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为什么全球变暖不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高纬地区不是会增产吗

2022-06-27 00:40:1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54

为什么全球变暖会使低纬度地区农业减产,高纬度地区农业产业增产?

全球变暖使本来就炎热的低位地区变得更加炎热干燥。温度太高会导致许多农作物因不适宜气候环境而减产。而高纬则变得温暖,温暖的气候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甚至可以将一些原本生长在低纬度的作物移到高纬度地区,以使农业产业增产。

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态与环境等诸多方面造成影响,而首当其冲的是农业,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的主体,受到的影响就更大。从林而达指导的博士生刘颖杰的研究结果看,过去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粮食总产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www.rixia.cc对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粮食产量影响不明显。

  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100年里升高了0.74℃。尤其是1975年以后,全球平均气温以每10年0.2℃的速率加速升高。从我国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看,北方地区增暖趋势非常显著,而南方各地区增暖趋势没有北方明显。

  气温上升对各地粮食产量产生了较大波动。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复杂,不同地区温度差异较大,变化趋势不同,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作物生长都有一个适宜温度范围,不同作物生长的适温范围不同。

  统计结果表明,从目前的情况看,东北地区由于采取了适应措施,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正面的。温度升高后,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东北地区有了更好的条件采用晚熟高产玉米、大豆品种和选种冬小麦、水稻等高产作物,农作物栽培和耕作制度也发生相应转变,总的生物产量增多了。另外,气候变暖使得影响作物的冷害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预计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对增温还有适应的潜力。未来十几年内,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可通过改换品种和调整播期抵消增温造成的不利影响,甚至获得发展。

  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作物则对温度升高的适应性较差,温度的上升抑制了产量的上升。温度上升,作物生长发育加快,生育期相应缩短,致使总干重和穗重减少。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除了作物本身的品种特性以及遗传因素外,区域的气候条件和自然地理也是重要的方面。水资源不足是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限制因子,而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但在过去20多年里,这些地区的粮产量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减少,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投入的增加及农业科技的进步。

  华东地区、中南地区的农作物对温度变化的影响不明显,这说明该地区农作物对气候变暖的影响还不敏感。但是数据显示,在1984~2003年期间后期,粮食总产量却明显下降了,这可能与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耕地迅速减少和播种面积快速下降有关。

  由此可见,我国高纬度地区农业对气候变暖适应性较强,近期内气候变暖并不会给这些地区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中纬度地区适应性较差,但是通过科技进步,仍可以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低纬地区,由于本身温度就高,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加上耕地面积迅速减少,该区域的粮食安全将会首先面临严峻考验。

  另外,降水也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降水对产量的区域影响比较复杂,也会对粮食总产量产生影响。虽然近50年全国降水量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但是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和西北西部的一些地区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而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的部分地区降水量却呈显著减少趋势。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日也显著减少,这意味着出现强降水的概率增大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降水的变化也会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

  粮食产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气候因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球变化的科学研究中,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大有好处!怕的就是气候没变暖。

我拿著名的中世纪说起吧,西欧著名的教堂,大多建立于中世纪,而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开元盛世也出现于中世纪。这不是偶然的,有人为因素,也有天时地利,因为中世纪的气候是什么温暖的,比现在还要温暖。开元盛世时期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中国在80年代才勉强赶上,这就是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好处。

至于气候变暖,我还有更详细的解释,有兴趣可以看看,我自己手写的,若有写的模糊的地方,请追加提问。

气候到底有没有因为人类行为而恶化呢?我的答案是没有!气候变暖也好,变冷也好,与人类活动无关!

电影《后天》里面那位副总统扮演的是反面角色。讽刺的是,他说的句反面台词,居然是我的观点:“教授,我们的经济和环境一样脆弱,请不要动不动就危言耸听!”

我从两点来论述我的观点:
第一点:气候门事件,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会怀疑任何所谓气候变暖的数据,就如同我怀疑图瓦卢的海平面总共上升了9.12厘米一样。
我这里大概描述一下“气候门”。哥本哈根会议,采信的是一家名为“东英吉利大学”的研究成果,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一名俄罗斯黑客窃取英国气候学家之间交流的上千封电子邮件内容,也由此窥探到过去十几年里气象专家们之间私下的思想交流。黑客把电子邮件公之于众,并声称从邮件中可以看出,这些气象专家研究并不严肃,他们甚至篡改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数据,以证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起到巨大作用。换句话说,人类活动影响气候这一说法,也许是谎言和欺骗!
随着气候门事件的爆发,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了一组节目,采访了很多知名的气象学家,这些气象学家表示,哥本哈根很多专家学者都是由政客所扮演的,他们本身不存在气象知识,更有甚者,一些知名气象学着更是“被挂名”。(具体你可以去各大视频网站去搜索一下该节目,BBC是个有信托责任的知名媒体,相比较是可信度比较高的)
所以,通过这次事件,便可以看出,我们所得到的气候信息,并非严肃,很多资料都是值得怀疑的。

