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神舟”飞船的资料

2022-07-03 01:27:0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26

关于“神舟号”飞船的资料

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舟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舱段的情况:
一、轨道舱(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二、返回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三、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四、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附:神舟一号至六号发射及回收时间及地点:
神舟一号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www.rixia.cc舟二号
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四号
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五号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神舟六号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神舟七号
【“神七” 设备】
宇航服、出舱背包、航天员:确保太空行走进行
我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第二步和随后的第三步计划包括,开展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专家解释,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就是航天员从新型的“神舟”飞船的密封舱出来进行太空行走。自1965年前苏联航天员走出“上升2号”飞船在太空停留了24分钟后,至今美俄两国航天员共进行了近250次舱外活动,累计在舱外停留的时间达1000多小时。
“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的目的,是为了维修、装卸、更换和回收航天器及航天器的外部设备。”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神七” 设计】
各种要求比“神六”都高一些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
据介绍,“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七” 训练】
航天员在水池里模拟失重现象
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神七” 发射】
明年发射可能性不大,交会对接是下步计划
充满神秘感的太空行走让人期待,“神舟七号”会在何时发射呢?“‘神舟七号'明年发射的可能性较小,但相关工作已在进行。”进行太空行走之后,下一步将实行交会对接(即两个飞行器在太空上实行精确对接),这些都是载人航天里最重要、最关键的基础技术。交会对接一是要实现人员交换,二是进行物资(科学仪器、生活用品、垃圾等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舟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舱段的情况:
一、轨道舱(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二、返回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三、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四、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附:神舟一号至六号发射及回收时间及地点:
神舟一号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二号
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四号
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五号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神舟六号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神舟七号
【“神七” 设备】
宇航服、出舱背包、航天员:确保太空行走进行
我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第二步和随后的第三步计划包括,开展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专家解释,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就是航天员从新型的“神舟”飞船的密封舱出来进行太空行走。自1965年前苏联航天员走出“上升2号”飞船在太空停留了24分钟后,至今美俄两国航天员共进行了近250次舱外活动,累计在舱外停留的时间达1000多小时。
“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的目的,是为了维修、装卸、更换和回收航天器及航天器的外部设备。”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神七” 设计】
各种要求比“神六”都高一些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
据介绍,“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http://www.rixia.cc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七” 训练】
航天员在水池里模拟失重现象
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神七” 发射】
明年发射可能性不大,交会对接是下步计划
充满神秘感的太空行走让人期待,“神舟七号”会在何时发射呢?“‘神舟七号'明年发射的可能性较小,但相关工作已在进行。”进行太空行走之后,下一步将实行交会对接(即两个飞行器在太空上实行精确对接),这些都是载人航天里最重要、最关键的基础技术。交会对接一是要实现人员交换,二是进行物资(科学仪器、生活用品、垃圾等)交换,对接活动将会在一个密封性极佳的通道内进行,因而“神舟七号”之后的飞船在外形上还会有变化。 )交换,对接活动将会在一个密封性极佳的通道内进行,因而“神舟七号”之后的飞船在外形上还会有变化。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编辑本段]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逃逸塔分离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日夏养花网: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大陆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太空人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10月17日
返回地球
[编辑本段]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编辑本段]在轨
2005年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2005年10月13日4时开始,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在进行了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试验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2005年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号在第30圈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即根据轨道精测参数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维持时,神六发动机共点火6.5秒,将飞船抬高了800米。
2005年10月15日16时29分,胡锦涛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通话。18时05分,航天员向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传送他们拍摄的飞船太阳能帆板的数字图像。
[编辑本段]着陆
