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皮肌炎有什么金方?

2022-07-25 04:58:46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99

带状疱疹有什么金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俗称“缠腰龙”。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病前局部皮肤先有灼痛,伴轻度发热、疲倦无力等全身症状,继而在红斑上发生成簇的粟粒大至绿豆大的丘疱疹,并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内容清亮、浑浊或血性,严重者出现坏死。皮损排列成带状,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单侧分布,自觉症状多为疼痛,有时十分剧烈。一般病程约2~4周。有时老年体弱者常留有神经痛后遗症,有时可持续数月。
(一)内治方【方一】化斑解毒汤【来源】《外科正宗》【组成】玄参、知母、石膏、人中黄、黄连、升麻、连翘、牛蒡子各等份,甘草1.5克。
【功效】凉心,泻肝。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除湿胃苓汤一【来源】《外科正宗》【组成】防风、苍术、白术、赤茯苓、陈皮、厚朴、猪苓、山栀子、木通、泽泻、滑石各3克,甘草、薄桂各0.9克。
【功效】清肺,泻脾,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龙胆泻肝汤【来源】《医宗金鉴》【组成】龙胆草、连翘(去心)、生地黄、泽泻各3克,车前子、木通、黄芩、黄连、当归、生栀子、甘草各1.5克,生大黄(便秘加之)6克。
【功效】清泻肝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利湿清热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30克,黄芩、赤茯苓、泽泻、车前子(包)、六一散(包)各9克,木通4.5克。
【功效】利湿,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湿热内盛型带状疱疹。
【方五】马齿苋合剂【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马齿苋60克,大青叶15克。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除湿胃苓汤二【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苍术9克,陈皮9克,厚朴6克,炒白术9克,猪苓9克,茯苓9克,泽泻9克,六一散9克。
【功效】健脾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龙胆泻肝汤加减一【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龙胆草9克,黄芩9克日夏养花网,炒山栀子9克,生地黄30克,车前子9克(包),木通6克,滑石9克,甘草3克。
【功效】清泻肝火,利湿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活血散瘀汤加减【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鸡血藤15克,鬼箭羽1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全丝瓜10克,忍冬藤15克。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方九】清热消毒饮【来源】《肘后积余集》【组成】生石膏30克,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30克,连翘15克,金银花、藤各30克,赤小豆30克,牡丹皮10克,黄连6克,大青叶15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蚕砂10克,蝉蜕5克,栀子10克,滑石12克,大黄6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燥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芡连萆术汤【来源】云南中医杂志,1985:6(36)
【组成】芡实、白术、怀山药各15克,连翘、白芷、白蒺藜、桔梗、赤小豆各10克,萆薢25克。偏热者加桑白皮10克,金银花15克;偏寒者加荆芥穗10克;寒重者加桂枝10克,附子30克;体虚者加生黄芪15克,防己10克。
【功效】健脾益肺,利水除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带状疱疹肺脾两虚,湿盛郁滞型。
【方十一】银蚤乳没泻肝汤【来源】《中医外科临证集要》【组成】金银花藤24克,连翘12克,野菊花15克,龙胆草10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柴胡10克,生地黄12克,泽泻15克,车前子20克,木通15克,当归15克,蚤休30克,没药6克,乳香6克。
【功效】清泻肝火,解毒除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带状疱疹之肝胆火盛,湿邪内阻型。
【方十二】金芍一贯煎【来源】中医杂志,1987:28(5)
【组成】白芍10~50克,郁金10~30克,北沙参10~30克,麦门冬10~30克,枸杞子10~30克,当归6~15克,川楝子6~15克。
