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求成语典故的时期、涉及人物、主要内容/含义!

2022-06-21 18:58:37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18

我要几个成语典故,格式:时间,人物,故事简介(最短),比喻什么。急的!

1.篝火狐鸣(陈胜、吴广 )
gu hu h mng
〖解释〗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2.高山流水 (余伯牙、钟子期)
go shn li shu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指鹿为马(赵高)
zh l wi m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4.鸡鸣狗盗(食客助孟尝君逃跑)
j mng gu do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5.凿壁偷光(匡衡)
zo b tu gung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6.图穷匕见(荆轲刺秦)
t qing b xin
〖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破釜沉舟(项羽)
p f chn zhu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8.请君入瓮( 来俊臣)
qng jng r wng
〖解释〗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9.江郎才尽(江淹)
jing lng ci jn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出处〗《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10.乐不思蜀(刘禅)
l b s sh
〖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1.煮豆燃萁(曹植)
zh du rn q
〖解释〗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12.纸上谈兵(赵括)
zh shng tn bng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13.再衰三竭(曹刿论战)
zi shui sn ji
〖解释〗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木牛流马(诸葛亮 )
木牛流马源于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的典故。

15.世外桃源(陶渊明笔下形容的世界)
sh wi to yun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16.投笔从戎(张骞)
tu b cng rng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17.卧薪尝胆(勾践)
w xn chng dn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8.围魏救赵(孙膑与庞涓)
wi wi ji zh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这个典故大多人都是知道的,讲的是纵横家之鼻祖王诩的两个弟子孙膑与庞涓之间的一场斗计故事

19.投鞭断流(苻坚败于淝水之战)
tu bin dun li
〖解释〗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20.退避三舍(晋楚割据重耳的故事)
tu b sn sh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1.望梅止渴(曹操)
wng mi zh k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2.草木皆兵(符坚败于淝水之战 )
co m ji bng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23.完壁归赵( 蔺相如)
wn b gu zho
释义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4.暗渡陈仓(韩信之计)
n d chn cng
〖解释〗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25.拔山扛鼎(项羽)
b shn gng dng
〖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日夏养花网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6.悬梁刺骨(苏秦、孙敬 )
xun ling c g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27.罄竹难书(隋扬帝 )
qng zh nn sh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隋朝末年,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征战连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早在炀帝..."罄竹难书"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砍尽竹林制成竹简,也难写完。比喻罪恶太多,无法写完。罄:空,尽。竹:指竹简。书:写

28.怒发冲冠(盗跖、蔺相如)
怒发冲冠
n f chng gun
〖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9.毛遂自荐(毛遂 )
mo su z jin
〖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30.老骥伏枥(曹操 )
lo j f l
〖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1.口蜜腹剑( 李林甫)
ku m f jin
〖解释〗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32.鞠躬尽瘁(诸葛亮 )
j gng jn cu,s r hu y
〖解释〗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33.黄袍加身(赵匡胤 )
hung po ji shn
〖解释〗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出处〗《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http://www.rixia.cc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34.孺子可教(张良 )
r z k jio
〖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张良是秦朝末年人。因为行刺秦始皇没有成功,他逃到下邳隐藏起来。

有一天,张良在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穿得破破烂烂的。那老人看见张良,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子给我捡上来。” 张良下桥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 张良跪在地上给他穿上鞋。老人笑著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啊! 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上,但老人已经先到了。他责备张良来晚了,叫他五天后再来。第二次,鸡一叫张良就赶到桥上,但老人又先到了。这次老人大发脾气,叫他五天后再来。这次,张良半夜就来了,等了一会儿,老人才到。老人非常高兴,送给张良一本书,并告诉说,读了这部书大有用处。张良回家一看,原来是部兵法书,他日夜攻读,后来帮助刘邦出谋划策,统一了天下。
“孺子可教”指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自《史记世家第二十五》)

35.金屋藏娇(陈阿娇 )
jn w cng jio
〖解释〗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出处〗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36.七步之才(曹植 )
q b zh ci
〖释义〗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37.洛阳纸贵( 左思)
lu yng zh gu
〖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

