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浙江"正在消逝的文化"有哪些?

2022-06-20 03:00:12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26

正在消逝的文化遗产600初

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日夏养花网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正在消失的中国文化?

愈加多的西方元素流入,我们自己的文化却在迷失,具体有哪些渐行渐远的文化呢?
1传统节日和习俗的简化和淡化
2传统美德的淡化
3传统艺术形式的逐渐消逝,特别是地方性戏剧,乐器等艺术形式
4中外冲突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这里影响最深远
求采纳!
中国文化没有消失,只是一时失落,现在弘扬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鄙人就是一个,而且出名的人,还有陈大会老师,高阳老师,人很多,只要我们有心,重塑中国文化,指日可待
重阳节登高,大年初一串门拜年,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

浙江有什么文化遗址?

简略点,我们历史题目

1.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遗址保存完好,内涵丰富,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它的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2.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 ,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

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3.马家浜文化遗址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

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农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还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渔猎经济也占重要地位,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

4.罗家角遗址

罗家角遗址位于浙江桐乡市石门镇东北2公里处。利星村的罗家角自然村,遗址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为马家洪文化遗存。

罗家角遗址发现灰坑53个,还发现带榫卯的建筑木构件、大量的动物遗骸及稻谷等自然遗存,出土石、骨、木、陶器等遗物800件,在陶片中有少量精美白陶,不亚于商代的白陶。还发现了一批典型器物群,如宽沿盆和多角沿盘,喇叭形圈足豆、小网坠等,其文化面貌明显有别于钱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

在第三、四层中出土的156粒稻谷,经科学鉴定是距今7040年的人工栽培籼稻和NbxFmpPfAz粳稻,从而使嘉兴市境成为是迄今所知中国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稻栽植地之一。

5.南河浜遗址

南河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云西村和南子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期遗址。

南河浜遗址是崧泽文化的代表,1996年建设沪杭高速公路时被发现,当时挖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清理出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墓葬、灰坑、房屋、祭坛等,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遗存。

南河浜遗址的发掘规模大、揭露墓葬多、出土文物丰富,从房屋、灰坑、祭坛、墓葬到大量器物,南河浜遗址极大地增添了崧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成为崧泽文化遗址中具有重要价值的遗址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姆渡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良渚古城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家浜文化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家角遗址

惨老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河浜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遗址保存完好,内涵丰富,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

其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扩展资料: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   ,距宁波市区约20千米,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约7000—5000年前)遗址。

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4米左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文化层的时代,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地层之一。第三、四文化层保存了大量的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和构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姆渡遗址 (文化遗址)

1 铜山铜矿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唐
公布时间:1981年4月13日
位于淳安县的铜峰山,距县城排岭镇约75公里,系1970年上半年和1971年12月,该县铜山铁矿筹备处的工人在探矿过程中发现的

位于枫树岭镇铜山锡铁矿区。有老矿洞4处,并出有坑木、蚂蝗板、铁钉、木轮等物。矿井一般均随铜矿丰富、且质量高的矿脉走向而开采。矿渣堆积范围约3平方米,剖面观察有4-5米厚。洞口山崖石壁上,有阴刻楷书摩崖石刻一通,内容为“大唐天宝八年(749)年,开山地取铜,至乾元元年(759年)七月,又至大历十年(775年)十右二月再采,续至元和四□(809年)。”文字底边离地表1.30米,方向为南偏东16.4度。

2 良渚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96年11月20日

良渚遗址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的余杭县和德清县境内,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此后断续发掘至今。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范围广阔,内涵丰富,分布于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50余处。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瑶山祭坛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几处最为重要。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3 小古城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潘板镇俞家堰村西南200米。是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土台,面积约达35万平方米,高出耕地2-3米。采集遗物有马家浜文化夹砂红陶釜、牛鼻器耳、夹砂陶圆柱形鼎足;良渚文化夹砂黑陶“T”字形鼎足;鱼鳍形鼎足,豆把、黑陶罐、盘,有段石锛、大型石犁、石钺等;商周时代的印纹陶圜底罐、和鸭形壶原始瓷等,还有石刀、石戈、石矛、石镞等。

