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我们保护珍稀动植物时,应主要保护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

2022-06-20 04:39:32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67

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一加一可以等于一也可以等于无穷大

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如题....rn谢谢...rn答对加20分..
人类的社会和生产活动,由于只考虑当前需要以及少数人的贪婪,直接地盲目捕猎,或者间接地破坏了动物的生活环境,致使动物无法生存,造成一些珍稀动物灭绝 了,一些动物正在濒于灭绝。据科学家估计,自十六世纪以来,世界上约有二百五十多种动物已经绝种了,尚有六百种动物正濒于绝灭之灾。从哺乳动物来 看,1771年至1870年的一百年内,有12种绝了种;在1871年至1970年的一百年内,至日夏养花网少有43种被灭绝。现在平均每年绝灭一种。可见,野生动 物绝灭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保护珍稀动物,抢救濒于灭绝的动物种群,保存和发展自然资源,是一件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我国动物资源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仅陆栖脊椎动物约有二千一百种。驰名中外的东北虎,是世界上最大型的虎类,体重达六百斤以上,毛长而 密,色呈桔黄,黑色条纹稀疏,胸腹下乳白色面较大,在森林茂密,古树参天的大小兴安岭一带常常出没活动,但目前数量日趋减少,野生的东北虎只有20—30 只了。产在我国四川西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的少数地区的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是祖国自然界的宝贵珍产。大熊猫皮厚、毛密、身体粗壮,带着太 阳眼镜和“黑耳套”,人们都非常喜欢它。大熊猫在自然界生存已有六十万年的历史了,但现在仅有1000多只。金丝猴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身体魁梧,颜 面天蓝色,鼻子朝上,毛色金黄,十分美观。头上长着弯曲扭转长角的扭角羚也是我国的珍贵兽类。它身体和头部象牛,角和蹄子又象羊,生活在二千五百米以上的 山地,夏天出没在高达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分布狭窄,数量稀少。丹顶鹤是我国保护的大型珍贵鸟类之一,体形高大,全身多为白色。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有一 种黑颈鹤,也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鸟类。还有许许多多珍稀动物,都是大自然界的历史遗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但它们的生存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森林被破坏,无节制的盲目猎取等原因,已经使许多珍稀动物,如麇鹿、湾鳄等在我国野外灭绝,野骆驼、普氏野马、海南坡鹿、滇金丝猴、黔金丝 猴、扬子鳄等正濒于灭绝,亚洲象、大熊猫、小熊猫、扭角羚、梅花鹿和绿孔雀等,生活区域正在缩小,直接威胁着这些珍稀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政府十分注意保护珍稀动物,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一是就地保护。根据各种珍稀动物的生活规律和生存地带,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单项的自然保护 区,也有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制定法规,严禁捕猎。二是迁地保护。特别是对于稀有种、绝灭种和有特殊价值的动物,可从其活动栖息的地方迁出,移到人工饲养 场、动物园、水族馆等专门保养的场所加以饲养保护。三是离体保护。这种方法对饲养驯化的野生动物和家畜可采用,取其机体的一部分加以繁殖保存。比如人工贮 藏精液、人工授精、借腹怀胎等等。

