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葡萄卷叶病毒病是怎样传播的?

2022-07-15 09:18:5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44

葡萄卷叶病毒病是怎样检验与检疫的?

鉴别寄主:

(1)木本指示植物。将被检测植株的芽嫁接到指示植物上生物学检测,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木本指示植物有葡萄品种蜜笋Mission、黑比诺PinotNoir、品丽珠CabemetFrance、赤霞珠CabemetSauvignon、LN33等,表现为明显的卷叶症状,一般需要1~3年的时间(王艳红,1996)。此外,也可使用巴柯22A(Bacco22A)、Mission和LN-33。

(2)草本鉴别寄主。

目前仅发现汁液摩擦接种可侵染本氏烟N.benthamiana,1~2周后其叶脉出现淡黄色症状(冯建荣,2002)。

血清学检测:简便快捷,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其灵敏度可达0.1~10ng/ml,而且整个过程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目前最主要的血清学检测技术主要有双抗夹心法和间接法等。抗体是血清学检测的基础,目前已经制备出了GLRaV-XYyDA1至8的多克隆抗体(MartelliGP,2003;MonisJ,2000)和GLRaV-1,2,6,8单克隆抗体(Huetal,1990b)。在我国蔡文启等首次提取了GLRaV-3的病毒粒子,并制备了GLRaV-3的兔抗血清。运用ELISA在葡萄组织中检测到了GLRaVs(蔡文启等,1997)。

分子生物学检测:GLRaVs检测正在从传统的生物学检测向分子生物学检测方向发展。生物学检测结果可靠性强,但是,检测周期长,费时、费力。血清学检测需时间短,操作简单,但是,必须要有合适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同时,在血清学检测中,由于植株内部病毒含量低或者有非特异性物质干扰,检测结果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现象。分子生物学检测灵敏度高,但是操作复杂,检测成本高,不能大规模运用。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以血清学检测为主,其他检测技术辅助验证的方法。近年来多种GLRaVs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极大的提高了GLRaVs血清学检测的可靠性。

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有dsRNA电泳技术,分子杂交和PCR检测技术。

(1)dsRNA。电泳技术感染GLRaVs的植株内会形成复制型RNA,以dsRNA形式富集(Rezaianetal.,1991)。特定的病毒其dsRNA的基因组和亚基因组具有固定的带型,而在正常植株内不会产生(李东栋,等2000)。dsRNA对酶具有一定的抗性,相对于提取病毒RNA来说提取dsRNA容易操作,通过检测dsRNA的带型和大小就能确定病毒种类(周雪平,李德葆,1995)。牛建新等利用dsRNA检测出了葡萄卷叶相关病毒和扇叶病毒,并指出dsRNA分析不受品种的影响,比生物学方法更加实用(牛建新和李东栋,2002)。

(2)分子杂交。分子杂交一般有斑点杂交、原位杂交等,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1994年,Saldarelli等用地高辛标记cDNA作探针检测出了GLRaV-3,灵敏度可达125pg(Saldarelli,1994)。

(3)PCR检测技术。PCR检测技术是根据已知病毒基因组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经反转录后,在耐热多聚酶的作用下扩增出特定的DNA片段。PCR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到极其微量的病毒,极大的提高了病毒检测的灵敏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将成为病毒检测的重要手段(Jenniferetal.,2001)。

电镜观察:在感染GLRaVs的葡萄植株中,病毒主要聚集在韧皮部组织内(Castellanoetal.,2000),采用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可见病株维管束退化,筛管消解,伴胞与薄壁细胞坏死,线粒体、叶绿体退化,并形成泡状内含体(王国平等,1993)。

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葡萄卷叶伴随病毒可通过葡萄的繁殖材料进行远距离传播,并可通过多种粉蚧在田间传播扩大蔓延,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国内已局部发生。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10分,为高危检疫性有害生物。

地理分布:世界各葡萄种植区。

检疫国家地区: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秘鲁、英国、比利时、意大利、匈牙利、荷兰、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冰岛、摩洛哥、斯洛伐克、乌拉圭、新加坡等。

应检植物:葡萄繁殖材料。

检疫措施:进口葡萄繁殖材料时要求附有出口国《检疫证书》,保证不带此类病毒。入境后经检验,确认无病后才允许用于生产种植。

最近葡萄叶子出现这个症状,是什么原因?

