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欧洲东部农业地域类型

2022-07-10 12:39:27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58

高考人文地理

高考人文地理靠高中第几册高几的,有什么部分必考,谈谈怎么复习,拜托大家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这些都很重要,至少要占70%
像看故事书那样看上几十次看到兴趣你就记牢了

日本、巴西、美国、印度、俄罗斯、德国、埃及、澳大利亚八个国家的自然、人文地理、河流水文、植被、气候

工农业特点、山脉特征、重要地理事物等一切关于这八个国家的地理知识……急用 拜谢
日本气候
  日本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北海道与本州的高原地带属亚寒带,本土地区属温带,而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此外,日本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日本可分为六个气候区,分别是:   北海道气候   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响,降雨量较日本其他地方为少。夏季短暂且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日本海侧气候   范围为本州岛西部海岸地区。冬季受西伯利亚高气压所控制,吹西北风。同时由于暖流对马海流在冬季通过日本海而带来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较少,有时因焚风而会出现异常高温。   中央高地气候   典型的内陆性气候。冬寒夏凉。冬季与夏季及昼夜之间温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侧气候   包括了本州东海岸、南四国和九州大部分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梅雨强台风多。冬季则降雪较少。   濑户内海式气候   包括了山阳地方、北四国、近畿与九州局部地区。这里天气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时遭受旱灾之苦。   南西诸岛气候   范围为琉球群岛。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风吹袭。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7月(冲绳、奄美为5、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度纪录是40.9度,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有记载的最低温度纪录是-41度,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地形、地势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305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仅次于埃及(3503人/平方公里)。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地方,火山活动频繁,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在火山分布地区,景色优美,温泉资源丰富,成为著名的观光疗养地。
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   日本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东西两侧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于日本东西狭窄,加之山势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风季节,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为此,日本修筑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库,用于防洪。河水广泛用于生活用水、农业和工业用水、水力发电。
海岸线和海洋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 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近年,导致海水升温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对日本产生影响,主要是梅雨持续时间延长,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地貌地质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于平原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种植农作物,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近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新舄日夏养花网县中越地震都是里氏6级以上的强震,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日本的温泉很多,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旅游景点。   由于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有许多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大部分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的九州岛、四国、琉球群岛有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的岛屿夏天温暖,冬天则十分漫长、寒冷,还时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区则冬天比较干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湿。
经纬度坐标:南纬 1545', 西经 4757' ,所处时区 UTC/GMT -3 小时 (西三区) ,和北京时差比中国北京时间晚11 个小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圣保罗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自然资源:铁矿砂储量650亿吨,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矿砂品位极高,多数在60%以上。铀矿、铝矾土和锰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森林覆盖率52.2%,是有名的红木之国。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居世界前列。海岸线7400公里。渔业资源丰富。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香蕉产量居世界首位。甘蔗、柑桔产量首世界之首。桔汁的出口产量占国际市场的85%。木薯的产量居世界之首。可可、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三位。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黄石国家公园大稜镜温泉:全球首个国家公园
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位于西半球,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其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西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1]全国最低点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最高点为麦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
气候
  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在主要农业地带少有严重的干旱发生、洪水泛滥也并不常见,并且有着温和而又能取得足够降雨量的气温。   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洛矶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Nor'easter),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广阔无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
水系
   从芝加哥约翰汉考克中心俯瞰密歇根湖
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冰川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汇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印度共和国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297万多平方公里。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强,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 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1707.52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的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7653公里。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   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包括乌拉尔区)、大部分城市和首都莫斯科均在欧洲部分。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西伯利亚平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耸立着达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属苔原气候(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属温带季风气候。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和半荒漠带。大河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
河流和湖泊
  ①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85千米。(俄罗斯的母亲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亚地区的鄂毕河、叶尼塞河(水流最湍急)、勒拿河(全国最长)。   ③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淡水湖)和里海。
自然资源
