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带答案)
初二上学期物理试卷和答案(最好要经典题型)
最好要经典题型啊!密度的也要啊!!!或者中考题,要有答案啊!不然做了也没有用哈@-@06年中考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2006 河北)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006 上海浦东)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厘米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B )
A. 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
(2006 江西)有三个焦距都是20cm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成了一台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用,观察了一只小昆虫.使用过程中,下列对应关系连线正确的是(C )
(2006 北京朝阳区)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C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2006 临沂市)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B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006 厦门)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蜡烛、光屏、凸透镜
B、虚像也能成在光屏上
C、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D、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2006 佛山) ( C )
(2006 广州海珠)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 D )
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
(2006 河北)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006宜昌)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C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2006 衡阳)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 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006 株州)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用它可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A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速很大
(2006 太原)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B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006 镇江)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2006 镇江)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B )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2006 徐州) 下列光学仪器中,不属于凸透镜应用的是( C )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显微镜
(2006 盐城)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
(2006 锦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2006 沈阳)甲在阳光充足的教室内,小阳手持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可以在墙上看到窗户的像,这个像是 ( B )
A.倒立、等大的 B倒立、缩小的
C.正立、放大的 D正立、缩小的
(2006 成都)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006 成都)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 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二、填空题:
(2006 内蒙) 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中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当光屏在1.5倍焦距时,屏上有像。你认为在直线CD上,光屏的位置至少移动 cm时,就会出现任意移动蜡烛屏上都无像的现象。
答案:5
(2006 北京市)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15cm;正立
(2006 芜湖) 人眼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人眼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根据老花眼的结构可判定,老花眼的明视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
答案:凸透镜,倒立,大于
(2006 黑龙江)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 会聚
(2006 钦州市)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选填“凸”或“凹”);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如图8所示),看到的像是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答案:凸;虚
(2006 桂林)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虚”)。
答案:凸透镜,虚
(2006 宜昌)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 像(填虚或实).
答案:凸;虚.
(2006 黄冈)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射,
又通过摄影机前的_______镜
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
摄影时要求背景较_________
(填“亮”、“暗”)。
答案:反射;凸透镜;倒立、缩小的实像;暗
(2006 襄樊)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着的鱼,看起来要比真实的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 镜。
答案:凸透
(2006 长沙)如图所示是一束平行光通过一个透镜的情景,由图可知该透镜是__________透镜。当它作为照相机的镜头,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能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_像。
答案:凸 ; 实
(2006 株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图1是表示小亮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他是____________眼。矫正的方法是戴______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
答案:近视; 凹
(2006 长春)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答案:凸(或会聚);倒立;弱
(2006 锦州)小强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远离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小
(2006 云南)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一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15cm,要在底片上成清晰的人像,人与镜头的距离应 3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 或“虚”)。
答案:大于;实
(2006 昭兴)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下面的甲、乙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 ,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选填:“丙”或“丁”)。
答案:甲,丁
三、作图题:
(2006 广州)画出图13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2006 北京朝阳区)如图9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2006 四川乐山)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2006 厦门)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2006 河北)按下面要求作图。图甲是远处物体在某人眼睛成像的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2006 泰州) 请在图10中画出近视眼看物体所成像的大致位置,并在像上标出与物体上A点相对应的像点A′。
(2006 锦州)请你画出图4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答案
(2006 泰安)根据下面两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
(2006 连云港)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答案:烛焰、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 倒立、放大、实像
(2006 无锡)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答案:(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直至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其它方法正确同样给分)
(2)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焦距都有关系,因此研究实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时应控制物距不变
(2006 福州)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17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10cm一极远处 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1)倒立;(2)焦距(或弯曲程度),像距;(3)c;(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 cm (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其他建议合理即可)
(2006 福州)如图12所示,周倩和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这时,周倩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透镜)之间,结果原来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
(1)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该如何移动光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3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周倩同学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2)B
(2006 韶关)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下左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 .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 和 .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答案:(1) 凸透镜 (2)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3) 物距 ; 像距 (4) 能 (5) 能
(2006 南通)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
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答案:(1)9.4(9.2—9.5)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2006 内蒙)给你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三种判断方法。
答:(1)
(2)
(3)
答案:(1)透镜对着太阳光(平行光源)移动,另一侧有亮点说明是凸透镜
(2)用手去摸,中间厚、两边薄的说明是凸透镜
(3)点燃蜡烛,在另一侧的屏上看能否成像,能成像的是凸透镜
一、选择题:
(2006 河北)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006 上海浦东)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厘米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B )
A. 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
(2006 江西)有三个焦距都是20cm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成了一台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用,观察了一只小昆虫.使用过程中,下列对应关系连线正确的是(C )
(2006 北京朝阳区)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C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2006 临沂市)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B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006 厦门)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蜡烛、光屏、凸透镜
B、虚像也能成在光屏上
C、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D、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2006 佛山) ( C )
(2006 广州海珠)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 D )
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
(2006 河北)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006宜昌)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C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2006 衡阳)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 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006 株州)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用它可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A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速很大
(2006 太原)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B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006 镇江)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2006 镇江)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B )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2006 徐州) 下列光学仪器中,不属于凸透镜应用的是( C )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显微镜
(2006 盐城)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
(2006 锦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2006 沈阳)甲在阳光充足的教室内,小阳手持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可以在墙上看到窗户的像,这个像是 ( B )
A.倒立、等大的 B倒立、缩小的
C.正立、放大的 D正立、缩小的
(2006 成都)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006 成都)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 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二、填空题:
(2006 内蒙) 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中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当光屏在1.5倍焦距时,屏上有像。你认为在直线CD上,光屏的位置至少移动 cm时,就会出现任意移动蜡烛屏上都无像的现象。
答案:5
(2006 北京市)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15cm;正立
(2006 芜湖) 人眼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人眼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根据老花眼的结构可判定,老花眼的明视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
答案:凸透镜,倒立,大于
(2006 黑龙江)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 会聚
(2006 钦州市)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选填“凸”或“凹”);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如图8所示),看到的像是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答案:凸;虚
(2006 桂林)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虚”)。
答案:凸透镜,虚
(2006 宜昌)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 像(填虚或实).