除了上述的珍稀动物外,我国一些传统的经济动物,如黄羊、狍子、黄麂、野猪、野兔、黄鼬、狐狸、灰鼠等,在很多地区野外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有的地方已经绝迹。因此,我们除了要对珍稀动物严加保护以外,对于这些传统的经济动物,也要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繁殖饲养,合理猎取利用”的方针办 事,不要随意乱捕滥捉,特别是在繁殖季节,更要严禁狩猎,以保证它们繁殖后代,代代相传,繁荣发展。
保护珍稀动物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别去捕杀它们,并给它们创造赖以生存的环境。
羚牛
别名扭角羚、牛羚,科别牛科是中国西部特产的珍稀动物。因躯体硕大,体重足足有三百公斤,外貌又像牛,故产地居民称它为野牛。成年后,角向后扭曲,因而又称“扭角羚”。
羚牛生活在海拔二千至四千米高山森林或草甸上。西藏和云南西部的毛色深褐,青海、四川的为红棕色,秦岭的则呈淡棕黄色,略带金色光泽,有“金毛羚牛”之称。羚牛垂直迁徙时,上山成一条线,由牛“司令”带领,成年牛公在前,雌牛在后,犊牛夹在中间,一头接一头,秩序井然地登山。下山时,则散开成扇形。羚牛白天采食多种植物。地面食物缺乏时,能站起来用前肢搭在树干上采食高处的树叶。牛群休息或吃草时,常有一头公牛在高处警戒,发现敌害,就以上下唇相挞,发出“吧—吧—”声的信号,然后带头奔逃。
羚牛于六月至八月发情,翌年二月至四月产仔。每胎多为一犊,偶产二犊。
野驴
奇蹄目 马科
学名:Equus hemionus
英文名:Asiatic Wild Ass(onager)
  分布于中国的内蒙古、甘肃。国外见于蒙古。
  野驴(又名蒙古野驴、赛驴)栖居于荒漠草原地带。集群,日行性,营迁移生活。性机警,善持久奔跑,喜水浴、会游泳。以各种野草为食。
  繁殖期8-8月,孕期11个月,每产1仔,3-4岁性成熟,寿命25-3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61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分布于亚洲腹地的野驴,并非是现今家驴的祖先,家驴源于非洲野驴。野驴善于奔跑,甚至狼群都追不上它们,但由于“好奇心”所致,它们常常追随猎人,前后张望,大胆者会跑到帐篷附近窥探,给偷猎者可乘之机。
野马
学名:
Equus przewalskii
英名: Przewalski Horse
分类: 奇蹄目 马科
产地: 新疆、甘肃、内蒙;蒙古国
又名普氏野马。栖草原、丘陵。冬季群大、夏季群小,由一母马率领。听觉和视觉敏锐,性情凶猛。白天活动,体壮善跑,无固定栖息地。吃植物,冬季挖取雪下枯草和苔藓充饥。孕期11个月,每胎1仔。3—5岁性成熟,寿命25—35年。
你知道吗?野马耐渴,可3天才饮水一次。
分布于中国的新疆部分地区。国外见于蒙古。野生种难寻觅。
野马(又名蒙古野马、普氏野马)生活在草原、丘陵、及沙漠地带。集群,日行性,无定居。感官敏锐,性机警、凶野,耐饥渴,善奔跑。以野草、苔藓等为食。
繁殖期5-6月,孕期11个月,每产1仔,3-5岁性成熟,寿命25-30年。北京动物园1980年开始饲养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野外可能已灭绝。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本科野马体型不大,但比较粗壮,与家马的主要区别是:头部比例较大,耳小,颈上短鬃是竖立的,额上无额毛,吻部为白色的。
野骆驼
别名野生双峰驼、野驼,学 名Camelus ferus,英文名bactrian camel。偶蹄目,骆驼科,骆驼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是世界上惟一靠喝盐水和吃盐碱性植物生存的珍奇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大型偶蹄类。体躯高大,和家养双峰驼十分相似但体型较家驼小,体长约1.8m,肩高约1.5m。头小,耳短,上唇中央有裂,鼻孔内有瓣膜可防风沙。颈长弯曲如鹅颈,颈部有鬃毛。背具双驼峰,峰较小,毛短,尾较短。四肢细长,脚掌下有宽厚的肉垫。全身被以细密而柔软的绒毛,毛色多为淡棕黄色,吻部毛色稍灰,肘关节处的毛尖棕黑色,尾毛棕黄色。
栖息于海拔2000~2900米的干旱荒漠、半荒漠区,以红柳、芨芨草、芦苇、骆驼刺、白刺、梭梭、野葱等为食,吃饱后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卧息反刍。骆驼性情温顺,机警顽日夏养花网强,反应灵敏,奔跑速度较快且有持久性,能耐饥渴及冷热,故有“沙漠之舟”的称号。早在二千多年前,家养双峰驼就是我国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工具。
两年繁殖一次,每年大约在1-2月发情,孕期约一年余,翌年2-3月产仔,每胎1仔,3年性成熟。
野骆驼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亚干旱荒漠区的野骆驼,由于人类影响日益加剧,使其分布范围日趋萎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成为极度濒危物种。现仅分布于我国和蒙古国的四个分布区内,国内为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的柴达木盆地、阿拉尔山至阿尔金山山麓,有季节性迁移及昼夜游移现象。目前种群数量约有730-880峰。2004年,野骆驼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之一。
青海省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的西隅(阿拉尔)至阿尔金山山麓地区。
野骆驼是家养双峰驼之祖。经济和科学意义极大,但目前由于其总数急剧下降,几近灭绝,需急待保护。
藏羚羊
拉丁文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
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或Chiru
中文别名:藏羚羊、长角羊 藏名译音:Zu
分 类: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形似黄羊,但大得多。
肩 高:80—85厘米(雄) 70—75厘米(雌)
体 重:35—40公斤(雄) 24—28公斤(雌)
形 态:四肢匀称、强健。尾短小、端尖。通体被毛丰厚绒密,毛形直。
特殊性:每个鼻孔内还有1个小囊,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进行呼吸。
毛 色:雄羊头、颈、上部淡棕褐色,夏深而冬浅,腹部白色,额面和四条腿有醒目黑斑记,雌羊纯黄褐,腹部白色。
角 长:成年雄性角长笔直,角尖微内弯,50—60厘米(雌性无角)
寿 命:一般不超过8岁
习 性: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早晚觅食,善奔跑。