4 茅湾里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周至战国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大汤坞村北6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堆积厚1.5米。采集陶片有印纹硬陶罐、坛等,胎多紫褐、红褐色,烧结坚硬,饰米字、网格、方格、云雷纹等;原始青瓷片有盘、盅、碗等,胎灰白,施青黄色薄釉,内底多为螺旋纹。

5 跨湖桥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萧山区城厢街道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已发掘1030平方米。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木器,有机质文物保存良好。釜、豆、盆、钵、甑、罐为常见的陶器群,形制别致,彩陶较多,分内彩和外彩两种。发现千余粒栽培稻谷米,出土7500年前的独木舟。
跨湖桥遗址文化内涵不同于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出土的栽培稻实物将浙江的栽培稻历史提前1000年;出土的独木舟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是我省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突破,对研究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6越王城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春秋战国之际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镇湘湖村西北700米城山山巅。1991年试掘。遗址位于山巅,中间低四周高,高处即为人工夯筑的城垣,平面呈横葫芦状,周长1091米。面积约3日夏养花网.6万平方米,城垣内缓外陡,四角有高隆台地。城内有泉水及池。属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屯兵抗吴的军事城堡

7 纱帽山窑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春秋战国 萧山区进化镇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是春秋战国时期印纹陶和原始瓷合烧窑址。窑址文化堆积较厚,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器形有碗、罐、瓮等。烧造历史悠久,分布范围较广。印纹陶与原始瓷合烧是越民族先民文化遗存的一个主要文化特征。这样庞大的印纹陶和原始瓷烧造中心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历史价值。
印纹陶与原始瓷正处于从陶过渡到瓷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制作工艺对瓷器起源和发明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东汉成熟青瓷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 临安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南宋
公布时间:2001年6月25日
临安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部凤凰山,建于南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临安古城城址平面呈方形,总面积约10000余平方米,由大型夯土台基、石砌围墙、门址等组成。有三座城门,城内有殿、堂、楼。阁约130余座,主要宫殿区现均被深埋在距离地表3米以下,基址保存相当完好。
临安城遗址对于研究南宋政治、经济及文化,研究南宋皇城的布局,探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宋至元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郊坛下窑遗址位于杭州市玉皇山南的乌龟山西麓,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浙江省文管会曾在遗址南部进行首次局部发掘,清理龙窑窑炉一座,并发掘了窑旁的部分瓷片堆积。1985年10月-1986年1月,临安城考古队对窑址进行正式发掘,1988年冬,因建设南宋官窑博物馆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1400余平方米,共发现窑炉一座,作坊遗址一处,其中作坊遗址包括房基三座、练泥池一个、辘轳坑两个、釉料缸两个、堆料坑一个,素烧炉一座,以及素烧坯堆、排水沟、道路等遗迹。出土瓷片三万余片,窑具数千件。
老虎洞窑遗址位于杭州市凤凰山北麓,南距南宋皇城北城墙不足百米,西南距郊坛下窑遗址约2.5 公里。发现于1996年,同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调查,发现两座窑炉和作坊遗址,1998年、1999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约2300平方米,揭露了该窑址的全部文化层。老虎洞窑遗址的发掘先后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奖和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郊坛下、老虎洞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官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0 富盛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周至战国 绍兴县富盛镇倪家溇村南300米瓜岭长竹园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面积约4000平方米。发现南北并列两条龙窑。1978年试掘,其中一条龙窑残长6米、窑床宽2.46米。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合烧。原始瓷有碗、盘、碟等,胎质坚密,胎骨灰白,釉呈青色。叠烧时以扁圆形垫珠间隔。印纹陶有坛、罐等。胎呈深紫、深灰色,外饰米筛纹、杉叶纹、回纹。该窑址对研究我国瓷业生产尤其是绍兴地区早期制瓷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11马鞍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绍兴县马鞍镇寺桥村南1公里仙人山、寺桥南500米(凤凰墩)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遗址包括仙人山与凤凰墩两处。仙人山遗址总面积约8000平主米。1985年经局部发掘,堆积厚约1米,分两个文化层:上层出土夹砂红陶,印纹硬陶片和石器。夹砂红陶有绳纹鼎、釜支子。印纹陶饰方格纹、条纹、云雷纹等,器形多见凹底器圜底器。石器有凹槽式有段锛、半月形刀等。属马桥文化;下层出土有泥质灰陶、黑皮陶和夹砂红陶,器形以鱼鳍形足鼎、圈足盆、喇叭形镂孔豆为主。石器有有段石锛、柳叶形镞等。属良渚文化。凤凰墩遗址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1984和1993年局部发掘。文化层厚约1米,出土石器有刀、镞等;陶器以泥质灰陶、泥质黑皮陶、夹砂红陶为主,部分用刻划、镂孔及附加堆纹。器形有鼎、豆、壶等。属良渚文化晚期。马鞍遗址反映了良渚文化向马桥文化发展的文化继承关系。

