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特征是什么?
蚯蚓有哪些特征
蚯蚓若被截为两段,断面上的肌肉组织马上加强收缩,一部分肌肉组织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同时聚集在切面上,形成特殊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它日夏养花网的中胚层细胞具有很强。
3,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
如果一个蚯蚓切成三段,中间那段能活吗:
将赤子爱胜蚓从特定部位切断,得到有头无尾、无头无尾、无头有尾3种类型18个处理体段,在20℃人工气候箱中培养,观察其再生情况。结果发现,剪切处理后的蚯蚓体段在10
d左右开始再生,且从头至尾都有再生能力;但不同体段的蚯蚓再生能力不同,有头无尾、无头无尾的体段再生速度比无头有尾体段的要快。其中,无头无尾蚯蚓体段的头部、尾部都可以再生,但尾部再生的速度显著高于头部。剪切后所剩蚯蚓体段的多少对蚯蚓存活率有很大影响。所剩的体节数越多,蚯蚓体段的死亡率越低,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并非每种蚯蚓都具有这样的能力)
其中就有纤毛虫和涡虫的再生问题。而且提到,腔肠动物和涡虫的再生能力从身体前端到后端,沿体轴而递减:口端或头部最强,反口端或尾部最弱,涡虫头部神经系统集中,代谢率最高。涡虫头部和腔肠动物的口端有很多未分化的、保持胚胎状态的细胞,这可能是头部再生能力强的原因。蚯蚓头部再生能力也比身体后部体节强,如将蚯蚓切成两段,再摘除腹神经,蚯蚓就失去了再生能力。这些实验都说明神经在再生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5,进一步考验蚯蚓的再生能力:
蚯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身体被切断以后,在断掉的地方会生出好似胚胎的组织,很快将失去的部分补偿好,长成一条新的蚯蚓。再生能力强的是切断蚯蚓前端五节到八节的地方,如果把蚯蚓九节以上的地方切断,再生能力就很慢,生殖器官也不能恢复。如将蚯蚓的第十五节以后切断,就不能再生出头部,只会长出一个缺脑袋的尾状体,成为一条两个尾巴的变态蚯蚓。
两个尾巴(尾状体是否具有尾部生理结构)能存活多久,不进食吗?还是用反口端变态进食?
6,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条蚯蚓分别切去前端和后端,连接起来竟可长成一条新的蚯蚓,更有人别出心裁,在一条蚯蚓的前半部分并列接上两条蚯蚓的后端,这样一来,就长出了一个头两个尾巴的蚯蚓。
蚯蚓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
一、外形特点
环毛蚓体圆而长,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节与节之间有一深槽,称节间沟,在体节上又有较浅的沟称体环。头部因适应土内穴居生活而退化。身体前端有肉质的突起,称口前叶,由于体腔液压力的作用,口前叶饱胀时,有摄食、掘土及感触的功能。口前叶无眼点、触手和触条,腹侧有口,口后第一节称围口节。肛门在身体的末端。除围口节及最后一、二节外,每节有刚毛一圈,故称环毛蚓。每条刚毛形状简单,微呈S形,大部分藏于体壁内,内端有刚毛囊、牵引肌和缩肌刚毛囊内有毛原细胞或称形成细胞,能产生新的刚毛。刚毛为运动器官,在穴内或地面爬行时有支撑的作用。性成熟的标本,在第节之间无节间沟,状如指环,是为生殖带,又称环带。在生殖时期它能分泌粘液形成卵茧,以适宜不良环境。雄性生殖孔一对,位于第XVIII节腹面两侧,其旁常有乳突数个。雌性生殖孔一个,在第XIV节腹面正中央。受精囊孔三对,在6/7、7/8、8/9三个节间沟的腹面两侧,孔的附近也常有乳突。背孔是位于背中央节与节之间的小孔,约自12/13节间起,直到身体的后端都有背孔,平时紧闭,遇干燥或刺激时孔张开,射出体腔液,湿润身体表面,使蚯蚓易于在土壤中钻洞和保护体表。肛门在身体的末端,成直裂缝状,两侧略隆起。
二、蚯蚓的运动
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横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横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横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六喜六怕):
六喜有:
1、喜阴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天穴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连采食和交配都是在阴暗情况下进行的。
2、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
3、喜安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4、喜温暖: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如环境低于5℃时,就停止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5-25℃。
5、喜带甜、酸味:
蚯蚓是杂www.rixia.cc食性动物,它除了塑料、橡胶、玻璃和金属不吃外,其余如腐殖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都吃。
6、喜同代同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在高密度情况下,小的蚯蚓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六怕有:
1、怕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和蓝光,但不怕红光,趋向于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就是这个道理。据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后,有66%的蚯蚓死亡,照射20分钟就会100%死亡。
2、怕震动:
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因此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适宜建蚯蚓养殖场。
3、怕水浸泡:
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4、怕闷气:
蚯蚓生活时需要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因此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
5、怕农药:
据调查,使用过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
6、怕酸碱:
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如养殖赤子爱胜蚓和红正蚓,最好把饲料调制成弱酸性,这样有利于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
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呈圆筒状(与线形动物的圆柱形区别),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体表裸露,无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种,达尔文1881年就曾指出,蚯蚓是世界进化史中最重要的动物类群。
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蚯蚓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蚯蚓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
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蚯蚓的特点?
