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感遇十二首之一后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022-08-10 23:18:45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69

解释一下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的意思?

越详细越好rn最好能挖掘深层含义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出自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美人并不是指美丽的女人,而是指美好的人,是引兰桂风致同调的隐逸之士。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芳,因而发生爱慕之情。

“闻风”二字来自于《孟子.尽心》:“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元夫廉,懦夫而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因为感受到美好的东西而改变自我的追求,可见美对人的教化感应作用。“坐”,因而。美人因为兰桂的特质而受到感召,改变自己的品质。美人所以为美人,品质本身就是好的,而与兰桂品质相映,心生欢喜。

因此,“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林栖的美人既然闻风相悦,那么,如果兰桂有知觉的话,应当是很乐意让这些美人来折花欣赏了。但是草木自有他的品质,并不是为了让美人来折的。贤人君子们像兰桂一样,他们洁身自好,努力进德修业,只是尽他们做为一个人的本分,并非是为了借这些来博得外界的赞誉、提拔,求取功名富贵。

原诗:

《感遇十二首其一》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释义: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扩展资料: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

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日夏养花网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遇其一

意思是: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这一草一木是有自己的本心的,它们并不需要美人来折取它,而求得别人的欣赏。

出自:张九龄[唐]《感遇十二首其一》。

原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qJHagAOU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释义: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扩展资料:

简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

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的意思是:

这一草一木是有自己的本心的,它们并不需要美人来折取它,而求得别人的欣赏。 

缘自<感遇>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十二首《感遇》诗之一,风格朴素遒劲,寄慨遥深。运用比兴手法,借兰桂的清香出于自然,不是借助于他人的欣赏而扬名,表达了诗人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的品质及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坚贞清高的气节。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兰花到了春天生机勃发,枝叶茂盛芳馨,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清雅的桂花到了秋天,则芬芳四溢,皎洁清新。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在不同的季节,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所以春天与秋天在它们的点缀下,也就成了良辰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可是谁能领悟到那些隐居在山中的人们,嗅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产生的仰慕之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兰桂流香也只是尽自己的本份,是它们的天性使然,而不是借助于美人的采撷,因此来博得人们的称誉而扬名。

  本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恬淡从容、超脱物外的襟怀,另一方面作者那种忧谗畏讥的心情也隐约可见。诗人以春兰秋桂自喻,诗意和平温雅,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十二首《感遇》诗之一,风格朴素遒劲,寄慨遥深。运用比兴手法,借兰桂的清香出于自然,不是借助于他人的欣赏而扬名,表达了诗人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的品质及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坚贞清高的气节。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兰花到了春天生机勃发,枝叶茂盛芳馨,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清雅的桂花到了秋天,则芬芳四溢,皎洁清新。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在不同的季节,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所以春天与秋天在它们的点缀下,也就成了良辰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可是谁能领悟到那些隐居在山中的人们,嗅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产生的仰慕之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兰桂流香也只是尽自己的本份,是它们的天性使然,而不是借助于美人的采撷,因此来博得人们的称誉而扬名。
  
  本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恬淡从容、超脱物外的襟怀,另一方面作者那种忧谗畏讥的心情也隐约可见。诗人以春兰秋桂自喻,诗意和平温雅,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作者: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玄宗开元时期有名的宰相。武后神功年间进士。曾上书唐玄宗,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诗,语言质朴,寄寓深远,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有《曲江集》20卷传世。
  
  注释:
  ①葳蕤:形容草木枝叶茂盛。②自尔:www.rixia.cc自此,自然的。③林栖者:隐居山中的人。④坐:因而。⑤本心:天性。

草木本有心, 何求美人折是什么意思。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出自: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www.rixia.cc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一草一木都有着自己的本心,它们不求美人的折取而换来欣赏。出自张九龄《感遇》最后两句。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作者以此表达了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的品质及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坚贞清高的气节。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
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
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
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张九龄《感遇其一》

