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作为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陈焕镛有哪些突出的贡献

2020-12-14 09:44:24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62

我要写一篇300字左右,有关园林的论文,有范文吗?

1植物学方面

在19个世纪对我国植物作过比较多研究工作的是俄、英、法三国。俄国对我国植物的研究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主要在与其接壤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他们在1804年就编出了西伯利亚地区的植物志。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编写了《阿尔泰植物志》(Flora Altaica 1829-1834)。在我国的北京和内蒙的一些地方收http://www.rixia.cc集过植物标本的宾奇(A.Bunge),则对北京及周围地区的植物作过一些研讨。当然,对我国植物研究得更多的沙俄植物学家是马克西姆维兹(C.Maximowicz)。他是上个世纪西方研究我国植物的数个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也是曾亲自到我国采集过生物标本日夏养花网的少数几个著名的植物学家之一。

马克西姆维兹是彼得堡植物园的首席植物学家,俄帝国科学院院士和植物博物馆主任。在我国的东北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作了长期而广泛的植物学采集。此外,对那周边的日本和朝鲜的植物也作过很多的采集。对我国东北和朝鲜日本的植物颇为熟悉。不仅如此,许多俄国考察队和东正教使团人员采回的植物标本也tiaMlKJG是经他鉴定发表的。著名的如普热泽瓦尔斯基(N.M.Przewalski)、普塔宁(G.N.Potanin)、皮尔塞卿斯基(P.J.Piasetski)等人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广大地区采得的植物标本大多由他整理发表。由于他还颇有见地地与英、法等西欧大的植物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标本交换关系,所以英、法等国的采集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收集的标本也有不少由他定名发表。

马克西姆维兹前后用近四十年的时间研究我国的植物,在此基础上撰写和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包括《阿穆尔 [4] 植物志初编》(Primitiae Florae Amurensis 1859),书中共记述985种植物,包括57种苔藓。其中有新属4个,新种112个。书末还附有“北京植物索引”和“蒙古植物索引”。完成这项工作后,他曾试图全面记述东亚各国植物,后来意识到这非他力所能及,转而描述新种和订正原来记述过的属种。

从1866至1876年,他发表了20篇专文,按属别描述日本和我国东北的植物。尔后又于1876至1888年,同样按属排列发表了8个分册的《亚洲植物新种汇要》(Diagnoses Plantarnm Novarum Asiaticarum) [5] 。他曾研究普热泽瓦尔斯基数次率人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收集的大量植物标本,发现新种300多个,新属9个。1889年,他着手系统整理普热泽瓦尔斯基在我国采的植物,但只完成两个分册,分别为《唐古特 [6] 植物》(Flora Tangutica 1889)第一卷第一分册(具花托花和盘花植物 [7] ),及《蒙古及其邻近的中国突厥斯坦 [8] 部分地区植物名录》(Enumeratio Plantarum Hucusque in Mongolia nec non Adjacente Parte Turkestaniae Sinensis lectarum 1889)第一卷第一分册。《唐古特植物》共描述植物203种,其中有30个种是首次描述。连同以前在科学院期刊发表过的,总计有两个新属60个新种。绝大部分植物附有插图。《蒙古及其邻近的中国突厥斯坦部分地区植物名录》第一分册记植物330种,其中记有蒺藜科的一个新属和22个新种。同年,他还出版《普塔宁和皮埃塞泽钦所采的中国植物》(Plantae Chinenses Potanianae et Piasezkianae 1889 )的第一分册(从毛茛科到马桑科)。

马克西姆维兹先后记述我国植物数千种,其中有新种数百个。还描述新属十多个。很明显,他对我国东北数省、内蒙、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山西等与俄国毗邻地区植物的区系作了广泛的研究工作。

与马克西姆维兹同时,还有不少俄国植物学家研究过我国植物。曾任彼得堡植物园园长的雷格尔(E.Regel)是一位很有造诣的植物学家,1835年即出版过《俄国植物志》。他和贺德(Fr.v.Herder)分别研究了雷德(G.Radde)在我国东北采的植物,前者研究离瓣花双子叶植物(从毛茛科到石竹科),后者研究合瓣花植物、无花被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并于1864—1892年以《雷德所采植物》(Plantae Raddeanae)的名称发表。

