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命名规则
台风的命名规则是什么?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气象部门采取了对台风命名的办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美国首先确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为字头的四组少女名称给大西洋飓风命名。每组均按字母顺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组:Anna (安娜),Blanche(布兰奇),Camil(卡米尔)等,直到Wenda(温达);第二组:Alma(阿尔玛),Becl(贝基),Cella(西利亚)等,直到Wilna(威尔纳);第三组,第四组也按A至W起名。当飞机侦察到台风时,即按出现的先后给予定名,第一个即命名为人Anna,第二个即命名为B1anche……等。当第一组名称用完,又从第二组A为首的第一个名称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个台风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后一个台风名字后面的,循环使用下去。一年中任何一个区域出现的台风不可能超过这四个组名字的总数目。就以世界上台风发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来说,一年最多也不超过50个。所以在同一年里,每个区域不可能出现重复的名称。当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风的名字会重复出现。因此,在台风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标明年份,以示区别。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采用对台风编号的力、法。凡是东经15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范围内有台风形成或侵入,就按照它出现的先后,顺次进行编号。例如,1999年发生的第一个台风,编为9901,第二个台风,编为9902……依此类推。
这种对台风编号的力、法,目前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台采用。有的国家考虑到国际上台风英文名称沿用已久的习惯,除了编号以外。还同时标明该次台风的英文名称。
吉尔琪 回答采纳率:21.5% 2008-08-03 00:20 检举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纵观整个夏季 从台风“温比亚”到“山竹” 让人们不禁产生好奇 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如去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O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O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前一段在我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台风命名表最近一次的修改是在2000年台风委员会第33届会议上作出的,该表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据省气象台预报,目前到“十一”黄金周期间,我省天气仍以副高控制为主。未来3天,杭州仍为晴到多云天气,最高气温为31-33℃,最低气温为22-24℃,天气较为稳定。
长假中期可能有次弱降雨
台风“达维”刚刚肆虐完海南、广东和广西,今年第19号台风“龙王”便横空出世,目前正在海上积蓄着越来越多的能量。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警报,今年0519号台风“龙王”昨天14时日夏养花网的中心位置在北纬22.4度,东经136.8度,中心气压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50米/秒,移速10公里/小时,七级大风圈半径350公里,十级大风圈半径100公里。
气象部门预计,10月2日至3日,副高将有短暂东撤,我省受西风带弱冷空气影响和“龙王”西行中台风倒槽顶部的共同影响,将会有一次弱的降水过程,以阵雨天气为主,时间短,应该不会影响大家旅游的雅兴。4日后副高再次增强西伸,又给我省带来一次较长时间的好天气,将为黄金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过,这仅仅是根据目前的天气形势变化的预测。气象专家说,按照一般规律,秋季台风多为偏南西行或偏东北上,历来10月份影响我省的极为少见。建国以来,也只有6126号台风于10月4日在我省三门登陆,因此一直西行的台风“龙王”目前最大可能在10月2日至3日期间,经台湾南部后在闽南一带登陆的可能性最大。
但由于台风移动中变数较大,而且“龙王”现在走得很慢,距陆地尚远,未来几日究竟是否将登陆我国沿海地区尚不得而知,气象部门正在密切监测中。
“龙王”归来不一定带来风和雨
据悉,台风“龙王”的名字是由祖国大陆命名的,虽然它是雨神的象征,却不一定会带来风雨威胁。2000年第一轮被命名为“龙王”的台风,路过台湾前连海上台风警报都没有发布,此次是台风被命名为“龙王”的第二轮。
由中国命名的台风名字,除了“龙王”,还有“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但如某个台风给人类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那么其名字有可能从台风命名行列中永久除名,以免因其“知名度”给后来的称呼带来混淆。像去年给我省带来严重灾情的“云娜”,就作为造成重大灾害的台风的专名载入世界台风气象史,退出了热带气旋命名表。
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前一段在我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台风的实际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Man-Yi”,中文名为“万宜”。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
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使用热带气旋名字。此前,我国一直采用热带气旋编号办法。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
台风的命名规则是什么?