西晋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左思,字太冲,山东临淄人。左思出身寒微,不善交游,而且相貌丑陋,说话还有点口吃。他先是学习书法,后有专攻琴术,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他的父亲左雍对此十分失望,有一次,竟当着他的面,对自己的朋友说:“左思这孩子的学习,还赶不上我小的时候呢!”
这事对左思的刺激很大,从此他便潜下心来,发愤读书,终于写的一手好文章,并且以辞藻壮丽而小有名气。这时,左思的妹妹左芬因品貌出众、才学过人,被晋武帝选昭入宫,左思也就随全家来到京城洛阳。目睹京都的壮观繁华,左思萌动了写《三都赋》(三都,指魏、蜀、吴三国的都城)的念头。此后,左思一直为这篇《三都赋》而苦思冥想,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在室内、厅前、走廊甚至厕所里,到处都挂上纸笔,每得佳句,便随手记下。这样,整整经过了十年,《三都赋》终于完成了。起初,不为时人所重,后经黄埔谧、张华等名流推荐,于是富豪之家争相传写,以至洛阳纸价也昂贵起来。后来,人们便用“洛阳纸贵”来形容文章作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38.韦编三绝(孔子 )
wi bin sn ju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39.多多益善(韩信 )
hn xn jing bng,du du y shn
〖解释〗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40.焚书抗儒(秦始皇)
fn sh kng r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41.好大喜功(汉武帝 )
ho d x gng
〖解释〗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出处〗宋罗泌《路史前纪》卷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42.梦笔生花(李白 )
mng b shng hu
〖解释〗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43.老马识途(管仲 )
lo m sh t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4.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
y g zu q
〖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一心一意【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自】:《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示例】:所以彭官保便~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军便~料理军需器械。 ◎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
【近义词】:全心全意、真心实意、一心一意
【反义词】:三心二意、心猿意马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全神贯注【解释】: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自】:叶圣陶《伊和他》:“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贯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
【近义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反义词】:漫不经心、心不在焉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自相矛盾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示例】:这些理论~。
凿壁偷光(匡衡)
zo b tu gung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时期 涉及人物 主要内容/含义rn退避三舍 rn卧薪尝胆 rn围魏救赵 rn指鹿为马 rn朝秦暮楚 rn破釜沉舟 rn四面楚歌 rn三顾茅庐 rn草木皆兵 rn投笔从戎
  退避三舍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典故: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卧薪尝胆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典故: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侮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http://www.rixia.cc,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近义词:颠倒黑白
  清代李渔《怜 香伴拷婢》“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却也是以羊易牛。”

  朝秦暮楚

  这个成语出自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至于是否真的有具体国家根本无从考证,只有一个叫“关垭”的饿地方可能符合此说法。

  关垭位于湖北省的竹溪蒋家堰镇和陕西省的平利县长安乡交界处。亦称关垭子。距竹溪县城20千米。因昔在此设关卡,故名。现古堡残碉犹存。垭口海拔710米,西北-东南走向,长40米,高5米,宽7米,两侧属泥质石灰岩,北侧山岭海拔854米,南侧山岭海拔955米。汉白公路从垭口通过。历为军事要地。关垭两山夹峙,一线中通,横亘南北,形如一个马鞍,它的前方是正南面,连接着山宝寨;它的北面即马尾巴处,连接着擂鼓台。自春秋以来长期为兵家必争的战略隘口。这从竹溪县人民政府在此立碑文可知,云“秦楚边际山脉绵延陡峭,此地隘口成要塞,两山对峙,一道中通,称关垭。”且“关垭城堡为竹溪县周边六处楚长城城堡遗址之一”。于是,这座被当地人称为“边墙”或“垱城”的土石建筑,经传媒称之为“楚长城”流转开来。

  据有关资料记载,楚长城始筑时间应为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十年)楚伐申国(今南阳市北部)、邓国(今襄樊)之后开始修筑的。据《左传》记载:楚成王十六年(前656年),齐攻楚,两军对垒之际,楚将屈完对齐桓公进言,“楚方城以为城(城墙),汉水以为池(于是齐桓公知难而退,两国讲和),”这个历史事件也佐证了当时楚长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据此可知楚方城至迟始筑于春秋早期。楚长城的位置,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它的西头出河南的邓县,往北经内乡县,过湍河,经郦县故城北,达翼望山,复向东沿伏牛山脉,经鲁山县,叶县,往南跨过沙河经方城县直达泌阳县,直线距离总长308千米。另一说楚长城自湖北竹山县(明成化十二年即公元1476年析竹山地置竹溪县)跨汉水至河南邓州市,往北经内乡、镇平、南召,折而东抵鲁山、叶县,往南经方城县直达泌阳县,直线距离总长近400千米。又因其顺伏牛山脉之山形筑成,以其走向曲折如“方”,故名方城。楚长城是中国历史上修筑最早的一条长城。