当然,在马克西姆维兹之后以研究我国植物著名的俄国人最早的要数柯马洛夫(V.L.Komarov),这位植物分类学家于19世纪末曾在我国东北和朝鲜采集,得标本6000余号。此后,他分别于1901—1902,1903—1904,1905—1907刊行了他编写的三册《满州植物志》(Flora Manchuriae)。他还研究了不少带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植物属种。另外,巴里宾(J.W.Palibin)等其他一些俄国植物学家也曾对我国的植物有过不少研究。

英国人对我国植物的研究与该国在其他殖民地的做法有相同之处,即很注意做类似普查性质的工作。早期英国的著名植物学家如胡克(W.J.Hooker),班克斯(J.Banks),林德赖(J.Lindley)乃至在华为领事官的汉斯(H.F.Hance)都曾对中国的植物作了大量的研究,论文见于有关的植物学期刊中。

胡克研究过许多我国的蕨类植物。后来,另一英国蕨类植物学家贝克尔(J.G.Baker)家也研究过大量的中国蕨类植物,他完成了胡克的《蕨类纲要》(Synopsis filicum)并添了许多新种。1873年,《蕨类纲要》出第二版时,贝克又把不少新种作为附录加上。此人对我国的百合科植物也有过研究。林德赖对我国的兰花作过不少研究。JD胡克(J.D.Hooker)在喜马拉雅山的一些地方考察过,发表过那里的一些杜鹃,有些还经他引进英国。他还与当时英属印度加尔格达植物园的主任桑姆生(T.Thomson)合著了《印度植物志》(Flora Indica)。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数位英国植物学家都很熟悉中国的园林花卉和经济植物。其原因很显而易见,就来自英国的四位最著名的植物采集者福群(R.Fortune)和韩尔礼(A.Henry)、威尔逊(E.H.Wilson)和福雷斯特(G.Forrest)而言,他们分别是园林协会,东印度公司,英国把持的中国海关和一些著名花卉种苗公司的雇员,与商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的1861年,英国植物学家边沁(G.Bentham)即出版了《香港植物志》(Flora Hongkongensis )。书中共记述香港植物1065种。在那以后的19世纪下半叶,研究中国植物最著名的英国植物学家是丘园的赫姆斯莱(W.B.Hemsly)。众所周知,丘园是世界上研究植物学的中心,而赫姆斯莱与俄国的马克西姆维兹类似,也曾一生致力于中国植物的研究。是上个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初研究我国植物最引人注目的学者之一。

赫姆斯莱1860年就曾在丘园工作,最初是作为边沁的助手。后来曾因健康等原因离开丘园,但在1883年又重新回到丘园工作。1884年,英国皇家学会决定,从它的政府科学拨款中拿一笔钱编写已知中国植物的目录,他参加了这项工作。后来热心了解中国植物的美国商人福勃士(F.B.Forbes)也积极投身此项工作。于是,他们一起合作发表了《中国植物名录》(Indix Florae Sinensis 1886--1905)。这套著作的植物包括朝鲜、琉球所产,内容述及分布和同物异名的辨别等等。1896年,他研究了西藏的植物区系,发表“西藏植物”(The Flora of Tibet),这项研究被我国植物学家视为这一地区的先驱工作。他还与他人合作撰写了“西藏或亚洲高原植物”(The flora of Tibet or high Asia 1902)等。当然这只是他比较著名的一些研究工作。他的工作远不止于此,上个世纪下半叶和本世纪初许多英国人采集的植物主要由他进行鉴定发表的。他发表有关中国植物的描述文章数以百计。

从1909年至1956年,在我国西南高地、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及喜马拉雅山区作了长达近五十年地学和植物学考察和收集的瓦德,对该地区的植物分布及具体区域种类的多寡可谓见多识广。他一生写过不少关于我国西南地区植物学区系和植被方面的文章。包括《绿绒蒿的故乡》(Land of Blue Poppy)、“中国喜马拉雅的植物”(The Sino-Himalayan flora 1927)、“西藏的森林”(The forests of Tibet 1935)、“西藏的地理学和植物学概论”(A sketch of the geography and botany of Tibet, being materials for a flora of the country 1935)等等,对那里的植物区系特点,及地理环境对植物区系的影响等做了很有价值的探讨,提出了“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等有见地的概念 [9] 。

