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台风是怎样命名的?

2020-11-06 23:06:1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93

台风是怎么取名的?

越详细越好
台风命名法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也可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台风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一个等级,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热带气旋的替称。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当一个热带气旋名称被使用,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家的巨大损失,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家可以向WMO提出上诉,将名称除名。

纵观整个夏季 从台风“温比亚”到“山竹” 让人们不禁产生好奇 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台风的由来
台风是一个强烈的热带气旋。它好比水中的漩涡一样,是在热带洋面上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漩涡。在移动时像陀螺那样,人们有时把它比作“空气陀螺”。由于台风影响时常常伴有狂风暴雨,气象上给它取了一个与普通大风不同的名字—台风。
台风委员会热带气旋名字是怎么取出来的
西北太平洋地区一直没有统一的台风命名。美国和菲律宾制定了自己的命名表,特别是美国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使用的西北太平洋台风命名也常被该区域其它国家采纳。但是这样的命名并不是权威的命名,许多国家并不接受。如菲律宾采用自己的命名,我国采用自己的编号,很不统一。随着亚洲的经济腾飞,亚洲国家也更加重视自己的文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使用自己的热带气旋名字,而不是只由美国人取的名字。
给热带气旋起名字的建议是在1997年底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亚太经社和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上由中国香港代表提出的,立刻得到包括中国在内大多数成员的积极响应。会议指派台风研究协调小组具体研究执行的细节。会后,台风研究协调小组积极开展工作,经过多次讨论,并于1998年8月在北京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热带气旋命名问题。亚洲名字的特点是由所有成员国家和地区共同来取名字,因为大家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不同,对名字的http://www.rixia.cc含义、发音都很敏感。北京会议经过认真讨论,通过了命名方案,其中包括命名的原则是: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TwVXv(即一票否决)。
命名方案确定后,各个成员的代表依次上台,介绍本国提出的候选名字,逐一进行审议。由于采取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人提出疑义,该名字就被否决。有的国家提出的名字几乎全被否决了。然后又重新提出新的命名,再讨论。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原则通过了热带气旋命名表。
1998年年底,台风委员会在菲律宾召开了第31届会议,其中一项议题就是讨论台风协调小组提出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案。会上菲律宾代表提出要更换其原来的提名,为此,台风协调小组又临时召开会议,专门审议菲律宾提出的名字。在达成一致后,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了台风研究协调小组提出的命名方案,决定新的命名方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为了区分热带气旋,有必要给它们单独取个名字。最早是根据热带气旋的位置(主要是热带气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来区分热带气旋,这种办法相当麻烦,往往难如人意。直到19世纪初叶,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岛屿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例如,侵袭波多黎各的三个飓风:1825年7月26日的圣大安娜,1876年和1928年9月13日的圣费里佩。据报道,19世纪末,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用他讨厌的政客的名字为热带气旋命名。后来,军事部门根据英文单词的首字母顺序(ABLE, BAKER, CHARLIE等)来命名热带气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人用女性的名字给热带气旋命名。20世纪70年代末,应美国女权运动组织的要求,扩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在口语和书面交流中,特别在警报中,人们逐渐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优点。名字应当简短、通俗、易记,便于向热带气旋威胁区的千百万群众传递信息,以避免同一地区同时面临一个以上TwVXv热带气旋影响时出现混乱状况。这种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广泛采用。 20世纪70年代,所有热带气旋易发区都已使用命名系统。70年代末以后,在世界气象组织各区域热带气旋委员会协调下,热带气旋的命名走向国际化。
在大多数区域,热带气旋命名表(通常是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由该区域的热带气旋委员会制定,热带气旋委员会更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本地区的热带气旋减灾行动。各区域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通常由指定的气象中心负责按字母顺序依次为热带气旋命名。有的地区命名表循环使用,有的地区时常制定新的命名表,还有的地区命名表用完后再从头开始使用。如果某个热带气旋声名狼藉,比如造成了严重伤亡或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则将该热带气旋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剔除,代之以同性别的另一个名字,并且第一个字母要相同。有的区域用4位数字来命名热带气旋,前2位数字为年份,后2位数字为热带气旋在当年的的顺序号,有的还加上地理指示码,例如:1991年孟加拉湾的第1个热带风暴命名为BOB 9109(BOB为英语孟加拉湾的缩写,Bay of Bengal)。而1990年的第25个台风则命名为9025。有些国家制定了供本国使用的命名表,比如:美国制定了西北太平洋和中北太平洋命名表,菲律宾也制定了西北太平洋台风命名表。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使用的西北太平洋台风命名也常被该区域其它国家采纳。 台风委员会的成员大部分来自受台风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多年以来,台风委员会有一个为台风编号的制度,即由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台风中心负责对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热带气旋进行编号。
根据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的决议,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该方法将用于台风委员会成员向国际社会发布的公报中。也供各成员用当地语言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使用。台风委员会仍将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 我国一直采用热带气旋编号办法,对发生在经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的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按其生成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如9608号热带风暴即是1996年在上述海域生成的第8个热带气旋,当它发展成为强热带风暴时,就称为9608号强热带风暴,继续发展成为台风时,就称为9608号台风。当然,当它又衰减成热带风暴时,它又称为9608号热带风暴了。当热带气旋衰减为热带低压或变性为温带气旋时,则停止对其编号。
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将使用热带气旋名字。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决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名字的建议展开研究,并指派台风研究协调小组(TRCG)研究执行的细节。经过一年的努力,TRCG提出了关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的建议。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同意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决定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将用于通过国际媒体以及向国际航空和航海界发布的预报、警报和公报中,也供各成员用当地语言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使用。这将有助于人们对逐渐接近的热带气旋提高警觉,增加警报的效用。台风委员会仍将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 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将使用热带气旋名字。2000年的第1号热带气旋名字为“达维”,由柬埔寨提供。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台风)命名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而热带气旋是指热带地区形成的一种低压。它不断旋转,并伴随着大风和强降雨天气。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划分为4种类型:中心风力在7级和7级以下的称热带低压,8到9级称热带风暴,10到11级称强热带风暴,12级和12级以上称台风。这4种类型热带气旋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相互转化。
根据台风委员会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31届会议的决议,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对西北大西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旨在帮助人们对热带气旋提高警觉,增强警报效果。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编号。该方法将用于台风委员会成员向国际社会发布的公报中。也供各成员用当地语言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使用。 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国和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等。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 台风在危害人类的同时,也在保护人类。台风给人类送来了淡水资源,大大缓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一句话,台风太大太多不行,没有也不行。
中央气象台对热带气旋的编号法则
中央气象台对每年发生或进入到赤道以北、东经180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底层近中心最大平均风力≥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热带气旋的预报责任区
中央气象台关于热带气旋的预报责任区是指105?E~180?E、赤道以北的区域。各级气象台站按服务责任或行政区划规定而制作、发布热带气旋预报和警报的区域。另外,中央气象台还对除上述区域的全球其他海域进行热带气旋监测。
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现在台风的命名方式,是由台风周边国家以及地区制出命名表

