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经历对其个性的影响以及这些在其诗歌中的表现是怎样的?
李白的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有哪些影响?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有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因此他能写出"千金散尽还复来"诗句.后来,他做官不成,郁郁不得志,便去游走江山,造就了他的浪漫风格,同时又有一些忧国忧民的风味.
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
太多了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近)。在武则天称帝的大足元年(701),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所统辖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富商。五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
李白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他“五岁诵六甲,十岁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0岁前后游历了成都峨眉山等地,还和一个叫东岩子的隐士共同在青城山隐居了数年。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思想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李白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热衷用世,追求功名,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正如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所说:“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www.rixia.cc。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开元十三年,李白25岁,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离开蜀地,开始漫游。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望,得到某个有力人物的推荐直取卿相,漫游正是为了寻找这样的机会。李白出蜀后,南游洞庭,东游金陵、扬州。后来回到江夏一带,在湖北安陆与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了婚,遂定居安陆。后北游洛阳、太原,东游齐鲁,寓家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天宝初年南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郯中。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漫游了半个中国,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才能。
天宝元年,李白42岁,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李白初到长安,得到了玄宗的礼遇,“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无人知者。”(李阳冰《划堂集序》)但李白只是以文学辞章见重,供奉翰林实际上是虚职,没有什么实权,他那“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尤其是自开元末年以来,政治日趋腐化,政权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的手中。李白不肯投靠权贵,在政治上自然是没有出路的。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纵酒狂歌,桀骜不驯。于是,诽谤和冷遇接踵而至。他感到自己留在长安已经多余,便恳求还山,于天宝三载痛苦地离开了长安。
经过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涯,李白对现实的认识比较清醒了。在供奉翰林期间,他写了一些歌咏宫廷生活的诗歌,但这不是他创作的主流。总的来看,他的创作比前一时期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更深刻的政治内容。
从天宝三载到天宝十四载,李白又漫游了十二年,游踪启蒙及汴梁、齐鲁、江浙、燕赵。李白离开长安不久便结识了杜甫,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天宝四年开始,李白更热衷于求仙访道,试图以宗教麻醉自己,以摆脱胸中的悲愤与苦闷,可是,他并没有忘怀现实政治,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诗歌带有更为深广的忧愤。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由宣城流亡到郯中,后隐居庐山。在这期间,他写了一些反映战乱的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十二月,肃宗派 弟弟永王以搞敌平乱为号召,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能人,顺江东下,路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李白出于报国安民的诚意,加入了永王幕府。
肃宗与永王之间矛盾很深,肃宗深怕对方抢夺自己的帝位,便发兵征讨。至德二载,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以从逆罪被抓进监狱,第二年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一带)。乾元二年春,李白行至三峡遇赦放不觉 ,后往来于宣城、历阳等地,仍然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上元二年,李白61岁,听到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的消息,还曾请缨从军,半道因病而还。宝应元年(762),李白到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十一月病逝,享年62岁。李阳冰将他的作品编成《草堂集》十卷,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李白的诗共约一千首。
李白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他“五岁诵六甲,十岁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0岁前后游历了成都峨眉山等地,还和一个叫东岩子的隐士共同在青城山隐居了数年。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思想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李白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热衷用世,追求功名,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正如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所说:“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www.rixia.cc。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开元十三年,李白25岁,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离开蜀地,开始漫游。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望,得到某个有力人物的推荐直取卿相,漫游正是为了寻找这样的机会。李白出蜀后,南游洞庭,东游金陵、扬州。后来回到江夏一带,在湖北安陆与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了婚,遂定居安陆。后北游洛阳、太原,东游齐鲁,寓家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天宝初年南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郯中。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漫游了半个中国,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才能。
天宝元年,李白42岁,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李白初到长安,得到了玄宗的礼遇,“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无人知者。”(李阳冰《划堂集序》)但李白只是以文学辞章见重,供奉翰林实际上是虚职,没有什么实权,他那“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尤其是自开元末年以来,政治日趋腐化,政权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的手中。李白不肯投靠权贵,在政治上自然是没有出路的。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纵酒狂歌,桀骜不驯。于是,诽谤和冷遇接踵而至。他感到自己留在长安已经多余,便恳求还山,于天宝三载痛苦地离开了长安。
经过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涯,李白对现实的认识比较清醒了。在供奉翰林期间,他写了一些歌咏宫廷生活的诗歌,但这不是他创作的主流。总的来看,他的创作比前一时期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更深刻的政治内容。