12西施山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春秋战国 绍兴市区五云门外东北1.2公里处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
西施山,又名土城山,亦称美人宫,传为西施习步处。曾采集有青铜犁、锄www.rixia.cc、镢、镰等,还有原始青瓷、印纹硬陶和黑皮灰陶碎片。在西施山旁的念佛桥又发现距地表2米以下,有厚0.4米的文化层,采集有青铜剑、矛、铁矛和原始青瓷、印纹硬陶、黑皮灰陶碎片。

13小仙坛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汉 上虞上浦镇石浦村北200米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面积约800平方米,窑炉破坏严重。产品制作规整,质量甚高。器形以碗为主,兼有壶、洗、罐等。胎质致密,胎色灰白,釉色青绿。器表饰蓖纹、席纹、水波纹、弦纹等。窑具有垫饼、喇叭形支座等。小仙坛窑址的发现表明早在东汉时期成熟的瓷器已在浙江烧造成功。

14上林湖越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五代、宋 浙江省慈溪县的上林湖(原属余姚县)
公布时间:1988年1月13日
上林湖越窑遗址是越窑青瓷的主要产地之一,古代属于越州,故而得名。1957年以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对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先后在慈溪县上林湖、上岙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银锭湖周围发现了古窑址100余处。越窑开创于东汉时期,唐代和五代时期得到蓬勃发展,越窑青瓷更是闻名遐迩,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东汉至隋代,前一阶段是其产生和开始发展的时期,产品较为简单,东汉时期常见的器物有礨、罐、壶、洗、钵、碗等。后一阶段的主要产品有碗、罐、碟、鸡首壶、水盂等,器皿较为笨重。到了唐代,上林湖的制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制瓷业相当的繁荣,曾有“扶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的诗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上林湖制瓷业的水平,考古发掘也证明,上林湖早在唐代晚期已经开始烧造进贡皇上的精美瓷器了,当时的瓷器,品种繁多、造型优美,作瓜形,似花朵、像荷叶,轻巧可爱,釉层均匀,色泽滋润,如冰似玉,文人雅士为之赞不绝口。
五代十国时期,浙江为吴越国所割据,在上林湖等地设立了官窑,烧造专供吴越小朝廷使用和向中原进贡的瓷器。这些瓷器的胎质细腻坚硬,制作精细工整,采用先进的釉下彩绘工艺,并用金、银、铜镶边,花纹装饰,采用刻、划、镂、堆塑等多种手法,题材有珍禽异兽、鱼、龟、花草和人物等,构图新颖,颇具情趣。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朝廷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继续监理越州窑务,直到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上林湖还在烧造贡瓷。
上林湖越窑青瓷,质优物美,名传天下,自唐代开始,就通过明州、杭州,远销到朝鲜、日本及阿拉伯等地,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5寺龙口青瓷窑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唐—南宋 慈溪市匡堰镇www.rixia.cc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寺龙口窑址在1998、1999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发现有龙窑、作坊等遗迹及大量的瓷器,窑址在南宋时期曾烧造过一类产品,有别于越窑传统的青釉产品,而与汝官窑却非常相似,进而被确认为南宋时期为宫廷烧造的御用产品,从而揭开了南宋初宫廷用瓷之迷,也把越窑的烧造历史从北宋中晚期延续到了南宋,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发现。

