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黄庭坚作诗的主张与看法

2022-08-04 23:59:09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46

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及创作特点

  “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他的诗歌创作未能像他的书法那样得到学界较公允的评价。自南宋严羽著《沧日夏养花网浪诗话》对宋诗大加贬抑之后,长期以来,黄庭坚的诗歌一直被斥为形式主义而遭冷落,直到本世纪80年代初,这种局面才有所扭转。但是,学界或针对黄庭坚“夺胎换骨”、“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等主张争论不休;或对黄庭坚的哲学思想等褒贬不一;或就其创作得失加以评价,发表了不少论文,到目前为止却未见到一部专著问世。本书首次将黄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文艺观、感受、构思、传达、风格、趣味、文化七个环节,比较系统、全面地加以研讨。它运用美学、心理学、文艺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以及某些现代批评方法,立足具体作品,特别是对黄诗艺术上的特点,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坚持“知人日夏养花网论世”的科学态度,对黄诗的美学价值和思想艺术上的得失,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这对我们准确把握宋诗的美学特征,确立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对我们深入探讨、正确评价“江西诗派”特别是黄庭坚诗歌创作在当时及后世为什么会产生那么重大的影响,或许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至于黄庭坚的高尚人格、所示范诗法的可操作性等,无疑地,即使在今天,对我们的为人处世、文学创作,都不无借鉴意义。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他的父亲黄庶是一位学习杜甫诗风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也擅长写诗,他的第一个妻子的父亲孙觉和第二个妻子的父亲谢师厚也都是诗人,这种环境造就他很
高的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他于英宗治平年间中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小官和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他的诗受到苏轼的赏识,政治观点也与苏轼相近,仕途
生涯因而与新旧党之争纠结在一起。哲宗初年高太后执政废新法时,他被召入京,曾参与修史及贡举方面的工作;哲宗亲政驱逐旧党时,他也被贬斥为涪州别驾,黔
州安置;哲宗去世后他曾一度起复,但很快又被贬到远在今广西境内的宜州,后来死在那里。有《山谷集》。

黄庭坚的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不仅仅是个人抒情的需要,也有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作出新的创造的考虑。宋诗到黄庭坚时,已有许多新的发展。但在前辈和同代的
著名诗人中,像梅尧臣、欧阳修的或是平淡流贯或是极端散文化的风格,实际上黄庭坚是不喜欢的;苏轼的诗以才气为胜、不主一格,又非一般人所能模仿。而且以
前各家,没有人在诗歌的形式和语言技巧方面提出一套可供效行的方法。黄庭坚一直苦心研诗,对杜甫尤为推崇。通过汲取杜诗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些长处,并在自
己的立场上总结前人的得失,逐渐形成了他的诗歌风格。而且,他还提出了一整套的“诗法”,使得许多诗人翕然相从。

黄庭坚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他认为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又说“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尔”(《论作诗文》),
并认为王观复的诗“未能从容”的主要原因是“读书未破万卷”(《跋书柳子厚诗》)。多读书的目的,是积累古人的“佳句善字”,以备检用。对此他提出了著名
的“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论。
这大致有两方面的涵意:一是指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己的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二是指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
创作特点有严密的谋篇结构的法度

黄庭坚诗歌理论主要内容

如题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后来有一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所以,江西诗派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两宋之际的吕本中,在他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指出了江西诗派存在的事实。他把黄庭坚尊为诗的创始人,又列举陈师道等二十五名诗人作为其中成员。宋末元初的方回又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除陈师道外只有韩驹、饶节、洪刍、洪朋、洪炎、晁冲之、李彭、谢逸、谢薖等人有较多作品流传;其馀的只有零星作品留存,甚至湮没无闻。诗派成员大多受到黄庭坚直接或间接的指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深或浅地受到黄诗的影响,所以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相近,确实是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自号山谷老人,又号涪翁,分密人,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他是“江西诗社宗派”的开创人,生前跟苏轼齐名,死后给他的徒子法孙推崇为杜甫的继承者。自唐以来,钦佩杜甫的人很多,而大吹大擂地向他学习的恐怕以黄庭坚为最早。他对杜诗的那一点最醉心呢?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在他的许多关于诗文的议论里,这一段话最起影响,最足以解释他自己的风格,也算得江西诗派的纲领。他有些论诗的话,玄虚神秘,据说连江西派里的人都莫名其妙的。