诗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作者:张九龄
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句话的背后,隐含着作者怎样的价值观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句出自: 张九龄《感遇其一》
此句解释: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本心,它们并不需要美人来欣赏,折取。
这两句是说,诗人自己以美德自励,不求闻达,不求显赫的节操——草木有根有心,但它开放出的有芳香的花,不求美人去折取。以此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本份作人,并非借此求得他人的称誉,得以飞黄腾达。诗句表明了诗人不图名,不求显达的志向。字行间流露出不满之情,耐人寻味。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年少时便才华横溢崭露头角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虽然官路一途波折四起,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也正是因为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有关。
作者价值观:张九龄的事迹所呈现出来的尚直、务实和远见才是对现代人最大的财富。此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草木有本心
读唐诗,读到这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突然想:世上什么东西最惨?是次品。我怎么会从这一句唐诗想到次品呢?不知道,反正我就是想到次品了。
说次品是婉转的说法,其实就是废品。废品与无用之物是不同的概念。无用之物就是无用,没有什么过错,也许是人们没有想出它的用处,也许是它并不想为人所用就装出一副全不起眼的样子,总之,无用不是褒义,也并不是贬义。但是废品就不一样了,它已经被按照某种希望、某种模式改造,加工(扭曲或者提炼),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了,却没有达到被改造的彼岸,没有达到改造者所希望的那种被用的要求,因此被扔到一边,不再被“用”。
我看不起废品,觉得它很可悲。
而无用之物有趣啊,它自然 春来草自青;它放任 纷纷开且落。保留了许多可能却引而不发,终于任其凋零如陨叶落花,以一无所有保全了天然。
竹子是最中国化的草木,很有用。古时用来做简,用来刻字,一烤会出汗的,所以史书又叫“汗青”。可以建竹楼,可以扎筏,还可以制家具、桌椅、屏风,还有床。qJHagAOU
许多熟悉的带“竹字头”的汉字:竿、竽、篱、笼……都在告诉我们竹子的用处。
雅一点的则是笠和笔,文人出门和在家随时相伴的。
最风雅的自然是箫、笛,还有笙。
人喜欢这些竹制的器物,是从人的立场出发的,若是从竹子的立场出发,被人如此看重是荣宠还是不幸则很难说。
要被砍下来,接受挑选,然后或劈或凿,又削又磨,甚至千揉百烤,真是苦心志,伤筋骨,可伤可叹。何况还有那些被砍了下来,又因为形状不合要求,或者后来爆裂,或者凿错削坏了……弃而不用的,何等可悲!一旦次了,便什么都做不成了,它永远不能回到山间坡上,做自由自在沐雨栉风的竹子,而且连露水都不来打湿它,它连哭泣都不能够了。它不再是竹子,而且什么都不是。它既不是竹,也不是竹制品,它没有姓氏,只有一个统称,叫做“次品”。
人总是这样,看到竹子就想到要做成什么,而且相信,经历的所有折腾劳苦都必然会有报偿,要奋斗就要牺牲,而牺牲了就会成功,至少有意义。似乎没有人肯正视一个真相,或者说因为对成功不可抑制的欲望而假装忽略了它:成功都是用牺牲换来的,而牺牲不一定与成功有联系。
何况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成功?现在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标准衡量的,而按照他人的意志塑造自己,一出发就是错的。
一违本性就是错了,再努力就是错上加错;再不走运成为次品,那真是万劫不复。但是一竿竹子要有用,就是要冒这样的风险的。一个人要成功,是不是也一样?
所以我喜欢这句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不论是次品还是成品,都不是它的本心。它的本心是做一竿不被理会的竹子,钻出土,解开带绒毛的笋衣,拔节,抽枝,在风里婆娑,在雨中瑟瑟,如果没有葬身熊猫之腹,那等待着它最后结局的是开花,死去……远离欣赏和利用,也远离扭曲的企图,这样自然就避免了厄运。
无用的竹子应该是快乐的。
作为竹子,没有比这更好的命运了。不想有用,就不被扭曲,更永远避免了沦为次品的悲惨。
在无用中保全了自己,这样就不用为了实现一种可能而舍弃生命内在的九百九十九种可能。不是不能,是不忍,不愿,不甘。
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如果我的“本心”拒绝盛放,那么也就拒绝了枯萎和零落。

(1)生命要顺其本性(或“保全本心、保全自我”),要远离欣赏和利用,不必遵照别人眼中的成功标准而舍弃自我。

草木本无心,何求美人折的意思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意思是: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折断呢。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名字为《感遇其一》,原文是“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感遇十二首之一后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304877.html

上一篇:南方种植橙子选什么粘木?

下一篇:这是什么植物?东北常见的一种绿化灌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