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采用升力再入方式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着陆阶段。在此次绕地飞行中,“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还将继续在轨飞行六个月时间,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由于第一次的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在太空只飞行了一天,主着陆场的天气变化可及时准确预测,因此未曾启用副着陆场;神舟六号飞船将在太空飞行多天,气象难以准确预测,因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副着陆场将启用作后备着陆地点。为迎接飞船随时可能返回,地面共设置了13个着陆点。除内蒙古四子王旗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副两个着陆场外,国内外还有11个应急着陆场。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个分系统。
参与航天员搜救的装备包括:搜索救援直升机、搜索救护直升机、搜索摄录直升机、指挥调度车、航天员医监医保车、工程运输车、航天员运输车、返回舱吊车和小型搜索车。
为保证神六和两名太空人安全回家,设计了4把巨型降落伞。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至少要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共3把伞,如果有必要,还要打开第4把备份伞。太空船返回舱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关系着回收的成败。主伞不能一下子全部打开,否则会被高速气流吹破,返回舱也会被摔烂。太空船落地后也并非万事大吉,如果巨大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为保证安全,返回舱落地一刹那间,太空人发出指令,舱上的切割器会切断伞绳吊带,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走。
另外,根据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提出的意见,为使神舟六号着陆时对太空人的冲击降至最小,舱内太空人的座椅还首次安装了「赋形减震坐垫」——根据太空人形体不同特征量体制造的吸能座垫,可在发生撞击瞬间迅速分散人体的应力,避免人体损伤。
在2005年10月17日凌晨3时44分,太空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飞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时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自行重返地球。
在着陆期间,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夜空一直有一个光点,仿如流星划过夜空。返回舱在4时13分经过大气层时,产生高温,形成通讯黑障区,一度暂停与控制中心联络,长达3分钟。在4时20分,返回舱打开主降落伞,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慢慢降落,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2名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并向控制中心报平安,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鼓掌庆祝。在约半小时后,搜救直升机首先发现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较预计相差仅1公里。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门后,医疗人员为2名太空人检查身体,并建议2人可以自行出舱。
与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不同,费俊龙首先穿着太空衣,自行爬出返回舱,向现场工作人员招手。聂海胜亦爬出舱门,走下铁梯。2人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员献花,并感谢大家的关心及热爱,费俊龙表示,这次太空之旅非常顺利,他们在太空舱内的工作及生活很好,现在身体状况不错。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创造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圆满结束中国首次「多人多天」特点的太空旅程。费俊龙及聂海胜重返地面后,被直升机接走,跟着由专机送返北京,暂时被隔离14天。
[编辑本段]技术改进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研制成功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持续性改进:“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
[编辑本段]搭载
此次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的物品共八类六十四种,主要是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如邮品、字画、旗帜和其他纪念品等,还有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种子。
实验用途
一些鸡蛋、蚕卵和云南普洱茶将随“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变异的可能性。
飞船上放置了盛有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的24个细胞培养盒,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同步对两份相同的活体细胞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对比实验,研究空间环境影响心脏和骨骼的细胞分子机理,并通过空间实时飞行验证放置在细胞培养液中、地面筛选出药物的防护效果。航天员分三个时段操作24个样品盒,操作时,航天员将把细胞培养带放置在腿上,按不同时段,挤破分别装着激活剂与固定剂的两种胶囊,激活或固定活体细胞,考察在飞船入轨前与入轨后不同重力条件下细胞样品的状态与变化。
纪念用途
有10克特别的泥土,由9克大陆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寓意十全十美,寄望两岸可以实现和平统一。
极地考察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上海世界博览会会旗和“国防教育”、“见证中华腾飞”等旗帜,以及《六骏图》、《神舟颂》、《长征万里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编辑本段]各地回应
香港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祝贺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立法会议员发贺卡给中央政府。
美国 -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埃雷利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三个国家能成功发展载人航天科技,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发展太空研究
美国太空总署署长格里芬10月12日发表声明,指神舟六号升空证明中国已跻身「精英国家」之列。声明指,「中国再次展示,他是其中一个能载人上太空的『精英国家』之一。我们祝愿他们任务顺利,并期待他们的太空人安全归来
俄罗斯 - 俄罗斯航天局副主管莫尔西耶夫说:「再有强国加入这个太空俱乐部。我们期望在所有范畴上跟他们进一步合作,包括载人航天飞行。」他又指,俄罗斯正「密切关注」中国的太空计划
日本 - 日本官房长官细田博之亦祝贺中国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并表示这与中国增加的军事威胁没有关系。
[编辑本段]神舟飞船为何能直接载人航天飞行
前苏联、美国在飞船正式载人太空飞行前,都进行过数次飞船载猴子、狗或猩猩试验,检验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而我国自1999年开始发射神舟一号飞船至今,却从没有在飞船内进行过动物试验。
有关专家解释说,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之所以不进行动物搭载试验,主要基于3个理由:一是动物的生理系统和人的有区别,测量的数据未必可靠,一旦发生意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二是猴子上了飞船,不会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容易闯祸。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是,前苏联和美国进行动物搭载试验,是因为那时人类还没有上天,长期的失重环境对人的生命有没有影响,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通过搭载动物进行探索和研究。现在国外已有载人航天的经验了,表明人在太空中进行飞行是可行的,如前苏联有一个航天员曾在太空飞行、生活了400多天,回来后仍然很健康。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仪器模拟掌握真人在太空中飞行身体的各种变化数据,并且通过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因此,神舟号飞船在正式载人飞行前,就不需要再进行搭载动物试验了,而用模拟人进行太空轨道飞行试验,利用模拟人身上携带的科学装置,提供人在太空中飞行的各种数据。这样会使我们的试验更科学、更合理。
[编辑本段]神舟六号创下的中国第一
首次多人遨游太空

