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枝花有什么的特产。
黄枝花有什么功效?,有什么作用?
健脾益胃助消化 滋肾益精 降低血糖 延年益寿
补肾养血 滋阴润燥
用于消化不良,有理气的作用
防治呼吸道感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当阳的特产是什么?
当阳的特产是什么,rn要带点去学校..rnrn最好告诉我的是比较好带的....一, 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属绿茶类,产于湖北当阳境内的玉泉山,制成后的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指,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始创于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创制人是玉泉寺的中孚禅师。
二,双莲荸荠
双莲荸荠,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莲荸荠外形椭圆,皮薄呈红褐色味甜肉质脆嫩,细嚼无渣。
双莲荸荠有它的独特之处,其水份达到85.4%、可溶性固形物达12.5%、可溶性糖达7.84%、淀粉达5.4%,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的含量远远高出普通荸荠和杂交荸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高。
三,金水柑
金水柑又名鄂柑一号,是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选育成功的柑桔新品种。2003年1月8号被评为“全国优质果品",授予“中华名果”称号。现有大量金水柑出售,金水柑是当阳市农科部门精心培育的优质水果。http://www.rixia.cc
四,石马槽大米
石马槽大米是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特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因原产于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庙前镇石马村而得名,“两山夹一冲”地形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孕育出了优质而独特的石马槽大米。
其米粒自然光泽、颗粒细长、口感独特、软糯适宜、营养丰富、久食不厌,在当地有“白饭也能食三碗”之说。
五,当阳峪绞胎瓷
当阳峪绞胎瓷,河南省修武县日夏养花网当阳峪村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绞胎瓷”又名“透花瓷”,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泥采用独特的绞胎手工技法相间揉合制胎成型、焙烧而成。瓷器花纹由胎而生,内外相通,里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复制,被称之为“编出来的瓷器”,因其表里如一的特质也被誉为“瓷中君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当阳峪绞胎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马槽大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水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莲荸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仙人掌茶
湖北省当阳市被确定为湖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示范六大项目市,具体实施单位为坝陵办事处,项目总面积为3万亩。全处发展两膜栽培面积1.8万亩,大棚面积1万亩,全年蔬菜总产可达到16.5万吨,总收入可达l.3亿元,仅蔬菜一项可给全处人均带来增收70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在所种植的15个主导品种中已有辣椒、茄子、蕃茄、黄瓜、甘蓝等五个蔬菜品种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监测认证,确定为A级绿色食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销往全国23个省市。坝陵办事处现已成为湖北省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第一镇。