本世纪前期,支持福雷斯特来华采集的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负责人鲍尔佛(B.Balfour),也是一位与我国植物研究有密切关系的学者。他是爱丁堡大学植物学教授,曾研究和定名了大量由福雷斯特自中国西南滇川等日夏养花网地引进的植物花卉和标本。其中包括首次引入爱丁堡植物园的大量报春和杜鹃花属植物。1922年,鲍尔佛死后,继任该园园长和爱丁堡大学植物学教授的斯密思(W.W.Smith)继续与福雷斯特合作,也研究了大量后者在华采集的植物,有关成果大多发表在爱丁堡植物园的期刊中。他熟谐我国喜马拉雅山一带的植物,也是报春花和杜鹃花属植物的专家。由于福雷斯特来华采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集杜鹃花。他们合作的结果之一是使爱丁堡成为研究我国杜鹃花属植物的中心。

法国近代地理学发达较早,在17世纪中期,法国人就在北美的考察方面有出色的业绩;此外在18世纪中叶以前法国一直拥有北美加拿大等大片的殖民地。因此一些法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两地间生物的重要关系。如传教士杜德美和在我国海关任职的福威勒等。他们可能是最早注意东亚和北美生物区系间联系的人。鸦片战争后,法国人研究中国的植物以邻近法属殖民地越南、老挝等国的西南地区出色,这与他们的传教士在这一带的活动活跃密不可分。法国植物学家研究中国植物有较长的历史和出色的成就。

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巴黎自然博物馆所属植物园栽种了大量由法国传教士送回的中国植物,该园的主要园丁卡约瑞(E.A.Carrire),发表了一些中国植物的新种,还引种了不少由西蒙和谭微道送回的植物,并在有关刊物中发表了大量栽培于该苗圃的中国观赏植物。曾任这个植物园主任的迪赛森(J.Decaisne)也曾描述和发表过大量来自日本和中国的植物新种。瑞士植物学家德堪多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时,在探讨中国栽培植物的时候曾经用了贝勒和他的研究成果。另外两个植物学家普兰琼(J.E.Planchon)和拜伦(H.Baillon)也研究过一些中国植物,其中一些为谭微道(A.David)所采。

当然,在上个世纪下半叶研究中国植物的法国学者以弗朗谢(A.Franchet)最为著名。他和同时的马克西姆维兹、赫姆斯莱等人一样,堪称是那个时期研究中国植物的最杰出人物。此人在研究我国的植物之前,曾对日本的植物作过不少研究。从1878年开始潜心于中国植物的研究。1881年他还着手整理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植物标本并进行相关的描述。他还鼓励在华的传教士积极为该博物馆收集标本。著名的传教士谭微道,赖神甫(G.M.Delavay)、法盖斯(P.Farges)、苏里(J.A.Souli)等采集的标本主要是由他研究定名的。在此基础上他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共记载中国植物5000余种,新种1000多个,新属约20个。其中相当部分是赖神甫采自云南的植物。

弗朗谢的主要著作有《谭微道植物志》(Plantae Davidianae)。此书分两卷,第一卷的副标题是“蒙古和华北及华中的植物”于1884年出版,记载北京河北和内蒙等地的植物1175种,计新种84个。书后附标本图27张。第二卷的副标题是“藏东植物”于1888年出版,记载川西宝兴植物402种,其中163种为新种。书后附有17张标本图,包括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宝兴杜鹃(Rhododendron mupinense)、腺果杜鹃(Rh. David)和一张珙桐的彩图。谭微道所采的植物涵盖面很广,对于西方了认识中国的植物区系意义很大。

弗朗谢曾试图系统整理赖神甫从我国云南送回的20万号植物标本,但终究力不从心,不得不放弃这一念头,转而描述其中新种。但即使这个任务,他也未能完成。通过长期对我国西南植物的研究,弗朗谢认为我国西南的川西、藏东和滇北是杜鹃花科、百合、报春、梨、悬钩子、葡萄、忍冬和槭属植物分布的中心。 [10] 他的上述看法大体是正确的,也为后来英、美和德国的植物学家继续这一地区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和打下了基础。

弗朗谢之后,列维尔(H.Leveille)长期研究东亚植物,从19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二十余年中,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涉及我国的不少。20世纪上半叶长期研究亚洲植物的巴黎博物馆植物学家盖根湃(F.Gagnepain),也研究过不少中国植物。

