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水稻的?
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追溯到什么时代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稻的祖先种是普通野生稻,普通野生稻的分布是栽培稻起源的物质基础,而考古发掘的史前稻作遗存,则是稻作起源的实物证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郭文韬研究员曾指出,要解决水稻日夏养花网的起源问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从自然条件上看,发源地必须具备水稻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二是这一地区的考古发现,无论从年代序列上,还是从文化谱系上看都具有连续性;三是这一地区发现的史前稻作遗存,在年代上应是最早的,并且在相近地区有相同类型的遗址不断被发现。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著名遗传学家瓦维洛夫,在肯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的同时,认为水稻起源于印度,中国的水稻是从印度传入的。
日本学者星川清亲也认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另一日本学者加藤将籼稻命名为印度型、粳稻命名为日本型,成为当时国际上流行一时的说法。
到了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七千年前的稻谷遗存,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已学会了栽培水稻,对此前有关稻作起源于印度、稻作起源于印度阿萨姆至中国云南的说法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于是,国内外学者不得不改变看法,把目光纷纷投向中国的河姆渡。
被列为1989年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的湖南澧县彭头山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了经文物部门测定为9100120年的稻谷遗存,又将中国的稻作历史推前了两千多年,比印度当时出土的稻谷遗存早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此外,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水稻的植硅石,以及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栽培稻谷的果实,都是对中国是世界水稻的原产地之一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专家认为,得出上述结论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现今中国从东南的福建、台湾到西南的云南,向北到江西、南到海南都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中国广泛分布的这种普通野生稻与中国种植的普通栽培稻的亲缘关系很近,同具24条染色体,可杂交和产生可育后代。
由此可见,中国稻作起源应该早于印度。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稻作遗址不断被发掘,国内学者对中国稻作起源地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学说。
华南说是由已故中国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提出的。他主要以野稻在华南的广www.rixia.cc泛分布为依据,并早在1949就提出“中国之稻种来源,与古之南海即今之华南有关”的见解。1957年他在《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日夏养花网变》一文中,再次提出“根据我国五千年来稻作文化创建过程,并由华南与越泰连接地带的野稻的分布和稻作民族的地理接壤关系,特认定我国的栽培稻种是起源于华南。
另外,比较著名的学说还包括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严文明教授提出的长江下游说,原山西省平陆县博物馆馆长卫斯等人认为的长江中游说,北京的历史学者李江浙提出的黄淮流域说等等,这里不再详叙。
“珠江上游说”是1997年由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覃乃昌在《壮族稻作农业史》一书中正式提出,他认为珠江上游的壮族地区是我国栽培稻起源地之一。覃乃昌应用民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古今壮侗语涉及汉语与水稻有关的糇、 、膏等几十个汉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指出,壮语称稻、米、饭为“ ”、“糇”、“膏”,称野生稻为“ ”“ ”,将籼稻称为“ ”,称粳稻为“ ”,而这些都属古汉字,如今虽已不用,但据《说文解字》所注,其义音都与新壮语称谓相同。最早出现的 “膏” ,距今至少有7400年。根据语言发生学原理,事物的名称是随着这一事物的出现而出现的,有其物才会有其名。从这一观点出发,认为栽培稻很早就出现在壮侗语民族居住地区。 另外,专家认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石磨盘、石磨棒,均与谷物脱粒和脱壳有关,从南宁地区贝丘遗址、桂林甑皮岩、柳州大龙潭等洞穴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锛、蛙刀、石磨盘、石磨棒等生产工具看,早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世居珠江上游的西瓯、骆越人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了稻作农业。
壮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我国岭南地区的广西、广东和云南、贵州、湖南部分地区及越南北部,考古发现的大量古猿人遗址及化石,他们的体质形态与现代壮人的基本相同。经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多年研究,确认他们是壮族的祖先,而壮族又系古百越群族西瓯、骆越支系的后裔。目前,中国发现有栽培稻物证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址约七八十处,绝大多数分布在江南百越民族生活的地区。
从20世纪70年代,浙江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发现的至今7000年的稻谷,到1999年,在广东英德市牛栏洞出土了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质体,经文物部门测定为一万年前稻的遗存,同年,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一万年前的栽培稻壳。而早在1963年,广西邕宁、武鸣等地http://www.rixia.cc就出土了一万年前的石磨盘、石磨棒等生产加工工具,与以上稻作栽培的时间相联系,说明这些工具,正是加工稻谷的工具。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陈久金研究员指出:“无论是浙江河姆渡、广东英德、还是湖南道县都是古越人的生存地,他们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进行人工栽培水稻的人,证明岭南越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的民族”。
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稻的祖先种是普通野生稻,普通野生稻的分布是栽培稻起源的物质基础,而考古发掘的史前稻作遗存,则是稻作起源的实物证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郭文韬研究员曾指出,要解决水稻的起源问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从自然条件上看,发源地必须具备水稻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二是这一地区的考古发现,无论从年代序列上,还是从文化谱系上看都具有连续性;三是这一地区发现的史前稻作遗存,在年代上应是最早的,并且在相近地区有相同类型的遗址不断被发现。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著名遗传学家瓦维洛夫,在肯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的同时,认为水稻起源于印度,中国的水稻是从印度传入的。
日本学者星川清亲也认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另一日本学者加藤将籼稻命名为印度型、粳稻命名为日本型,成为当时国际上流行一时的说法。
