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植物学通信怎么样

2020-08-09 04:35:4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37

植物学通信怎么样

1.还是那个卢梭 卢梭,植物学,听起来好奇怪。 那位《忏悔录》、《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的作者怎么又扯上了植物? 的确,在相当长时期内,学校里、社会上并没有告诉我们卢梭还关心过植物,更没有讲清楚卢梭的非凡思想与植物学有何关联。我曾与一位法国文学、哲学专家聊过天,他似乎根本没听说过卢梭留下了植物学著作。这并不奇怪,在一般人眼里,植物学就是植物学,与人文学术有什么瓜葛?由此推想,长期以来卢梭的植物学通信为何没有中译本,甚至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世上有这本书? 《植物学通信》名义上是向一位小女孩讲述植物知识,在中国的书店中它可能被列为“科普”书,实际上未必要扯上科学。 如何看待卢梭及这部作品,读者有自己的自由,此译本的出版提供了重温卢梭的一个契机。 卢梭,还是那个卢梭,我们对他的解读或许要改变一些。 2.启蒙、现代与后现代 我虽然在学地质学的时候就读过卢梭的一些书,但并不晓得他如此喜欢草木。在《博物人生》中我曾写道: 许多年以后,通过植物学、博物学我再次追索到卢梭。一开始我甚至怀疑,还是那个卢梭吗?偶然间,我发现卢梭特别喜欢植物,还留下了许多关于植物的描述。先是读容易找到的卢梭的《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果然卢梭在大谈植物学。然后重读《忏悔录》和特鲁松的《卢梭传》,发现了从前完全没有在意的方面:他竟然曾经想成为一名植物学家。植物学对于卢梭有“精神治疗”的含义,观赏植物、研究植物有助于抑制他的神经质。植物、植物学让他心境平和,孩子气十足,从而忘却生活中的那些不快和恶人。 至此,我也只是在个体的意义上理解卢梭对于植物的“关怀”。直到有一天我通过馆际互借读了库克女士(Gail Alexandra Cook)的博士论文《卢梭的“道德植物学”:卢梭植物学作品中的自然、科学和政治》(1994),思路才算打开,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突然经卢梭一个人而迅速串连起来,在他身上,这三个阶段都有表现。卢梭一直在鼓吹“自然状态”,通过政治哲学又提出了“公民状态”,但他对即将到来的全面现代化进程又表现了深深的不满,因而提出了许多后现代学者才有的社会批判。他与其他启蒙思想家保持了相当的距离,多出了一个反思的维度。为了印证这一感觉,便找来涂尔干的《孟德斯鸠与卢梭》。这位社会学大师把卢梭的政治哲学的逻辑讲得比较清晰。 卢梭一生中虽然也有风光的时候,但总体上讲是不幸的,他的诸多思想和举止在当时都是“反常”的,为当局、学术界、普通百姓所不容。他个人的不幸最终换来全人类的某种觉悟,通过卢梭我们人类的观念得以进化。读卢梭的若干作品或相关传记材料会多少感觉到,与狄德罗、伏尔泰、休谟等人关系搞得一塌糊涂的这个人有些神经质。没错!但是,www.rixia.cc正是这样一位多少有些“神经”的思想家,敲响了反思现代性的警钟。 两百年前就有现代性、后现代性了?历史上,不正是卢梭等一干人揭开了现代性的序幕,促成了现代普适价值观的层层展开吗?没错。达尔文非正统(表现为一定意义的非宗教)、非人类中心、非进步的演化论(即通常说的进化论)同样有较明确的后现代意蕴,但长期以来被作了反向的现代性解读,演化论之被广泛误解与时代错位有相当的关系。伟大思想家的一个特点是,可以适当超越时代,提前感受到、预见到其他人很久以后才明白或者终其一生也未能明白的事情。作为启蒙学者,卢梭一方面是现代性的始作俑者,另一方面是现代性的深刻批判者。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只注意或者更多地注意了前者,而忘记、轻视了后者。 