  俄罗斯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   ①森林和水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天然气、铁(库尔斯克)、锰、铜、铅、锌等。石油探明储量82亿吨(2009年数据),占世界探明储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森林覆盖面积8. 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 7%,居世界第一位。林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居世界第一位。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核能发电量为1310亿千瓦/小时。核电占俄电力的10%。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黄金储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 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 埃及地图
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岛这一小部分领土在亚洲。在行政上,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个或几个省,全国共有26个省。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古埃及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无甚大山,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是“埃及的母亲”。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非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6670余千米。它由发源于乌干达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之后流入埃及。从南到北纵贯埃及东部,在埃及境内一段长达1530千米,确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资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其光辉灿烂的古文化。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一般把埃及分为4个地区——尼罗河流域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西部沙漠地区、东部沙漠地区、西奈半岛地区。开罗以南是宽约3~16千米的尼罗河绿色长廊,一般称为上埃及。开罗以北称为下埃及。亚历山大和塞得港之间是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平原,面积约2万~4万平方千米。过去,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冲积物。这里是埃及古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地区,埃及绝大部分人口集中于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尼罗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亚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约占埃及面积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洼地,以盖塔拉洼地面积最大。有地下水的洼地形成绿洲。   尼罗河以东的东部沙漠,亦称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红海之滨,地势由东向西倾斜,红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面积居世界第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约相当于五分之四个中国。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组成。澳四面临海,东南隔塔斯曼海与新西兰为邻,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峡与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相望。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占大洋洲的绝大部分。海岸线长36735公里。虽四面环水,沙漠和半沙漠却占全国面积的70%。在东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海岸线长达37521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岖的多石地带、浩瀚的沙漠和葱郁的平顶山峦,东部有连绵的高原,全国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拨2230米,在靠海处是狭窄的海滩缓坡,缓斜向西,渐成平原。沿海地区到处是宽阔的 澳大利亚大堡礁
沙滩和葱翠的草木,那里的地形千姿百态:在悉尼市西面有蓝山山脉的悬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脉高大、优美而历经侵蚀的火山颈,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达令河是澳大利亚最长的两条河流。这两个河流系统形成墨累-达令盆地,面积约1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大陆总面积的14%。最长河流墨尔本河长3490里。艾尔湖是靠近大陆中心一个极大的盐湖,面积超过9000平方公里,但长期呈干涸状态。   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国土,约70%,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居住。澳大利亚有11个大沙漠,它们约占整个大陆面积的20%。由于降雨量很小,大陆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实际上被沙漠覆盖。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陆,中部洼地及西部高原均为气候干燥的沙漠, 中部的艾尔湖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5米。能作畜牧及耕种的土地只有26万平方公里。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带,适于居住与耕种。这里丘陵起伏,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个沿海地带形成一条环绕大陆的“绿带”,正是这条“绿带”养育了这个国家。
俄罗斯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西低东高、北低南高
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五海通航)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承担了全国河运总量的2/3。伏尔加河欧洲最长,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总容积23600立方公里,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科学家们曾作过假设:若全世界的主要河流均向贝加尔湖注入,则约需1年时间才能灌满,该湖的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
俄罗斯的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原因:①纬度高:大部分在某种程度50N以北;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北北冰洋寒冷气流的影响很大,并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人,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
2.东西气候差异大
①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为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属于寒冷的亚寒针叶林带
③太平洋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带
④北冰洋沿岸:是终年气候寒冷的极地气候,属于苔原带。
美国
世界农业大国
1.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2.突出特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从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农业生产可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等主要农业带。
(1)乳畜带:分布在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由于气候温凉,热量条件差,不适宜种植粮食农作物,但可以种植牧草。东北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是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小麦区、玉米带: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①这里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深厚,③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④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
从社会经济方面看,这里:①地广人稀,②交通便利,③为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条件(机械化水平高);④农业技术先进,农业产量大,商品率高;⑤市场广阔(进20世纪,世界人口猛增,世界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粮价大幅度上涨,促进美国农业现代化。)
(3)棉花带:分布在美国的南部,这里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适宜棉花的生长。
(4)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山区,这里有许多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气候干旱;在中央大平原的西部,由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又离东部的大洋较远,降水较少。干旱的气候,使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草场资源比较丰富,是美国主要的畜牧业区。
(5)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夏干,是美国主要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区,这里盛产亚热带水果和蔬菜;
(6)太平洋沿岸的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是小麦和林牧业区;
(7)墨西哥湾沿岸由于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是亚热带作物带。
3.美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美国农业十分依赖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过剩的问题。