答案:凸;虚.
(2006 黄冈)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射,
又通过摄影机前的_______镜
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
摄影时要求背景较_________
(填“亮”、“暗”)。
答案:反射;凸透镜;倒立、缩小的实像;暗
(2006 襄樊)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着的鱼,看起来要比真实的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 镜。
答案:凸透
(2006 长沙)如图所示是一束平行光通过一个透镜的情景,由图可知该透镜是__________透镜。当它作为照相机的镜头,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能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_像。
答案:凸 ; 实
(2006 株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图1是表示小亮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他是____________眼。矫正的方法是戴______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
答案:近视; 凹
(2006 长春)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答案:凸(或会聚);倒立;弱
(2006 锦州)小强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远离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小
(2006 云南)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一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15cm,要在底片上成清晰的人像,人与镜头的距离应 3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 或“虚”)。
答案:大于;实
(2006 昭兴)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下面的甲、乙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 ,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选填:“丙”或“丁”)。
答案:甲,丁
三、作图题:
(2006 广州)画出图13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2006 北京朝阳区)如图9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2006 四川乐山)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2006 厦门)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2006 河北)按下面要求作图。图甲是远处物体在某人眼睛成像的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2006 泰州) 请在图10中画出近视眼看物体所成像的大致位置,并在像上标出与物体上A点相对应的像点A′。
(2006 锦州)请你画出图4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答案
(2006 泰安)根据下面两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
(2006 连云港)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答案:烛焰、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 倒立、放大、实像
(2006 无锡)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答案:(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直至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其它方法正确同样给分)
(2)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焦距都有关系,因此研究实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时应控制物距不变
(2006 福州)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17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10cm一极远处 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1)倒立;(2)焦距(或弯曲程度),像距;(3)c;(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 cm (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其他建议合理即可)
(2006 福州)如图12所示,周倩和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这时,周倩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透镜)之间,结果原来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
(1)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该如何移动光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3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周倩同学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2)B
(2006 韶关)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下左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 .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 和 .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答案:(1) 凸透镜 (2)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3) 物距 ; 像距 (4) 能 (5) 能
(2006 南通)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
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答案:(1)9.4(9.2—9.5)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2006 内蒙)给你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三种判断方法。
答:(1)
(2)
(3)
答案:(1)透镜对着太阳光(平行光源)移动,另一侧有亮点说明是凸透镜
(2)用手去摸,中间厚、两边薄的说明是凸透镜
(3)点燃蜡烛,在另一侧的屏上看能否成像,能成像的是凸透镜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期末测试卷以及答案,急啊!!!!!!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综合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答卷时间为80分钟,满分为100分。
(卷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把每小题http://www.rixia.cc正确的答案选在括号内,每小题4分,共28分)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频率小于20000Hz的声音人们都能听到
D、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李明同学站在游泳池岸边,在地面上出现他的影子和在池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是:( )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前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
D、前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3、有关物体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水中的鱼是变浅的实像
B、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C、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一定是虚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汽化现象
B、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矮
C、把酒精擦在手背上,酒精蒸发有致冷作用,所以手背特别凉
D、室温为5℃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
5.金属温度计的指针是用双金属片带动的,双金属片用铆钉将它们紧靠在一起,如图1所示,当温度降低时,双金属片会:( )
A、向下弯 B、向上弯 C、保持不变 D、都有可能
6.如图2所示电路,把两个金属夹子夹在哪些学习用具的两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发光:( )
A、塑料尺 B、不锈钢尺 C、橡皮擦 D、铅笔外壳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街道上的路灯都是串联接法,因为灯同时亮,也同时灭
B、学校教室里的电灯是串联接法,因为灯同时亮,也同时灭
C、家庭电路是并联接法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8. 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9.如图3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发生 和折射现象,其中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_________。
10.有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A、B,它们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用平行的入射光线照射后, 凸透镜使光线偏折得更多;若用A作放大镜使用,则物体应放在离透镜 3cm(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1.有以下温度:60℃,37℃,23℃,12℃,-12℃,-50℃,请你为以下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温度。①健康成年人的体温为 ;②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为 ;③北京冬季最冷时室外的温度为 。
12.家庭电路的两条进户线分别叫做 和 ,生活中我们常用 (工具)来辨别它们。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3.如图4所示,在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试用光线画出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4.在20℃的实验室中研究冰的熔化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请在图5中画出它的熔化曲线。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冰的温度/℃ -4 -2 0 0 0 0 1
15.根据图6实物连接电路,画出它的电路图
四.实验题(10分)
16.根据图7甲所示电路图日夏养花网,若开关K闭合后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为0.9A,通过灯L1的电流为0.2A。
(1)将图7乙中的各元件按电路图连接起来。
(2)电流表A2的示数应是 A。
(3)请在图7丙A2的表盘上标出指针位置及所用的接线柱。
(卷二)探究性学习部分
17.信息收集题
(1)下面情景反映了什么物理知识?(3分)
小明同学在打锣鼓时发现:如果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这些黄豆会“翩翩起舞”。
(2)阅读下列文章:(7分)
电 池
电池是日常生活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电源。最初的电池是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的,叫伏特电池。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浸在稀硫酸溶液里,就做成一个伏特电池,它可以向小灯泡供电,使小灯泡发光。在伏特电池里,由于发生了化学变化,在铜片上聚集了正电荷,在锌片上聚集了负电荷。铜片和锌片叫做伏特电池的电极。聚集正电荷的铜片叫正极,聚集负电荷的锌片叫负极。用导线把小灯泡连到电池的两极间时,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和小灯泡,流回电池的负极。所以,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
伏特电池,是利用化学变化来供电的。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它的作用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这样的电池又叫做化学电池。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最初的电池是意大利的科学家 发明的 电池。
②伏特电池的正极是 ,在它上面聚集着大量的 电荷;负极是 ,上面聚集着大量的 电荷。
③通过对上述文章第二段的阅读,你还获得了哪些知识。
18.探究方法题(8分)
李丽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8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三)创造能力部分
19.问题解决(12分)
陈红同学为了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做了如图9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当K闭合时,两个小灯泡都能发光,但L1比L2亮。