回想起来,我们对“启蒙”的理解是多么地天真啊!这样单向度解读卢梭的缺陷是,只看到与当下现代性观念相一致的思想方面。于是我们将卢梭的自然观念置于次要地位,没有与他的教育学、哲学、政治学联系起来,以为卢梭的植物学爱好是可有可无的修饰或者晚年的无奈。 3.一根筋与双向度 卢梭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迄今我们对他的理解依然不够“立体”。恰如译者熊姣所言,“卢梭让我切身体会到一种矛盾”,说得更准确些,不止是一种矛盾,而是多种矛盾。 面对大自然中美丽芬芳的植物,卢梭一方面讲植物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又鄙视过分功利地看待植物。要了解身边的花草,卢梭强调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植物学术语、知识,但同时又明确反对为术语所累而不能真正睁眼看花朵。无须回避,这里面有矛盾,或者说有张力。 习惯于讲究理性一致性、推崇“一根筋”价值观的现代人,已经难以欣赏卢梭处处展示的双向度“纠结”。比如,现代人已经自动放弃辩证思维,只认单向度的效率,不知道慢本身也是一种重要价值,无法感受老子《道德经》讲述的另一套价值体系。再比如,在当代奥林匹克精神被简化为“更快、更高、更强”,比赛成为一次次与爱国主义和奖金挂钩的玩命挑战,早已远离游戏(game)的本来含义;竞技体育与锻炼身体已经没多大关系,甚至走向其反面,运动员身体差、死得快已经不算奇闻。在伦敦地铁多少有些“寒酸”的弧形墙体上,我见过一幅面积不算大的公益广告,上书圣雄甘地的一句话:“There is more to life than increasing its speed”,在中国能拿起本书的人,自然认识这句英文中的日夏养花网每一个词,我就不翻译了(还真不太好译)。对于天南海北行色匆匆的乘客来说,倒是很好的提示:抢什么? 博物学与科学 应当承认,卢梭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研究,与当下科学家做植物科研,动机、态度、规范和方法是有区别的。这也可视为博物学与科学的差异。 卢梭曾坦率地讲,“人们不能设想植物生命本身就值得我们注意;那些一辈子摆弄瓶瓶罐罐的学究瞧不起植物学,照他们的说法,如果不研究植物的效用,那么植物学就是一门没有用处的学科”; “只把植物看成是满足我们欲望的工具,我们在研究中就再也得不到任何真正的乐趣”。 人们可说卢梭还不够科学,但这不会贬损卢梭,因为当下的科研导向恰恰是有问题的。植物在一部分现代高科技的层层分解之下逐渐远离公众的“生活世界”,生命之完整性和尊严在消隐,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扭曲;科技竞技场与社会大舞台上表演的是赤裸裸的非名即利的剧目。 现代性之病是全方位的,卢梭所鼓吹的植物博物学不可能对现代性的诸多顽疾都有疗效。不过,有机会从尝试观察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开始,新的世界就会向自己敞开。 人们怀着敬意享受着科技的成果(对乔布斯的崇拜可见一斑),但是普通人确实越来越难以理解绝大部分现代科技,更不用说亲自参与其中。 与科技有着共同起源并且迄今依然部分重叠的博物学,却是人人可以尝试的,我们祖先熟悉它,日日实践,代代相传,到了我们这里,没必要中止。 离开计算机、手机、网络一会儿,它们没有那么重要,尝试把自己偶尔放回大自然吧! 卢梭在这本植物学通信中说,不管对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用博物的眼光探究大自然奥秘都能使人避免沉迷于肤浅的娱乐、平息激情引起的骚动,用一种最值得灵魂沉思的对象来充实灵魂,给灵魂提供有益的养料。 博物学曾长期与“绅士的业余爱好”联系有一起。