【功效】滋阴舒胀,利湿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带状疱疹的湿滞络脉型。
【方十三】通络解毒凉血汤【来源】四川中医,1988:(3)
【组成】红藤18克,忍冬藤、地丁、白花蛇舌草各30克,络石藤、生地黄各15克,虎杖、连翘各20克,牡丹皮、贯众各10克。
【功效】凉血解毒,通络止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带状疱疹瘀滞型。
【方十四】丁香郁金汤【来源】中医杂志,1988:29(8)
【组成】丁香9克,郁金、柴胡、枳壳、川芎各9克,板蓝根30克,甘草9克。
【功效】疏肝理气止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方十五】黄公防己汤【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989:(3)
【组成】木防己15克,蒲公英30克,黄芩12克,广郁金12克,生栀子15克,白茅根30克,赤小豆30克,车前子(包)10克,香附12克,甘草6克。皮损发于面部者加马齿苋30克;胸胁部加柴胡10克;腰腹部加黄柏10克。
【功效】解毒利湿,通络止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六】土茯苓大黄汤【来源】四川中医,1990:(2)
【组成】土茯苓120克,大黄、金银花、连翘各30克,黄连、黄柏、生地黄各10克。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湿热内蕴,毒邪外发所致的带状疱疹。
【方十七】三豆饮加味【来源】中医函授通讯,1991:10(4)
【组成】赤小豆30克,绿豆、黑豆、白茯苓、生薏苡仁各15克,生甘草、泽泻各10克。疱疹大、浆液混浊者加滑石15克,车前子10克;疱疹周围皮肤焮红、痛甚者加白木通10克。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湿热蕴结型带状疱疹。
【方十八】柴胡清肝汤【来源】中医杂志,1991:32(5)
【组成】柴胡、当归、生地黄、赤芍、牛蒡子、黄芩、栀子、龙胆草、秦艽、延胡索、白蒺藜各10克,川芎20克,连翘20克,板蓝根20克,郁金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泽泻15克,甘草10克。
【功效】清肝胆火热,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耳部带状疱疹热盛血瘀型。
【方十九】当归六黄汤【来源】新中医,1994:(8)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各3克,生地黄、黄芪、板蓝根各10克,熟地黄15克,丹参20克,土茯苓30克。
【功效】泻火解毒,清利湿热,活血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带状疱疹外感邪毒,湿热内蕴者。
【方二十】活血解毒汤【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4(4)
【组成】丹参、赤芍、白芍、牡丹皮各15克,延胡索、川楝子、熟大黄、木香各10克,蒲公英、全瓜蒌各30克,红花3克。
【功效】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瘀血阻滞型带状疱疹,尤以神经痛明显者。
(二)外治方【方一】升麻【来源】四川中医,1988:(6)
【组成】升麻30~50克。
【功效】清热解毒,透疹。
【制法】煎升麻浓汁。
【用法】用纱布蘸药汁湿敷患部,保持局部湿润。同时禁食生姜、大蒜、辣椒、鱼等辛辣及发物。
【备注】适用于热毒型带状疱疹。
【方二】马蒲合剂【来源】陕西中医函授,1996:(1)
【组成】马齿苋、蒲公英各50克。
【功效】清热,凉血消肿,散结止痛。
【用法】上药煎汤,温度适宜时,用干净毛巾或数层布浸药液,外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备注】适用于火邪热毒炽盛型带状疱疹。
【方三】地龙散【来源】《普济方》【组成】青葱叶1茎,地龙1枚。
【功效】清热解毒。
【制法】青葱叶去尖头,将地龙置葱叶中,紧捏两头,勿令通气,振动摇晃,待其化为水备用。
【用法】外涂患处。
【备注】适用于热毒型带状疱疹。
【方四】柏叶散【来源】《外科正宗》【组成】侧柏叶(炒黄为末)15克,蚯蚓粪、黄柏、大黄各15克,赤小豆、轻粉各9克。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止痛。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以植物油或凉水调药。
【用法】外用,日3次。
【备注】适用于热毒型带状疱疹。
【方五】如意金黄散【来源】《外科正宗》【组成】天花粉5000克,黄柏、大黄、姜黄各2500克,白芷2500克,紫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1000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瓷器收贮,勿令泄气。
【用法】以新汲水调敷。
【方六】立消散【来源】《疡医大全》【组成】雄黄7克,穿山甲9克,生大黄、芙蓉叶、五倍子(炒)各15克。
【功效】解毒清热,消肿敛疮。
【制法】共研极细末,滴醋调。
【用法】外敷,中留一孔透气,如干,再搽。
【备注】适用于热毒炽盛的带状疱疹。
【方七】石柏散【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煅石膏15克,黄柏9克,蛤壳粉9克,白芷9克,铅丹3克。痒者加轻粉、明矾。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敛疮。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油调。
