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中最常见的生物10种(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性)
生物查阅
10种在夏天比较常见的生物及它们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几乎所有的昆虫的活跃期都是在夏天 你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昆虫 夏天就会见到什么昆虫
蟋蟀
中国三大鸣蛉
金蛉子、黄蛉和墨蛉均属直翅目蟋蟀科,是中国的三大鸣蛉。
(1)金蛉子。为三大鸣虫之首,产于江浙一带。在市郊的公园里,亦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金蛉子体长8~9毫米,宽3.5毫米。触角长40毫米。头宽阔,略横突。前胸略呈四方形,前翅发达,宽大,呈长方形。
金蛉子喜栖于芦苇及灌木丛、园林、庭院田舍的绿篱、冬青等枝头叶下,爬行跳跃。喜在白天鸣叫,声音清脆,音色如铃:li……li……li,节奏短促,连续鸣叫,中间有2秒的间歇。白天比晚间叫得欢。它们以植物的茎、叶和果为食。每年发生一代,成虫期在8~9月间。
(2)黄蛉。也称大黄蛉、安徽黄蛉(彩图9)。大黄蛉与小蛉是两个不同的品种。大黄蛉体长约7毫米,宽2.5毫米,触角40毫米,体型较小。体色金黄发亮,十分漂亮。
黄蛉常栖息于高大的白茅草丛中以及山坡、近水草地和灌木丛。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安徽屯溪及黄山一带。黄蛉鸣叫不分昼夜,尤其在傍晚和清晨鸣叫更加欢畅,鸣声清澈响亮,节奏较小黄蛉急而快,声如:jijiji……”,连续发音不间断,每次长达7分钟以上。黄蛉的最大特点是易饲养、寿命长、善鸣,鸣声轻柔悦耳,所以极易受鸣虫爱好者的青睐。
黄蛉成虫见于9~10月,是屯溪特产,产于南山的称“早秋黄蛉”,产于北山的称“中秋黄蛉”。前者体型大,寿命长,并有绿眼黑眼之分,黑腿金腿之别。后者体型小,寿命短。珍贵品种有飞翅、鸳鸯眼等,数量稀少。
(3)墨蛉。又称蚁蛉、乌蛉。全身墨黑发亮,因前胸背板一片黑色而得此雅号。它在三大蛉中最漂亮,体态娇小苗条,具“黑牡丹”之美称。
墨蛉主产于江苏、上海、安徽等地,成虫见于6~9月,体长约5毫米,常栖息于田野的土丘草坡、草丛及公园草坪间,动作敏捷,极善跳跃。尤其是它的足部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可在叶背倒悬而行。墨蛉不仅体态优美,其鸣声也幽雅动听,很有特色。它不仅鸣叫时间长,而且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每次开叫可延续60分钟之久。若把数只墨蛉聚养在一起,它们还会争鸣不休,组成悦耳的大合唱。
鸣蛉在民间饲养已有悠久的历史。饲养一般用虫盒,常用米粥、南瓜、菱肉、苹果等喂养。平时注意勤换食物,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和水分。冬天须保暖,饲养得当,可过春节。在严冬腊月,若能听到鸣蛉的鸣唱,不失为一大乐事。
蝉
蝉的生活方式较为奇特。夏天,蝉产卵后一周内即死去,卵经过一个月左右即孵化,孵化后若虫掉落到地面,自行掘洞钻入土中栖身。在土中,它们要经过漫长的若虫期。老熟幼虫爬出洞穴后,徐徐爬上树干,然后自头胸处裂开。不久,成虫爬出蝉壳,经阳光的照射,翅膀施展、干燥。羽化过程约需1~3小时。最著名的种类要数美国的17年蝉,此外还有3种13年蝉,它们都是昆虫中的寿星。
纺织娘
纺织娘也称“络纬”或“络纱婆”、“络丝娘”,是早为人们选养观赏的鸣叫昆虫。夏秋季节,它们鸣奏弹唱,传情求爱,十分活跃,是一生中最欢乐的时光。它与螽斯一样,均属螽斯科。我国主产于江浙两省,福建和山东也多见。纺织娘体型一般较螽斯大,体长在5~7厘米之间。大都通体翠绿,少数黄褐色,偶尔有紫红者。前翅发达长阔,约为腹长的一倍。
纺织娘常见于庄稼地、瓜棚豆架、草丛芦苇之上。白天静伏于是瓜藤枝叶间,每当黄昏降临,它们就开始“纺纱织布”。先奏一段“前奏曲”:“ga-zhi ga-zhi ga-zhi”,连续20多次,然后急转弯奏出主旋律:“zhi……”长音,时轻时重,抑扬顿挫,音高韵长,犹如纺车的转动声。不同品种发出不同的声音,以表明它们各自的身份,是吸引异性前来相会的信号和法宝。个体之间常常会彼此“竞赛”,好比“赛歌会”,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罗曼蒂克”的色彩。聆听这种音乐,会给人带来几分遐想,犹如置身于田园乡野,令人心旷神怡。
蝈蝈
螽斯也叫蝈蝈,又称哥哥,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彩图8)。体长在40毫米左右,通体绿色,品种很多,分布面广。蝈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9月为活跃期。雄虫脱皮后3~10天开始鸣叫,夏日炎炎,蝈蝈常引亢高歌,铿锵有力。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谚语说:“蝈蝈叫,夏天到”。在我国的南北方均有它们的“声”和“影”。在民间饲养广泛,深得爱好者的青睐。
蝈蝈多见于原野、灌木丛、矮林间,它们常隐伏于草丛或植物茎秆上,极善跳跃,不易捕捉。有时捉住了它的一条腿,它会毫不犹豫地“丢足保身”,断腿逃窜。因此,当你去捕捉时一定要十分小心。
蝈蝈的种类很多,按地域分,南方统称“南哥”,北方称“北哥”。按地区划分,则各地都有各自的称呼。如山东产的称“鲁哥”,北京产的称“燕哥”,山西产的称“晋哥”。若按它们的成长期划分,端午节后出现的称“夏叫”,声音低弱;立秋后10天出现的称“早叫”,体型健壮,叫声洪亮;在晚秋出现的称“冬虫”,叫声柔弱。如按它们的体色分,绿色而有光泽称“翠哥”,绿色带白的称“白哥”,或“糙白哥”,紫红如铁者称“铁哥”。若按眼睛的颜色命名者,则有“红眼翠哥”,“黑眼铁哥”等。若在野外捕捉的称“野虫”,人工繁育者称“孵虫”或“坊虫”。
蜻蜓
蜻蜓常见于全世界各地的淡水生境附近。并出现在国画、油画、散文、电影、医药和动漫等领域,为我们熟知的昆虫。
蚊子
蚊子,属于昆虫纲 双翅目 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
蟑螂
1.食性 蜚蠊为杂食性昆虫,人和动物的各种食物、排泄物和分泌物以及垃圾均可为食,尤嗜食糖类和肉食类,并需经常饮水。蜚蠊的耐饥力较强,德国小蠊在有水无食时可存活10~14天,在无水有食时存活9~11天,在无水无食的条件下仍可存活1周。在过度饥饿下,有时可见蜚蠊残食其同类及卵鞘。 2.栖息与活动 大多数种类蜚蠊栖居野外,仅少数种类栖息室内。后者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这些种类尤其喜栖息于室内温暖、且与食物、水分靠近的场所,如厨房的碗橱、食堂的食品柜、灶墙等处的隙缝中和下水道沟槽内。蜚蠊昼伏夜行,白天隐匿在黑暗而隐蔽处;夜间四出活动,夜晚9时至夜间2时为其活动高峰。蜚蠊主要用足行走,每分钟可达21m。有翅种类的飞翔力甚差,飞行距离一般仅限于室内。蜚蠊活动的适宜温度为20~30℃。低于15℃时,绝大多数不动或微动;高于37℃时呈兴奋状,超过50℃时死亡。蜚蠊的臭腺能分泌一种气味特殊的棕黄色油状物质,是其驱避敌害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该分泌物留于所经过之处,通常称之“蟑螂臭”。 3.季节消长与越冬 蜚蠊的季节消长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同一虫种在不同地区可表现不同的季节分布。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蜚蠊通常始见于4月,7~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当温度低于12℃时,便以成虫、若虫或卵在黑暗、无风的隐蔽场所越冬。
金龟子
金龟子金龟子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鞘翅目是一种杂食性害虫。除为害梨、桃、李、葡萄、苹果、柑橘等外,还为害柳、桑、樟、女贞等林木。常见的有铜绿金龟子、朝鲜黑金龟子、茶色金龟子、暗黑金龟子等。金龟子是金龟子科昆虫的总称,全世界有超过26,000种。可以在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大陆发现。不同的种类生活于不同的环境,如沙漠、农地、森林和草地等。
差不多了吧?
