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五年级下册科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后代吗教案

2021-01-24 23:40:58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41

小学科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学课件

教材分析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涉及的就是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不用种子植物也能繁殖,帮助学生了解营养繁殖的类型;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选一种培植方式对植物进行营养繁殖。
笔者以前听过一位教师的教学,他把重点放在第一部分,注重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营养繁殖,通过观察等手段了解营繁殖的几种类型。种植部分只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重在让学生经历一次活动,这个互动给人感觉仅是活跃气氛,制造“探究”的表象。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没有多少动脑的机会,探究不足。
其实这节课是很有探究空间的。笔者经过思考对本课进行了重新设计:不把第一部分作为重点,因为第一部分的教学只是为了产生一个问题,一个可供研究性实验的问题。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二部分的种植活动上,即让他们带着前面的问题,有充足的时间去种植。当然这里的种植不是简单的种植,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去种植。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制定方案解决问kzitxpXbw题,让学生经历一次动脑、动手、再动脑的完整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片段一:教学引入  
师: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生:种下瓜就得到瓜,种下的是豆以后就长出豆来。
师:种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
生:种的是瓜和豆的种子,得到的是它们的后代。
师:那么瓜和豆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呢?
生:它们用的是种子。
师:又有这样一个说法叫“无心插日夏养花网柳柳成www.rixia.cc荫”,你对这句话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把柳http://www.rixia.cc树的枝条插在土里,以后就会长成高大的柳树来。
师:那柳树又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呢?
生:通过枝条。
师:再看这里还有个词语“雨后春笋”,笋子是谁的后代,它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又是通过什么繁殖的?
生:笋子是通过地下茎繁殖的。
师:再看“落叶生根”,落叶生根既是一种植物的名字,也说明了它的繁殖方式,它是用什么繁殖的呢?
生:通过它的名字就能知道它是用叶子繁殖后代的。
师:通过这些俗语和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植物有的是用种子繁殖,有的不是用种子繁殖。)
意图:好的引入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引入的形式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引入要具有实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本课的引入设计简单但却很新颖,效果也很好。通过几个俗语和词语,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导入,让学生通过比较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是植物,繁殖方式却各有不同呢?简单的几个词语将学生的思绪牢牢地锁定在“繁殖”一词上,为后续的研究酝酿了“情绪”。同时,常用的俗语的使用也让学生感觉到:原来生活处处有科学。
片段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
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不是用种子繁殖的?它们又是用哪些部分繁殖的呢?你见过人家种花或栽种其他植物的经过吗?
生:我见过我爸爸种菊花。
师:他是怎么栽种的?
生:我看见他剪下菊花的一个枝条插在土里,浇点水水就行了。
生:我和我妈妈种过马铃薯,我妈妈是切成马铃薯块种的。
生:……
师:不用种子繁殖的植物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些。
(出示课件:落叶生根、宝石兰、玉树、马铃薯、生姜、水仙花、胡萝卜、红薯、吊兰、月季。教师简单分析它们是用哪部分繁殖的,并板书根、茎、叶等。)
师: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是汲取营养、输送营养甚至是制造营养的,它们植物的营养器官,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科学上叫作营养繁殖。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其中的一些植物,它们都是利用营养繁殖方式培育出来的,我想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它们,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发实物:发芽的马铃薯、宝石花、长根的胡萝卜、扦插的月季。请学生观察,汇报发现。)
生:老师,我发现马铃薯的身上长了很多的小眼。
师:小眼里长了什么?
生:长了小芽。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小芽会长成什么呢?
生:可能会长出藤来吧,也有可能长成马铃薯。
师:也就是说,这个芽和马铃薯的繁殖有着密切的联系。没芽的地方会长成什么呢?
生:(有些犹豫)可能也会长出马铃薯吧。
师:这个问题可值得下面研究啊。关于月季花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我把月季花拔了出来,我发现月季花的根部有很小的芽了。
师:对啊,这个月季老师当初可是用一根枝条插进土里的,现在可以看出,枝条也长出根了,这些小根以后会怎么发展呢?