【用法】外敷。
【备注】适用于湿热型带状疱疹。
【方八】儿茶五倍散【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儿茶6克,五倍子6克,冰片0.6克,马钱子6克,炉甘石粉6克,黄连末1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定痛,收湿敛疮。
【制法】用白醋或冷开水调成糊状。
【用法】外敷。
【备注】适用于湿热火毒型带状疱疹。
【方九】半夏合剂【来源】新中医,1981:(2)
【组成】生半夏9克,生南星12克,雄黄6克,半边莲12克,白芷12克,冰片3克。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痛。
【制法】将上药分别研细末过筛,混匀,装瓶备用。
【用法】患部未溃破者用白酒调成稀糊状外涂;已破溃者用菜油调涂。每日用药3~4次。
【备注】适用于湿热内盛型带状疱疹。
【方十】石膏轻粉散【来源】《肘后积余集》【组成】煅石膏30克,轻粉30克,海蛤粉30克,青黛10克,冰片2克。
【功效】收湿解毒,清凉止痒。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用法】凉水调涂患处,干后再涂,或用香油调涂亦可。或将水疱用针穿破用药粉干搽亦可。
【备注】适用于湿毒内盛型带状疱疹。
【方十一】金钱草方【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6:21(7)
【组成】大叶金钱草。
【功效】清热利湿。
【制法】取该药适量,放瓦上煅灰研末,麻油调。
【用法】外搽局部,每日2~4次。冬天用敷料包扎。
【备注】适用于湿热型带状疱疹。
【方十二】青柏散【来源】《中医外科临证集要》【组成】青黛15克,侧柏叶20克,黄柏15克,生大黄15克,雄黄15克,硼砂12克,硝石15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制法】上药除青黛、硼砂、雄黄、硝石外,余药共研极细末后,再与以上四味药共研磨均匀,入瓶备用。
【用法】对疱疹未破者,以开水调成糊状涂搽患处,轻者一日4~6次,重者可涂10余次;若疱疹已破者,则直接以药末撒布于患处。
【备注】适用于湿热内盛型带状疱疹。
【方十三】雄黄散【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9:5(4)
【组成】雄黄、明矾各8克,蜈蚣2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香油或冷开水调成糊状。
【用法】搽敷患处,每日3~4次,3日为1疗程。
【备注】适用于带状疱疹热盛型或者湿盛型但未溃破者。
【方十四】蜈黄散【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5)
【组成】蜈蚣(瓦焙)8条,大黄15克,黄连15克,黄柏2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制法】上药研成细末,用浓茶水调成糊状即可。
【用法】将药物涂患处不露疱疹为度,每日3次。
【备注】适用于热盛兼血瘀型带状疱疹。
【方十五】复方云南白药【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5:17(6)
【组成】云南白药1瓶,消炎痛10片。
【功效】清热,活血。
【制法】将消炎痛研细末,加入云南白药及食醋适量,调成糊状。上药研成细末,用浓茶水调成糊状即可。
【用法】外敷患处,每6小时调敷1次。
【备注】适用于血热型带状疱疹。
【方十六】乳没齿苋散【来源】北京中医,1995:61(6)
【组成】乳香15克,没药15克,马齿苋15克,五倍子12克,大黄12克,黄柏12克,芒硝10克。
【功效】活血散结,清热泻火。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用热香油调。
【用法】冷后敷患处,每日3次,至结痂为止,7日为1疗程。
【方十七】大黄蜈蚣外敷方【来源】内蒙古中医药,1996:15(1)
【组成】大黄30克,蜈蚣3条,冰片6克,雄黄10克,青黛10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制法】将上方诸药晒干,碾碎,过筛成细粉备用。
【用法】使用前用食醋调成糊状,均匀涂擦皮肤疱疹处,不要涂擦过厚,注意勿入眼内,每日涂擦2次。
【备注】适用于内有湿热蕴积,外受风湿热毒的眼睑带状疱疹。
【方十八】芷雄散【来源】河北中医,1996:18(1)
【组成】雄黄50克,白芷50克,生白矾120克,冰片5克,病毒灵50片(每片含0.1克)。
【功效】解毒,燥湿,止痛。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粉,放入有盖容器内备用。
【用法】对局部疱疹破溃者,将药粉干撒患处;未破溃者,用麻油调成稀糊状涂于患处,日2~3次。
【备注】适用于湿热蕴结,气血凝滞所致的带状疱疹。
【方十九】吴萸薏苡仁散【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6:31(2)
【组成】吴茱萸、生薏苡仁各等份。
【功效】退疹,敛疮,止痛。
【制法】上药研末,备用。
【用法】撒患处,不拘次数。
【备注】适用于带状疱疹溃烂严重者。
【方二十】中药外敷验方【来源】内蒙古中医药,1996:15(4)
【组成】大黄6克,枯矾6克,冰片1克,轻粉0.5克,雄黄0.2克,硫黄0.2克。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痛。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密闭瓶中备用。
【用法】外涂患处。每日3次,7日1疗程。
【备注】适用于带状疱疹湿热蕴结型。

