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文学典型与意境、意象的异同
文学意境有哪些特征,请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谢谢!!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求解性。
1、哲理性是至境意象的本质特征。
如波德莱尔的《天鹅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3665》。诗人虽然写的是天鹅,但我们想到的是人类的处境。波德莱尔对人类命运的诗意沉思浓缩到了天鹅这一形象上,使之成为表意之象。
2、象征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
如里尔克的《豹》。表面看来,描写了关在笼子中豹子的客观形象,诗人通过豹子这一形象隐喻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3、荒诞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
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描写两个流浪汉在无望着等待戈多。
4、求解性是文学象征的审美特征。
如北岛的诗歌《迷途》。
扩展资料
象概念,广泛应用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主要有四种含义:
(一)心理意象,即从心理意义上的意象,国内心理界一般把它译为“表象”,是指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心理意象是文学创作赖以展开的基础,这个意象是有价值的,但它不是文学形象,更RSRpap不是文学的至境形象。
(二)内心形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在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或内心形象
(三)泛化形象,是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简称“形象”
(四)观念意象及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多义性等特点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意象
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意境论的形成(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独创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http://www.rixia.cc16f31333337623437的一个概念,其源头可上溯至《庄子》;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首先用境的概念评论嵇康和阮籍的诗;盛唐之后,意境论开始全面形成;最终,王国维总其成,他的《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意境的界说(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艺术特征】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
情景交融有三种类型,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
实境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又是伴随着这种具象联想而产生的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即“不尽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
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表诚挚之情,其二是状飞动之趣,其三是传万物之灵趣。
晚唐司空图创立了“韵味”说,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又有韵、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
例子: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境外有境,虽有而又飘渺难寻的。这样的意境如雾里看花,更能让人回味,引发人的无限审美想象空间。这就是“韵味无穷”。
(一)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比专如毛泽属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就是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创造意境的典范。词的上阕记今游重在写景,景中有情;下阕记往事重在抒情,情中见景。
(二)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如《陌上桑》,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又如《琵琶行》,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感情。“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这与中国绘画中的渲染烘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境外有境,虽有而又飘渺难寻的。这样的意境如雾里看花,更能让人回味,引发人的无限审美想象空间。
另外,文库里也有相应的一些,如果感兴趣你可以去看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版》说:“古今之成权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根据作者或者读者的领悟的层次,意境的层次也就相应体现出来。
当然,这是形象的说法。
举例的话,要是以自己阅读或创作中的感悟过程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何为意象?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
如“月亮”是一种客观事物,但诗人把它写进诗词,用以表示皎洁、清冷、团聚、离散等情调,它就含有了诗人的情感意趣,就成为意象了。又如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阑干代表思念、寂寞和离愁等。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个意象:“空山”、“明月”、“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莲叶”、“渔舟”……这些自然物象被诗人摄入大脑,加入自己的主观之情,就构成了生动的意象,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现诗人自愿隐入山林,过隐居生活的惬意心情。
在诗词中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诗篇中常常可以构成不同的意象。如“柳”:朱淑真《送春》中“楼外垂柳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柳”是抒写春光易失的意象;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是哀婉凄切,恋恋不舍的别离意象;白居易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柳”是窈窕多姿的美女意象。可见意象是客观事物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是作者的艺术创造。
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如《天净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十个意象来表现凄凉萧瑟的秋天,营造出游子凄凉孤寂、悲秋思乡的意境。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因而读诗要用形象思维,把握一个个意象,使语言文字转化成可见可感的生活意境。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善于捕捉形象,领略意境,让诗中描绘的声、光、色、态,像电影画面一样在头脑中显现出来。当我们读到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图景:诗人告别好友之后,不忍遽然归去,却呆呆地伫立江边,看友人扬帆远去了,于是再登楼远眺,只见长江如带,一泄千里,友人之帆顺流而下,越去越远,渐渐消逝在蔚蓝色的天幕下,只见长江滚滚东流。通过这幅意味深长的图景,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孟浩然有多么深厚真挚的友情。其实,诗人看到的又何止是江水?这又何尝不是诗人对孟浩然的滚滚不尽的友情呢?
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词的艺术境界,意象构成了意境。要正确地把握这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比如“枯藤老树昏鸦”,意象分别是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意象共同组成了冷落暗淡、凄冷幽清的意境。
文学意向和文学意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考核册里的,帮个忙,谢谢!1)理论范围不同,意境是中国独创,意象中西皆有。
2)对象范围不同:意境多强调整体,意象多强调局部,有时可以说意境是由几个意象构成的。意境>意象。
3)理论渊源不同,这是最大的。意境来自“佛”,意象来自“道”。
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意境主要满足人类抒发感情、慰藉心灵的审美需要;
意象主要满足人类思考生活,思考人生的审美需要
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文学意境具有哪些审美,希望回答的具体些,详细些文学意境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比如毛泽东的词《沁园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6565春 长沙》,就是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创造意境的典范。词的上阕记今游重在写景,景中有情;下阕记往事重在抒情,情中见景。
2、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如《陌上桑》,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
又如《琵琶行》,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感情。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这与中国绘画中的渲染烘托有异曲同工之妙。
3、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译文: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境外有境,虽有而又飘渺难寻的。这样的意境如雾里看花,更能让人回味,引发人的无限审美想象空间。
扩展资料
结构特征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较实的因素,称为 “实境 ”。
一部分是 “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分,称为 “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 “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意境的本质特征是 “生命律动 ”,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在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中,是把宇宙境界与艺术意境视为浑然一体的同构关系。由于宇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形式,诗人对宇宙境界的体验就是一种生命律动的体验,而意境恰恰就是这种生命律动的表现。
人心虽小,但可以装得下整个宇宙。诗人之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他可以映射宇宙的诗心、宇宙的灵气。因此我们说,艺术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有三个特点:
(1)表真挚之情;
(2)状飞动之趣;
(3)传万物之灵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意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境
(二)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希望帮助到了你!
(一)本质特征:哲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7373537理性
顾城《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 你看我时很远 / 你看云时很近
(二)表现特征:象征性
金字塔的象征
余光中《夸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泽与长河 /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何不回身挥仗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去
(三)形象特征:荒诞性
形象的荒诞:
刑天;孙悟空;丙崽;
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骑士》
情理的荒诞:
安直房子《小狐狸的窗户》
尤奈斯库《犀牛》
贝克特《等待戈多》
(四)思维特征:抽象思维的参与
意象的创作过程是从抽象到具象的。
抽象思维严格引导了客观对应形象的设计
— 格里高利为什么变成“甲虫”而不是毛毛虫?
— 杜丽娘的故事为何发生在“牡丹亭”而不是玫瑰园?
(五)鉴赏特征:求解性和多义性
意象鉴赏是从具象还原到抽象的审美求解过程,需不断思考和追问:what?Why?
马拉美:诗应当永远是一个谜
好的意象,总有无数个谜底使人难以解答。
加缪:一个象征实际说出的东西,总要比他日夏养花网有意表达的东西要多。
李商隐《锦瑟》
陈凯歌《百花深处》
审美象征意象
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
以象征性和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
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
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请采纳,谢谢!!!
2.有无相生
3.言有尽而意无穷
4.辩证的哲理智慧
文章标签:
上一篇:负荆请罪,凿壁偷光,纸上谈兵,完璧归赵,闻鸡起舞,乐不思蜀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下一篇:砂糖吉叶子发黄都掉了还能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