第二点,完全截然不同的科学依据。
哥本哈根精神的核心,就在于强调一个词,“低碳”,所以碳排放被认为是导致气候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排放出的碳是多少呢?65亿顿每年,这包含了呼吸和开车等全部的人为因素。而每年细菌和落叶腐化过程中产证的二氧化碳大约是1500亿吨,其他还有火山喷发等因素,形成的二氧化碳也远远多余人类活动。
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会不会因为这65亿顿的二氧化碳毁掉地球气候的平衡呢?我觉得这可能性很低。
从研究冰层样本中,是可以计算出历史上不同年份的气温和大气中的碳含量。研究结果是:地球上存在多次冰河期和高温期,但是这和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有明显的区别。历史上的气温,总是在到达巅峰之后数个世纪后,二氧化碳含量才会到达巅峰,但是二氧化碳到达巅峰后,气温已经逐渐趋于变冷的过程了。
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高气温时期,由于气温逐渐变高,所以海洋里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所以才引起了高二氧化碳含量,等到气温逐渐降低,二氧化碳的释放才逐渐停止,直到不释放,最后开始“回收”二氧化碳,所以,气温的高低才会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调,二氧化碳的含量慢慢跟随着气温的高低而变化。
那么从上面得出结论,如果我得到的资料是正确的话,那么气候就与二氧化碳没有关系。

如果是这样,那么气候为什么会冷热更迭呢?为什么会有高温期和冰河期呢?
BBC所采访的权威专家是这么认为的。
宇宙中充满了宇宙射线,这些射线源自超新星爆炸,射线穿越大气层,由于地球表面7成以上都是水,故此宇宙射线大量射入海洋中,催发了水分子之间的分离,挥发为水气进入大气中,大气中的水气汇集成云。
而水气汇集成的云,是非常好的保温气体。太阳辐射射到地面后会反射,如果是在无云的时候,会直接反射回宇宙,但是如果有云,敷设反射的途中,就会被云层拦截住,从新反射回大地,这就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但是宇宙射www.rixia.cc线的“供应”虽然是稳定的,但是还存在一个因素,这就是太阳风。
太阳黑子爆发,太阳风越强烈。太阳风会吹散地球附近的宇宙射线。宇宙射线少,地球大气中的水气就少,水气少,云层就稀薄,而稀薄的云层就缺乏了保温的效果,地球气候就变得寒冷。
而太阳黑子的爆发,则也有一定的规律。
根据对太阳的观察,直到2000年,太阳黑子的活动不是很频繁,但是最近几年有了较大的活动,我不知道这会不会与火山和地震有关,但是你不觉得今年的冬天有那么一点冷吗?

从历史真实的数据来看,从二战结束,到75年,这段时间,全球气候是逐渐变冷,然后从75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气候是在变暖的,而从2000年后,尤其是这几年,气候没有继续变暖的趋势,有专家认为,气候已经逐渐开始变冷。(而且从这个数据看出,二战结束后是工业恢复期,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不会考虑到气候因素的,结果是气候变冷,更加表明了二氧化碳与气候冷热无关)

综合上面的说法,我认为,气候变暖的过程,事实上是地球气候一个正常的变迁,从历史上看,地球上有比现在更温暖的时期,就是中世纪,那个时候的世界社会相当的富庶,欧洲大部分的知名教堂都是建造在那个时代,而在中国,正在经历封建社会的巅峰——开元盛世!另外在工业革命时期,是历史上有名的冰河期,当时泰晤士河都结冰的,冬天经常有小日夏养花网贩在冰面上开店。我认为气温的高低变化,就如同一年有四季一般正常

那为什么气候没问题,还要节能减排呢

如果我上面所学到的知识,是正确的话,那么我都能够学习到的知识,那些政治家是没有可能学不到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低碳”的口号呢?

事实上全球气候问题,起源于英国,倡导者是著名的英国首位女性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为她在竞选的时候,英国有酸雨的现象,由此她提出了全球环境恶化,保护全球环境的竞选口号,这个口号正好迎合了民众的两个心理,一是二战后,因为原子弹的存在,人类对自身拥有巨大力量的盲目认识,自以为可以摧毁地球;二是对“自己拥有巨大力量”的恐惧,害怕被自身的力反过来毁灭。所以撒切尔利用了这个口号,成为了第一任英国女首相。而此法固然会被各国政客广为利用在各个政治、经济领域,尤其是经济。

世界经济好比一盘水,世界各国就好比托着水的盘子。如果你端平盘子,那么盘子里的各个部分的水含量就是一样的,如果你端不平,那么势必盘子里有一部分得到的水多,一部分地方得到的水少,而以美国为首的大国,就希望,这个盘子能倾斜,自己得到的水多一点。

所以,大国就丢出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正义旗帜,并且把这个口号喊的响亮,喊的正义,把环保列为道德的制高点,自己就可以"挟环境这个天子而令不臣”,谁要是不听他的,他就可以利用这个来制裁你,而且是师出有名手段还可以非常残忍,就如同中世纪教徒处罚异教徒一样,是可以动用火刑的。你要明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意味着产量下降,经济发展减缓,你发展的慢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优势就更明显,经济这盘“水”,就会倒向美国这边,美国的“水”自然就会增加了。

美国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胜国,成功的划分了二战后的经济,其内容是,非洲,亚洲,南美出口原材料,廉价的粗加工商品,由美国为首的第一、第二世界国家(北美、西欧)负责物流、广告营销、设计、包装、零售。最终的产品,由本国消化,或者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这当中,原材料的出口已经产品粗加工利润最为微薄,而物流、广告营销、设计、包装、零售利润最为丰厚,所以西方列强国家富庶,我们穷。这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精心规划的。

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见得满足现状,都想办法发展,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会破坏西方发达规划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时候,那西方就不会再容忍了。他们精心炮制出了“保护世界环境”这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惊天大骗局!!