(1)如何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
(2)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电流? 。
(3)这些仪器应如何测量电流? 。
(4)在实验过程中,测得A、B、C各得的电流如下表: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0.24 0.24 0.24
通过上述表格中的电流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5)通过陈红同学所做的实验的现象,你还想知道什么?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D D A B B C
8.信息、能量 9.反射、CO、OB 10.A、小于
11.37℃、23℃、-12℃ 12.火线、零线、试电笔
13.如下图(4分) 14.如下图(4分) 15.如下图(4分)
16.(1)如下图(4分)
(2)0.7(3分)
(3)如下图(3分)
17.(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①(2分)伏特、伏特
②(2分)铜片、正、锌片、负
③(3分)电池工作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8.(1)到平面镜距离之间的(2分) (2)大小之间的(2分) (3)不能、虚像(2分) (4)物和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和像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2分)
19.(1)在电路中选取图上的三个点A、B、C,研究其电流有什么规律。(3分)
(2)电流表。(2分)
(3)把电流表分别在各点处串联。(2分)
(4)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2分)
(5)为什么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但灯亮度不一样?(3分,这个问题是题目中的信息)
说明:本试卷答卷时间为80分钟,满分为100分。
(卷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把每小题http://www.rixia.cc正确的答案选在括号内,每小题4分,共28分)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频率小于20000Hz的声音人们都能听到
D、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李明同学站在游泳池岸边,在地面上出现他的影子和在池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是:( )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前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
D、前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3、有关物体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水中的鱼是变浅的实像
B、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C、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一定是虚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汽化现象
B、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矮
C、把酒精擦在手背上,酒精蒸发有致冷作用,所以手背特别凉
D、室温为5℃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
5.金属温度计的指针是用双金属片带动的,双金属片用铆钉将它们紧靠在一起,如图1所示,当温度降低时,双金属片会:( )
A、向下弯 B、向上弯 C、保持不变 D、都有可能
6.如图2所示电路,把两个金属夹子夹在哪些学习用具的两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发光:( )
A、塑料尺 B、不锈钢尺 C、橡皮擦 D、铅笔外壳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街道上的路灯都是串联接法,因为灯同时亮,也同时灭
B、学校教室里的电灯是串联接法,因为灯同时亮,也同时灭
C、家庭电路是并联接法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8. 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9.如图3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发生 和折射现象,其中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_________。
10.有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A、B,它们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用平行的入射光线照射后, 凸透镜使光线偏折得更多;若用A作放大镜使用,则物体应放在离透镜 3cm(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1.有以下温度:60℃,37℃,23℃,12℃,-12℃,-50℃,请你为以下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温度。①健康成年人的体温为 ;②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为 ;③北京冬季最冷时室外的温度为 。
12.家庭电路的两条进户线分别叫做 和 ,生活中我们常用 (工具)来辨别它们。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3.如图4所示,在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试用光线画出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4.在20℃的实验室中研究冰的熔化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请在图5中画出它的熔化曲线。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冰的温度/℃ -4 -2 0 0 0 0 1
15.根据图6实物连接电路,画出它的电路图
四.实验题(10分)
16.根据图7甲所示电路图日夏养花网,若开关K闭合后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为0.9A,通过灯L1的电流为0.2A。
(1)将图7乙中的各元件按电路图连接起来。
(2)电流表A2的示数应是 A。
(3)请在图7丙A2的表盘上标出指针位置及所用的接线柱。
(卷二)探究性学习部分
17.信息收集题
(1)下面情景反映了什么物理知识?(3分)
小明同学在打锣鼓时发现:如果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这些黄豆会“翩翩起舞”。
(2)阅读下列文章:(7分)
电 池
电池是日常生活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电源。最初的电池是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的,叫伏特电池。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浸在稀硫酸溶液里,就做成一个伏特电池,它可以向小灯泡供电,使小灯泡发光。在伏特电池里,由于发生了化学变化,在铜片上聚集了正电荷,在锌片上聚集了负电荷。铜片和锌片叫做伏特电池的电极。聚集正电荷的铜片叫正极,聚集负电荷的锌片叫负极。用导线把小灯泡连到电池的两极间时,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和小灯泡,流回电池的负极。所以,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
伏特电池,是利用化学变化来供电的。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它的作用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这样的电池又叫做化学电池。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最初的电池是意大利的科学家 发明的 电池。
②伏特电池的正极是 ,在它上面聚集着大量的 电荷;负极是 ,上面聚集着大量的 电荷。
③通过对上述文章第二段的阅读,你还获得了哪些知识。
18.探究方法题(8分)
李丽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8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三)创造能力部分
19.问题解决(12分)
陈红同学为了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做了如图9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当K闭合时,两个小灯泡都能发光,但L1比L2亮。
(1)如何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
(2)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电流? 。
(3)这些仪器应如何测量电流? 。
(4)在实验过程中,测得A、B、C各得的电流如下表: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0.24 0.24 0.24
通过上述表格中的电流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5)通过陈红同学所做的实验的现象,你还想知道什么?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D D A B B C
8.信息、能量 9.反射、CO、OB 10.A、小于
11.37℃、23℃、-12℃ 12.火线、零线、试电笔
13.如下图(4分) 14.如下图(4分) 15.如下图(4分)
16.(1)如下图(4分)
(2)0.7(3分)
(3)如下图(3分)
17.(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①(2分)伏特、伏特
②(2分)铜片、正、锌片、负
③(3分)电池工作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8.(1)到平面镜距离之间的(2分) (2)大小之间的(2分) (3)不能、虚像(2分) (4)物和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和像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2分)
19.(1)在电路中选取图上的三个点A、B、C,研究其电流有什么规律。(3分)
(2)电流表。(2分)
(3)把电流表分别在各点处串联。(2分)
(4)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2分)
(5)为什么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但灯亮度不一样?(3分,这个问题是题目中的信息)
求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试题(50道)含答案
最佳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锣是靠锤子的振动发声的B、气体传声比液体快
C、音调越高的声音就越响亮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岸上的鱼会被人的脚步声吓跑,这时鱼听到的声音的主要途径是(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水——鱼
D、岸——空气——鱼
3、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铁
B、水
C、空气
D、真空
4、人能听到立体声是因为(
)
A、声音是立体的
B、有两个扬声器
C、一只耳朵也可以听到立体声
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
5、人失去听觉是因为(
)
A、鼓膜破了
B、听小骨坏了
C、听觉神经失去功能
D、以上都有可能
6、关于0分贝正确的说法是(
)
A、0分贝意味着不发声B、0分贝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
C、0分贝是频率最低的声音
D、以上都不对
7、晚上一同学在家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棉被把电视机包住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C、用耳机听
D、让人家捂上耳朵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9、超声波可以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引起物体的振动,把污垢振落下来
C、超声波发生反射
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10、声音的响度决定于(
)
A、声音的振幅决定
B、声音的频率决定
C、声源的音色决定
D、以上多种因素决定
二、填空题
1、人们感知声音的过程是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________及其它组织传给_________,其再把信息传给大脑。
2、人类失去听觉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3、声音通过_________和
_______也可以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____________原理发明了_________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____________。
5、声音的传播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传播声音。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6、牛叫声比蚊子飞的声音音调
_______,响度
_________。听声能辨人是根据______的不同来辨认的。
7、为了不影响人们的休息,声音应控制在______dB以下,正常工作要控制在______dB以下,为了不损伤我们的听力,应不能超过
__________dB。
8、噪声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超声波的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在百米赛跑时,假如裁判员是听到声音再计时,那么是运动员的成绩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如何减少这种误差?
