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关于苏轼《水调歌头》的对联

2022-08-11 16:20:05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72

中秋节赏月对联

赏花赏月赏秋香??秋香何在?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separator]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选自《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别具一格。
[separator]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儿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选自《全唐诗》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选自《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选自《全唐诗》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中秋见月和子由》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选自《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中秋登楼望月》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选自《宋诗钞》)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日夏养花网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经典中秋赏月词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全宋词》 这是一首最为著名的中秋词,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怀子由。
上片以设问句陡然领起,在追问神秘之月中,引出"乘风归去"与在人间的心理上的矛盾斗争,在对矛盾双方的取舍中,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的爱恋。
下片过片转写月光,在月光随着时间变换的移动中,逗出无眠之人,又由无眠之人对中秋圆月的质问中,抖出离别情思,但笔到而意转,遂借月之圆缺的"物理"排解人之离合的情理,最后以由衷的美好祝愿收结全篇,表达了作者超逸旷达的情怀。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选自《全宋词》 这首词题为"中秋寄远",其主旨无疑是表达佳节思亲之情。
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片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
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之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日夏养花网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 此词浮想殊奇,造语浪漫,对月之人似亲昨月宫,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词人貌似仙人, 而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人间天上浑然写来,仙骨凡心杂错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两结拍,上结"欲跨彩云飞起",有超俗之想,下结"莫负广寒沈醉",又显感伤,大起大落中,将矛盾的心态淋漓吐出。

中秋祭月赏月的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日夏养花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日夏养花网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现代诗歌:中秋散文诗

月亮升起的地方
----作者:小岛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萨尔图:大庆市一地名,
蒙语意为月亮升起的地方)
———————
中 秋
◇唐人◇

当中秋的月亮突袭而至
有人惊慌失措。

月光如子弹般洒落。
伤的都是人心。

中秋披着暗蓝色的大氅
那是我的防弹衣么

人们藏匿于每个欢乐的地方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中秋使人强壮。
大家吃着月饼,
月饼长的和地雷一样。

我们被月亮暗算了。
唱着寒来暑往,
遍体鳞伤

中秋
1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 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 将她抹去

2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3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难演的戏
在众人围成的舞台上
没有灯火 没有音乐
只有用我嘹亮的声音
唱那首忘了名字的歌
那又怎么样呢
岁月还将继续
不知到哪一天 又要分离

4
月已升至半空
原来湖水也会有潮声
原来自始至终永恒不变的
只是月圆月缺
苍白的林中
秋菊绽放
月下
你我含泪挥别

中秋
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美国侨眷刘登翰

这一轮月亮很古典
从陶渊明的那片天空
(东篱菊开成一幅水墨)
向我们瞻望

悠悠南山
迪斯科的把夜撕成好几瓣
每瓣都在脚下
旋成一朵七彩莲花
那年李白也是这样舞的吆
举杯邀月,对影成仨
澹澹河汉

月亮跳进水里
洗一个很现代的海水浴
怎么也洗不去岁月岁月的牙黄
水里嫦娥的舞袖
一定比广寒宫多情
关关睢鸠

阳台很宽
好像专为承接今晚的月光
谁说露天舞会只属于
穿牛仔裤的青年
下一支舞曲是伦巴
婵娟,我请你
幸福的“怡怡”
念家念国念社稷 社稷安康
听风听雨听万赖 万赖有声
品茗品酿品亲情 亲情无限
赏花赏月赏秋香 秋香何在?
吃茶吃酒吃素娥 素娥几轮? (素娥:月饼的别称)
赏花赏月赏秋香??秋香何在?
吃饼吃柚吃桂花!桂花才开。
哇 楼上的速度真快 我路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怎么对联呢?

对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出自 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扩展资料: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上联:唯求樽常满 一醉解忧愁
下联: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唯求樽常满:取意:座上客http://www.rixia.cc常满,杯中酒不空。
一醉解忧愁:《越调 小桃红 消遣》中有“一醉解千愁”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企待花无期,一朝并缠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唯求樽常满 一醉解忧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中秋节诗歌对联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上联:满地月如霜,秋似水,天涯人思乡 下联:漫山枫胜火,蝉噪静,孤舟客断肠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心
上联:碧海青天,嫦娥应悔偷灵药 下联:银汉良宵,织女无怨下凡尘
上联:今秋闻香桂,香桂八月香 下联:明朝奔圆月,圆月中秋圆
中秋节精彩对联精选大全