 

这是葡萄卷叶病。葡萄卷叶病可能是由复杂的病毒群侵染引起,其成员大多属黄化病毒组。全球至少已检测出5种类型的黄化病毒组成员,定名为葡萄卷叶相关黄化病毒组(GLRaV)I型、II型、III型、IV型和V型。病毒颗粒的长度为1800-2200纳米。从感病葡萄分离出的病毒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还有一种较短的黄化病毒组病毒,颗粒长800纳米,称为葡萄病毒A(GVA),也经常和本病的发生有关联。上述病毒间均无血缘关系;而且发生只限于韧皮部,不能靠机械传染,但难度很大,有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上述1种或多种病毒联合感染引起卷叶症状,可以认为是病害的病原。
传播途径:有试验证明卷叶病与粉蚧的存在有关。有3种粉蚧(长尾粉蚧、无花果粉蚧和橘粉蚧),可以传播葡萄病毒A,长尾粉蚧传播葡萄卷叶病毒III型。卷叶病毒可通过感染的品种插条作长距离传播,特别是美洲葡萄砧木潜隐带毒。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育具有抗病毒病的砧木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措施。
(2)药剂防治。在造成葡萄病毒病污染的地块重新栽葡萄时,可在栽前进行土壤熏蒸,较好的土壤熏蒸剂有甲基溴和二氯丙烷,二氯丙烷用量为每667平方米用90~160千克,施用深度为75—90厘米;甲基溴用量为每667平方米用30千克,施用深度为50—75厘米。施后用薄膜覆盖。土壤熏蒸后最好间隔1年以上再种葡萄,但这种方法非常昂贵,且并非十分安全,不宜推广使用。[1]
选种无病毒苗木可帮助许多欧亚种红色葡萄品种减轻病害。最好采取下列日夏养花网措施得无病毒植;热处理整株葡萄,在38℃下经3个月,然后将亲朋梢尖端剪下放于弥雾环境中生根,或茎尖组培;瓶内热处理;微米型嫁接和分生组织培养等。
黑叶病,可以用多菌灵,三五天就好了

葡萄种植病虫害防治

一、葡萄病毒病

1.葡萄扇叶病

葡萄扇叶病主要表现为扇叶、黄化叶及脉带三种症状类型。病株叶片严重扭曲,叶身不对称;叶柄凹大开张,叶脉发育不正常,由叶片基部伸出数条主脉,主脉不明显;叶缘多齿,叶片上常出现多种形状的褪绿斑点,叶片主脉黄化,后扩散成黄绿花斑叶,整个叶片呈扇子状,多出现在夏季初、中期。除了叶片症状外,病株的枝蔓也常变成畸形,有的新梢节间缩短,叶片簇生;枝条上有时出现对生芽,发育形成双头枝。

扇叶病的最大危害是严重影响坐果,使果穗松散,果粒大小不齐,成熟期不一致,在巨峰葡萄上有时出现潜隐性病斑果(图254)。病树易落花,形成无核果。植株感病后,生命力逐渐衰退,产量、品质降低,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扇叶病毒除嫁接传染外,可由土壤线虫传播。

2.葡萄卷叶病

葡萄卷叶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葡萄病毒病,凡是有栽培葡萄的地方就有卷叶病存在。卷叶病具有半潜隐性,在大部分生长季节不表现症状。被害葡萄一般在生长末期才表现症状,从基部叶片开始出现叶缘向下反卷,叶面凸凹不平,部分红色品种叶片出现红化症状,而部分黄色品种叶片则出现黄化症状。有的品种叶片则逐渐干枯变褐,病害严重的植株叶片成四角性,稍变硬,甚至逐渐枯死。

病树果穗数量减少,小型化;果实着色不良,成熟期推迟,含糖量大幅度降低,风味变淡。并使植株抗逆行消弱,嫁接成活率和扦插生根能力降低,易受冻害。

葡萄卷叶病毒主要通过人为的栽培活动来传播,其传播方式主要是利用病株的枝芽作无性繁殖材料,通过苗木远距离照扩散,这在我国尤其突出

防治方法 生产上主要采用脱毒苗木加以克服。对于发生病毒病的葡萄园,除了将发病植株刨除外,尚无好的治疗方法,

二、葡萄黑痘病

1.危害症状

该病害对葡萄的叶片、果实、新梢、叶柄、果梗、穗轴、卷须、花序均能造成危害,尤其嫩叶、新梢和幼果受害最重。

叶片受害初期出现针眼大小的红褐色至黑色斑点,周围有淡黄色晕圈,逐渐扩大,形成直径1.0~4.0毫米的近圆形不规则病斑。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www.rixia.cc褐色,后期病斑中央叶肉枯干破裂,出现穿孔。叶脉受害呈多角形病斑,造成叶片皱缩畸形。

新梢、卷须发病时出现长条形、椭圆形、圆形病斑,边缘黑色或紫红色,中央浅褐色、褐色或灰白色,凹陷,开裂或不开裂。治疗不及时顶部嫩叶和生长点变褐干枯,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严重影响植株生长。该病害的症状与绿盲蝽的危害症状极容易混淆,通常绿盲蝽不危害卷须,可加以区别。日夏养花网

