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在我国历史上,城池的建设最早始于( )。 A .春秋 B .夏朝 C .商朝 D .周朝

2022-07-13 05:19:19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77

在中国历史,城池的建设最早始于哪个朝代?

在中国的历史上建设城池的最早朝代是是,春秋战国时代(也很有可能是三皇五帝那个时代,那个是聚落,不知道算不算)在世界历史上建设城池的最早人民是,苏美尔王朝的苏美尔人。
原始社会末期吧!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日前向新华社记者披露了一个重大考古发现:正在发掘的含山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这表明中国早在5500年前就出现了城市,从而使中国城市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据考古专家描绘,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这一惊人的发现意味着中国城市文明的起源远远早于人们过去所作的估计。专家认为,凌家滩古城展现出的失落久远的灿烂文明,将使中华民族文明史由“上下五千年”延伸到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

在此之前,考古界公认中国最早的城市座落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著名城市历史研究专家、同济大学董鉴泓教授认为,一个文明发源地能不能称得上城市,要看它是否具有固定居民点、防御性设施以及手工业作坊和商业集市四大要素。

负责凌家滩遗址发掘工作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任张敬国教授告诉记者,凌家滩具备了以上条件,这里既有大型宫殿、神庙等标志性建筑以及布局整齐的房屋、墓地,又有护城濠沟、手工作坊、集市和大批礼器,所以它当之无愧是一座城市。

城池建设最早始于哪个朝代?

我国古代国工程防建设中,城池的建设时间最早、数量最多。
城池建筑最早始于商代.
夏朝。

快!我赶时间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 )。nn A .人民nn B .国家nn C .国防部nn D .武装部nn n2、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于( )正式启动。初期目标是将航天员送入太空,远期则包括建立永久空间站以及月球探索。nn A .1993年nn B .1992年nn C .1991年nn D .1990年nn n3、世界上第一支具有实用价值的左轮手枪是由美国人( )在1835年发明的。nn A .勃朗宁 nn B .雨果•博查德 nn C .帕拉贝吕姆 nn D .塞缪尔•柯尔特nn n4、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诞生于( )。nn A .1949年11月11日 nn B .1949年10月10日 nn C .1949年9月9日nn n5、全面抗日战争进行了多少年?nn A .3年 nn B .5年 nn C .8年nn n6、人们常给一些兵种起一个赞誉的称号。请说出下列称号分别对应哪一兵种:战争之神、天之骄子、开路先锋、蓝天神剑。nn A .步兵,空降兵,炮兵,导弹兵nn B .导弹兵,工程兵,步兵,空降兵nn C .炮兵,空降兵,工程兵,导弹兵nn n7、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 )万千米。nn A .2.2 nn B .960nn C .2.8nn D .1300nn n8、我国宪法规定:(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nn A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nn B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nn C .遵纪守法nn n9、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第一任市长是谁?nn A .邓小平nn B .叶剑英nn C .刘伯承 nn D .陈毅nn n10、在我国历史上,城池的建设最早始于( )。nn A .春秋nn B .夏朝nn C .商朝 nn D .周朝nn n11、中国共产党是何时诞生的? nn A .1919年 nn B .1920年 nn C .1921年 nn n12、国防的主体是什么?nn A .国家nn B .人民 nn C .社会nn n13、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何时开始被写进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nn A .十二大 nn B .十三大 nn C .十四大 nn D .十五大nn n14、2011年利比亚冲突中,( ) 战机于当地时间3月19日向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据称,这些战斗机在利比亚境内“没有遇到任何阻碍”。这标志着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的揭幕。nn A .法国 nn B .美国 nn C .德国 nn D .英国nn n15、被称为( )的飞机,是美国总统的专机,已成为美国的权力象征。nn A .飞豹一号 nn B .飞鹰一号nn C .飞箭一号 nn D .空军一号
1、A 人民
2、B .1992年
3、D .塞缪尔•柯尔特
4、A .1949年11月11日
5、C .8年
6、 C .炮兵,空降兵,工程兵,导弹兵
7、A .2.2
8、A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9、D .陈毅
10、B .夏朝
11、C .1921年
12、A .国家
13、B .十三大
14、A .法国
15、D .空军一号
你猜、

从中唐到晚清,国防的基本历程是

从中唐到晚清,国防的基本历程是

从中唐到晚清,国防的基本历程是由弱到强,再从强盛走向衰落。

唐代兵役制度更加完善,国防思想进一步成熟,统治者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得当时中国疆域扩大,周边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迎来中国历史上国防的鼎盛时期。

到了宋朝积贫积弱,国家的国防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晚清时期,中国的国防进一步下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有国无防。

纵观我国古代国防史,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时,国防就强盛,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的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