“神五”只有杨利伟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来了两名客人——中国“神六”的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人数的增加给飞行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工程各系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携带的装备要增加一倍,两名航天员存在协同配合的问题等等。双人飞行,比单人飞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飞船和工程其他系统的性能。
首次多天空间飞行
“神五”仅飞行了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费俊龙和聂海胜在轨运行多天,飞行圈数、距离大大增加。在空间停留的时间越长,意味着发生问题的概率越大,飞行控制越复杂。飞控系统人员对计算机终端进行了更新,数据记录方式也实现了更新换代。“神六”制定了在轨运行时的150余种故障模式和对策,如果故障严重,飞船在每一圈都能应急返回。
首次进行空间实验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待在返回舱内,没有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操作。这一次,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实验的内容和效果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人的参与将使空间科学实验实现质的飞跃。
首次进行飞船轨道维持
10月14日5时5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神六”进行首次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秒。稍后,航天员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首次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因受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飞船飞行轨道会逐渐下降。为确保正常运行,飞行控制专家按预定计划,决定在“神六”飞行到第30圈时,对飞船轨道进行微调,使其轨道精度更高。
首次飞行达325万公里
杨利伟乘坐“神五”飞行了60万公里,而此次“神六”以每秒约7.820185公里的速度,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飞行。飞行距离达325万公里,费俊龙和聂海胜因此成为飞得最远的中国人。
首次太空穿脱航天服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穿着舱内航天服,而这次两名航天员第一次脱下舱内航天服到轨道舱活动。航天服实际上不仅仅是服装,更是载人航天的个体防护保障系统。这次使用的航天服与上次杨利伟穿的一样,只不过杨利伟没有脱过。航天服重量10多公斤,经过训练,他们都能在两三分钟内完成穿脱。
首次在太空吃上热食
“神五”飞行的21个小时里,杨利伟只吃了小月饼等即食食品,喝的是矿泉水,而这次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第一次吃上了热饭热菜。中国人喜欢吃热餐,长时间飞行一定要有食品加热装置,所以这次航天食品专家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食品加热装置,能在30分钟里加热食物。
首次启用太空睡袋
杨利伟躺在座椅上睡了两觉,其间熟睡有半个小时。这次飞行,两名航天员第一次用上太空睡袋,睡觉时间增多了。飞行时间加长后,航天员必须有足够的睡眠,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和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这次专家们用保暖织物设计了太空睡袋,固定在轨道舱舱壁上,以供航天员休息。
首次设置大小便收集装置
杨利伟在太空没有上厕所,“神六”首次在轨道舱里装备了大小便收集器。在太空上厕所是个麻烦事。上次飞行中杨利伟使用了类似“尿不湿”的小便收集装置。“神六”增加了一个大小便收集器,能够强力吸走排泄物,同时通过除臭装置除去异味。
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
“神六”首次全面启动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通过110多项技术改进,这艘飞船提高了冷凝水汽的能力,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改进了座椅的着陆缓冲功能,不仅保护了航天员,还能让航天员在返回途中靠座椅提升仍然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首次增加火箭安全机构
与上一枚火箭相比,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有75项技术改动,更加安全、可靠和舒适,也有了更多的功能。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这枚火箭第一次在逃逸发动机上增加了安全机构,防止火箭误点火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发射的安全性。
首次安装了摄像头
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上第一次安装了摄像头,可以把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以帮助地面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这一次在火箭上增加了两个摄像头,一个装配在整流罩内,一个则被安装到火箭外面。
首次启用副着陆场
与“神五”着陆场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神六”飞行任务首次全面启用了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对多天内的气象变化进行精确预报。因此,在选择飞船着陆时间时,无法保证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适合降落。副着陆场与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相隔1000公里,可以起到气象备份的作用。
首次启动图像传输设备
火箭的监视器——车载遥测站分布在酒泉、渭南、青岛三地,主要负责运载火箭发射飞行全过程中遥测测量任务,这些数据可以使地面指挥人员实时掌握火箭的运行状态。这次分布在酒泉的设备中新增了图像传输设备,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并第一次使用。这一设备能够将发射过程的图像实时传送到地面,这和以前只能通过三维动画来模拟火箭的飞行状态相比,是一个大的飞跃。
首次使用新雷达