杜诗是否处处有来历,没有半个字杜撰,且撇开不谈。至少黄庭坚是那样看它,要学它那样的。元稹赏识杜诗的白描直说,不用古典成语:“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刘禹锡讲“业诗即须有据”,举了一句杜诗为例,只限于“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在涵意上还比黄庭坚的话狭得多。“无一字无来处”就是锺嵘“诗品”所谓“句无虚语,语无虚字”。锺嵘早就反对的这种“贵用事”、“殆同书抄”的形式主义,到了宋代,在王安石的诗里又透露迹象,在“点瓦为金”的苏轼的诗里愈加发达,而在“点铁成金”的黄庭坚的诗里登峰造极。“读书多”的人或者看得出他句句都是把“古人陈言”点铁成金,明白他讲些什么;“读书少”的人只觉得碰头无非古典成语,仿佛眼睛里搁了金沙铁屑,张都张不开,别想看东西了。当然,以前像李商隐和师法他的西昆体作者都爱把古典成语镶嵌绣织到诗里去的,不过他们跟黄庭坚有极大的不同。李商隐的最起影响的诗和西昆体主要都写华丽的事物和绮艳的情景,所采用的字眼和词藻也偏在这一方面。黄庭坚歌讠永的内容,比起这种诗的来,要繁富得多,词句的性质也就复杂得多,来源也就广博冷僻得多。在李商隐、尤其在西昆体的诗里,意思往往似有若无,欲吐又吞,不可捉摸;他们用的典故词藻也常常只为了制造些气氛,牵引些情调,仿佛餐厅里吃饭时的音乐,所以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文浮于意”的印象。黄庭坚有著著实实的意思,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的诗给人的印象是生硬晦涩,语言不够透明,仿佛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黄庭坚曾经把道听涂说的艺术批评比于“隔帘听琵琶”,这句话正可以形容他自己的诗。读者知道他诗里确有意思,可是给他的语言像帘子般的障隔住了,弄得咫尺千里,闻声不见面。正像“文心雕龙”“隐秀”篇所说:“晦塞为深,虽奥非隐”;这种“耐人思索”是费解,不是含蓄。

南宋初年,任渊注解了“山谷内集”;南宋中叶,史容注了“外集”,史季温注了“别集”,都赶不上任渊的精博。此外,陈逢寅也作了“山谷诗注”,任骥和邓公立又分别注了“外集”,可惜这三家的注本没有流传。看来“读书多”的人对黄庭坚的诗都疑神疑鬼,只提防极平常的字句里有什麽埋伏著的古典,草木皆兵,你张我望。例如任渊满以为把“和答钱穆父讠永猩猩毛笔”的出典注明白了,可是杨万里又搜查出来两句暗藏的“古人陈言”。甚至黄庭坚明明是默写白居易的诗,记错了些字句,他的崇拜者也以为他把白铁点成黄金,“可为作诗之法”,替他加上了一个“谪居黔南”的题目,编入他的诗集里。
--钱钟书<宋诗选注>

如何评价黄庭坚诗学主张?

