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玉米褪绿矮缩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2022-08-10 20:59:11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87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病毒名称: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

分类地位: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Machlomovirus。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74.0.05.001。

病毒提纯:可采用Niblett&Paulsen(1975)提纯黍花叶病毒的方法(Uyemoto,1980)。将病叶在预冷的0.1mol/L(pH7.0)磷酸钾缓冲液(含1%的2-巯基乙醇)(1g组织/3ml缓冲液)中打碎,然后用纱布过滤。边轻轻搅动,边缓慢加入等体积预冷的氯仿/正丁醇(1∶1V/V)。将该乳化液在4℃保持30min,然后离心(5000g,7min),回收水相。用玻璃纤维过滤,然后通过离心(147000g,2h)沉淀病毒粒子;将沉淀悬浮于0.02mol/L(pH7)的磷酸缓冲液,通过两轮差速离心(12000g,10min;269000g,90min)进一步纯化病毒;最后重新悬浮于0.日夏养花网02mol/L的磷酸缓冲液(2.5ml/100g)中。对于较大体积的提取液,离心(12000g,10min)后加入分子质量为6000u的聚乙二醇至8%(W/V)的浓度、NaCl至0.2mol/L(2h,室温)沉淀病毒,然后离心(8000g,10min)回收沉淀。悬浮于0.1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用预冷的氯仿/正丁醇(1∶1V/V)澄清,然后经过两轮的差速离心浓缩病毒。进一步的提纯可通过速率区带离心(Niblett&Claflin,1978)或区带电泳(Uyemoto,1980)完成。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等轴球状无包膜,直径约为30nm;沉降系数为109S,在CsCl中的浮力密度为1.365g/ml;A260/A280为1.69~1.73。

②核酸:含量18%,基因组为单链RNA,全长为4.4kb,分子质量为1.4*106~1.6*106u;基因组RNA的5′端有甲基化帽子结构,3′端无poly(A)尾。

③蛋白:含量82%,外壳蛋白亚基由238个氨基酸组成,其分子质量为25100。

株系:堪萨斯血清型1和2(Kansas serotypes 1and2),秘鲁血清型(Peru serotype)。

其他:通常侵染玉米、可机械传播的另外两种病毒为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与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通过二色蜀黍与小麦对侵染的反应以及粒子形态可以将MCMV与这两种线条状的病毒区分开来。很容易将MCMV与西半球通常发生于玉米的其他病毒(MCDV、MMV、MRFV、MSPV和MWLMV)区分开来,因为这些病毒均不能以机械方式传播。这些病毒中除MWLMV为土传外,其他均由叶蝉或飞虱传播。在西半球发病玉米中很少发现的病毒中,雀麦花叶病毒(B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能以www.rixia.cc机械方式传播、但寄主范围与MCMV有很大差异,而大麦黄矮病毒(BYDV)是由蚜虫以专化性方式传播的,也与MCMV不同。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病是怎样检验与检疫的?

鉴别寄主:

①玉米:系统褪绿斑驳,叶片坏死,植株矮化。许多马齿种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以及甜玉米和爆裂玉米的品种均非常感病。症状包括褪绿斑驳、叶坏死与植株矮化(Castillo Loayza,1977;Uyemoto et al.,1981)。耐病的基因型则表现褪绿斑驳或花叶,或潜隐侵染。这些基因型对机械传播的玉米矮花叶病毒与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也可能感病,其症状与本病的症状难以区别。

②小麦品种Parker:小麦偶尔表现褪绿斑点,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出现轻微的系统性斑驳。该寄主对于鉴别本病毒与WSMV非常有用,后者导致系统性褪绿条斑;对于鉴别本病毒与MDMV也非常有用,后者不侵染(Uyemoto et al.,1980)。

③二色蜀黍品种Asgrow Bugoff:对本病毒和WSMV免疫。对于鉴别本病毒与MDMV株系A(导致褪绿斑驳或红叶)与株系B(SCMV-MDB)(导致严重的系统性叶片变红)也非常有用(Uyemoto et al.,1980)。

体外稳定性:

①钝化温度:80~85℃。

②稀释终点:10-6~10-8。

③体外存活期:12~33d。

血清学检测:该病毒具有中等到高度的免疫原性。通过肌肉注射(每隔7d注射一次)在福氏完全或不完全佐(Castillo&Hebert,1974;Niblett&Claflin,1978;Paul et al.,1980)中乳化的提纯病毒,或者结合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每隔10d注射一次)(Uyemoto,1980),兔子体内即可产生抗体。用凝胶双扩散法(gel double diffusion)测定的抗血清的效价为1/512~1/2048(Paul,Querfurth&Huth,1980;Uyemoto,1980),与同源性的反应物可产生一条单一的沉淀线(Uyemoto&Claflin,1981)。最常用的血清学测定法为凝胶双扩散(Bockelman et al.,1982;Uyemoto et al..1980)与ELISA(Bockelman et al.,1982)。其他的血清学测定法为微量沉淀测定法(Nault et al.,1978),免疫电泳(Paul et al.,1980)、免疫电镜技术(Lesemann&Paul,1980)和免疫荧光测定等(Gingery&Gordon,1981)。

