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水稻需水规律是什么?在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2022-07-03 22:26:3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68

农业生产条件中水对作物发育有哪些作用

  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在潮湿的土壤中,作物根系不发达,生长缓慢,分布于浅层;土壤干燥,作物根系下扎,伸展致深层。作物水分低于需要量,则萎蔫,生长停滞,以致枯萎;高于需要量,根系缺氧、窒息、最后死亡。只有土壤水分适宜,根系吸水和叶片蒸腾才能达到平衡状态。
   在田间作物中,除了水稻要求有一定的水层,属于湿生性作物外,多数要求水湿条件适中是中生性的。中生性作物的根系和输导系统比湿生性作物发达,以此来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中生性作物没有完整的通气组织,不能长期在积水、缺氧的土壤中生育。 中生性作物中,有的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略高一些,有的略低一些。
  豆类作物、马铃薯等的最适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70%~80%,禾谷类作物为60%~70%。土壤含水量低于最适值时,光合作用降低。
1、节约了土地 以往传统的灌溉方法是水通过干渠、支渠、斗渠,毛渠五级渠道输送到田间的,而在田间还要挖大量的埂、畦、沟渠,这样真正有效的种植面积只有70~80%,而采用喷、微灌取消了田埂、沟渠,可增加种植面积15-20%,这就节约了土地。
2、经济效益好 农民增产、增收: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节约的水能扩大可灌溉的农田面积,以此来增加产量,另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有利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灌溉,因为采用节水灌溉是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到需求按时按量进行灌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因此总的说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能显著增加农业产量。当然由于节水灌溉的方法很多,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必须因地制宜作出正确的选择,并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节水灌溉普遍能取得节水、节能、节地;省工、省肥、省钱;增产、增收的效果,因此群众总结节水灌溉有"三节、三省、二增"的显著优点。如:河南省平舆县在7.8万亩项目区内打1575眼井,配套喷灌机1000套,与非项目区相比每亩净增收159元,一季作物增收的效益就可回收投资90%,吉林,黑龙江西部地区每投资1元钱,可以增产2公斤粮。你们看这效益有多显著。
3、减轻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量 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采用传统的地面沟灌、畦灌、自流漫灌,要大搞平整土地,这就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量,采用喷灌后,土地基本不需平整,种地实现了"三无",即无渠、无沟、无埂,大大减轻了水利建设的工作量,有力促进了农业向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的发展。
4、有利于保护环境 渠道防渗,田间实行节水灌溉,就能有效地防止由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缓解了由地下水超采和大量引用河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总之,节水农业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水规律以及当地自然条件下的供水能力,为有效利用天空降雨和灌溉水来达到农作物最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节水不是最终的目的,准确的说法是高效用水。而节水灌溉是节水农业的中心,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水稻需水量计算方法大神们帮帮忙