疥疮有什么金方?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常在家庭或集体宿舍中相互传染、集体发病。中医称之为疥疮。
疥螨多寄生在皮肤较薄的部位,如指缝、前臂、腹部、外阴、大腿内上侧、臀部、女性乳房皱襞处等。皮损表现为针头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在阴囊、阴茎、阴唇、腹股沟等处发生黄豆大小的淡红色结节,此为疥疮结节。夜间阵发性剧烈瘙痒是疥疮的重要症状。常因搔抓引起抓痕、血痂、湿疹样变或继发感染而发生脓疱疮、疖肿、淋巴管炎等。
疥疮的治疗目的是杀虫、止痒。一般每日早晚各用药一次,连用3日为1疗程。搽药期间不洗澡、不换衣服,使粘在衣服上的药物也能杀虫,第4天洗澡更衣并将污染的衣服、被褥煮沸消毒。家中或集体单位的患者要同时治疗。
(一)内治方【方一】犀角饮子【来源】《医宗金鉴》【组成】犀角、赤芍、甘菊花、玄参、木通、炒赤小豆、石菖蒲各4.5克,甘草3克,生姜3片。
【功效】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主治砂疥。
【方二】搜风胜湿汤【来源】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2(2)
【组成】乌梢蛇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独活10克,羌活10克,五倍子10克,苦参15克,炙百部12克,地肤子10克。若脓疥,加生薏苡仁15克,佩兰叶12克,蒲公英20克,皂刺10克;若痒甚,加蜈蚣3条,全蝎2克;若气血亏加当归10克,黄芪15克。
【功效】搜风胜湿杀虫。
【用法】水煎服,日1剂,小儿用量酌减。
【备注】服药期间忌食牛、羊、鸡、鱼、虾、酒等发物。
【方三】内服验方一【来源】吉林医学情报,1992:(10)
【组成】苦参、白鲜皮、蛇床子、荆芥、桑叶、黄柏、金银花、连翘、牡丹皮、地肤子、荜茇各10克,甘草8克。
【功效】散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内服验方二【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8:(2)
【组成】土茯苓5~30克,龙胆草3~10克,车前子5~15克,炒黄芩5~15克,木通3~10克,苦参5~10克,地肤子5~15克。证候属风热蕴肤加僵蚕5~15克,蝉蜕5~15克,防风5~15克;属湿热毒聚加茵陈5~30克,白鲜皮5~15克;属虫毒结聚加全蝎3~10克,乌梢蛇5~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2日1剂。
【方五】当归饮加减【来源】吉林医学情报,1992:(10)
【组成】当归、生地黄、白芍(酒炒)、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各10克,黄芪20克,甘草8克。
【功效】养血祛风,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剂,连服3剂。
【方六】龙胆泻肝汤化裁【来源】河北中医,2000:22(7)
【组成】龙胆草6克,炒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土茯苓15~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僵蚕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除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7日为1疗程。
【方七】消疥汤【来源】四川中医,2001:19(8)
【组成】生地黄、蒲公英各30克,当归、川芎、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紫草、蝉蜕、刺蒺藜、赤芍、金银花、连翘AmtPheR各10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方一】百雄洗方【来源】中医药信息,1992:(4)
【组成】生百部30~60克,苦参30克,白矾30克,花椒15克,雄黄10~15克,川楝子15~30克,蛇床子15~20克,大枫子15~20克,草乌10克,荆芥10克。伴湿疹样皮炎加黄柏15克,白鲜皮30克;伴疖肿、脓疱疮加连翘15克;瘙痒甚重用川椒、草乌。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每剂加凉水1.5升煮沸5分钟,取药液。
【用法】趁温于每晚7~9时擦洗全身30分钟,连洗4晚(2剂)为1疗程,一般用1~3个疗程。衬衣床单、被里每隔4日用开水烫一次。
【方二】中药洗抹方【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4:(2)
【组成】①洗药处方:烟叶30克,樗皮100克,百部100克。②抹药处方:净头发150克,硫黄200克,蛇皮3条。www.rixia.cc
