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中的一句话的读后感
《论语》的读后感是什么?
《论语》的读后感,一般需要有对于《论语》这篇文章的内容了解,并且对于文章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最后结合文章所得出的结论和感慨。
《论语》的读后感如下:
《论语》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里面的许多话,都让人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曾子说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够不够尽心呢?与朋友交往够不够诚实呢?老师教的知识够不够熟练呢?
背诵着这句话中,我想到了自己。我想:做什么事情不能靠蛮力,要动脑筋想办法。站在地上太低,站在楼梯上不就高了吗?于是,,我站在楼梯上,果真一下子就把球给弄了下去。
以后,我要像曾子说的那样每天反省两次,这样我会更优秀。我还要继续背《论语》,牢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扩展资料:
《论语》的读后感的要点如下:
1、首先要了解论语的大致内容和含义,知道讲了些什么;
2、其次结合自己所经历的事情;
3、最后通过论语中的人生哲理,让自己学到了哪些人生哲理。
写作技巧: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读后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http://www.rixia.cc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http://www.rixia.cc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扩展资料: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十二章其中一句写成读后感,500字左右
课间随意翻阅书本,不觉被里面的内容牢牢吸引了,这本书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难懂,论语中的经典话语加上一个个小故事,变得生动形象,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每当夜晚难以入眠时,我便捧着它细细品味,细读之中,也读出了一点点自己的心得.
为人之道,贵在真诚.自懂事以来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处世圆滑,左右逢缘;有些人巧舌如簧,善于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朴实;有些人刻苦兢业,舍已为公;有些人无为颓废,胸无大志.这些类型,我觉得都和自己对不上号,我自己却是挺喜欢真实,不太会耍弄心机,也不善于推卸任务,也许源于老师对我的教导:做一个真诚的人.真诚是搞好人际关系的良方,与人交往,不虚伪,不矫饰,真诚地面对每一个人,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我想他人也会热情地接受你.
这本书还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有些故事我还没有细细地读完,不过我想我会挤出时间去细品的,看着书柜里长年作为装饰品的书籍,我很惭愧,没把书当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会重新去认识它们,就像《论语》里说的,为人之道,贵在真诚。
论语的读后感?
——读《论语》有感
千年以前,孔丘以仁义之心、慈爱之道造就了君主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神话;千年 以后,读《论语》 ,就好像是穿越了千年尘烟与孔子展开的对话,平凡中道出真知,世俗中 论出高远。日夏养花网 历经千年的《论语》承载着孔孟之道,见证了泱泱大国千年的风起云落,直至信息高速 发达的今日,虽不见得每句每条都能适应社会的变迁,但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其中依旧不乏 为人处世的道理,不管是对于今时还是明日都具有永恒的意义。比如孝,有人说论语半部都 是在讲述孝道,对父母的孝心从未湮没在日渐崛起的中华民族的心中。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是《论语》 中对我感触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 了, 就要观察他的行为, 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 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人之初, 首先打交道的便是父母,同时与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也是父母。孝道乃人与人之前最真挚、 最稳固持久的感情的流露。是人性的朴实体现。何为孝?怎样才算尽孝?孔子的回答是“观 父志,行父道” 。 这句言论反映了孔子“什么才算是‘孝’ ”的观点。儿子了解父亲的优点,在父亲活着 的时候以父亲的优点作为志向, 即使父亲去世了也不因此改变这种行为, 如此他便可被称为 “孝子” 。在当今社会中,不“子承父业”也并不一定会被当作“不孝子” 。