纵观整个夏季 从台风“温比亚”到“山竹” 让人们不禁产生日夏养花网好奇 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

根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于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国海发生的热带气旋,分为五级。各地向外公布的分级和名称有时略有不同。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台风的命名是怎样的?

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现在台风的命名方式,是由台风周边国家以及地区制出命名表

纵观整个夏季 从台风“温比亚”到“山竹” 让人们不禁产生好奇 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他。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直到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14个成员方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具体而言,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选取的名字会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如题 rn长篇大论的不要rn专家给解释一下

纵观整个夏季 从台风“温比亚”到“山竹” 让人们不禁产生好奇 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现在台风的命名方式,是由台风周边国家以及地区制出命名表

根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于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国海发生的热带气旋,分为五级。各地向外公布的分级和名称有时略有不同。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台风的命名规则是怎样的?

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现在台风的命名方式,是由台风周边国家以及地区制出命名表

纵观整个夏季 从台风“温比亚”到“山竹” 让人们不禁产生好奇 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台风命名法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又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1、制定:

给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的是,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

台风的实际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

2、使用规则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www.rixia.cc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

当一个热带气旋名称被使用,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家的巨大损失,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家可以向WMO提出上诉,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同时也避免与其同名的台风混淆。

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空缺的名称一般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

3、台风命名一览表

台风命名法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也可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台风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一个等级,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热带气旋的替称。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当一个热带气旋名称被使用,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家的巨大损失,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家可以向世界气象组织提出上诉,将名称除名。
但台风被除名也有例外,例如“Vicente”(中文译名:韦森特),于2015年第47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遭到退役,并通过由“Lan”(中文译名:兰恩)取代;但退役原因与韦森特所引发之灾情无关,而是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产生同名冲突。
韦森特(1208号)是继翰文(从未被使用)、库都(从未被使用)、欣欣(0301号)、婷婷(0408号)、彩蝶(0514号)、清松(1301号)之后,第7个“纯技术性”,纯粹以名称本身因素而退役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名称。
百度百科里有详细介绍: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B0%E9%A3%8E%E5%91%BD%E5%90%8D%E6%B3%95/3342486?fr=aladdin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台风是怎样命名的?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56627.html

上一篇:寒冬蜜味道怎么样?

下一篇:木槿一直长势很好,突然叶子就蔫了,挖开根一看,腐烂了,怎么办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