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徒,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每胎1仔。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分 布:只限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偶尔有少数由此流入印度境内拉达克。
数 量:少于75000只(1999年估计,据夏勒博士)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于1983年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藏羚羊属http://www.rixia.cc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CITES公约:即《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是一个有100多个成员国参加的、国际性政府间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协议,秘书处设在瑞士,各国都设有CITES管理委员会,每个成员国都有责任遵守CITES保护稀有野生动植物的协议,违约时要受到处罚。除了一个成员国之外,CITES的142个成员国或地区进口藏羚羊毛或称"沙图什"都是违法的。藏羚羊(chiru),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 成年雄性藏羚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 雌性藏羚羊没有角。 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 成年雌性藏羚羊身高约75厘米(30英寸)、体重约25-30公斤(55-66磅)。 雄性身高约80-85厘米(32-33英寸)、体重约35-40公斤(77-88磅)。
【藏羚羊群的构成和数量根据性别和时期不同会有所变化。 雌性藏羚羊在1.5到2.5岁之间达到性成熟,经过7-8个月的怀孕期后一般在2-3岁之间产下第一胎。 幼仔在6月中下旬或7月末出生,每胎一仔。 交配期一般在11月末到12月之间,雄性藏羚羊一般需要保护10-20只雌性藏羚羊。
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50英里),寿命最长8年左右。
1990年藏羚羊的数量大约为100万只,1995年下降到 7.5万只。 以往可以发现1.5万只以上的藏羚羊群,现在数量大为减少。
新疆虎是我国虎种的五个亚种之一。根据记载最初是从博斯腾湖附近获得它的标本,于1916年正式定名的。有记述说,新疆虎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但使人疑惑的是,迄今谁也没有真正见过或捕捉到它,也很少有它活动的消息。传闻50年代曾有牧民在塔里木河下游的阿尔干附近见到过虎,但因是传闻,其真伪无从证实。新疆到底有没有虎?新疆虎到哪里去了?对这些问题人们众说纷坛,一直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新疆中部,由库尔勒沿孔雀河至罗布泊一带.
动物简介: 新疆虎是西亚虎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在新疆中部,由库尔勒沿孔雀河至罗布泊一带.
新疆虎的个头仅次于西伯利亚虎,体厂一般在1.6--2.5米,尾长约0.8米,重约200-250公斤.1900年3月28日,瑞典博物雪茄斯文赫在我国西北新疆境内首先了消失了几个世纪的楼兰古迹,同时还发现了新疆虎.他的这一日夏养花网发现说明原来这里木草丰茂,森林茂密,因为有虎的地方必定有大片的森林,有大量的食草动物和充足的水源.当时的新疆虎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可是自从中国古代商人开辟了"古丝绸之路"之后,楼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西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成为了商业,文化交流中心,人口随之猛增,并达到了鼎盛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多,急需大量自然资源,这样森林成片的被砍伐,草场被耕种,这致使河流断流,土地沙漠化严重,繁华的古楼兰同时也走向了衰败,最终被沙漠一夜之间吞噬了.古楼兰从此由一片绿洲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沙漠.
与古楼兰一样,新疆虎同时也遇到了空前的劫难,失去了森林,就等于失去了食物来源.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大批新疆虎死去了,但仍有一小部分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沙漠中仅有的绿洲里顽强地生活.直到1900年,斯文赫定发现它们,这也是现代人第一次知道并认识了新疆虎.在这以后的十几年当中,由于这一地区环境又进一步恶化,加之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新疆虎的猎杀,所剩无几的新疆虎最终也没有逃脱厄运.
人类最后一次发现新疆虎是在1916年,在这以后的数十年间,科学工作者曾多次寻找过它们的踪迹,但始终在也没发现过.可以说新疆虎主要是在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之后结束它们最终的生命历程的.
麋鹿:俗称四不象偶蹄目,栖息于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生植物为食,1894年以前曾饲养于北京南苑,以后仅余少数于国外,野生种均已灭绝,1985年后由英国运回若干只放养。
大熊猫: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孤独,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
扬子鳄:又称鼍<tu>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黄色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鸟类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黄色,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脸侧裸皮黄色。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下体白色。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国家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有哪些