当阳金水柑,又称椪柑,被誉为“远东柑桔之王”,我国是椪柑的原产地之一,其味酸甜适中,食后味浓甜,花渣爽口,糖酸比值高达15-24:1,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可食率高,一般单果重120-140克,果蒂具放射沟,果形高桩或扁圆,以高桩形为佳,其果形指数为0.8-1,皮橙红或橙黄色,果皮蜡质层厚,光泽明亮,皮松易剥,椪柑树形高大、紧凑,主枝直立,枝条削尖度小。
2001年,被评为“中华名果”称号。金水柑在当阳的主产地在当阳市半月、王店等镇。每年都有大批商贩前来调购。
子龙花生以粒大、皮薄、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而为人们所称道。抓把新鲜的花生当作小吃,这是最惬意的事情了。当阳花生播种面积8.1万亩,产量2.02万吨,远销广东等地。
花生被誉为“长生果”,科学家研究发现,花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他命和矿物质,适度进食对心脏有益。
蜈蚣又名天龙, 因为它的足很多,故又有百足的美称。在动物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唇足目、蜈蚣科。蜈蚣体长12--20厘米,身体扁平,红头黑背,分头和躯干两部分。
据《当阳县志》记载:当阳土人种蜈蚣以为田,供药肆之采用,则此物由来已久,但今未闻有种者。
在当阳境内,因盛产药用蜈蚣而出名,当地人以经营药用蜈蚣为业,并对药用蜈蚣的适宜栖息地加以管理,种群给予保护,使之繁殖或改善生长环境补充食物等方式进行繁养,采收后卖给药商获取报酬,以为生计,可见在我国古代就有人从事药用蜈蚣养殖。
蜈蚣,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痛,攻毒散结,息经止痛等功能。主治半身不遂、破伤、骨结核、瘰疠、毒蛇咬伤、小儿惊风、中风等症。近代研究表明,蜈蚣主要成分为组织胺、溶血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胺及胆甾醇,此外尚含橙色素及淡蓝绿色素等。蜈蚣毒素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原溶血作用,具有烟碱一阻乙酰胆碱样性质溶血作用,能使小白鼠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近年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癌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蜈蚣也是“蛇药片”、“拔毒膏”、“散风活络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由此可见蜈蚣是动物性药材中不可缺少的。
双莲荸荠
相传从玉泉山上流下两股清泉,一段向东,一股向西,向东的在山脚下汇聚成地,地中涌出粒粒“珍珠”,引来宾客驻足观赏,这便是闻名胜迹的“珍珠泉”。向西的一股也有“珍珠”涌出,但来观者甚少。于是当地人便用此水培育出一种风味独特的地下“黑珍珠”供人品尝,结果招来大量客商争相购买,此物便是成名已久的“双莲荸荠”。
双莲荸荠最早产于当阳境内的双莲寺庙东南面的两畈水田里,后来逐步发展到双莲集镇以东的双莲村和白河村为主的集中产区。到20世纪80年代,已在双莲集镇方圆十公里内大面积种植推广,种植面积发展到4200多亩。双莲荸荠以“果大、色鲜、无渣、味甜”而著称,是湖北省著名的土特产之一。解放前,双莲寺佛事兴旺,远近的香客拜佛朝香,拜了菩萨再买荸荠,双莲荸荠也就远走四方,香客自然成了它的义务“推销员”和“宣传员”,据了解,双莲荸荠远销到全国10多个省市。
双莲荸荠属地方小气候型优质品种,区域性较强,主产区位于当阳市西南边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水源充盈,全年无霜期达265天,很适宜荸荠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土壤酸碱度适中,土质各种元素的含量有利于培植出优质荸荠。双莲荸荠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外形椭圆,皮薄呈红褐色,上部顶端有数个聚生芽,比一般普通荸荠要长一些,芽长约3—4cm,下端脐部较平或凸出,味甜肉质脆嫩,细嚼无渣,单个重20克左右。
双莲荸荠每年农历冬月成熟,于小寒前后源源上市,是城乡居民新春佳节喜爱的佳品。双莲荸荠与一般普通荸荠相比,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其水份、全糖、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的含量远远高出普通荸荠和杂交荸荠。据技术部门对双莲荸荠营养成份的含量分析,水份占85.8%,比普通荸荠高10.8%,可食部分82.5%,大于普通荸荠0.1%和1%,每10克双莲荸荠的钙、锌、铁含量分别为0.037、3.71、10.6毫克,分别高出普通荸荠0.01、2.56、l.31毫克,而脂肪只0.14毫克,低于普通荸荠0.18毫克。