青蛙
http://baike.baidu.com/view/7917.htm?fr=ala0_1_1
草鹭
http://baike.baidu.com/view/110886.html?wtp=tt
狗尾草
http://baike.baidu.com/view/75202.html?wtp=tt
蟋蟀
中国三大鸣蛉
金蛉子、黄蛉和墨蛉均属直翅目蟋蟀科,是中国的三大鸣蛉。
(1)金蛉子。为三大鸣虫之首,产于江浙一带。在市郊的公园里,亦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金蛉子体长8~9毫米,宽3.5毫米。触角长40毫米。头宽阔,略横突。前胸略呈四方形,前翅发达,宽大,呈长方形。
金蛉子喜栖于芦苇及灌木丛、园林、庭院田舍的绿篱、冬青等枝头叶下,爬行跳跃。喜在白天鸣叫,声音清脆,音色如铃:li……li……li,节奏短促,连续鸣叫,中间有2秒的间歇。白天比晚间叫得欢。它们以植物的茎、叶和果为食。每年发生一代,成虫期在8~9月间。
(2)黄蛉。也称大黄蛉、安徽黄蛉(彩图9)。大黄蛉与小蛉是两个不同的品种。大黄蛉体长约7毫米,宽2.5毫米,触角40毫米,体型较小。体色金黄发亮,十分漂亮。
黄蛉常栖息于高大的白茅草丛中以及山坡、近水草地和灌木丛。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安徽屯溪及黄山一带。黄蛉鸣叫不分昼夜,尤其在傍晚和清晨鸣叫更加欢畅,鸣声清澈响亮,节奏较小黄蛉急而快,声如:jijiji……”,连续发音不间断,每次长达7分钟以上。黄蛉的最大特点是易饲养、寿命长、善鸣,鸣声轻柔悦耳,所以极易受鸣虫爱好者的青睐。
黄蛉成虫见于9~10月,是屯溪特产,产于南山的称“早秋黄蛉”,产于北山的称“中秋黄蛉”。前者体型大,寿命长,并有绿眼黑眼之分,黑腿金腿之别。后者体型小,寿命短。珍贵品种有飞翅、鸳鸯眼等,数量稀少。
(3)墨蛉。又称蚁蛉、乌蛉。全身墨黑发亮,因前胸背板一片黑色而得此雅号。它在三大蛉中最漂亮,体态娇小苗条,具“黑牡丹”之美称。
墨蛉主产于江苏、上海、安徽等地,成虫见于6~9月,体长约5毫米,常栖息于田野的土丘草坡、草丛及公园草坪间,动作敏捷,极善跳跃。尤其是它的足部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可在叶背倒悬而行。墨蛉不仅体态优美,其鸣声也幽雅动听,很有特色。它不仅鸣叫时间长,而且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每次开叫可延续60分钟之久。若把数只墨蛉聚养在一起,它们还会争鸣不休,组成悦耳的大合唱。
鸣蛉在民间饲养已有悠久的历史。饲养一般用虫盒,常用米粥、南瓜、菱肉、苹果等喂养。平时注意勤换食物,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和水分。冬天须保暖,饲养得当,可过春节。在严冬腊月,若能听到鸣蛉的鸣唱,不失为一大乐事。
蝉
蝉的生活方式较为奇特。夏天,蝉产卵后一周内即死去,卵经过一个月左右即孵化,孵化后若虫掉落到地面,自行掘洞钻入土中栖身。在土中,它们要经过漫长的若虫期。老熟幼虫爬出洞穴后,徐徐爬上树干,然后自头胸处裂开。不久,成虫爬出蝉壳,经阳光的照射,翅膀施展、干燥。羽化过程约需1~3小时。最著名的种类要数美国的17年蝉,此外还有3种13年蝉,它们都是昆虫中的寿星。
纺织娘
纺织娘也称“络纬”或“络纱婆”、“络丝娘”,是早为人们选养观赏的鸣叫昆虫。夏秋季节,它们鸣奏弹唱,传情求爱,十分活跃,是一生中最欢乐的时光。它与螽斯一样,均属螽斯科。我国主产于江浙两省,福建和山东也多见。纺织娘体型一般较螽斯大,体长在5~7厘米之间。大都通体翠绿,少数黄褐色,偶尔有紫红者。前翅发达长阔,约为腹长的一倍。
纺织娘常见于庄稼地、瓜棚豆架、草丛芦苇之上。白天静伏于是瓜藤枝叶间,每当黄昏降临,它们就开始“纺纱织布”。先奏一段“前奏曲”:“ga-zhi ga-zhi ga-zhi”,连续20多次,然后急转弯奏出主旋律:“zhi……”长音,时轻时重,抑扬顿挫,音高韵长,犹如纺车的转动声。不同品种发出不同的声音,以表明它们各自的身份,是吸引异性前来相会的信号和法宝。个体之间常常会彼此“竞赛”,好比“赛歌会”,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罗曼蒂克”的色彩。聆听这种音乐,会给人带来几分遐想,犹如置身于田园乡野,令人心旷神怡。
蝈蝈
螽斯也叫蝈蝈,又称哥哥,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彩图8)。体长在40毫米左右,通体绿色,品种很多,分布面广。蝈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9月为活跃期。雄虫脱皮后3~10天开始鸣叫,夏日炎炎,蝈蝈常引亢高歌,铿锵有力。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谚语说:“蝈蝈叫,夏天到”。在我国的南北方均有它们的“声”和“影”。在民间饲养广泛,深得爱好者的青睐。
蝈蝈多见于原野、灌木丛、矮林间,它们常隐伏于草丛或植物茎秆上,极善跳跃,不易捕捉。有时捉住了它的一条腿,它会毫不犹豫地“丢足保身”,断腿逃窜。因此,当你去捕捉时一定要十分小心。
蝈蝈的种类很多,按地域分,南方统称“南哥”,北方称“北哥”。按地区划分,则各地都有各自的称呼。如山东产的称“鲁哥”,北京产的称“燕哥”,山西产的称“晋哥”。若按它们的成长期划分,端午节后出现的称“夏叫”,声音低弱;立秋后10天出现的称“早叫”,体型健壮,叫声洪亮;在晚秋出现的称“冬虫”,叫声柔弱。如按它们的体色分,绿色而有光泽称“翠哥”,绿色带白的称“白哥”,或“糙白哥”,紫红如铁者称“铁哥”。若按眼睛的颜色命名者,则有“红眼翠哥”,“黑眼铁哥”等。若在野外捕捉的称“野虫”,人工繁育者称“孵虫”或“坊虫”。
蜻蜓
蜻蜓常见于全世界各地的淡水生境附近。并出现在国画、油画、散文、电影、医药和动漫等领域,为我们熟知的昆虫。
蚊子
蚊子,属于昆虫纲 双翅目 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
蟑螂
1.食性 蜚蠊为杂食性昆虫,人和动物的各种食物、排泄物和分泌物以及垃圾均可为食,尤嗜食糖类和肉食类,并需经常饮水。蜚蠊的耐饥力较强,德国小蠊在有水无食时可存活10~14天,在无水有食时存活9~11天,在无水无食的条件下仍可存活1周。在过度饥饿下,有时可见蜚蠊残食其同类及卵鞘。 2.栖息与活动 大多数种类蜚蠊栖居野外,仅少数种类栖息室内。后者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这些种类尤其喜栖息于室内温暖、且与食物、水分靠近的场所,如厨房的碗橱、食堂的食品柜、灶墙等处的隙缝中和下水道沟槽内。蜚蠊昼伏夜行,白天隐匿在黑暗而隐蔽处;夜间四出活动,夜晚9时至夜间2时为其活动高峰。蜚蠊主要用足行走,每分钟可达21m。有翅种类的飞翔力甚差,飞行距离一般仅限于室内。蜚蠊活动的适宜温度为20~30℃。低于15℃时,绝大多数不动或微动;高于37℃时呈兴奋状,超过50℃时死亡。蜚蠊的臭腺能分泌一种气味特殊的棕黄色油状物质,是其驱避敌害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该分泌物留于所经过之处,通常称之“蟑螂臭”。 3.季节消长与越冬 蜚蠊的季节消长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同一虫种在不同地区可表现不同的季节分布。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蜚蠊通常始见于4月,7~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当温度低于12℃时,便以成虫、若虫或卵在黑暗、无风的隐蔽场所越冬。
金龟子
金龟子金龟子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鞘翅目是一种杂食性害虫。除为害梨、桃、李、葡萄、苹果、柑橘等外,还为害柳、桑、樟、女贞等林木。常见的有铜绿金龟子、朝鲜黑金龟子、茶色金龟子、暗黑金龟子等。金龟子是金龟子科昆虫的总称,全世界有超过26,000种。可以在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大陆发现。不同的种类生活于不同的环境,如沙漠、农地、森林和草地等。
差不多了吧?
青蛙
http://baike.baidu.com/view/7917.htm?fr=ala0_1_1
草鹭
http://baike.baidu.com/view/110886.html?wtp=tt
狗尾草
http://baike.baidu.com/view/75202.html?wtp=tt
蚊、蝇、蜻蜓、蛆、蜜蜂、螨、蚯蚓、鱼、蛇、青蛙、蟾蜍、白菜、夜来香、西瓜、黄瓜、南瓜、……
要十种不同生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生活习性等
谢谢,简略写。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 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日夏养花网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刺猬为夜行性动物,傍晚前后一次性喂食瓜果蔬菜和清水即可。投喂的食品必须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净后投喂。如从市场买来的瓜菜还要先放在水池内浸泡1 小时,再洗净配喂,以防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品种多样化,饲料单一会引起刺猬间相互咬斗和拒食。
5.鹧鸪、鲫鱼、松鼠、蜗牛的生活习性
鹧鸪的生活习性鹧鸪前额有一带状条纹,横过双眼,下行至颈部,形如护胸衣巾样,胸下部、背部多呈银灰色,翼上有多条黑色条纹,嘴、脚桔红色。体长约34-38cm,雄鸪体重550-650g,雌鸪400-550日夏养花网g。鹧鸪栖息于灌丛和疏树的低矮山谷内、或丘陵的石坡、沙坡上。鸣叫时常立于山巅树枝上,其鸣声特殊。白天成群在灌丛中或窜到邻近庄稼地里觅食,其主食为植物种子、浆果、嫩枝叶、苔藓、地衣,兼食昆虫。4月末5月初开始繁殖,营巢于草丛或灌丛石堆中。因为鹧鸪具有啄癖和相互啄食残杀习性,暂时喂养时应给以营养成分丰富,数量充足的饲料,并保证有足够长度的食槽和水槽;不要把病鸪或伤鸪与正常的放养在一起;除此之外,还要挂一些稻草或麦秆供应鹧鸪磨喙和去喙,防止鹧鸪之间发生相互啄食,甚至残杀。
6.鲫鱼的生活习性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鲫鱼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生活在江河流动水里的鲫鱼,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苇丛中寻食,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栖息下来。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也是择食而居。尤其在较浅的水生植物丛生地,更是它们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们贪恋草根,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处过冬。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7.松鼠的生活习
性松鼠为典型树栖鼠种,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以树枝、苔薛和羽毛等为构巢物,在树枝间筑巢。巢呈圆形,出口开于背风面,但也有栖居于树窟内,也有的以旧的大鸟巢加以修补而成。松鼠每年可做几个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用于临时休息。雄鼠很少筑巢,大多利用旧巢。
松鼠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取食昆虫及其幼虫、蚁卵、鸟卵及其他动物,但主要食物为落叶松等针叶林的种籽,夏季多取食各种浆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亦吃树的幼芽。日间活动,清晨最活泼,不冬眼,但冬季活动减少,严冬寒冷之际,很少出窝活动。
松鼠有贮藏食物的习惯。每当果实成熟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嘴里含着胡桃、橡实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每当它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的时候,贮备就会增加。它不仅搜集胡桃和成熟的果实,而且还常常把磨菇挂在上面的树枝上,待风干后,收藏到仓库里。它确实具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即能找到合适的树枝,并把磨菇挂在上面,而且晒干后不会掉下来。在松鼠的仓库里,发现有胡桃和其他植物种子,但没有一个是腐烂的或生虫子的,质量全都很好。松鼠的仓库很多,然而其中一些可能会遭受到风雨和冬季猛烈的暴风雪破坏,使其附近外貌形状被改变而再也无法找到。这种小动物建造的球形巢的入口可以从里面封闭起来,巢外大雨倾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挂满冰雪的大树被吹得吱吱作响,而它却安然躺在温暖的巢穴中并等待晴朗日子的到来。此时,它便去找自己的贮藏物,一旦找到便饱餐一顿。如果没有暴风雪或雨,而且太阳照得比较暖和,它就会沿着树枝跳来跳去,进行游戏玩耍,这时那长长的尾巴使其跳跃的距离能达到10米远。当它感到疲劳时,就回到自己的窝里小想。当夜晚刮起了暴风雪,树木又发出吱吱的响声时,它却在保温良好的巢中休息。树洞贮藏室和营巢毗邻的便利条件,使它冬天下会饿死和冻死,故不需要进行冬眠。
8.蜗牛的生活习性
1、温度是影响其生长活动的重要因素,具有宜暖忌冷、热性的特点,这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因为蜗牛是冷血动物,即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温度对蜗牛的生长、繁殖显得尤为重要。蜗牛生长活动的最基本的温度要求是15—39度。最佳温度为25—35度,温度降至8度时,陆续进入休眠状态,0度以下有冻死的危险,当温度升至40度时,会导致夏眠。
2、蜗牛的生活习性,取决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是因为蜗牛的日常活动全凭自身分泌含水量较多的粘液,以保持身体湿润,另一方面又因为蜗牛是依靠外套膜呼吸空气,不能完全浸在水中生活,因此蜗牛形成了爱潮恶浸的习性。
