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最后是怎么死的?
替父从军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你知道花木兰最后是怎么死的?
花木兰最后的确是因为隋炀帝的逼婚而日夏养花网自杀的。
提到花木兰,我们自然的就想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故事结局,木兰回到故里,恢复了自己女儿身,让同伴的战友兄弟们惊讶不己。
然而这仅仅只是花木兰故事的一个小结局而已,就像长篇小说《水浒传》一样,上半部分写到了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聚齐,下半部分却是宋江、卢俊义等人凄凉的下场。
《木兰从军》中的主角花木兰同样也是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一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最后因拒绝隋炀帝的逼婚,在父母的坟前选择了自杀。
原来花木兰回到故里,恢复了女儿身,她替父从军的事迹在家乡广为流传,最后传到朝堂,当朝的天子隋炀帝在得知为自己在塞外御敌十二载,立下赫赫战功后不愿在朝为官的花将军是女人时,他好奇的将花木兰复召上殿。在大堂之上,隋炀帝见到了木兰真实的闭月羞花之容,不由心动,于是便要将花木兰纳入自己的后宫。
对于皇帝突然的册封,花木兰当即予以拒绝。最后天子龙颜大怒下,花木兰只得假意的答应,在骗取皇帝的同意后,花木兰最后一次的回到故里,她跪在自己父母坟前,向父母哭述了自己的不幸,在给父母三拜之后,自杀在父母的坟头上。
花木兰做为一位巾帼英雄,本应有一个好的回报,可最后她却死于皇权逼婚的威迫下,这的确是一个女中豪杰不应该有的悲剧。其实细数历史中的樊梨花、穆桂英、梁红玉等,哪个强女子又做到了最后的善终。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对于女人的不幸,像花木兰这样的英雄女子也只是在封建王朝中的一个玩物,一个牺牲品,这也怪不得历史上多少知名女子,在人生最后的时刻恨自己不是男儿身,恨不能有男人一样的特权。
无可厚非,花木兰的死,是红颜薄命的一种写照,也是千千万万古代女子的一种可悲命运。
花木兰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戌边归来,隋文帝欲封她为尚书,她坚持不授。
归家后,脱去戎装,又现女儿真面目,木兰女扮男装的事情闻达皇上,皇上看其很漂亮又能英勇作战,非常爱慕,欲选进宫中,木兰抗旨自杀(一说在后宫中郁郁而死),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后人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商丘虞城县营廓镇建造了木兰祠。
扩展资料。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百度百科,花木兰。
根据《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花木兰是自杀而亡。
拓展资料: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名木兰,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弧,乃汉初千夫长。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
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其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
木兰戍边之地名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多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唐高宗偕武则天到泰山封禅,路经亳州,游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百度百科-花木兰
历史上花木兰有子女吗 花木兰怎么死的
简单说说 不用说太多 只要答案花木兰其人其事正史记载不详,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争议。
1楼说的是电视剧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北方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2009年汇集了中国影坛巨星赵薇,陈坤主演的电影《花木兰》真实自然感人堪称经典,口碑和票房双丰收,荣获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等多项大奖。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nJNPmikBAm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nJNPmikBAm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明人刘惟德著《韩木兰(娥)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四川阆中人。”
历史上的花木兰是怎么死的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北方古代民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376366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2009年汇集了中国影坛巨星赵薇,陈坤主演的电影《花木兰》真实自然感人堪称经典,口碑和票房双丰收,荣获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等多项大奖。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日夏养花网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明人刘惟德著《韩木兰(娥)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四川阆中人。”
花木兰是怎么死的,死在哪了?
希望采纳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