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解析赵隰的诗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2020-09-17 18:26:49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221

跟朱元璋相反,谁从君王沦为和尚,成一代高僧后,却因一首诗被杀?

却因一首诗被杀?

赵显跟朱元璋相反他从君王沦为和尚,但是在成为高僧之后,却因为一首诗被忽必烈杀害。当时赵显所作的这首诗明显是怀念前朝的那些贤臣的,所以就让忽必烈担心他会谋反,为了能够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统治,忽必烈只能把赵显杀死。

赵显继位的时候年纪还非常的小。由于宋朝过于腐败,所以当蒙古大军攻打宋朝的时候并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成功推翻了南宋的统治。当时是谢太皇太后直接投降于蒙古大军的,也就是因为当时太皇太后投降才导致了没有太大范围的厮杀,虽然赵显沦为亡国之君,但是百姓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影响。

当时忽必烈虽然是蒙古人,但是他并没有那种狂暴行为,他对待赵显还是非常友好的。当时忽必烈看见赵显并不知道什么是国仇家恨,就对他放松了警戒。看到他对佛教比较感兴趣还准备把他培养成佛教高僧。

可以说忽必烈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皇帝,他一开始并没有想要杀害赵显的心。当时赵显由于潜心研究佛学,所以他对于佛学的理解非常的深刻。如果当时他能够继续学习佛学并且宣扬佛学的道理的话,那么他可能早已成为一代大师。赵显年纪越来越大,渐渐懂得了什么叫国仇家恨,所以当时他就喝了酒做了一首诗来怀念当朝贤臣。这首诗被忽必烈知道了,当时忽必烈误以为赵显想要谋反。所以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就把他杀死了。

你说的是宋恭帝赵显,4岁登基,6岁被俘退位,18岁经忽必烈同意在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和尊。
后来因了解自身以前的身份,在元英宗至治三年,作了《在燕京诗》,写到“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因此触犯了文字狱,被赐死,年享53岁。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听到黄来复这个人非常有才华,朝廷也正是缺能人的就是,就把黄来复招到了宫中,准备给了黄来复一个七品官的职位。可是黄来复多这个七品大的芝麻官并不感冒,要知道他曾经在元朝朝廷可以为封为翰林学士,于是就写了一首名叫《听雨》的诗,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官衔的不满。诗一共四句,但却很明显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大概意思是我在朝廷中只能做这么一些无足轻重的七品芝麻小官,还不如回我的寺庙吃斋念佛,继续当我的和尚过得快乐。
因为赵显写的诗中表达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后传到了君王的耳朵里,然后皇帝认为他有了想回归朝廷的野心,为了以绝后患,然后就把他给杀了。
赵显,即南宋恭帝,也就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其父是宋度宗赵禥,跟"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齐名,蒙古大军南下时,宋度宗恰好死掉了,因此没沦为http://www.rixia.cc亡国之君,跟着他三岁的儿子赵显继位。
南宋恭帝继位时,只有三岁,当时是贾似道和谢太后把持朝政,就在这个三岁孩子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时,蒙古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太皇太后谢氏投降,并以这个三岁孩子的名字发布退位诏书,从此宋恭帝等人全部沦为蒙古阶下囚,被押送到北方。
忽必烈虽然是蒙古人,但并不暴虐,他善待了宋朝皇室族人,把宋恭帝封为瀛国公,元朝人信奉喇嘛教,而年轻的赵显一天天长得,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国仇家和,也不知道自己已经亡国了,他反而对喇嘛教等佛学很感兴趣,于是忽必烈打算把他培养成一位得道高僧。
随着赵显慢慢长大,被元朝俘虏的文天祥却始终不投降,后来忽必烈让赵显去劝降,在牢房里文天祥对他下跪,当时赵显虽然只是瀛国公,但文天祥还是把他称作皇帝,这一幕感动了后世无数人,但对于赵显来说,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他没尝过亡国的滋味。
1289年,年仅18岁的赵显出家了,被忽必烈送往西藏,法号合尊,出家之后的赵显倒是一心专研佛学,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刻苦,竟然把《大乘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等佛教典籍翻译成藏文,为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成为一代得道高僧。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想必赵显就这样一直当和尚,变成历史上著名的高僧,或许还能跟唐三藏等大咖齐名,但在一个偶然的计划,赵显终于知道了南宋灭亡的故事,他明白是蒙古大军灭掉了自己的祖国,尽管当时的赵显已经参禅悟道多年,早已是心如止水,但亡国之痛终究在他心里泛起了波澜。
此后赵显整日郁郁寡欢,按理说出家人是不喜不悲的,但赵显明白自己的身世后,亡国之痛渐渐涌上心痛,打坐参禅早已不能平心静气,后来他写下一首《在燕京作》怀念故国:"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赵显用这首诗跟北宋隐逸诗人林逋隔空对话,林逋是那位"梅妻鹤子"日夏养花网;的和靖先生,赵显对林逋说:"西湖边的隐士啊,我离开后梅花又开过几次?IeOdgq先朝的贤臣们啊,你们怕是再也不会回到我身边了。"
元英宗听说赵显写下这样的诗,担心他会谋反,于是把他给杀掉了,赵显就这样走完自己的一生,终年53岁,他的事迹在史料中记载很少,反而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记载比较多,可见赵显对佛教的贡献之大了。

聊聊你知道哪些古代大官是因言获罪,死的很冤?