比如实行人工养殖,建立保护区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申请自然(文化)遗产也是对特有动植物就地保护的措施。
设置自然保护区and将动物人工养殖后再次放回自然
比如实行人工养殖
建立保护区
建立保护区

小学生为保护珍稀动、植物能做些什么?

小学生为保护珍稀动、植物能做些什么?
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
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
匿名 2010-12-9
应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
从个人的角度说,平时应不食与珍稀动植物相关的食物,不穿皮制衣服,或者迁地保护从国家的角度说,不做有关买卖,加大法制建设
据统计,世界上珍稀动物有1万到1.02万!
怎样保护珍稀动植物: 一、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地,来保护珍稀和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和生态系统...
如何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濒危动物的保护 野生动物在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干扰以前,都是以它们各自特有的生存方式来适应自然界。由于自...
怎么保护珍稀动物: 我们要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还要自觉,不杀害珍稀动物。自己也要做自己能做到的。 但任其自生自灭,...
如何保护动植物: 中4国珍稀动植物分1布、数量、保护 6.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0候多样http://www.rixia.cc,有着...
怎样保护稀有动物?有多少方法?: 总共有3种方法,1.就地保护,也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2.迁地保护,用于那...
我国的珍稀动植物的名称、现状、保护措施?: 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占世界的6.5%,陆生脊椎推动物种类达2100多种(...
我们该要怎样保护珍稀动物: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建立野生生物繁育中心等 加强政策法规等。
学习,宣传。

怎样保护珍稀动植物

计划书
一、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地,来保护珍稀和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和生态系统;也需要建立种质基因库,保护珍贵的遗传多样性;对于那些已经遭受破坏或正在发生衰退的生境,需要投注资金和技术,进行减轻环境压力和生境恢复的工作;同时,关注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民众生计,帮助他们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保护其传统文化的能力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

以往的保护中,政府、研究机构和民间环保组织是主要的保护主体。然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只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情。生物多样性的兴衰与我们每一个人及其后代息息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公众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保护行为的形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尽力,一个人的行动力量虽然微弱,然而“滴水汇成大河”,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必将产生巨大的合力,保护我们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也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与其它生物共同繁荣,而不是孤独地面对一个苍凉的世界。