“神六”的主着陆场首次使用了LAP-3000风廓线雷达和102米高的测风塔,大大提高了对浅层风的预报精度。
首次全程直播载人发射
在“神六”发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组织了强大的阵容,首次直播了载人航天发射的全过程,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神六”精彩的表演。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题:中国神舟新跨越(新华社记者陈辉、吴登峰)
2005年10月17日,也就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凯旋两年零1天之后,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航。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相比,中国神舟实现了新的跨越。
火箭——数字、画面与声音
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在运载质量、安全性能、舒适性以及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75项技术改进。
要把1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六飞船比神五重了200多公斤,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许多。
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第一次在点火通道里又加上了一道“保险门”。这样,在出现误点火信号的情况下,即使火工品爆炸了,也无法点燃发动机。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改善振动环境的最佳途径,减少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振动给航天员造成的损害。 火箭第一次安装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可以把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以帮助地面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
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如果杨利伟再次乘坐我们的火箭,肯定会觉得舒服多了。”
飞船——数字、画面与声音
轨道舱和返回舱内有效空间不足10多立方米,却安装了600多台设备,仅光电缆线的总长度就有30公里左右。神舟六号飞船在保持原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需要以及个别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使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生活得更舒适。
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并首次使用了大小便收集装置。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座椅拥有了着陆缓冲功能,飞船中安装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像前5次飞行一样,神舟六号也具有考核各系统、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
航天员——数字、画面与声音
航天员在太空中一个筋斗,就是350多公里,这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出租汽车司机一天的行程。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看到了76次日起日落,日行程675664公里。
5昼夜的太空之旅,费俊龙和聂海胜不仅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行程最远的人,而且在太空中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记录: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实施对地观测、海洋污染监测、大气状况监测、植被状况监测以及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第一次在太空完成压力服穿脱试验、吃上热食和复水食品……
航天员费俊龙:“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我们在一起很愉快。”
航天员聂海胜:“信心来自彼此的默契。”
人才——数字、画面与声音
神舟六号各系统出现了一张张新面孔。神舟五号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53.6岁,神舟六号为48.7岁,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大成就在于,用十几年时间培养了一支新的航天人才队伍。现在,飞船、火箭队伍中35岁以下的人已经占80%。这支队伍是在载人航天工程这个高度严格的环境和伟大的精神氛围培育中成长起来的。把担子交给他们,我们这代人很放心。” 回答者: 1997何况还不会 | 一级 | 2009-4-2 21:00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09-4-7 18:32

转发到: wangyanchaoabc一级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积分商城
(0)条消息等待处理
今天你做任务了没?全部任务新手任务之回答篇 +20.茁壮成长 +100.知道答人 +1350.扬帆起航 +660..进入个人中心

来百度推广硬件

©2011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知道协议 任务提醒x
“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舟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舱段的情况:
一、轨道舱(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二、返回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三、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四、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附:神舟一号至六号发射及回收时间及地点:
神舟一号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二号
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四号
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五号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神舟六号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神舟七号
【“神七” 设备】
宇航服、出舱背包、航天员:确保太空行走进行
我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第二步和随后的第三步计划包括,开展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专家解释,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就是航天员从新型的“神舟”飞船的密封舱出来进行太空行走。自1965年前苏联航天员走出“上升2号”飞船在太空停留了24分钟后,至今美俄两国航天员共进行了近250次舱外活动,累计在舱外停留的时间达1000多小时。
“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的目的,是为了维修、装卸、更换和回收航天器及航天器的外部设备。”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神七” 设计】
各种要求比“神六”都高一些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
据介绍,“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ABvtQKBjK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七” 训练】
航天员在水池里模拟失重现象
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神七” 发射】
明年发射可能性不大,交会对接是下步计划
充满神秘感的太空行走让人期待,“神舟七号”会在何时发射呢?“‘神舟七号'明年发射的可能性较小,但相关工作已在进行。”进行太空行走之后,下一步将实行交会对接(即两个飞行器在太空上实行精确对接),这些都是载人航天里最重要、最关键的基础技术。交会对接一是要实现人员交换,二是进行物资(科学仪器、生活用品、垃圾等)交换,对接活动将会在一个密封性极佳的通道内进行,因而“神舟七号”之后的飞船在外形上还会有变化。
的是范德萨发给鐧惧害鍦板浘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起航,十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的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也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15日九时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起航,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
2005年10月12日九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承载两名航天员从酒泉发射升空.5日后返回.2003年10月15日赞同
26| 评论(1)