我们不可能都是真正的绅士, 但追求恬淡、向往崇高、热爱自然之心是可以有的,也是可以付诸实践的。 面对数百、数千、数万种植物,初学者通常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入门,等热情一过,也就跟植物告别了。卢梭在第六封信中讲述了进入植物世界的步骤、方法,还提醒道:“我希望你所掌握的,不是一种鹦鹉学舌式的给植物命名的能力,而是一门真正的科学,而且是能陶冶我们情操、最令人愉悦的学问之一。” 非专业人士接触植物不要指望一下子都能分清每个种、变种、栽培变种,那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修炼博物学,名字是敲门砖,没有名字非常麻烦。如何知道芳名呢?重要的是如卢梭所言,逐渐明了一些“科”的基本特征,见到新植物时,能够下意识地知道它可能属于哪个科,然后再在那个科中为其“安排”位置,知道它所在的“属”或者确定“种”。那么一定要背许多枯燥的东西了?一定要严格按照检索表进行了?未必!多数人不是科学家,可能也不想当科学家。但是,普通人并不缺少感受、辨识、归纳、洞见、推理的能力。日夏养花网见到的植物多了,我们的心灵自然有能力将它们“分类”,只要调整太个人化的“分类”,使之与学术界公认的分类学适当兼容,难题就解决了。只要用心观察,普通人可以做到比植物学家还专业,对某一类植物可以做到“扒了皮认得骨头”,见到指甲大小的植物体就知道什么种类!爱一种植物,就像爱一个人,怎么可能不认识或容忍不认识呢,怎么可能不知道它的分类位置呢?如果做不到,说明爱得不够深。要调动一切可能的资源,打听、正式询问、书刊查找、网上搜索等,办法多着呢!当尝试了几乎一切办法还不见效果时,把它“悬”起来,放一段时间,没准哪一天通过别的渠道突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也不要太贪,别幻想一口吃个胖子,博物学是一种休闲、修身、养性的学问,不要太着急。记住,向别人打听植物名称时,不要一下子问一大堆,那样会显得没有诚意,因为费好大劲帮你鉴定了也白费,不久自己就混淆了。靠谱的规划是,一年内真正认识100 种植物,知道它们所在的科;两年内认识300 种,加深对各个科的印象;三年认识500 - 600 种,尝试根据一些关键特征进行分类;四年认识1000 - 1500 种并有能力自己解决大部分问题。 顺便一提,卢梭非常强调在自然状态中观察、研究植物,提醒“人的干涉”不要过分,他讨厌“花圃里那些备受青睐的重瓣花”。在北京大学校园就可以证明卢梭的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燕南园里的单瓣榆叶梅要比常见的重瓣榆叶梅优雅、水灵得多! 但此类事也不可绝对化,博物学总是允许例外,月季、牡丹的花也不错啊,毕竟大自然中也可以自然突变出重瓣品种。“自然”(natural)不是指任意设定、为所欲为,也不是指凝固不变、无所作为。 译出《植物学通信》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普及植物知识的层面。感谢我的学生熊姣完成了我的一个夙愿,她做得非常棒。多年前我求人从海外购得其英译本时,自己也曾想过从英文把它译成汉语,终因杂事多或太懒而放弃。在我的推荐下,熊姣在紧张撰写博士论文《约翰雷的博物学》期间,抽空翻译了卢梭这部有特色的著作。小熊与我一样,都喜欢植物,并愿意与他人分享辨识植物的喜悦。小熊基础扎实,做事认真。我相信,她能为复兴博物学做更多工作;盼望更多年轻人译介、书写博物学著作。在此也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认识到博物学的重要性,最近连续推出多种博物学图书。在当下的中国,乐见更多的出版社加入博物学出版的行列(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根本谈不上竞争和市场细分),将更多优秀论著奉献给渴望体验博物人生的读者。 刘华杰 2012 年6 月6 日于檀香山