除此之外,还有更现实的问题,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产生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如何处理好就业率,是摆在奥巴马办公桌上的大难题,奥巴马本人是蓝领阶层的代表,所以自然是要增加工人的工作岗位,为此,美国打出了两计重拳。

第一击重拳,打向了日本,就是日本丰田事件,美国通过打击丰田及其他日本高档商品,减少了进口高档的销量,降低了美国商品的成本,增加了美国商品的销量和利润,这个不在这里多说,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第二击重拳,直击中国。由于增加了以汽车业为首的工业不足以满足美国的就业率,也达不到奥巴马许诺的增加300万就业岗位的承诺,所以有必要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就把目标定为了节能环保新能源行业。但是美国也要确生产出的节能环保新能源产品有地方可卖,美国就把目标定在了中国。

首先,美国打了一计虚拳,要求人民币升值。
那么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从表面上看,这是美国为了限制中国的出口,让美国的采购商买中国的廉价商品成本提高,从而把采购目光转回到国内,这样,美国自己的工厂就会开工。
然而,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致命的,人民币只要再提高5~7%,中国工厂就要倒闭,而美国是希望人民币升值30%,这根本就是要中国企业去死。
之后,美国就威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且成功的说服了欧盟共同给中国施压。
但是,美国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要把中国马上置于死地,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把中国拖到谈判桌上来谈判,并且增加了谈判筹码。
果不其然,中国就真的回到了谈判桌上,并且完全照着美国人的思路走。中美达成了以下共识
1、美国不再提人民币升值;2、美国考虑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体制(看清楚,是考虑,而且没说考虑多久);3、有中国出资,美国“帮助”中国制造三座第三代技术核电厂(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了更安全更经济的第四代核能产品)。

说道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吧,美国的这计重拳,其实是要为美国的节能新能源产品,找个买家,而且是强迫别人买,这个当年英国为了取得在中国的经商特权而打的鸦片战争,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气候危机根本不存在,存在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对抗,政治家永远是黑暗的,这依然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如果说真的有气候危机,那是指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制造气候恶化的假象,来剥削我们发展中国家。事实上,现在社会名义上是要保护环境,而实际上做的是破坏环境,太阳能电板所用材料是多晶硅,这东西在制造过程中是非常破坏环境的,我们的环境危机,真正来源正是这类东西,垃圾围城,水资源污染才是真正威胁我们和自然界的元凶!而不是二氧化碳。

为了保卫我们的经济(而不是环境),我建议大家,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们要做的、我们能帮助国家的地方在于: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尽可能去购买国产货,去国内企业、商家消费,让人民的财富留在国内,而不是被外国人赚走。让我们国内企业多赚钱,他们才有条件给员工更多工资,有了更多的工资,才能更加促进消费,振兴中国的零售业,使得中国经济走入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我们的经济才会更发达,我们每个中国人才能受惠,我们的国家在对外谈判上,才有更多的底气!! 至于环境,我只是希望政府能尽快解决水资源污染和垃圾围城!
10