比如“梅花”、“米雷”等,是如何命名的,以前都是以数字排序的我国一直采用热带气旋编号办法,对发生在经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的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按其生成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决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名字的建议展开研究,经过一年的努力,TRCG提出了关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的建议。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同意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决定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名字的选择按照台风委员会制订的命名原则(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各提供10个),选取的名字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一票否决)。各成员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表翻译成当地语言。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
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将使用热带气旋名字。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将用于通过国际媒体以及向国际航空和航海界发布的预报、警报和公报中,也供各成员用当地语言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使用。这将有助于人们对逐渐接近的热带气旋提高警觉,增加警报的效用。台风委员会仍将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
纵观整个夏季 从台风“温比亚”到“山竹” 让人们不禁产生好奇 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http://baike.baidu.com/view/2981445.htm
台风命名规则是什么?
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现在台风的命名方式,是由台风周边国家以及地区制出命名表
纵观整个夏季 从台风“温比亚”到“山竹” 让人们不禁产生好奇 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称为飓风或其他在地近义字。
西北太平洋地区采用之近义字乃台风。世界气象组织及日本气象厅均以此为热带气旋的最高级别,但部分气象部门会按需要而设立更高级别,如中国中央气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强台风、超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之强烈台风,以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超级台风。
扩展资料:
过去我国习惯称形成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按照其强度,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自1989年起,我国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划分标准。
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
1 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风速6~7 级,(10.8~17.1 m/s);
2 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最大风速8~9 级,(17.2~24.4m/s);
3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0~11 级,(24.5~32.6m/s);
4 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13级,(32.7~41.4m/s);
5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速14~15级(41.5~50.9m/s);
6 超强台风(Supe日夏养花网r Typhoon),最大风速≥16级(≥51.0m/s)。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台风
新的台风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具体而言,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
台风的命名规则是什么?
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
中国提出的10个是:龙王(后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如
希望对你有帮助。
纵观整个夏季 从台风“温比亚”到“山竹” 让人们不禁产生好奇 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日夏养花网 这个命名方法自2000年1月1日期开始执行,在此之前的台风基本上是各国各地区自己命名。
世界气象组织飓风命名规则
台风是十四个国家每国提供十个名,那飓风呢?请帮忙解释一下,谢谢此外BOM(澳大利亚政府气象局)下辖四个为热带气旋发报的机构,分别位于珀斯(PERTH)、达尔文(DARWIN)、布里斯本(BRISBANE)和墨尔本(MELBOURNE)。负责东南印度洋、西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命名。每个机构负责的区域内的热带气旋命名表不一样。
北印度洋由印度气象部门负责命名。
西南印度洋由法国气象局(留尼汪岛)负责命名。
http://www.01hr.com/wenzhang/1538023.htm
和http://club.weather.com.cn/thread-784-1-8.html可供参考具体的命名表和负责区域。
(1)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采用一套热带气旋命名表。(2)邀请台风委员会所有成员以及该区域WMO的有关成员贡献热带气旋名字。
(3)每个有关的成员贡献等量的热带气旋名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命名表共有五列,每列分两组,每组里的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
名字的选择
(1)命名原则:
* 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
* 容易发音。
* 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
* 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
* 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
(2)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一票否决)。
命名表
(1)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附后)共有140个名字,分别来自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各贡献10个)。
(2)各成员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表翻译成当地语言。
命名的业务程序
(1)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东京台风中心负责按照台风委员会确定的命名表在给达到热带风暴及其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编号的同时命名,按热带气旋命名、编号(www.rixia.cc加括号)的次序排列。国际民航组织(ICAO)东京热带气旋咨询中心以及中国和日本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Ⅺ海区气象广播发布的公报也采用相同的命名和编号。
(2)热带气旋名字按预先确定的次序依次命名。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史中保持名字不变。为避免混乱,对通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东京台风中心只给编号不给新命名,即:维持原有命名不变。负责给北太平洋中部热带气旋命名的美国中太平洋飓风中心也同意对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热带气旋维持东京台风中心的命名。
(3)台风委员会所有成员在向国际社会(包括媒体、航空、航海)发布警报公报时都将使用东京台风中心分配的命名和编号。
(4)对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热带气旋,台风委员会成员可以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删去(永久命名),也可以因为其它原因申请删除名字。每年的台风委员会届会将审议台风命名表。
文章标签:
下一篇:k字头的火车软卧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