3、强烈的光线刺激对蜗牛生长不利,蜗牛主要在夜间活动,害怕白天直射的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的视力很差而且反常,在强光下看的较近,只能看到6厘米以内的物体,在微弱的光线下看的反而较远,能看到20厘米以内的物体。
4、一般情况下,由于蜗牛害怕直射的阳光,而晚上温差小,空气湿度大,光线暗,不宜损失蜗牛体内的水分,所以一般在夜晚活动、采食。活动规律为下午6时左右开始活动,8—12时活动达到高峰,12时以后活动量逐渐减弱,直到次日早8时左右又基本完全停止活动,开始休息。
5、蜗牛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钻土,一是从土壤中汲取腐殖质、有机质、钙等营养物质;二是调节湿度;三是抵御敌害;四是产卵。
6、休眠是蜗牛抵抗逆境,得以自保,从而维持生命的习性。蜗牛遇到高温、低温、缺食、短水等不利情况时,就会自动分泌粘液结成膜靥,封住壳口,直至逆境解除,就会逐渐苏醒破膜而出,继续活动。蜗牛的休眠期可达6个月之久,也就是说蜗牛不吃不动可休眠6个月也不会死亡。
7、蜗牛为杂食性动物,一般以采食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为主,如莴笋叶、白菜叶、南瓜叶、丝瓜叶、苦荬菜及红薯、胡萝卜、各种瓜果,但不喜欢吃带刺激性的植物,如韭菜、大蒜、葱头、辣椒和盐类食品。此外,它们还食取一部分沙粒和泥土,这是因为土中含有腐殖质的缘故。幼螺多摄食腐殖质和充分腐熟的植物落叶
9.黄鳝、福寿螺、河蚬、田螺的生活习性
黄鳝的生活习性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几乎都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沟渠、池沼、水库等静水水域中数量较多;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亦有。但深水和流水的水域,却少有黄鳝定居。喜栖于腐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或田堤,堤岩和水边乱石缝中孔隙内营居生活。洞穴深隧(洞长约为鱼体全长的2.45-3.65倍),结构较复杂(可分洞口、前洞、中间和后洞四部分),有的黄鳝洞穴有三个甚至多个洞口。黄鳝用头部穿泥土时,动作特别敏捷,瞬间即可钻进泥中。黄鳝与蚯蚓穴泥土截然不同,蚯蚓是将穴内泥土逐渐排出洞外,而黄鳝是直接钻入,洞内土不向外排,所以,见其穴口大小便知黄鳝有多大。
黄鳝栖息巢穴的深度,离地面约30厘米的地方。生活在稻田内的黄鳝,大多数栖息于离田基30厘米的范围内,孔道延伸至田基,只有极少数栖息在稻田的中间。孔道弯曲多而叉,每个栖息巢穴至少有两个出口,两个穴口通常相距60-100厘米左右,其中必有1个出入口在离水面的地点,一个作为避敌的退路,另一个则作为巢穴的通气孔。 黄鳝与其他鱼类相比,在历史进化上是较为突出的特殊鱼类之一。它的鳃已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下一点点痕迹,很早以前已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了。而口腔、喉腔、肠道内壁表皮粘膜充满了毛细血管,可作辅助呼吸器官。它经常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能直接吸取自然界的新鲜空气。故在水中含氧十分贫乏时也能生活。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的潮湿状,可不至死亡。(这对长途运输是十分有利的),黄鳝对光和味的剌激不大敏感。
黄鳝在水中经常抬着头吞入空气,目的是把新鲜的空气贮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后再逐渐把口腔的氧气与吻道壁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所以,鳝鱼平时的喉头特别大,一旦闷闭在水中时,喉表皮也能在水中呼吸。
鳝鱼在水中,头部若不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的话,即使水中溶氧十分丰富,也会引起它窒息而死亡。一般雄鳝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的频率较高,雌鳝相对较低,小雌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因为,刚孵出的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鳍和鳍褶上面有许多毛细血管,卵黄囊上具有与水有很大接触面的血管网膜,这些血管网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呼吸器官。稚鳝的胸鳍和鳍褶不停地经常扇动,在水中进行着气体交换,而不必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随着稚鳝的个体增大,卵黄囊、鳍褶和胸鳍逐渐退化泊失,而后主要靠口腔和喉部呼吸。
黄鳝是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饵料,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在自然条件下,黄鳝主要以小鱼、小虾、昆虫、幼虫、小河蚌、小螺蛳以及水中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大型浮游动物为食,同时吞食小蝌蚪、小青蛙,有时也摄取少量浮萍、茭瓜、丝状藻类、嫩水草和菜叶等。人工喂养黄鳝,主要以蚯蚓、蚕蛹、小鱼虾、鲜鱼浆、蝇蛆、小蚌、螺肉、屠宰下脚料、各种动物内脏、配合饲料以及米饭、米糠、熟小麦、高梁、玉米、麸皮、各种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豆腐渣和瓜果等新鲜饲料来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切不可投喂。人工饲料黄鳝最好是将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颗粒的大小,可根据黄鳝的大小来定,一般以一口能吞进去为宜。黄鳝在摄食旺季,摄食量很大,日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7左右。在饲料缺乏时,大黄鳝也残食比它自身更小的小黄鳝。所以,放养时,需要选择大小规格一致的鳝种,切忌大小混放。
黄鳝对饵料的选择性较为严格,如果长期投喂一种饵料,那么以后就很人工饲养黄鳝的初期,应在短期内加以驯饵,以便饲喂。
黄鳝昼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动,一般静卧于洞内,温暖季节的夜间活动频繁,出穴觅食,有时守候在洞口扑食,扑食后即缩回洞内,在炎热季节的白天也出洞呼吸与觅食,一到晚上,它就将头伸出洞口,出来寻找食物。由于黄鳝视觉不太发达,眼睛高度近视,因而,在夜间光凭着视觉是很难发现食物的,故黄鳝在觅食时,主要依靠鼻孔内发达的嗅觉小褶,接收水中的各种生物饵料发散出来的微弱的化学分子气味,探测饵料生物藏身所在地。平时,黄鳝在洞内将头部伸出洞口处,一旦有蝇蛆、蚯蚓、各种虫类从洞口露过,就立即张口,以缀吸或者吞食式把猎物吸吞下去。当捕到较大生物时,一般是猛一下咬住动物的头部,将其致死,或用旋转方式咬断生物,然后再把生物渐渐吃下,捕食后则立即缩回洞内休息。黄鳝还能在穿穴时摄食蜓蚓等土栖动物。同时, 鳝鱼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晚它常常游到近岸边甚至离水爬到岸上寻找食物吃,稚鳝最爱吃小型的甲壳类浮游生物。黄鳝内有忍耐饥饿的本领,一旦吃饱一餐,3一5天可不食饲料,也不致死亡。
摄食方式为口噬食及吞食,多以噬食为主,食物不经咀嚼咽下,遇大型食物时先咬住,并以旋转身体的办法,将捕食物一一咬断,然后吞食,摄食动作迅速,摄食后即以尾部迅速缩回原洞中。
性贪食,在夏季活动旺盛时,摄食量大,据报导,曾测定日食量约占体重的七分之一左右。 黄鳝比较耐饥饿,长期不吃食,不会死亡,但体重明显减轻。
10.福寿螺的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阴湿,怕光线,适宜生长在水沟、浅水低洼地、鱼塘、稻田、水渠和人工建造的水泥池里。一般水渠50~100cm深为宜。要避免杂食性鱼类,如鲤鱼、罗非鱼、鲫鱼及其它野杂鱼吃掉小螺。另外,福寿螺的生存水质一定要保持清新。
该螺是一种偏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螺类,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也摄食少量精饲料。15日龄以内的幼螺,消化系统不发达,食量也不大,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腐殖质,在此阶段以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为好;15日龄以后的幼螺和成螺,即可喂食青菜、浮萍、水葫芦、水浮莲、水草和瓜果皮等饲料。也可饲喂畜禽粪便、米糠、麸皮等。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福寿螺的食量很大,几乎整天都摄食,尤其是傍晚摄食量最大。暂时喂养时,一要每隔3~5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二要防止农药、石油和石灰等碱性强的物质污染水质;三要注意水温的变化,福寿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4~32℃之间,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40℃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保温与降温措施,谨防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自己选点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 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日夏养花网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刺猬为夜行性动物,傍晚前后一次性喂食瓜果蔬菜和清水即可。投喂的食品必须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净后投喂。如从市场买来的瓜菜还要先放在水池内浸泡1 小时,再洗净配喂,以防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品种多样化,饲料单一会引起刺猬间相互咬斗和拒食。
5.鹧鸪、鲫鱼、松鼠、蜗牛的生活习性
鹧鸪的生活习性鹧鸪前额有一带状条纹,横过双眼,下行至颈部,形如护胸衣巾样,胸下部、背部多呈银灰色,翼上有多条黑色条纹,嘴、脚桔红色。体长约34-38cm,雄鸪体重550-650g,雌鸪400-550日夏养花网g。鹧鸪栖息于灌丛和疏树的低矮山谷内、或丘陵的石坡、沙坡上。鸣叫时常立于山巅树枝上,其鸣声特殊。白天成群在灌丛中或窜到邻近庄稼地里觅食,其主食为植物种子、浆果、嫩枝叶、苔藓、地衣,兼食昆虫。4月末5月初开始繁殖,营巢于草丛或灌丛石堆中。因为鹧鸪具有啄癖和相互啄食残杀习性,暂时喂养时应给以营养成分丰富,数量充足的饲料,并保证有足够长度的食槽和水槽;不要把病鸪或伤鸪与正常的放养在一起;除此之外,还要挂一些稻草或麦秆供应鹧鸪磨喙和去喙,防止鹧鸪之间发生相互啄食,甚至残杀。
6.鲫鱼的生活习性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鲫鱼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生活在江河流动水里的鲫鱼,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苇丛中寻食,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栖息下来。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也是择食而居。尤其在较浅的水生植物丛生地,更是它们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们贪恋草根,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处过冬。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7.松鼠的生活习
性松鼠为典型树栖鼠种,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以树枝、苔薛和羽毛等为构巢物,在树枝间筑巢。巢呈圆形,出口开于背风面,但也有栖居于树窟内,也有的以旧的大鸟巢加以修补而成。松鼠每年可做几个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用于临时休息。雄鼠很少筑巢,大多利用旧巢。
松鼠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取食昆虫及其幼虫、蚁卵、鸟卵及其他动物,但主要食物为落叶松等针叶林的种籽,夏季多取食各种浆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亦吃树的幼芽。日间活动,清晨最活泼,不冬眼,但冬季活动减少,严冬寒冷之际,很少出窝活动。
松鼠有贮藏食物的习惯。每当果实成熟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嘴里含着胡桃、橡实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每当它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的时候,贮备就会增加。它不仅搜集胡桃和成熟的果实,而且还常常把磨菇挂在上面的树枝上,待风干后,收藏到仓库里。它确实具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即能找到合适的树枝,并把磨菇挂在上面,而且晒干后不会掉下来。在松鼠的仓库里,发现有胡桃和其他植物种子,但没有一个是腐烂的或生虫子的,质量全都很好。松鼠的仓库很多,然而其中一些可能会遭受到风雨和冬季猛烈的暴风雪破坏,使其附近外貌形状被改变而再也无法找到。这种小动物建造的球形巢的入口可以从里面封闭起来,巢外大雨倾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挂满冰雪的大树被吹得吱吱作响,而它却安然躺在温暖的巢穴中并等待晴朗日子的到来。此时,它便去找自己的贮藏物,一旦找到便饱餐一顿。如果没有暴风雪或雨,而且太阳照得比较暖和,它就会沿着树枝跳来跳去,进行游戏玩耍,这时那长长的尾巴使其跳跃的距离能达到10米远。当它感到疲劳时,就回到自己的窝里小想。当夜晚刮起了暴风雪,树木又发出吱吱的响声时,它却在保温良好的巢中休息。树洞贮藏室和营巢毗邻的便利条件,使它冬天下会饿死和冻死,故不需要进行冬眠。