生:我想它以后会茁壮成长成一棵大月季花的。
(学生继续讨论其他植物的发现。)
意图:观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这里老师让学生去观察用根、茎、叶进行繁殖的几种植物,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马铃薯有眼,眼里有芽,教师立即抛出问题,这“芽”以后会怎样成长?其实这里就是在暗示学生这里的“芽”是和繁殖有密切联系的,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到“芽”上。同时,教师又追问:马铃薯没芽的地方会长成什么呢?这样的问题直接刺激了学生探究的神经,学生的大脑已经开始思考,探究的问题也已初步形成,为下面的动手探究做好了热身。
师:植物用营养繁殖常常具有很多的好处,最明显的就是加速植物的繁殖速度。你想想,用一粒小小的种子慢慢的生长繁殖,怎么能有直接用长了芽的一大块茎繁殖来的快呢?同时,营养繁殖还可以更好地保留母体优良的基因,不像种子繁殖常常会产生变异,营养繁殖还可以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片段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师:既然营养繁殖有这么多优点,大家有没有兴趣用营养繁殖的方式亲手培育出一株新的生命来呢?
生:想。
师:大家就在发的材料里选择一种吧。不过我要先听听你们打算怎么种。
生:马铃薯切成块种。
生:宝石花用叶子种。
生:月季用枝条插。
师:你们说的很好,不过我认为就这样种有什么意思!这是科学课,你们能不能在种的时候开展一项感兴趣的研究呢?请你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自己准备研究的问题。)
生:我们想把马铃薯切成块,有的块里有芽,有的块里没芽,分别去种,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要这样去种的呢?
生:我们就是想知道,没芽的马铃薯块能不能长出马铃薯来。
生:我们小组打算种月季,我们想剪两根枝条,一根上有叶子,一根上没有叶子,都插到土里,看看它们长的有没有区别。
师:你们认为会有什么区别呢?
生:没叶子的活不了吧。
师:这么确定了还用的着研究吗?
生:那也不一定啊,说不定会长出叶子来呢。
(学生汇报其他的想法。略。)
师:既然我们想做对比实验,那我们该注意些什么?请你们制定一个详细的研究方案。
(学生讨论)
生:浇水要一样多。
生:要施肥一样。
生:要一样管理。
……
师:你们说的真好。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栽种对象,其他的栽种条件就不能变了,老师提供给你们一个已经装好土的花盆,请你们用同样的方法栽种吧。
(学生动手栽种,教师巡视帮助。)
意图:学生终于动手了,但在动手之前动足了脑。科学课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探究,在探究中培养科学意识,锻炼研究技能。所以,这里当学生说出该怎么样种植植物时,教师激将学生:这样种没有什么意思!
这是科学课。对,科学课上怎么做这么简单的事呢?学生的欲望激发了,加之前面做好的一系列的铺垫,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活动”——带着研究的活动。但教师也没有急于让学生动手,而是强调了对比实验的注意点,等学生做好准备后再动手。这时的动手已是“水到渠成”,其实真正动手的时间并不需要太多,当什么都想好了,动起手来就很快了。
师:大家都栽种好了,那后面是不是放在一边不管了呢?
生:不,我们会不断观察的。
师:怎么观察?什么时间观察?用什么观察?想得到什么?