②过去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耕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美国曾多次爆发“黑风暴”灾难。目前,许多农场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③消耗能源过多。美国这种现代农业,耗能太多,投资太大,被称为“能量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随着石油人格不断上涨,家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场主难以承担。
巴西
1.世界最大的热带国家
资源:林、水、水能、铁锰等
2.迅速发展的经济
(1)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
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带迁移农业;牧场放牧业
(2)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
(3)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3.人口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
原因:
(1)海上交通便利
(2)殖民者首先到达这里,开发较早
(3)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4)经济较发达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何却沙漠气候广布?
①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
②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受暧流影响,增温增湿
①在大陆东岸,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此气候类似的地区还有美国东南部、南美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形成于南北纬10之间,纬度接近20的
②为什么仍然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呢?暖流影响;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影响; 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与此气候成因类似的地区还有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部、西印度群岛。
③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自然带);
④地降水特征是全年降水少,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处内陆,热带沙漠因此形成热带荒漠带气候(自然带);
⑤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
⑧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
据气候分布分析,该区降水量分布是从北、东、南三面向中部、西部呈半环状递减,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为草原、荒漠。
自然带沿120E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发达经济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绵羊),羊毛、牛肉是重要出口商品
小麦——牧羊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
小麦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优势: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合机械化生产;近海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限制性因素:水源不足。
解决措施:东水西调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
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2、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与牧羊交替进行)
3、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生产特点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B.秸秆和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③灵活面向市场的生产选择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铁、煤、铝土、锰等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二战后,澳大利亚的采矿、冶金、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较快,工矿业出口的收超过农牧业,特别是煤和铁矿的出口。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五、人口、城市分布
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原因:A、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居住,并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B、沿海有优良港口,对外交通便利;C、英国移民最先到达的地方,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工农业。
日本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地狭人稠
日本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及韩国相望。
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
2、境内多山,平原狭小
(1).日本地形有何特点?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3、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4、气候特点: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日本位于温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类型。表现为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
夏季较为凉爽
降水比较丰富
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高,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区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梅雨季节,8—10月多台风.
冬季,南北温差大.
5、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6、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对外依赖严重)
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林、水力资源丰富。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二)、日本的发达的经济
1、经济发达的条件
日本经济发达(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想一想哪些因素致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飞速发展?
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①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②科技力量雄厚;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便利的海运条件
不利条件:①资源、能源贫乏;②国内市场狭小
3、工业分布及工业区
为什么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日本国内资源缺乏,需大量进口,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等
4.农业、渔业
(1)思考:日本的农业有何特点?为会出现此特点?
农业用生物技单产高
日本由于土地资源贫乏,耕地面积少,地块小,农业采用小型机械,注重运术和水利建设,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日本渔业非常发达,鱼的捕捞量名列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15%。
5.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 阪神工业区 名古屋工业区 濑户内工业区 北九州工业区
俄罗斯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西低东高、北低南高
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承担了全国河运总量的2/3。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贝加尔湖总容积23600立方公里,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科学家们曾作过假设:若全世界的主要河流均向贝加尔湖注入,则约需1年时间才能灌满,该湖的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
俄罗斯的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原因:①纬度高:大部分在某种程度50N以北;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北北冰洋寒冷气流的影响很大,并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人,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
2.东西气候差异大
①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为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属于寒冷的亚寒针叶林带
③太平洋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带
④北冰洋沿岸:是终年气候寒冷的极地气候,属于苔原带。
美国
世界农业大国
1.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2.突出特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从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农业生产可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等主要农业带。
(1)乳畜带:分布在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由于气候温凉,热量条件差,不适宜种植粮食农作物,但可以种植牧草。东北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是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小麦区、玉米带: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①这里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深厚,③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④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
