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通信怎么样
植物学通信怎么样
植物学 业余爱好者 哪些书籍可以入门
原文地址:书录:《植物学通信》及几本植物书籍作者:三叶天蓝
《植物学通信》 让.雅克.卢梭 著 熊姣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第一版
阅读时间:2011.7.14——7.25
断断续续也读了好几本植物类书籍,要论专业入门,本书第一,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普及书本,有些给小朋友的科普读物又太浅显。每天上午读一到两篇,大约十来天读完,之后有一些感想,给出版社本书编辑发了一封email,我想,这是一个喜爱书的人应该做的。内容如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吴敏编辑:
您好!
我是贵社在2011年1月出版的《植物学通信》一书的一名普通读者,关于这本书,读完后有一些小小的疑惑,或者说建议。
本书无论在翻译或印刷上都做得相当好,尤其是勒杜泰的插图竟然是彩板,整本书拿在手上都让人觉得专业和舒适,对于我们这些植物学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种书在国内是相当匮乏的。
可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出了点小问题,书内的插图居然和内容不是全部一一对照的,很多时候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前翻后翻整本书去找图!
有些地方对应的很好:例如在第一封信(17页——25页)讲百合科植物的时候,百合花的结构插图就在22页和23页,便于读者阅读时把讲解的内容和图例一一对照。可是,在20页,18页却出现了应该在后面第七封信(84页)和植物学术词典注解(112页)才应该出现的果实和树叶的插图,这两张插图跟本节内容完全无关,看的时候让人莫名其妙,跳过去。可是看到后面内容的时候又需要翻回来寻找。而本该出现在本节的百合科番红花和蒜却在书的下一节内容27页、28页。
还有另外一个页码问题,书本最后151页有一个雷杜德插图表,上面标注的页码与图根本不在同一页上,比如21页说是花冠,结果书中21页根本没有图,可是实际上这个花冠的图在12页。每一个都是如此。难道是直接按照国外译本翻译过来的?在书本的11页右上角处用绿色标注了一个:P21,倒像是这个花冠的图对应,可这个图到底在哪,需要读者翻遍一本书去寻找。书中的绿色小字页码标注每每如此。
另:29页左边倒数第四行有一个印刷错误““雌蕊是由子房、花丝和花柱构成”,其中“花丝”应该是“柱头”,前面内容讲过的。
除了插图问题,整本书做的都很好,让人爱不释手,我是个爱书之人,明白所谓爱之深望之切,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加完美,所以才写下了这篇建议。
盼望出版社能在二版中更改一下插图和内容不对照的问题,使排版更合理,读者更方便,我一定会再买一本作为收藏的。
2011-7-28
摘抄:
这门学科可以让投身其中的人忘却无聊的功利,以及现代文明的丑陋。显然,植物学并不永远只是“纯粹处于好奇心的研究”。有时候,它成了一种对只是的求索,需要他竭尽一切有限的精力。
我相信,不管对于那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探究自然奥秘都能使人避免沉迷于肤浅的娱乐,并平息激情引起的骚动,用一种最值得灵魂深思的对象来充实灵魂,给灵魂提供一种有益的养料。
亲爱的朋友,你一定不要把植物学看得比它本身更重要,它是一种纯粹出于好奇心的研究,除了一个喜欢思考、心性敏感的人通过观察自然和宇宙的神奇所能得到的之外,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人类已经生产出很多非自然的东西以便让自己用起来更方便,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毫无疑问的是,人类常常是在损毁这些东西;当他自以为是在亲手创作的作品中真正的研究自然时,他其实是自欺欺人。这种谬误在文明社会尤其盛行,它甚至也出现在花园里。花坛里那些受人瞩目的重瓣花都是畸形的怪物,它们丧失了繁殖后代的能力——大自然付与所有生物的一种能力。
书中插图:
读蝶形花一章的时候,我采了一朵豇豆花做对照:旗瓣、翼瓣、龙骨瓣
书架上除了一些植物类工具书以外,还有一些买了没读完的植物学书籍。小瓶小罐里收集的植物种子。
这几本是最近几个月http://www.rixia.cc看过的,有的是去年冬天,有的是今年春天:
这四本应该是一套,都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的,出版时间在08、09年间,都是胶版纸,配图彩印,16开本,读着挺舒服。看着不同作者淡淡的描述,植物,融入了我们自己的感情。
昨天去学校,回来路上碰到一位同事,她刚见过暑假来探望她的学生,捧着一束花,对我说:“明天我就要出门,没法照顾花儿,转送给你吧!”嘻嘻,这几天家中弥漫着香水百合的香气~~~
西北大学怎么样
首先因为我自己是就读于长安校区的,所以以下内容仅为长安校区的情况,其他校区不了解。长安校区环境不错,校园内花花草草也不少,不同的季节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景致。西北大学的图书馆应该是整个陕西省大学里面藏书量最多的了吧,其中一楼总来给学生们上自习,座位还是很充足的,考试期间座位会比较抢手,如果去太晚的话,可能就没有座位啦。
至于住宿条件,我个人感觉是真的不错,首先是标准的上床下桌,宿舍既有空调还有风扇。洗衣机也是有的,相对来说,还是很方便的。关于校风,不是我乱说,这真的可以说是公认的了,西大的校风就算不能说是最好的,但是在整个西北地区一定能排上个名字。这点你不用担心了,可以在大学好好享受美好的生活了。
至于什么就业率什么的,就这么说吧,学得好的人在哪里都可以发光。如果自己不愿意学,自甘堕落,那别人也拯救不了。表示不太能接受有些人自己不努力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埋怨学校太差,就我而言,学校顶多算是你落后的催化剂而已。说了这么多,还是祝每一个来西北大学的同学未来都可以灿烂而辉煌吧!
江苏是一个文化历史悠长的城市,其中扬州大学更是在扬州古城,在这里上大学一定是很美好的,那么扬州大学怎么样呢?
我与西北大学颇有渊源,西北大学的简称西大与我的母校相同,研究生时期的两个舍友均是西北大学的,在她的带领下我对西北大学还是有些许了解。
西北大学有新校区和老校区,我经常会去老校区转转,在校园里有凉亭可以坐着休息,只不过夏天被蚊子逮住可不好受,操场边上就是篮球场,可以坐在场边看打球的,也是情侣们约会的好去处。
北方的宿舍大多数都不带澡堂,西北大学也是,洗澡要在学校的澡堂洗,不习惯大澡堂的可以在学校外面的澡堂洗澡,食堂的话晚上八点多还是营业的,里面可供选择日夏养花网的种类很多,干锅米饭面条都有。在学校外面也有较多美食,有家泡姜鸡和卤面好吃,每次去人都很多。
西北大学的学风很严谨,我的两个舍友都特别上进,在学习方面从来不马虎,很是勤奋努力,然后就一步一步地迈向了博士的道路。
西北大学在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这个是太白校区,西北大学是211重点建设大学。西北大学给人的感觉比较庄严,校园环境比较安静,也比较富有现代化艺术气息,学校有比较久的历史,算是西北地区比较好的学校。
西北大学属于综合性的大学,学校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物理系、地质学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西北大学的重点学科是地质学。以前经常会从西北大学太白校区经过,总是感觉很宏伟,而且也经常看到西北大学的研究生学院。西北大学还有一个桃园校区,在长安区。另外一个在莲湖区高新四路。
太白校区的地理位置比较方便,宿舍条件不是特别好。长安区校区宿舍还算不错,不过学校偏一点,没有太白校区那么方便。新校区六人间,老校区八人间,基础设施都有。整体来说,西北大学的伙食很不错,各种各样,可以满足日常的就餐需要。
西北大学的本科批次分数线在五百多六百之间,学校氛围是很不错的,校园环境师资力量都有保证。西北大学有校庆日,每年的10月15日,在西安别的高校好像还没有发现过。挺热闹的,也是对校园文化的一种贯彻和融合。
西北大学的定位在当今的211高校之流里面一直都迷之尴尬。作为一本211工程和西部名校联盟之一,西北大学的存在感和知名度在全国却低的可怜。而唯一一次登上头条和热搜却是因为一个知名校友的丑闻,但大众媒体对王岐山、贾平凹、陈忠实等这样来头不小的杰出校友似乎选择性漠视其背景。甚至在前些年,西北大学还被划归到省部共建,可以说是无声的抛弃。不管外界对西北大学的评价多么消沉和负面,作为百年名校的西北大学还是有许多值得骄傲的成绩和资本。