从天宝三载到天宝十四载,李白又漫游了十二年,游踪启蒙及汴梁、齐鲁、江浙、燕赵。李白离开长安不久便结识了杜甫,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天宝四年开始,李白更热衷于求仙访道,试图以宗教麻醉自己,以摆脱胸中的悲愤与苦闷,可是,他并没有忘怀现实政治,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诗歌带有更为深广的忧愤。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由宣城流亡到郯中,后隐居庐山。在这期间,他写了一些反映战乱的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十二月,肃宗派 弟弟永王以搞敌平乱为号召,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能人,顺江东下,路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李白出于报国安民的诚意,加入了永王幕府。
肃宗与永王之间矛盾很深,肃宗深怕对方抢夺自己的帝位,便发兵征讨。至德二载,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以从逆罪被抓进监狱,第二年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一带)。乾元二年春,李白行至三峡遇赦放不觉 ,后往来于宣城、历阳等地,仍然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上元二年,李白61岁,听到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的消息,还曾请缨从军,半道因病而还。宝应元年(762),李白到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十一月病逝,享年62岁。李阳冰将他的作品编成《草堂集》十卷,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李白的诗共约一千首。
李白生平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
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在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为此,李白在江陵拜访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写了一篇《大鹏赋》,用寓言形式记叙这次会晤。此赋通过“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写了他远大的抱负。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李白在游历中,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加上阅历的增长,使他的诗歌创作日益提高,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经过诗人别出心裁一番吟咏,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李白在学习乐府民歌时,创作了不少乐府诗。《长干行》第一首开头六句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便成了比喻小儿女相亲相爱的著名成语。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在此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二人一见如故。当他们分手时,李白写了著名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他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白自己此时的隐居是“养贤”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时机。文章说,“奋其智能,愿为辅粥,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可见隐而不忘政事。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去长安,临行时写的《南陵别儿童人京》一诗,表达了他踌躇满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滴仙人”。《蜀道难》描绘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开头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充满磋叹的情调很快抓住了读者,中间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险峻,再衬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凄厉气氛,以及诗人的反复嗟叹,把蜀道的高危艰险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荡人心。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浩诏令之类文件。同时也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请将”,深居官中,沉溺声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写诗作词,供自日夏养花网己享乐。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自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自。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权臣贵成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
天宝三年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半时间。这期间,他亲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败,以满腔忧愤写下了许多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诗篇,如《古风》第十五首,谴责统治阶级“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天宝三年,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0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并常住于此,所以他说:“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国”。以梁园为中心,李白往南到过越中,往北去过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则是旧地重游。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访道,一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会。他在《梁园吟》中说:“东山高卧时走来,欲济苍生应未晚。”这个时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权的宰相李林甫,大兴冤狱,打击迫害正直贤能的官员。目睹国是日非,李白内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他还写了许多揭露和鞭挞黑暗现实的诗篇。《远离别》对玄宗宠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权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北风行》批判了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而挑起的对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战争。
在长期的漫游中,李白和劳动人民有较多接触,写了一些反映他们的诗篇。《宿五松山下苟媪家》对“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深表同情。《秋浦歌》第14首歌颂冶炼工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对酿酒老头也充满感情,{哭宣城善酿纪叟》写道:“纪英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例如对黄河的描写,就有不少名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独坐敬亭山》一首;“众鸟高飞尽,孤云独会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把山写活了。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安禄山,率所部兵15万,认范阳(今北京大兴)出发.进攻中原。仅30多天,洛阳就陷于乱军之手。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选,于是京都长安也为乱军所据。
安史之乱初,梁园沦陷,李白带着夫人到江南避难。他写了许多诗篇,表达他对乱军的痛恨,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古风》第十九首中写道:“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诗人这时渴望报国杀敌,《赠张相镐》诗云:“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澄清洛阳水。”
