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如何防治?
草莓的灰霉病危害十分严重,有什么好的防治办法?
草莓种植过程中,灰霉病是重要的病害,不管是大棚栽培还是露地栽培,发生概率都非常大,因此为了保证果农的利益,对这个病害要正确辨识并进行有效预防和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病害。
一、草莓灰霉病危害症状识别
草莓灰霉病主要对叶片、花器和果实,叶柄和果柄两个部位。危害叶片时,先会在老叶上形成黄褐色病斑,随着病情 加重整个叶片会出现焦枯死亡。危害花器,初期萼片以及花托出现红色斑块,导致花瓣变暗褐色,随着症状加重,开始变褐干枯,同时产生灰色霉层。果实开始受到危害,初期呈水渍状,之后逐渐果实腐烂,而幼果会形成僵果。
二、草莓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草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低温度和湿度(92%-95%)条件日夏养花网下会发生侵染,侵入口多在植株伤口及枯死部位,甚至还会蔓延至老叶、枯叶、果实等部位。一般常出现灰霉病的是在高温高湿环境,透光性差果园、管理粗放果园、排水设施不健全、积水严重的果园等等。
三、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1、栽植前防治
栽植UOVRwyJrM前可以做好防治工作,可以从苗木、管理及土壤消毒方面进行,如选择优良抗病苗木,假植复壮培育壮苗;起垄栽培;土壤杀菌消毒;采用滴灌等适宜灌溉方式等。
2、苗期的防治
草莓开花前进行配药保护,以免影响后期的授粉受精过程,导致形成过多的无效花和畸形果。草莓幼苗可铺设地膜,从而减少植株的蒸腾作用,进而降低棚内湿度,降低草莓灰霉病的发病几率。
3、花期的防治
花期可以通过合理水分管理,控制氮肥施用量,调整植株密度以及摘除老、病、残叶,保证植株通风透光,还有通过加强蜜蜂授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或是选择45%百菌清或10%腐霉利烟剂等进行熏蒸。
4、果期的防治
草莓果实进入生长期后,容易发生灰霉病,除了适当灌溉管理外,我们可以通过追施速效性化肥如0.2%的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树势,预防早衰现象。或是使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腐霉利800倍液、3%多抗霉素600-800倍液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草莓灰霉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草莓灰霉病有哪些防治方法?(1)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
移栽或育苗整地前,对棚膜、土壤及墙壁等表面喷雾,进行消毒灭菌。
(2)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节水栽培
开花前期、开花坐果期和浇水前喷药防治,配合喷施膨果之星提高草莓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重点保花保果,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浇水后加大放风量。
(3)发病处理方法
一旦发病,应及时小心地将病叶、病花、病果等摘除,放塑料袋内带棚、室外妥善处理。发病后应适当提高管理温度。
(4)药剂防治
常规使用:50%抑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敌百丹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特效:龙灯灰克(三合一)+巨力星481三十克兑水15~18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灰霉病90%以上。
草莓灰霉病掌握一个小技巧,就能轻松防治
草莓灰霉病怎样防治。
,移栽或育苗整地前对棚膜、土壤及墙壁等表面喷雾,进行消毒灭菌,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
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节水栽培
,选用紫外线阻断膜抑制菌核萌发。开花前期、开花坐果期和浇水前喷药防治,促进果实发育,重点保花保果,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浇水后加大放风量。使用霉止70---100倍液进行喷雾。
发病处理方法,一旦发病,应及时小心地将病叶、病花、病果等摘除,UOVRwyJrM放塑料袋内带棚、室外妥善处理。发病后应适当提高管理温度。
发病初期喷施速克灵,嘧霉胺,啶菌恶唑等药剂防治。
小地老虎幼虫将蔬菜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年发生代数由北至南不等,黑龙江2代,北京3~4代,江苏5代,福州6代。越冬虫态、地点在北方地区至今不明,据推测,春季虫源系迁飞而来;在长江流域能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在广东、广西、云南则全年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在5厘米以下矮小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如小旋花、小蓟、藜、猪毛菜等,卵散产或成堆产,每雌平均产卵800~1000粒。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等趋性较强。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为害不大;3龄后昼间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幼虫发育历期:15℃67天,20℃32天,30℃18天。蛹发育历期12~18天,越冬http://www.rixia.cc蛹则长达150天。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区为13~25℃,在河流湖泊地区或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如属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黏壤土、沙壤土均适于小地老虎的发生。尤在早春菜田及周缘杂草多,可提供产卵场所;蜜源植物多,可为成虫提供补充营养的情况下,将会形成较大的虫源,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1)预测预报。
对成虫的测报可采用黑光灯或蜜糖液诱蛾器,在华北地区春季自4月15日至5月20日设置,如平均每天每台诱蛾5~10头以上,表示进入发蛾盛期,蛾量最多的一天即为高峰期,过后20~25天即为2~3龄幼虫盛期,为防治适期;诱蛾器如连续两天在30头以上,预兆将有大发生的可能。对幼虫的测报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如定苗前每平方米有幼虫0.5~1头,或定苗后每平方米有幼虫0.1~0.3头(或百株蔬菜幼苗上有虫1~2头),即应防治。
(2)农业防治。
早春清除菜田及周围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是关键一环;如已被产卵,并发现1~2龄幼虫,则应先喷药后除草,以免个别幼虫入土隐蔽。清除的杂草,要远离菜田,沤粪处理。
(3)诱杀防治。
一是黑光灯诱杀成虫。二是糖醋液诱杀成虫: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或用泡菜水加适量农药,在成虫发生期设置,均有诱杀效果。某些发酵变酸的食物,如甘薯、胡萝卜、烂水果等加入适量药剂,也可诱杀成虫。三是堆草诱杀幼虫:在菜苗定植前,地老虎仅以田中杂草为食,因此可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苦
(1)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栽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同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将种苗浸泡10~12分钟然后再栽种。栽植时不宜过密,生长期间不要偏施氮肥。盆栽宜每年换一次新的培养土。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枝、芽和带病的花蕾,然后喷洒50%代森铵800~1000倍液。喷药重点除患部外,还有土壤表面。每隔1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即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1)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栽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同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将种苗浸泡10~12分钟然后再栽种。栽植时不宜过密,生长期间不要偏施氮肥。盆栽宜每年换一次新的培养土。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枝、芽和带病的花蕾,然后喷洒50%代森铵800~1000倍液。喷药重点除患部外,还有土壤表面。每隔1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即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草莓得了灰莓病,需要用什么药?