但是无论是作为 传统理念中的“传宗接代”的儿子,还是“泼出去的水”的女儿,至少应该知道父母的思想。 另一方面,欲知道父母的思想,除了观察父母的行为,还有就是与之沟通。不少年轻人认为 自己与父母有代沟,父母不了解自己……其实,父母往往才是自己最为信任,最能交谈的对 象。况且,越是不沟通,越是难以互相了解。多点沟通,多点了解父母,这确实是“孝”重 要的一点。 也有人反驳说“父之道”是有违天地大义的,难道我们也该三年无改其道?孔子是不是 迷糊了?但我始终认为不然。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只是孔子就强调人之悲悯相怜之心而论, “可谓孝”也仅是就这点发的感慨,并未涉及大义问题。 那么在我们排除对于“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无止境的猜疑之后,再思考之,这恐怕是孔子对为人子女提出的,比料理 父母衣食住行更加严苛的尽孝要求了。 民以食为天。 孝道的基本自然是在物质上赡养父母. 让 父母有衣穿、有饭吃,不畏寒冻,不忧饥馑,保障父母基本生存条件,甚至给父母以颐养天 年更加丰裕的条件。但物质奉养只是让父母“生” ,虽为基本,但却是最低浅的一层,故子 日: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如果仅仅是给父母一口口粮视为尽孝,这对于今天的子女而言确实不会成为什么问题。 但这个最基本的保障对于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而言,却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暂且不论那 些连这份微小的孝心都不能尽到的人, 他们或许确实自己也是饿着肚皮而为二老的口粮在打 拼,或者他们已经沦为了非人的动物,可以忘却父母之恩惠,我们仅仅以此作为对父母的孝 心未免太过低廉和浅层了。 试想, 为人父母怎会忍心看子女用血汗钱来换取自己暴敛天物? 他们无非是想求得子女平安,子孙健康而已。 情感慰藉乃是高与上文所谓物质层面之行孝道之法。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慰藉正 是从父母的情感生活出发。以和其颜悦其色为目的,体谅理解父母爱子之心,急其所急,想 其所想,为之排忧解难,以报答父母的恩德,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如果说对于父志, 各个家庭各个时代背景下都有不同的理解, 那么对于我们今天大多数 人而言, 父志早已是从替父保家卫国的民族高度降低到了希望我们早点睡, 希望我们按时就 餐的生活层面。但是我们真的能够舍弃叱咤职场的机会,同父母安静,简单的吃顿晚餐,我 们真的能抵住充满激情浪漫的夜生活的诱惑,听从父母早些入睡的忠告?这个时代的人们, 似乎已经不再为食宿忧愁,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孝的定义似乎更倾向于能让父母奢度晚年, 因为这比行父志——听从父母的良言来的简单,简便。 孝,简单,因其于长者所需所求,只是鸿毛般轻微;孝,沉重,因其于幼者所行往往不 能切合父母的心意,而重若泰山。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作为中华后裔,我们应该聆听先贤的谆谆教诲,孝虽然 简单,但我们绝不满足于低浅的层次,也更因其沉重,需要我们为此尽心尽责。
围绕《论语》中某一句子写一篇读后感 800字左右
有的人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别人有什么问题难到他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名义和别人心里的地位,他会说:“这个嘛!我已经知道了但是还要在了解了解。”像这样类型的借口他都会找。但是不知道还是不知道。他不感告诉别人他不知道,而把这个问题憋在心里,就像背着重重的担子。其实这样的人很多,都怕大家笑话自己,包括我也是。但是通过读这一条我知道了,知只为知只,不知为不知是诚实地面对自己,以诚实的态度去面对别人。这里有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一天孔子和子路在齐国的一个地方有两个孩子在讨论的很热列。孔子看了就想过去听一听。孔子走上去和蔼的说:“我叫孔丘,看你们讨论的那么热烈,我也想参加,可以吗?”两个小孩一见是有名的才子就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个孩子说:“我们在争论太阳在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我觉得我说早上近,因为早上的太阳又大又圆,我们都知道看东西越近那么那个东西就越大。”另一个孩子说:“他说的不对,早上凉飕飕的,中午时就很热,这不就说明中午近吗?孔子听了他们的理由,感觉都很有道理就说:“对不起!我过去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不知道,你们还是请别的高人告诉你们吧!”这时两个孩子说:“原来圣人也有不的呀。”然后转身就跑了。子路不服气说:“为什么不随便说一个告诉他们呢?这样多丢面子呀!”孔子说:“不不不,要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不知道,在学习上也一样,只有抱着这种诚实的态度才行。”
敢于承认有些学问不知道,是求得知道的起点。不知道而说知道的人既失去做人的基本也对自己对别人无益,更对自己的长进没有益。学习就是要有那种诚实的勇气,诚实的学习态度。
文章标签:
上一篇:绿豆芽怎么发芽最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