寺龙口窑址堆积厚达10米以上,一直从晚唐烧造到了南宋,这样烧造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地层叠压关系清楚的窑址,在迄今为止的瓷窑址考古中是不多见的,不但为越窑瓷器编年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也成为探讨秘色瓷及南北、官民瓷业交流、融合的重要环节。

16永丰库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元 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府桥街之南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大型元代仓储遗址。遗址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府桥街之南。在距现存地表深1.5米处,揭露出以两处单体建筑基址为核心,并有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水井、河道等与之相互联系、布局相对完整的元代大型建筑遗迹,同时出土有大量当时各地著名窑系的陶瓷产品与各种建筑构件。通过文献考证,可确认该建筑遗迹为元代的永丰库遗址,是当时衙署的仓储机构。
元代永丰库遗址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地方城市的大型仓储遗址,结构保存基本完整,为研究元代仓储类建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实例,是中国城市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7塔山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象山丹城镇东塔山南麓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面积约1.5万平方米。经1990年10月和1993年3月两次发掘,清理了包括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发掘面积500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早期出土泥质红陶豆、夹砂釜、夹炭釜等陶器,发现密集有序的单人墓葬墓葬42座,依据墓向、随葬品及分布位置等,可将这些墓分作3组,随葬品有泥质红陶喇叭形圈足豆、绳纹釜、盆、钵、罐、鼎及玉块等;中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墓葬中有合葬现象,发现一处建筑遗迹;晚期出现大量几何印纹陶。该遗址反映出河姆渡文化与马家浜文化交融的现象,为钱塘江以南河姆渡文化之后古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18河姆渡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渡村
公布时间:1982年2月23日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夏,是河姆渡村的农民在村东北修建排涝站时偶然发现的。闻名世界的河姆渡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约4米左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层的时代,经过对地层中出土的遗物的碳-14测定,确定其年代为距今约六七千年。
遗址中有一排排的木柱和板桩,很有规律的沿着小山坡呈扇形分布,这是一种干栏式的建筑,其中大的长23米多,深约7米,前廊深1.3米。许多木构件上还有榫头和卯口,说明采用了榫卯结点的技术,这是中国现已发现的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
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保存较好,经过鉴定属于栽培稻的籼稻和粳稻两种。河姆渡遗址出士稻谷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分布范围之广,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是十分罕见的,填补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史上“有粳无籼”的空白。同时出土的还有骨耜、木箱、骨镰和木材等,都是农业生产或谷物加工的工具。这些发现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当地的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河姆渡遗址大量稻谷的发现,还有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人们认为印度是亚洲水稻的原产地,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这里的水稻比印度发现最早的水稻还早了三千余年。
河姆渡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骨,其中有人工饲养的猪、狗、水牛等,还有野生的鹿、赤麋、漳、熊,以及在这一地区现在已经绝迹的象、犀牛等,这对探讨古代气候的演变规律和原始畜牧业的起源过程有很大的价值。
河姆渡文化的原始艺术丰富多彩,在陶器上有雕刻和堆塑的动植物图案,有陶塑的猪、羊、人头等,有骨雕和象牙雕作品,还有至今仍能吹出乐曲的骨哨。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早在六七千年前,长江下游已经有了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19鲻山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余姚丈亭镇西岙村鲻山东南麓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面积约5万平方米。1980年试掘,1996年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3米,划分为10层,文化内涵包括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商周时期,以河姆渡文化堆积为主,出土文物1000余件。石器有斧、锛和以燧石为原料制作的小石器。陶器分夹炭黑陶和夹砂灰黑陶等,器形有釜、罐、盘、钵、豆、鼎等。多素面,纹饰有绳纹、弦纹和锥刺纹等,另还出土河姆渡文化早期干栏式建筑遗迹、大批稻谷、葫芦、鹿角等动植物标本以及骨器和象牙器等。该遗址极大地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为更加全面地了解河姆渡文化的产生、生活状况及经济形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余姚有河姆渡,富阳有纸文化