一般体长约10~37厘米,粗度为3~6毫米。头部均已退化,前端有口,口的四周具有发达的肉质口前叶,用以掘土和摄食,末端正中有一肛门。蚯蚓身体分成许多环节状的体节,外表可由节间沟明显区分,内部体腔由隔膜按体节在节间沟处分成小室。蚯蚓身体多由100~200个体节组成,除前端围口节和最后一二节外,每节有刚毛圈,为运动器官,便于爬行。自第8~9节间开始,于背部中线和环节之间均有小孔,称“背孔”,可释放体液以润滑身体,由若干体节特化而成指环形或马鞍形环带,在环带上或附近有生殖腺、雄性生殖孔1对、雌性生殖孔1对或1个。环带与蚯蚓交配、受精、蚓茧生产及蚓茧内受精卵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是什么?
蚯蚓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蚓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止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
扩展资料
蚯蚓在土壤中穿行,吞食土壤,能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经过蚯蚓消化管的土壤,排出成蚓粪,含有的氮、磷、钾的成分较一般土壤高数倍,是一种高效有机肥料。
蚓粪又可增加腐殖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起很大作用,有人估计林地或果园每年由蚯蚓形成的土壤团粒结构每公顷达47t-170t,增加氮素75kg-125kg。同时蚯蚓还可将酸性或碱性土壤转化为近中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 (无脊椎动物)
蚯蚓的生活习性 有“六喜六怕”的特点。
六喜:
1、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 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
2、喜潮湿: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
3、喜安静: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生活在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4、喜温:蚯蚓尽管呈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最适宜温度为22℃~26℃。
5、喜带甜、酸味食物: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殖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
6、喜同代同居: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六怕:
1、怕光: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趋向弱光。
2、怕震动: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声低,而且不能震动。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3、怕水浸泡: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但它们从不选择和栖息于被水淹没的土壤中。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活力下降。
4、怕闷气:蚯蚓生活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5、怕农药:据调查,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
6、怕酸碱: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当然,碱性大也不适宜蚯蚓生活。
特征:
蚯蚓没有眼睛,但整个身体能感觉明暗。
蚯蚓透过皮肤呼吸,蚯蚓怕太阳晒,愿意在地下的洞里。
蚯蚓被切成两半,仍能活下来,长成两条蚯蚓。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动物,但必要时也能自我受精生殖。
由于蚯蚓品种较多,生活环境和喜食饲料也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生活习性也略有差别,但是喜温、喜湿、喜暗、喜透气、怕光、怕盐、怕震、怕辣食却是共同的,在此逐一介绍,供养殖者参考。
1、喜温怕冷热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它怕冷也怕热。在0℃—5℃休眠,32℃以上停止生长,在40℃以上死亡,适宜温度为15℃—30℃,最佳温度是20℃—25℃,我们要想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那就要常年保持最佳温度为20℃—25℃的养殖环境。
2、喜湿怕浸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不能过于干燥,但也不能过于潮湿,不能浸泡(水蚯蚓除外)。这里所说的喜湿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养基土的湿度,二是空气湿度,一般饲养基土的湿度要求在40%—60%,(手握基土指缝见水而不流下为好),空气的相对湿度调节到60%—80%为好。
3、喜暗怕光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处,一般是钻在土层下觅食或钻在基料中觅食,黑夜时也有爬出地面觅食的。因怕光所以养成了昼伏夜出的习性。蚯蚓虽然没有眼睛,看不到光,但全身布满了感光器官,强光对蚯蚓的生长、繁殖极为不利,所以蚯蚓总在黑暗处活动,养殖环境应选在阴暗处。
4、喜甜怕辣性
蚯蚓喜吃酸、甜、腥食料,如烂西红柿、西瓜皮、烂水果、洗鱼水等。最怕吃辣味食料,如大葱、大蒜、辣椒等,用城市的生活垃圾喂蚯蚓应把辣味食料挑出再喂。
5、喜静怕震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最怕震动。养殖场应选在安静的处所。不要震动或经常上下翻动基料土。经常震动将会对蚯蚓的生长繁殖造成不良的影响。
6、喜酸怕盐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偏酸或中性的土壤中,或有水源的环境中,最怕接近盐、碱性土壤,或盐碱性水源。如遇到盐碱性土壤或水源,要调整酸碱度。过碱要用磷酸二氢铵调整,还可用2%的石炭水调整,否则蚯蚓不能生存。
蚯蚓有什么特点?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日夏养花网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扩展资料: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
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天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蚯蚓体圆而细长,其长短、粗细随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体长约10~37厘米,粗度为3~6毫米。头部均已退化,前端有口,口的四周具有发达的肉质口前叶,用以掘土和摄食,末端正中有一肛门。蚯蚓身体分成许多环节状的体节,外表可由节间沟明显区分,内部体腔由隔膜按体节在节间沟处分成小室。蚯蚓身体多由100~200个体节组成,除前端围口节和最后一二节外,每节有刚毛圈,为运动器官,便于爬行。自第8~9节间开始,于背部中线和环节之间均有小孔,称“背孔”,可释放体液以润滑身体,由若干体节特化而成指环形或马鞍形环带,在环带上或附近有生殖腺、雄性生殖孔1对、雌性生殖孔1对或1个。环带与蚯蚓交配、受精、蚓茧生产及蚓茧内受精卵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文章标签:
上一篇:打瓜种植一亩需要多少成本核算?
下一篇:节气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