二仪含皎洁;四海尽澄清。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白人随鹤舞;明月逐人归。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明。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辉。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波。 亭空千霜月;水续万古流。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无。 薄帷鉴明月;高情属云天。 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 皓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 泛渚怀袁子;登楼学庾公。 清光同会合;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国强家富人寿;花好月圆年丰。 一曲霓裳传玉笛;四围云锦拥金徽。 一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三五良宵开玉宇;大千世界涌冰轮。 天上则琼楼玉宇;人间亦贝阙珠宫。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 玉轮光满大千界;银汉秋澄三五宵。 日射晚霞新世界;月临天宇玉乾坤。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对联百讲19:五言名联欣赏

五言传统对联已经发了两篇,主要侧重于再解释对联的分类。对联作为一种文体,讲起来比较复杂,既说五言,又说分类,难以细细品赏。这里再选出一些五言而著名的对联进行欣赏,其中一部分是传统对联中难以直接读懂的,一部分是文人创作的对联。
1、寿比萧伯纳;功追高尔基。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是叶挺将军贺郭添若五十大寿的贺联。萧伯纳与高尔基分别是英国、俄国大文豪。这样比拟十分贴切。是将军对郭老崇敬。萧伯纳生于1956年,1950年去世,中国算法是活到了九十五岁。郭添若生于1892年,中国算法1942年应该过五十大寿。当时的萧伯纳年近九十,已经算是高寿了。
2、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胜在不胜即不堪的意义上古读平声。)
这是江苏镇江楼的楼联。作者清代端方(清末金石学家,曾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夕阳无限好”,是李商隐的诗《登乐游原》中的一句。下联高处不胜寒,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帆远浮天阔;江空得月多。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阔得月皆古入声字。)
这是江苏镇江金山楼联。作者不详。句式有特点,虽五字,亦复句,因为帆远故浮天阔;因为江空故得月多。尤其下句,真不知何处得来之感。细思,有理,有景,有禅意,有诗情。
4、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赠北大毕业生的对联。虽然平仄有些不尽谐和,但意思却深,耐人寻味。日新志就是本博客作者“天天新”的志向,出自商汤的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岁寒心,出自孔子的话,《论语》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兴化郑板桥故居的对联。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写这副对联显然属于书房联。可以算是对联形式的《陋室铭》。相传作有很多对联,这一副肯定是真的。花可比人,雅不在室,实在于室中之人。
6、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也是郑板桥的一另名联。一说是郑板桥对李啸村,还有传说是扬州秀才李啸村在郑板桥弃官归乡后游扬州时赠送郑的对联。从版权上说,主是有李作、郑作与合作三说,待考。三绝诗书画,指郑板桥诗歌、书法与绘画都成一绝,合则称三绝。归去来,三字皆有动词义,借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在陶辞里,“归去”连用,来只是衬字,相对于“归去吧”的意思。有“趋向”义,与今日所说的“转过身来”的“来”接近,在这里借用为动词,上联三名词连用算句内对,下联三动词加用也算句内对,五言对联,并无主谓结构,却富有内涵,是很巧妙的借对。
7、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是李大钊赠杨子惠的对联。因为李大钊是北大教授,图书馆长,又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所以他的这副对联也成为共产党人与北大人的精神资源。明代名臣杨继盛有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据说是因弹劾严嵩得罪,临刑而手书之对联。李大钊借旧义而扬新“道”,改一字而入妙境,可说是善改善用的好对联。
8、列为无产者;宁不革命乎。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为可平可仄,不也可平可仄。)
这是 嵌名联。意思是“既然我列为无产者中的一员,我怎么能不革命呢?”多用虚字,意思简明而有力。
9、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陶行知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对联也流传不少。一是有妙理,二是通雅俗,三是格律工。此对联与他的教育思想密切相关。实际上也包含了他自己的名字。知始于行,故名行知。学必依赖于问,古代的“道问学”的顺序就是问在先,而学在后。
10、相邻一带水;友谊万年青。
这是书法家费新我 题写的对联。有政治性,有交际性,有纪念性。一带水,则常说的中日是“一衣带水”的关系,万年青,是植物名,也蕴含天长地久的含义。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关于苏轼《水调歌头》的对联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305353.html

上一篇:通过高温能把屋里的甲醛等其它有害物质提前挥发出来吗?

下一篇:怎样让百合花保鲜的更久?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