【功效】祛毒杀虫。
【制法】将抹药处方同入锅内,加火熬化,再用手指粗的铁棍在地上钻洞数个,将熬化的药汁,趁热倒入地上的洞内,冷却后即成药锭。再取适量香油放入碗内,手持药锭研磨,即成黑色药油,备用。
【用法】先将洗药煎汤,待药液不烫皮肤后洗浴10分钟即可,擦干后涂药油,要抹全,每日早晚各洗、抹1次,换内衣1次。若皮肤感染者,可先用洗药洗后擦干,再将药锭研细末,撒在疮口上即可。
【方三】复方苦参汤【来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18(1)
【组成】苦参、蛇床子、威灵仙各30克,川椒、白矾、香附子、白芷、枸杞、细辛、桂枝各10克。
【功效】清热燥湿,通络散结,祛风止痒。
【制法】每剂加水1.5毫升,煎煮20分钟。
【用法】配合冷冻应用。冷冻反应过后4~5日,水煎复方苦参汤,外洗疥疮结节部位,每日2次,连用3日。对未愈者进行第二次治疗。
【备注】适用于疥疮结节的治疗。
【方四】药浴验方【来源】中国民间疗法,1996:(1)
【组成】苦参15克,花椒12克,青蒿15克,夜交藤15克,野菊花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随证加减:伴感染者加黄柏12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伴发湿疹者加樟树叶30克,荆芥12克。
【功效】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活血化瘀。
【用法】中药方加水3~4公斤,煎液。全身洗浴30分钟,浴后外搽硫黄膏,次晨再搽1次。3天为1疗程,未愈者可用2或3个疗程。
【方五】疥痒灵洗剂【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1)
【组成】刺蒺藜100克,地肤子100克,苦参100克,花椒80克。
【功效】清热杀虫,祛风止痒。
【用法】上药水煎,煮沸30分钟后,用滤出的药液洗浴患部及全身。睡眠前使用,日1次,一般1剂药可连续使用3~4次。7日为1疗程。1~2个疗程可痊愈。
【方六】复方灭疥汤煎剂【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997:24(7)
【组成】川椒、百部各30克,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秦皮各60克,玄明粉15克,白鲜皮60克,五倍子、黄柏各30克,硫黄粉2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日夏养花网30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用法】加水浓煎,浸泡外洗患处,每日2~3次,15日为1疗程。
【方七】百蛇虱枫汤【来源】中国民间疗法,1998:(1)
【组成】百部、蛇床子、鹤虱、大枫子、儿茶各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白鲜皮、苦参各20克,川椒5克,浮萍、姜皮、蒺藜各15克。
【功效】杀虫止痒,祛风除湿,解毒。
【用法】上药水煎2次,每次煎煮10分钟,合并药液,将药液分2次外洗患处,每晚临睡前反复搽洗20分钟。治疗期间不间断,直至痊愈。1剂药可连用5日。
【方八】外洗验方一【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8:(2)
【组成】九里香30克,透骨草30克,茵陈30克,川椒30克,海桐皮30克。
【功效】解毒杀虫止痒。
【用法】将药物放入盆中,用冷水4升浸泡1小时,文火煮沸取下加食盐15克。待水冷后,用药液溻洗患处,每次约20分钟,每天2次,每剂两天。
【方九】外洗验方二【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9)
【组成】硫黄、雄黄、蛇床子、苦参、白鲜皮。
【功效】杀虫,止痒,解毒。
【制法】将中草药放入熏蒸盆中预热5分钟。
【用法】嘱患者入光波浴房(世奇医疗保健品公司产品)内取坐位,温度根据患者体质,调节治疗时间20~30分钟,日1次,治疗后用10%硫黄软膏和疥得治交替涂于患处。
【方十】疥疮洗剂【来源】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8(4)
【组成】苦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蛇床子、金银花、刺蒺藜。
【功效】杀虫止痒,祛风清热,解毒燥湿。
【制法】加工制成两部分,一为浓缩洗剂装瓶备用;另一为粉剂装袋保存。
【用法】嘱患者每晚用粉剂1袋兑温热水10升浸浴,早晚用疥疮洗剂外搽,皮损严重处多搽,同时将衣物、被单等放入浴后的药水中浸泡半小时,再洗净晾晒。连用3日,3日为1疗程。每疗程用1瓶洗剂、3袋粉剂。未愈者可用2疗程。
【方十一】灭疥汤【来源】新中医,2000:32(9)