从社会经济方面看,这里:①地广人稀,②交通便利,③为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条件(机械化水平高);④农业技术先进,农业产量大,商品率高;⑤市场广阔(进20世纪,世界人口猛增,世界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粮价大幅度上涨,促进美国农业现代化。)
(3)棉花带:分布在美国的南部,这里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适宜棉花的生长。
(4)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山区,这里有许多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气候干旱;在中央大平原的西部,由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又离东部的大洋较远,降水较少。干旱的气候,使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草场资源比较丰富,是美国主要的畜牧业区。
(5)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夏干,是美国主要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区,这里盛产亚热带水果和蔬菜;
(6)太平洋沿岸的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是小麦和林牧业区;
(7)墨西哥湾沿岸由于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是亚热带作物带。
3.美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美国农业十分依赖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过剩的问题。
②过去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耕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美国曾多次爆发“黑风暴”灾难。目前,许多农场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③消耗能源过多。美国这种现代农业,耗能太多,投资太大,被称为“能量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随着石油人格不断上涨,家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场主难以承担。
巴西
1.世界最大的热带国家
资源:林、水、水能、铁锰等
2.迅速发展的经济
(1)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
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带迁移农业;牧场放牧业
(2)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
(3)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3.人口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
原因:
(1)海上交通便利
(2)殖民者首先到达这里,开发较早
(3)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日夏养花网
(4)经济较发达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何却沙漠气候广布?
①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
②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受暧流影响,增温增湿
①在大陆东岸,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此气候类似的地区还有美国东南部、南美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形成于南北纬10之间,纬度接近20的
②为什么仍然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呢?暖流影响;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影响; 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与此气候成因类似的地区还有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部、西印度群岛。
③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自然带);
④地降水特征是全年降水少,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处内陆,热带沙漠因此形成热带荒漠带气候(自然带);
⑤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
⑧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
据气候分布分析,该区降水量分布是从北、东、南三面向中部、西部呈半环状递减,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为草原、荒漠。
自然带沿120E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发达经济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绵羊),羊毛、牛肉是重要出口商品
小麦——牧羊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
小麦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优势: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合机械化生产;近海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限制性因素:水源不足。
解决措施:东水西调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
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2、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与牧羊交替进行)
3、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生产特点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B.秸秆和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③灵活面向市场的生产选择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铁、煤、铝土、锰等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二战后,澳大利亚的采矿、冶金、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较快,工矿业出口的收超过农牧业,特别是煤和铁矿的出口。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五、人口、城市分布
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原因:A、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居住,并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B、沿海有优良港口,对外交通便利;C、英国移民最先到达的地方,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工农业。
日本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地狭人稠
日本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及韩国相望。
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
2、境内多山,平原狭小
(1).日本地形有何特点?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3、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4、气候特点: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日本位于温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类型。表现为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
夏季较为凉爽
降水比较丰富
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高,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区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梅雨季节,8—10月多台风.
冬季,南北温差大.
5、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6、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林、水力资源丰富。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原料 国产% 进口%
石油 99.7
天然气 94.3
煤炭 90.9
铁矿石 99.8
棉花 100
原料来源
石油:西亚、东南亚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二)、日本的发达的经济
1、经济发达的条件
日本经济发达(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想一想哪些因素致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飞速发展?
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①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②科技力量雄厚;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便利的海运条件
不利条件:①资源、能源贫乏;②国内市场狭小
3、工业分布及工业区
为什么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日本国内资源缺乏,需大量进口,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等
4.农业、渔业
(1)思考:日本的农业有何特点?为会出现此特点?
农业用生物技单产高
日本由于土地资源贫乏,耕地面积少,地块小,农业采用小型机械,注重运术和水利建设,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日本渔业非常发达,鱼的捕捞量名列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15%。
5、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日本 地震王国。。。。。。。。。。