8.蜗牛的生活习性
1、温度是影响其生长活动的重要因素,具有宜暖忌冷、热性的特点,这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因为蜗牛是冷血动物,即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温度对蜗牛的生长、繁殖显得尤为重要。蜗牛生长活动的最基本的温度要求是15—39度。最佳温度为25—35度,温度降至8度时,陆续进入休眠状态,0度以下有冻死的危险,当温度升至40度时,会导致夏眠。
2、蜗牛的生活习性,取决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是因为蜗牛的日常活动全凭自身分泌含水量较多的粘液,以保持身体湿润,另一方面又因为蜗牛是依靠外套膜呼吸空气,不能完全浸在水中生活,因此蜗牛形成了爱潮恶浸的习性。
3、强烈的光线刺激对蜗牛生长不利,蜗牛主要在夜间活动,害怕白天直射的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的视力很差而且反常,在强光下看的较近,只能看到6厘米以内的物体,在微弱的光线下看的反而较远,能看到20厘米以内的物体。
4、一般情况下,由于蜗牛害怕直射的阳光,而晚上温差小,空气湿度大,光线暗,不宜损失蜗牛体内的水分,所以一般在夜晚活动、采食。活动规律为下午6时左右开始活动,8—12时活动达到高峰,12时以后活动量逐渐减弱,直到次日早8时左右又基本完全停止活动,开始休息。
5、蜗牛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钻土,一是从土壤中汲取腐殖质、有机质、钙等营养物质;二是调节湿度;三是抵御敌害;四是产卵。
6、休眠是蜗牛抵抗逆境,得以自保,从而维持生命的习性。蜗牛遇到高温、低温、缺食、短水等不利情况时,就会自动分泌粘液结成膜靥,封住壳口,直至逆境解除,就会逐渐苏醒破膜而出,继续活动。蜗牛的休眠期可达6个月之久,也就是说蜗牛不吃不动可休眠6个月也不会死亡。
7、蜗牛为杂食性动物,一般以采食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为主,如莴笋叶、白菜叶、南瓜叶、丝瓜叶、苦荬菜及红薯、胡萝卜、各种瓜果,但不喜欢吃带刺激性的植物,如韭菜、大蒜、葱头、辣椒和盐类食品。此外,它们还食取一部分沙粒和泥土,这是因为土中含有腐殖质的缘故。幼螺多摄食腐殖质和充分腐熟的植物落叶
9.黄鳝、福寿螺、河蚬、田螺的生活习性
黄鳝的生活习性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几乎都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沟渠、池沼、水库等静水水域中数量较多;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亦有。但深水和流水的水域,却少有黄鳝定居。喜栖于腐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或田堤,堤岩和水边乱石缝中孔隙内营居生活。洞穴深隧(洞长约为鱼体全长的2.45-3.65倍),结构较复杂(可分洞口、前洞、中间和后洞四部分),有的黄鳝洞穴有三个甚至多个洞口。黄鳝用头部穿泥土时,动作特别敏捷,瞬间即可钻进泥中。黄鳝与蚯蚓穴泥土截然不同,蚯蚓是将穴内泥土逐渐排出洞外,而黄鳝是直接钻入,洞内土不向外排,所以,见其穴口大小便知黄鳝有多大。
黄鳝栖息巢穴的深度,离地面约30厘米的地方。生活在稻田内的黄鳝,大多数栖息于离田基30厘米的范围内,孔道延伸至田基,只有极少数栖息在稻田的中间。孔道弯曲多而叉,每个栖息巢穴至少有两个出口,两个穴口通常相距60-100厘米左右,其中必有1个出入口在离水面的地点,一个作为避敌的退路,另一个则作为巢穴的通气孔。 黄鳝与其他鱼类相比,在历史进化上是较为突出的特殊鱼类之一。它的鳃已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下一点点痕迹,很早以前已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了。而口腔、喉腔、肠道内壁表皮粘膜充满了毛细血管,可作辅助呼吸器官。它经常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能直接吸取自然界的新鲜空气。故在水中含氧十分贫乏时也能生活。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的潮湿状,可不至死亡。(这对长途运输是十分有利的),黄鳝对光和味的剌激不大敏感。
黄鳝在水中经常抬着头吞入空气,目的是把新鲜的空气贮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后再逐渐把口腔的氧气与吻道壁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所以,鳝鱼平时的喉头特别大,一旦闷闭在水中时,喉表皮也能在水中呼吸。
鳝鱼在水中,头部若不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的话,即使水中溶氧十分丰富,也会引起它窒息而死亡。一般雄鳝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的频率较高,雌鳝相对较低,小雌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因为,刚孵出的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鳍和鳍褶上面有许多毛细血管,卵黄囊上具有与水有很大接触面的血管网膜,这些血管网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呼吸器官。稚鳝的胸鳍和鳍褶不停地经常扇动,在水中进行着气体交换,而不必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随着稚鳝的个体增大,卵黄囊、鳍褶和胸鳍逐渐退化泊失,而后主要靠口腔和喉部呼吸。
黄鳝是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饵料,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在自然条件下,黄鳝主要以小鱼、小虾、昆虫、幼虫、小河蚌、小螺蛳以及水中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大型浮游动物为食,同时吞食小蝌蚪、小青蛙,有时也摄取少量浮萍、茭瓜、丝状藻类、嫩水草和菜叶等。人工喂养黄鳝,主要以蚯蚓、蚕蛹、小鱼虾、鲜鱼浆、蝇蛆、小蚌、螺肉、屠宰下脚料、各种动物内脏、配合饲料以及米饭、米糠、熟小麦、高梁、玉米、麸皮、各种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豆腐渣和瓜果等新鲜饲料来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切不可投喂。人工饲料黄鳝最好是将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颗粒的大小,可根据黄鳝的大小来定,一般以一口能吞进去为宜。黄鳝在摄食旺季,摄食量很大,日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7左右。在饲料缺乏时,大黄鳝也残食比它自身更小的小黄鳝。所以,放养时,需要选择大小规格一致的鳝种,切忌大小混放。
黄鳝对饵料的选择性较为严格,如果长期投喂一种饵料,那么以后就很人工饲养黄鳝的初期,应在短期内加以驯饵,以便饲喂。
黄鳝昼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动,一般静卧于洞内,温暖季节的夜间活动频繁,出穴觅食,有时守候在洞口扑食,扑食后即缩回洞内,在炎热季节的白天也出洞呼吸与觅食,一到晚上,它就将头伸出洞口,出来寻找食物。由于黄鳝视觉不太发达,眼睛高度近视,因而,在夜间光凭着视觉是很难发现食物的,故黄鳝在觅食时,主要依靠鼻孔内发达的嗅觉小褶,接收水中的各种生物饵料发散出来的微弱的化学分子气味,探测饵料生物藏身所在地。平时,黄鳝在洞内将头部伸出洞口处,一旦有蝇蛆、蚯蚓、各种虫类从洞口露过,就立即张口,以缀吸或者吞食式把猎物吸吞下去。当捕到较大生物时,一般是猛一下咬住动物的头部,将其致死,或用旋转方式咬断生物,然后再把生物渐渐吃下,捕食后则立即缩回洞内休息。黄鳝还能在穿穴时摄食蜓蚓等土栖动物。同时, 鳝鱼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晚它常常游到近岸边甚至离水爬到岸上寻找食物吃,稚鳝最爱吃小型的甲壳类浮游生物。黄鳝内有忍耐饥饿的本领,一旦吃饱一餐,3一5天可不食饲料,也不致死亡。
摄食方式为口噬食及吞食,多以噬食为主,食物不经咀嚼咽下,遇大型食物时先咬住,并以旋转身体的办法,将捕食物一一咬断,然后吞食,摄食动作迅速,摄食后即以尾部迅速缩回原洞中。
性贪食,在夏季活动旺盛时,摄食量大,据报导,曾测定日食量约占体重的七分之一左右。 黄鳝比较耐饥饿,长期不吃食,不会死亡,但体重明显减轻。
10.福寿螺的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阴湿,怕光线,适宜生长在水沟、浅水低洼地、鱼塘、稻田、水渠和人工建造的水泥池里。一般水渠50~100cm深为宜。要避免杂食性鱼类,如鲤鱼、罗非鱼、鲫鱼及其它野杂鱼吃掉小螺。另外,福寿螺的生存水质一定要保持清新。
该螺是一种偏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螺类,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也摄食少量精饲料。15日龄以内的幼螺,消化系统不发达,食量也不大,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腐殖质,在此阶段以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为好;15日龄以后的幼螺和成螺,即可喂食青菜、浮萍、水葫芦、水浮莲、水草和瓜果皮等饲料。也可饲喂畜禽粪便、米糠、麸皮等。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福寿螺的食量很大,几乎整天都摄食,尤其是傍晚摄食量最大。暂时喂养时,一要每隔3~5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二要防止农药、石油和石灰等碱性强的物质污染水质;三要注意水温的变化,福寿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4~32℃之间,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40℃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保温与降温措施,谨防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自己选点
列举10中你知道的动物的名称,并按动物的生活环境分类
动物的概念
动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一般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植物、动物
或微生物)为食料,因此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
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动物的分类
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
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
动物界可分为两大门类
在动物界中,根据动物身体中有没有脊索而分成为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两大主要门类.
动 物
脊索动物
无脊索动物
有羽毛
无羽毛
有足
无足
鸟类
有鳞片
无鳞片
有翅膀
无翅膀
1. 会飞
原生动物
蠕虫
2. 不会飞
有鳍
无鳍
有乳腺
无乳腺
昆虫
软体动物
鱼类
爬行类
哺乳类
两栖类
甲壳动物
1. 软骨
1. 有足
1. 胎生
1. 有尾
2. 硬骨
2. 无足
2. 非胎生
2. 无尾
蜘蛛
3. 无足
脊索动物的脊椎动物
特徵:
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脊索只见於胚胎期).脊柱保护脊髓.脊柱与其他骨骼组成脊椎动物特有的内骨骼系统.
有明显的头部,背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及其他感觉器官,例如眼,耳等.脑及感觉器官集中在头部,可加强动物对外界的感应.
身体由表皮及真皮覆盖.皮肤有腺体,大部份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性构造,例如鳞片,羽毛,体毛等.
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口腔内有舌,多数有牙齿,亦有肝及胰脏.
循环系统包括有心脏,动脉,静脉及血管.排泄系统包括两个肾脏及一个膀胱.有内分泌腺,能分激素(荷尔蒙)调节身体机能,生长及生殖.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中包括:鱼类,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等五大网类.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中包括: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蠕虫,昆虫,甲壳动物等门类.所以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鱼类
特徵:
水栖动物(只能生活於水中).皮肤有鳞片覆盖,属变温动物.具有鳍(可以水中游动),用鳃呼吸的变温动物.体外受精.主要为卵生,部份为胎生及卵胎生.