双莲荸荠不仅个大肉嫩,果质细腻,清甜芳香,沁人心肺,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叶茎和果实均有一定的医药作用,能消渴去热,温中益气,下丹石,消风毒,辟蛊毒,疗五种膈气,抗癌治癌,治误吞铜物、血崩等病症,绞汁漱服还可治咽喉肿痛,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
特早大果李新品种——关公李
关公李是本地麦黄李的杂交后代,由当阳果树科技人员历经15年选育而成。它保留了麦黄李丰产稳产的特性,具有果大、早熟、质优的特征,是一个特早熟大果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李树品种中果大早熟的空白,其特点如下:
一、结果早。“关公李”嫁接苗当年成花,栽后当年试果,半成苗第二年结果率100%,早果性能极佳。
二、成熟早。当地三月开花,五月中旬成熟。该品种个大,单果重100克左右,最大可达130克。酸甜适度,风味极佳。
三、丰产早。栽后当年试果,第二年株产可达3公斤左右,第三年形成产量,株产最高可达300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
由于该李子上市时正值鲜果淡季,市场价高俏销,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一个极有发展潜力的特早熟品种。其适应能力强,耐脊溥,除积水地外均可栽培。自花授粉能力强,不需配置授粉树也能连年丰产。其栽培技术与其它品种相同。
产地:湖北。
典故:长江它处水域既无此鱼,也无有“笔架鱼肚”。当地民间传说:笔架山下有座()www.rixia.cc鱼宫,宫里住首一位()鱼王,凡是到此朝拜过它的()鱼,都会得到笔架山形的大鱼 鳔。
概况:鱼肚,又称“鱼胶”,是用鱼类的鳞、皮、骨、鳔作为原料制成的动物胶或明胶。大黄鱼、等鳔胶是直接干燥制成的鱼胶,除用作工业原料外,供食用的叫“鱼肚”。石首笔架鱼肚则是采用长江石首段水域中出产的()鱼鳔制成的一种珍贵食品。()鱼,即 “()鱼”,这种鱼体型较大,长达一米左右,一般重七、八斤,大者二十多斤。背部呈灰白色,腹部白色。鱼体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细刺少,能烹制多种美味 鱼肴。()的鳔个大肥厚,营养丰富,鱼鳔的外形和镶嵌在鳔内的红色纹理,酷似屹立 在长江岸边的石首笔架山,故得名“笔架鱼肚”。
特点:笔架鱼肚外形精美,色泽白中带绿,晶莹可爱。晒制好的鱼肚犹如玉雕。一般一个鱼 肚二两左右,大者可达半斤。烹调大师用笔架鱼肚可烹制出“鸡茸鱼肚”、“虾仁鱼肚”、“海参鱼肚”、“红烧鱼肚”等多种佳肴,皆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价值甚高。
源口香米
中国历代都把香稻视为珍品,把香米作为贡品,誉称香米为“贡米”。源口香米产于湖南江永县,其所以能成为珍稀之物,同当地有适于香稻生长的特殊水土条件是分不开的。江永县地处湖南省南部,潇水支流永明河上游。这里盛产稻、小麦、花生、大豆等,特产“源口香米”,稻禾高达一米,谷芒棕色,米细小质粘,色呈乳白,做成米饭,质地糯软,芳香浓郁,是湖南稻中绝品,素以质佳味香而饮誉三湘。
湖北绿松石雕
远在4000年前,我国妇女佩戴的装饰中,就有了用绿松石制成的坠子和耳环。在商代的铜器、漆器花纹中,发现嵌有绿松石。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随身携带去大量绿松石饰物,用以装饰西藏拉萨著名的大昭寺。
绿松石雕结合绿松www.rixia.cc石体态活泼,软硬度不同,颜色艳丽等特点,设计创造出多种人物名作。在造型结构上讲究饱满、完整,生动而新颖。在雕刻技法上结合了我国大江南北玉雕的风格,下刀干净利落,清晰简练,线条纤细入微。著名绿松石工艺雕刻师袁家琪的新作《楚天曲》,是用一块重达14.7公斤的原石雕刻而成的。整块石料质地细腻,料面纯净,色泽碧绿,鲜艳夺目,是湖北省开采绿松石以来,极为罕见之珍品。作者根据古代民间传说,结合绿松石雕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大胆运用玉雕镂空、透雕的技艺和湖北派传统仕女的写实手法,在这块多边形的绿松石上精心雕琢了一幅完美的立体图画。仙山琼阁上白云飘绕,仙鹤飞翔,晴日凌空。白鹤童子手擎文房四宝、画卷,白鹤仙子形象端庄丰满,秀丽洒脱,衣饰灿烂绚丽,在悠然自怡的神态中,透露出怀念远人的无限深情。整个作品采用了概括的手法,线条洗练流畅,巧妙地显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
麻洋糖心皮蛋
湖北天门麻洋蛋厂生产的糖心皮蛋品质优良,每年都生产将近一百多万只出口远销。蛋的表面褐色透明,呈松花纹状,蛋黄形如圆珠,软而不散。这种皮蛋,既好看,又好吃。并具有夏秋解暑健胃、冬春温补健身的功效。
孝感麻糖
湖北孝感麻糖生产历史悠久。相传在宋朝就负有盛名。封建社会曾用它作为贡品。它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绵白糖为主要原料,并配上桂花、金钱橘栟等,经过十二道工艺流程,三十二个环节制成。吃起来不沾牙,香甜可口,具有润燥、暖肺、养胃等功效,对肝肾也有补益。