温室效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分析】

谢谢。。。
.2.1 C0 浓度增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O 是
形成9O 的植物干物质的主要原料。大气中CO 的
增加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其结果有助于
作物生长。在世界2O种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水
稻、大麦、豆类等C。作物有16种,它们对C0 浓度
较敏感,故C。作物的产量将显著增加,而对玉米、高
梁、甘蔗、谷子等C 作物的助长作用不明显,因为它
们对CO 的敏感性差,同时还要承受长势更旺的C。
杂草的压力。现有研究指出,在CO 浓度倍增的情
况下,可使C。作物生长和产量增加1O9,5—5O ,C
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增加在1O 以下。C0 浓度增加
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受植物呼吸作用、土壤养分
和水分供应、高温胁迫、固氮作用、植物生长阶段、作
物质量等因素变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
抵消CO 增加的助长作用。尤其是对许多以种植玉
米、高梁这些C.作物为主的地区(如热带非洲半干
旱的撒哈拉沙漠南部)的谷物的生长并不一定有利,
产量会受到影响Ll 。
1.2.2 CO 浓度增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CO 浓
度升高可能导致农作物产品品质降低。在高浓度
C0 的情况下,用更少的N肥即可生产出与今天等
量的农产品,因为作物所吸收的C将增加,而吸收
的N则减少,体内C/N 比增高,蛋白质含量下降,
因而作物品质下降。实验结果显示,在CO 浓度倍
增条件下,大豆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下降
2.3 和0.83 9,5;冬小麦籽粒粗蛋白和赖氨酸分别
下降12.89,6和4 9,5[1。“ 。这样人类人均粮食消费量
可能要增加,否则不足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同
样,农业害虫可能也要摄取更多的植物才能满足其
营养需求,虫害可能由此加重。
1.3 气候变暖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升高对农作物生育作用的后果很明显,其
主要影响表现在:① 不能满足因温度升高而急剧增
加的蒸腾耗水的需要;② 由于生长季水分匮乏,很难
有效利用新增加的热量和CO 资源,提高光合生产
率,使生长受阻;③ 由于土壤中有效水分减少,农作
物生长发育的水分胁迫将会变得更加严峻;④ 按有
关生长期的定义,由于生育期中水分供应不足,农作
物的实际有效生长期并未因积温增加而有实质性的
延长;⑤ 由于温度升高,特别是夏季温度的剧升,势
必使高温日数明显增多,而降水量几乎没有增加,结
果直接导致高温危害,实际上也缩短了作物的有效
生长期。
温度升高可延长全年生长期,对无限生长习性
或多年生作物有利;而对生育期短的栽培作物来说
又是不利的,因为温度高而使作物的发育速度加快,
生育期缩短,生物量减少,可能会抵消全年生长期延
长的效果。据研究,在生育期气温每升高1℃ ,冬小
麦生育期日数全国平均缩短16 d[1 ,光合作用积累
干物质的时间减少。在平均温度升高的同时,极端温
度出现的频率增加,对局部地区作物的生长发育有
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冬季气温升高对秋播和II缶冬播
种的作物生育有利,小麦、油菜等作物越冬率、分蘖
或分枝增加,作物生长发育较充分,有利于产量形
成。
1.4 气候变暖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温室效应的加剧将引起土壤水分分布的变化。
由于温室效应引起的温度变化,高纬地带比低纬地
带强烈,导致南北温差减小,从而削弱了经向环流,
使中纬度地区降水量趋于减少,而在赤道附近、低纬
地区及两半球5O。以上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同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4 农业现代化研究
气温升高后,地表的蒸散量将大幅度上升。据资料统
计,气温上升1℃ ,蒸发量将增加5 一10 。降水的
少量增加和蒸发强度的大幅攀升很可能出现负水分
平衡,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效水分明显减少,土壤含水
量趋于缺乏,而且随季节的更替,湿度减少地区还会
扩大,春秋两季蒸发量增强使土壤更加干旱,夏季因
缺水而引起的常见干旱程度加剧L1 ,而农业生产对
水的依赖性是很大的,土壤水分幅度不大的变化就
可能对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夏季气候干燥度
增加,中纬度地区作物产量会减少10 一30 ;热
带半干旱地区如印度北部,降雨量不足,增温伴随的
加速蒸发使土壤水分状况恶化,在雨量不增加的情
况下,平均温度即便仅增加1℃ ,小麦产量就会减少
10 。今天的粮食作物高产区,尤其是美国大平原,
到2030年将遭受更频繁的干旱的袭击。中纬度地区
的农业生产带—— 北半球的加拿大北部、斯堪的那
维亚半岛、前苏联地区和日本,南半球的新西兰、智
利、阿根廷,可能会从增湿到cO 催化的综合作用
中受益,但是多岩山区和土地贫瘠地区受的益可能
不足以补偿作物高产区减产的损失。
据估计,当CO 倍增时,我国年降水增加的趋
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增加
200mm 以上,黄河中下游地区增加lO0-150mm,
东北、西北地区增加80mm 以下。夏季降水增加大
于冬季n 。当CO 倍增时,我国不同地区气温对月
蒸发率的影响趋势是:夏季大于冬季,北方大于南
方,越是干旱地区影响越大。研究显示n ,当CO 倍
增时,全国土壤湿度在长江以南为增加趋势;北方广
大地区除新疆北部外,均呈下vwRVLebw降趋势。土壤湿度明显
下降的地区为东北、华北和西北,其中西北地区由于
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土壤湿度下降最为明显,这些
地区将出现持续变干的趋势。
1.5 气候变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
由于温度升高,害虫发育的起始时间有可能提
前,一年中害虫的繁殖代数也因此而增加,在新的适
宜环境条件下,某些害虫的虫口将呈指数式增长,造
成农田多次受害的概率增大。气候变暖后,粘虫发生
的世代均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殖1—2代n 。另一
方面,冬季变暖,病虫更易越冬,虫源和病源增大;害
虫的越冬休眠期缩短,世代增多。更为严重的是多种
主要作物的迁飞型害虫比今天分布更广、危害更大,
粘虫越冬和冬季繁殖面积大幅度扩大[193。褐飞虱安
全越冬北界将移至25。N 附近;稻纵卷叶螟冬季越
冬界线将会北移,其结果不仅大范围地加重越冬作
物的病虫危害,而且也增加了来年开春迁飞害虫的
基数。由于南北温差减小,粘虫、稻飞虱等迁飞性害
虫春季向北迁入始盛期将提前,而秋季向南回迁期
推迟,使危害的时间延长。另外,迁飞性害虫春秋往
返迁飞的路径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其集中危害
的分布区发生相应的变化。
气候变暖会改变作物病原体的地理分布,目前
局限在热带的病原和寄生组织将会扩展到亚热带甚
至温带地区。冬季温度升高,有利于条锈菌越冬,使
菌源基数增大,春季气候条件适宜,将会加重小麦条
锈病的发生、流行。
病虫害的流行蔓延,加上C。杂草的超常生长,
意味着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药和除草剂,这将加剧
环境的污染。
1.6 气候变暖对农业气候灾害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农业最主要的影响很可能是极端气