2、有一根钢管长为931M,一端用锤子敲时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这是为什么?假如两次声音的时间差是2.5s,那么钢管中的声速为多少?
3、一人的前后是相距1000M两座高山。当他向其中一座大声喊时,听到两次声音时间差为2s。试计算确定此人的位置。
四、简答题
1、吃饼干时,为什么自己听起来很响,而旁人听到的声音却较微弱?
2、说说我的们四周有哪些烦人的噪声?
3、小红在向热水瓶灌开水时,小明在旁边提醒他:“快满了,请留意。”小红很希奇:“你又不看,怎么知道水要满了?”小明说:“是听出来的。”小红更是迷惑不解。你能帮小红说清其中的道理吗?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锣是靠锤子的振动发声的B、气体传声比液体快
C、音调越高的声音就越响亮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岸上的鱼会被人的脚步声吓跑,这时鱼听到的声音的主要途径是(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水——鱼
D、岸——空气——鱼
3、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铁
B、水
C、空气
D、真空
4、人能听到立体声是因为(
)
A、声音是立体的
B、有两个扬声器
C、一只耳朵也可以听到立体声
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
5、人失去听觉是因为(
)
A、鼓膜破了
B、听小骨坏了
C、听觉神经失去功能
D、以上都有可能
6、关于0分贝正确的说法是(
)
A、0分贝意味着不发声B、0分贝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
C、0分贝是频率最低的声音
D、以上都不对
7、晚上一同学在家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棉被把电视机包住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C、用耳机听
D、让人家捂上耳朵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9、超声波可以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引起物体的振动,把污垢振落下来
C、超声波发生反射
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10、声音的响度决定于(
)
A、声音的振幅决定
B、声音的频率决定
C、声源的音色决定
D、以上多种因素决定
二、填空题
1、人们感知声音的过程是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________及其它组织传给_________,其再把信息传给大脑。
2、人类失去听觉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3、声音通过_________和
_______也可以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____________原理发明了_________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____________。
5、声音的传播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传播声音。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6、牛叫声比蚊子飞的声音音调
_______,响度
_________。听声能辨人是根据______的不同来辨认的。
7、为了不影响人们的休息,声音应控制在______dB以下,正常工作要控制在______dB以下,为了不损伤我们的听力,应不能超过
__________dB。
8、噪声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超声波的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在百米赛跑时,假如裁判员是听到声音再计时,那么是运动员的成绩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如何减少这种误差?
2、有一根钢管长为931M,一端用锤子敲时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这是为什么?假如两次声音的时间差是2.5s,那么钢管中的声速为多少?
3、一人的前后是相距1000M两座高山。当他向其中一座大声喊时,听到两次声音时间差为2s。试计算确定此人的位置。
四、简答题
1、吃饼干时,为什么自己听起来很响,而旁人听到的声音却较微弱?
2、说说我的们四周有哪些烦人的噪声?
3、小红在向热水瓶灌开水时,小明在旁边提醒他:“快满了,请留意。”小红很希奇:“你又不看,怎么知道水要满了?”小明说:“是听出来的。”小红更是迷惑不解。你能帮小红说清其中的道理吗?
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测试题
谁有相关题目啊,要有答案的哦,在网上找的那些要下载,很麻烦,最好是能够在线做题的~~急需!!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C.用手捂住耳朵 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2.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D.一般来说,人耳不能感觉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3.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钨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2500 2360 2750 5900
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在一40℃时,不能日夏养花网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4.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5.如图1所示,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
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
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 ( )
A.正立、等大的 B.正立、缩小的
C.倒立、缩小的 D.倒立、放大的
6.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 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8.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光有能量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沿着直线传播
9.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
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
C.平面镜的大小 D.观察者的位置
10.岸边的柳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和在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 ( )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D.前者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1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12.根据图2所示,可判断出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 ( )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大于两倍焦距
13.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 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C.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 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14.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 )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 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
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 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
15.图3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a/2△t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t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如图4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
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______不同.乐队合奏乐曲时,我
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来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
17.如图5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
_____刻度尺(填字母)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刻度尺(填字
母)不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刻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________cm.
18.填写下列数据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
(1)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
度约为8.52______.
(2)一本八年级(上)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6________.
19.如图6所示,高速公路上都有限制汽车速度的标志,以减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行驶的汽车具有_______能.图7所示是一辆桑塔纳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
______________km/h.
20.老花镜的镜片是______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做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纸在老花镜下面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此光斑距老花镜25cm,则老花镜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度.