德国柏林植物园和博物馆负责人、柏林大学教授代尔斯(L.Diels)曾长期研究瑞典人柏固(C.A.Bock)和奥地利人洛色恩(A.E.Rosthorn)在我国四川大巴山等地采集的中国植物,著有《中国中部植物》(Die Flora von Zentral-China 1901),记述了我国中部秦岭地区一带的植物数千种。他还在此基础上发表了中国近代植物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东亚高山植物区系》(Die Hochalpine Flora Ost-Asiens 1904)。其后,他又鉴定描述过英国采集者福雷斯特在华的首批标本。1913年,他又发表“中国西部植物地理学调查”(Untosuchungen zur Pflanzegeographie von West-China)。对我国西部的植物地理进行了研究,并尝试进行分区。

基于当时的研究成果,代尔斯对我国的植物地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尝试进行分区,同时指出我国植物区系的性质和成分。他认为中国中西部高山地区不但植物种类繁多,而且存在大量原始类型和由原始类型向进化类型过渡的中间类型,是大量植物种属的发祥地和分化中心。另外,这里的地质学证据也表明这里地层古老;同时,这里的动物分布情况也显示了这一点。因此,在系统发生学上很值得详细研究。后来,他在赫姆斯莱、沙坚德等人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对东亚的植物地理作了进一步的总结。他认为,东亚,尤其是中国内部,长富有北半球的普通植物。与北美植物的亲缘关系很近。有些属很发达,如黄精属、百合属、飞燕草属、淫羊霍属、小檗属、虎尔草属、杜鹃花属、报春花属、龙胆属、马仙蒿属及望江南属等等。他还指出,由于地层古老,且气候和地理条件优越,又未受地质变迁的大伤害,所以我国多有特产植物,如水青树属(Tetracentron )、杜仲属(Eucommia)和珙桐属(Davidia)等。这反应在他1929年出版的《植物地理学》等著作中。他还写有《秦岭及中国中部植物论文集》(Beiträge zur Flora des Tsing-Ling-shan und undere Zusatze zur Flora von Centrachina)。顺便提一下,20世纪30年代末,在洪堡大学学习的我国植物学家郝景盛,曾在代尔斯教授的指导下写了“青海植物地理研究”和“柳属植物志要”两篇论文。

此外,另一德国植物学家和树木学家柯恩(B.A.E.Koehne)也曾为威尔逊采集的一些植物新种定名,主要是花楸属(Soubus )和山梅花属(Philadelphus)植物。

本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哈佛大学堪称是研究中国木本植物的中心。该校的植物学家沙坚德(C.S.Sargent)曾到日本等亚洲国家采集植物标本,熟悉东亚的植物。对我国的木本植物(主要由威尔逊等人收集)尤其有研究。从1913年起,沙坚德教授主编了《威尔逊植物志》(Plantae Wilsonianae),计三册,于1917年全部出版。该书记载了1907,1908,1910间,阿诺德树木园通过威尔逊等收集得的中国中西部木本植物。 在该书第一卷,描述了威尔逊采集植物种类的一半左右,其中包含两个新属,225个新种,162个树木新变种。全书总共描述植物3356个种和变种,是当时研究中国木本植物最广博的参考著作。至今犹为研究我国木本植物及湖北、四川植被的重要参考书。

沙坚德还根据自己长期对北美和东亚植物的研究,发表了两篇颇富创建性关于东亚和北美植物区系的论文。其一为“东亚和北美东部木本植物比较”(A Comparison of Eastern Asiatic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n Woody Plants,1913),另一为“中国和美国木本植物种的比较”(A Comparison of Woody Species of China and America 1920)。在前一篇论文中,他就东亚北纬22.3度以北地区与美国得克萨斯格兰河以北地区的木本植物进行了比较。他逐科地指明两地的有无及属种的多寡和特有属种。在植物区系学上有重要意义。

1898年从德国赴美的瑞德(A.Rehder)也是对我国植物,尤其耐寒木本植物作过很多研究的树木学家。他长期在阿诺德树木园工作,后来成为哈佛大学的树木学教授。研究、描述过威尔逊和洛克(J.Rock)和其他一些人收集的许多植物。并发表了不少文章。 他出版过一些重要的树木学著作,包括《北半球寒温带地区栽培的耐寒树木索引》(Bibliography of Cultivated Trees and Shrubs Hardy in the Cooler Temperate Region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1949) [11] 。另一位曾与韩马迪在我国云南和四川收集大量植物标本的德国植物学家施耐德(C.K.Schneider),后来也去了阿诺德树物园,在那里作了四年的研究,分类描述了大量威尔逊在我国西部采集的植物。他后来成为以我国为分布中心的小檗属(Bewww.rixia.ccrberis)和丁香属(Syringa)的专家。

