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望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白字算是平声么 胜字也算是平么为什么
谁知到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
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bsdLA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平仄目的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
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日夏养花网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日登楼怀旧
[宋]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从军行
[唐]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by《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11-23 第07版 )
1、一句诗三组,两组两字为单位,一组是一个字,平仄相间。如“平平 仄仄 平”。但两个字的重心在后一个字,所以上句亦可以是“仄平 平仄 平。
2、单字组位置可以句中,可以句末,但必须和句首组平仄相同。如”仄仄 平平 仄“、”仄仄 仄 平平“。
3、偶数句必须平声结尾。
4、对。相邻句平仄相反。但当与第三条原则矛盾时,服从第三条原则。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粘。除了第三句必须为仄外,前一联的下联必须与后一联的上联 第二个字和第四字 平仄一样。平平 仄仄 平,仄仄 平平 仄。仄仄 平平 仄,平平 仄仄 平。
故一首完整的五言律诗可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律诗的平仄规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日夏养花网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日夏养花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11]。
望采http://www.rixia.cc纳,谢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律诗平仄
外文名
level and oblique tone
所属范畴
文学
运用文体
五律,七律
五律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五律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11]。
七律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杜甫的春望最后一句浑欲不胜簪的注音解释.有书的人请帮一下忙
古诗杜甫春望平仄判断为什么感时花溅泪的‘’感‘’
你的看法应该是被一些没对症下药的平仄分析误导出来了.
这二句的平仄声应该是这样:感时花溅泪(仄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平仄仄平平)
网传的“正规”格律,这二句应该套作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但是五言律句这两句的形式当中首字是可平可仄的,楼主别被误导就是了
顺便说下十二级的大哥,你得翻翻中古音了,就算中古音不懂,平水韵也可以啊,连入声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不要出来丢人了.感、浑一看就知道跟入声没关系,不要瞎扯.我还没见过一个入声在普通话里面演变成有韵尾的字,楼主你要是信他就糟糕透啦.
这里以平水韵为例,感字在上声二十七感,浑字按该句意义应该属于平声十三元,不信自己去查吧
杜甫诗春望最后一行浑欲不胜簪浑和胜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杜甫诗春望最后一行浑欲不胜簪浑和胜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2、胜:受不住,不能。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头之间,顿觉白发稀疏,几乎难以插簪。
4、全诗原文: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全诗翻译: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光明媚,只有荒草丛生。
感慨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禁掉泪。怅恨离别,听到鸟叫都难免心惊。
战火连绵,已达三月,一封家信贵抵万金。
搔头之间,顿觉白发稀疏,几乎难以插簪。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