1.水稻耗水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水稻耗水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蒸腾、蒸发、渗漏(含旁渗和垂直渗漏)。水稻本身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相比之下较少,可以忽略不计。蒸腾和蒸发消耗水分的多少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制约,而在气象条件中,温、光对水稻蒸腾、蒸发的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水稻生育阶段耗水量与温度的关系 利用水稻生育阶段耗水量与其大于0℃的积温(用∑T表示)建立数学算式: 气温越高,水稻耗水量越大。这是因为随着气温的升高,水面蒸发量就增大;同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作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也随之增强,新陈代谢、光合作用、蒸腾等消耗的水分也就越多。 (2)水稻生育阶段耗水量与日照的数量关系 水稻生育阶段耗水量与其日照(用∑S表示)有较好的一一对应关系。 水稻拔节至灌浆期是水稻由营养生长逐渐向生殖生长过渡的时期,植株日趋长大定型,群体日趋茂盛,需要足够的日照,用于增强光合作用,用于蒸腾、蒸发,因此耗水量也就多。 2.水稻灌溉量的确定方法 (1)确定水稻生育期耗水量的综合模式 水稻耗水量是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促成的,这些因素的作用有主次之分,若其他条件相对稳定时,水稻的耗水量(用E表示),基本就是(∑T)、(∑S)的函数。因此日夏养花网运用相关集成综合法就得到关于水稻耗水量的数学关系式: (2)某一时段耗水量的确定方法 由于外界条件、生理和生态的影响,不同阶段的耗水量有明显差异,存在一定的规律。要知道水稻某时段的耗水量,只要算出某时段前后两次的耗水量的差值即可。 (3)水稻耗水量与渗漏及地下水位的关系 根据试验资料,水稻生长期间,水稻田地下水位的变幅不大。渗漏量因土壤性质而异,高沙土田块渗漏量大,黏壤土渗漏量较小。对同一土壤性质而言,渗漏量基本是一个定数,可用G=dn表示。式中G为渗漏量,d为日渗漏量,n为天数。 (4)灌溉量的确定 一是计算灌溉量的确定。 水稻灌溉量主要用于蒸腾、蒸发、渗漏;它的多少还受降水量的影响。因此,灌溉量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为: 式中:G为渗漏量,R为降水量,当日降水量大于50mm时,只计算50mm,多余的降水量视为被排除。 二是实际灌溉量的确定。 某时段的灌溉量可以计算出来,但还必须考虑未来3~4d的降水趋势和土壤性质来决定灌溉的水量。现设计了灌溉量决策分级表(表1),基本能综合考虑上述三者的作用,然后采取相应的灌溉量。表1 灌溉量决策分级表计算灌溉量(mm) 高沙土降水量级 砂壤土降水量级 壤土地降水量级 无小中大无小中大无小中大 10~20 ⅠⅠⅡⅣⅠⅠⅡⅣⅠⅡⅡⅣ 20~40 ⅠⅠⅡⅣⅠⅠⅡⅣⅠⅡⅡⅣ≥40 ⅠⅠⅢⅣⅠⅡⅢⅣⅠⅡⅢⅣ 表1根据计算灌溉量,预测未来降水量和土壤性质,将灌溉量明确分为4级,分别采取4种相应的决策。 Ⅰ:灌溉量为计算灌溉量; Ⅱ:灌溉量为计算灌溉量的80%; Ⅲ:灌溉量为计算灌溉量的50%; Ⅳ:暂不灌溉。 当计算灌溉量小于10mm时,无论是什么土壤性质,无论是未来有没有降雨,均不予灌溉。 运用表1对如皋市2001年水稻生长期的灌溉量进行测报,预报结论和实际基本吻合。 (5)灌溉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要考虑到劳力和电灌站的工作安排,一般是每4~5开机灌溉一次,灌溉量为前4~5d各种要素输入模式后计算的耗水量加上这4~5d的渗漏量和与降水量的差值。因此,水稻田就形成了以浅水和湿润相结合,以湿润为主的一种灌溉技术,同时根据水稻生长特性在分蘖末期,当苗数达到有效穗数的80%左右时,为抑制无效分蘖,实行落干晒田,晒到人可以在稻田走而不陷脚为止。 3.结语 (1)2001年运用试验结果动态模式确定的水稻灌溉量,灌溉试验田与以常规灌水方法为对照田比较,平均节水5476.5m3/hm2,节电87kWh/hm2,平均增产906kg/hm2,按照水稻1.40元/kg计算,平均每公顷增收1168.4元。 (2)该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耗水规律,结合防治病虫害,适时采取浅、湿、干调节,合理利用自然降水。突破水稻长期淹水的灌溉模式,使稻田水分多样化,促控结合,既满足了水稻需水要求,又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增加土壤中空气流动,促进根系的发育。故试验田水稻茎秆粗壮,成熟时秸青籽黄,籽粒黄亮饱满,未发现纹枯病及倒伏现象。 (3)因水稻耗水量是多种气象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考虑了主要因素,还有一些起次要作用的不确定因素,如风的大小对蒸发量的多少有一定影响等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水稻一般要灌水几次?

水稻生育期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灌水,仅在成熟待收获时不需要灌水。
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具体为:
1、深水返青
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少,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不敷出。轻则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以便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般3-4厘米即可。
2、浅水分蘖
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应灌1.5厘米深的浅水层,并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3、有水壮苞
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会使颖花退化,造成穗短、粒少、空壳多。所以,稻草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维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保花增粒。水层。一般应灌1.5厘米深的浅水层,并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4、干湿壮籽
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管水方法,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科学灌水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极其重要,其作用一是可以调节土壤中的水、气、热状况,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二是可以调节土壤对水稻养分的供应以及不同生育期植株体内碳、氮的比重,促使水稻生理变化能够适应自身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三是能够协调水稻群体结构各种矛盾,促使各器官协调发展;四是能够促根、保叶,保证水稻后期的营养供应;五是通过水分的适当调控,可以减轻病、虫及自然灾害的危害。高产水稻科学灌水主要措施为: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蘖晒田,浅水打苞,湿润壮籽。  