本世纪上半叶,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农学院院长、植物学家梅里尔(E.D.Merrill1876—1956)是国际上研究我国植物最著名的学者之一。梅里尔博士1902年以植物学家的身份到美属菲律宾马尼拉服务,先在农林部,后来在国家实验局任职,最后任科学局局长。1924年回到美国,先后任加里福尼亚大学农学院院长兼农业实验场场长,纽约植物园园长,哈佛大学植物学教授兼阿诺德树木园园长和哈佛大学植物标本总监 [12] 。1920年他到浙江、安徽采集过标本。他很熟悉东亚植物。20世纪上半叶,我国不少学者采集的标本是由他鉴定命名的。象我国前辈植物学家钟观光先生采着的一马鞭草科新属种,就是经他鉴定命名为钟木(Tsoongia axillariflora)的。这属后来即成为纪念钟观光的钟木属。他鉴定我国学者送去的植物标本通常比较快速准确,为我国植物学家称道。他发表过不少关于我国华南、广东、海南岛植物的文章。1920年他路经南京时,与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相识,后来建立了终身的友谊。他们合作研究广东和海南植物,先后一起发表了“广东植物志资料”,“海南植物志资料补充”等许多研究文章。在纽约植物园工作期间,他曾指导我国植物学家裴鉴做博士论文。梅里尔先后研究东亚植物数十年。他和沃克(E.H.Walker)合作编写的《东亚植物文献目录》(A Bibliography of eastern Asiatic Botany 1938)及由沃克作的《东亚植物文献目录补编I》(Supplement I, 1960),收集东亚的植物文献相当充分,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和东亚植物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在华西南的云南、四川和西藏等地进行过重要植物学考察,并采集过大量植物标本的奥地利植物学家韩马迪(H.Handel-Mazzetti),是本世纪上半叶研究我国植物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他从中国回到奥地利维也纳后,潜心于中国植物的研究。并因对分布中心在我国西南的报春花属和珍珠菜属植物有精深的研究,而被当时的学术界目为专家。他还约请了其他一些植物学家研究他收集的植物标本。在此基础上,又查阅了当时西方各大植物研究机构收藏的中国植物标本。编写了《中国植物志要》(Symbolae Sinicae),1937年在维也纳全部出版。

韩马迪的著作共分7卷,分别为藻类、真菌、地衣、藓类、苔类、蕨类和种子植物。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对许多分类群都有颇深入而有见地的探讨,是当时国际上研究我国植物的一部带有总结性重要著作。他也因此植物学界誉为中国叙述植物学的权威。这部著作至今对于我国植物学者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他还发表过《中国植物地理结构及其亲缘》(The Phytogeographic Structure and Affinities of China)等有关我国植物地理学的文献。并曾根据他在我国西南等地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全中国的地理分区工作。
djr