鱼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别
软骨类
例: 鲨鱼
特徵:
皮肤坚韧,有极细小楯鳞,没有鱼鳔,尾鳍上下不对称.有五对鳃,没有鳃盖.
硬骨类
例: 马口鱼
特徵:
骨骼为硬骨,皮肤有许多黏液腺,为骨鳞片所覆盖.有鱼鳔.
爬行类
特徵:
陆生动物.皮肤有鳞片或盾片覆盖.
具有防水外皮,以防止水份散失.
属变温动物(靠外界的温度或热源来改变其体温).主要分布在地球较温暖的地区.
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在陆地产卵,卵有防水外壳包裹.
爬行动物的分类
有足类
例:乌龟
特徵:
有坚硬的外壳.上下颔不具齿,但有角质鞘.卵生.可分陆栖,水栖或海洋生活.
无足类
例:眼镜蛇
特徵:
无四肢,肩带及胸骨.不具活动的眼脸及外耳孔.舌头末端分叉,伸缩力强.皮肤有鳞片,可吞咽比自己身体直径大的猎物.蛇的器官俱特化成长形,左肺退化.蛇会定期蜕皮,以利生长.
鸟类
特徵:
全身披有羽毛,身体呈流线形,有角质的喙.
眼在头的两侧,颈部长而灵活可270度转.
前肢特化成翼,后肢有鳞状外皮,具四趾.
恒温动物(能通过自身的生理过程产生热量,即使外界温度很低,他们也能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平均体温比哺乳动物高出10度左右(平均42度).
卵生.
鸟的分类
会飞
例:燕子
特徵:
有翼,有流线型的身体,新陈代谢旺盛,能在空中自由飞翔,须做较远距离的迁徙,以适应生存环境.
不会飞
例:企鹅
特徵:
有流线型的躯体,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而且上面的羽毛几乎是鱼鳞状的.海中生活,有厚厚的脂肪能抵御严寒.冰面上滑行好手.
两栖类(Amphilia)
特徵:
需在水中渡过其幼年时期.
具有适应陆生的骨骼结构,有四肢,皮肤湿润,有很多腺体.
身体无鳞片或体毛.
舌分叉,倒生,能向外伸展.
交配及受精在水中进行.
幼体以鳃呼吸,成体则用皮肤,口腔内壁及肺呼吸.
两栖动物的分类
无尾
例:蟾蜍
特徵:
有适应陆上生活的骨骼系统,身体分头,躯干和四肢.前肢四趾,后肢五趾, 趾间有蹼.后肢适用於游泳及跳跃有肺,但主要呼吸器官为口腔内壁及皮肤.
有尾
例:蝾螈
特徵:
有适应陆上生活的骨骼系统,为身体细长之有尾水陆两栖类.
无足
例:鱼螈
哺乳动物
特徵:
体内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身体有毛覆盖,有口腔咀嚼和消化,可提高能量及营养的摄取;
胎生(鸭嘴兽,针鼹除外),哺乳;
恒温.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也能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从而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扩大了分布范围;
脑颅扩大,大脑相当发达,在智力和对环境适应上超过其他动物;
内肢强壮灵敏,有快速的活动能力;
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颊齿.
哺乳类动物的分类
原兽类 特徵 卵生,卵有壳. (例:鸭咀兽)
后兽类 特徵 不具真正的胎盘,幼儿在育儿袋中发. (例:袋鼠)
真兽类 特徵 有胎盘,胎儿发育完善后才产出,占哺乳类的绝大部份.并分为十四类别.
食虫类(例:鼹鼠)
鳞甲类(例:穿山甲)
翼手类(例:蝙蝠)
兔形类(例:兔)
啮齿类(例:鼠,箭猪)
贫齿类(例:食蚁兽)
食肉类(例:狮,犬,熊猫)
鳍足类(例:海狮,海豹,海象)
海牛类(例:海牛)
鲸类 (例:海豚,鲸
长鼻类(例:象)
奇蹄类(例:斑马,犀牛)
偶蹄类(例:河马,牛,猪,鹿,骆驼)
灵长类(例:,猩猩,猴,人)
例:狮子
特徵:
属食肉目中的猫科动物.大型兽类,爪能伸缩,善於跳跃,犬齿发达,善於伏击其他动物.
例:大象
特徵:
为现存最大之陆栖动物.耳宽大扁平,鼻特长,可助於取食,体毛退化,脚底有厚弹性组织垫,以承托身体重量.上门牙特别发达,长出体外.食物以植物为主.
例:食蚁兽
特徵:
前肢其中二至三指特长,用以掘开蚁巢.无门齿,吻长呈管状,舌长呈黏性,能黏附白蚁,尾长而多毛.栖於草原沼泽地,善游泳,以白蚁及蚁为食.
例:蝙蝠
特徵:
前肢特化,指骨特长,指骨与体侧及后肢之间生有薄而韧的翼膜,作飞行器官.后肢具爪,可以倒挂身体栖息.胸骨突起,锁骨发达,以利飞行.大部份蝙蝠喜食虫,且善於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少数吃果实.
例:海豚
特徵:
海产哺乳类,亦有淡水品种.海豚属齿鲸类,身体呈流线性,颈部不能区分,颈椎骨有愈合现象.头尖而长,具有内质背鳍.前肢特化成阔桨状.不具后肢,尾长,具水平叉状尾鳍.
例:猿猴
特徵:
姆指与其他指相对,适於攀缘及握物.锁骨发达,身有体毛(手掌除外),指具指甲,大脑及感觉器官发达.双眼向前,有骨质眼窝.行为接近人类.
原生动物
特徵 :
单一细胞动物,身体的构造十分简单,会吃,会动,会繁殖和死亡.身体非常小,要用显微镜才观察得到的动物.栖息在淡水,海水或者共其他动物的体液内.例如变形虫.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外形多样化,是十分成功的生物类别,包括所有「贝壳类」动物,八爪鱼及墨鱼.大部份软体动物生活在海里,部份生活在咸淡水交界或淡水,亦有小部份是陆生的.
特徵 :
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背部皮层向下伸延成外套膜,覆盖身体的大部份.软体动物中的贝壳类的贝壳便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分泌而成.
大多数软体动物有一至两个贝壳,例如蜗牛、蚬.
另一些则退化成内壳,藏於外套膜之下,例如墨鱼.
有些种类的外壳则完全消失,例如裸鳃类.
蠕虫
特徵 :
身体柔软,分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对排泄器.例如蚯蚓和沙蚕.
柔软圆形的身体,寄生在动物或植物体内.例如蛔虫和蛲虫.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品动亦最繁多,约占全部动物品种的百分之八十五.对环境的适应力特强,生存地方包括海水、淡水、高山、空气、土壤,甚至是动物及植物的体内及体外.
主要特徵:
身体两侧对称,身体分节,但部分体节融合成特别部位,如头部及胸部.有些节肢动物,例如蜘蛛类,头部及胸部进一步融合成头胸部.身体的附肢,例如足部、触角、口器等都分节.
体壁坚硬,主要由几丁质组成, 可提供保护,亦作为外骨骼之用.由於体壁坚硬,妨碍生长,节肢动物需要在生长期蜕皮多次.
感官系统甚为发达,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复眼用作视物,而单眼用作感光.另外,日夏养花网还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及平衡器官,好些昆虫还有特别的发声器.
节肢动物的呼吸系统颇为多样化,可以利用体表, 鳃(水生的)及气管(陆生的)呼吸.蜘蛛等则利用书肺进行呼吸.
节肢动物的分类:
甲壳类
例:虾,蟹.
蜘蛛类
例:蜘蛛,蝎子.
昆虫类
例:蝴蝶
多足类
例:蜈蚣
感想:
在找寻动物的种类和照片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神,但我觉得都是值得的.因为我看了很多动物和昆虫的书和纲页,觉得很有趣味和学识到很多动物.
我又知道了动物学家是利用动物不同的特徵和生活习惯来分类的.陆生动物最大的有已经绝种的暴龙,现在最大的是大象,最小的是要用显微镜才看得到的变形虫.我又知道了两栖动物原来是幼时生长於水里,长大后才生活在陆地上.有些动物原来我以前把它们分为同类,现在才知道原 是第二类的动物.
我还发觉到原来我们吃的东西都是生物,所有动物都是吃生物的.大部份的动物都是对我们人类有用的,但很多动物因为我们捕捉和杀害,濒临绝种,特别是哺乳类动物.
为了可以平衡大自然的生态,我们不要随意砍伐树木,要爱护大自然.不要残害动物,因为所有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动物.
动物分类
Subkingdom Parazoa - 侧生动物亚界
Subkingdom gnotozoa - 原生动物亚界
Protozoa - 原生动物门
Orthonectida - 直泳虫门
Rhombozoa - 菱形虫门
Subkingdom Metazoa - 后生动物亚界
Porifera - 多孔动物门(海绵)
Placozoa - 扁盘动物门
Radiata - 辐射对称动物
Cnidaria - 刺胞动物门
Ctenophora - 栉水母动物门
Bilateria - 两侧对称动物
Protostomia - 原口动物超门
Priapulida - 鳃曳动物门
Entoprocta - 内肛动物门
Acoelomorpha -无腔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 扁形动物门(扁虫)
Nemertina - 纽形动物门(纽虫)
Pseudocoelomata - 拟体腔动物
Nematoda - 线虫动物门(蛔虫)
Nematomorpha - 线形动物门
Rotifera - 轮形动物门(轮虫)
Acanthocephala - 棘头动物门
Kinorhyncha - 动吻动物门
Coelomata - 真体腔动物
Gastrotricha - 腹毛动物门
Gnathostomulida - 颚胃动物门
Micrognathozoa - 微颚动物门
Loricifera - 铠甲动物门
Cycliophora - 环口动物门
Mollusca - 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
Sipuncula - 星虫动物门(星虫)
Echiurida - 螠虫动物门
Pogonophora - 须腕动物门
Pentastomida - 舌形动物门
Annelida - 环节动物门(节虫)
Tardigrada - 缓步动物门(水熊虫)
Onychophora - 有爪动物门
Arthropoda - 节肢动物门(昆虫等)
Lophophorata - 触手动物
Phoronida - 帚虫动物门
Ectoprocta - 外肛动物门(苔藓虫)
Brachiopoda - 腕足动物门
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超门
Echinodermata - 棘皮动物门
Chaetognatha - 毛颚动物门(箭虫)
Hemichordata - 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等)
动物界的历史,就是动物起源、分化和进化的漫长历程。是一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早的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进化为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逐渐出现了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由没有脊椎的棘皮动物往前进化出现了脊椎动物,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圆口纲,圆口纲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上下颌、从水生到陆生。两栖动物是最早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虽然两栖动物已经能够登上陆地,但它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水域环境的束缚,还必须在水中产卵繁殖并且度过童年时代。从原始的两栖动物继续进化,出现了爬行类。爬行动物可以在陆地上产卵、孵化,完全脱离了对水的依赖性,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爬行类及其以前的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身体会变得冰冷僵硬,这个时候它们不得不停止活动进入休眠状态。
分类阶元、命名模本方法和鉴定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7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通常种下分类,动物只设亚种单元。
动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一般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植物、动物
或微生物)为食料,因此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
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动物的分类
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
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
动物界可分为两大门类
在动物界中,根据动物身体中有没有脊索而分成为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两大主要门类.