本病毒与雀麦花叶病毒、鸭茅轻型花叶病毒、鸭茅斑驳病毒、洋狗尾草斑驳病毒、玉米褪绿矮缩病毒、玉米雷亚朵非纳病毒、玉米线条病毒、玉米条纹病毒、玉米白线花叶病毒、莫利亚草线条病毒、黍花叶病毒、梯牧草斑驳病毒,水稻黄斑驳病毒以及藜草花叶病毒等均无血请学关系。

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可能由玉米种子远距离传播,并经甲虫非持久性传毒,对玉米生产可构成严重经济损失。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10分,为重危有害生物。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尚未发生,鉴于其农业生产的潜在危害性,应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

地理分布:美国、墨西哥、秘鲁、阿根廷。

检疫国家地区:中国、印度尼西亚、秘鲁、阿尔及利亚、冰岛、摩洛哥、斯洛伐克等。

应检植物:玉米种子。

检疫措施:引进玉米种子时须经国家检疫机构特许审批,限量进口,并要求附有出口国《检疫证书》,保证不带有此类病毒。入境后须经指定的隔离检疫站进行一年以上生育期检验,确认无病后在隔离条件下繁殖无病毒种苗,才可允许用于生产种植。

玉米矮缩病怎么治疗?

玉米粗缩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1)症状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褪绿虚线小点,随着虚线小点增多,叶背的主脉上生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高度减半,严重时不抽雄或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子粒减少,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有的病株嫩叶卷曲呈弓形或牛尾巴状,心叶缺刻,喇叭口朝向一侧,叶缘变红。(2)侵染途径及发病规律该病由玉米粗缩病病毒通过灰飞虱传播。在北方玉米区,粗缩病毒可在冬小麦上越冬,也可在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灰飞虱体内越冬,凡被灰飞虱为害过的玉米及杂草,都是该病毒的毒源。在华北地区,感病期为5月初至6月中、下旬,与灰飞虱越冬成虫和一代若虫的盛发期吻合。(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并做到播种期基本一致;改善耕作制度,重病区减少麦田套种玉米的面积;冬、春季和玉米播种前后清除田间杂草,消灭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和繁殖场所;调整播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合理施肥、浇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苗期时间,减少传毒机会;用种衣剂包衣。
玉米矮缩病是病毒性病害,通过蚜虫、蓟马、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传播。叶面喷洒菇类蛋白多糖、硫酸锌、天然芸苔素、噻虫嗪混合液进行防治,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以钝化病毒,抑制病毒活性,杀灭病毒和传播病毒的害虫,就能减轻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玉米日夏养花网粗缩病在防,不在避。你要知道粗缩病是怎样产生的。
粗缩病:
(1)灰飞虱传毒引起,一旦带毒,终身带毒,持久性传毒,玉米一叶一心时就可受害,玉米受害越早越重, 5-6片叶开始表现症状,症状一旦表现后基本上无药可治,种玉米前干旱,菜地,周围杂草多等易得病;
(2)防治时间:6.20-30 ;
(3)用药: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 4.5 %高效氯氢或2.5 %氯氟氢菊酯25毫升, 48 %毒死蜱乳油25毫升, 25 % 扑虱灵乳油30毫升, 1.8 %阿维菌素25毫升;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
2.种子处理:用5%蚜虱净乳油按种子重量的2%拌种或 用专用包衣剂(拌种剂)处理。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田间小麦丛矮病病株和玉米发病幼苗,清除杂草,减少毒源。
4. 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日夏养花网克兼治灰飞虱,能有效控制灰飞虱的数量
5.在播种后临近出苗前后进行喷药治虫,以每亩10%吡虫啉30克加5%菌毒清100毫升喷雾,既杀虫,隔5日再喷1次,连续用药2次~3次可以控制发病。

鹰嘴豆褪绿矮缩病毒病有哪些病原特性?

病毒名称:鹰嘴豆褪绿矮缩病毒Chickpea.chlorotic.dwarf.virus(CpCDV)。病毒理化特性:①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为双联体结构,无包膜,单粒子直径15nm,双联体长25nm,由两个不完整的20面体组成。②核酸。为单条闭环状ssDNA分子,全基因组长2900nt。病毒RNA的A260/A280为1.4。③蛋白。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2ku。

请问各位专家玉米出现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玉米粗缩病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至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化学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日夏养花网虱,减轻粗缩病的传播。播种时,采用种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的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播种后选用芽前土壤处理剂如40%乙莠水胶悬剂,50%杜阿合剂等,每亩550~575毫升/亩,对水30公斤进行土壤封密处理。

二是喷药杀虫。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的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根据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及时用25%扑虱灵50克/亩,在玉米5叶期左右,每隔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同时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对于个别苗前应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行间定行喷灭生性除草剂20%克无踪,每亩550毫升,对水30公斤,要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克芜踪对杂草具有速杀性,喷药后52小时杂草能全部枯死,可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田边地头可喷45%农达水剂,但在玉米行间尽量不用,以免对玉米造成药害。

总结
玉米粗缩病具有毁灭性,一旦发生了就很难治愈,在病株上喷上某种药剂就使它恢复正常是不现实的,但只要做到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环环紧扣,就一定能够控制其危害蔓延。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玉米褪绿矮缩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304815.html

上一篇:为什么春天会使植物开花和发芽生长?而高压线为什么只能放电呢?

下一篇:小叶紫檀盆景价格行情 有升值空间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