候条件,如干旱、炎热、洪涝、风暴、龙卷风、冰雹、冷
害、霜冻等。研究认为,气候变暖会使热带风暴增加,
从而对低纬度地区,尤其是海岸带的农业有重大影
响。有人认为,气温升高,持续炎热,因而影响农业生
产,尤其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更为突出。例如发生
在冬小麦主产区的干热风可能使小麦大幅度减
产n 。高温胁迫的热害已经限制了作物生产,影响
玉米、大豆、高梁、谷子等的种植和产量,水稻、棉花
的生育也受到强烈抑制。在温室效应影响下高温热
害加剧,将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由于气
温升高,大气层中气流交换增强,大风天气会增加,
风暴频率和强度都会有所增强,某些区域(in我国黄
土高原地区)因风蚀作用而引起的水土流失会加剧,
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还有研究指出,气温升高后会导
致土壤耗水量加大,尤其是植被覆盖度低的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耗水量更大,旱灾会更频繁地发生,从而
威胁农业的发展[2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季风雨带的
南移可能加重干旱的危害。
1.7 气候变暖对农田基质的影响
在较暖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的
分解将加快,长此下去将造成地力下降。在高CO
浓度下,虽然光合作用的增强能够促进根生物量的
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土壤有机质的减少,但
土壤一旦受旱后,根生物量的积累和分解都将受到
限制。这意味着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以满足作物的
需要。干旱加剧后,植被减少,表土易沙化,使得耕地
易受风蚀,遇到大风袭击时,将产生沙尘暴;而一旦
受到暴雨冲刷,又会造成严重的水蚀。
肥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N
肥。温度增高1℃ ,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簦 室鏊堕塑 壅些 堕垦基 筮 !
释放量将增加约4 ,释放期将缩短3.6 d。因此,要
想保持原有肥效,每次的施肥量将增加4 左右。这
样不仅使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加,而且对土壤和环境
也不利。
气候变暖后,在蒸发相应加大的同时,降水量若
不明显增加,则将使我国农牧交错带南扩,东北与内
蒙古相邻地区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约70km,
华北北部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约150km,西北
部农牧交错带的界线将南移约20km。农牧过渡带
的南移虽然可以增加草原的面积,但由于农牧过渡
带存在潜在沙漠化倾向,新的过渡带地区如不加以
保护,也有可能沙漠化。
1.8 冰消冒融对农业的影响
温室效应的加剧以惊人的速度融化着极地和高
山的冰JiI、冰盖和积雪,其结果从三个方面影响农
业:一是海平面上升,沿海岸带的农业区将被淹没,
使农业分布区萎缩。据估计,在过去的100年间全球
海平面升高了10—25cm,预浊在未来的100年间海
平面将继续升高约50cmC2~3,到2050年海平面将升
高0.26—1.65mE22]。若本世纪海平面上升lm,直接
受影响的土地约占世界耕地的1/3。二是海岸侵蚀
加重及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土
质劣化,使土地不适宜农业耕作的需要。三是江河中
下游地带洪灾的威胁增大,使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和农业投资的风险性显著提升。当海水入侵后,河口
位置上移;海面升高,顶托江水,导致江水水位抬高,
泥沙淤积加速,两岸江堤相对低下,发生洪灾的几率
明显增加。若考虑到特大风暴潮的作用,则海拔5m
以下、占世界粮食产量1/2的地区均将受到影
响 引。
2 因应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之对策
面对未来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对农业产生的显著
影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充
分利用和发挥其有益作用,为人类的美好未来生产
出更加丰富的农产品;尽力避免和减轻其有害作用,
使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2.1 加强国际性合作
进一步研究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确定不同地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程度和反应的速
率,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深入研究C0 、CH 、
N 0等温室气体释放的机理及影响因子,制定科学
的调控措施,减少这些气体向大气的排放,真正达到
减慢和控制气候变暖的进程。另一方面,提高森林覆
盖率,增加对Co 的吸收。
2.2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大力开展农业生产的趋势与前景、水资源的农
业调配与利用、气候变化后的土地生产力等方面的
研究,以确定农业发展的重点与农业技术的政策与
导向。
2.3 加强气候预测模型研究
当前气候预测模型研究的重点首先应放在对西
北地区的预测研究上,尤其是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
水资源的影响,包括水资源变化的量级、时间和空间
分布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等;其
次是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农、林、牧业及其综合配置
的影响;再次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等。
2.4 提高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
水平
我国北方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可能趋于
更不稳定或者更加干旱,因此这些地区要以改土治
水为中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强有效灌溉能力,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不断提高整
个农业抗御不良环境和外界变化的素质。
2.5 选育抗逆品种,采用稳产增产技术
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分析未
来光、温、水资源重新分配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格
局,改进作物品种布局,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
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采用防灾抗灾、稳
产增产的技术措施,预防可能加重的农业病虫害。
2.6 发展生物技术等前沿学科
面对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粮食问题和气候
变化的挑战,要加强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生物技术、
抗御逆境、设施农业(如温室大棚)和精确农业等方
面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力求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以
