如《形影神》等。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上卷《评日夏养花网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陶诗除了这种基本风格外,还有一些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的诗歌。朱熹也曾谈到他豪放的一面:“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日夏养花网尴尬的。
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少年时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便是那时生活的写照。他常说因家贫而不得不出仕谋生,这固然是实情,但也不能排除一般士人具有的那种想要建功立业的动机。“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就透露了这一消息。陶渊明29岁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辞职。后来江州召为主簿,他未就任。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陶渊明到江陵,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当时桓玄掌握着长江中上游的军政大权,野心勃勃图谋篡晋。陶渊明便又产生了归隐的想法,在隆安五年(401)所写的《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说:“诗书敦素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这年冬因母孟氏卒,便回寻阳居丧了。此后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安帝元兴元年(402),桓玄以讨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东下攻入京师。元兴二年(403)桓玄篡位,改国号曰楚。元兴三年(404)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任镇军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给晋王朝带来一线希望。于是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在赴任途中写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觉得时机到来了,日夏养花网希望有所作为:“时来苟冥会,婉辔憩通衢。”另一方面又眷恋着田园的生活:“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这时刘裕正集中力量讨伐桓玄及其残馀势力,陶渊明在刘裕幕中恐难有所作为。到了第二年即安帝义熙元年(405),他便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这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馀日,十一月就辞官归隐了。这次辞去县令的直接原因,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而他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说出了更深刻的原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地辞官隐居了。
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静:“日月掷人去,有日夏养花网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他在诗里一再描写隐居的快乐,表示隐居的决心,如“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其九);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其四)。这固然是他真实的感受,但也可以视为他坚定自己决心的一种方法。在后期他并非没有再度出仕的机会,但是他拒绝了。晋朝末年曾征他为著作佐郎,不就。刘裕篡晋建立宋朝,他更厌倦了政治,在《述酒》诗里隐晦地表达了他对此事的想法。到了晚年他贫病交加,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萧统《陶渊明传》)宋文帝元嘉四年去世前写了一篇《自祭文》,文章最后说:“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这成为他的绝笔。死后,朋友们给他以谥号曰“靖节先生”。他的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了诔文,这篇诔文是研究陶渊明的重要资料。《宋书》、《晋书》、《南史》都有他的传记。
1.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这是被诗人理想化ZdzlFX、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同时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的一种否定。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抒写了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并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谊。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描写自己生活的困顿和农村的凋敝,反映了诗人的理想化境界之外的现实世界。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乞食》等。
2.咏怀诗和咏史诗: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它继承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诗歌传统。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个人思想、情怀和志节。有的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有的忧患生命价值的实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的反映了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也有的以“金刚怒目式”的方式抒发着激愤的情怀。如《饮酒》、《拟古》、《杂诗》、《咏贫士》、《咏荆轲》、《读山海经》等多属这一类。
3.其它: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宦游其间的作品,多是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赠答诗多是写朋友之间的友情。如《答庞参军》、《与殷晋安别》等。此外陶渊明还有一些哲理诗。如《形影神》等。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上卷《评日夏养花网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陶诗除了这种基本风格外,还有一些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的诗歌。朱熹也曾谈到他豪放的一面:“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日夏养花网尴尬的。