天宝十五年,玄宗日夏养花网西逃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永王奉玄宗之命,以抗敌为号召,在江陵起兵。次年正月,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的《永王东巡歌》第二首写道:“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以东晋名臣谢安自比,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叛乱。但没想到,永王与肃宗发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他这时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二月,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他随即雇船东归,名作《早发白帝城》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笔调明朗轻快,反映了李白遇赦获释的欢快情绪。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上元二年,当东南地区又告吃紧,朝廷派李光弼出镇临淮(今安徽泅县)时,61岁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李白的族叔)家,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继承了屈原和庄子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反对齐梁柔靡诗风,在诗歌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诗留传下来的近千首,各体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抱负宏大。在他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中,有对当时社会腐朽势力的猛烈抨击,有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情讴歌,有对处境困厄的愤激抗争,充分体现了他奔放的激情,洒脱不羁的豪侠气概和积极用世的精神;部分作品,时或流露出饮酒享乐、求仙访道的消极思想。在艺术上,李白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洒自如,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有《李太白集》。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李白在游历中,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加上阅历的增长,使他的诗歌创作日益提高,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经过诗人别出心裁一番吟咏,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李白在学习乐府民歌时,创作了不少乐府诗。《长干行》第一首开头六句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便成了比喻小儿女相亲相爱的著名成语。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在此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二人一见如故。当他们分手时,李白写了著名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他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白自己此时的隐居是“养贤”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时机。文章说,“奋其智能,愿为辅粥,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可见隐而不忘政事。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去长安,临行时写的《南陵别儿童人京》一诗,表达了他踌躇满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滴仙人”。《蜀道难》描绘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开头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充满磋叹的情调很快抓住了读者,中间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险峻,再衬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凄厉气氛,以及诗人的反复嗟叹,把蜀道的高危艰险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荡人心。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浩诏令之类文件。同时也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请将”,深居官中,沉溺声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写诗作词,供自日夏养花网己享乐。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自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自。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权臣贵成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
天宝三年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半时间。这期间,他亲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败,以满腔忧愤写下了许多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诗篇,如《古风》第十五首,谴责统治阶级“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天宝三年,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0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并常住于此,所以他说:“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国”。以梁园为中心,李白往南到过越中,往北去过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则是旧地重游。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访道,一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会。他在《梁园吟》中说:“东山高卧时走来,欲济苍生应未晚。”这个时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权的宰相李林甫,大兴冤狱,打击迫害正直贤能的官员。目睹国是日非,李白内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他还写了许多揭露和鞭挞黑暗现实的诗篇。《远离别》对玄宗宠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权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北风行》批判了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而挑起的对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战争。
在长期的漫游中,李白和劳动人民有较多接触,写了一些反映他们的诗篇。《宿五松山下苟媪家》对“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深表同情。《秋浦歌》第14首歌颂冶炼工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对酿酒老头也充满感情,{哭宣城善酿纪叟》写道:“纪英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例如对黄河的描写,就有不少名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独坐敬亭山》一首;“众鸟高飞尽,孤云独会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把山写活了。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安禄山,率所部兵15万,认范阳(今北京大兴)出发.进攻中原。仅30多天,洛阳就陷于乱军之手。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选,于是京都长安也为乱军所据。
安史之乱初,梁园沦陷,李白带着夫人到江南避难。他写了许多诗篇,表达他对乱军的痛恨,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古风》第十九首中写道:“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诗人这时渴望报国杀敌,《赠张相镐》诗云:“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澄清洛阳水。”
天宝十五年,玄宗日夏养花网西逃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永王奉玄宗之命,以抗敌为号召,在江陵起兵。次年正月,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的《永王东巡歌》第二首写道:“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以东晋名臣谢安自比,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叛乱。但没想到,永王与肃宗发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他这时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二月,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他随即雇船东归,名作《早发白帝城》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笔调明朗轻快,反映了李白遇赦获释的欢快情绪。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上元二年,当东南地区又告吃紧,朝廷派李光弼出镇临淮(今安徽泅县)时,61岁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李白的族叔)家,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继承了屈原和庄子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反对齐梁柔靡诗风,在诗歌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诗留传下来的近千首,各体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抱负宏大。在他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中,有对当时社会腐朽势力的猛烈抨击,有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情讴歌,有对处境困厄的愤激抗争,充分体现了他奔放的激情,洒脱不羁的豪侠气概和积极用世的精神;部分作品,时或流露出饮酒享乐、求仙访道的消极思想。在艺术上,李白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洒自如,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有《李太白集》。