中国的活化石有哪些

植物动物都要
活化石是在种系发生中的某一线系长期未发生前进进化,也未发生分支进化,更未发生线系中断,而是处于停滞进化状态的结果,并仍然是现存的种类。在生境不变,成活率极低的情况下,这些生物在几百万年时间内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于是相应地就形成了一些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生物,同时代的其它生物早已绝灭,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生活在一个极其狭小的区域,被称为“活化石”。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银杏,银杉,珙桐,香果树,香果树
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大熊猫、中华鲟等、拉蒂迈鱼、扬子鳄、蟑螂等
中国的“活化石”植物 “活化石”植物又称孑遗植物,是指那些经历了新生代几次大的冰川活动后幸存下来的植物种类。   中国素有“植物王国”之称,拥有许多世界上其他地区早已灭绝却只在我国特殊的自然环境中保存下来的珍贵植物。这其中有许多种类被誉之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活化石”。它们对于研究古植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地质学以及植物分类和系统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活化石”植物约有近百种,分属于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下面择要介绍几种。   1.原绿藻 属于藻类植物。   1975年,美国藻类学家柳文,在一种海鞘的泄殖腔沟纹处发现了一种具有叶绿素a和b的单细胞原核绿藻。其后我国科学家曾呈奎等人也在西沙群岛产的一种海鞘体内发现了此种植物。经中美学者共同研究后将其正式定名为原绿藻。人们现在普遍认为真核绿藻是由原核绿藻演化而来的,也即原绿藻是现存绿藻的祖先。原绿藻的发现被看作是藻类进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桫椤  2.桫椤 又名树蕨,属于蕨类植物桫椤科。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桫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木本蕨类植物之一。桫椤为乔木,最高可达8米。其外形似椰子树,树干为圆柱形,直立而挺拔。树顶上丛生着许多大而长的羽状复叶,向四方飘垂。叶的背面长有许多星星点点的孢子囊群。桫椤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和台湾等地,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溪谷旁阴湿之地。桫椤体态秀美,是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其茎富含淀粉,可以食用,并可人药,人称“龙骨风”,可驱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 水杉   3.水杉 属于裸子植物杉科。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943年,我国植物学家王战在四川万县境内首次发现了它,经植物分类学家胡先★和郑万钧共同研究后于1948年公开发表,立刻轰动了世界生物界。水杉为落叶乔木,最高可达40多米,胸径近3米。其树干通直挺拔,枝叶繁茂,树形秀丽。水杉自然分布于我国湖北、四川、湖南局部地区,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栽培。其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生命力和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优秀的速生用材和园林观赏树种。   4.银杉 又名杉公子,属于裸子植物松科。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银杉是继水杉之后发现的又一种“活化石”植物。 1955年夏,我国植物学家钟济新于广西桂林附近首次采到了完整标本,后经植物学家陈焕镛和匡可任鉴定认为是地球上大多数地方早已灭绝,现在只保留着化石的珍稀植物,定名为银杉。美名传天下,身价贵如金。世界植物学家们在衡量国内外标本室的标本价值时,首先看是否有银杉的标本,足见它的珍贵程度。银杉为常绿乔木,主干高20多米,胸径可达1米。挺拔秀丽枝叶茂密。尤其是在其碧绿的线形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每当微风吹拂,便银光闪闪,故名银杉。银杉自然分布于我国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局部地区,数量很少。由于其结实很少,育苗十分困难,多年采一直匿藏于深山之中。为了能使银杉在首都北京安家落户,我国科学工作者经多年努力,于70年代终于育成了5株银杉,现栽培在北京植物园内。银杉材质坚硬、极耐腐,为建筑、造船、家具良材。   5.银杏 又名白果树,属于裸子植物银杏科。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银杏是地球上残存的最古老的“活化石”之一。约两亿年前还分布在世界上的广大地区,但经第四纪冰川之后,仅在我国浙江西天目山等地幸存若干野生银杏。现为世界各地所栽培。   银杏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多米,胸径近4米。树姿秀美,叶形似扇。种子成熟时橙黄如杏,外被白粉,故名银杏。因其生长缓慢,人称“公孙树”,意思是说一个人年轻时栽下它往往要等到儿孙绕膝时,方能见到它结出的果子。银杏是长寿树木,千年古树比比皆皆是。银杏还是珍贵的观赏树种和果树,其种仁俗称白果肉,营养丰富,味道甜美,并可入药,主治哮喘、痤疮等症。其叶可治冠心病。其木材质地坚韧致密,是极好的建筑材料,也常用来制作贵重家具和进行工艺雕刻。   6.珙桐 又名鸽子树,属于被子植物蓝果树科。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珙桐是我国独有的孑遗树种,也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珙桐以其花似白鸽而成为植物宝库中瑰丽之宝。   1869年,一位法国神父在四川省穆坪发现珙桐。 1903年被首先引种至英国,后传遍欧洲,被赞誉为“中国鸽子树”。 珙桐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每年四五月间,繁花满树。每个紫红色头状花序的下面有两个白色大苞片,有如白鸽展翅。天然珙桐现仅存于我国湖北、贵州、四川、湖南、云南局部地区。其不仅是观赏名树,也是上等的用材树种,材质轻而坚,纹理细,是家具和各种工艺品的优等材料。果实含油率20%,是良好的工业用油。   7.杜仲 属被子植物杜仲科。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杜仲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橡胶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杜仲是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其果实、枝、叶中富含杜仲胶,其经济价值高出普通橡胶数倍,其树皮是著名中药,为一种强壮剂,能补肝胃,降血压,强筋骨,治腰膝痛,安胎等。杜仲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现全国广为栽培。其枝叶繁茂,树形整齐,繁殖容易,生长迅速,适应力强,可作庭园观赏树木和行道树。其木材纹理细,不裂不翘,是家具,建筑的良材。   此外,我国活化石植物中较为著名的还有油杉、铁坚杉、铁杉、水松、台湾杉、三尖杉、粗榧、红豆杉、香榧、贡山三尖杉、喜马拉雅山红豆杉、云南榧树等。如何认识,保护,繁育,开发利用好这些大自然赐于人类的宝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重视的问题。 http://wuzhaochen88.blog.163.com/blog/static/6889264620084221429896/
金丝猴、大熊猫、中华鲟、银杏树、水松、红豆杉、三尖杉、粗榧、油杉。
银杏树,熊猫,中华鲟
斑鳖,熊猫我只知道这两个,也许蟑螂也算