动 物
脊索动物
无脊索动物
有羽毛
无羽毛
有足
无足
鸟类
有鳞片
无鳞片
有翅膀
无翅膀
1. 会飞
原生动物
蠕虫
2. 不会飞
有鳍
无鳍
有乳腺
无乳腺
昆虫
软体动物
鱼类
爬行类
哺乳类
两栖类
甲壳动物
1. 软骨
1. 有足
1. 胎生
1. 有尾
2. 硬骨
2. 无足
2. 非胎生
2. 无尾
蜘蛛
3. 无足
脊索动物的脊椎动物
特徵:
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脊索只见於胚胎期).脊柱保护脊髓.脊柱与其他骨骼组成脊椎动物特有的内骨骼系统.
有明显的头部,背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及其他感觉器官,例如眼,耳等.脑及感觉器官集中在头部,可加强动物对外界的感应.
身体由表皮及真皮覆盖.皮肤有腺体,大部份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性构造,例如鳞片,羽毛,体毛等.
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口腔内有舌,多数有牙齿,亦有肝及胰脏.
循环系统包括有心脏,动脉,静脉及血管.排泄系统包括两个肾脏及一个膀胱.有内分泌腺,能分激素(荷尔蒙)调节身体机能,生长及生殖.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中包括:鱼类,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等五大网类.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中包括: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蠕虫,昆虫,甲壳动物等门类.所以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鱼类
特徵:
水栖动物(只能生活於水中).皮肤有鳞片覆盖,属变温动物.具有鳍(可以水中游动),用鳃呼吸的变温动物.体外受精.主要为卵生,部份为胎生及卵胎生.
鱼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别
软骨类
例: 鲨鱼
特徵:
皮肤坚韧,有极细小楯鳞,没有鱼鳔,尾鳍上下不对称.有五对鳃,没有鳃盖.
硬骨类
例: 马口鱼
特徵:
骨骼为硬骨,皮肤有许多黏液腺,为骨鳞片所覆盖.有鱼鳔.
爬行类
特徵:
陆生动物.皮肤有鳞片或盾片覆盖.
具有防水外皮,以防止水份散失.
属变温动物(靠外界的温度或热源来改变其体温).主要分布在地球较温暖的地区.
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在陆地产卵,卵有防水外壳包裹.
爬行动物的分类
有足类
例:乌龟
特徵:
有坚硬的外壳.上下颔不具齿,但有角质鞘.卵生.可分陆栖,水栖或海洋生活.
无足类
例:眼镜蛇
特徵:
无四肢,肩带及胸骨.不具活动的眼脸及外耳孔.舌头末端分叉,伸缩力强.皮肤有鳞片,可吞咽比自己身体直径大的猎物.蛇的器官俱特化成长形,左肺退化.蛇会定期蜕皮,以利生长.
鸟类
特徵:
全身披有羽毛,身体呈流线形,有角质的喙.
眼在头的两侧,颈部长而灵活可270度转.
前肢特化成翼,后肢有鳞状外皮,具四趾.
恒温动物(能通过自身的生理过程产生热量,即使外界温度很低,他们也能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平均体温比哺乳动物高出10度左右(平均42度).
卵生.
鸟的分类
会飞
例:燕子
特徵:
有翼,有流线型的身体,新陈代谢旺盛,能在空中自由飞翔,须做较远距离的迁徙,以适应生存环境.
不会飞
例:企鹅
特徵:
有流线型的躯体,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而且上面的羽毛几乎是鱼鳞状的.海中生活,有厚厚的脂肪能抵御严寒.冰面上滑行好手.
两栖类(Amphilia)
特徵:
需在水中渡过其幼年时期.
具有适应陆生的骨骼结构,有四肢,皮肤湿润,有很多腺体.
身体无鳞片或体毛.
舌分叉,倒生,能向外伸展.
交配及受精在水中进行.
幼体以鳃呼吸,成体则用皮肤,口腔内壁及肺呼吸.
两栖动物的分类
无尾
例:蟾蜍
特徵:
有适应陆上生活的骨骼系统,身体分头,躯干和四肢.前肢四趾,后肢五趾, 趾间有蹼.后肢适用於游泳及跳跃有肺,但主要呼吸器官为口腔内壁及皮肤.
有尾
例:蝾螈
特徵:
有适应陆上生活的骨骼系统,为身体细长之有尾水陆两栖类.
无足
例:鱼螈
哺乳动物
特徵:
体内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身体有毛覆盖,有口腔咀嚼和消化,可提高能量及营养的摄取;
胎生(鸭嘴兽,针鼹除外),哺乳;
恒温.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也能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从而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扩大了分布范围;
脑颅扩大,大脑相当发达,在智力和对环境适应上超过其他动物;
内肢强壮灵敏,有快速的活动能力;
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颊齿.
哺乳类动物的分类
原兽类 特徵 卵生,卵有壳. (例:鸭咀兽)
后兽类 特徵 不具真正的胎盘,幼儿在育儿袋中发. (例:袋鼠)
真兽类 特徵 有胎盘,胎儿发育完善后才产出,占哺乳类的绝大部份.并分为十四类别.
食虫类(例:鼹鼠)
鳞甲类(例:穿山甲)
翼手类(例:蝙蝠)
兔形类(例:兔)
啮齿类(例:鼠,箭猪)
贫齿类(例:食蚁兽)
食肉类(例:狮,犬,熊猫)
鳍足类(例:海狮,海豹,海象)
海牛类(例:海牛)
鲸类 (例:海豚,鲸
长鼻类(例:象)
奇蹄类(例:斑马,犀牛)
偶蹄类(例:河马,牛,猪,鹿,骆驼)
灵长类(例:,猩猩,猴,人)
例:狮子
特徵:
属食肉目中的猫科动物.大型兽类,爪能伸缩,善於跳跃,犬齿发达,善於伏击其他动物.
例:大象
特徵:
为现存最大之陆栖动物.耳宽大扁平,鼻特长,可助於取食,体毛退化,脚底有厚弹性组织垫,以承托身体重量.上门牙特别发达,长出体外.食物以植物为主.
例:食蚁兽
特徵:
前肢其中二至三指特长,用以掘开蚁巢.无门齿,吻长呈管状,舌长呈黏性,能黏附白蚁,尾长而多毛.栖於草原沼泽地,善游泳,以白蚁及蚁为食.
例:蝙蝠
特徵:
前肢特化,指骨特长,指骨与体侧及后肢之间生有薄而韧的翼膜,作飞行器官.后肢具爪,可以倒挂身体栖息.胸骨突起,锁骨发达,以利飞行.大部份蝙蝠喜食虫,且善於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少数吃果实.
例:海豚
特徵:
海产哺乳类,亦有淡水品种.海豚属齿鲸类,身体呈流线性,颈部不能区分,颈椎骨有愈合现象.头尖而长,具有内质背鳍.前肢特化成阔桨状.不具后肢,尾长,具水平叉状尾鳍.
例:猿猴
特徵:
姆指与其他指相对,适於攀缘及握物.锁骨发达,身有体毛(手掌除外),指具指甲,大脑及感觉器官发达.双眼向前,有骨质眼窝.行为接近人类.
原生动物
特徵 :
单一细胞动物,身体的构造十分简单,会吃,会动,会繁殖和死亡.身体非常小,要用显微镜才观察得到的动物.栖息在淡水,海水或者共其他动物的体液内.例如变形虫.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外形多样化,是十分成功的生物类别,包括所有「贝壳类」动物,八爪鱼及墨鱼.大部份软体动物生活在海里,部份生活在咸淡水交界或淡水,亦有小部份是陆生的.
特徵 :
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背部皮层向下伸延成外套膜,覆盖身体的大部份.软体动物中的贝壳类的贝壳便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分泌而成.
大多数软体动物有一至两个贝壳,例如蜗牛、蚬.
另一些则退化成内壳,藏於外套膜之下,例如墨鱼.
有些种类的外壳则完全消失,例如裸鳃类.
蠕虫
特徵 :
身体柔软,分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对排泄器.例如蚯蚓和沙蚕.
柔软圆形的身体,寄生在动物或植物体内.例如蛔虫和蛲虫.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品动亦最繁多,约占全部动物品种的百分之八十五.对环境的适应力特强,生存地方包括海水、淡水、高山、空气、土壤,甚至是动物及植物的体内及体外.
主要特徵:
身体两侧对称,身体分节,但部分体节融合成特别部位,如头部及胸部.有些节肢动物,例如蜘蛛类,头部及胸部进一步融合成头胸部.身体的附肢,例如足部、触角、口器等都分节.
体壁坚硬,主要由几丁质组成, 可提供保护,亦作为外骨骼之用.由於体壁坚硬,妨碍生长,节肢动物需要在生长期蜕皮多次.
感官系统甚为发达,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复眼用作视物,而单眼用作感光.另外,日夏养花网还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及平衡器官,好些昆虫还有特别的发声器.
节肢动物的呼吸系统颇为多样化,可以利用体表, 鳃(水生的)及气管(陆生的)呼吸.蜘蛛等则利用书肺进行呼吸.
节肢动物的分类:
甲壳类
例:虾,蟹.
蜘蛛类
例:蜘蛛,蝎子.
昆虫类
例:蝴蝶
多足类
例:蜈蚣
感想:
在找寻动物的种类和照片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神,但我觉得都是值得的.因为我看了很多动物和昆虫的书和纲页,觉得很有趣味和学识到很多动物.
我又知道了动物学家是利用动物不同的特徵和生活习惯来分类的.陆生动物最大的有已经绝种的暴龙,现在最大的是大象,最小的是要用显微镜才看得到的变形虫.我又知道了两栖动物原来是幼时生长於水里,长大后才生活在陆地上.有些动物原来我以前把它们分为同类,现在才知道原 是第二类的动物.
我还发觉到原来我们吃的东西都是生物,所有动物都是吃生物的.大部份的动物都是对我们人类有用的,但很多动物因为我们捕捉和杀害,濒临绝种,特别是哺乳类动物.
为了可以平衡大自然的生态,我们不要随意砍伐树木,要爱护大自然.不要残害动物,因为所有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动物.