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少年时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便是那时生活的写照。他常说因家贫而不得不出仕谋生,这固然是实情,但也不能排除一般士人具有的那种想要建功立业的动机。“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就透露了这一消息。陶渊明29岁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辞职。后来江州召为主簿,他未就任。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陶渊明到江陵,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当时桓玄掌握着长江中上游的军政大权,野心勃勃图谋篡晋。陶渊明便又产生了归隐的想法,在隆安五年(401)所写的《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说:“诗书敦素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这年冬因母孟氏卒,便回寻阳居丧了。此后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安帝元兴元年(402),桓玄以讨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东下攻入京师。元兴二年(403)桓玄篡位,改国号曰楚。元兴三年(404)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任镇军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给晋王朝带来一线希望。于是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在赴任途中写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觉得时机到来了,日夏养花网希望有所作为:“时来苟冥会,婉辔憩通衢。”另一方面又眷恋着田园的生活:“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这时刘裕正集中力量讨伐桓玄及其残馀势力,陶渊明在刘裕幕中恐难有所作为。到了第二年即安帝义熙元年(405),他便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这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馀日,十一月就辞官归隐了。这次辞去县令的直接原因,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而他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说出了更深刻的原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地辞官隐居了。
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静:“日月掷人去,有日夏养花网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他在诗里一再描写隐居的快乐,表示隐居的决心,如“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其九);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其四)。这固然是他真实的感受,但也可以视为他坚定自己决心的一种方法。在后期他并非没有再度出仕的机会,但是他拒绝了。晋朝末年曾征他为著作佐郎,不就。刘裕篡晋建立宋朝,他更厌倦了政治,在《述酒》诗里隐晦地表达了他对此事的想法。到了晚年他贫病交加,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萧统《陶渊明传》)宋文帝元嘉四年去世前写了一篇《自祭文》,文章最后说:“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这成为他的绝笔。死后,朋友们给他以谥号曰“靖节先生”。他的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了诔文,这篇诔文是研究陶渊明的重要资料。《宋书》、《晋书》、《南史》都有他的传记。
陶渊明在他的《九日闲居》(并序)中说“九日闲居(并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陶渊明爱菊是因为它盛开于重阳之时,而九月初九,与“久”谐音。菊花酿制的酒也能延年益寿。所以陶渊明之爱菊是与长寿联系在一起。
但是后代对陶渊明的爱菊,却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演绎,认为菊花是隐逸清高的代表,爱菊,是隐逸人格的写照
陶渊明爱菊是因为它盛开于重阳之时,而九月初九,与“久”谐音。菊花酿制的酒也能延年益寿。所以陶渊明之爱菊是与长寿联系在一起。
但是后代对陶渊明的爱菊,却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演绎,认为菊花是隐逸清高的代表,爱菊,是隐逸人格的写照
说明人各有其爱好,以衬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广为流传,故后人就讲陶渊明与句话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不写菊花源记,而写《桃花源记》?
一生钟爱菊花的陶渊明之所以要写《桃花源记》而不是“菊花源记”,是因为桃花在古代的意义一直比较积极,而菊花一直是象征着淡薄,有一股“萧瑟”的味道,所以《桃花源记》这个名字其实远比“菊花源记”这个题目更加合适。
在《诗经》中曾经用“桃之夭夭”来形容桃花,这就是在夸桃花十分繁华艳丽。除了《诗经》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古代的诗歌都将桃花看作是繁荣的象征。还有学者认为在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的结局中,夸父就是化身为一片桃林了;《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的结尾写道:“夸父逐日而死,最终扔掉了自己的权杖,化身为一片桃林。”由此可见,桃花在古代的意象都是十分积极的,所以在古代诗人的诗歌中,桃花象征的都是还不错的东西,因此陶渊明也将自己心目中的乌托邦看作是“桃花源”。
然而陶渊明最喜欢的菊花,从古至今就是一个“萧瑟”的意象。菊花本来就是在秋风萧瑟的秋天才盛开,所以菊花生来就透露着一股凄凉的感觉。再加上菊花盛开的时候,已经不是百花盛开的时节了,所以古人也认为菊花是一种淡薄的花卉。陶渊明的自身性格其实也是很像菊花的,不爱繁华爱清静,不爱慕虚荣,而是淡薄名利,但是如果将《桃花源记》改为“菊花源记”的话,那么陶渊明心中那个心之所向的乌托邦就不再是“鸡犬相闻”的了,而是萧萧瑟瑟的,很显然这并不符合《桃花源记》中想要表达的主题。
综上所述,《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就是陶渊明十分向往的一个梦中仙境,所以用意象积极的桃花比用意象萧瑟的菊花更好一些。
如果以人作比,那么菊花是同甘共苦的发妻,桃花则是梦想中的情人。以桃源象征理想追求,也就特别容易理解了。
虽然陶渊明独爱菊花,但是当时桃花源更像是理想的地方,和理想也是比较符合的,菊花跟理想反而没那么吻合。
《桃花源记》中,也隐藏着“菊花源”桃花源中的人。国家战乱,让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了,所以来到桃花源,从此与外人间隔 。
《桃花源记》写的是诗人向往的美好生活,桃花比较有美好生活的气息,菊花比较像诗人的品格。
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菊花的品质是什么有2种说法:
1、晋陶渊明独爱菊,从一般的泛论,进入具体叙说,显示陶渊明的性格特征.陶渊明是晋末宋初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一些小官.他不满士族把持的黑暗统治,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不对之卑躬屈节.他做彭泽县令时,恰好碰上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当即辞去彭泽令,决心远离统治者,洁身自好.此后,他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出仕.菊花就像隐士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陶渊明独爱菊,正是他不苟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象征.