二、
1、完善有关的法律条文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护和管理的直接目标是把对人类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资源完整地保护起来,避免人类的直接利用,这就限制人类一些眼前利益。在现实生活中,要顺利地达到这一目标,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它涉及到各种利益的冲突,如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大局利益、自然保护区利益(代表国家)与社区居民利益、自然保护事业与其它事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自然保护区立法首先是保护国家利益,当然是不影响其他利益的前提下、是渐进式的,因为认识自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是渐进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与现实冲突非常明显,特别是社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与严格的法律保护之间,如《森林法》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严重制约了社区的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说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投入问题,但没有明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哪一级政府安排;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有关分区管理的条款规定,可以在实验区开展一些经营活动,有利于缓和社区矛盾,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自然保护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更有利于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为此,如何根据实际,完善《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制定《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2、建立纵向的分级管理体制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决定了自然保护区的分级管理体制,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管理,省级自然保护区由省(区)级林业厅(局)管理,县级自然保护区由县级林业局管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面对上百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管理好、发展好确实不易。现在国家林业局除了管理卧龙等几个保护区外,其他大多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都是间接的。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可以授权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管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一个省(区)为管理单位,建立一套分级管理体系,即国家局仅管理总体规划、一级保护对象、核心区,以及使用20公顷以上林地的审批;省级主管部门管理二级保护对象、缓冲区,以及使用10-20公顷林地的审批;县级主管部门管理省级保护对象、实验区、以及使用10公顷以下林地的审批,同时由省级主管部门监督实施总体规划,直接管理包括规划、审核、计划、投资、评价、人事、考核、培训等等内容。而且,中央与地方、行政与业务建立一套信息沟通体系。
针对自然保护区点多面广、地域偏僻、条件落后的实际,建立一个“虚拟”的管理体系更显得迫切和重要。这种“虚拟”的管理体系是充分利用数字高速公路建立的能够下达指令、信息反馈、建立数据库、又能对社会开放、让公众参与的网络信息系统,只要一台服务器,各保护区为网络终端,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指令通过网络办公系统即时到达各保护区,各保护区也可以即时汇报工作。况且,我们现在资金紧缺,没有必要把有限的资金用来济汽车、乘火车去参加一个培训和几个小时的会议,因为这个系统为大家开通了网上培训系统和会议系统。同时,各自然保护区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积累大量的数据为自己建立档案(需要保密的文件资料可加密打包,单向传输),网上开展的资源调查,为建立全国的数据库创造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的社会开放系统,完全有能力完成宣传教育任务,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关心、支持自然保护区事业。这样的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的方案,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作了多年的探索,建立的中国自然保护区之家―“中国自然网www.nre.cn)”取得了良好成效。该保护区正积极运用市场运作方式构架自然网体系,除建立中国自然网中心网站外,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建立各省(区)自然保护区频道,并进一步推动各自然保护区建立自己的网站,发挥信息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宣传中的积极作用。
3、认真编制规划、分步实施
《总体规划》是每个自然保护区落实有关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的具体方案。方案的制定必须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并且要结合保护区和社区的实际。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自然保护方针,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必须合理划分三个功能区,把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和旅游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教育、资源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等关系,致力于保护区和社区经济的同步发展。在开发项目的选择上,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选择不破坏自然资源又可重复利用资源的项目。如生态旅游、水电开发等项目属景观、水能的重复利用,又如毛竹项目,属短平快项目,可以首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规划要先易后难、先保护后开发、先近期后远期。规划指导思想要明确、目标要合理、内容要具体、步子要现实、投资要可行。一定要认真细致,切不可敷衍了事,更不可瞒天过海,无法实施,成为一纸空文。规划一经审批,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要分年度分项目“按部就班”地实施,一项一项地落实,年年积累,循序渐进,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也就名副其实了。
4、加大投入加强能力建设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四条、第二十三条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计划与经费问题,但是没有明确由哪一级政府解决。1994年颁布本《条例》时,我国的“分税制”尚未出台,现在税收的支配已很明确,全国的事中央办,地方的事地方办,这就给自然保护区的投入体制设下了一个“空挡”。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级管理体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由中央财政支付不无道理,这是其一。其二,过去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几乎是按“个”计算的,没有多大差距,特别是一些跨行政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时纯粹考虑的是规模和地域的连续,其责任区域不同、发展方向不同、行政体制不同,实质是两个自然保护区,如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国家投入的建设经费,与其它不到一半面积的自然保护区相当,而且两管理处“二一添作五”一家一半,如按照面积计算,象这样的保护区实际的投入只有一般面积的自然保护区的1/4。
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是多级多部门的,既有主管部门的,也有地方政府的,采取上面拨一点,地方“配套”一点的方式。这种既有“婆婆”又有“妈妈”的投入体制职责不清、权利不明,地方配套很难到位。不但如此,一些地方还“层层剥皮”,直接影响了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到位,保护区的干部职工苦不堪言,保护区成了脸上“贴金”的“乞丐”,时时刻刻为职工吃饭而犯愁,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发展的问题无从谈起。
5、制定优惠政策、发展社区经济
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其一,自然保护区是与社区与荣俱荣、与衰俱衰的“孪生兄弟”,保护区只有根据社区居民生存发展的需要,通过促进参与和利益共享,发展自然保护区产业,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其二,只要社区的经济发展了,居民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降低了,自然保护区也就达到了保护自然的目的,同时也缓和了社区矛盾,使周边群众和社区从自然保护区的可能破坏者变成共同管理者,把孤立的生态系统变成了开放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从而达到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发展自然保护区产业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自然保护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观念落后、发展基础薄弱,加上长期的、落后的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习惯,发展经济除了需要化很大的精力来宣传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前期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拉动和扶持,如产业政策、银行贷款、减免税费、技术辅导等等,涉及到部门利益的调整,所以需要政府的重视、部门的支持、社会的关心。同时还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制定特殊政策,予以大力扶持,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世界上珍稀动物有1万到1.02万!
保护环境,不虐杀动物。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我们保护珍稀动植物时,应主要保护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72364.html

上一篇:请问绿萝花长什么样子?

下一篇:仿真植物绿雕都有哪些优点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