21.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______中进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22.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的原因.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如图12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
的乒乓球会_______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
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
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图13甲“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看到了如图13乙的情景,这是_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4)该同学记录了一组数据见下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
时间/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5)请你在图13丙的方格纸上根据上表数据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
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____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
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
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www.rixia.cc1)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光屏上烛焰的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2)如图15所示,在光屏中央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机上.
31.某校初二(1)班的同学进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2)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请你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小明背着书包欢快地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问:小明背上的书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33.牙科医生在诊断牙齿病情时,常常借助如图16所示的一块小平面镜来帮助诊断,使用时常在火焰上先烤一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1)使用小平面镜的作用.
(2)使用时在火上将小平面镜先烤一下的原因.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某一时期,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1)202次列车运行全程的时间是 h.
(2)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5.2005年5月15日,南京人终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地铁,目前开通的地铁一号线在奥体中心和迈皋桥之间行驶.列车从奥体中心行驶到迈皋桥大约需24min的时间,运行的平均速度为55km/h.求:
(1)地铁从奥体中心到迈皋桥通过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2)若采用磁悬浮列车速度可以达到400km/h,则由奥体中心运行到迈皋桥采用磁悬浮技术的列车比地铁列车运行的时间可以节约多少分钟?
附加题(共两题,36题4分,37题6分,计10分)
36.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提供的器材有:蜡烛(附火柴)、凸透镜(估计焦距为5cm)、光屏和光具座(标尺的刻度范围是“O~100cm”),如图17所示.物体离凸透镜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从物体到凸透镜的光可近似认为是平行光,由此你能否想到利用现有器材粗测凸透镜焦距的一种方法,请你说出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37.如图18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甲骑车、乙跑步)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根据图线你能够获得哪些合理的信息?(至少写两条)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甲车运动的___________与乙车相等.
(3)若甲同学和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甲同学的路程一时间的图线.
(4)根据图中数据,请你自编一道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题并求解.
南京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八年级(上)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B D D C C A A B B C D A C D D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频率 音色 17.B B 3.O 18.m/s mm 19.动 85
20.凸透 400 21.反射 折射 水 空气 22.凝华 液化 冰棒熔化吸热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弹 振动 空气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28.(1)量程 分度值 (2)水多了 倒掉一部分水(或开
始加热时水温太低换热水做实验;或用酒精灯的内
焰加热 改用外焰加热,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
(3)沸腾前 (4)98 (5)如右图
29.(1)竖直 (2)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将白纸竖直放
在棋子B处,移开棋子B 直接观察白纸,看这个像能
否成在白纸上(能说明怎样放白纸得1分,怎样观察
白纸得1分)。像不能成在白纸上(1分) 虚(1分) (4)不转向自己
30.(1)上 (2)幻灯 (或投影)
31.(1)纸片下落的高度 纸片下落的时间 (2)刻度尺 手表
(3)2分(表格中三个物理量少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次数 高度/m 时间/s 速度/m•s-1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认为书包是运动或静止都可以(1分),所选的参照物正确再给2分。
33.利用平面镜成像可看到牙齿的背面(1分),平面镜在火焰上烤一下后温度升高,可以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1分)在镜面上发生液化现象(1分)。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1)t = 11h (1分)
(2)s = 506km
v = s / t (1分)
= 506km / 11h (1分)
= 46km/h (1分)
35.(1)v1 = 55km/h t1 = 24min = O.4h (1分)
s = v1t1 = 55km/sO.4h = 22km (2分)
(2)v2 = 400km/h
t2 = s /v2 = 22km / 400km/h = 0.055h = 3.3min (2分)
t = t1 – t2 = 24min 一 3.3min = 20.7min (1分)
(说明:计算题因前面计算错误代入后面造成结果错误,后面不扣分)
附加题(共两题,36题4分,37题6分,计10分)
36.(1)在光具座上最左端放蜡烛,最右端放光屏,凸透镜紧靠光屏放置;
(2)移动凸透镜逐渐远离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
(3)在光具座上读出此时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s,则凸透镜的焦距与s近似相等。
37.(1)骑车者比跑步者迟5秒出发;骑车者比跑步者速度大。(其他信息只要合理均可)
(2)路程
(3)见下图
(4)只要编题符合题意,解答与所编题对应即可(自己补充数据不得分)
亲爱的同学们,一转眼半学期已经过去。逝去的是光阴,播下的是辛勤,收获的是喜悦。这份试卷将带你走进知识的乐园,请尽情采摘自己的甜蜜果实吧!