  黄庭坚的诗论,散见于他的一些书信、题跋以及诗作中。虽然不是长篇大论,但是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至今还有指导创作的意义。其中主要的几点是:
  1.力主创新。黄庭坚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他对当时文坛上不思创新、以追求时尚为荣的风气,十分不满。他的诗宗法杜甫,同时有意识地吸收了陶渊明、李白、韩愈等文学大家的创作经验,但他对前人的诗歌艺术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从而推陈出新,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句法上,大量用拗句。杜甫首创拗律,但写作并不太多,而黄庭坚则有意识地对此加以发展,目的在于造成文气反常,音调突兀,打破平衡和谐,给人以奇峭瘦硬的感觉。在其所作的三百余篇七律中
  ,竟有一百五十余篇拗律,占总数的一半。清人施补华云:“少陵七律,无才不用,无发不备……山谷学之,得其奥峭。”(《岘佣说诗
  》)所谓“奥峭”,主要指声律而言。宋人吴可称其七律“别为一体
  ”,这也是就拗体而说的。如《题落星寺》:

  落星开室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幽僻清绝的境界,语句生新,音节奇拗,其外在的表现形态恰恰与诗中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在艺术效果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提倡“夺胎换骨”和“点铁成金”。这是其诗学思想的最高范畴与创作理论的核心体现。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又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中引黄庭坚语:

  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所谓“点铁成金”,就是取古人陈言加以点化,赋予新的意蕴;所谓“夺胎换骨”,就是借鉴前人的诗意在文辞上加以变化改造。黄庭坚这两段话有一点共同的精神,就是对前人的艺术经验要学习,同时要www.rixia.cc有所发展,求新求变,自成一家。
  黄庭坚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创作态度严谨,所以他能很好地将“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这一理论运用于实际创作中,善于在诗中点化前人的诗意或诗句。葛立方的《韵语阳秋》卷二记:

  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刘禹锡云
  :“遥日夏养花网望洞庭湖翠水,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谷点化之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卢仝诗云:“草石是亲情。”山谷点化之云:“小山作朋友,香草当姬妾。”学诗者不可不知此。

  当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总结出来的写诗的一种技巧,后来江西诗派的诗人将其加以发展,变成江西诗派的不二法门,甚至因此被后人斥责为“蹈袭剽窃”,如金人王若虚在《
  滹南诗话》中说:

  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鲁直好胜,而耻其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

  这段论述未免过于苛刻,我们必须看到,唐代是古典诗歌的顶峰时期,“世间好言语,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言语,已被乐天道尽。
  ”(《陈辅之诗话》“清风明月常有光景常新条”)唐诗的题材、意境几乎是无所不包日夏养花网,而其炼字、用典等艺术手法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宋人要在诗歌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只有求新求变,黄庭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说的提出,正是给宋代诗人指明了一条发展的出路。只是这种对前人艺术技巧的借鉴方法很容易被后人误解成从书本中去寻找创作源泉,从而形成一些流弊
  ,弄巧成拙,“点金成铁”。
  2.强调脱俗。黄庭坚坚持“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宁用字不工,不使语俗。”(《题意可诗后》)他认为“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书嵇叔夜诗与侄木夏》)这个“不俗”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格调高雅有远韵的意思,黄庭坚是个书卷气和文人气很重的人,志趣高雅脱俗;另一个是“临大节而不可夺”(同上)的意思。应该是远声利、薄轩冕,表现出高风特操。因此,他重视作家的学养,重视作家的读书,创作中,觉得别人常用的字眼、鄙俗的调子一概要排除,否则不能显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为了达到去陈反俗的目的,他喜欢用拗句、作硬语、押险韵、用僻典,讲究章法细密曲折,句法奇警怪异。如“风尘化衣黑,旅宿梦裙红。
  ”(《次韵道辅旅怀见寄》)、“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过家》)、“秦泛波澜阔,笑陆海潘江”(《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
  》)、“邀陶渊明把酒碗,送陆静修过虎溪”(《戏效禅月作远公咏
  》)等等。

黄庭坚寄黄几复体现了黄庭坚怎样的诗学主张?

这首诗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当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他的朋友黄介(字几复)任四会(今属广东)知县.他们都居住在滨海地区.前句化用《左传》中楚子对齐桓公所说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古人有雁足传书之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诗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发萧萧,伴随着他的读书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蛮之地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黄庭坚作诗的主张与看法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301280.html

上一篇: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是(  )①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②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③植物体内水

下一篇:小学数学招聘考试考什么内容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