强化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能力。
2.7 科学地调整种植制度,适应气候变暖
大气中COz浓度上升,气候变暖,作物生物期
延长,对我国北方粮食生产可能有利,因而要充分利
用这一机缘,科学地调整种植制度,大力发展东北的
粮食生产。
3 结语
温室效应的加剧对农业的影响可能是严重的,
它将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而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
定性,带来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动,造成粮食生
产的波动,使农业生产成本和投资额外增加。近年的
研究表明【2J,世界各地的作物产量及生产率都将有
较大的变化,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也有可能改
变。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在全球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6 农业现代化研究 第25
化背景下我国的气候变化将更为复杂,对中国陆地
生态系统,尤其是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也更为明显L2‘。。
温室效应的加剧会显著地影响农业,但对其研
究目前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是因为研究气候变
化对未来生态系统影响时所用的气候情景,没有考
虑区域差异和时间变化,过于简化和主观;二是所用
气候情景是全球平衡模型输出的结果,模型的分辨
率较粗,本身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不同模型之间也存
在差异;三是所有农业专业模型多属静态或经验统
计模型,缺乏动态或过程模型,而且多数研究只是局
部地域的甚至是个别地点的。
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目
前主要从两方面分别进行。一是研究气候变化影响
作物的关键过程,进行作物生长模拟试验,建立作物
区域生长动力模型来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
的影响;二是对区域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业生产的响
应进行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影响的可能趋势和地区
差异。如果将上述两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建
立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型,无疑会大大降低气候变化
影响研究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棘:
[1] 张金屯.全球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J].环境与开发.
1999(4)l78— 82.
[2] 张志强.孙成权.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J]。科学通报,
1999,44(5)l464— 477.
[3] 张宗瑜.空气污染与农业环境EJ].云南农业科技,1999(6):
32— 36.
[43 林光辉.全球变化研究进展与新方向[A].现代生态学讲座
[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67—82.
[5] Hansen J,Lebedeff S.Glob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lUpdate
Through 1987[M].Geophy Res Letters,1998 l 323-326.
[6] 罗勇.美国全球变化研究现状[J].气象.1999,25(1) 3—
8.
[7] CENRRNSTC (Committee on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uncil).Our Changing Plant—The Fiscal year[J].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1 995:1—38.
[8] William B A,Turner B L.Changes i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A Global perspective [M ].London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 994 l 7— 1O.
[9] 黄荣辉,徐予红.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
势[J].高原气象,1999.18(4)l465—475.
[1O] 杨永歧.陈囊狮.吉奇气候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未来农业的
影响及对策[J].辽宁气象.2001(4);12—15.
[11] 郑斯中.全球变曩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估计中的乐观惯向
[J].中国农业气象.1993.14(5)l44—47.
[12] Parry M.The Potential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s on
Agriculture and Land Use[J].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ch,1992,22l63— 91.
[133 高素华,王春乙.COz浓度升高对冬小麦、大豆籽粒成分的影
响[J].环境科学.1994,15(5)l24—3O.
[-14] 王春乙.高素华,郭建平.模拟大气中COz浓度对大豆影响
的实验[J].生态学报,I995.15(2):34—4O.
[15] 王修兰.二氯化碳、气候变化与农业[M].北京。气象出舨
社,1996:66— 73.
[16] Royer J F.21世纪的气候[J].生态学进展.1989.6(3)。212—
217.
[17] 赵宗慈.五个全球大气海洋环流模式模拟二氯化碳增加对气
候变化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0(4)。57—63.
[18] 李教华.气候变曩对病虫害的髟响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
业气象,1993.14(1)l41—47.
[19] 张厚瑁.关于气候变曩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的
几点看法[J].中国农业气象,1992,13(3)。2O一23.
[2O] Turner B L,Moss R H,Skole D L.Relating Land Use and
Global Land—cover Change[R].IGBP Report,1993.24l8—
15.
[21] 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33.
[22] 刘宗超.生态环境与全球变化问题[A].现代生态学透视
[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17.
[23] 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普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3l272.
[24] 周广胜,王玉霹.全球变化与气候一植被分类研究和展望[J]
. 科学通报.1999,44(24)。2587-2593.
看了下面的,我觉得比较详细,