一、聪明的你,请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下表中(每小题2分 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鹏鹏,该吃饭了!”听见声音,正在做作业的鹏鹏不用抬头看就知道,那是妈妈在喊他,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下列物体哪一个属于光源( )
A. 地上的雪 B.月亮 C、通电的探照灯 D.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3、下列光学仪器中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
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5、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
A.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6、下面的图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 )
7、玲玲在书房里记单词,妈妈在客厅里看电视剧,为了不受电视声音的影响,玲玲采用下列办法中较为合适的是( ) A.把电视关掉 B.减小电视音量
C.打开书房的收音机 D.打开书房和客厅的门窗
8、下列图的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9、下列各事例中,属于红外线技术应用的是( )
A.照相机用滤镜来照相 B.验钞机用来辨别钱币的真假
C.医院用照射的方法来灭菌消毒 D.家中电视机的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音量和频道
10、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应是( )
A.21:05 B.21:15
C.20:15 D.20:05
11、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12、下面是小林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 B.光在任何透明介质中都能传播
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13.如图所示的四种镜片适合近视眼戴的是( )
14.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厘米处.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厘米和6厘米处,则这两次成的像( )
A、都是实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虚像 D、都是放大的像
15.在桌面上依次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屏放在一直线,并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移动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光屏出现一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黑纸挡住,则光屏上的像( )
A、只剩下上半部分 B、只剩下下半部分
C、全部不见了 D、仍然存在,只是亮度减弱。
二、认真的你,请将答案填在各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每空1分,共19分)
16、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17、仲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⑴ 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 产生的,这个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
⑵ 大地上的圆形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 (填“实像”或“虚像”),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作 。
18、如图1所示,图A是由光的 形成的,图B的手影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19、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现象;同学们学习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的 ,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
20、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她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__m。当她向平面镜前进2m时,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减小”或“不变”)。
21、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 http://www.rixia.cc 。
22、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全社会都应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某人耳朵聋了,生活会出现哪些不方便?请写出两个出现不方便、但要合理的情景:
; 。
23、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三、细心的你,动手作一作,相信你能行!(每小题3分,共12分)
24.如图中-6所示,由点电源S发出的一束光AB射到镜面MN上,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束入射光的反射光,请在图中画出点电源S的位置。
图8
25、图中-7中MN是透镜的光轴, 是AB的像,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透镜并找出焦点的位置。
26、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前后的情况如图8所示,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这个透镜。
27、小明的乒乓球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乒乓球。图9中已经标示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四、勤奋的你,开动脑筋,完成实验探究题(2分/空,共:32分)
2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方来回移动。
(1)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时,
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结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 ,两段蜡 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9、小华在学习了《透镜》后,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平行光通过厚度不同的凸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他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通过凸透镜A、B、C,并得到如图12所示的光路图。
A B C
根据小华的实验现象,应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
(1)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e五点中的 点处, 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2)若将蜡烛放在e处,则将会成 (填“正”或“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 (填“实”或“虚”)像。
(3)若将蜡烛放在 点处,则不能成像。
(4)若成等大的实像是,应将蜡烛放在 点处。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即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未知焦距情况下,要粗测焦距,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4)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使光屏向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清晰。
(5)若在实验时测得某凸透镜的的焦距为10cm,若将烛焰从离凸透镜5cm时移到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可以观察到这个像比刚才的要_______一些。(填“大”或“小”)
五、自信的你,请完成综合应用题——感悟生活中精彩的物理,在挑战中完善自我!(共7分)
32、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座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是黑洞洞的.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那座大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你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C C B B B D D A A A A D D
二、填空题
16、响度 音调 17、⑴振动 空气 ⑵实像 小孔成像
18、折射 直线传播 19、漫反射 反射
20、5 不变 21、遇险之时即可看到爆炸的火光;不可能听到爆炸声
22、不能听音乐;过马路有危险(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23、折射 会聚 发散
三、作图题
24、(略)25、(略)26、(略)
四、实验探究题
27、(1)B与A的像完全重合 (2)垂直 大小 (3)不能
28、凸透镜越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
29、(1)a 照相 (2)正 ; 放大;虚 (3)d (4)b
30、(1)同一水平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略。(3)上升(4)远离(5)大
五、综合应用题
31、如果窗户关着,因为镜面反射,太阳光反射进入人眼,使人感到刺眼(1.5分);如果窗户没关,则光线进入屋内进行多次反射,再从窗户里反射出来的光很少,所以感觉窗户黑洞洞的。(1.5分)
32、植树造林、安装隔音窗等(合理就行)(每条得1.5分)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C.用手捂住耳朵 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2.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D.一般来说,人耳不能感觉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3.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钨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2500 2360 2750 5900
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在一40℃时,不能日夏养花网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4.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5.如图1所示,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
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
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 ( )
A.正立、等大的 B.正立、缩小的
C.倒立、缩小的 D.倒立、放大的
6.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 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8.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光有能量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沿着直线传播
9.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
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
C.平面镜的大小 D.观察者的位置
10.岸边的柳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和在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 ( )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D.前者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1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12.根据图2所示,可判断出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 ( )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大于两倍焦距
13.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 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C.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 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14.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 )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 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
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 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
15.图3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a/2△t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t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如图4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
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______不同.乐队合奏乐曲时,我
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来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
17.如图5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
_____刻度尺(填字母)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刻度尺(填字
母)不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刻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________cm.
18.填写下列数据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
(1)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
度约为8.52______.
(2)一本八年级(上)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6________.
19.如图6所示,高速公路上都有限制汽车速度的标志,以减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行驶的汽车具有_______能.图7所示是一辆桑塔纳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
______________km/h.
20.老花镜的镜片是______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做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纸在老花镜下面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此光斑距老花镜25cm,则老花镜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度.
21.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______中进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22.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的原因.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如图12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
的乒乓球会_______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
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
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图13甲“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看到了如图13乙的情景,这是_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4)该同学记录了一组数据见下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
时间/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5)请你在图13丙的方格纸上根据上表数据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
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____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
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
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www.rixia.cc1)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光屏上烛焰的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2)如图15所示,在光屏中央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机上.
31.某校初二(1)班的同学进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2)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请你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小明背着书包欢快地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问:小明背上的书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33.牙科医生在诊断牙齿病情时,常常借助如图16所示的一块小平面镜来帮助诊断,使用时常在火焰上先烤一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1)使用小平面镜的作用.
(2)使用时在火上将小平面镜先烤一下的原因.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某一时期,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1)202次列车运行全程的时间是 h.
(2)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5.2005年5月15日,南京人终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地铁,目前开通的地铁一号线在奥体中心和迈皋桥之间行驶.列车从奥体中心行驶到迈皋桥大约需24min的时间,运行的平均速度为55km/h.求:
(1)地铁从奥体中心到迈皋桥通过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2)若采用磁悬浮列车速度可以达到400km/h,则由奥体中心运行到迈皋桥采用磁悬浮技术的列车比地铁列车运行的时间可以节约多少分钟?
附加题(共两题,36题4分,37题6分,计10分)
36.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提供的器材有:蜡烛(附火柴)、凸透镜(估计焦距为5cm)、光屏和光具座(标尺的刻度范围是“O~100cm”),如图17所示.物体离凸透镜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从物体到凸透镜的光可近似认为是平行光,由此你能否想到利用现有器材粗测凸透镜焦距的一种方法,请你说出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37.如图18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甲骑车、乙跑步)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根据图线你能够获得哪些合理的信息?(至少写两条)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甲车运动的___________与乙车相等.