  到底那一说接近事实呢?事实上,楚国依托伏牛山、桐柏山及方城(楚长城)的屏障,构筑起楚国北部的坚固门户,从春秋早期直至公元前312年的三百七十余年间,虽纷争互有胜负,但中原诸侯国始终未能攻入方城。不过,此时秦楚间的互动关系大体上友好,楚国也没必要在陕鄂边界修长城以御盟国。及至公元前312年后秦楚交恶,双方在今鄂陕一带实施拉锯战,虽互有胜负,但楚国也没有能力和时间在缓冲地带的山脊上修筑这么一道城垣。而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战国时期楚国防御秦国军事最前线,新近发现的位于今丹江口习家店镇青塘村古寨城遗址是汉江流域迄今为止发现的楚国最大的军事城堡。据考证,古寨城修建在公元前350年左右,似应为楚军事指挥所也可佐证。故这座被当地人称为“边墙”或“垱城”的土石建筑,不是楚国为抵御秦国的侵犯而修筑的防御设施。当然也不是所谓的“楚长城”了。

  但根据对城墙风化程度判断,这道边墙建筑年代距今不会久远。查清代嘉庆元年(1796年),湖北荆襄郧数地白莲教起事,是为修筑边墙之因。据严一青于嘉庆五年七月十五日呈陕西巡抚《修筑边墙禀文》称,陕鄂边墙的“修筑之法,垒石为堵;无石之处,始用土筑。俱上为堵堞,下削城身,高或丈余、或七八尺不等。其间有通大路之处,俱修筑城门,以通出入;小路僻径,概行挖断。惟冀筑成之后,当可同心固守,以保无虞。” (嘉庆六年《白河县志寨堡志附修边墙》)严一清所述之法与我们所见的陕鄂边墙的建筑形制完全吻合。据此断定:今陕鄂边界的所谓“楚长城”遗迹实乃清代嘉庆五年建造之防堵白莲教军的边墙。

  有必要说明的是,关垭却是名副其实的“朝秦暮楚”之地。可以想见,处于秦楚夹缝中或者说是缓冲地带的关垭,由于处于战争的最前线,战争时常残酷而激烈。血泊中,秦人早晨占领了关垭内的楚地,但是晚上,楚人又夺回了失地。如此反复,使得居住在关垭一带的原巴国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朝秦暮楚。据说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当秦军打来的时候,就插上秦国的旗子,穿上秦人的衣服。晚上楚军打来,则换上楚国的旗子,穿上楚人的衣衫,如此而已。这难道不是原巴国百姓一种生存的智慧 .