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在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为此,李白在江陵拜访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写了一篇《大鹏赋》,用寓言形式记叙这次会晤。此赋通过“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写了他远大的抱负。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有何影响?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正是因为他对于道教的崇拜以及他洒脱不羁的性格,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很多瑰丽的想象,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
李白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他“五岁诵六甲,十岁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0岁前后游历了成都峨眉山等地,还和一个叫东岩子的隐士共同在青城山隐居了数年。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思想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他那气挟风雷的诗作,使后世无数诗人为之倾倒。他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对后世诗人有巨大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均受其影响。
他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旷世奇才,他给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早年天才: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奋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李白的影响
李白的影响是什麽李白-人物影响
李白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这主要表现其人格魅力和诗歌艺术成就两方面。 李白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他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种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曾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他那气挟风雷的诗作,使后世无数诗人为之倾倒。他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对后世诗人有巨大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均受其影响。他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旷世奇才,他给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李白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这主要表现其人格魅力和诗歌艺术成就两方面。 李白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他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种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曾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他那气挟风雷的诗作,使后世无数诗人为之倾倒。他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对后世诗人有巨大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均受其影响。他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旷世奇才,他给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他父亲叫李客。“客”可能是对外来人的称呼,表明他们不是当地人。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后人据此推断,他父亲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蜀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古代各家各派的学说。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李白所以有那种天上地下独往独来的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但也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传统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此外,李白还“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从这些诗句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到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阅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他曾经当过道士,一门心思地采药炼丹,求仙学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一把短剑。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已六十,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他能写高适、岑参那种大气磅礴的边塞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妇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关山月》)
王维的诗境界幽静,但又充满了生机。这种诗李白也有。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
王维诗中有一种禅悦的境界,这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但李白这首诗另有一种沉着潇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这大概是汉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游子思乡诗,是小农社会永远写不够的题材。这首诗把“床前”“明月光”“地上霜”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说“疑是地上霜”,就说明抒情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这不是霜;知道不是霜却偏生这种联想,正好透露出他心里有一层霜,有一股思乡的冷气。国人心里都郁结着这样一种思乡的冷气,所以离开家一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这首诗来。
孟浩然的诗把田园生活写得那么有滋有味。李白也有一首田园诗,但意趣不大相同。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云媪家》)
这个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并没有摆出一幅悲天悯人的架势去同情农民,只是作为一个极普通的旅行者,端起老妇人那碗菰米饭,眼里噙着泪水,想吃却又吃不下去。有几个诗人能具有这么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
至于他的《将进酒》等等许多独绝古今的诗篇,别的诗人不要说没写过,首先在思想境界上就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李白的诗名越来越大,不但惊动诗坛,而且惊动了许多达官贵人,最后甚至惊动了对艺术有深厚造诣的唐玄宗。于是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唐玄宗听从亲信的荐引,下诏征聘他到长安,给予隆重的礼遇。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根本不懂政治的诗人,栩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回真的能大展鸿图了;唐玄宗这位明君,就要把他召到身边,请教他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生活在梦想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有失望。
第八集 一代诗仙(下篇)
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皇恩浩荡了。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在眼中。于是他毫无顾忌地卧在这里,是醉了,还是疲惫了呢?