西大的校训就是公诚勤朴。同是新校区,西北大学没有陕师范和西工大那样华丽敞亮的大楼和一流的基础设施。上课经常发现报废的椅子和有灰尘的桌子,走在路上有时迎面而来的灰尘和垃圾堆也让人糟心。但西大的魅力在于她的内在,内敛而不外露。在学校三年,这里的教职工都相当负责且热心,基本没有碰到态度恶劣或不友善的教职工。大多老师都非常尽职尽责,下课后有需要的也会尽力帮助。上课也会传授一些除学习之外的处事啊、就业的经验,可以看得出老师也希望学生能够少走些弯路。在我所处的经管院,自认为大多数老师是德才兼备的。然而学校最大的毒瘤就是僵硬的官僚体系,这也是部分学生嫌弃乃至厌恶学校的原因。先不说大环境下学校管理层面是怎样的,毕竟这是学校内部的事。首先,官僚的死板和教条就已经束缚到了老师的创新。其次也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每逢选课查成亦或交学费时学校的系统就要崩,真的让人很不舒心。
经管院可以说是学校的王牌学院了,这里录取的学生基本都是分数最高的。虽说西大把自己的王牌专业都优先给了本省最好的学校,但真的有愧于所谓的经济学家摇篮的称号。在经管院三年,并没有感受到一个211头牌学院所应有的氛围。学院的课程安排、培养方案、资源平台和学习机会,和同类的211也是落后的,更不要说和国内顶尖以及国外的名校来比较了、身边很多出国的同学都感慨到了这种差距,但总体还是因人而异。幸运的是我们的系主任和老师们人都很好,每逢考试结束后的实习周都会给我们安排一些实践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别的系往往是很难得的。
再说到就业,在本省西北大学就业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在西安本地人中西北大学还是有着相当的声望和名气。但西安目前的实习机会少之又少,不及北上广深那边的资源和平台。而且学校能够给提供的资源和机会也是很有限的,可以说是只能靠自己硬找(当然这个也分院系,有的老师会在群里经常给学生推荐工作机会)如果本科直接毕业就就业的话,单凭学校的毕业证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身边大多数人都在准备考研或者出国。感觉身边的人危机意识不太强,有朋友经常感慨到大二末了才意识到要努力。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不太浓,这点自己的老师都有批评过。学校提供的出国学习的机会也有限,不过也不能怪学校,之前的英语老师说雅思托福什么的都把一些学生卡住了。感觉学校里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学生也比较少。但这几年学校也响应了国家办学的号召吧,和国外的大学陆续签了合作项目,身边也有大一学妹报了中外合办的专业。
总的来说,西北大学虽然因为一些原因被诟病,但这几年亲眼看着它越来越好在改变。学校的露天游泳池在施工,新建了食堂和浴室,以及很多小的细节都能察觉到对学生的关怀。之前学校一直被吐槽穷,有一次还给我们每个人卡上充了实实在在的一百块补助。还有郭校长承诺给我们装上了空调,在毕业生的典礼上亲自颁发证书。虽然学校身处小居安村,长安县这里的民风和环境一直被人吐槽。上课时老师还抱怨了学校的选址,在偏远的交通不便的长安县这里,外地的学生根本无法感受到十三朝古都的文化风情。公交车上真的是人满为患,还要走走停停半个多小时才能到地铁站。好的是学校有校车,校车还是便捷的。尽管还是有许多问题所在,但每一所大学都有它的问题,西大也一直在用心解决。不管如何,希望西大能越变越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植物学通信怎么样,植物学通信好不好 购买心得
还是那个卢梭 卢梭,植物学,听起来好奇怪。 那位《忏悔录》、《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的作者怎么又扯上了植物? 的确,在相当长时期内,学校里、社会上并没有告诉我们卢梭还关心过植物,更没有讲清楚卢梭的非凡思想与植物学有何关联。我曾与一位法国文学、哲学专家聊过天,他似乎根本没听说过卢梭留下了植物学著作。这并不奇怪,在一般人眼里,植物学就是植物学,与人文学术有什么瓜葛?由此推想,长期以来卢梭的植物学通信为何没有中译本,甚至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世上有这本书? 《植物学通信》名义上是向一位小女孩讲述植物知识,在中国的书店中它可能被列为“科普”书,实际上未必要扯上科学。 如何看待卢梭及这部作品,读者有自己的自由,此译本的出版提供了重温卢梭的一个契机。
文章标签:
上一篇:哪种试剂可以鉴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现象是什么,解释原因
下一篇:《南州异物志》中介绍了哪些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