  破釜沉舟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项羽起而响应。项梁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项羽从小死了父亲,是在叔叔项梁的照顾下长大的。他小小年纪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叔父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但项羽却说:“念书写字,顶多记记姓名罢了;剑术学好了也只能和几个人对打,我要学那种一人敌万人的本领。”项梁听项羽这么一说,认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项羽学习兵法。项梁本人因善于结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么大事,他都赶去帮忙,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他也就成了吴中豪杰的领袖,连地方官也要敬他几分。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经过吴中,许多人前来观看。站在两旁的百姓,一见这威风凛凛(ln)、豪华壮丽的皇帝车驾奔驰而来,都呆呆地站着,大气也不敢喘(chu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别人高出一头的项羽,瞪着浓眉下一双有神的大眼,脱口说道:“这有什么了不起,谁都可以取代他!”项梁吓得赶快捂住项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这儿胡说八道,让别人告发了可是要灭九族的呀。”回到家里,项羽埋怨叔父说:“平日您总是让我练习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家国之恨,今天您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项梁说:“我们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不能心急气躁。要想报仇,就必须学会等待时机。”
  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继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消息传来以后,项梁和项羽万分高兴和激奋,他们感到为楚国报仇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杀掉了当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过了不久,有消息传来,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项梁赶快率领江东8000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面前线挺进。一些零散的反秦队伍,如陈婴、英布、吕臣等率领的武装,都纷纷投奔到项梁的队伍中来,使这支部队一下子增长到六七万人。但是这时陈王已经被叛徒庄贾杀死,张楚政权已经四分五裂。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县(今山东省滕州市南)召开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商量要公推一个起义军的首领。这时候,有个叫范增的70多岁的老头子赶来献计,他对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不幸。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死在秦国,楚国人至今怀念着他。您从江东起兵,有很多人前来投奔您,这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大将,人们希望您恢复楚国。您如果拥立楚怀王的后代为王,就一定能够号召更多的老百姓。”
  项梁觉得范增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人四处寻访楚怀王的后代。没过多久,大家找到一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时他才13岁,正替人家当放羊娃。于是项梁带领大家把熊心立为楚王,为了顺应楚人怀念故国的心情,仍称他做“楚怀王”。这个消息传开以后,果然又有很多人赶来参加项梁的队伍。
  项梁把楚怀王安置在盱眙(今山东省盱眙县东北),自己带兵继续西进。他在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打败章邯,又在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东面大破秦军,接着又攻下了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南)。这时候,原先齐、赵、燕、魏等国的旧贵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复了自己国家的名称,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项梁命令项羽和不久前来投奔他的刘邦带兵急速西进。项羽和刘邦杀死了秦朝的大将李由。章邯见形势危急,赶快请秦朝政府派援军,乘着项梁得胜后骄傲自满,没有防备的机会,偷袭定陶,杀死了项梁。项梁一死,起义军的队伍受到很大损失,项羽、刘邦、吕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采取守势。
  再说秦将章邯击破了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之后,认为楚军元气大伤,用不着担心了,于是把项羽他们撇开不管,带领大军北渡黄河,攻打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赵王和他的谋臣张耳、陈余没有防备秦军的进攻,一战就败,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固守。章邯派大将王离和涉间把巨鹿城围困得如铁桶一般,秦军在城外布成了铁墙般的防线,章邯自己则率领主力运输粮草,供应王离的围城大军。
  赵军被围困得顶不住了,赶紧派人四处求救,燕齐两国授赵大军早就赶到了,但一见秦军势力强大,谁也不肯充当那碰石头的鸡蛋,都缩头缩脑地远离秦军驻扎。
  再说楚怀王接到赵王求援的书信,赶紧准备援军,派宋义为上将军,叫他带着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将士们休整了几个月,现在听说要去和秦军的主力拼杀,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很旺。但是宋义却是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语取得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军拼命。当他走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的时候,便号令全军原地休息,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的事。
  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便来见宋义:“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险,我们应该立即率兵渡过黄河,与赵王来个里应外合,就一定能够大败秦军!”宋义斜着眼看了项羽一下,慢吞吞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秦军,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在战场上冲锋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说出谋划策,你可就比我差远了。”项羽遭到一场抢白,强压着火儿没发作,怒哼哼地走出了军帐。
  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着,随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于全军说:“将士们打起仗来应该像虎狼那样凶猛,可谁要是不服从命令,一概都得砍头。”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叫他乖乖地服从命令。
  项羽本是个火暴脾气,怎么会咽下这口气?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宋义大发脾气,喊:“我的军令已下,难道你要以头试令吗?”项羽大吼一声:“我要借头发令!”宋义本是个草包,顿时吓得软成一团,项羽一剑斩下他的脑袋。将士们听说杀了宋义,都立刻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并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一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zhng)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渡河的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个个都奋勇拼杀。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被打得走投无路,放火自焚(fn)而死,章邯带着残兵败将急忙后退。那些旧贵族派来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章邯带领残兵败将后退了几十里,派人到咸阳去求援兵。但赵高正忙着夺位,一个援兵也没派,章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率领剩下的秦军投降了项羽。
  巨鹿这一场恶战,项羽的楚军击败了秦军的主力,强大的秦王朝已经无力抵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了。不久,刘邦的队打进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立即带兵西进,项羽被称为“西楚霸王”范曾却对你说:“如果你想永远称为大王,就必须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心想:“曾经是朋友,为是么一定要成为敌人?”
  在鸿门宴上你一再推延不愿意杀死刘邦,还把刘邦封为汉王,可谁又有知道英雄相惜的情意呢?
  你败了,败得一塌糊涂。尽管你“力拔山兮气盖世”,但你也只能突围而逃,留下虞姬,香消玉损。
  对面,就是你日夜思念的家乡——江东。乌江江心有一条船,度过去你便可以重整旗鼓。
  但你不愿意度过乌江,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认为大势已去,难有回天之力了。
  你倒下了,带着遗恨,也留给后世许多思考。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自己写了一首诗,诗曰:“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日夏养花网。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草木皆兵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投笔从戎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1.买椟还珠: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失当。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
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http://www.guoxue.com/chengyu/CYML.htm

急求🙏🙏50个成语典故,要有出处,主要人物,意思日夏养花网和比喻寓意的 ,谢谢了。。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求成语典故的时期、涉及人物、主要内容/含义!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73400.html

上一篇:请各位大师帮我算一下我的事业运和婚姻运

下一篇:家里有一个碗破了一个口,直接仍掉好吗?该怎么处理?朋友说随便仍碗不好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