【组成】百部、鹤虱、使君子、苦楝皮、芜荑、槟榔、黄柏、苦参各15克,硫黄、滑石各20克,白矾30克。痒甚者加赤芍、黄芩各15克;有脓疱者加金银花、黄连各15克;男性阴囊部位有疥疮结节者加丹参30克,三棱、莪术各15克。
【功效】杀虫止痒,燥湿解毒。
【用法】上方加水3升,文火煎15分钟,弃渣取液。从颈部以下全身擦洗,每次10分钟,每天1剂,早晚各1次,7日为1疗程。
【方十二】苦参液【来源】四川中医,2000:18(12)
【组成】苦参300克,大黄、黄柏、蛇床子各200克,大枫子、地肤子各100克,枯矾20克,硫黄40克,冰片5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先将苦参、大黄、黄柏、蛇床子、大枫子、地肤子放入锅内熬水去渣取药汁,熬4次,共取汁20公斤,倒入浴缸内。再将枯矾、硫黄粉、70%酒精50毫升溶解后的冰片放入浴缸用棍搅匀。
【用法】待水温适度时将头以下部位浸泡于药液中。儿童药量应酌减。每次20~30分钟,每晚1次,3次为1疗程,至皮损结痂奇痒消失后停用。
【方十三】疗疥洗剂【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1:10(3)
【组成】硫黄粉30克,苦参50克,蛇床子50克,青蒿50克(鲜品可用至200克),甲硝唑片1克。
【功效】杀虫燥湿止痒。
【制法】研成细粉,装瓶备用。
【用法】将苦参、蛇床子、青蒿置药锅内,水煎,合并二次煎液,加开水至2升,加硫黄细粉及甲硝唑粉末,搅匀后乘热用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每剂可用2次(第二次使用时仍需加热,搅匀呈混悬液),每次洗15~20分钟,早晚各1次。洗后患处自然晾干或烘干。5日为1疗程。症状消失后1周内无复发者则可停药。
【方十四】杀疥汤【来源】四川中医,2001:19(8)
【组成】苦参、硫黄、白鲜皮、大黄、紫草、栀子、乌梢蛇、蝉蜕、黄连、黄柏、金银花、甘草各10克,蒲公英30克。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外洗患处。
【方十五】龙胆苦蛇汤【来源】湖南中医杂志,2002:18(5)
【组成】龙胆草10克,百部30克,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硫黄40克,雄黄4克,大枫子15克,川椒10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5克,艾叶15克,海桐皮15克,何首乌15克。合并感染加金银花、九里光、野菊花、土茯苓;部分溃烂者去川椒,加枯矾、海螵蛸。
【功效】清热燥湿,养血祛风,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先熏后洗,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直至痊愈。1剂可连用3~4日。
【方十六】疥洗剂【来源】广西中医药,2002:25(6)
【组成】硫黄、雄黄、花椒、百部、石榴皮、苦参、白鲜皮、蛇床子、黄柏各30克,明矾、烟梗各20克,十大功劳60克。若有水疱、糜烂渗液者可加土茯苓60克,苍术20克;有脓疱者可加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败酱草20克。小儿用量酌减。
【功效】杀虫止痒,清热燥湿解毒。
【用法】每日1剂,加水5升,煮沸后20分钟,去药渣。用较热(以可耐受为度)的药液使劲搓洗颈以下的皮肤,有皮疹处多搓洗几遍,直至皮肤有发热感为止即可。每天早、晚各擦洗1次,3日为1疗程。
【方十七】苦参黄柏汤【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3:5(1)
【组成】苦参30克,黄柏25克,地肤子30克,花椒5克。
【功效】杀虫清热,除湿止痒。
【用法】加水2.5升,煎至2升。分2次用,每次1升。先用清水洗净患处,再用药液擦洗3~5遍,然后用硫黄软膏外擦,每日2次,连用4天。
【方十八】杠板归药浴【来源】中国民间疗法,2003:11(8)
【组成】鲜杠板归全草1000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上药洗净后,加适量清水煮沸15分钟。滤去药渣后,药汁加入少许食盐。
【用法】全身沐浴。对皮损部位适当用力搓洗。每日1~2次,2~4日即可痊愈。
【方十九】灭疥洗剂【来源】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3:10(10)
【组成】苦参、生百部、蛇床子、野菊花各30克,花椒、荜茇、黄芩各20克,公丁香10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痛止痒,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1剂,加水3~4公斤,先浸泡3~4小时,用锅煮沸10分钟,滤去药渣,取药液适宜温度,洗浴20分钟左右。连续5日用药洗浴,不可间断。