青山麻烘糕
闻名长江中下游的传统糕点湖北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格。麻烘糕选料讲究,它采用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及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吃起来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松、甜、脆、爽口。
武昌鱼
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体高,侧扁,呈菱形,肉味腴美,脂肪丰富,为上等食用鱼类。元人马祖常的诗句“南游莫忘武昌鱼”,提醒来湖北的客人不要忘了品尝这一著名的水产佳肴。
清蒸武昌鱼一般选用1000克左右一条的,再辅以火腿、冬菇、冬笋和鸡汤等,则味道更佳。
石花大曲
产于湖北谷城。 相传古时有陨石坠落于此,石落之处涌起一股清泉,当地人们汲佳泉酿美酒,其酒风味独特。当年四楚霸王项羽攻打咸阳时路过谷城,放量痛饮,一醉方休。
石花大曲在选料、制曲、发酵、制酒、养酒、勾兑等工序上有一套独特的工艺。所谓 “两次投料,七次蒸馏取酒,八次加曲下窖,分级储存,陈酿五年,精心勾兑”,只是 这一工艺的 简单概括。小缸发酵是石花大曲制作的又一特技,经过小缸发酵的母糟, 老熟生香能够达到最佳程度。石花大曲在出厂前,还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地封养酒”。 清亮透明,芳香醇冽 ,回味悠长,进口软、落肚甜、出口香。
房耳
产于湖北房县。 房县山峦起伏,林木茂密,气候温润,雨量充沛,耳林资源极为丰富,为黑木耳生产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湖北通志》里说:“木耳以郧属产者最为著名,世谓郧耳。”郧耳就是房耳。房县的 黑木耳产量历年都要占湖北省黑木耳产量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
黑木耳的胶质体有极大的吸附力,它能把残留在人体消化、呼吸道系统的灰尘、杂 质集中起来,排出体外。 形似燕,状如飞,色泽好,外观美;肉丰厚,质地佳,味纯正,发性大。 成份:含有炭水化合日夏养花网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还有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 B2和维生素C等。李时珍在他《本草纲目》中写道:木耳“性甘平,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并有治序痔疮、血痢等作用。近代医学界对于黑木耳的药用价值又有新的发现,认为它具有清肺、润津、去瘀的功效,而且还含有抗癌物质。
鹤峰葛仙米
产于湖北鹤峰。 据唐人房玄龄等撰《晋书》和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晋朝学者葛洪(公 元284-364年),号“葛仙公”,他不图升迁,不慕名利,隐居“南土”时,因缺粮曾 采念珠藻为食,从此,民间称之为“葛仙米”。 色绿粒圆,玲珑剔透,闪闪发光。 成份:含有蛋白质、藻类淀粉和各种糖分。 其性寒、味淡,可以清热收敛,益气明目,主治夜盲症、脱肛、烧伤、烫伤等。
宜兴紫砂陶花盆
宜兴紫砂陶花盆用的是当地一种紫砂泥陶土制仿而成,它有高矮大小之分,方圆曲直之别,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盆围大至七尺,小至半寸。高盆可植悬崖式的花木,浅盆用来布置水石,树桩盆景,相得益彰。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元朝,紫砂陶器的烧制工艺逐渐成熟已开始在器物上题词雕刻。 明代中期,宜兴紫砂陶茶具极为盛行。清代时,开创了采用篆刻、书法和绘画装饰的 新风格。宜兴紫砂陶花盆特有的红褐色彩给人一种庄重、古雅、质朴之感。它把装饰和雕刻紧密地结合起来,以金石篆刻的手法,把诗词、 山水、花鸟、字画雕刻在盆上,古色古香。陈设客厅、居室、更显得文雅古朴。 造型优美,古雅大方,透气和吸水性能好
琼花的价值
急!!!!!!!!quickly!!!!!!!!!!!!琼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忍冬科落叶或半常绿灌木。4、5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聚伞花序生于枝端,周边八朵为萼片发育成的不孕花,中间为两性小花。果期10—11月,
琼花枝、叶、果均可入药,具有通经络、解毒止痒的功效。
琼花为扬州市花。自古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