幼果受害发生近圆形浅褐色斑点,病斑周围紫褐色,中心灰白色,有时中央为红色,稍凹陷,象鸟眼、俗称“鸟眼病”。病斑上有微细的小黑点,即为分生孢子盘。病果生长缓慢,绿色,质硬味酸,有时龟裂。受害迟的果粒仍能长大,病斑凹陷不明显,但味较酸,病斑面只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出现乳白色粘质物质。

2.防治措施

冬季修剪后彻底清扫园地内的枯枝落叶和刮除下的多年生枝蔓上的老皮(图262、263),集中深埋或焚烧,并对园地进行全面翻耕,压埋地表的病源。在做好清园工作的基础上,对植株枝蔓、支架上的铁丝、立柱等架材进行全面、彻底的药剂喷洒杀菌。用药时间以萌芽期,特别是芽眼膨大呈绒球状时的铲除效果最好。药剂可用波美3~5波美度石硫合剂,淋洗式喷布,可以有效减轻黑痘病的危害。

生长期药剂保护应在孢子大量散发之前进行,可以减轻初次侵染。第一次药剂防护应在新梢生长度约15.0厘米左右时进行。为减轻果粒染病,花前、花后也应各喷药一次。有效药剂有:5.0%酰胺唑(霉能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12.5%烯唑醇3500~4000倍、10.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

三、葡萄炭疽病

1.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侵染果实,也能危害穗轴、叶片、卷须和枝蔓等。果实被害初期,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水浸状淡褐色斑点,扩大后逐渐呈圆形、深褐色稍凹陷病斑,上面密生轮纹状排列突起的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在潮湿条件下其上涌出大量桔红色的分生孢子团;果枝、穗轴、叶柄和卷须发病呈长梭形褐色凹陷病斑;而在新梢和结果母枝上只有病菌潜伏,无明显症状产生。

什么是葡萄卷叶病?

Grapevine leafroll virus

症状(图1-39)

图1-39 葡萄卷叶病症状

受葡萄卷叶病毒侵染的葡萄,因品种不同常有潜伏侵染现象,大部分品种在生长季节不表现症状。采收后至落叶前症状最明显。叶片除主脉外,全部变成红色(红色品种)或黄色(黄绿色品种),并由叶缘向背面反卷,扭曲成筒状。有些品种叶片逐渐干枯变褐。病树浆果成熟延迟,果穗着色不良,果粒小数量少,糖分低,风味变劣。感病品种的含糖量可由22%降至16%。病株长势衰退,根系发育不良,一般减产20—30%。

病原病毒

在国外,从表现卷叶病症状的葡萄上已分离到几种病毒。但由于在自然条件下,葡萄卷叶病通常与茎痘病、栓皮病和斑点病有联系,这些病毒与卷叶病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因此,以下任何一种病毒都可能是卷叶病的病原。

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

病毒粒体长790nm。在血清学上与马铃薯Y病毒相关。这种病毒在以色列及地中海地区分布极广。

葡萄病毒A

长为800nm,属于黄化病毒组的病毒,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以及其他国家,发现有这种病毒。

黄化病毒组病毒

病毒粒体长2200nm。在瑞士及其他国家分离到此病毒,认为此病毒与卷叶病的关系密切。

二种或多种黄化病毒复合侵染病

毒粒体长1000—1800nm。这些病毒在血清学上与葡萄病毒A或长2200nm的黄化病毒无关。

韧皮部球状病毒

病毒直径30nm。此病毒是在日本感染卷叶病和斑点病的葡萄上分离的,日夏养花网在意大利也发现有这种病毒。

以上几种病毒,都不能经机械传染,主要通过从病株取繁殖材料进行嫁接或扦插而传播。由于卷叶病毒具有潜隐特性,带毒植株不易识别,因而病毒传播迅速,在欧美各国老葡萄园病株率常高达100%,致使酿造的红葡萄酒品质低下,损失极重。我国辽宁、山东、天津、河南等地,均有卷叶病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卷叶病毒有强毒株系和弱毒株系之分。用木本指示植物鉴定时,强毒株系在接种当年、弱毒株系在第二年,极弱株系在第三年表现症状。带毒材料用茎尖组织培养法或在38℃恒温下,热处理2—3个月可脱除强毒株系,但不易脱除弱毒株系。葡萄卷叶病毒的鉴定检验,主要采用木本指示植物嫁接鉴定法。品丽珠(Cabernet Franc)为标准指示植物。此外,也可使用巴柯22A(Bacco22A)、Mission和Emperor。鉴定程序同葡萄扇叶病。在国外对马铃薯Y病毒组的病毒、葡萄病毒A、2200nm的黄化病毒和韧皮部球状病毒,已制备抗血清,可采用血清鉴定法进行病毒检测。

防治方法

同葡萄扇叶病。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葡萄卷叶病毒病是怎样传播的?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88201.html

上一篇:二年的杨树苗能不能载

下一篇:送闺蜜什么盆栽好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