像这个杨修吧,他确实是因为自己的嘴巴不好,就会让自己遭遇了这个杀身之祸。
很清楚的记得,当时学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的时候,说到因为文字狱而坐牢,还特惋惜作者来着。
苏格拉底就是因为管不住自家舌头而丢掉性命的,还有就是在进入所谓文明曙光的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之后的因言获罪案例也特别多。
最著名的要属人尽皆知的苏轼了。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弹劾贬谪。但是没有因此死掉。
就是这个北海的孔融,他也是因为说错了话,所以说才会被杀掉的。

宋恭帝为什么到了元朝时期还没死?

宋恭帝赵显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他长大日夏养花网以后对西藏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八岁那年,在忽必烈的支持下赴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和尊,学会了藏文后,翻译《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这两部汉传佛教著作著作为藏文。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宋恭帝知晓自己从前身份,便写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宋恭帝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文字狱。后来被元英宗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宋恭帝,死时享年53岁。关于宋恭帝的结局,汉文《佛祖历代通载》有这一句:“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忽必烈俘虏宋恭帝和谢太后有没有善待宋朝皇室?

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宋恭帝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宋恭帝长大以后对西藏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八岁那年,在忽必烈的支持下赴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和尊(lha-btsun)学会了藏文后,翻译《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这两部汉传佛教著作著作为藏文;

后来,也就是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宋恭帝知晓自己从前身份,便作《在燕京作》一诗,写道: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宋恭帝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文字狱。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宋恭帝,死时享年53岁;

关于宋恭帝的结局,汉文《佛祖历代通载》有这一句:“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宋恭帝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宋恭帝
宋恭帝长大以后对西藏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八岁那年,在忽必烈的支持下赴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和尊(lha-btsun)学会了藏文后,翻译《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这两部汉传佛教著作著作为藏文。
后来,也就是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宋恭帝知晓自己从前身份,便作《在燕京作》一诗,写道: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宋恭帝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文字狱。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宋恭帝,死时享年53岁。
关于宋恭帝的结局,汉文《佛祖历代通载》有这一句:“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解析赵隰的诗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注释】
  ① 燕京:即元大都,今北京市。这首诗原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诗题是后人所加。
  ② 林和靖:即林逋,字君复,宋初钱塘(今杭州)人。隐居孤山,植梅养鹤。卒谥和靖先生。
  ③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此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延天下贤士。此代指燕京。
【译文】 
 我真想请人捎个信儿,问一问孤山的林逋,自从我离开后,梅花又开放了几番?独身留在燕京,我心早碎,恐怕再也不会回到故国,重见家园。
【赏析】
赵㬎作为恭帝,咸淳十年(1274)即位,时年四岁,还是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孩子。元兵攻至临安,即随谢、全二太后出降,被押至大都,封瀛国公。至元十九年(1282)徙上都。这首诗是他十二岁离开大都以前所作。
赵㬎的地位在当时是很尴尬的。作为一个皇帝,被掳到大都,过了这么多年,他心里自然十分不安,怀念故国的心情应该比谁都厉害,这种情感,我们可以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去找。可是赵又没有李煜的胆量,不敢说什么;又没有刘阿斗那样乐不思蜀的愚态,所以他只好把心中的痛苦深藏着,偶然含蓄地露出一角。这首诗,在词面上很堂皇,前两句不过是说想到了西湖边的梅花,表现普通的因节令而引起的感伤;后两句明说自己是黄金台下客,———受到了元世祖优待,所以不会想再回临安去了。但细细品味,却是字字忧伤。他被掳到大都,那环境与往事,令他度日如年,难道会忘记自己在异国他乡过了多少年,而需要问梅开几度吗?他嘴中说“应是不归来”,何尝不是天天在思归呢?“应是”二字,正是无可奈何的集中反映。因此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二十字含蓄无限凄戚意思,读之而不兴感者几希。”陈衍《宋诗精华录》也说“末五字凄黯”。
我想问问林和靖,梅花究竟开几次?黄金台下的仁人志士,应该是不会再回来了 赵少帝,赵显(又称幼帝、恭帝)。 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城,七岁的少帝沦为阶下囚。忽必烈为招徕南宋文臣武将,封他为瀛国公。后又令他到土蕃(今西IeOdgq藏)的萨迦大寺,学习佛法。他伴着青灯黄卷、晨钟暮鼓,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他学会了藏文藏语,翻译了深奥的佛教逻辑专著《因明入正理论》,并曾任总持,改名为合尊法宝。1323年,年过半百的少帝在寺中题诗: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元人认为,此诗咏林和靖,是在借题发挥,怀恋故国,煽动人心。这位昔日君临天下的帝王,终于有口难辩,被赐死在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赵显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文字狱。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赵显,死时享年53岁。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解析赵隰的诗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41735.html

上一篇:梅花是什么档次人

下一篇:托物言志600字写梅花的作文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