琼花是我国特有的名花,文献记载唐朝就有栽培.现今长江中下游丘陵山区林下和灌木丛中常有野生,在河南、山东以南地区园林中习见栽培。琼花边缘有数量不等(多为8个)的白色不孕花。叶大,高通常不超过1米,花期5~7月,花被片4,花色品种丰富,多为红色、淡蓝色,作盆栽或园林地被植物。花期4月中旬到5月上旬,核果椭圆球形,初呈青绿色,果熟时先为红色,后渐转为蓝黑色,观果期为8~10月。秋果红若珊瑚,鲜艳可爱,为花果兼美的观赏树种。
琼花是我国的千古名花,它以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以及种种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传说和逸闻逸事,博得了世人的厚爱和文人墨客的不绝赞赏,被称为稀世的奇花异卉和“中国独特的仙花”。
1998 年扬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大市民推选的琼花作为扬州市花的决定,并举行过两届“中国扬州琼花艺术节”,反响较大。琼花天下无双。琼花作为扬州市花,是当之无愧的。扬州最有名的当然是琼花了。琼花以叶茂花繁、洁白无瑕扬名天下。传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欧阳修在此任太守时,曾称赞琼花是举世无双之花,在琼花观内题下“无双亭”。北宋的仁宗皇帝曾把琼花移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南宋的孝宗皇帝又把它移往临安,但立刻憔悴无花,只到再次移送扬州。元兵攻破扬州,琼花便彻底死了。扬州人对琼花情有独钟。原物虽已不在,但扬州人把一种叫聚八仙的花视为琼花,当作市花精心培育呵护。如今,沿湖岸边洁白如玉的锦簇花团,便是“四海无同类”的扬州琼花——聚八仙花了。
琼花是我国的千古名花。宋朝的张问在《琼花赋》中描述它是:"俪靓容于茉莉,笑玫瑰于尘凡,惟水仙可并其幽闲,而江梅似同其清淑。"的确,琼花以它那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更有关于琼花的种种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传说和迷人的逸闻逸事,博得了世人的厚爱和文人墨客的不绝赞赏,被称为稀世的奇花异卉和"中国独特的仙花"。
其实,琼花之名本是泛指开着美丽花朵的花卉。"琼花"亦写作"琼华",古文中"华"即是"花",而所谓琼者,即美玉也。后人将琼花作为某种特定花卉的名称,也许正是赞赏它花美似宝玉。至于将它作为某神特定的植物名称始于何时,至今尚未有确论,但至迟在北宋就这样称呼了。据北宋初著名官吏兼文人王禹偁所作的《后土庙琼花诗序》"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渭之琼花。因赋诗以状其异。"由此可知,琼花之名在王禹偁记叙之前已流传民间。继王禹偁之后,文人题咏越来越多,也越写越奇。韩琦作诗赞:"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刘敞诗云:"东方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欧阳修也作诗赞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不但赞其美,还强调琼花是扬州独有。从此,琼花不但扬名于世,而且还和扬州古城的盛衰紧紧连在一起。
琼花在我国的栽培过程中,曾几经摧残,历尽悲欢离合,这恐怕是其他花卉所未遭遇过的。
根据记载,汉代扬州城东曾有一株琼花,当时有人特为之建"琼花观"。宋朝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又在花旁建"无双亭",以示天下无双。据宋朝周密撰的《齐东野语》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一1048年),曾从琼花观中将琼花移栽到开封,但后因逐渐枯萎而发回扬州。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又把它移栽到杭州的皇官禁苑之中,谁知逾年而枯。不久,载还扬州,却又枯木复苏,人们皆称琼花是有情之物。可惜,这一代名花终于在元代初年枯萎死去。据杜游在《琼花记》中载:宋高宗绍兴年同(1131一1162年),金兵南下侵略,扬州琼花也成了他们的掳掠目标,大棵的连根拔去,挖不尽的齐土铲平。可是过了一年,被铲的根旁,又生出了新芽,加上道士唐大宁的精心培养,终于慢慢恢复了原状。令人惊叹的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也就是宋朝亡国的那一年,扬州琼花突然死去。是否这花也有情,而为大宋王朝的灭亡悲伤呢?关于这一点,那就不是笔者所能解答的了。只是本来"天下无双"的扬州琼花,一旦香销玉殒,便成了"绝世之珍"了。
20年后,也就是元至元三十三年,有个道土金丙瑞,以"聚八仙"补种在琼花观,后人称琼花者,实是"聚八仙"。至于"聚八仙"与琼花的关系,下面我们再作介绍。不过我们由此可知,将聚八仙认作琼花,迄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以后历经兵灾战乱,聚八仙也绝种了。从那以后,琼花观花亡观废,有名无实。不过,即便如此,琼花在世人的心目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据载,有人在琼花香销玉殒之后,仍登上琼花观,寻觅古琼花的芳踪,感怀思旧:"何年创此琼花台,不见琼花此观开。千载名花应有尽,寻花还上旧花台。"