正在消逝的文化遗产的作文的提纲怎么写

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写作文的三个顺序: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重点注意:

1、先结合审题,记下立意的内容,也就是议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记叙文的主题,然后根据这个立意去编列提纲,这样做就能抓住中心。

2、提纲的内容应包括立意、段落大意,层次或要点;各段落要用到的主要材料提示;各段的详略安排和各段拟用的写作方法。这样可以使写作时思路畅通,成文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

3.、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我国古代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如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浙江雁荡山、普陀山、杭州西湖、广西桂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风光,也是我国古代人民为我们留下的杰作和一些自然景观。
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清明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故宫的一些代表性建筑群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前三者又被称为“三大殿”而后三者又被称为“后三宫”。这六个建筑中最值得一谈的当选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而且太和殿也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收朝贺。这也是太和殿最值得一谈的一点。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了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我想当时一定很热闹,很好玩。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通过查阅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因此,谁如果要鉴赏,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工匠们一致要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所以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注意细节和微小的事物,没有任何不完美的地方,呈现在人眼前的永远是完美无瑕。
我国还有更多的好风光,如安徽黄山、九华山、江西庐山、陕西华山、云南石林、山东泰山、河南开封、嵩山少林寺。虽然这些是自然景象,但是不容我们破坏。而是需要我们保护,让华夏儿女都能看到如此的美景。
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也更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略我们中国,也不允许中国儿女损坏这些美好的景象。

杭州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杭州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1、雷峰塔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2、苏堤

苏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 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

《元史》记载,元祐四年(1089)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

3、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

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是因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

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遗物有稻谷米及形制别致的各种陶器,另有堪称“中华第一舟”的7500年前的独木舟。其有机质文物保存良好。遗存的茎枝类草药传说中是商初重臣尹伊发明的药方,这一珍贵资料对研究我国中草药的起源尤其是煎药起源具有 重要价值。

4、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

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5、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

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古代国建筑文化的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和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峰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灵隐寺

1、物质文化遗产
西湖,龙井茶,灵隐寺,飞来峰,以及西泠印社、胡雪岩故居,六和塔,雷峰塔,钱王陵、太庙和良渚文化遗址。

2、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民间文学(16项)

梁祝传说 杭州市群艺馆
白蛇传传说 杭州市群艺馆
西湖民间故事 杭州市图书馆
苏小小传说 杭州市图书馆
杨乃武小白菜传说 余杭区
济公传说 西湖区
西施传说 萧山区临浦镇
钱镠传说 临安市
孙权传说 富阳市
方腊传说 淳安县
陈硕真传说 淳安县
念四胡子机智人物故事 淳安县
皋亭山传说 江干区
防风神话 余杭区
朱三刘二姐长篇叙事诗 富阳市 余杭区
运河传说 余杭区

二 民间音乐(5项)

江南丝竹 杭州市群艺馆
细十番 萧山区楼塔镇
富阳丝竹锣鼓 富阳市
浙派古琴 杭州市群艺馆
畲族山歌 淳安县 建德市

三 民间舞蹈(17项)