1、寸水返青。因秧苗移栽时根部受到损伤,吸水力减弱,而叶面蒸腾并未减少,容易失去水分平衡。如果秧苗栽后淹水过深又容易引起缺氧死苗或延迟返青。所以移后保持1寸左右的水层,可营造一个比较保温,保湿的温湿环境,缓和失水与供水的矛盾,以促进http://www.rixia.cc新根发生而迅速返青活棵。  

2、薄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宜采用干湿交替,适当保持水层的灌溉方法。其作用,一是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要,使代谢作用正常进行,促进叶蘖生长;二是使植株基部和土壤接受阳光照射,提高土温lsdUkh和水温,增加土壤含氧量和速效养分,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分蘖的产生;三是有利于低位分蘖芽萌发,降低分蘖节位,使叶鞘变短,分蘖迅速伸出。  

3、苗够晒田。通过田间分蘖动态调查,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穗数苗时,及时撤水晒田。晒田的主要作用,一是更新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加强微生物的活动;二是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三是有利于壮杆,增强抗倒伏能力;四是调节长相,增强植株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  

4、浅水打苞。水稻拔节长穗期需水最多,其中在水稻抽穗前5-15天内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充实期对水分最敏感,因此,这段时期应适当保持浅水层。其余时期应以间歇灌溉方式为主,即采取“陈水不干,新水不进”的灌溉方法,促进水稻植株稳健生长。  

5、湿润壮籽。水稻抽穗结实期既不能缺水也不宜长时间淹水。因此,应采取间隙落干与湿润灌溉相结合的方法。其作用在于增加土壤氧气,促进新根生长和保持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具体做法是:灌一次水,3-4天让其自然落干,湿润2-3天再灌一次新水,如此反复进行直至黄熟。
水稻生育期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灌水,仅在成熟待收获时不需要灌水。

浅谈栽培水稻如何管水

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水,是一项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其管水技术要领是:
浅水栽秧,湿润立苗。栽秧水要浅,栽时不浮苗,栽后适当落水保持田面湿润,利于快速立苗。
寸水返青,薄水分蘖。立苗后稻田应保持0.5~1寸浅水层返青促蘖。水层过深会抑制分蘖和推迟分蘖时间,并造成高位分蘖;水层过浅会导致过多分蘖,消耗植株养分,形成大量无效分蘖。
够苗晒田,控苗搭架。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要适度排水晒田,以控制后期无效分蘖。晒田时,放水落干3~5天,再上新水保水2~3天,再放水落干,如此往复2~3个回合,但晒田必须因地因时进行,在水源无保证,有可能出现夏旱、伏旱的地方,则不能盲目晒田,否则会造成水稻中后期缺水受旱减日夏养花网产。
足水孕穗,干湿壮籽。水稻孕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稻田应保持1~2寸水层,确保穗大粒多。抽穗期间稻田水层应是0.5~1寸,若此时田中无水受旱,不仅抽穗不齐,甚至造成抽不出穗来。灌浆结实期后应进行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促进植株内有机物质向籽粒转运,减少空壳秕粒,增加千粒重。进入黄熟阶段后,稻田应排水落干,这样不仅有利籽粒充实饱满,而且有利于田间收获和提高下季作物的耕地质量。

什么叫水稻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其在水稻水分管理中各有何意义?

生理需水是指水稻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用于满足水稻植株个体生长发育和不断进行生理代谢所消耗的水量。生态需水是指水稻植株外部环境及所生活的环境用水,作为生态因子来调节稻田湿度、温度、肥力等所消耗的水量http://www.rixia.cc。稻田水分管理方式应根据水稻生理和生态需水的变化合理进行。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跳出了传统淹水灌溉的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水体保温变化小于气温变化的优势,可以使田间积温增加100℃,这对于北方稻田特别是寒地稻区的水稻生长发育及安全成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水稻需水规律是什么?在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80885.html

上一篇:汽车窗膜应该选择哪种好?

下一篇:雪松树松针黄了是什么原因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