生:我们每天都观察,我们会记录,看看它们长的有什么区别。
生:我们会用尺子去量的,会记下数据。
生:我们还会写观察日记。
师:同学们,种植物并不难,难就难在管理,我想你们得制定一个很详细的管理计划,比如浇水怎么浇?什么时间浇?谁去浇?浇什么样的水?浇多少?这些都要有严格的计划。www.rixia.cc而且这样的管理不是一天两天,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出成果的,希望大家一定要有坚持、严谨、细心、不怕苦的研究精神,最后一定能研究出理想的成果的。
(学生讨论管理计划)
意图:科学探究活动不应受到课堂40分钟的限制,它需要有完整、充裕的探究时间。这里,课堂上只是提供一个研究的思路,教给研究的方法,学生重点是讨论设计研究的方案,真正的研究则放在课后。所以,这里的设计重点强调了后期的研究该如何去做,方便让学生真正地去搞研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做热热闹闹的假研究。
教学反思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一课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种植的过程,但这里的种植不是简单的种植。农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种植的经验,如果要把这节课上成一节纯粹的种植技巧指导课就失去了“科学课”的探究意义。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所以本课的设计强调的是“动手动脑学科学”。
动手之前要动脑。课的前部分,学生在动手之前足足花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进行动脑“热身”。先是从俗语中发现植物不用种子也是能繁殖的,让学生关注到植物繁殖的多样性。接着让学生观察植物,从观察中又发现了问题。要种植的时候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着研究去种植。学生这时必须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在动手之前老师刻意安排了很多的动脑活动,只有先动好脑了才能去动手。所以,本课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对自己要如何动手,为什么要动手都已心中有数,真正动起手来就得心应手了。
动手之后更要动脑。我们现在很多的科学课,课堂上是一套,课后又是一套,这与学生繁重的语数外作业任务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因此就荒废了科学课的后续研究,减掉了科学课应有的实践作业。其实,科学课的后续研究并不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安排的好还能起到共同促进的作用,关键是要能合理的安排。因此,本课在学生种植好后,教师还反复强调后面的管理,提出了一长串的问题:浇水怎么浇?什么时间浇?谁去浇?浇什么样的水?浇多少?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事前为学生后续研究做的安排很充分,考虑的很周到,学生真正研究起来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避免了研究的事倍功半。
这样,学生经历了一次种植的过程,也经历了动脑、动手、再动脑的研究过程,研究的意识在脑中生成,探究的技巧得到了培养。学生日后脑中还有闪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念头,但他们都会用在科学课上学到的方法自己设计、自己研究、去寻求科学的真理,从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后代吗 教案

《不用根也能繁殖吗》教学案

教材分析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涉及的就是植物的营养繁殖,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63561主要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不用种子植物也能繁殖,帮助学生了解营养繁殖的类型;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选一种培植方式对植物进行营养繁殖。 笔者以前听过一位教师的教学,他把重点放在第一部分,注重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营养繁殖,通过观察等手段了解营繁殖的几种类型。种植部分只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重在让学生经历一次活动,这个互动给人感觉仅是活跃气氛,制造“探究”的表象。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没有多少动脑的机会,探究不足。 其实这节课是很有探究空间的。笔者经过思考对本课进行了重新设计:不把第一部分作为重点,因为第一部分的教学只是为了产生一个问题,一个可供研究性实验的问题。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二部分的种植活动上,即让他们带着前面的问题,有充足的时间去种植。当然这里的种植不是简单的种植,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去种植。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制定方案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次动脑、动手、再动脑的完整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片段一:教学引入   师: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生:种下瓜就得到瓜,种下的是豆以后就长出豆来。 师:种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 生:种的是瓜和豆的种子,得到的是它们的后代。 师:那么瓜和豆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呢? 生:它们用的是种子。 师:又有这样一个说法叫“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对这句话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把柳树的枝条插在土里,以后就会长成高大的柳树来。 师:那柳树又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呢? 