余杭滚灯 余杭区
淳安竹马 淳安县
西湖五彩龙舞 西湖区
彰坞狮毛龙舞 桐庐县
汾口草龙舞 淳安县
大陆(石濑)花灯舞 余杭区
神兽花灯舞 临安市
虾灯舞 建德市
新合大马灯舞 桐庐县
鸬鸟鳌鱼灯舞 余杭区
里商仁灯舞 淳安县
湍口变狮舞 临安市
贺城拉狮 淳安县
亭趾高跷 余杭区
跳仙鹤 富阳市
李村抬阁 建德市
瑶山秋千 淳安县

四 传统戏剧(5项)

越剧 杭州越剧院
杭剧 杭州滑稽剧院
淳安三角戏 淳安县
目连戏(临安目连戏 西溪哑目连)临安市 西湖区
提线木偶 建德市

五 曲艺(6项)

杭州小热昏 杭州滑稽剧院
杭州评话 杭州滑稽剧院
杭州评词 杭州市群艺馆
独脚戏 杭州滑稽剧院
杭州摊簧 杭州市群艺馆
杭州武林调(杭曲) 杭州市群艺馆

六 杂技与竞技(3项)

翻九楼 萧山区
蒋村船拳 西湖区
五常十八般武艺 余杭区

七 民间美术(6项)

金石篆刻 西泠印社
都锦生织锦 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
桐庐剪纸 桐庐县
西兴灯笼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
昌化鸡血石雕 临安市
杭绣 杭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八 传统手工技艺(28项)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张小泉剪刀有限公司
竹纸制作技艺 富阳市
越窑青瓷制作工艺 萧山区
西湖绸伞制作技艺 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王星记扇制作技艺 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
萧山花边生产技艺 萧山区
南宋官窑瓷制作工艺 萧山区
杭州铜雕 杭州市金星铜工程有限总公司
杭州金银饰艺 信源首饰店有限公司
杭罗织造技艺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蚕丝生产技艺(养蚕、缫丝、制绵) 余杭区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西湖区
合村绣花鞋制作技艺 桐庐县
中泰竹笛制作技艺 余杭区
昌化竹编制作技艺 临安市
杭州竹篮编制技艺 西湖区
八都麻绣编织技艺 淳安县
常绿纸伞制作技艺 富阳市
西湖天竺筷制作技艺 杭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杭州雕版印刷术 西湖区、富阳市
邵芝岩毛笔制作技艺 邵芝岩笔庄
青溪龙砚制作技艺 淳安县
运河石桥建造技艺 拱墅区
运河埠头建造技艺 拱墅区
严东关致中和酿酒技艺 建德市
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 西湖区
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 西湖区
杭帮菜烹饪技艺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九 传统医药(2项)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张同泰中药文化 下城区

十 民俗(11项)

西湖香市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西湖放生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钱江观潮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吴山庙会 清河坊历史街区管委会
满觉陇赏桂 西湖区
西兴祝福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
花朝节-祭花神民俗活动 拱墅区
半山泥猫习俗 拱墅区
龙舟竞渡(蒋村、五常) 西湖区、余杭区
径山茶宴 余杭区
九姓渔民习俗 建德市
物质文化遗产
西湖,龙井茶,灵隐寺,飞来峰,以及西泠印社、胡雪岩故居,六和塔,雷峰塔,钱王陵、太庙和良渚文化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民间文学(16项)

梁祝传说 杭州市群艺馆
白蛇传传说 杭州市群艺馆
西湖民间故事 杭州市图书馆
苏小小传说 杭州市图书馆
杨乃武小白菜传说 余杭区
济公传说 西湖区
西施传说 萧山区临浦镇
钱镠传说 临安市
孙权传说 富阳市
方腊传说 淳安县
陈硕真传说 淳安县
念四胡子机智人物故事 淳安县
皋亭山传说 江干区
防风神话 余杭区
朱三刘二姐长篇叙事诗 富阳市 余杭区
运河传说 余杭区

二 民间音乐(5项)

江南丝竹 杭州市群艺馆
细十番 萧山区楼塔镇
富阳丝竹锣鼓 富阳市
浙派古琴 杭州市群艺馆
畲族山歌 淳安县 建德市

三 民间舞蹈(17项)