植物学 业余爱好者 哪些书籍可以入门

原文地址:书录:《植物学通信》及几本植物书籍作者:三叶天蓝


《植物学通信》  让.雅克.卢梭 著  熊姣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第一版

阅读时间:2011.7.14——7.25

断断续续也读了好几本植物类书籍,要论专业入门,本书第一,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普及书本,有些给小朋友的科普读物又太浅显。每天上午读一到两篇,大约十来天读完,之后有一些感想,给出版社本书编辑发了一封email,我想,这是一个喜爱书的人应该做的。内容如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吴敏编辑:

您好!

我是贵社在2011年1月出版的《植物学通信》一书的一名普通读者,关于这本书,读完后有一些小小的疑惑,或者说建议。

本书无论在翻译或印刷上都做得相当好,尤其是勒杜泰的插图竟然是彩板,整本书拿在手上都让人觉得专业和舒适,对于我们这些植物学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种书在国内是相当匮乏的。

可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出了点小问题,书内的插图居然和内容不是全部一一对照的,很多时候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前翻后翻整本书去找图!

有些地方对应的很好:例如在第一封信(17页——25页)讲百合科植物的时候,百合花的结构插图就在22页和23页,便于读者阅读时把讲解的内容和图例一一对照。可是,在20页,18页却出现了应该在后面第七封信(84页)和植物学术词典注解(112页)才应该出现的果实和树叶的插图,这两张插图跟本节内容完全无关,看的时候让人莫名其妙,跳过去。可是看到后面内容的时候又需要翻回来寻找。而本该出现在本节的百合科番红花和蒜却在书的下一节内容27页、28页。

还有另外一个页码问题,书本最后151页有一个雷杜德插图表,上面标注的页码与图根本不在同一页上,比如21页说是花冠,结果书中21页根本没有图,可是实际上这个花冠的图在12页。每一个都是如此。难道是直接按照国外译本翻译过来的?在书本的11页右上角处用绿色标注了一个:P21,倒像是这个花冠的图对应,可这个图到底在哪,需要读者翻遍一本书去寻找。书中的绿色小字页码标注每每如此。

另:29页左边倒数第四行有一个印刷错误““雌蕊是由子房、花丝和花柱构成”,其中“花丝”应该是“柱头”,前面内容讲过的。

除了插图问题,整本书做的都很好,让人爱不释手,我是个爱书之人,明白所谓爱之深望之切,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加完美,所以才写下了这篇建议。

盼望出版社能在二版中更改一下插图和内容不对照的问题,使排版更合理,读者更方便,我一定会再买一本作为收藏的。

2011-7-28

摘抄:

这门学科可以让投身其中的人忘却无聊的功利,以及现代文明的丑陋。显然,植物学并不永远只是“纯粹处于好奇心的研究”。有时候,它成了一种对只是的求索,需要他竭尽一切有限的精力。

我相信,不管对于那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探究自然奥秘都能使人避免沉迷于肤浅的娱乐,并平息激情引起的骚动,用一种最值得灵魂深思的对象来充实灵魂,给灵魂提供一种有益的养料。

亲爱的朋友,你一定不要把植物学看得比它本身更重要,它是一种纯粹出于好奇心的研究,除了一个喜欢思考、心性敏感的人通过观察自然和宇宙的神奇所能得到的之外,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人类已经生产出很多非自然的东西以便让自己用起来更方便,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毫无疑问的是,人类常常是在损毁这些东西;当他自以为是在亲手创作的作品中真正的研究自然时,他其实是自欺欺人。这种谬误在文明社会尤其盛行,它甚至也出现在花园里。花坛里那些受人瞩目的重瓣花都是畸形的怪物,它们丧失了繁殖后代的能力——大自然付与所有生物的一种能力。

书中插图:



读蝶形花一章的时候,我采了一朵豇豆花做对照:旗瓣、翼瓣、龙骨瓣


书架上除了一些植物类工具书以外,还有一些买了没读完的植物学书籍。小瓶小罐里收集的植物种子。

这几本是最近几个月http://www.rixia.cc看过的,有的是去年冬天,有的是今年春天:


这四本应该是一套,都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的,出版时间在08、09年间,都是胶版纸,配图彩印,16开本,读着挺舒服。看着不同作者淡淡的描述,植物,融入了我们自己的感情。



昨天去学校,回来路上碰到一位同事,她刚见过暑假来探望她的学生,捧着一束花,对我说:“明天我就要出门,没法照顾花儿,转送给你吧!”嘻嘻,这几天家中弥漫着香水百合的香气~~~




西北大学怎么样

首先因为我自己是就读于长安校区的,所以以下内容仅为长安校区的情况,其他校区不了解。长安校区环境不错,校园内花花草草也不少,不同的季节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景致。西北大学的图书馆应该是整个陕西省大学里面藏书量最多的了吧,其中一楼总来给学生们上自习,座位还是很充足的,考试期间座位会比较抢手,如果去太晚的话,可能就没有座位啦。