(3)若甲同学和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甲同学的路程一时间的图线.
(4)根据图中数据,请你自编一道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题并求解.
南京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八年级(上)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B D D C C A A B B C D A C D D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频率 音色 17.B B 3.O 18.m/s mm 19.动 85
20.凸透 400 21.反射 折射 水 空气 22.凝华 液化 冰棒熔化吸热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弹 振动 空气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28.(1)量程 分度值 (2)水多了 倒掉一部分水(或开
始加热时水温太低换热水做实验;或用酒精灯的内
焰加热 改用外焰加热,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
(3)沸腾前 (4)98 (5)如右图
29.(1)竖直 (2)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将白纸竖直放
在棋子B处,移开棋子B 直接观察白纸,看这个像能
否成在白纸上(能说明怎样放白纸得1分,怎样观察
白纸得1分)。像不能成在白纸上(1分) 虚(1分) (4)不转向自己
30.(1)上 (2)幻灯 (或投影)
31.(1)纸片下落的高度 纸片下落的时间 (2)刻度尺 手表
(3)2分(表格中三个物理量少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次数 高度/m 时间/s 速度/m•s-1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认为书包是运动或静止都可以(1分),所选的参照物正确再给2分。
33.利用平面镜成像可看到牙齿的背面(1分),平面镜在火焰上烤一下后温度升高,可以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1分)在镜面上发生液化现象(1分)。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1)t = 11h (1分)
(2)s = 506km
v = s / t (1分)
= 506km / 11h (1分)
= 46km/h (1分)
35.(1)v1 = 55km/h t1 = 24min = O.4h (1分)
s = v1t1 = 55km/sO.4h = 22km (2分)
(2)v2 = 400km/h
t2 = s /v2 = 22km / 400km/h = 0.055h = 3.3min (2分)
t = t1 – t2 = 24min 一 3.3min = 20.7min (1分)
(说明:计算题因前面计算错误代入后面造成结果错误,后面不扣分)
附加题(共两题,36题4分,37题6分,计10分)
36.(1)在光具座上最左端放蜡烛,最右端放光屏,凸透镜紧靠光屏放置;
(2)移动凸透镜逐渐远离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
(3)在光具座上读出此时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s,则凸透镜的焦距与s近似相等。
37.(1)骑车者比跑步者迟5秒出发;骑车者比跑步者速度大。(其他信息只要合理均可)
(2)路程
(3)见下图
(4)只要编题符合题意,解答与所编题对应即可(自己补充数据不得分)
亲爱的同学们,一转眼半学期已经过去。逝去的是光阴,播下的是辛勤,收获的是喜悦。这份试卷将带你走进知识的乐园,请尽情采摘自己的甜蜜果实吧!
一、聪明的你,请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下表中(每小题2分 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鹏鹏,该吃饭了!”听见声音,正在做作业的鹏鹏不用抬头看就知道,那是妈妈在喊他,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下列物体哪一个属于光源( )
A. 地上的雪 B.月亮 C、通电的探照灯 D.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3、下列光学仪器中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
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5、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
A.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6、下面的图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 )
7、玲玲在书房里记单词,妈妈在客厅里看电视剧,为了不受电视声音的影响,玲玲采用下列办法中较为合适的是( ) A.把电视关掉 B.减小电视音量
C.打开书房的收音机 D.打开书房和客厅的门窗
8、下列图的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9、下列各事例中,属于红外线技术应用的是( )
A.照相机用滤镜来照相 B.验钞机用来辨别钱币的真假
C.医院用照射的方法来灭菌消毒 D.家中电视机的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音量和频道
10、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应是( )
A.21:05 B.21:15
C.20:15 D.20:05
11、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12、下面是小林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 B.光在任何透明介质中都能传播
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13.如图所示的四种镜片适合近视眼戴的是( )
14.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厘米处.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厘米和6厘米处,则这两次成的像( )
A、都是实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虚像 D、都是放大的像
15.在桌面上依次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屏放在一直线,并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移动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光屏出现一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黑纸挡住,则光屏上的像( )
A、只剩下上半部分 B、只剩下下半部分
C、全部不见了 D、仍然存在,只是亮度减弱。
二、认真的你,请将答案填在各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每空1分,共19分)
16、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17、仲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⑴ 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 产生的,这个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
⑵ 大地上的圆形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 (填“实像”或“虚像”),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作 。
18、如图1所示,图A是由光的 形成的,图B的手影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19、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现象;同学们学习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的 ,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
20、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她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__m。当她向平面镜前进2m时,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减小”或“不变”)。
21、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 http://www.rixia.cc 。
22、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全社会都应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某人耳朵聋了,生活会出现哪些不方便?请写出两个出现不方便、但要合理的情景:
; 。
23、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三、细心的你,动手作一作,相信你能行!(每小题3分,共12分)
24.如图中-6所示,由点电源S发出的一束光AB射到镜面MN上,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束入射光的反射光,请在图中画出点电源S的位置。
图8
25、图中-7中MN是透镜的光轴, 是AB的像,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透镜并找出焦点的位置。
26、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前后的情况如图8所示,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这个透镜。
27、小明的乒乓球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乒乓球。图9中已经标示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四、勤奋的你,开动脑筋,完成实验探究题(2分/空,共:32分)
2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方来回移动。
(1)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时,
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结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 ,两段蜡 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9、小华在学习了《透镜》后,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平行光通过厚度不同的凸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他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通过凸透镜A、B、C,并得到如图12所示的光路图。
A B C
根据小华的实验现象,应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
(1)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e五点中的 点处, 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2)若将蜡烛放在e处,则将会成 (填“正”或“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 (填“实”或“虚”)像。
(3)若将蜡烛放在 点处,则不能成像。
(4)若成等大的实像是,应将蜡烛放在 点处。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即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未知焦距情况下,要粗测焦距,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4)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使光屏向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清晰。
(5)若在实验时测得某凸透镜的的焦距为10cm,若将烛焰从离凸透镜5cm时移到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可以观察到这个像比刚才的要_______一些。(填“大”或“小”)
五、自信的你,请完成综合应用题——感悟生活中精彩的物理,在挑战中完善自我!(共7分)
32、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座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是黑洞洞的.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那座大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你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C C B B B D D A A A A D D
二、填空题
16、响度 音调 17、⑴振动 空气 ⑵实像 小孔成像
18、折射 直线传播 19、漫反射 反射
20、5 不变 21、遇险之时即可看到爆炸的火光;不可能听到爆炸声
22、不能听音乐;过马路有危险(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23、折射 会聚 发散
三、作图题
24、(略)25、(略)26、(略)
四、实验探究题
27、(1)B与A的像完全重合 (2)垂直 大小 (3)不能
28、凸透镜越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
29、(1)a 照相 (2)正 ; 放大;虚 (3)d (4)b
30、(1)同一水平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略。(3)上升(4)远离(5)大
五、综合应用题
31、如果窗户关着,因为镜面反射,太阳光反射进入人眼,使人感到刺眼(1.5分);如果窗户没关,则光线进入屋内进行多次反射,再从窗户里反射出来的光很少,所以感觉窗户黑洞洞的。(1.5分)