逐步上升阶段:春秋至汉代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是国防观念迅速得到了强化。形成了诸如“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

到了汉代,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兵役制度和国防策略,筑建了许多坚固的国防工程。(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国防概述

一)古代国防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
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函产生了。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但在国防方面却甚至一致。形成了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文武相济”、“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主要表现体现在:军事学术极为活跃。现存最早、影响最深的奠基之作《孙子兵法》,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作。其他影响较大的还有《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等十多部。在几千年的军事历史中一直被视为兵学经典的7部著作中,就有5部产生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的大量的军事论述,共同形成了我国军事学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为我国国防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也形成较为完整的战争观,并提出了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如孙子的“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示战先算”、“伐谋伐交,不战而胜”、“以智使力”等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概括精辟,到现在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出一整套治军方法,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军队编制结构;重视改善武器装备,研制出种类繁多的兵器装备,明确提出把军队的教育训练当作治军的首要任务,以此来提高部队的素质。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经过10年的统一战争,先后兼并六国,结束了历史上的长期分裂局面,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后的唐、汉两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军事上也、处于开疆拓土的鼎盛时期。至公元10世纪中叶的近1300年间,中国古代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形成了研究军事战略的“兵权谋”,研究战役、战术的“兵形势”,研究军事天文、气象的“兵阴阳”,研究兵器、装备的制造和运用技巧的“兵技巧”,共四大类,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军事学术体系。另外,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北宋初期采用了以文制武,将中从御,结果导致了重文轻武,国防衰落。宋仁宗时期,开办了“武学”,后又设武举,为军队培养、选拔了大批军事人才,同时也繁荣了军事学术。明清两朝将武举推向更深层次,甚至出现文人谈兵、武人弄文的局面,大量军事著作面世,军事思想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古代国防理论主要有:“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在这些思想和策略的指导下,华夏大地消除了无数次外敌入侵带来的战祸,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甚至使国防曾出现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辉煌。
2、古代的兵制建设
兵制即我们常说的军事制度,也称军制。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维持、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我国古代的兵制建设主要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内容。
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夏、商、西周时期,一般由国王亲自掌握和指挥,没有形成专门的军事领导机构。春秋末期,实现将相分权治国,以将(将军)为主组成军事指挥机构。战国时期,将军开始独立统兵作战。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设立了专门管理军事的机构,太尉为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隋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设兵部专门主管军事。宋朝则设置枢密院作为军事领导的最高机构,主官用文官担任,主要目的是防止“权将”拥兵自重。枢密院有权调兵却无权指挥,将军有权指挥却无权调兵,形成枢密院和将军的相互牵制的局面。各朝代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的做法虽各有千秋,但皇权至上,军队的最终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
在武装力量体制上,秦朝之前武装力量结构单一,一个国家通常只有一支国家的军队。从秦朝开始,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生产力不断发展,因而,各个朝代根据国家的状况和国防的需要以及驻防地区和担负任务的具体情况,将军队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种,并对军队的编制体制、屯田戍边、兵役军赋、军队调动、军需补给、驿站通道、军械制造和配发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执行,如唐代的《卫禁律》、《军防令》等。
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度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
3、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我国古代国工程防建设中,城池的建设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城池建筑最早始于商代,随后,城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因此,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主要的样式之一。
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伸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长城的建筑已经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国防,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开始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连为一个整体,形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宏伟工程。后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形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12700余里的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兴建的伟大水利工程。隋炀帝时期,征调大量人力物力,将原有的旧河道上拓宽和连贯,形成运河北起通州(今北京通州区)、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把南北许多州县连成一线,成为军事交通和“南粮北运”的大动脉,具有重大的军事和经济作用。
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朝开始的。14世纪,倭寇频繁袭扰我沿海地区,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新城为骨干,水陆寨、营堡、墩、台、烽堠等相结合的海防工程体系,为抗击倭寇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