到了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七千年前的稻谷遗存,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已学会了栽培水稻,对此前有关稻作起源于印度、稻作起源于印度阿萨姆至中国云南的说法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于是,国内外学者不得不改变看法,把目光纷纷投向中国的河姆渡。
被列为1989年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的湖南澧县彭头山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了经文物部门测定为9100120年的稻谷遗存,又将中国的稻作历史推前了两千多年,比印度当时出土的稻谷遗存早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此外,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水稻的植硅石,以及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栽培稻谷的果实,都是对中国是世界水稻的原产地之一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专家认为,得出上述结论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现今中国从东南的福建、台湾到西南的云南,向北到江西、南到海南都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中国广泛分布的这种普通野生稻与中国种植的普通栽培稻的亲缘关系很近,同具24条染色体,可杂交和产生可育后代。
由此可见,中国稻作起源应该早于印度。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稻作遗址不断被发掘,国内学者对中国稻作起源地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学说。
华南说是由已故中国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提出的。他主要以野稻在华南的广泛分布为依据,并早在1949就提出“中国之稻种来源,与古之南海即今之华南有关”的见解。1957年他在《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一文中,再次提出“根据我国五千年来稻作文化创建过程,并由华南与越泰连接地带的野稻的分布和稻作民族的地理接壤关系,特认定我国的栽培稻种是起源于华南。
另外,比较著名的学说还包括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严文明教授提出的长江下游说,原山西省平陆县博物馆馆长卫斯等人认为的长江中游说,北京的历史学者李江浙提出的黄淮流域说等等,这里不再详叙。
“珠江上游说”是1997年由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覃乃昌在《壮族稻作农业史》一书中正式提出,他认为珠江上游的壮族地区是我国栽培稻起源地之一。覃乃昌应用民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古今壮侗语涉及汉语与水稻有关的糇、 、膏等几十个汉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指出,壮语称稻、米、饭为“ ”、“糇”、“膏”,称野生稻为“ ”“ ”,将籼稻称为“ ”,称粳稻为“ ”,而这些都属古汉字,如今虽已不用,但据《说文解字》所注,其义音都与新壮语称谓相同。最早出现的 “膏” ,距今至少有7400年。根据语言发生学原理,事物的名称是随着这一事物的出现而出现的,有其物才会有其名。从这一观点出发,认为栽培稻很早就出现在壮侗语民族居住地区。 另外,专家认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石磨盘、石磨棒,均与谷物脱粒和脱壳有关,从南宁地区贝丘遗址、桂林甑皮岩、柳州大龙潭等洞穴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锛、蛙刀、石磨盘、石磨棒等生产工具看,早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世居珠江上游的西瓯、骆越人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了稻作农业。
壮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我国岭南地区的广西、广东和云南、贵州、湖南部分地区及越南北部,考古发现的大量古猿人遗址及化石,他们的体质形态与现代壮人的基本相同。经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多年研究,确认他们是壮族的祖先,而壮族又系古百越群族西瓯、骆越支系的后裔。目前,中国发现有栽培稻物证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址约七八十处,绝大多数分布在江南百越民族生活的地区。
从20世纪70年代,浙江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发现的至今7000年的稻谷,到1999年,在广东英德市牛栏洞出土了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质体,经文物部门测定为一万年前稻的遗存,同年,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一万年前的栽培稻壳。而早在1963年,广西邕宁、武鸣等地就出土了一万年前的石磨盘、石磨棒等生产加工工具,与以上稻作栽培的时间相联系,说明这些工具,正是加工稻谷的工具。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陈久金研究员指出:“无论是浙江河姆渡、广东英德、还是湖南道县都是古越人的生存地,他们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进行人工栽培水稻的人,证明岭南越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的民族”
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追溯到什么时代?
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
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www.rixia.cc、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我国水稻种植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中国北方发现的相对完整的古代灌溉渠表明辽西人在3500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部,靠近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刮风下雨十年九旱。但是这个干旱少雨的地方,其实是3500年前灌溉渠纵横交错,稻浪翻滚的地方考古学家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五环池镇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发达的水渠,是我国北方比较完整的古代农田灌溉系统。在古墓遗址中,经常可以发现古人为防止洪水破坏墓地而挖的排水沟。
虽然扩大了一些挖掘区域但仍然没有结束根据显示的17段沟渠的宽度、宽度、深度和布局,它可能是运河性质的遗迹。显然可以分为干渠、支渠、发渠,在其交汇处有排水、排水、引水等设施遗迹。所以初步确定这是古代人工挖修的原始农田灌溉系统。中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记载五谷是神农时期播种的,水稻被列为五谷之一。
根据现有的考古和研究成果种植水稻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仙人洞遗址和吊同环遗址。玉蟾岩遗址的年代超过了12000年。当时的水稻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因此被鉴定为从普通野生稻进化为栽培稻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最后两个遗址更早,从旧石器时代末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大米是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但根据严文明教授的《中国稻作文化起源》,这里发现的大米遗骸极其丰富。在第四个文化层发现了约400平方米的水稻、稻壳和稻草,厚度从10-20厘米到30-40厘米不等。颗粒大小接近现在的栽培稻,比现在的野生稻大很多。在多种稻作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稻作堆积物的残留物属于栽培稻的收获物。
文章标签:
上一篇:寒富苹果树耐寒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下一篇:家畜与家禽的十大系统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