银杉有哪些用途?

1、其形态特殊,胚胎发育与松属植物相似,对研究松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等,均有较重要的科研价值。

2、同时,银杉也是一种优良的材用树种,它的材质坚硬,纹理细致,是制做家具的上等材料。

银杉为中国特产的稀有树种,生于海拔940~1870米地带的局部山区,如阔叶林中和山脊地带等。分布于中国广西、湖南、重庆、湖北、贵州等等。

扩展资料

银杉生长需要一定光照,但林中银杉一般几株至20株,有的仅1株,容易被生长快的阔叶树所荫蔽,导致幼苗、幼树的死亡和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若不采取保护措施,将会被生长较快的阔叶树种更替而陷入灭绝的危险。 

5月开花授粉,翌年6月受精,球果10月成熟。球果卵圆形,淡褐色或绿褐色。种子暗绿色。中国特有孑遗种。 

银杉分布区位于气候潮湿,年均温8.4-14.8℃;多雾,年均相对湿度80%以上的中亚热带,生于中山地带的局部山区。产地气候夏凉冬冷、雨量多、湿度大,多云雾,土壤为石灰岩、页岩、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黄棕壤或黄色石灰土,pH3.5-6.0,土层浅薄,多砾石。

阳性树种,根系发达,多生于土壤浅薄,岩石裸露,宽通常仅2-3米、两侧为60-70度陡坡的狭窄山脊,或孤立的帽状石山的顶部或悬岩、绝壁隙缝间。

具有喜光、喜雾、耐寒性较强,能忍受-15℃低温、耐旱、耐土壤瘠薄和抗风等特性,幼苗需庇荫。

银杉是继20世纪40年代发现活化石水杉后,于50年代发现的另一种活化石植物。中国发现银杉,受到了世界植物学家的高度重视。它被植物学界公认为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植物之一,享有“林海里的珍珠”的美称。

1954年暑假,广西植物研究所钟济新先生带学生去桂林城西北的临桂县宛田圩实习,发现了松科植物的新属新种后,他们三进未染人烟的生物宝库——广西花坪采到了标本,1957年经我国植物分类学家陈焕镛、匡可任两位教授命名发表。

银杉是一种高达20米左右的常绿乔木,挺拔秀丽,枝繁叶茂,整个树冠成宝塔形,它的叶子很像杉树叶,叶面亮绿色,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在阵阵山风吹拂中,闪出熠熠银光,绿树银辉,十分秀美动人。故名银杉。

银杉在第三纪时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但在距今200—300万年前,由于冰川降临,银杉几乎绝种。我国地形复杂,群山高耸,银杉在这个避难所里才免遭劫难。

银杉除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它也是建筑造船、家具的良材。它的问世同水杉一样,为古植物、古地质、古气候及现代植物学提供了宝贵资料。但银杉世代生长在气候温暖、潮湿、多雾的深山中,十分“娇气”,再加上结实率低,扦插繁殖难生根,因而故土难离,隐居在深山老林中。经科技工作者多年研究,采取逐步适应的方法,才将银杉请到北京,在北京植物园安家落户,因此许多国外植物学家来中国考察都以一睹银杉芳姿为荣幸。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作为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陈焕镛有哪些突出的贡献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68854.html

上一篇:厨房卫生间做防水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哪位大神知道这两种花叫什么名字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