动物分类
Subkingdom Parazoa - 侧生动物亚界
Subkingdom gnotozoa - 原生动物亚界
Protozoa - 原生动物门
Orthonectida - 直泳虫门
Rhombozoa - 菱形虫门
Subkingdom Metazoa - 后生动物亚界
Porifera - 多孔动物门(海绵)
Placozoa - 扁盘动物门
Radiata - 辐射对称动物
Cnidaria - 刺胞动物门
Ctenophora - 栉水母动物门
Bilateria - 两侧对称动物
Protostomia - 原口动物超门
Priapulida - 鳃曳动物门
Entoprocta - 内肛动物门
Acoelomorpha -无腔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 扁形动物门(扁虫)
Nemertina - 纽形动物门(纽虫)
Pseudocoelomata - 拟体腔动物
Nematoda - 线虫动物门(蛔虫)
Nematomorpha - 线形动物门
Rotifera - 轮形动物门(轮虫)
Acanthocephala - 棘头动物门
Kinorhyncha - 动吻动物门
Coelomata - 真体腔动物
Gastrotricha - 腹毛动物门
Gnathostomulida - 颚胃动物门
Micrognathozoa - 微颚动物门
Loricifera - 铠甲动物门
Cycliophora - 环口动物门
Mollusca - 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
Sipuncula - 星虫动物门(星虫)
Echiurida - 螠虫动物门
Pogonophora - 须腕动物门
Pentastomida - 舌形动物门
Annelida - 环节动物门(节虫)
Tardigrada - 缓步动物门(水熊虫)
Onychophora - 有爪动物门
Arthropoda - 节肢动物门(昆虫等)
Lophophorata - 触手动物
Phoronida - 帚虫动物门
Ectoprocta - 外肛动物门(苔藓虫)
Brachiopoda - 腕足动物门
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超门
Echinodermata - 棘皮动物门
Chaetognatha - 毛颚动物门(箭虫)
Hemichordata - 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等)
动物界的历史,就是动物起源、分化和进化的漫长历程。是一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早的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进化为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逐渐出现了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由没有脊椎的棘皮动物往前进化出现了脊椎动物,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圆口纲,圆口纲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上下颌、从水生到陆生。两栖动物是最早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虽然两栖动物已经能够登上陆地,但它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水域环境的束缚,还必须在水中产卵繁殖并且度过童年时代。从原始的两栖动物继续进化,出现了爬行类。爬行动物可以在陆地上产卵、孵化,完全脱离了对水的依赖性,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爬行类及其以前的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身体会变得冰冷僵硬,这个时候它们不得不停止活动进入休眠状态。
分类阶元、命名模本方法和鉴定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7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通常种下分类,动物只设亚种单元。
一、飞行类:
1.昆虫:蜻蜓、苍蝇……
2.候鸟:丹顶鹤、大雁……
……
二、爬行类
哺乳动物:老虎、狮子……
三、水生类
鱼类:鳙、草、青、鲢……
1.昆虫:蜻蜓、苍蝇……
2.候鸟:丹顶鹤、大雁……
……
二、爬行类
哺乳动物:老虎、狮子……
三、水生类
鱼类:鳙、草、青、鲢……
水中:鱼、虾、蟹
陆地:鸡、鸭、鹅、牛、羊
天空:大雁、燕子
陆地:鸡、鸭、鹅、牛、羊
天空:大雁、燕子
楼上错误!
爬行类和哺乳动物是并列关系!应该把“爬行类”改为“陆生类”!
爬行类和哺乳动物是并列关系!应该把“爬行类”改为“陆生类”!
说出10种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活习惯
老虎(tiger),猫科动物,也是亚洲陆地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之一,是当今亚洲现存的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之一,老虎拥有猫科动物中最长的犬齿、最大号的爪子,集速度力量敏捷于一身,前肢一次挥击力量达1000KG,爪刺入深度达11厘米,一次跳跃最长可达6米,是最为完美的捕食者。
狮子(lion)是唯一的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是地球上力量最强大的猫科动物之一。漂亮的外形、威武的身姿、王者般的力量和梦幻般的速度完美结合,赢得了“万兽之王”的美誉。狮的体型巨大,综合统计,非洲雄狮平均体重185公斤,体长1.5~1.9米,尾长1.2米(《辞海》),著名的猫科霸主。对各地区狮子进行了多次科考测量,其中,津巴布韦保护区雄狮最大值242公斤,最小172公斤,平均202公斤,津巴布韦北部发现超过272公斤的狮子。雌狮平均139.8公斤,最大165公斤,最小110公斤。卡拉哈里雄狮平均188.4公斤,最大214公斤,最小164公斤,雌狮平均139.8公斤,最大153公斤,最小127公斤。克鲁格公园雄狮平均187.5公斤,最大225公斤,最小150公斤,雌狮平均124.2公斤,最大153公斤,最小83公斤。东非雄狮平均174.9公斤,最大204.7公斤,最小145.4公斤。雌狮平均119.5公斤,最大167公斤,最小90公斤。德兰士瓦地区狮子出现过251公斤的测量记录,1982年在纳米比亚Etosha国家公园实测一头雄狮体重达到260kg,成为最大的实测科考记录。2005年在津巴布韦测量了5头雄狮,其中三头体重为199公斤、209公斤、211公斤。另外,野生最大的雄狮体重可达270公斤,体全长超过3米。1960年在肯尼亚被射杀了一头雄狮,体重测量为272公斤以及一头1996年射杀于南非的雄狮,空腹测量超过270公斤(出自肯尼亚野生动物局)等很多个大个体纪录。另外一头野生雄狮狩猎纪录是313公斤,1930射杀于南非。非洲野生雄狮体重最大的狩猎纪录为341公斤(出自一个日本著名的介绍狮虎网站和一些科考文献中,但尚未得到相关动物学承认)。野生亚洲狮体重狩猎纪录是308公斤。野生非洲雌狮最大的测量纪录为182公斤,来自肯尼亚。雄狮笼养最大体重吉尼斯世界纪录可达366公斤,不过1970年曾出现过一头圈养狮肩高达1.12米、全长(含尾)3.2米、体重375公斤。还有一些纪录,有几头圈养的狮子体重曾分别达到了454公斤、423公斤、408公斤,虽然有相关资料,但尚未得到权威认证。
豹是猫科豹属的一种动物,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余三种为狮、虎及美洲豹)中体积最小。肩高约0.9米,体长约一米,体重50千克。仅尾长就60厘米。豹的颜色鲜艳,有许多斑点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既会游泳,又会爬树。性情机敏,嗅觉听觉视觉都很好,智力超常,隐蔽性强,长长的尾巴在奔跑时可以帮助豹保持平衡。它亦是少数可适应不同生境的猫科动物。豹也是文学作品和绘画的热点题材之一。
鲨鱼
外形特征
所有的鲨鱼都有一身的软骨。鲨鱼的骨架是由软骨构成,而不是由骨头构成。
鲨鱼的体型不一,身长小至6寸,大至18公尺。
鲨鱼除了具有人类的五种感觉器官,还有其它的器官。
鲨鱼的一生需更换上万颗牙齿。
生活习性
鲨鱼大多一鱼等海洋动物为食
鲨鱼以受伤的海洋哺乳类、鱼类和腐肉为生,剔除动物中较弱的成员。鲨鱼也会吃船上抛下的垃圾和其它废弃物。此外,有些鲨鱼也会猎食各种海洋哺乳类、鱼类和海龟和螃蟹等动物。有些鲨鱼能几个月不进食,大白鲨就是其中一种。据报导,大白鲨要隔一、两个月才进食一次。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1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条,多则几百条。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经过训练,就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百分之二点一,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1.7%。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终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地追到扔给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海豚属www.rixia.cc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1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条,多则几百条。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经过训练,就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百分之二点一,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1.7%。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终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地追到扔给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鳄鱼通常为体形巨大、笨重的爬行动物,外表上和蜥蜴稍类似,属肉食性动物。鳄强而有力,长有许多锥形齿,腿短,有爪,趾间有蹼。尾长且厚http://www.rixia.cc重,皮厚带有鳞甲。目前公认鳄的品种共23种
生活环境
栖息在淡海水中,(是河湾和海湾交叉口处).鳄鱼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滩中。它脸长、嘴长,有所谓“世上之王,莫如鳄鱼”之说。鳄鱼富有观赏价值。鳄鱼还具多种药用保健功效。鳄鱼也是名贵食用佳肴。由于它全身宝,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积极发展鳄鱼养殖业。
河马的特点是吻宽嘴大,四肢短粗、躯体像个粗圆桶。胃3室不反刍。鼻孔在吻端上面,与上方的眼睛和耳朵呈一条直线。它全体潜伏水中只须将头顶露出水面就能嗅、视、听兼呼吸了。 长3.75-4.6米,尾长约56厘米,肩高约1.5米,体重3-4.6吨,下犬齿长约60厘米,可重达3公斤
生活习性
河马素好群居。 善游泳,怕冷,喜温暖的气候。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而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
眼镜蛇分布于从非洲南部经亚洲南部至东南亚岛屿的区域。在其分布范围内,耍蛇人喜爱使用不同种的蛇,耍蛇人会吓唬蛇,使之采取身体前部抬离地面的防卫姿势。蛇对耍蛇人的动作做出摇摆的反应,亦有可能是对耍蛇人的音乐做出反应;耍蛇人知道如何躲避蛇较慢的攻击动作,而且可能已将蛇的毒牙拔除。
毒牙短,位于口腔前部,有一道附于其上的沟能分泌毒液。眼镜蛇的毒液通常含神经毒,能破坏被掠食者的神经系统。眼镜蛇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和其他蛇类为食。
眼镜蛇依靠神经性毒液杀死猎物。神经性毒液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因而出现肌肉麻痹而致命。
眼镜蛇(尤其是较大型种类)的噬咬可以致命,取决于注入毒液量的多少,毒液中的神经毒素会影响呼吸;尽管抗蛇毒血清是有效的,但也必须在被咬伤后尽快注射。在南亚和东南亚,每年发生数千起相关的死亡案例。
眼镜蛇的天敌包括灰獴和一些猛禽:獴速度取胜直接嚼食眼镜蛇头部,但是在搏斗过程中眼镜蛇也会咬到獴,獴因此昏厥数小时后能自体排毒无事醒来,但少部份也会被眼镜蛇吞噬。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狮子(lion)是唯一的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是地球上力量最强大的猫科动物之一。漂亮的外形、威武的身姿、王者般的力量和梦幻般的速度完美结合,赢得了“万兽之王”的美誉。狮的体型巨大,综合统计,非洲雄狮平均体重185公斤,体长1.5~1.9米,尾长1.2米(《辞海》),著名的猫科霸主。对各地区狮子进行了多次科考测量,其中,津巴布韦保护区雄狮最大值242公斤,最小172公斤,平均202公斤,津巴布韦北部发现超过272公斤的狮子。雌狮平均139.8公斤,最大165公斤,最小110公斤。卡拉哈里雄狮平均188.4公斤,最大214公斤,最小164公斤,雌狮平均139.8公斤,最大153公斤,最小127公斤。克鲁格公园雄狮平均187.5公斤,最大225公斤,最小150公斤,雌狮平均124.2公斤,最大153公斤,最小83公斤。东非雄狮平均174.9公斤,最大204.7公斤,最小145.4公斤。雌狮平均119.5公斤,最大167公斤,最小90公斤。德兰士瓦地区狮子出现过251公斤的测量记录,1982年在纳米比亚Etosha国家公园实测一头雄狮体重达到260kg,成为最大的实测科考记录。2005年在津巴布韦测量了5头雄狮,其中三头体重为199公斤、209公斤、211公斤。另外,野生最大的雄狮体重可达270公斤,体全长超过3米。1960年在肯尼亚被射杀了一头雄狮,体重测量为272公斤以及一头1996年射杀于南非的雄狮,空腹测量超过270公斤(出自肯尼亚野生动物局)等很多个大个体纪录。另外一头野生雄狮狩猎纪录是313公斤,1930射杀于南非。非洲野生雄狮体重最大的狩猎纪录为341公斤(出自一个日本著名的介绍狮虎网站和一些科考文献中,但尚未得到相关动物学承认)。野生亚洲狮体重狩猎纪录是308公斤。野生非洲雌狮最大的测量纪录为182公斤,来自肯尼亚。雄狮笼养最大体重吉尼斯世界纪录可达366公斤,不过1970年曾出现过一头圈养狮肩高达1.12米、全长(含尾)3.2米、体重375公斤。还有一些纪录,有几头圈养的狮子体重曾分别达到了454公斤、423公斤、408公斤,虽然有相关资料,但尚未得到权威认证。
豹是猫科豹属的一种动物,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余三种为狮、虎及美洲豹)中体积最小。肩高约0.9米,体长约一米,体重50千克。仅尾长就60厘米。豹的颜色鲜艳,有许多斑点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既会游泳,又会爬树。性情机敏,嗅觉听觉视觉都很好,智力超常,隐蔽性强,长长的尾巴在奔跑时可以帮助豹保持平衡。它亦是少数可适应不同生境的猫科动物。豹也是文学作品和绘画的热点题材之一。
鲨鱼
外形特征
所有的鲨鱼都有一身的软骨。鲨鱼的骨架是由软骨构成,而不是由骨头构成。