32、植树造林、安装隔音窗等(合理就行)(每条得1.5分)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C.用手捂住耳朵 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2.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D.一般来说,人耳不能感觉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3.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钨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2500 2360 2750 5900 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在一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4.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5.如图1所示,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 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 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 ( ) A.正立、等大的 B.正立、缩小的 C.倒立、缩小的 D.倒立、放大的 6.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 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8.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光有能量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沿着直线传播 9.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 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 C.平面镜的大小 D.观察者的位置 10.岸边的柳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和在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 ( )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D.前者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1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12.根据图2所示,可判断出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 ( )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大于两倍焦距 13.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 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C.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 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14.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 )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 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 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 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 15.图3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a/2△t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t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如图4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 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______不同.乐队合奏乐曲时,我 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来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 17.如图5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 _____刻度尺(填字母)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刻度尺(填字 母)不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刻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________cm. 18.填写下列数据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 (1)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 度约为8.52______. (2)一本八年级(上)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6________. 19.如图6所示,高速公路上都有限制汽车速度的标志,以减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行驶的汽车具有_______能.图7所示是一辆桑塔纳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 ______________km/h. 20.老花镜的镜片是______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做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纸在老花镜下面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此光斑距老花镜25cm,则老花镜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度. 21.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______中进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22.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的原因.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如图12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 的乒乓球会_______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 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 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图13甲“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看到了如图13乙的情景,这是_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4)该同学记录了一组数据见下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 时间/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5)请你在图13丙的方格纸上根据上表数据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 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____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 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 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光屏上烛焰的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2)如图15所示,在光屏中央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机上. 31.某校初二(1)班的同学进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2)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请你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小明背着书包欢快地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问:小明背上的书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33.牙科医生在诊断牙齿病情时,常常借助如图16所示的一块小平面镜来帮助诊断,使用时常在火焰上先烤一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1)使用小平面镜的作用. (2)使用时在火上将小平面镜先烤一下的原因.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某一时期,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1)202次列车运行全程的时间是 h. (2)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5.2005年5月15日,南京人终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地铁,目前开通的地铁一号线在奥体中心和迈皋桥之间行驶.列车从奥体中心行驶到迈皋桥大约需24min的时间,运行的平均速度为55km/h.求: (1)地铁从奥体中心到迈皋桥通过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2)若采用磁悬浮列车速度可以达到400km/h,则由奥体中心运行到迈皋桥采用磁悬浮技术的列车比地铁列车运行的时间可以节约多少分钟? 附加题(共两题,36题4分,37题6分,计10分) 36.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提供的器材有:蜡烛(附火柴)、凸透镜(估计焦距为5cm)、光屏和光具座(标尺的刻度范围是“O~100cm”),如图17所示.物体离凸透镜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从物体到凸透镜的光可近似认为是平行光,由此你能否想到利用现有器材粗测凸透镜焦距的一种方法,请你说出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37.如图18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甲骑车、乙跑步)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根据图线你能够获得哪些合理的信息?(至少写两条)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甲车运动的___________与乙车相等. (3)若甲同学和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甲同学的路程一时间的图线. (4)根据图中数据,请你自编一道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题并求解. 南京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八年级(上)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B D D C C A A B B C D A C D D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频率 音色 17.B B 3.O 18.m/s mm 19.动 85 20.凸透 400 21.反射 折射 水 空气 22.凝华 液化 冰棒熔化吸热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弹 振动 空气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28.(1)量程 分度值 (2)水多了 倒掉一部分水(或开 始加热时水温太低换热水做实验;或用酒精灯的内 焰加热 改用外焰加热,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 (3)沸腾前 (4)98 (5)如右图 29.(1)竖直 (2)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将白纸竖直放 在棋子B处,移开棋子B 直接观察白纸,看这个像能 否成在白纸上(能说明怎样放白纸得1分,怎样观察 白纸得1分)。像不能成在白纸上(1分) 虚(1分) (4)不转向自己 30.(1)上 (2)幻灯 (或投影) 31.(1)纸片下落的高度 纸片下落的时间 (2)刻度尺 手表 (3)2分(表格中三个物理量少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次数 高度/m 时间/s 速度/m•s-1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认为书包是运动或静止都可以(1分),所选的参照物正确再给2分。 33.利用平面镜成像可看到牙齿的背面(1分),平面镜在火焰上烤一下后温度升高,可以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1分)在镜面上发生液化现象(1分)。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1)t = 11h (1分) (2)s = 506km v = s / t (1分) = 506km / 11h (1分) = 46km/h (1分) 35.(1)v1 = 55km/h t1 = 24min = O.4h (1分) s = v1t1 = 55km/sO.4h = 22km (2分) (2)v2 = 400km/h t2 = s /v2 = 22km / 400km/h = 0.055h = 3.3min (2分) t = t1 – t2 = 24min 一 3.3min = 20.7min (1分) (说明:计算题因前面计算错误代入后面造成结果错误,后面不扣分)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带答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76756.html
上一篇:跟秋天有关的词语比如菊花盛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