4、古代国防的兴衰
代国防的兴衰是与各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密切相关的。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我们不难发现,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时候,国防就强盛;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政治腐败,经济衰落,军事孱弱,民族分裂,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就崩溃。
从整个历史来看,我国古代前期,即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盛唐,国防日趋发展,不断强盛以至于发展到鼎盛。其后期,即从中唐到两宋、到晚清,我国国防便日趋衰败,以至于一触即溃,不可收拾。其间,虽然盛唐之前有两晋的糜烂,中唐以后有明清中前期的振作,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古代国防事业的基本趋势是由弱到强,再从强盛走向衰落。
http://www.rixia.cc汉、唐、明、清等几个大的历史朝代看,国防事业也都是由兴而盛,由盛及衰。其间固然不乏极盛之前的短暂衰落,衰败之后的一时复兴,但终其一朝由盛及衰的基本趋势是没有改变的。
(二)近代国防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统治者却奉行的国防指导思想却是“居安思奢”,“卖国求荣”;执行的国防建设思想乃是“以军压民”“贫国臃兵”;倡导的国防教育思想却是“愚兵牧民”,“莫谈国事”;制定的国防斗争策略甚至是“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其结果是有国无防,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
1、清朝后期的国防
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问鼎中原,最终建立大清王朝。从顺治开始,经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五代,先后177年是清朝的兴盛时期。但是经过“康乾盛世”之后,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益疲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主义者大举入侵,从此清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有国无防,内乱丛生,外患不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清朝的武备
清朝的武备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
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1840年以前,大清王朝先后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兵部和军机处,作为高层军事决策和领率机构。鸦片战争后,开始实施“洋务新政”,成立了总理衙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清朝统治者深感军备落后,企图通过改革军制来强军安国,遂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撤消原有的兵部,成立陆军部。
在武装力量体制方面,清军入关之前,军队是八旗兵;入关后为弥补兵力的不足,将投降的明军和新招募的汉人单独编组,成立了绿营;1851年以后,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号召各地乡绅编练乡勇,湘军和淮军逐渐成为清军的主力;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编练新军。
在兵役制度方面,八旗兵实行的是兵民合一的民军制。清朝规定:所有十六岁以上的满族男子都是兵丁,不满十六岁的则编为养育兵,作为后备兵源。绿营兵虽是招募而来,但入伍后即编入兵籍,其家属随营居住,实际上是绿营兵是职业兵,直到年满五十岁才解除兵籍。湘军和淮军是由地方乡勇逐渐发展起来的部队。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湘、淮军取代八旗兵和绿营兵,成为清军的主力。甲午战争中,湘、淮军大部分溃散,清朝开始“仿用西法,编练新兵”。新军采用招募制,在入伍的年龄、体格及识字程度方面均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2)清朝的疆域和边海防建设
清朝初期重视边海防建设。在同国内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制止了分裂,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与外部侵略势力的斗争中,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这一时期疆域西到今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尔高原;北到戈尔诺阿尔泰、萨彦岭;东北到外兴安岭、鄂霍茨克海;东面到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拉达克,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日夏养花网、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从道光年间开始,政治日益腐败,边海防逐渐废驰。清军的精华北洋水师“日久玩生,弁兵于操驾事宜全不练习,遇敌之时雇佣舵工,名为舟师,不谙水务”。(《清史稿》)边防废驰,海防要塞火炮年久失修,技术性能落后,炮弹威力很小,而且射程相当近。西方殖民主义者乘虚而入,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19世纪中叶以后,香港、澳门、台湾、澎湖被英、葡、日占领,东北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及西北今国界以外的广大地域被沙俄侵占,帕米尔地区被俄、英瓜分,拉达克则被英国属克什米尔所吞并。
(3)“五次”对外战争
1840年,英帝国主义以清王朝禁烟为由,对中国发动了战争,史称鸦片战争。1842年,战败的清王朝被迫在英国的军舰上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至1860年,英国不满足它已获得的利益,联合法国,分别以“亚罗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清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此时的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殖民主义者在完全占领越南后,开始凯觎我国西南地区。1884年至1885年中法交战。爱国将领冯子材率领的清军奋勇杀敌,在刘永福黑旗军的配合下痛击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由此导致法国茹费里内阁的倒台。但是腐败的清政府却一味苟且偷安,李鸿章认为法国船坚炮利,强大无敌,中国即便一时而胜,难保终久不败,不如趁胜而和。因此,清政府和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将广西和云南日夏养花网两省的部分权益出卖给了法国,使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
1895年日本以清朝出兵朝鲜为由发动了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被进一步肢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以保护在华侨民“利益”为借口,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扩大和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70多年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大大小小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公里,共赔款2700万元,白银7亿多两(不含利息)。如把利息计算进去,仅《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就达9亿8千多万两。当时,在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大清帝国竟找不到自己享有主权的港口。国家有海无防,有边不固,绝大部分中国领土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俄国在长城以北;英国在长江流域;日本在台湾、福建;德国在山东;法国在云南。中华民族美丽富饶的国土被蹂躏得支离破碎。