鲨鱼的体型不一,身长小至6寸,大至18公尺。
鲨鱼除了具有人类的五种感觉器官,还有其它的器官。
鲨鱼的一生需更换上万颗牙齿。
生活习性
鲨鱼大多一鱼等海洋动物为食
鲨鱼以受伤的海洋哺乳类、鱼类和腐肉为生,剔除动物中较弱的成员。鲨鱼也会吃船上抛下的垃圾和其它废弃物。此外,有些鲨鱼也会猎食各种海洋哺乳类、鱼类和海龟和螃蟹等动物。有些鲨鱼能几个月不进食,大白鲨就是其中一种。据报导,大白鲨要隔一、两个月才进食一次。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1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条,多则几百条。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经过训练,就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百分之二点一,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1.7%。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终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地追到扔给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海豚属www.rixia.cc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1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条,多则几百条。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经过训练,就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百分之二点一,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1.7%。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终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地追到扔给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鳄鱼通常为体形巨大、笨重的爬行动物,外表上和蜥蜴稍类似,属肉食性动物。鳄强而有力,长有许多锥形齿,腿短,有爪,趾间有蹼。尾长且厚http://www.rixia.cc重,皮厚带有鳞甲。目前公认鳄的品种共23种
生活环境
栖息在淡海水中,(是河湾和海湾交叉口处).鳄鱼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滩中。它脸长、嘴长,有所谓“世上之王,莫如鳄鱼”之说。鳄鱼富有观赏价值。鳄鱼还具多种药用保健功效。鳄鱼也是名贵食用佳肴。由于它全身宝,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积极发展鳄鱼养殖业。
河马的特点是吻宽嘴大,四肢短粗、躯体像个粗圆桶。胃3室不反刍。鼻孔在吻端上面,与上方的眼睛和耳朵呈一条直线。它全体潜伏水中只须将头顶露出水面就能嗅、视、听兼呼吸了。 长3.75-4.6米,尾长约56厘米,肩高约1.5米,体重3-4.6吨,下犬齿长约60厘米,可重达3公斤
生活习性
河马素好群居。 善游泳,怕冷,喜温暖的气候。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而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
眼镜蛇分布于从非洲南部经亚洲南部至东南亚岛屿的区域。在其分布范围内,耍蛇人喜爱使用不同种的蛇,耍蛇人会吓唬蛇,使之采取身体前部抬离地面的防卫姿势。蛇对耍蛇人的动作做出摇摆的反应,亦有可能是对耍蛇人的音乐做出反应;耍蛇人知道如何躲避蛇较慢的攻击动作,而且可能已将蛇的毒牙拔除。
毒牙短,位于口腔前部,有一道附于其上的沟能分泌毒液。眼镜蛇的毒液通常含神经毒,能破坏被掠食者的神经系统。眼镜蛇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和其他蛇类为食。
眼镜蛇依靠神经性毒液杀死猎物。神经性毒液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因而出现肌肉麻痹而致命。
眼镜蛇(尤其是较大型种类)的噬咬可以致命,取决于注入毒液量的多少,毒液中的神经毒素会影响呼吸;尽管抗蛇毒血清是有效的,但也必须在被咬伤后尽快注射。在南亚和东南亚,每年发生数千起相关的死亡案例。
眼镜蛇的天敌包括灰獴和一些猛禽:獴速度取胜直接嚼食眼镜蛇头部,但是在搏斗过程中眼镜蛇也会咬到獴,獴因此昏厥数小时后能自体排毒无事醒来,但少部份也会被眼镜蛇吞噬。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枯叶蝶、萤火虫、蟋蟀、蜻蜓的外形,生活习性,特点
枯叶蝶、萤火虫、蟋蟀、蜻蜓的外形,生活习性,特点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图片一、枯叶蝶1. 外观特征:
展翅宽70~80mm。翅膀表面深紫褐色,上翅具明显宽大的橙黄色斜带;翅膀腹面拟态成枯叶状,颜色斑纹变化颇大。雌雄差异在于,雌蝶翅端较雄蝶尖锐且外弯。
2. 生态习性:
除了冬季外,成虫生活在低海拔山区。喜吸食树液、腐果,水液。枯叶蝶为我国稀有品种,是蝶类中的拟态典型。数量极少,分布于海拔高度900米以上。幼虫以马蓝和蓼科植物为食。3. 特点: 中华枯叶蝶善于伪装成树叶,其翅膀像树叶叶脉,遇到天敌,它惹不起却躲得妙,自有它的处世哲学。
二、萤火虫1. 外观特征: 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2. 生态习性: 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捕食蜗牛和小昆虫,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成虫仅仅进食一些露水或花粉等。 全世界萤火虫有二千多种,大多于夏季在河边,池边,农田出现,活动范围一般不会离开水源。 科学家研究表明,也有一种萤火虫,是要靠吃掉雄性萤火虫来繁衍并且保护后代生存的。这种“致命情人”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发现,它们大多生活在北美。它们不像中国的萤火虫成虫那样,一生不取食,或者仅仅食用花粉及露水等,它们是标准的捕食昆虫。这种萤火虫可通过模仿其他种类萤火虫的雌性闪光来“引诱”雄性,等雄性萤火虫以为自己的求爱得到应答,赶来幽会时,就会被对方吃掉。3. 特点:
萤火虫会发光,发光的目的除了找寻配偶之外,还有警告其它生物的作用。 三、蟋蟀1. 外观特征: 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较(比)体躯(躯体)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触角细,後足适於跳跃,跗节三节,腹部有2根细长的感觉附器(尾须)。前翅硬、革质;後翅膜质,用于飞行。雌雄在前足胫节都有敏感的听器。2. 生态习性: 年生一代。多数雌虫以细长的产卵器产卵於土中或植物茎内,对植物常可造成严重危害。在北方,蟋蟀多於秋季成熟产卵,若虫於次春孵出,蜕皮6�6�512次而成熟。成虫寿命一般为6�6�58周。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 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它同性,那它就获得了对雌蟋蟀的占有权,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当然,从生物学进化论观点来分析,这也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有利于蟋蟀家庭子子孙孙健康昌盛。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0%~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3. 特点: 善斗,善鸣。 四、蜻蜓1. 外观特征: 蜻蜓目(Odonata)所有昆虫的通称。包括人们熟悉的蜻蜓、豆娘。成虫有两对等长的窄而透明的翅,脉序网状,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腹部细长。复眼突出,触角小而不明显。
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各种的稚虫形态差异极大。
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但大小差别悬殊,翅展从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2. 生态习性: 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捕食性,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食蚊及其他对人有害的昆虫,但食性广,所以不能靠它专门防治某种虫害。已知种不超过5,000种。
幼虫以鳃呼吸。 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 刚羽化的成虫体软,生殖系统不成熟,色泽尚未完善。其最初的活动之一为飞离水域。 交配的姿势独特。雄体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体的头或前胸,通过它的动作诱引雌体将其腹部前弯,接触到雄体腹部基部的交尾器。交配时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进行。 成虫需有温暖的气候、食物和适于产卵的水体才能生殖。鱼、鸟会捕食蜻蜓幼虫,幼虫间也互相残食。 羽化的成虫颜色各异,色度从金属色到粉色不等。3. 特点: 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 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 是益虫。
展翅宽70~80mm。翅膀表面深紫褐色,上翅具明显宽大的橙黄色斜带;翅膀腹面拟态成枯叶状,颜色斑纹变化颇大。雌雄差异在于,雌蝶翅端较雄蝶尖锐且外弯。
2. 生态习性:
除了冬季外,成虫生活在低海拔山区。喜吸食树液、腐果,水液。枯叶蝶为我国稀有品种,是蝶类中的拟态典型。数量极少,分布于海拔高度900米以上。幼虫以马蓝和蓼科植物为食。3. 特点: 中华枯叶蝶善于伪装成树叶,其翅膀像树叶叶脉,遇到天敌,它惹不起却躲得妙,自有它的处世哲学。
二、萤火虫1. 外观特征: 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2. 生态习性: 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捕食蜗牛和小昆虫,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成虫仅仅进食一些露水或花粉等。 全世界萤火虫有二千多种,大多于夏季在河边,池边,农田出现,活动范围一般不会离开水源。 科学家研究表明,也有一种萤火虫,是要靠吃掉雄性萤火虫来繁衍并且保护后代生存的。这种“致命情人”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发现,它们大多生活在北美。它们不像中国的萤火虫成虫那样,一生不取食,或者仅仅食用花粉及露水等,它们是标准的捕食昆虫。这种萤火虫可通过模仿其他种类萤火虫的雌性闪光来“引诱”雄性,等雄性萤火虫以为自己的求爱得到应答,赶来幽会时,就会被对方吃掉。3. 特点:
萤火虫会发光,发光的目的除了找寻配偶之外,还有警告其它生物的作用。 三、蟋蟀1. 外观特征: 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较(比)体躯(躯体)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触角细,後足适於跳跃,跗节三节,腹部有2根细长的感觉附器(尾须)。前翅硬、革质;後翅膜质,用于飞行。雌雄在前足胫节都有敏感的听器。2. 生态习性: 年生一代。多数雌虫以细长的产卵器产卵於土中或植物茎内,对植物常可造成严重危害。在北方,蟋蟀多於秋季成熟产卵,若虫於次春孵出,蜕皮6�6�512次而成熟。成虫寿命一般为6�6�58周。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 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它同性,那它就获得了对雌蟋蟀的占有权,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当然,从生物学进化论观点来分析,这也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有利于蟋蟀家庭子子孙孙健康昌盛。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0%~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3. 特点: 善斗,善鸣。 四、蜻蜓1. 外观特征: 蜻蜓目(Odonata)所有昆虫的通称。包括人们熟悉的蜻蜓、豆娘。成虫有两对等长的窄而透明的翅,脉序网状,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腹部细长。复眼突出,触角小而不明显。
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各种的稚虫形态差异极大。
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但大小差别悬殊,翅展从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2. 生态习性: 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捕食性,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食蚊及其他对人有害的昆虫,但食性广,所以不能靠它专门防治某种虫害。已知种不超过5,000种。
幼虫以鳃呼吸。 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 刚羽化的成虫体软,生殖系统不成熟,色泽尚未完善。其最初的活动之一为飞离水域。 交配的姿势独特。雄体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体的头或前胸,通过它的动作诱引雌体将其腹部前弯,接触到雄体腹部基部的交尾器。交配时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进行。 成虫需有温暖的气候、食物和适于产卵的水体才能生殖。鱼、鸟会捕食蜻蜓幼虫,幼虫间也互相残食。 羽化的成虫颜色各异,色度从金属色到粉色不等。3. 特点: 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 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 是益虫。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夏天中最常见的生物10种(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性)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93549.html
上一篇:中国的房子为什么这么贵?
下一篇:满洲国时候东北三省哪个省最有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