然而,世人的心愿直到建国以后才得以真正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扬州瘦西湖园林工人踏遍全市山林乡野,寻宝觅珍,终于在蜀岗重新发现"聚八仙",并移栽湖园,精心培植,中国最独特的"仙花",终于重新开放了。八十年代以后,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为进一步满足人们的心愿,已决定将琼花定为扬州市花。从此,历尽劫难的千古名花--琼花,终于在扬州古城重放异彩,并成为扬州城内颇具特色的重要旅游资源,是维扬古城的象征之一。
琼花在植物学上属忍冬科荚蒾属。是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我们前面提到的聚八仙,以及八仙花、蝴蝶花、木绣球等,都是琼花的别名。也有人认为"聚八仙"、"大花琼花"、"木绣球",只是琼花的栽培变种。
琼花的寿命较长,扬州大明寺内一株清朝康熙年间种植的琼花,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依然繁茂,风姿如故,风韵仍不减当年。
琼花的美,是一种独具风韵的美。它不以花色鲜艳迷人,不以浓香醉人,每到春夏之交,自然界一片姹紫嫣红,琼花却花开洁白如玉,风姿绰约,格外清秀淡雅;而每当秋风萧瑟,群芳落英缤纷,凋零衰败之际,琼花展示的却是绿叶红果的迷人秋色。其叶、其果,红绿相映,分外鲜艳,经久不凋,给萧瑟的秋色点染了艳丽的色彩和欢快的气氛。琼花枝条广展,树冠呈球形,树姿优美,树形潇洒别致。
琼花的美更在它那与众不同的花型。其花大如玉盆,由八朵五瓣大花围成一周,环绕着中间那颗白色的珍珠似的小花(尚未开放的两性小花),簇拥着一团蝴蝶似的花蕊,微风吹拂之下,轻轻摇曳,宛若蝴蝶戏珠;又似八仙起舞,仙姿绰约,引人入胜。"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月破香葩"。无风之寸,又似八位仙子围着圆桌,品茗聚谈。这种独特的花型,是植物中稀有的,故而世人格外地喜爱它,并美其名曰:"聚八仙"。又因其树可高达数丈,洁白的朵朵玉花缀满枝丫,好似隆冬瑞雪覆盖,流光溢彩,璀灿晶莹,香味清馨,令人为之神往。
琼花的美,还在于它那颇富传奇色彩的迷人传说。相传琼花是扬州独有、他乡无双的名贵花木,连隋炀帝也不远千里,大征民工修凿运河,一心要到扬州来观赏琼花。但当运河开成,隋炀帝坐龙船抵达扬州之前,琼花却被一阵冰雹摧毁了。接着爆发了各地的农民起义;隋政权崩溃,隋炀帝死于扬州。因而有"花死隋官灭,看花真无谓"的说法。隋炀帝是否真到扬州看琼花,虽不见正史,但典出《隋唐演义》第四十七回:"看琼花乐尽隋终,殉死节香销烈见。"在这里,琼花已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种名花,而是已被人格化了的有情之物。它寸劳动人民无限同情,对昏君隋炀帝无限憎恨;它不畏强暴,不畏权势;它爱憎分明,有灵有情,成了美好事物的象征。也许如此,琼花才博得历代文人骚客的赞叹。琼花正因这些传说和赞咏而扬名于世。世人因此视琼花为稀世奇花异草,视为人间少有,天上仙花落人间的仙葩,并把能够到扬州一睹琼花芳姿引为人生快事。在扬州历史上出现的"三春爱赏时,车马喧如市"的赏花盛况,即是这一反映。
最后还要提一句的是:琼花其实并非扬州特产。宋朝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曾提到"杭之褚家塘琼花园",说明当时杭州也有琼花。宋代李格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之父)在《洛阳名园记》(作于绍圣二年,即1095年)中也记述:在"李氏仁丰园"中栽有琼花。金元之际的著名文人元遗山在其著的《续夷坚志》中记载:"鄠县(今陕西户县)西南十里曰炭谷,入谷五里,有琼花树。树大四人合抱。逢闰即花,初伏开,末伏乃尽,花自如玉,攒开如聚八仙,中有玉蝴蝶一,高出花上。"可见古代琼花在陕西也曾绽开芳姿。又据《旅游》杂志1982年第一期报道:江苏昆山县亭林公园内,有八株说不上名字的树,长了六七十年都不曾开花,奇怪的是最近几年,一到暮春时节,八株树竞相开花吐艳。其花由八朵大花环聚中间的小白花,小花之上是嫩黄的花蕊,花色如玉,清香袭人。经专家鉴定,原来是八株"聚八仙",实属罕见。这更说明了琼花并非扬州独有,天下无双。
琼花虽独具风姿雅韵,但由于历史上几经曲折,又曾几番销声匿迹,芳踪难觅,使世上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而遭受冷落。甚至在19世纪被引种到国外以后,也只是在植物园中悄然开放,鲜为外人知晓与欣赏。这情况实在令人遗憾。
玉树琼花,愿你在人间大放异彩,重现当年"车马喧如市"的盛况。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