求一篇论文 关于全球变暖和农业产量之间的关系。。字数越多越好 当作业交的

专家认为全球变暖影响粮食生产将削弱全球经济发展

  农业专家担心全球变暖首先将造成食物短缺。粮食收成减少将意味着食品价格升高,飙升的价格可能导致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发生骚乱,骚乱可能导致政治动荡,政治动荡将削弱全球经济发展。对于因排放更多温室气体而导致全球变暖的较富裕的北半球国家来说,全球变暖对它们的农业可能是件好事。而不该为全球变暖负责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却陷入饥饿。专家呼吁大规模培育能够应付全球变暖的农作物,而且这些育种工作很可能取得成功。
  【新华社联合国2月24日英文电】加拿大《环球邮报》今天刊登马丁米特尔施泰特的一篇文章,题为《全球变暖如何影响粮食生产》,全文如下: 说来也许让人意外,世界上大多数人对于全球变暖的后果的最初体验可能来自于他们的胃,通过晚餐餐桌上的变化。
  这是一群为数不多但颇具影响力的农业专家的看法。他们越来越担心,早在全球变暖引发那些更知名但也更遥远的威胁例如海平面升高和淹没海岸城市之前,它将首先造成食物短缺。
  去年底,代表15个世界最高级农作物研究中心的大型机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发布了一项惊人的预测,谈到了气候改变对一个世界主要粮食产地的小麦作物的影响,凸显全球变暖对农业的破坏性何等巨大。
  研究者用电脑模型模拟了2050年前后可能出现的天气模式,发现从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尼泊尔一直到孟加拉国的广袤富饶的农田最优良的小麦种植区将严重缩小。这里大部分地区会温度太高、过于干燥,将不适宜小麦生长。
  2亿人的食品供应将受到威胁。肯尼亚内罗毕的世界农林中心主要生态学家路易斯沃尔肖博士说:“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特别是靠雨水灌溉的国家的农业,很可能蒙受毁灭性打击。”
  小麦是世界1/5的粮食来源,但它并不是唯一可能因气候改变而受损的作物。沃尔肖指出,非洲的谷物和玉米,还有印度和东南亚的稻米都将面临威胁。
  命运的残酷在于,会因全球变暖而陷入饥饿的人大多数是那些并不应为此负责的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同时,对于排放了更多导致气候不稳定的温室气体的较富裕的北半球国家来说,全球变暖对它们的农业可能是件好事。
  沃尔肖说:“随着气候改变,加拿大、俄罗斯和欧洲的可耕作区域会扩大,而热带地区的耕地会减少。基本情况是,那些现在富裕的国家未来会更加富裕,那些现在有问题的国家则将面临更大的问题。”
  农业容易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因为世界上最普遍食用的粮食作物玉米、小麦和稻米对气温升高非常敏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很多农作物已经是在它们所能容忍的最高气温中生长了。
  在人类一万多年的耕作历史中,气温一直相当稳定,处于当前的水平或比现在略微低一些。植物也非常适应这种气候模式。
  尽管在每种农作物身上的适用程度不尽相同,但农业科学家总结的一条经验法则是:在生长季节的重要阶段例如授粉期,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上时,温度每升高1度,作物收成就减少大约10%。
  以稻米为例,研究者发现这种作物对夜间温度升高最为敏感。对一般作物而言,最佳生长条件通常在20到35摄氏度之间,温度再高产量就会急剧下降。在40摄氏度条件下现在很多地区都开始出现这种温度热应力会导致光合作用关闭。这种温度现在开始日益普遍,例如2003年夏天席卷欧洲大部地区、导致上万人死亡的灾难性高温。
  官方的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表示,全球平均气温在下个世纪可能升高1.1摄氏度到6.4摄氏度。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大部分温度变化幅度内,农作物都会出现令人棘手的减产。这个组织还警告说,全球变暖会改变降雨模式,导致越来越多的洪水和旱情。
  印度附近受到威胁的小麦种植区被称为印度河-恒河平原。这里夏季气温有时已经高达炽热难当的45摄氏度,尽管全球变暖过程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的农业研究者看来,这个包括旁遮普邦在内的平原种植小麦能力下降的问题实在堪忧,因此他们赶紧把这项发现公之于众,尽管整个名为《小麦能否战胜高温》调查报告要等今年晚些时候才能发布。
  一个如此具有传奇色彩的农业地区世界1/6的小麦作物的产地可能受到温度升高的严重影响,这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印度河-恒河平原代表了世界与食物短缺对抗历史上的最重大胜利。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发言人内森拉塞尔指出,这个地区“确实是20世纪70年代绿色革命的中心之所在。小麦和稻米培育家们从这里得到了现代育种技术的第一次丰收”。人们担心的是,气候改变可能“抵消所有这些收获”。
  也许担心气候改变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最著名人士是莱斯特布朗。他是美国环境问题智囊机构地球政策研究所的创建者,也是全球变暖和农业生产将发生碰撞这一观点的提倡者。布朗在提到全球温度上升威胁农业时说:“这显然是迫在眉睫的。”他指出,全球食物储备已经非常少,因此如果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改变令任何一个主要农业区的农作物减产,人们随时都可能感觉到全球变暖的后果甚至可能就在今年夏天。
  他说,上年食物盈余的量已经逐年减少到几乎没有余粮可以承受哪怕一次歉收的地步。
  “不幸的现实是,应付气候改变的缓冲能力现在是34年以来最低的,因为在过去7年里有6年世界粮食生产量少于消费量。”
  此外,防止全球变暖的一个解决方案用农作物制造乙醇等清洁生物燃料会加剧收成的不足,因为人们正在把那么多的玉米、糖和大豆从餐桌上转移到油箱里。
  地球政策研究所考察了世界的粮食储备计算了每年的消耗量和产量之后的存余量。它声称,全球粮食储备已经减少到仅能维持57天的消耗。这已经接近了现代历史上的最低点仅次于20世纪70年代初歉收后可维持56天的储备值。那一次的供应短缺曾导致世界粮食价格翻了一倍,意味着如果全球变暖造成粮食减产可能出现类似的后果。
  甚至北美洲最主要的农业区相当于北美洲的印度河-恒河平原也面临气候改变的危险。
  模拟气候改变的可能影响的电脑模型显示,气温上升幅度最高的地区是中高纬度地区以及远离海洋缓和效果的内陆地区。
  布朗说:“这些条件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美国的玉米种植带、还有美国和加拿大种植小麦的大平原。鉴于我们是世界的面包篮子,如果我们的小麦和玉米开始减产,就会影响到全世界。”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的这项研究确实发现气温上升将导致小麦种植带的明显北移。从理论上说,这种作物将在北美洲顶端的地带生长东起加拿大的哈里森角,西到阿拉斯加狭长地带的凯奇坎。
  但农业专家指出,别指望北部地区能成为可以弥补热带地区损失的谷仓。把旁遮普邦和美国中西部的富饶土地换成拉布拉多和苏必利尔湖北岸的贫瘠土地就像赌徒把王牌换成最差的2点一样。这很可能是一场愚蠢的赌博。
  墨西哥农作物研究机构CIMMYT的全球小麦项目负责人汉斯布朗博士说:“气候带向北移动,进入一个通常不生长农作物的地区并不一定意味着小麦这样的作物在那里会长势良好。”
  科学家还有了另一个令人担忧的发现,这次是关于二氧化碳本身的。这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对于植物生长至关重要。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根据温室实验推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促进植物生长,令某些作物的收成最高增加30%之多。
  部分出于这个原因,时至今日,很少有人担心全球变暖对农业的不良影响。人们认为尽管气候改变可能给寒冷地带的北极熊和地势低的海岸城市带来灾难,对农民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去年发布的新研究在美国、日本、瑞士和新西兰进行了实验,发现如果农作物生长在更符合现实的露天农田里而不是温室里,二氧化碳的有益作用被大大高估了。玉米的收成根本没有增加,小麦和稻米的收成也还不及先前预计的一半。当然,并非所有人都相信农作物问题不可避免。BMO金融集团的全球投资组合战略家唐纳德考克斯表示,植物育种员已经在培育更耐极端条件的作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他说:“他们的能力令人称奇。”
  在芝加哥身为投资顾问的考克斯一直关注农矿产品市场的动向,如果食物短缺加剧,农产品的价格将会上浮。他说,去年的玉米收成就是个合适的例子。
  位于美国玉米带之中心地区的伊利诺伊州去年遭受了高温和干旱天气,但由于培育的种子提高了庄稼的抗旱能力,很多农民仍然收成不错。
  他说:“坦白地说,伊利诺伊去年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就连农业业内人士也惊讶不已。”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的研究者呼吁大规模培育能够应付全球变暖的农作物,而且这些育种工作很可能取得成功。
  但布朗警告说,如果失败的话,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因为食物供应对全球稳定至关重要。
  粮食收成减少将意味着食品价格迅速升高。布朗说,飙升的价格“可能导致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发生城市食品骚乱。这些食品骚乱可能导致政治动荡,政治动荡可能进而削弱全球经济发展”。
  英国政府关于气候改变的研究报告《斯特恩报告》指出,轻微的全球变暖可能有助于农业发展,但即使是不大的气温上升也可能给农民带来灾难。
  升高1摄氏度:温带地区的谷物收成将适度增加,例如欧洲北部、美国和加拿大大部。
  升高2摄氏度:全球热带地区将开始出现收成降低。减产幅度可能相当于非洲粮食产量的5%到10%。
  升高3摄氏度:高纬度国家例如加拿大的农业收成很可能达到巅峰。但将有1.5亿到5.5亿人由于庄稼减产而面临挨饿威胁。
  升高4摄氏度:非洲的收成可骤降35%之多,成片的地区例如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不再能种植作物。
  升高5摄氏度:由于海水酸性提高,鱼类资源很可能陷入险境。
  升高5摄氏度以上:天气变得如此之热,世界很多地区将不再适于发展农业,导致大量环境难民的出现。《斯特恩报告》称这种局面是“灾难性的”。
自己到网上去查有关资料,别在这儿坐享其成。丢人显眼!