余杭滚灯 余杭区
淳安竹马 淳安县
西湖五彩龙舞 西湖区
彰坞狮毛龙舞 桐庐县
汾口草龙舞 淳安县
大陆(石濑)花灯舞 余杭区
神兽花灯舞 临安市
虾灯舞 建德市
新合大马灯舞 桐庐县
鸬鸟鳌鱼灯舞 余杭区
里商仁灯舞 淳安县
湍口变狮舞 临安市
贺城拉狮 淳安县
亭趾高跷 余杭区
跳仙鹤 富阳市
李村抬阁 建德市
瑶山秋千 淳安县

四 传统戏剧(5项)

越剧 杭州越剧院
杭剧 杭州滑稽剧院
淳安三角戏 淳安县
目连戏(临安目连戏 西溪哑目连)临安市 西湖区
提线木偶 建德市

五 曲艺(6项)

杭州小热昏 杭州滑稽剧院
杭州评话 杭州滑稽剧院
杭州评词 杭州市群艺馆
独脚戏 杭州滑稽剧院
杭州摊簧 杭州市群艺馆
杭州武林调(杭曲) 杭州市群艺馆

六 杂技与竞技(3项)

翻九楼 萧山区
蒋村船拳 西湖区
五常十八般武艺 余杭区

七 民间美术(6项)

金石篆刻 西泠印社
都锦生织锦 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
桐庐剪纸 桐庐县
西兴灯笼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
昌化鸡血石雕 临安市
杭绣 杭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八 传统手工技艺(28项)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张小泉剪刀有限公司
竹纸制作技艺 富阳市
越窑青瓷制作工艺 萧山区
西湖绸伞制作技艺 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王星记扇制作技艺 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
萧山花边生产技艺 萧山区
南宋官窑瓷制作工艺 萧山区
杭州铜雕 杭州市金星铜工程有限总公司
杭州金银饰艺 信源首饰店有限公司
杭罗织造技艺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蚕丝生产技艺(养蚕、缫丝、制绵) 余杭区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西湖区
合村绣花鞋制作技艺 桐庐县
中泰竹笛制作技艺 余杭区
昌化竹编制作技艺 临安市
杭州竹篮编制技艺 西湖区
八都麻绣编织技艺 淳安县
常绿纸伞制作技艺 富阳市
西湖天竺筷制作技艺 杭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杭州雕版印刷术 西湖区、富阳市
邵芝岩毛笔制作技艺 邵芝岩笔庄
青溪龙砚制作技艺 淳安县
运河石桥建造技艺 拱墅区
运河埠头建造技艺 拱墅区
严东关致中和酿酒技艺 建德市
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 西湖区
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 西湖区
杭帮菜烹饪技艺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九 传统医药(2项)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张同泰中药文化 下城区

十 民俗(11项)

西湖香市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西湖放生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钱江观潮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吴山庙会 清河坊历史街区管委会
满觉陇赏桂 西湖区
西兴祝福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
花朝节-祭花神民俗活动 拱墅区
半山泥猫习俗 拱墅区
龙舟竞渡(蒋村、五常) 西湖区、余杭区
径山茶宴 余杭区
九姓渔民习俗 建德市
西湖美景申遗成功 成中国第41处“世遗”

  中国的杭州西湖风景区此次申遗面积为4235.76公顷,包括六个承载突出普遍价值的方面:西湖自然山水、成湖空间特征、景观格局、西湖十景、服务景观、西湖文化、西湖特色植物。以“西湖十景”为代表的西湖景观,坐拥十多处历史遗迹,体现中国传统园艺、绘画、诗词文化元素,还反映出中国农耕文明独特的景观审美传统,对13世纪至20世纪东亚地区的园艺景观也有显著影响。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浙江"正在消逝的文化"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72325.html

上一篇:白色彼岸花、曼陀罗华的花语

下一篇:怎样画仙人掌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