威士忌里的红方,黑方,绿方,金方,蓝方都有什么区别

1、酒标颜色不同

红方酒标颜色为红色,黑方酒标颜色为黑色,绿方酒标颜色为绿色,金方酒标颜色为金色,蓝方酒标颜色为蓝色。

2、陈年时间不同

红方是入门级别的威士忌,它是陈酿熟化了8年以内的威士忌混合而成的;黑方它是由12年陈酿熟化混合而成的;金方是15年陈酿熟化的调和而成的;绿方是纯麦威士忌,和其它混合威士忌的区别就在于原料,混合型的威士忌是把鼓谷物威士忌(玉米等)和纯麦威士忌(大麦)二者混合而成,成本低味道适中,而纯麦威士忌用的是单一的大麦;蓝方则是超过30年的陈酿熟化的调和而成的。

3、价格不同

红方和黑方的价格相差不大,都是100-200的区间;金方的价格在400-500的区间;绿方的价格在300-400左右;而蓝方的价格则是800-1000。

扩展资料

1.纯饮,这个很简单,就是将酒倒在杯中,不要倒满,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杯即可,慢慢含在口中,用舌头和喉细细品味,同时感受扩散在杯中的香气。最好准备好凉的矿泉水,使因红方威士忌变热的舌头和喉恢复,两者交替饮用。

2.加对半水饮用,这种喝法推荐使用葡萄酒杯,先倒入红方威士忌,在加入与之等量的常温的水饮用。水质要尽可能好些。这种喝法,红方威士忌的香味比较容易扩散开来。

3.加冰块饮用,这种喝法一般都用威士忌杯或敞口杯,先在杯中加入冰块,再倒入杯子一半容量左右的红方威士忌加以饮用。随着冰块的融化,酒的味道也不断在变,所以这种喝法很受欢迎,但是一定要用水质好的水制冰,这样口感好,还有就是冰块要尽可能的大一些,否则会很快融化,影响口感。

4.加苏打水饮用,用长的杯子,先倒入三分之一容量的威士忌,在倒入红方威士忌二倍量的冷苏打水,还可以加些柠檬饮用,这种喝法酒的度数大大下降,口感较好。

5.加水再加冰块。先在敞口杯中加入冰块,倒入适量的红方威士忌,在倒入与红方威士忌等量的水,通过这种方法,红方威士忌会变得比较温和。

6.和利口酒进行调和做成鸡尾酒饮用,这种喝法千变万化,一般都在酒吧中进行,红方威士忌和金酒搭配可以做成“地震”,和柠檬汁搭配可以制成“威士忌酸”,太多了,我就不多详述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方威士忌