生:通过枝条。 师:再看这里还有个词语“雨后春笋”,笋子是谁的后代,它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又是通过什么繁殖的? 生:笋子是通过地下茎繁殖的。 师:再看“落叶生根”,落叶生根既是一种植物的名字,也说明了它的繁殖方式,它是用什么繁殖的呢? 生:通过它的名字就能知道它是用叶子繁殖后代的。 师:通过这些俗语和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植物有的是用种子繁殖,有的不是用种子繁殖。) 意图:好的引入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引入的形式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引入要具有实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本课的引入设计简单但却很新颖,效果也很好。通过几个俗语和词语,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导入,让学生通过比较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是植物,繁殖方式却各有不同呢?简单的几个词语将学生的思绪牢牢地锁定在“繁殖”一词上,为后续的研究酝酿了“情绪”。同时,常用的俗语的使用也让学生感觉到:原来生活处处有科学。 片段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 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不是用种子繁殖的?它们又是用哪些部分繁殖的呢?你见过人家种花或栽种其他植物的经过吗? 生:我见过我爸爸种菊花。 师:他是怎么栽种的? 生:我看见他剪下菊花的一个枝条插在土里,浇点水水就行了。 生:我和我妈妈种过马铃薯,我妈妈是切成马铃薯块种的。 生:…… 师:不用种子繁殖的植物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些。 (出示课件:落叶生根、宝石兰、玉树、马铃薯、生姜、水仙花、胡萝卜、红薯、吊兰、月季。教师简单分析它们是用哪部分繁殖的,并板书根、茎、叶等。) 师: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是汲取营养、输送营养甚至是制造营养的,它们植物的营养器官,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科学上叫作营养繁殖。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其中的一些植物,它们都是利用营养繁殖方式培育出来的,我想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它们,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发实物:发芽的马铃薯、宝石花、长根的胡萝卜、扦插的月季。请学生观察,汇报发现。) 生:老师,我发现马铃薯的身上长了很多的小眼。 师:小眼里长了什么? 生:长了小芽。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小芽会长成什么呢? 生:可能会长出藤来吧,也有可能长成马铃薯。 师:也就是说,这个芽和马铃薯的繁殖有着密切的联系。没芽的地方会长成什么呢? 生:(有些犹豫)可能也会长出马铃薯吧。 师:这个问题可值得下面研究啊。关于月季花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我把月季花拔了出来,我发现月季花的根部有很小的芽了。 师:对啊,这个月季老师当初可是用一根枝条插进土里的,现在可以看出,枝条也长出根了,这些小根以后会怎么发展呢? 生:我想它以后会茁壮成长成一棵大月季花的。 (学生继续讨论其他植物的发现。) 意图:观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这里老师让学生去观察用根、茎、叶进行繁殖的几种植物,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马铃薯有眼,眼里有芽,教师立即抛出问题,这“芽”以后会怎样成长?其实这里就是在暗示学生这里的“芽”是和繁殖有密切联系的,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到“芽”上。同时,教师又追问:马铃薯没芽的地方会长成什么呢?这样的问题直接刺激了学生探究的神经,学生的大脑已经开始思考,探究的问题也已初步形成,为下面的动手探究做好了热身。 师:植物用营养繁殖常常具有很多的好处,最明显的就是加速植物的繁殖速度。你想想,用一粒小小的种子慢慢的生长繁殖,怎么能有直接用长了芽的一大块茎繁殖来的快呢?同时,营养繁殖还可以更好地保留母体优良的基因,不像种子繁殖常常会产生变异,营养繁殖还可以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片段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师:既然营养繁殖有这么多优点,大家有没有兴趣用营养繁殖的方式亲手培育出一株新的生命来呢? 生:想。 师:大家就在发的材料里选择一种吧。不过我要先听听你们打算怎么种。 生:马铃薯切成块种。 生:宝石花用叶子种。 生:月季用枝条插。 师:你们说的很好,不过我认为就这样种有什么意思!这是科学课,你们能不能在种的时候开展一项感兴趣的研究呢?请你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自己准备研究的问题。) 生:我们想把马铃薯切成块,有的块里有芽,有的块里没芽,分别去种,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要这样去种的呢? 生:我们就是想知道,没芽的马铃薯块能不能长出马铃薯来。 生:我们小组打算种月季,我们想剪两根枝条,一根上有叶子,一根上没有叶子,都插到土里,看看它们长的有没有区别。 师:你们认为会有什么区别呢? 生:没叶子的活不了吧。 师:这么确定了还用的着研究吗? 生:那也不一定啊,说不定会长出叶子来呢。 (学生汇报其他的想法。略。) 师:既然我们想做对比实验,那我们该注意些什么?请你们制定一个详细的研究方案。 (学生讨论) 生:浇水要一样多。 生:要施肥一样。 生:要一样管理。 …… 师:你们说的真好。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栽种对象,其他的栽种条件就不能变了,老师提供给你们一个已经装好土的花盆,请你们用同样的方法栽种吧。 (学生动手栽种,教师巡视帮助。) 意图:学生终于动手了,但在动手之前动足了脑。科学课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探究,在探究中培养科学意识,锻炼研究技能。