至于住宿条件,我个人感觉是真的不错,首先是标准的上床下桌,宿舍既有空调还有风扇。洗衣机也是有的,相对来说,还是很方便的。关于校风,不是我乱说,这真的可以说是公认的了,西大的校风就算不能说是最好的,但是在整个西北地区一定能排上个名字。这点你不用担心了,可以在大学好好享受美好的生活了。

至于什么就业率什么的,就这么说吧,学得好的人在哪里都可以发光。如果自己不愿意学,自甘堕落,那别人也拯救不了。表示不太能接受有些人自己不努力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埋怨学校太差,就我而言,学校顶多算是你落后的催化剂而已。说了这么多,还是祝每一个来西北大学的同学未来都可以灿烂而辉煌吧!

江苏是一个文化历史悠长的城市,其中扬州大学更是在扬州古城,在这里上大学一定是很美好的,那么扬州大学怎么样呢?

我与西北大学颇有渊源,西北大学的简称西大与我的母校相同,研究生时期的两个舍友均是西北大学的,在她的带领下我对西北大学还是有些许了解。


西北大学有新校区和老校区,我经常会去老校区转转,在校园里有凉亭可以坐着休息,只不过夏天被蚊子逮住可不好受,操场边上就是篮球场,可以坐在场边看打球的,也是情侣们约会的好去处。

北方的宿舍大多数都不带澡堂,西北大学也是,洗澡要在学校的澡堂洗,不习惯大澡堂的可以在学校外面的澡堂洗澡,食堂的话晚上八点多还是营业的,里面可供选择日夏养花网的种类很多,干锅米饭面条都有。在学校外面也有较多美食,有家泡姜鸡和卤面好吃,每次去人都很多。


西北大学的学风很严谨,我的两个舍友都特别上进,在学习方面从来不马虎,很是勤奋努力,然后就一步一步地迈向了博士的道路。

西北大学在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这个是太白校区,西北大学是211重点建设大学。西北大学给人的感觉比较庄严,校园环境比较安静,也比较富有现代化艺术气息,学校有比较久的历史,算是西北地区比较好的学校。

西北大学属于综合性的大学,学校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物理系、地质学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西北大学的重点学科是地质学。以前经常会从西北大学太白校区经过,总是感觉很宏伟,而且也经常看到西北大学的研究生学院。西北大学还有一个桃园校区,在长安区。另外一个在莲湖区高新四路。

太白校区的地理位置比较方便,宿舍条件不是特别好。长安区校区宿舍还算不错,不过学校偏一点,没有太白校区那么方便。新校区六人间,老校区八人间,基础设施都有。整体来说,西北大学的伙食很不错,各种各样,可以满足日常的就餐需要。

西北大学的本科批次分数线在五百多六百之间,学校氛围是很不错的,校园环境师资力量都有保证。西北大学有校庆日,每年的10月15日,在西安别的高校好像还没有发现过。挺热闹的,也是对校园文化的一种贯彻和融合。

西北大学的定位在当今的211高校之流里面一直都迷之尴尬。作为一本211工程和西部名校联盟之一,西北大学的存在感和知名度在全国却低的可怜。而唯一一次登上头条和热搜却是因为一个知名校友的丑闻,但大众媒体对王岐山、贾平凹、陈忠实等这样来头不小的杰出校友似乎选择性漠视其背景。甚至在前些年,西北大学还被划归到省部共建,可以说是无声的抛弃。不管外界对西北大学的评价多么消沉和负面,作为百年名校的西北大学还是有许多值得骄傲的成绩和资本。