这几款都是帝亚吉欧旗下的尊尼获加品牌。该品牌将不同的年份的酒液调配,在外包装,瓶身设计等方面分别命名,红方、黑方等等。红方里包含的酒液年份不会低于8年,黑方12年,绿方15年,金方18年,蓝方30年。以红方为例,酒液里面包含多个年份的酒液,这些酒液都是尊尼获加从自己的合作酒厂买回来的原液(已经酿好陈年好),年份都不低于8年,可能还有9年/10/12年等等,这是机密,尊尼获加从不公布,外国有个优点,就是瓶子上面标注了8年字样,那酒液肯定不会低于8年,跟天朝的白酒不一样。当然了,这个也是他们的法律法规行业行文要求的。蓝方30年,里面都是尊尼获加从各个酒厂(有大酒厂有小酒厂,不全都是大公司哦)弄回来的高年份酒液,里面还有40-50年份的,蓝方国内几大电商平台都有售,知名店铺经常会标700-800元的价格,还比不上五粮液和飞天茅台的价格,却比它们量大(蓝方750ml),如果有经济基础的朋友,推荐可以尝试一下。

黑变病有什么金方?

黑变病是指颜面或躯干、四肢发生灰黑色斑片的一种皮肤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年以后的妇女,日晒后加重,病程缓慢,皮损对称分布,中医称之为黧黑黑干黑曾。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皮损主要累及面部,开始于颧颞部,逐渐波及前额、颊、耳周及颈侧,少数病例可累及上胸和臂部。皮损初起为红斑,日晒后有瘙痒感。日久损害变为网状排列的色素沉着斑,灰紫色或紫褐色,境界不清。
(一)内治方【方一】六味地黄汤加减【来源】《外科经验选》【组成】大熟地黄18克,当归12克,川芎6克,泽泻6克,白芍6克,怀山药12克,山萸肉5克、益母草12克,肉苁蓉12克,潼蒺藜9克,蒲公英24克,二至丸9克,五味子6克。
【功效】滋阴补肾,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验方一【来源】《临证录》【组成】柴胡9克,生(或熟)地15克,丹参15克,香附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或山药18克),炮姜1.5克。
【功效】滋阴活血,健脾消斑。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验方二【来源】《奇难杂症》【组成】制川乌15克,小茴香12克,桂枝15克,干姜12克,淫羊藿12克,茯苓18克,熟地黄30克,威灵仙18克,乌梢蛇15克。
【功效】温壮肾阳,祛风通络。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验方三【来源】《奇难杂症》【组成】制川乌12克,熟附子15克,桂枝12克,小茴香12克,淫羊藿12克,当归18克,川芎15克,熟地黄30克,炙甘草18克。
【功效】温补肾阳,调理冲任。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验方四【来源】《长江医话》【组成】附片6克,硫黄6克,淫羊藿9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茺蔚子12克,茜草12克,蝉蜕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大青叶12克,甘草6克。
【功效】助阳化瘀,祛湿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验方五【来源】《中医治愈奇病集成》【组日夏养花网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枳壳10克,桔梗6克,柴胡6克,牛膝15克,生牡蛎15克,甘草3克。
【功效】理气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验方六【来源】《中医治愈奇病集成》【组成】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薏苡仁15克,炙甘草6克,丹参30克,干姜10克,制附片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山楂10克。
【功效】温中健脾,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一贯煎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来源】《王渭川疑难病证治验选》【组成】蜈蚣2条,乌梢蛇(白花蛇)9克,黑故脂12克,庶虫9克,炒蒲黄9克,川当归9克,桑寄生15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24克,旱莲草24克,炒川楝9克,沙参15克,细生地黄9克,山楂9克,牡丹皮9克,琥珀末6克(冲服或布包煎)。
【功效】滋养肝肾,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逍遥散合保元汤加味【来源】《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组成】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9克,甘草9克,柴胡9克,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芷10克,川芎12克,白僵蚕9克,白鲜皮10克。
【功效】疏肝健牌,实土制水。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皮肌炎有什么金方?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94362.html

上一篇:含羞草怎么就养不活呀

下一篇:中药里面生出小虫子来怎么办呢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