2、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曾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周敦颐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也就是说,他认为陶渊明爱菊是爱菊花的品格.周敦颐的这个看法,对当时和后代很有影响,成为一种传统的看法.菊花在后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如果我们结合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认真研究一下陶渊明诗中的咏菊之处,就不难看出:陶渊明推崇菊花,并不全是如后人所说是爱菊的品格,他爱菊的真正原因,乃是爱菊花的药用价值,他爱的是服食菊花,爱的是饮菊酒.
1、晋陶渊明独爱菊,从一般的泛论,进入具体叙说,显示陶渊明的性格特征.陶渊明是晋末宋初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一些小官.他不满士族把持的黑暗统治,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不对之卑躬屈节.他做彭泽县令时,恰好碰上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当即辞去彭泽令,决心远离统治者,洁身自好.此后,他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出仕.菊花就像隐士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陶渊明独爱菊,正是他不苟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象征.
2、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曾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周敦颐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也就是说,他认为陶渊明爱菊是爱菊花的品格.周敦颐的这个看法,对当时和后代很有影响,成为一种传统的看法.菊花在后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如果我们结合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认真研究一下陶渊明诗中的咏菊之处,就不难看出:陶渊明推崇菊花,并不全是如后人所说是爱菊的品格,他爱菊的真正原因,乃是爱菊花的药用价值,他爱的是服食菊花,爱的是饮菊酒.
晋陶渊明独爱菊”,从一般的泛论,进入具体叙说,显示陶渊明的性格特征。陶渊明是晋末宋初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一些小官。他不满士族把持的黑暗统治,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不对之卑躬屈节。他做彭泽县令时,恰好碰上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当即辞去彭泽令,决心远离统治者,洁身自好。此后,他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出仕。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对他不苟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赞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多么恬美淡雅的意境,多么高洁傲岸的情操!菊,是陶渊明精神上的寄托,他身怀不世之才,却得不到赏识,要么“为五斗米折腰”,要么就去寻找自己的生活,菊正是他精神上的一种解脱。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菊花,在古时上一种很重要的中药,其清淡且不为世俗所讴歌,既然不为讴歌所以其以菊花自况,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将菊花寓以象征意义的人,虽然在更早的楚国,屈原曾经在诗歌中提说过菊花,但是其远远没有陶渊明的一番匠心
菊花就像隐士
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但是它有点高傲。
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但是它有点高傲。
晋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
晋陶渊明独爱菊”,显示了陶渊明的性格特征。陶渊明是晋末宋初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一些小官。他不满士族把持的黑暗统治,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不对之卑躬屈节。他做彭泽县令时,恰好碰上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当即辞去彭泽令,决心远离统治者,洁身自好。此后,他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出仕。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对他不苟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赞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多么恬美淡雅的意境,多么高洁傲岸的情操!菊,是陶渊明精神上的寄托,他身怀不世之才,却得不到赏识,要么“为五斗米折腰”,要么就去寻找自己的生活,菊正是他精神上的一种解脱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陶渊明为何独爱菊?他为什么对别的花没兴趣?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08637.html
上一篇:为什么干黄豆是圆的 ,泡过之后是椭圆的 ?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下一篇:木瓜盆景什么时候开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