兴庆公园这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方。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唐玄宗赏牡丹来了。名花盛开,美人相伴,当然需要有音乐助兴。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高兴,就颁下圣旨叫李白创作新词。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快起来吧!于是他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三首说:“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识]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样的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赏吗?皇帝一声喝彩,于是众声迎合,都来助兴。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他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不可一世的李白。
李白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后人就此认为他在朝廷遭到了谗毁,处境险恶。这话其实信不得。玄宗认为他不是担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准确的评价。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虚此生。后人就是用这种心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他们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信,他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人。可如果他真的当宰相当大将军去了,他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因此,李白离开朝廷,主要原因绝不是遭到了谗毁,而只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去适应处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唐玄宗善于鉴识人物,认为不如给他自由,让他去写诗。应当说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李白一路向前,来到洛阳,在这里遇见了杜甫。比李白小十二岁的杜甫当时三十三岁,两人的交情自然是由诗人气质的相近而引发的,但杜甫对李白有晚辈对先辈的崇拜,加上为人比较忠实厚道,因此后来给李白写了十二首情真意挚的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李璘奉命征讨叛贼,李白只知道为国家效力,就投在李璘的帐下。他斗志昂扬的歌唱着:“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永王东巡歌》)他以为这回该轮到他大显身手了。谁知李璘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李白这一回可是真惹下弥天大祸了,在古代,像李白这样在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了,是必死无疑的。然而唐朝毕竟是唐朝,经人营救,皇帝竟也没有坚持要杀他,只判他永远流放,最后遇赦又不了了之。这也成了后世贬低李白的把柄。其实这件事什么也不说明,只说明他不懂政治。
李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着:
两人对饮(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饮》)他喝得醉醺醺的,陶然自得地睡下了。
望着敬亭山,他会像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心绪悠然地吟诵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他能这么呆呆的坐着看山,像孩子一样透着傻气。
他一路流浪来到安徽泾县,在一个叫桃花潭的村子里住下了。村里有个叫汪伦的人常酿造美酒来招待他。临别时他吟诗相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这就像老朋友分别时随便说的话。一个名动中华的大诗人,竟然也没有故弄姿态的矫饰,轻松自然,洋溢着深情。
然而,李白又是个极为狂傲的诗人,自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他大声疾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标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他是那样不可一世。
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一声呐喊,使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不愿被踩进泥坑却又无力抗争的人,敢悄悄的直一直腰,在心灵深处扶起最后的一丝人格尊严,在无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
他追求自www.rixia.cc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他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
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未必真有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总之,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忽魂悸以魄动,恍[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终于在安徽当涂这里陨落了。而据传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人长江而死的。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他乘着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朗朗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他父亲叫李客。“客”可能是对外来人的称呼,表明他们不是当地人。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后人据此推断,他父亲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蜀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古代各家各派的学说。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李白所以有那种天上地下独往独来的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但也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传统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此外,李白还“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从这些诗句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到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阅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他曾经当过道士,一门心思地采药炼丹,求仙学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一把短剑。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已六十,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他能写高适、岑参那种大气磅礴的边塞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妇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关山月》)
王维的诗境界幽静,但又充满了生机。这种诗李白也有。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
王维诗中有一种禅悦的境界,这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但李白这首诗另有一种沉着潇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这大概是汉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游子思乡诗,是小农社会永远写不够的题材。这首诗把“床前”“明月光”“地上霜”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说“疑是地上霜”,就说明抒情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这不是霜;知道不是霜却偏生这种联想,正好透露出他心里有一层霜,有一股思乡的冷气。国人心里都郁结着这样一种思乡的冷气,所以离开家一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这首诗来。
孟浩然的诗把田园生活写得那么有滋有味。李白也有一首田园诗,但意趣不大相同。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云媪家》)
这个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并没有摆出一幅悲天悯人的架势去同情农民,只是作为一个极普通的旅行者,端起老妇人那碗菰米饭,眼里噙着泪水,想吃却又吃不下去。有几个诗人能具有这么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
至于他的《将进酒》等等许多独绝古今的诗篇,别的诗人不要说没写过,首先在思想境界上就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李白的诗名越来越大,不但惊动诗坛,而且惊动了许多达官贵人,最后甚至惊动了对艺术有深厚造诣的唐玄宗。于是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唐玄宗听从亲信的荐引,下诏征聘他到长安,给予隆重的礼遇。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根本不懂政治的诗人,栩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回真的能大展鸿图了;唐玄宗这位明君,就要把他召到身边,请教他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生活在梦想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有失望。
第八集 一代诗仙(下篇)
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皇恩浩荡了。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在眼中。于是他毫无顾忌地卧在这里,是醉了,还是疲惫了呢?