为什么气候变暖,南半球国家粮食减产而北半球国家粮食增产?

气候变暖,就全球大范围而言,低纬地区利弊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弊大于利,高纬度地区利大于弊。中纬度地区由于气温升高,变得更加干燥,而高纬地区则呈现变暖变湿的趋势,由于热量的增加,原先一些不适于耕种的地区将能够开发为耕地,其耕种复数也将得到提高。南半球国家位于中低纬地区,由于温度升高,增发加剧,气候变干,虽然粮食复种指数得到升高,但生产的面积将减少,其生产作物也将出现调整,对这些地区而言,农业波动性很大,可能造成减产的趋势很明显。而北半球而言,有大量在中高纬度的地区将适宜开发为耕地,随着这些的地方水热条件的改善,中高纬国家粮食产量增收将是不争的事实。
屁多了
其实北半球国家粮食也并非都增产。热量和水分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两个非常主要的气候因素,随着全球变暖,北半球较高纬地区不再那么寒冷,使粮食作物生长的热量得以保证,所以粮食因热量因素提高而增产。但全球变暖又会加剧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以及加剧一些极端天气的产生,而这些又会使粮食减产。
而又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南半球陆地较少,主要是分布在南半球中低纬度,所以全球变暖之后,使得水分蒸发更加旺盛,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导致粮食减产。
http://www.rixia.cc北半球气候相反。
北半球冬天时气候变暖增产,时值南半球夏天,就导致南半球炎热旱灾即减产。反之亦然。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为什么全球变暖不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高纬地区不是会增产吗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76771.html

上一篇:每天吃多少水果合适?

下一篇:茶花打不开花苞怎么办?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