所以,这里当学生说出该怎么样种植植物时,教师激将学生:这样种没有什么意思! 这是科学课。对,科学课上怎么做这么简单的事呢?学生的欲望激发了,加之前面做好的一系列的铺垫,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活动”——带着研究的活动。但教师也没有急于让学生动手,而是强调了对比实验的注意点,等学生做好准备后再动手。这时的动手已是“水到渠成”,其实真正动手的时间并不需要太多,当什么都想好了,动起手来就很快了。 师:大家都栽种好了,那后面是不是放在一边不管了呢? 生:不,我们会不断观察的。 师:怎么观察?什么时间观察?用什么观察?想得到什么? 生:我们每天都观察,我们会记录,看看它们长的有什么区别。 生:我们会用尺子去量的,会记下数据。 生:我们还会写观察日记。 师:同学们,种植物并不难,难就难在管理,我想你们得制定一个很详细的管理计划,比如浇水怎么浇?什么时间浇?谁去浇?浇什么样的水?浇多少?这些都要有严格的计划。而且这样的管理不是一天两天,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出成果的,希望大家一定要有坚持、严谨、细心、不怕苦的研究精神,最后一定能研究出理想的成果的。 (学生讨论管理计划) 意图:科学探究活动不应受到课堂40分钟的限制,它需要有完整、充裕的探究时间。这里,课堂上只是提供一个研究的思路,教给研究的方法,学生重点是讨论设计研究的方案,真正的研究则放在课后。所以,这里的设计重点强调了后期的研究该如何去做,方便让学生真正地去搞研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做热热闹闹的假研究。 教学反思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一课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种植的过程,但这里的种植不是简单的种植。农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种植的经验,如果要把这节课上成一节纯粹的种植技巧指导课就失去了“科学课”的探究意义。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所以本课的设计强调的是“动手动脑学科学”。 动手之前要动脑。课的前部分,学生在动手之前足足花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进行动脑“热身”。先是从俗语中发现植物不用种子也是能繁殖的,让学生关注到植物繁殖的多样性。接着让学生观察植物,从观察中又发现了问题。要种植的时候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着研究去种植。学生这时必须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在动手之前老师刻意安排了很多的动脑活动,只有先动好脑了才能去动手。所以,本课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对自己要如何动手,为什么要动手都已心中有数,真正动起手来就得心应手了。 动手之后更要动脑。我们现在很多的科学课,课堂上是一套,课后又是一套,这与学生繁重的语数外作业任务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因此就荒废了科学课的后续研究,减掉了科学课应有的实践作业。其实,科学课的后续研究并不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安排的好还能起到共同促进的作用,关键是要能合理的安排。因此,本课在学生种植好后,教师还反复强调后面的管理,提出了一长串的问题:浇水怎么浇?什么时间浇?谁去浇?浇什么样的水?浇多少?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事前为学生后续研究做的安排很充分,考虑的很周到,学生真正研究起来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避免了研究的事倍功半。 这样,学生经历了一次种植的过程,也经历了动脑、动手、再动脑的研究过程,研究的意识在脑中生成,探究的技巧得到了培养。学生日后脑中还有闪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念头,但他们都会用在科学课上学到的方法自己设计、自己研究、去寻求科学的真理,从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
认识植物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7386537的营养繁殖最好可以安排一个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到园艺场实地参观考察,在园艺场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条件许可的话,教师不妨多考虑考虑如何组织学生去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园艺场的物质条件和技术资源。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一定很好。而且在后续的栽培植物方面也可以省却不少准备材料的烦恼,获得不少技术方面的指点,大大提高学生研究的兴趣呢!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案,大多数学校的科学教师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这里的材料准备、教学方案也是按照我们的“常态”来设计的。
一、导入。
1、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板书课题)
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板书: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7、师生共同探讨。
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
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有信心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
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后代吗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88139.html

上一篇:谁知道从葡萄树上截下来的葡萄枝几月份插枝可以活?

下一篇:这个闺蜜婚礼,我去还是不去?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