高中的中国地理的高考知识有哪些?

帮忙给我复制点就可以了,高考的....越多越好1
以下是范围:
(三) 地理(红色为2006修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J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
(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
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域分异规律。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市。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来、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四川高考地理复习方法及大纲

马上高考了,我地理基础很差。rn假使我前2年没怎么学地理。好剩下最后一年,我留出了时间专攻地理。rn我想问一句我们四川高考地理来说,我要奔个及格分难吗?rnrn还有我从基础复习要从哪看起走?考试大纲分为几部麻烦给我详细列出来。以及每个部分的复习方法。rnrn举个例比如说中国地理,哪些方面是重点我要具体且详细的给我列出来。rn麻烦各位朋友帮帮我高分rn另外加分也多。rn希望您能帮我
不要老想着奔及格分,要学就学最好,不难的,先抓基础,多做题,查漏补缺,不会的多问老师同学,奔满分去吧!

可以先看一下200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析http://edu.qq.com/a/20080312/000175.htm

文综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
(1)陆地的组成要素及其运动
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
(4)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市。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日夏养花网。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http://www.rixia.cc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来、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1I.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地理考试大纲考试范围沿袭传统的四大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四大部分考点基本覆盖了初中、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部内容。

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都是以抽样考查知识、全面考查能力为其特点。因此,考生在后阶段复习中,应对照考纲,对照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包括原理、概念、事实)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思路),以及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掌握和理解运用,并在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自然地理:(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日照图为主要信息载体,计算时间、判断节气、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2)大气运动(等压线图的应用分析);(3)气候形成因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气象灾害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具rLksFC体分析;(4)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5)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影响;(6)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7)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8)地域分异规律等。
人文地理:(1)人类各种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分析和评价;(2)人地关系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影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3)人口、文化和旅游的有关知识等。
区域地理:(1)区域空间定位;(2)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3)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4)中国国土整治。

四大目标三级要求 复习重在能力培养
考试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明确提出文科综合考试的四项考核目标,针对考核目标,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复习,其根本点在于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高考试题中,提供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但无非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数据信息等,且多数高考题目的信息,是考生平时训练少见和教材以外的信息。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对地理试题的不同载体提供的信息准确提取,如对题组类的选择题,一定要有两次提取信息的过程,即:首先对提供的图文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判断,根据信息激活头脑中的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再针对题干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选择。
同时还要注意不同题干对某些原有信息提供条件的修改和重新设定条件,注意题组中的几道题目间的某些因果联系和同一信息的反复利用。
调动和运用知识。考生经过几轮复习后,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在后阶段的复习中,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然地理重在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人文地理重在原理和观念的运用和建立,区域地理重在区域空间的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答题的基本“公式”。
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求考生正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述地理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用书面文字的形式完成各种问题的解答。
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回归教材,尽量利用教材中的语言组织答案。因为教材中的叙述和文字描述是相对科学和完整的,对某一问题的解答,应语言规范,书写有条理,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论证和探讨问题。考生在后阶段复习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大量做题,要善于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比较、概括,并运用宽广的地理知识、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对问题进行探讨甚至质疑,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十三大区域八个国家:复习重在区域定位
考纲中,世界地理沿袭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的分区方法。对于世界地理的十三大地理分区和八个重点国家,考生除了全面掌握各区和各国的区域特征外,区域定位尤其重要,根据经纬度定位、根据相邻的地理事物定位、根据区域内特殊的地理事物定位是我们进行区域定位的常用方法。
在复习中,左手图,右手书、题,做到图不离手,是帮助我们熟练定位的有效方法。
中国概述和分区:复习重在深入细化
考纲中,中国地理的要求相对世界区域要更具体和细化一些。因此在复习中,应将初中四本教材与高中的选修(二)的国土整治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的分析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等知识落实到具体的、较小范围的区域中,如一个具体的地形单元、一个流域等。
高三地理 复习方法
这些其实都没什么用,地理其实就是多记,只有高一的“宇宙中的地球”逻辑性要强些,我在这上面遇到的地理问题好多都是这章的问题,你弄不懂就算了,这要花很多时间的,对你来说得不偿失,而且高考也在考的到几分的题。其它的就是记,你把书上的记住,在做些题练习练习,不懂的多早同学老师问,考及格是没问题的,记住多记,没什么方法。
省名师培养对象、金华一中副校长郭万里认为,高三地理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清“点”上的地理原理,分析“线”上的地理联系,解决“面”上的地理问题,高三地理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复习建议总体分二轮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目的与要求:解决知识性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获得读图能力,培养有效的思维过程,初步形成观点及知识结构,学会准确地表述。第二轮:专题复习(难点、重点、热点)。目的: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认熟区域地理,透析自然地理,用活人文地理观点,解决中国发展问题。把握高考地理的四大模块的复习方法。
(三)建立学习档案学会自我反思。
最后的建议:1.认真听取教师建议,使高考复习方向“明”起来;2.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使知识“活”起来;3.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把所学“用”起来;4.重视经典题目解析,总结方法规律。
重点是高一上册那本书

如果这本书你搞懂的话

高考问题不是很大

高一上 第一第二单元 1.5 1.6 2.2.3 2.4 2.5 2.6 最最最重要

3.2 3.4 也重要 一般学生对这几部分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

书本最重要 把书上的基础先搞懂 再去干其他

还有就是要多翻地图 空间想象能力是很重要的
最后一年把握好,从什么地方不重要,跟老师走就行,在上课的基础上扩展,关键是要理解,不是题海。当然也不是叫你不做题。
各年的高考题要研究,那是重点!
付出够了,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祝你好运!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欧洲东部农业地域类型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85058.html

上一篇:我公司是一家园林绿化工程公司,主要业务是从外购置苗木,然后种植到可以销售的时候进行销售或者将苗木种

下一篇:把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内容换成一个成语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