西大的校训就是公诚勤朴。同是新校区,西北大学没有陕师范和西工大那样华丽敞亮的大楼和一流的基础设施。上课经常发现报废的椅子和有灰尘的桌子,走在路上有时迎面而来的灰尘和垃圾堆也让人糟心。但西大的魅力在于她的内在,内敛而不外露。在学校三年,这里的教职工都相当负责且热心,基本没有碰到态度恶劣或不友善的教职工。大多老师都非常尽职尽责,下课后有需要的也会尽力帮助。上课也会传授一些除学习之外的处事啊、就业的经验,可以看得出老师也希望学生能够少走些弯路。在我所处的经管院,自认为大多数老师是德才兼备的。然而学校最大的毒瘤就是僵硬的官僚体系,这也是部分学生嫌弃乃至厌恶学校的原因。先不说大环境下学校管理层面是怎样的,毕竟这是学校内部的事。首先,官僚的死板和教条就已经束缚到了老师的创新。其次也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每逢选课查成亦或交学费时学校的系统就要崩,真的让人很不舒心。

经管院可以说是学校的王牌学院了,这里录取的学生基本都是分数最高的。虽说西大把自己的王牌专业都优先给了本省最好的学校,但真的有愧于所谓的经济学家摇篮的称号。在经管院三年,并没有感受到一个211头牌学院所应有的氛围。学院的课程安排、培养方案、资源平台和学习机会,和同类的211也是落后的,更不要说和国内顶尖以及国外的名校来比较了、身边很多出国的同学都感慨到了这种差距,但总体还是因人而异。幸运的是我们的系主任和老师们人都很好,每逢考试结束后的实习周都会给我们安排一些实践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别的系往往是很难得的。

再说到就业,在本省西北大学就业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在西安本地人中西北大学还是有着相当的声望和名气。但西安目前的实习机会少之又少,不及北上广深那边的资源和平台。而且学校能够给提供的资源和机会也是很有限的,可以说是只能靠自己硬找(当然这个也分院系,有的老师会在群里经常给学生推荐工作机会)如果本科直接毕业就就业的话,单凭学校的毕业证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身边大多数人都在准备考研或者出国。感觉身边的人危机意识不太强,有朋友经常感慨到大二末了才意识到要努力。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不太浓,这点自己的老师都有批评过。学校提供的出国学习的机会也有限,不过也不能怪学校,之前的英语老师说雅思托福什么的都把一些学生卡住了。感觉学校里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学生也比较少。但这几年学校也响应了国家办学的号召吧,和国外的大学陆续签了合作项目,身边也有大一学妹报了中外合办的专业。

总的来说,西北大学虽然因为一些原因被诟病,但这几年亲眼看着它越来越好在改变。学校的露天游泳池在施工,新建了食堂和浴室,以及很多小的细节都能察觉到对学生的关怀。之前学校一直被吐槽穷,有一次还给我们每个人卡上充了实实在在的一百块补助。还有郭校长承诺给我们装上了空调,在毕业生的典礼上亲自颁发证书。虽然学校身处小居安村,长安县这里的民风和环境一直被人吐槽。上课时老师还抱怨了学校的选址,在偏远的交通不便的长安县这里,外地的学生根本无法感受到十三朝古都的文化风情。公交车上真的是人满为患,还要走走停停半个多小时才能到地铁站。好的是学校有校车,校车还是便捷的。尽管还是有许多问题所在,但每一所大学都有它的问题,西大也一直在用心解决。不管如何,希望西大能越变越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植物学通信怎么样,植物学通信好不好 购买心得

还是那个卢梭 卢梭,植物学,听起来好奇怪。 那位《忏悔录》、《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的作者怎么又扯上了植物? 的确,在相当长时期内,学校里、社会上并没有告诉我们卢梭还关心过植物,更没有讲清楚卢梭的非凡思想与植物学有何关联。我曾与一位法国文学、哲学专家聊过天,他似乎根本没听说过卢梭留下了植物学著作。这并不奇怪,在一般人眼里,植物学就是植物学,与人文学术有什么瓜葛?由此推想,长期以来卢梭的植物学通信为何没有中译本,甚至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世上有这本书? 《植物学通信》名义上是向一位小女孩讲述植物知识,在中国的书店中它可能被列为“科普”书,实际上未必要扯上科学。 如何看待卢梭及这部作品,读者有自己的自由,此译本的出版提供了重温卢梭的一个契机。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植物学通信怎么样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9254.html

上一篇:哪种试剂可以鉴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现象是什么,解释原因

下一篇:《南州异物志》中介绍了哪些植物?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