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种的玉米叶子出现发黄现象
玉米叶出现黄点 是什么病啊 详细点啊
很可能是以下病症,仅供参考:
1、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
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ftunbBmwD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外越冬。田间传播发病的初次浸染菌源,主要来自玉米秸秆上越冬病组织重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适宜于发病的温度为20~25℃,超过28℃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中国北方各地6~8月份气温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3个月的降雨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然而,凡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不论后期气候条件如何,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
防治方法: ①种植杭病品种。②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③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④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2、玉米圆斑病
症状:该病可浸染叶片、果穗、苞叶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绿到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为1~2毫米或3~10毫米。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苞叶上的病日夏养花网斑向内扩展可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轴,病部变黑陷,果穗变弯曲,重者粒和穗轴变黑,籽粒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成虫每二年的初次浸染源。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发病,在7~8月份低温高湿条件下很利于病害的流行扩展。若6月份气温较低,阴雨多,湿度大,玉米幼苗也能发病。田间相对湿度85%以上时,数天内就可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重复浸染。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注意排灌排涝,降低田间温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在玉米果穗冒尖期或80%果穗抽出时,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3、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灌浆期发病看。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10~15毫米3~4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7、8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玉米田传播,当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行,这期间若降雨日多、雨量多、温度大,小斑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①推广种植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发生为害。②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③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100~120倍液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1、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
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ftunbBmwD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外越冬。田间传播发病的初次浸染菌源,主要来自玉米秸秆上越冬病组织重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适宜于发病的温度为20~25℃,超过28℃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中国北方各地6~8月份气温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3个月的降雨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然而,凡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不论后期气候条件如何,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
防治方法: ①种植杭病品种。②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③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④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2、玉米圆斑病
症状:该病可浸染叶片、果穗、苞叶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绿到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为1~2毫米或3~10毫米。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苞叶上的病日夏养花网斑向内扩展可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轴,病部变黑陷,果穗变弯曲,重者粒和穗轴变黑,籽粒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成虫每二年的初次浸染源。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发病,在7~8月份低温高湿条件下很利于病害的流行扩展。若6月份气温较低,阴雨多,湿度大,玉米幼苗也能发病。田间相对湿度85%以上时,数天内就可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重复浸染。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注意排灌排涝,降低田间温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在玉米果穗冒尖期或80%果穗抽出时,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3、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灌浆期发病看。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10~15毫米3~4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7、8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玉米田传播,当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行,这期间若降雨日多、雨量多、温度大,小斑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①推广种植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发生为害。②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③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100~120倍液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玉米黄页病
有不少农民反映玉米叶片出现发黄现象。接到消息后,笔者随即联系洛阳市种子管理站和洛阳市植保站的专家前往实查看,发现出现问题的这些地方多为环境和气候所引起,类似现象今年在全省各地都有发生。
如果是种子质量问题引起。田间生长多表现为长势参差不齐,面积较大,也有个别出苗时叶片发黄或发红现象,长势较为缓慢。临近收获,不结棒或少结棒,小棒,棒子大小不一等等。当然,阴雨天气也能导致授粉不好引起不结棒或少结棒的现象。在上述这些地方,虽然也有出苗时发黄的现象,但随追施叶面肥加调节剂喷雾即又恢复正常。另一种发黄的情况是发病病叶为条状干枯,老叶新叶都有,在田间发病无规律、分布不均匀,很多紧邻的有正常的有不正常的,而且无需治疗大部分能恢ftunbBmwD复正常。由此判断不应为种子质量问题。
有不少农民反映玉米叶片出现发黄现象。接到消息后,笔者随即联系洛阳市种子管理站和洛阳市植保站的专家前往实查看,发现出现问题的这些地方多为环境和气候所引起,类似现象今年在全省各地都有发生。
如果是种子质量问题引起。田间生长多表现为长势参差不齐,面积较大,也有个别出苗时叶片发黄或发红现象,长势较为缓慢。临近收获,不结棒或少结棒,小棒,棒子大小不一等等。当然,阴雨天气也能导致授粉不好引起不结棒或少结棒的现象。在上述这些地方,虽然也有出苗时发黄的现象,但随追施叶面肥加调节剂喷雾即又恢复正常。另一种发黄的情况是发病病叶为条状干枯,老叶新叶都有,在田间发病无规律、分布不均匀,很多紧邻的有正常的有不正常的,而且无需治疗大部分能恢ftunbBmwD复正常。由此判断不应为种子质量问题。
某玉米地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玉米叶片发黄,玉米生长迟缓的现象,专家说这是由于玉米生长时缺少一种化肥
这种化肥是什么?朋友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我见到过的有以下几种玉米叶片发黄现象。
一、高温、高湿玉米生长受阻造成玉米叶片发黄。
二、地下有异物造成单拢玉米叶片发黄。
三、单颗玉米被害虫撕咬造成玉米发黄。
当今各种肥料杀虫剂都不缺,建议您咨询当地农资商解决。
一、高温、高湿玉米生长受阻造成玉米叶片发黄。
二、地下有异物造成单拢玉米叶片发黄。
三、单颗玉米被害虫撕咬造成玉米发黄。
当今各种肥料杀虫剂都不缺,建议您咨询当地农资商解决。
苗期发黄是缺少氮肥,影响生长。
玉米叶长了黄点是得了什么病
从图片上看,像玉米※锈病※:
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北方少发生。
主要侵染叶片、严重可侵染果穗、苞叶、雄花。
病原称玉米柄锈,担子菌亚门真菌。
发病原因:早熟品种,高温高湿、或连阴雨,偏施氮肥等。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腐熟农家肥;
3、发病初期,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等。
7一1o天喷一次,连续2一3次。
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北方少发生。
主要侵染叶片、严重可侵染果穗、苞叶、雄花。
病原称玉米柄锈,担子菌亚门真菌。
发病原因:早熟品种,高温高湿、或连阴雨,偏施氮肥等。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腐熟农家肥;
3、发病初期,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等。
7一1o天喷一次,连续2一3次。
正常
温度高,通气不良所致!