神舟飞船资料(50字以内)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至28 17时20分许,神舟七号飞船飞入中国上空
17时20分许,返回舱降落伞打开
17时21分许,飞船进入黑障区,与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暂时中断。
17时22分许,飞船进入主着陆场上空
17时24分许,飞船飞出黑障区
17时25分许,搜救人员在直升机内举牌提示:搜救开始。
17时25分许,三名航天员向地面通报感觉良好
17时36分许,神舟七号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返回舱顺利着陆。
18时22分许,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
18时23分许,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成功出舱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神州七号飞天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和平利用空间作出的重大贡献。”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说。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长、重:“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 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 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
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
“神七”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成功升空
“神七”飞行员: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五”、“神六”发射时间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号的发射将提前到九月底升空。有关专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较适合发射窗口,但因“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太空人出舱活动,能

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

急!!!!!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扩展资料:

飞船结构:

轨道舱:

飞船结构分为: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附加段,四部分,“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7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返回舱:

返回舱又称座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返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供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各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

推进舱: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或设备舱。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

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舟飞船

神舟号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由中国研制的一种卫星式宇宙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总长8.86米,总重7790公斤。神舟号火箭是由长征2F火箭送入低轨道的。
结构
推进舱
飞船的推进舱位于飞船后部,外形为圆筒状,装有4台主发动机和平移发动机,两侧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阵。推进舱主要用于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
返回舱
飞船的返回舱位于飞船中部,外形呈大钝头倒锥体,直径2.5米,空间约6立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飞船的返回舱外形按照部分升力体设计,飞船采用升力式再入方式。飞船采用圆顶降落伞回收方案,降落伞面积12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降落伞。
轨道舱
飞船的轨道舱位于飞船前端,外形呈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两侧装有[太阳能电池]]阵、太阳敏感器、天线和对接机构。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轨道舱具有留轨能力,可继续在轨工作半年以上。上次发射的轨道舱可以同与下一个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这样就节省了交会对接的发射次数,降低了载人航天计划的总体费用。 飞船的附加段主要用于飞船交会对接,一般根据飞行任务内容决定是否需要附加段。
已执行任务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6艘系列飞船,其中神舟五号、六号实际载人。
-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 神舟二号(2001年1月9日)-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数据和科学实验数据。
-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29日)-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首次成功载人飞行。承载宇航员杨利伟围绕地球十四圈。
-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http://www.rixia.cc舟号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由中国研制的一种卫星式宇宙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总长8.86米,总重7790公斤。神舟号火箭是由长征2F火箭送入低轨道的。
结构
推进舱
飞船的推进舱位于飞船后部,外形为圆筒状,装有4台主发动机和平移发动机,两侧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阵。推进舱主要用于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
返回舱
飞船的返回舱位于飞船中部,外形呈大钝头倒锥体,直径2.5米,空间约6立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飞船的返回舱外形按照部分升力体设计,飞船采用升力式再入方式。飞船采用圆顶降落伞回收方案,降落伞面积12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降落伞。
轨道舱
飞船的轨道舱位于飞船前端,外形呈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两侧装有[太阳能电池]]阵、太阳敏感器、天线和对接机构。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轨道舱具有留轨能力,可继续在轨工作半年以上。上次发射的轨道舱可以同与下一个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这样就节省了交会对接的发射次数,降低了载人航天计划的总体费用。 飞船的附加段主要用于飞船交会对接,一般根据飞行任务内容决定是否需要附加段。
已执行任务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6艘系列飞船,其中神舟五号、六号实际载人。
-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 神舟二号(2001年1月9日)-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数据和科学实验数据。
-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29日)-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首次成功载人飞行。承载宇航员杨利伟围绕地球十四圈。
-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计划中的任务

- 神舟七号(2008年)
- 神舟八号
神舟一号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二号
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四号
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五号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神舟六号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神舟号飞船是由中国研制的一种卫星式宇宙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总长8.86米,总重7790公斤。神舟号火箭是由长征2F火箭送入低轨道的。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6艘系列飞船,其中神舟五号、六号实际载人。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

求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详细资料

1999年11月20日, “神州”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2001年1月10日“神州”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道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试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州”一号实验飞船相比,“神州”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进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2002年3月25日“神州”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学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州”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2002年12月30日“神州”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后,于1月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准确着陆。这艘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一致。飞行中,先后进项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围绕地球十四圈后于10月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返回。这是我国第一次载人飞行。落点误差5公里。宇航员刘利伟。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州”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双人在太空停留了五天,进行了各种人在太空生活的试验。环绕地球飞行325万公里。宇航员活动范围扩大到生活舱(轨道舱)。于17日5时38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落点误差1公里。宇航员聂海胜、费俊龙。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602秒“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2007年12月12日上午10时,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神舟”飞船的资料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80329.html

上一篇:猫草种植需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口袋妖怪绿宝石关于努力值的困惑。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