中国古代国防分为哪几个阶段?

中国的国防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国防史(公元前21世纪—1 840年鸦片战争前夕)、近代国防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和现当代国防史(新中国成立—现在)。

从民族角度看我国国防史,古代国防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近代国防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而现代国防史则是一部民族振兴史。

古代国防史

中国古代“国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共同特征:注重内防、注重防御、注重文治。这三个共同特征形成中国国防教育侧重于内防和防御的总体方案,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防教育仍然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近代国防史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面对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敌人。近代国防危机出现。中国近代国防面临着与以往大不相同的严峻考验。自19世纪40年代初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防思想出现了由古代向近代嬗变的雏形。

现当代国防史

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最高元首到每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都与之密切相关。

扩展资料

新时期中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有以下内容:

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防备和抵抗侵略,保卫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的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在太空、电磁、网络空间的安全利益。反对和遏制分裂势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坚持独立自主和全民自卫原则,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和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武装力量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人才、装备、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为地方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扶贫帮困和改善民生、生态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3、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重要任务,坚决打击敌对势力颠覆破坏活动,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

4、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着眼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成果,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

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牵引和带动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深积极稳妥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战略筹划和管理,努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5、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和国际争端,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日夏养花网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

坚持开放、务实、合作的理念,深化国际安全合作,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防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

2、趋向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末,它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

3、第三阶段:丰富发展时期(秦至五代时期),大约从公元前3世纪---公元10世纪中叶,我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诸王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

4、体系完善时期(宋至清前期),大约从公元960年到1840年,我国经历了宋元明清(前期),这是封建社会会的后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的重要时期。

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

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

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

扩展资料:

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我国古代国防建设中,城池的建设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城池建筑最早始于商代,随后,城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因此,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主要的样式之一。 

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伸日夏养花网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长城的建筑已经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国防,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开始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连为一个整体,形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宏伟工程。

后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形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12700余里的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兴建的伟大水利工程。隋炀帝时期,征调大量人力物力,将原有的旧河道上拓宽和连贯,形成运河北起通州(今北京通州区)、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把南北许多州县连成一线,成为军事交通和“南粮北运”的大动脉,具有重大的军事和经济作用。 

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朝开始的。14世纪,倭寇频繁袭扰我沿海地区,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新城为骨干,水陆寨、营堡、墩、台、烽堠等相结合的海防工程体系,为抗击倭寇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防

大至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逐步上升阶段、鼎盛阶段,逐步下落阶段。

内容介绍:

1、逐步上升阶段:

春秋至汉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是国防观念迅速得到了强化。形成了诸如“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

到了汉代,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兵役制度和国防策略,筑建了许多坚固的国防工程。(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

2、唐朝时期的鼎盛阶段

到了唐代,兵役制度更加完善,国防思想进一步成熟,统治者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得当时中国疆域扩大,周边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迎来中国历史上国防的鼎盛时期。

武装力量体制: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

3、逐步下落阶段:从宋代到明清的晚期

宋朝积贫积弱,国家的国防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晚清时期,中国的国防进一步下滑,纵观我国古代国防史,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时,国防就强盛,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就崩溃。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国防历史:

中国古代的兵制建设:

兵制,就是军事制度,现在称为军制。我国夏初至战国时期,就相继出现多种形式的兵制。自秦统一中国到清末,历代封建王朝都根据各自的需要和条件加强兵制建设,普遍建立便于帝王控制的统帅指挥系统,主要武器装备和军需物品由国家监制和供给,因势采用征兵制、募兵制、世兵制等。兵制的许多内容通过法律形式颁行。

中国古代的边防、海防建设:

我国古代的边防建设,主要是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是从明代开始的。

中国古代富国强兵的国防思想:

富国强兵是我国古代各朝代都十分重视的国防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统治者和军事家就已经认识到国防与经济的关系,明确提出“国不富则无称雄之本,兵不强则无争霸之力”的政治主张。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网-国防概述

百度百科-国防

中国古代国防分为政策理论、兵制建设和工程建设三个阶段。

1、政策理论

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比如 “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2、兵制建设

所谓兵制,就是军事制度,一般称为军制。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武装力量体制上,我国古代一般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各朝代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的做法虽然不尽一致,但皇权至上,军队的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

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

3、工程建设

中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城池是中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筑始于商代,之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主要的样式之一。

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

扩展资料

当代国防四种类型:

1、扩张型。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权主义,侵略、颠覆和渗透他国。

2、自卫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我国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不扩张,也不容别国侵犯我国一寸土地。

3、联盟型。以结盟形式,联合他国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为扩张和自卫型,还可分为一元和多元联盟,前者有一个大国做盟主。

4、中立型。中小发达国家严守和平中立的田防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子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

中国属于积极防御自卫型的国防。

国际形势日渐缓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横行。居安思危,我国既要加速发展,也要确保安全。“国富”“兵强”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两大支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防

大至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逐步上升阶段、鼎盛阶段,逐步下落阶段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在我国历史上,城池的建设最早始于( )。 A .春秋 B .夏朝 C .商朝 D .周朝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86822.html

上一篇:太空上真的有外星人吗?

下一篇:幸福像花儿一样,记录嘉悦A5的一次随拍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