草莓灰霉病是大棚草莓的首要病害,当草莓棚内气温偏高湿度较大时,非常有利于灰霉病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发病时间提前,发病程度加重,发生面积加大,导致草莓产区灰霉病发生整体情况偏重。大棚草莓灰霉病的症状有什么特点?发生规律是怎么样,发生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呢?
1、花器:草莓幼嫩的花器容易感病,侵染初期花萼出现水渍状针眼大小的斑点,然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通过花萼逐步延伸侵染子房及幼果。
2、果实:多发生在绿果上,侵染初期在果实上形成水浸状病斑,病害进一步扩展形成褐色病斑,并向果实内部侵染,在高湿环境下病斑迅速扩展,在病果上形成灰褐色霉层,加速病害的传播。空气干燥时病果干腐脱落。
3、叶片:染病的花办脱落到叶片上或近地面的叶片容易染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小斑,后向外扩展,形成灰褐色水浸状大斑,部分病斑有轮纹,最后蔓延到整片叶,导致叶片腐烂、干枯,病部后期形成灰褐色霉状物。
4、茎:茎部受害初期,病斑产生褐色或深褐色油渍状病斑,严重时受害部位腐烂,病部出现白色絮状菌丝。
5、叶柄:染病的花瓣脱落到叶柄处引起发病,初期叶柄颜色变浅,形成水渍状http://www.rixia.cc小斑,扩展后呈长椭圆形,湿度大时表面着生灰褐色霉层。
二、大棚草莓灰霉病发病规律
草莓灰霉病多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生,该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从植株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引起发病,然后蔓延到其他部位,草莓植株下部的老叶、枯叶、散落的花瓣等都会成为侵入的重点。据农技部门研究,几乎所有的草莓灰霉病越冬菌源均来自于病残体上附着的菌丝。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度,最低4度最高32度;分生孢子在13.7~29.5度均能萌发,但以在较低温度时萌发有利;最适宜相对温度92%~95%。低温高温是草莓灰霉病流行的主要因素。草莓栽培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下十分有利于发病。氮肥用量过大、土壤粘重、多年连作的地块灰霉病发生危害重。草莓植株生长过旺、棚内光照不足、连续阴雨、园地排水不良、地面湿度大等,均容易导致病害大发生。草莓果实着色初期至中期抗病力最弱,最容易感病。
三、大棚草莓灰霉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控制棚内湿度是防治灰霉病的重要措施,合理灌溉,提倡地膜下铺设滴灌带等节水灌溉设施;做好大棚的通风换气,尤其是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要抢机会确保每天必要的通风换气时间;除垄上盖膜外,可在走道铺足稻草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对降低棚内湿度很有好处。棚室草莓出现灰霉病后,及时摘除病叶、病花和病果,减少侵染病源。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草莓进入花期后,白天棚温应控制在25度以上,夜间控制在12度以上,在此温度范围内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控制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在发现棚室内出现灰霉病株株,应及时采取升温措施,每天早晨就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S度,不换气,预防灰霉病发生。
2、生物防治。在草莓灰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多抗霉素、木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喷雾防治。如选用3%多抗霉素水剂800倍液,100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每亩40~60克,对水30公斤喷雾。
3、药剂防治。防治草莓灰霉病可以10%咯菌腈(适乐时)10毫升对水20公斤,或3%多抗霉素(多氧清)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速克灵)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现在一些草莓种植区已发现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等药剂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抗性,防治效果下降,在这些地区可以选择其他药剂代替,可选用的有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别1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等喷雾。最好采用烟雾剂施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还有利于减少喷雾用水量,避免棚内湿度增加。
50%腐霉利1000倍液;
50%啶酰菌胺1500倍液;
40%氟啶胺1500倍;
50%啶酰菌胺1200倍;
40%嘧霉胺800倍;
10%苯醚甲环唑750倍;
文章标签:
上一篇:抽烟对室内养文竹有危害吗?
下一篇:语文阅读理解怎么分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