玉米黄页病
有不少农民反映玉米叶片出现发黄现象。接到消息后,笔者随即联系洛阳市种子管理站和洛阳市植保站的专家前往实查看,发现出现问题的这些地方多为环境和气候所引起,类似现象今年在全省各地都有发生。
如果是种子质量问题引起。田间生长多表现为长势参差不齐,面积较大,也有个别出苗时叶片发黄或发红现象,长势较为缓慢。临近收获,不结棒或少结棒,小棒,棒子大小不一等等。当然,阴雨天气也能导致授粉不好引起不结棒或少结棒的现象。在上述这些地方,虽然也有出苗时发黄的现象,但随追施叶面肥加调节剂喷雾即又恢复正常。另一种发黄的情况是发病病叶为条状干枯,老叶新叶都有,在田间发病无规律、分布不均匀,很多紧邻的有正常的有不正常的,而且无需治疗大部分能恢复正常。由此判断不应为种子质量问题。
有不少农民反映玉米叶片出现发黄现象。接到消息后,笔者随即联系洛阳市种子管理站和洛阳市植保站的专家前往实查看,发现出现问题的这些地方多为环境和气候所引起,类似现象今年在全省各地都有发生。
如果是种子质量问题引起。田间生长多表现为长势参差不齐,面积较大,也有个别出苗时叶片发黄或发红现象,长势较为缓慢。临近收获,不结棒或少结棒,小棒,棒子大小不一等等。当然,阴雨天气也能导致授粉不好引起不结棒或少结棒的现象。在上述这些地方,虽然也有出苗时发黄的现象,但随追施叶面肥加调节剂喷雾即又恢复正常。另一种发黄的情况是发病病叶为条状干枯,老叶新叶都有,在田间发病无规律、分布不均匀,很多紧邻的有正常的有不正常的,而且无需治疗大部分能恢复正常。由此判断不应为种子质量问题。
很可能是以下病症,仅供参考:
1、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
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www.rixia.cc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外越冬。田间传播发病的初次浸染菌源,主要来自玉米秸秆上越冬病组织重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适宜于发病的温度为20~25℃,超过28℃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中国北方各地6~8月份气温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3个月的降雨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然而,凡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不论后期气候条件如何,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
防治方法:
①种植杭病品种。②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③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④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2、玉米圆斑病
症状:该病可浸染叶片、果穗、苞叶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绿到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为1~2毫米或3~10毫米。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苞叶上的病斑向内扩展可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轴,病部变黑陷,果穗变弯曲,重者粒和穗轴变黑,籽粒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成虫每二年的初次浸染源。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发病,在7~8月份低温高湿条件下很利于病害的流行扩展。若6月份气温较低,阴雨多,湿度大,玉米幼苗也能发病。田间相对湿度85%以上时,数天内就可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重复浸染。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注意排灌排涝,降低田间温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在玉米果穗冒尖期或80%果穗抽出时,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3、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日夏养花网s)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灌浆期发病看。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10~15毫米3~4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7、8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玉米田传播,当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行,这期间若降雨日多、雨量多、温度大,小斑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①推广种植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发生为害。②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③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100~120倍液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1、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
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www.rixia.cc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外越冬。田间传播发病的初次浸染菌源,主要来自玉米秸秆上越冬病组织重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适宜于发病的温度为20~25℃,超过28℃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中国北方各地6~8月份气温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3个月的降雨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然而,凡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不论后期气候条件如何,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
防治方法:
①种植杭病品种。②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③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④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2、玉米圆斑病
症状:该病可浸染叶片、果穗、苞叶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绿到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为1~2毫米或3~10毫米。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苞叶上的病斑向内扩展可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轴,病部变黑陷,果穗变弯曲,重者粒和穗轴变黑,籽粒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成虫每二年的初次浸染源。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发病,在7~8月份低温高湿条件下很利于病害的流行扩展。若6月份气温较低,阴雨多,湿度大,玉米幼苗也能发病。田间相对湿度85%以上时,数天内就可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重复浸染。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注意排灌排涝,降低田间温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在玉米果穗冒尖期或80%果穗抽出时,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3、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日夏养花网s)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灌浆期发病看。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10~15毫米3~4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7、8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玉米田传播,当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行,这期间若降雨日多、雨量多、温度大,小斑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①推广种植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发生为害。②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③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100~120倍液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家里种的玉米叶子出现发黄现象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04418.html
上一篇:怎么去除装修后房子里的有害物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