兴庆公园这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方。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唐玄宗赏牡丹来了。名花盛开,美人相伴,当然需要有音乐助兴。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高兴,就颁下圣旨叫李白创作新词。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快起来吧!于是他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三首说:“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识]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样的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赏吗?皇帝一声喝彩,于是众声迎合,都来助兴。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他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不可一世的李白。
李白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后人就此认为他在朝廷遭到了谗毁,处境险恶。这话其实信不得。玄宗认为他不是担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准确的评价。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虚此生。后人就是用这种心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他们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信,他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人。可如果他真的当宰相当大将军去了,他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因此,李白离开朝廷,主要原因绝不是遭到了谗毁,而只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去适应处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唐玄宗善于鉴识人物,认为不如给他自由,让他去写诗。应当说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李白一路向前,来到洛阳,在这里遇见了杜甫。比李白小十二岁的杜甫当时三十三岁,两人的交情自然是由诗人气质的相近而引发的,但杜甫对李白有晚辈对先辈的崇拜,加上为人比较忠实厚道,因此后来给李白写了十二首情真意挚的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李璘奉命征讨叛贼,李白只知道为国家效力,就投在李璘的帐下。他斗志昂扬的歌唱着:“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永王东巡歌》)他以为这回该轮到他大显身手了。谁知李璘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李白这一回可是真惹下弥天大祸了,在古代,像李白这样在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了,是必死无疑的。然而唐朝毕竟是唐朝,经人营救,皇帝竟也没有坚持要杀他,只判他永远流放,最后遇赦又不了了之。这也成了后世贬低李白的把柄。其实这件事什么也不说明,只说明他不懂政治。
李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着:
两人对饮(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饮》)他喝得醉醺醺的,陶然自得地睡下了。
望着敬亭山,他会像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心绪悠然地吟诵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他能这么呆呆的坐着看山,像孩子一样透着傻气。
他一路流浪来到安徽泾县,在一个叫桃花潭的村子里住下了。村里有个叫汪伦的人常酿造美酒来招待他。临别时他吟诗相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这就像老朋友分别时随便说的话。一个名动中华的大诗人,竟然也没有故弄姿态的矫饰,轻松自然,洋溢着深情。
然而,李白又是个极为狂傲的诗人,自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他大声疾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标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他是那样不可一世。
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一声呐喊,使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不愿被踩进泥坑却又无力抗争的人,敢悄悄的直一直腰,在心灵深处扶起最后的一丝人格尊严,在无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
他追求自www.rixia.cc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他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
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未必真有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总之,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忽魂悸以魄动,恍[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终于在安徽当涂这里陨落了。而据传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人长江而死的。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他乘着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朗朗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李白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这主要表现其人格魅力和诗歌艺术成就两方面。
李白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他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种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曾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他那气挟风雷的诗作,使后世无数诗人为之倾倒。他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对后世诗人有巨大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均受其影响。他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旷世奇才,他给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李白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他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种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曾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他那气挟风雷的诗作,使后世无数诗人为之倾倒。他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对后世诗人有巨大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均受其影响。他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旷世奇才,他给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李白的诗歌,在唐朝就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其诗一出,震惊诗坛。贺知章在读了其《蜀道难》后,大呼李白是“谪仙人”,苏颋也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引)李白好友杜甫更是对其推崇备至。
杜甫《春日忆李白》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天才诗风是仰慕不已。
在中晚唐诗人中,李白、杜甫均有着崇高的地位。韩愈和李商隐,对李白之诗均推崇不已。宋以后,杜甫地位一度高过李白,但论及者皆并称李杜。我们今天在论李杜时,也不可以个人爱好而有所偏废。(近人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曾流露出扬李抑杜倾向)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
李白的自信自http://www.rixia.cc负、傲视富贵的个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专制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
2.飘逸的风俗的影响
他诗歌飘逸风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
杜甫《春日忆李白》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天才诗风是仰慕不已。
在中晚唐诗人中,李白、杜甫均有着崇高的地位。韩愈和李商隐,对李白之诗均推崇不已。宋以后,杜甫地位一度高过李白,但论及者皆并称李杜。我们今天在论李杜时,也不可以个人爱好而有所偏废。(近人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曾流露出扬李抑杜倾向)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
李白的自信自http://www.rixia.cc负、傲视富贵的个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专制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
2.飘逸的风俗的影响
他诗歌飘逸风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
李白的影响及后人评价?
李白,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她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他放荡不羁的性格或许也是他浪漫主义的重要源泉吧。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她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他放荡不羁的性格或许也是他浪漫主义的重要源泉吧。
有关李白的影响及后人评价: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李白的经历对其个性的影响以及这些在其诗歌中的表现是怎样的?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91554.html
上一篇:怎样用土栽培蒜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